计氏-姓计的名人-计姓起名字-计姓的起源与家谱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3浏览:1收藏

计氏-姓计的名人-计姓起名字-计姓的起源与家谱,第1张

齐郡:西汉时期先为临淄郡,后改齐郡,治所在临淄(山东淄博),其时辖地在山东淄博市和益都、广饶、临朐等县地。隋、唐两朝改为青州北海郡,治所在益都,其时辖地在今潍坊等一带地区。

计姓是中文姓氏之一,在宋版的《百家姓》中排名第113位。

计(jì)姓源出

1源于姒姓,出自大禹后代的封地,属于以国名为氏。2源于有莘氏,出自上古时期东夷族有莘氏部落贤者伊尹之后,属于因故改姓为氏。3源于己姓,出自少昊金天氏之后裔,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4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官吏六计,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5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晚期越国谋士辛研,属于以先祖别号为氏。6源于官位,出自春秋时期鲁国官吏计簿,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7源于官位,出自汉朝时期官吏计相,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8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9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10源于中国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得姓始祖

伊尹、计然(辛研、辛文子)。

迁徙分布

计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13位。到2009年1月为止,计姓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姓氏排行里未进入前三百大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一百十三位门阀。

计氏的远祖始于上古时期,传说是古代帝王夏禹的后代,因此计氏起源于大禹的姓氏,姒姓。到了周代,周武王建立商朝后,封古帝少昊的后代在“莒”(山东胶县)这个地方,于是成立了诸侯国莒国,建都于计斤,于是莒国的公族后代就用国都中的“计”字为姓。计氏后来在京兆郡发展成为望族,世称京兆望。

江西省的上饶市、景德镇市浮梁县、九江市彭泽县、鄱阳县油墩港头村,安徽省的合肥市、望江县白沙乡计家渡、肥东市、凤台县、庐江县、滁州市、池州市唐田镇计湾村、安庆市东至县、马鞍山市、蚌埠市怀远县万福镇计圩村,河南省的开封市、巩义县、范县白衣乡韩庄、许昌市,天津市,浙江省的杭州市、宁波市余姚市陆埠镇计家村、湖州市、嘉兴市新塍县,黑龙江省的肇东市五站镇, 湖北省的丹江口市、云梦市,江苏省的苏州市、无锡市、昆山市、盐城市、吴江市盛泽镇、常州市金坛区、江阴县,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柳州市鹿寨县平山镇大阳村龙岩屯、象州市,四川省的隆昌县,河北省的秦皇岛市﹑河间市,陕西省的咸阳市、兴平市,上海市的南汇区三墩镇,山西省的'朔州市平鲁区,山东省的临沂市,吉林省的东丰县,辽宁省的鞍山市、营口市大石桥镇,黑龙江省的大兴安岭区,云南省的会泽市,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省的台北市地,均有计氏族人分布。

堂号

京兆堂:以望立堂。

北海堂:以望立堂,亦称齐郡堂。

晋鉴堂:南宋时候简州知州计有功在临时首都向皇帝献了自己写的《晋鉴》,要皇帝以东晋偏安当镜子,去恢复中原。后来被提举为两浙平盐公事。

计然:春秋时越国学者,一名计研。其先为晋国亡公子。本姓辛。后改姓计。他不事王侯,潜心于学,博学善计算,为范蠡师,著有《文子》(早于《淮南子》)。

计衡:宋代朝奉大夫,字致平,绍兴进士。历监察御史,出守池州,转朝奉大夫。居官多善政。游太学时,上书言天下大计,高宗嘉之。及卒,家无余资,时称清白吏。

计有功:宋代右丞议郎,字敏夫,安仁人。知简州时,有政绩,提举两浙西路常平茶盐公事。因功为张浚从勇,尝居浚幕府。绍兴中谴诣行在奏封,献所著《晋鉴》。又有《唐诗记事》传世。

计礼:明代刑部郎中,字汝和,浮梁人。天顺进士。以画菊,落笔皆用草书法。时云:"林良翎毛夏昶竹,岳正葡萄计礼菊。"

计宗道:字惟中,明马平县人。明成化十六年(1480年)举人第一,是柳州历史上第一位解元。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任常熟知县,衡州知府等职。英果有为,阔达持大体,临事有主见,遇灾歉之年,为民请命,力争减免赋税。在常熟知县任上时,与诗文名流酬唱于虞山尚湖,筑雅集亭,建览翠楼。正德元年(1506年),主持重刻天文图、地理图碑。今存的《天文图碑》被称为“在我国古代天文历史上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他还收藏铜铸字铜活字,并亲自设计行动吸水机械桌,又校订宋人著作《诸史偶论》。

计楠:清代画家。官函吉安训导,耽著迷,精绘事,尤喜画红梅,时称计红梅。有《一隅草堂稿》。

计默:清代诗人,文学家计东之子。濡染家学,以诗文游四方,工入太学。有《菉村诗抄》。

计六奇:字用宾,号天节子,别号九峰居士,生于明天启二年(1622年),卒年不详。无锡县兴道乡(今前洲、玉祁一带)人。曾于顺治六年(1649年)十一年两次乡试,不举。计六奇把明清之际的社会巨变记录下来写成《明季北略》和《明季南略》,共42卷,按编年体记述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至清康熙四年70年间明清易代的史事。另著有《粤滇纪闻》、《金坛狱案》、《南京纪略》、《辛丑纪闻》等历史著作,记载了明清之际的史事与掌故。

姓氏最早起源于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它的作用主要是便于辨别部落中不同氏族的后代,便于不同氏族之间的通婚。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瞿姓的起源与家谱,希望对你有帮助!

