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主要人物介绍,比如说像常山赵子龙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3浏览:4收藏

三国演义主要人物介绍,比如说像常山赵子龙,第1张

赵子龙传奇 编辑本段 姓名:赵云,字子龙

  籍贯:[冀州]常山真定 [今河北正定]

  容貌:身长八尺 姿颜雄伟

  官至:镇东将军 永昌亭侯 谥曰顺平侯

  子女:赵统 赵广

  三国时期蜀汉的著名将领。功绩卓著,有勇有谋,善始善终。卒于公元229年,追谥为顺平侯。  赵云故里邢台临城是赵云的故里。 三国名将赵云,字子龙,是蜀汉的五虎上将之一。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赵云“长板坡单枪匹马救阿斗”更是留下了千古绝唱! 据临城明清时期地方史志记载,在临城县一共有三座赵云故里碑。综合考证临城的古代民间传说、赵云后裔的家谱记载、四川武侯祠的记载、赵云故里碑的记载,可以断言:赵云确系河北临城县澄底人。

赵云 - 简明历史传记编辑本段

  赵云开始随公孙瓒征讨,后投靠刘备,当阳长阪坂恶战中保护刘禅和甘夫人脱险。刘备西征时,赵云截江夺回了后主刘禅。后随诸葛亮、张飞等人沿江而上,攻打江阳、资中一带,完成了对成都西南部的包围。汉中争夺战中,赵云以微弱兵势设伏,使曹军撤退。建兴六年,赵云随诸葛亮北伐,在斜谷之战成功吸引了曹真主力,使得诸葛亮顺利夺取了凉州三郡。后云以兵力差距输给曹真,但是由于他和邓芝领兵固守,没有造成蜀军大败,战后赵云请求自贬。建兴七年,卒,后追谥为顺平侯。

  赵云品性忠良,直言敢谏,曾力劝刘备将本打算赏赐功臣的土地还与百姓。在刘备伐吴前,又进忠言,劝刘备以国仇为重、私仇为轻。在对他的谥书中,强调了他有贤者之风,能体恤民情,慈爱百姓。其高风亮节至今仍为人们所称道。

  赵云的历史评价

  刘备:子龙不弃我走也。 《云别传》

  别传:云不用自近,其慎虑类如此。 《云别传》

  刘备: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云别传》

  刘禅:云昔从先帝,功积既著。朕以幼冲,涉涂艰难,赖恃忠顺,济於危险。 《云别传》

  姜维:以为云昔从先帝,劳绩既著,经营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书。当阳之役,义贯金石,忠以卫上,君念其赏,礼以厚下,臣忘其死。死者有知,足以不朽;生者感恩,足以殒身。 《云别传》

  陈寿:黄忠、赵云强挚壮猛,并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欤? 《三国志·蜀书六》

  杨戏:征南厚重,征西忠克,统时选士,猛将之烈。 《三国志·蜀书十五》

  以上是《演义》中关于赵云的一些内容,再看看史实吧。

  赵云自追随刘备后,直到刘备当了汉中王,可说是马不停蹄,无役不予。阿斗确是他在长坂坡救出的,史书虽没《演义》写得那么玄,但赵云救阿斗不是虚构的。进军西川,是赵云第一次没随刘备行动而留守荆州。可就是这次留守,他又干出了另一件大事,即“截江夺斗”,也是史有明文的壮举。两次三番救了后主刘禅的小命,赵云对蜀汉的汗马功劳还小么?可刘备得了西川后,对赵云就再没重用了。

  定军山之战,主谋是法正,而“亲冒矢石”强攻定军山的是刘备本人,赵云根本没上第一线。

  一出祁山,赵云也没当先锋,与邓芝领偏师出斜谷策应主力。街亭失守全线大败,而“云与邓芝勒兵徐徐而退,不致大损。”《演义》中的“不损一人一骑”是罗老先生给英雄带的花环。而战后孔明上表检讨,自贬三级,有功无过的赵云却也糊里糊涂地跟着被贬了级。直至去世,赵云也未获封侯。

  赵云不得重用,很大的一个因素是他出身布衣,不是名门望族。这与中国历史上产生于西汉后期,东汉时达到高峰,直至唐代才衰落的“门阀制度”有关。

  汉末乱世,群雄并起,门阀制度也受到冲击,但其生命力极为顽强。袁绍贵为十八路诸侯盟主,“四世三公”的身世是决定因素。三国之中,曹瞒对门阀制度最不感冒,“青梅煮酒论英雄”时把袁氏的“四世三公”称为“冢中枯骨”。他手下的战将中,除曹氏、夏侯氏外,典韦、许褚是草莽豪强,徐晃、张辽、文聘是降将。而刘备早期无人可用,顾不上讲究门第。但卧龙一到,这套玩意儿就又活了。魏、蜀、吴三国,蜀汉对门阀制度的坚持是最明确的,赵云也就倒霉了。同时,孔明的任人唯亲,也是史有定论的,马谡、杨议就是例子。难怪在孔明当政的后期,蜀汉是“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了。