瞿氏

分布地区

松阳郡(缙云郡):旧郡名,兴于唐之世,宋初已废。在今浙江省西南部。

历史来源

「瞿」源出

瞿(Qú)姓源出有三:

1、以人名为姓。商代有一大夫官,因受封于瞿上(今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县东瞿上城),而得名瞿父。其子孙后代遂以祖上名字为姓,形成瞿姓。

2、以地名为氏。据《宣和博古图》记载,商代青铜器皿中有瞿父鼎。瞿父,是以封地名而命姓瞿的。

3、以地名命姓的还有春秋时孔子的弟子商瞿,字子木,跟随孔子学习《易经》。商瞿是鲁国人,因生于四川双流县,居于瞿上,故名商瞿,其旧居称为商瞿里,后来在这里居住的人,分别以地名取商姓和瞿姓。

瞿姓始祖

瞿父鼎。根据《姓氏考略》的记载,商代遗留下来的青铜器中,有一件瞿父鼎,见于《博古图》,瞿父是瞿姓的祖宗,瞿姓都是以地名为姓氏的。另外,根据《通志·氏族略》是的记载,瞿氏是晋东海王越参军瞿庄的后代,是博陵人。又有王僧儒谱说,河东的裴桃的儿子娶了苍梧瞿宝的女儿。”还有,根据《风俗通》的记载,汉代有河南太守瞿茂,梁有镇北将军瞿延,而唐时有绛州刺史瞿稹,望族均出自高平,松阳。平江府与温州平阳亦有瞿氏。望族居松阳郡,即现在的浙江省松阳县西部。瞿氏后人尊瞿父鼎为瞿姓的始祖。

迁徙分布

瞿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商朝时候有个大夫叫作瞿父,他的子孙以瞿作为姓氏,世代相传,是今天瞿姓最早的起源。古代时候,有个地方叫瞿上。商朝时候有一位贵族被封到那里为王,建立了瞿国。瞿国公族的后代,就以封地名为姓氏,称为瞿氏,形成了另一支瞿姓。瞿上那个地方,在今四川省成都附近的双流县一带,因为春秋时候孔子的一个弟子商瞿曾居住在那里,所以有叫商瞿里。最早进入上海地区的瞿姓,据史志记载是参军瞿桧,宋靖康末年,瞿桧从康王南渡,自汴梁举族迁上海地区,定居鹤沙(今南汇下沙),这是浦东翟氏,也是上海瞿氏的主干,他们后来棋布奉贤分水墩、松江城、松江天马山、高桥界浜和嘉定城。也在南宋初年,另一支瞿氏从严陵(今浙江省桐乡)迁居龙华,与张、沈、赵三姓,世代结义,休戚与共、有“四姓墓”留为海上名迹。

堂号

瞿姓的主要堂号有:“松阳堂”、“华鄂堂”、“八桂堂”、“述古堂”、“瞻远堂”等。

瞿姓宗祠通用对联

〖瞿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世用发帚;龙跃镌诗。——李文郑撰瞿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明代常熟人瞿俊,字世用,号学古,成化年间进士,历官侍御史、广东按察副使。为官清廉,性格耿直,曾买来笤帚分送给同僚中那些没有清名的,人问缘故,他说:“你家里多污秽啊!”后因病辞官归乡,常与渔民席地饮酒。工书画,能写诗,著有《留馀堂集》、《学古斋集》。下联典指明末清初武陵人瞿龙跃,字天门,明末崇浈年间拔贡,喜欢游名山大川。明亡后,更是常年外出不归,所到之处,常把自己题咏的诗句镌刻在绝壁上,自号一勺行脚道人。所作诗多有奇气。

鹿裘高隐;龙跃奇诗。——佚名撰瞿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晋·桓温造访瞿硎,见其披鹿裘,坐石室,神色雍容,乃命伏滔为之铭赞。下联典指清·瞿龙跃之诗有奇气,多棘蹇之音。

赋成碧落;名擢会魁。——佚名撰瞿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唐·瞿楚贤尝作《碧落赋》。下联典指明·瞿景淳会试第一。

〖瞿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善本藏恬裕;大名擢会魁。——佚名撰瞿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清代昭文(今常熟)人瞿绍基,字荫棠,廪贡生,曾代理阳湖训导。喜欢藏书,广为购买宋、元善本,筑恬裕堂珍藏。与聊城杨氏同为道光年间著名藏书家,世称“南瞿北杨”。他儿子瞿镛,继承父业,积书至十万余卷,著有《铁琴铜剑楼书目》、《集古印谱》等。下联典指明代常熟人瞿景淳,字师道,号昆湖,嘉靖年间会试第一、殿试第二,历官编修、礼部左侍郎、翰林院学士,曾总校《永乐大典》,修《嘉靖实录》。著有《制敕稿》及诗文集。-

〖瞿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颍悟驰声翰苑;文词举显唐诗。——佚名撰瞿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明·瞿景淳,累官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下联典指唐·瞿楚贤,工文词,尝作《碧落赋》。

〖瞿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仰先烈而勇战白沟,曾劳王事;绳祖武而大魁黄榜,再振家声。——瞿文暹撰瞿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湖北省洪湖市沙口瞿氏宗祠联。为明末忠臣、文学家瞿式耜故里。

雅有诸葛风,定鞠躬尽瘁而死已;死守桂林郡,能舍生取义以效忠。——瞿文暹撰瞿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湖北省洪湖市沙口瞿氏宗祠联。

家族名人

瞿佑:字宗吉(1334—1427),号存斋,钱塘(今浙江省杭州)人,明初著名文学家。少时即有诗名,他的诗绮艳柔靡,但终生怀才不遇,仅在洪武年间任教谕、训导、长史之类小官。永乐年间因写诗蒙祸,被贬谪十年。著有《香台集》、《咏物诗》、《存斋遗稿》等20多种,还著有小说集《剪灯新话》等著作。

瞿俊:明苏州府常熟人,字世用,号学古。成化五年进士,由御史迁广东按察副使。性廉介,人不能干以私。以病致仕归,不取岭南一物。工书画,兰竹行笔瘦劲,书法二王。善为诗。与渔民为邻,时时席地与饮,酒酣吟诗作画,分赠之,权北京时间富室以金帛请求莫能得。年六十八卒。有《留余堂集》、《学古斋集》。

瞿镛:清江苏常熟人,字子雍。瞿绍基子。岁贡生。瞿氏以藏书著名,藏书之精,与山东杨以增海源阁有“南瞿北杨”之称。镛秉承父志,笃志藏书,不为名利所动。传说光绪帝欲得其一珍秘本,赏以三品京官,并给银三十万两,竟不奉诏。有《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续海虞文苑诗苑稿》、《续金石萃编稿》、《集古印谱》、《铁琴铜剑楼词稿》。

瞿九思:明代理学家,字睿夫,黄梅人。父晟,嘉靖三十二年进士。历官广平知府。凿长渠三百里,引水为四闸,得田数十万亩。卒于官。九思十岁从父宦吉安,事罗洪先。十五作《定志论》。后从同郡耿定向游,学益进。举万历元年乡试。居二年,县令张维翰违制苛派,民聚殴之,维翰坐九思倡乱。巡按御史向程劾维翰激变。吏部尚书张瀚言御史议非是,九思遂长流塞下。子甲,年十三,为书数千言,历抵公卿,讼父冤。甲弟罕,亦伏阙上书求宥。屠隆作《讼瞿生书》,遍告中外,冯梦祯亦白于楚中当事,而张居正故才九思,乃获释归。三十七年,以抚按疏荐,授翰林待诏,力辞不受。诏有司岁给米六十石,终其身。乃撰《乐章》及《万历武功录》,遣罕诣阙上之。卒年七十一。九思学极奥博,其文章不雅驯,然一时嗜古笃志之士亦鲜其俦。甲,字释之,年十九举于乡,早卒。罕,字曰有,七岁能文。白父冤时,往返徒步,不避寒馁,天下称双孝。崇祯时,辟举知州。

瞿景淳:明代官员。字师道(1507-1569),号昆湖,谥号文懿。常熟五渠人。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以一甲二名(榜眼),授翰林院编修。清廉刚直,不畏权贵。曾奉敕往凤阳封郑王子朱载?为世子摄国事,拒受重礼。倭寇侵江南,返京面质大学士严嵩,揭发总督胡宗宪坐拥重兵御敌不力。历官太常寺卿、南京国子监祭酒、吏部右侍郎。隆庆元年(1567年)被召为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总校《永乐大典》,修《嘉靖实录》,所著《石经大学质疑》,得后世的推崇。后以疾归,卒赠礼部尚书。

瞿汝说:瞿景淳次子,万历年间官到湖广提学佥事,以刚正而著称,著有《皇明臣略》一百卷,学术成就也很高。

瞿式耜:南明文渊阁大学士,抗清志士。字伯略(1590-1650)、起田,号稼轩。瞿景淳孙。常熟五渠人。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授江西永丰知县,政绩卓著。崇祯初,擢户部给事中,后被诬入狱,去职家居。清兵入关,于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出任广西巡抚,立志抗清。隆武二年(1646年)拥立桂王于肇庆,建号永历,晋文渊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自请留守桂林,多次击退清兵进攻,收复湖广大片失地。永历四年,清兵大举围攻桂林,城破后与总督张同敞被俘。坚贞不屈,数拒招降,以文天祥自比,赋《浩气吟》明志。同年十一月从容就义于桂林风洞山仙鹤岩。永历五年,被追赠粤国公,谥文忠。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又追谥忠宣。著有《瞿忠宣公诗文集》等。