  刘备称帝,群臣上贺表,列了前五十个人的名字加上“等一百八十人”。诸位知道领衔的是谁么?“征西大将军都亭侯马超”!没别的原因,“马孟起世代公侯”是唯一的理由。法正列第二,孔明第八。赵云呢?在“等一百八十人”中,连名字都不能列在贺表上。

  历来读史之人有“汉家待功臣薄”的感慨,汉高帝刘邦,杀死了韩信、彭越、黥布;汉武帝时有飞将军李广的悲剧。到了最后三分之一的后主时,赵云好歹还是寿终正寝的。

  《演义》上写刘禅闻赵云死而大哭,又是罗老先生加的花环。那时的刘禅,早把救过他两次的赵云忘得一干二净了,连点“悼念”的意思都没有。到得后来,不知道怎地又想起救命恩人来了,在给别人封侯时顺带也追封了赵云。可赵云要是知道追封的事,准得气得在坟墓里诈尸不可:那时距蜀汉亡国还剩下不到三年了!

  刘禅根本就是忘恩负义,在追封时没有追封赵云,据姜维等人力争,才给赵云封了个顺昌候,爵位在关张马黄之下

  刘备在得到了汉中之后,封了四大将军,前将军关羽,左将军张飞右将军马超,后将军黄忠没有封赵云因此在三国历史中,蜀国没有所谓的五虎上将,只是陈寿将其五人并在一传,因此民间才有五虎上将之说,而罗贯中喜欢赵云的忠义,因此才在演义中大大地吹了一番