瞿鸿机:清湖南善化人,字子玖(1850-1918),号止庵,晚号西岩老人。同治十年进士,授编修。光绪间累迁内阁学士,典福建、广西乡试,督河南、浙江、四川学政。迁礼部侍郎,光绪二十六年,随慈禧太后避八国联军西行,晋工部尚书、军机大臣,兼充政务处大臣。曾建议以西安为陪都。旋任甸务部尚书,充中日议约全权大臣。又参与“新政”及预备立宪筹划。授协办大学士,以忤西太后意罢归。辛亥后寓上海。

瞿中溶:清代篆刻家。字镜涛(1769-1842),号木夫。生于长至日,故又号苌生。晚号木居士。江苏嘉定县(现属上海市嘉定区)人。同里清朝知县钱大昕之婿。嘉庆十九(1814)年进士,官湖南布政司理问。博学多识。尤精金石考证之学,广搜访,富收藏,工书画。好篆刻。其篆刻宗汉人,得浙派神韵,布局尚稳,用刀生涩。因生平勤于著述。故篆刻、书画作品存世较少。但他自谓:“白文不如陈鸿寿,朱文则过之。”一生著作颇多。著有《湖南金石志》、《吴郡金石志》、《汉金文编》、《集古官印考》《三体古经辨证》、《弈载堂古玉图录》、《集古虎符鱼符考》、《武梁祠画像考》、《说文地名考异》、《春秋三传经异备考》、《汉石经考异辨正》、《弈载堂文集》、《古泉山馆诗集》等。

瞿应绍:字陛着(1778-1849),号子冶,又号月壶,上海人。清嘉庆年间廪贡生,诗文甚佳,擅篆刻,善绘画,师宗恽南田。生平收藏古物甚多,宅内陈设皆尊彝及古今名人墨迹。一生制壶不少,多摹陈曼生之作。他雇陶工多人,用宜兴陶土制成各式壶模,自己在壶上画竹题诗,由友人邓符生篆刻。晚年创制月壶,人称“瞿壶”,制壶法未能传世。瞿壶有粗、细二种:粗沙制作工致;细沙皆画竹,寥寥数笔,更显古朴。上海开埠后,日人搜求瞿壶,携至日本,一壶可售数十银元。咸丰年间,上海小刀会起义,瞿应绍所藏书画古玩在兵燹中散失,仅有所作《月壶题诗画》存世。

遗产保护

铁琴铜剑楼

铁琴铜剑楼是清代四大私家藏书楼之一,“铁琴铜剑楼”,坐落于江苏省常熟市古里镇区中心,始建于清朝乾隆末年,是由常熟古里籍人氏瞿绍基所建,建筑面积285平方米。已经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原名“恬裕斋”。创始人瞿绍基,瞿氏五代藏书楼主都淡泊名利,以藏书、读书为乐。瞿氏第二代、绍基之子瞿镛,对鼎彝古印兼收并蓄,在金石古物中,瞿氏尤为珍爱一台铁琴和一把铜剑,铁琴铜剑楼由此得名。楼主瞿氏数代藏书,绵延二百多年,给后人留下了一笔丰富的文化遗产。1991年12月,铁琴铜剑楼纪念馆开馆。

铁琴铜剑楼与山东聊城的海源阁、归安陆氏的皕宋楼、钱塘江丁氏的八千卷楼合称清代四大私家藏书楼。乾隆年间,铁琴铜剑楼为瞿氏住宅。1792年瞿氏后代阳湖训导瞿绍基定居古里后,取“引养引恬,垂裕后昆”之意。将靠东四进院落的后两进藏书楼取名为“恬裕斋”藏书楼。清同治十三(1874)年,因避光绪帝载恬之讳改称“敦裕堂”。绍基与子镛收藏到铁琴1张、铜剑1把后,即把铁琴铜剑放于后楼,并把藏书楼改称为铁琴铜剑楼。铁琴铜剑楼以藏书质量高、数量多而著称于世。藏书过程历经200年,五世传承,可以简单的概括为十字:“读书、藏书、刻书、护书、献书”。解放后,该楼由国家收管,1982年11月,为县级市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新的铁琴铜剑楼纪念馆于2006年底正式开建,2009年上半年将基本建成并对外开放。新铁琴铜剑楼纪念馆共前后三进,建筑面积约为600平方米,全馆围绕瞿氏五代藏书、读书、刻书、护书、献书的历程,以书为整个纪念馆的灵魂,反映和表现中国历代知识分子尊重知识、保护知识、传承知识以及知识是人类共有财富的认知和奉献精神。

铁琴铜剑楼纪念馆一、二、三进为纪念馆的陈列主体,以现代声、光、电的手法和实物(复制品)结合,营造出强大的视觉冲击,充分的展示出铁琴铜剑楼在中国近代藏书史所具有的地位和价值。

瞿秋白纪念馆

1985年在常州瞿氏宗祠的瞿秋白的故居建成了瞿秋白纪念馆,199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不清楚啊 自己去查查

http://wwwlswcc/

http://wwwleenetcn/lsylasp

〖李姓家谱〗

2056全国陇西郡李氏族谱不分卷

(清)李东元等继修

清光绪六年(1880)修民国十六年(1927)成都

湖广馆衔大同印刷局铅印本 一册

南京大学 四川重庆市图

注:该族散居湖南、四川等地。

2057全国李氏近房过谱不分卷

(清)李延强修

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刊本 一册

美国

注:该族散居辽宁、北京等地。

2058全国李氏近房宗谱不分卷

(清)李长申重修

清嘉庆十六年(1811)刻本 一册

北图(三部) 科图 历史所 人民大学

中央民院 吉林大学 日本 美国

注:该族原棣汉军正蓝旗,散居辽宁、北京等地。

2059全国李氏近房宗谱不分卷

(清)李延强修

清乾隆刻本并附钞本 一册

北图

注:该族原隶汉军正蓝旗,散居辽宁、北京等地。

补辑钞本记事至清咸丰十年。

2060全国李氏族谱

清钞本 一册

北图

注:该族原 正白旗。

2061北京宛平李氏家谱不分卷

(清)李文杞重惨

清道光六年(1826)钞本 六册

科图

2062天津延古堂李氏族谱不分卷

(民国)李宝晋纂修 李钟瑨校订

民国二十四年(1935)天津延古堂李氏铅印本

吉林大学 华东师大 美国

注:附清李京琦撰《延古斋诗存》一卷。

2063河北汉县汉邑李氏族谱四卷

(清)李惠苍等续修

清同洽十二年(1873)刊本 四册

日本 美国

2064河北汉县李氏族谱五卷

(民国)李维祺修

民国二十年(1931)铅印本 二册

河北大学

2065河北卢龙李氏家谱二卷首一卷

(清)李廷桢 李国钦等创修

胶卷复制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钞本

河北卢龙县文

2066河北高邑李氏族谱不分券

(清)李畿屏修

清光绪十一年(1885)刊本 二册

科图

2067河北永年李氏支谱二卷

(民国)李士伟修

民国十一年(1922)刊本 一册

科图 美国

2068河北唐县李氏族谱不分卷

(民国)李坦安 李子炎等修

民国二十三年(1934)铅印本 一册

河北大学

2069河北蔚县蔚州李氏家谱十卷

(清)李源重修

清乾隆四十年(1775)刊本 四册

日本 美国

2070河北青县李氏家谱

清光绪十二年(1886)钞本 四册

河北青县王镇店乡北张庄

2071河北南皮李氏家谱不分卷

(清)李鸿文修

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钞本 一册

南开大学

2072河北任邱(李氏〕张恕堂本支谱十卷

清钞本

辽宁图

注:记事至清光绪二十八年。

2073河北任邱李氏四门支谱不分卷

(清)李树道修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李氏钞本

辽宁图

2074河北交河李氏八修族谱不分卷

(民国)李桐文 李桐蔚等修

民国二十六年(1937)交河马连坦睦堂铅印本

三册

北图(共四部) 历博 科图(二部) 历史

所、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天津图 南开

大学 河北大学(二部) 辽宁图 辽宁大

连市图 吉林大学(二部) 日本 美国

注:李辉、李希莲创修於清乾隆三十八年

2075山西榆社李氏世系谱不分卷

(民国)李俪洲等修

民国四年(1915)太原撷华石印局石印本 四册

美国

2076山西介休李氏家谱不分卷

(清)李守和等修

清道光七年(1827)钞本 一册

美国

2077山西曲沃庄简公李氏家谱四卷

(清)李念达等修

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尊制堂刊本 二册

美国

注:又名《李庄简公家谱》。

2078山西洪洞李氏宗谱四卷

(清)李逢纶等增修

清同治四年(1865)刻本 四册

北图

2079辽宁海城李氏宗谱不分卷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刻本

辽宁图

2080辽宁铁岭李氏谱系四卷

(清)李树德重修

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写本 二册

日本 美国

2081辽宁铁岭长白山李佳氏族谱不分卷

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写本 四册

美国

2082辽宁铁岭长白李氏家谱

清钞本 一册

北图

注:书签题《长白李氏家谱传》。

2083上海 溪法华李氏族谱四卷

清光绪七年(1881)钞本 六册

美国

2084上海 溪法华李氏族谱六卷

(民国)李鸿翥续修

民国八年(1919)秩伦堂刻本 五册

吉林大学 美国

2085上海李氏家乘一册

(民国)李曾耀纂修

民国十四年(1925)铅印本

上海市文管

2086上海南汇竹冈李氏族谱十卷首一卷

(民国)李植民 李植纯等六修

民国十年(1921)木活字本

人民大学 中央民院 南京图 日本

美国

2087上海松江陇西〔李氏〕宗谱不分卷

(民国)李祖佑 李树则等续修

民国十八年(1920)石印本 四册

河北大学 日本 美国

z088江苏镇江扬州李氏合谱不分卷

(清)李增孝纂修

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钞本 一册

吉林大学

2089江苏夫椒李氏家乘八卷

(清)李怡廷等修

清光绪十一年(1885)敦睦堂活字本

美国

注:该族散居无锡、镇江等地。

2090江苏南京师德方山葛桥南李氏宗谱八卷

(清)王薇堂等修

清同治元年(1862)载德堂木活字本 四册

美国

2091江苏江宁李氏宗谱不分卷

(清)李嘉谋初修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赐廉堂刊本

科图 日本 美国

2092江苏溧水芝山李氏续修宗谱□□卷

民国三十七年(1948)永言堂木活字本

江苏溧水县群力乡太尉庄(存卷16)

2093江苏沛县李氏族谱二卷宗图一卷

民国间稿本

南京博

z094江苏丰县李氏三房支谱四卷

(民国)李忠亮 李忠预纂

民国五年(1916)铅印本

江苏丰县责娄乡大王娄村

z095江苏丰县李氏家谱□□卷

(民国)李盘纂

民国问纂修本 十六册

江苏丰县刘工娄乡王平娄村

2096江苏盱眙李氏岐阳世家文物图像册不分卷

附考述一卷

(民国)中国营造学社编辑

民国间印本 一册

历史所 北京大学 北京师大 中央民院

河北大学(二部)苏州大学 中山大学

宁夏大学 美国

2097江苏泰州李氏家乘十卷

(清)李金台纂

清同治十一年(1872)木活字本

江苏泰州市图

2098江窦泰州李氏族谱十四卷

(民国)李岳恺纂

民国二年(1913)木活字本

江苏泰州市图

2099江苏江都李氏族谱八卷

(民国)李德森等修

民国九年(1920)木活字本 八册

上图

2100江苏江都李氏族谱四卷

(民国)李明富等重修 馀步云刊订

民国十二年(1923)刊本 四册

吉林大学

2101江苏江都李氏宗谱十二卷

(民国)李祚康等重修

民国十三年(1924)立德堂石印本 十二册

吉林大学

2102江苏泰兴李氏重修家谱□□卷

活字本

江苏泰兴县中华街一号(存卷4、6)

2103江苏兴化李氏世谱不分卷

(民国)李道源述 李思聪 李竹溪等修

注:一名《李氏族谱》。李维桢首修於明万历间。

2104江苏南通通州李氏宗谱四卷

(清)李箴编辑

云南图

2105江苏南通李氏家谱六卷首一卷

(清)李云重修

清同治九年(1870)古春堂刻 光绪三年(1877)

印本 十册

人民大学

2106江苏南通通州李氏宗谱十卷末一卷

(清)李道鹏 李冰鉴等续修

清光绪三年(1877)木刻本

江苏南通博

注:李文科首修于清康熙三十二年。

2107江苏如皋西乡李氏族谱十二卷

(清)赵冰 李松楼等重修

清光绪三十年(1904)赵冰陇西堂木活字本

辽宁图 上海图 日本 美国

注:一名《李氏家乘》。李文若、李松岭等首修於

清嘉庆四年。

2108江苏镇江京口倪庄李氏重具备宗谱年表八卷

(清)李家勋 李汝宽纂修

清同治十三年(1874)刻本 八册

湖北图

2109江苏镇江京江李氏宗谱二卷

(清)李士鏻纂修

清光绪十三年(1887) 睦堂活字本

吉林大学 华东师大 江苏镇江博

日本 美国

2110江苏镇江李氏支谱四卷

(清)李宝熔等修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敦本堂活字本 四册

美国

2111江苏镇江京口李氏七修宗谱四卷首一卷末

一卷世系图二卷附山门派八卷唐冈派八卷

(民国)李世勋等纂

民国四年(19l5)木活字本

北图 历史所 江苏镇江博 美国

注:李一阳创修於明万历四年。

2112江苏镇江京江李氏族四卷

(民国)李福翔续编

民国十四年(1925)培元堂活字本 四册

历史所 江苏镇江市图

注:清道光十七年(1837)李署等创修。

2113江苏丹徒新篡李氏宗谱四卷

(清)李承霖纂修

清光绪四年(1878)活字本

历史所

2114江苏丹徒新篡李氏续谱二卷

(清)李慎观 李寿筠篡修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善庆堂活字本

历史所

注:附《新纂李氏宗谱》四卷后。

2115江苏丹徙陶裔山门李氏续修族谱二卷

(清)李镛金续修

民国间钞本 二册

吉林大学

2116江苏丹徙陶裔李氏族谱二卷

(民国)李永师等修

民国二年(1913)活字本 二册

美国

2117江苏丹徙李氏家乘六卷

(民国)李培英编修

民国六年(1917)本立堂刻本

南开大学 苏州大学

注:谱始修於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此为三

修。

2118江苏丹徙开沙李氏宗谱三十卷首一卷末一

(民国)李恭良 李锡纯等九修

民国十四年(1925)介祉堂木活字本

北图 历史所 日本 美国

2119江苏丹阳云阳李氏宗谱十六卷

(清)李发忠等重修

清光绪八年(1882)萼辉堂木活字本 十六册

日本 美国

2120江苏丹阳李氏宗谱□□卷

民国二十年(1931)木刻本

江苏丹阳县松卜乡肇庄(存卷1-5、7-16)

2121江苏句容李氏宗谱十卷

(民国)李正瑾 李允垚等新修

民国十年(1921)铅印本

辽宁图

注:李文钦著首修於明天启元年。

2122江苏常州李氏迁常支谱八卷

(清)李新畲等修

清咸丰四年(1854)活字本

美国

2123江苏常州李氏迁常支谱十卷

(清)李翼清 李麟图等续修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木活字本

日本 美国

2124江苏常州毘陵殷薛镇李氏宗谱三十卷首一

卷末一卷

(民国)李庭鸿修

民国元年(1912)李氏垂裕堂活字本 十二册

江苏省档(一部存卷5,一部存卷16-18)

江苏苏州市图 美国

2125江苏常州毘陵李氏宗谱十二卷

(民国)李希白等纂修

民国二十年(1931)源远堂活宇本 十二册

北图

2126江苏常州毘陵辋川里李氏宗谱三十八卷首

一卷末一卷

(民国)李达刚等修

民国二十二年(1933)衍庆堂木活字本

八册

美国

2127江苏常州毘陵李氏西里桥派支谱不分卷

(民国)李嘉翼修

民国二十二年(1933)铅印本 一册

江苏苏州市图

2128江苏常州毘陵李氏西里桥派支谱不分卷

(民国)李嘉育增修

民国三十八年(1949)铅印本 一册

江苏苏州市图

2129江苏常州莘村李氏宗谱十六卷

(民国)李瑞陀 李林宝等重修

民国二十六年(1937)天叙堂木活字本 十六册

北图 南开大学

2130江苏武进王堰桥李氏宗谱八卷

(清)李传明主修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衍庆堂活字本 十册

历史所

注:李昂等始修於明弘治初。

2l31江苏武进石桥李氏宗谱六卷

(民国)李金大等修

民国十七年(1928)陇西堂活字本 六册

美国

2132江苏金坛李氏宗谱一百二十三卷

(清)李兆庆等修

清宣统二年(1910)活字本

吉林大学(存五册)

2133江苏无锡锡山李氏世谱三十六卷首一卷

(清)李锡奎 李洞等续修

清同治十一年(1872)木活字本

日本 美国

2134江苏无锡锡山李氏世谱五卷首四卷

(清)李廷荣缜

清光绪十三年(1887)雍穆堂活字本 四十八册

历史所 南开大学(为一百八十八卷首四

卷) 江苏兴化县图(不全) 美国

2135江苏无锡锡山李氏世谱二十四卷

(民国)李惕平修 李康复纂

民国三十八年(1949)雍穆韦排印本 二十四册

南开大学 江苏苏州市图

注:谱始修於明崇桢问,此为十修。

2136江苏江阴李氏支谱十六卷首一卷

(民国)李继钦重修

民国元年(1911)油印本 四册

北图 日本 美国

2137江苏江阴长寿李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夏季良等修

民国六年(1917)思敬堂活字本 十二册

美国

2138江苏苏州李氏宗谱□□卷

(清)李兆勋纂

清道光十二年李兆勋刻本

江苏苏州市圆(存世系一卷)

清李复昌钞本 一册

江苏苏州市图(存世系一卷)

2139江苏苏州李氏宗谱不分卷

(清)李毓金补修

美国

2140江苏吴县李氏家谱八卷

(清)李沅等修

清道光十九年(1839)刊本 四册

2141江苏吴县华氏宗谱不分卷

(清)同治十二年(1873)写本

日本 美国

注:题签作《纶恩堂廷芳公下应明公脉支谱》。

2142江苏常熟李氏茂臣公支支谱一卷

(民国)李宗浩辑

民国二十五年(1936)铅印本 一册

江苏常熟市图

注:卷端、版心作《常熟李氏支谱》。

2143江苏昆昆迁昆李氏家谱十卷

清)李缃等修

清光绪十四年(1888)刊本 八册

科图(二部) 美国

2l44江苏昆山增修迁昆李氏家谱十卷

(清)李湘辑 李传元酒辑

民国九年(1920)崇俭堂补刻本 八册

浙江嘉兴市图

2145浙江三江李氏宗谱十七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李可愚续修

清道光十年(1830)活字本

北图 历史所 上海图 天一阁(存卷1、

3一11、1316、卷末)

美国

注:三江指姚江、蕙江、甬江。

2146浙江三江李氏宗谱二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李广铨 李挺枝等续修

清光绪十一年(1885)木刻本

历史所 南开大学 河北大学 浙江馀

姚梨洲文献馆 日本 美国

2147浙江三江李氏宗谱三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李顺林 李储强等纂修

民国七年(1918)木活字本 三十四册

北图 天一阁

2148浙江杭州李氏纯笃云重修祠谱□□卷

浙江杭州市斩王路八号(存一卷)

2l49浙江萧山道源李氏宗谱不分卷

(清)李士奎等重修

2150浙江萧山道源李氏宗谱不分卷

(清)李元英等修

清道光八年(1828)木活字本 六册

美国

注:一名《萧山石板衢李氏宗谱》。

2l51浙江淳安严遂慈峰李氏宗谱十四卷首一卷

(清)李应梁 李见丰等纂修

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木刻本 八册

历史所 河北大学(二部)

2152浙江宁波砌衔李氏族谱考不分卷

清鄮峰草堂钞 一册

人民大学

注:记事止於清乾隆问。

2153浙江宁波砌街李氏宗谱三十卷首一卷

(清)李恭廉 李厚泽等纂修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木活字本

天一阁(存卷首、卷1一4、21一30)

2154浙江宁波迎恩李氏宗谱二十卷首一卷

(民国)李繸汉 李炳瑺等纂修

民国十六年(1927)函道堂木活字本 六册

北图 天一阁

2155浙江鄞县王家桥李氏宗谱不分卷

(清)王锦瀚纂修

清光绪三年(1877)叙堂钞本 一册

天一阁

2156浙江鄞县四明李氏宗谱不分卷

(清)李锡汝等重修 王棣辑

清光绪十三年(1887)介石堂钞本 三册

北图 河北大学

2157浙江鄞县四明李氏宗谱不分卷

(民国)李庚光重修

民国九年(1920)介石堂刻本 三册

南开大学

注:谱始修於清乾隆间,此为三修。

2158浙江鄞县三桥李氏宗谱二十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张诲斋修

清光绪十六年(1890)木刻本 十册

河北大学 吉林大学

2l59浙江鄞县三桥李氏宗谱二十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蔡和铿胡德坊纂修

民国十九年(1930)崇礼堂木活字本十册

河北大学 天一阁

2160浙江鄞县石乳桥李氏宗谱四卷

(清)李嘉楣纂修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木活字本 四册

天一阁

2161浙江鄞县石乳桥李氏宗谱四卷

(民国)李嘉楣纂修

民国十四年(1925)木活字本 四册

天一阁

2162浙江鄞县鄞东李氏宗谱不分卷

(清)王怀忠纂修

清宣统三年(1911)绳武堂木活字本 一册

天一阁

2163浙江鄞县鄞东圆 李氏宗谱五卷首一卷末

一卷

(民国)陈宪曾等纂修

民国十六年(1927)鸣凤堂木活字本

天一阁(存卷首、卷1、5、末)

2164浙江鄞县四明汤山李氏宗谱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石鸿泰纂修

民国二十一年(1932)绳武堂木活字本 一册

天一阁

2165浙江鄞县鄞南李氏宗谱七卷首一卷

(民国)陈宪曾 李朝佐等纂修

民国十八年(1929)承惠堂木活字本

天一阁(存卷首、卷1、3-5)

2166浙江慈溪李民宗谱十七卷末一卷

[王氏属地太原郡,即现在的山西太原[王氏来历]王姓来源复杂,派别甚多,但仍有一些共同点,即多以爵为氏,天子之后代多以此为姓,也有不少人是赐姓王的。王氏姓源繁多,但以源自周文王姬姓子孙的那一支名气最大。相传周灵王姬泄心,太子晋曾对其直谏,触怒龙颜而被废为庶民,主要居住在太原(今属山西)、琅邪(今属山东胶南县一带)等地,因晋及其后裔祖宗为周天子,因此人们便称其为“王家”,以后便以王为氏了。家乘谱牒全国:太原王氏会通世谱十三卷首一卷、王谢世家三十卷、王氏族谱不分卷、王氏宗谱、王氏通谱。天津:王氏宗谱不分卷。河北:清苑王氏家谱九卷、新城王氏世谱不分卷、王氏谱图一幅、王氏族谱十卷。上海:王氏世谱四卷、南汇王氏宗谱不分卷、云间王氏族谱二十二卷、嘉定王氏续修支谱二卷。江苏:王氏三沙全谱不分卷、王氏三沙统谱不分卷、王氏族谱八卷、王氏修族谱十六卷、三槐王氏宗谱十二卷。浙江:任和王氏重订家乘不分卷、王氏家乘、萧山王氏族谱十四卷、新发王氏宗谱八卷首一卷。广东:新丰王氏族谱不分卷、太原堂王氏族谱世系不分卷。王姓字辈《义乌南陵王氏宗谱》规定的字辈:十六世到三十五世:宣振常充,仁义礼让,文行忠信,善积庆远,学勤业隆。三十六世到七十六世:晋萃理贯通,乾坤道圆净。爱竹风节高,植槐枝秀挺。芝兰生庭阶,裘图争辉映。地久并天长,似续斯与并。《润州王氏族谱》中议定的族人必须遵守的排行字为:洪勋振立,世德克昌,绍承先志,永锡嘉祥。《凤林王氏宗谱》咸丰年间定的排行字是:创业凤林,勋绩立敬,存诚著贤声。同治年间修的宗谱排行字为:文章华国妥先灵,忠孝世家启后人。光绪年间修的宗谱排行为:乌邑发祥绵世泽,凤林创业振家声。

计氏-姓计的名人-计姓起名字-计姓的起源与家谱

齐郡:西汉时期先为临淄郡,后改齐郡,治所在临淄(山东淄博),其时辖地在山东淄博市和益都、广饶、临朐等县地。隋、唐两朝改为青州北海郡...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