  赵云武艺不在吕布之下!生平编辑本段 欲求仁主 赵云身高八尺,姿颜雄伟,少有名声。初平二年(191年),诸侯互相征战,当时公孙瓒之弟公孙越因协助袁绍而死,公孙瓒便迁怒于袁绍,于是屯兵盘河并上书朝廷细数袁绍的十项罪状,号召诸州郡共同讨伐袁绍,常山国经过商议之后一致推举赵云,率领该郡义军去投奔公孙瓒。当时韩馥将冀州让给袁绍,袁绍乃领冀州牧,袁氏四世三公,声名远播,公孙瓒正在担忧该州的人都会投奔袁绍,因此赞许赵云的行为。公孙瓒向赵云嘲笑着说:“听说冀州的人都欲依附袁绍,为何你独与他们不同,难道是迷而知返吗”赵云回答说:“天下大乱,未知谁是明主,民有倒悬之危,鄙州议论,要投奔仁政之所在,因此我不投袁绍而投将军。”,赵云自此随公孙瓒四处征讨。当时,担任高唐令的刘备被贼兵袭击,失去了驻地之后,亦来依附公孙瓒。公孙瓒与袁绍交战,派遣青州刺史田楷占据山东附近的土地,袁绍亦派数万大军前来争地,公孙瓒便上表将刘备提升为别部司马,派刘备前去帮助田楷抵抗袁绍,并派赵云为刘备的随从,让他为刘备率领骑兵。两人合作之后,互相都留下好印象,刘备一直对赵云很好,赵云亦有心依托刘备。后来,赵云因为死了哥哥,向公孙瓒请假回家乡服丧,刘备知道他此去便不会再回到自己身边,因此握著赵云的手不舍分别。赵云向刘备辞别说:“我永远不会背弃德。”建安五年(200年),刘备被曹操打败之后前去依附袁绍。赵云刘备在邺城和刘备相认。刘备和赵云同床眠卧,然后密派赵云外出招募数百名士兵,对外宣称是左将军刘备[[部曲,袁绍也不知道。赵云从此便追随刘备,后来并随他至荆州。平定荆州 参见:长坂坡之战 建安十二年(207年),刘备投靠刘表,屯兵于新野,曹操便派夏侯惇、于禁领军进攻刘备,双方战于博望。刘备以伏兵计击破曹军,在战斗中刘备军生擒了敌将夏侯兰,而赵云与夏侯兰是同乡,自小相知,知道夏侯兰明于法律,因此为他向刘备请命,并推荐让他成为军正,而不将这位同乡为自己所用,由此可看出赵云谨慎的处事态度。赵云救主于长阪坡图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再次派遣大军南攻,当时刘表刚死,其子刘琮继位,派遣使者向曹操请降。刘备措手不及,于是率军向南逃往江陵,但是刘备不愿放弃自愿跟随他的人民,每天仅能行走十几里,曹操便派轻骑兵快马追赶,一天之中追袭了三百里,终于在当阳长阪附近追上了刘备。刘备便丢下妻儿,仅带着数十骑向南逃逸。当时,有人对刘备说,赵云向北投靠曹操去了。刘备闻言便用手戟打那告状的人说:“子龙不会弃我而去。”不久之后,赵云果然怀抱刘备的幼子刘禅,保护著刘备的妻子甘夫人,到刘备身边。之后,刘备便任命赵云为牙门将军。赤壁之战后,赵云跟随刘备平定荆州江南之地。刘备任命赵云为偏将军,并取代投降的赵范,兼任桂阳(今湖南郴县)太守。赵范有一名寡嫂名为樊氏,有国色之貌,赵范欲将她许配给赵云,意欲和赵云结亲。但是赵云坚持不同意,并说:“我们是同姓,你的嫂子就像是我的嫂子一样。”。当时有人劝赵云接受这名美女,赵云回答说:“赵范是被迫投降,心不可测,何况天下女子不少。”不久之后,赵范果然借机逃走,而赵云也就因此不受到影响。进攻益州 建安十四年(209年),在平定荆南四郡,又得到原属刘表的部曲万人之后,刘备成为荆州牧,声势渐大,孙权乃建议双方结亲,刘备便娶了其妹孙夫人。两年之后益州牧刘璋为防备曹操势力乃向刘备求援,刘备便领兵三万入益州,留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人留守荆州,并任命赵云为留营司马。刘备出征之后,孙夫人开始放纵骄傲,放任她从东吴带来的侍卫和官吏,多有不法的行为。刘备知道消息之后,认为赵云为人威严、态度慎重,一定能加以整顿,因此特别命赵云掌管内事。孙权听说刘备西征益州之后,便派了大批舟船欲接孙夫人回去,并叫她带刘禅一起归吴。幸得赵云与张飞一起带兵在长江截住东吴船队,并成功夺回刘禅,亦即著名的“赵云截江夺阿斗”。建安十七年(212年),刘备与刘璋决裂,从葭萌进攻刘璋势力,并召诸葛亮率军入蜀。 诸葛亮率领赵云与张飞溯江西上,一路平定郡县,直到江州(今重庆),然后兵分两路,诸葛亮、张飞走北路,赵云则另领一军走南路,从外水沿长江而上进至江阳(今四川泸州),最后在成都会合。刘备攻下成都之后,任命赵云为翊军将军。刘备平定益州之后,有议论劝刘备将成都城中房舍及城外园地桑田分赐给诸将。赵云反驳说:“从前汉朝大将霍去病曾说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何况现在国贼不只像匈奴只有一个,还不到可以安定下来的时候,必须等到天下的乱贼都平定之后,才可让众人返回家乡去种植桑梓,回归故土去耕作田地,这样才是正道。益州的人民是第一次遭遇到战争,应该将田宅房产归还给百姓,先让他们安居乐业,然后才能叫他们服兵役,纳钱粮,也才能得到益州的民心。”,刘备便听从赵云的建议。汉水虎威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刘备率军进攻汉中,次年黄忠在定军山打败夏侯渊,斩其首,于是曹操亲自率领大军来争夺汉中,并先运大量的军粮到北山下,有数千万袋,黄忠认为可趁机夺取这些军粮,便领军出击,当时赵云属下的士兵也随着黄忠一起出击。但是黄忠的军队过了约定的时间之后仍未回来,担心的赵云便带着数十骑的小部队出了兵营的围栅,查看黄忠等人的情况。 结果,正好碰上曹操派出的大军,赵云遭到曹军先锋部队的攻击,赵云才刚和敌人交手,敌人的大军已来到面前,声势逼人。赵云便一次又一次地的突击曹军士兵的阵列,且战且退。曹军虽然被赵云击溃,但是仍凭借数量优势将赵云包围起来,赵云便突围并退入蜀军的围栅内,此时部将张著受伤,又被曹军包围,赵云又一次驰马突击曹军,并救出张著,将他带回围栅内。此时曹军已追至蜀军的围栅,沔阳长张翼正在防守围栅,见曹操大军杀到,便欲闭门拒守。 赵云进入主营之后,却下令大开栅门,然后令蜀军偃旗息鼓。曹军见此情况,怀疑赵云设有伏兵,便向后退却。此时赵云下令打响战鼓,鼓声震天,又令蜀军以弩箭射向曹军,曹军为之惊骇,自相蹂践,坠入汉水中淹死者甚多。次日刘备亲自来到赵云兵营察看昨日战斗之处,赞叹说:“子龙一身是胆也!”于是饮宴直到黄昏,军中号赵云为“虎威将军”(非将军名)。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欲进攻东吴,以报孙权伐取荆州之仇,赵云上谏说:“国贼是曹操,并不是孙权,而且灭了魏国之后,吴国自然会臣服。虽然曹操毙命,但其子曹丕篡盗大位,引起公愤,应该利用此民气,先攻占关中,占据黄河、渭水上游以讨伐逆贼,那么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不该放置魏国,反而先打吴国。而且与吴国的战争一旦开始,就不易停止了。”,但愤怒的刘备不听谏言,执意东征,并留赵云都督江州。章武二年(222年),刘备东征大军被吴军大败于猇亭,刘备由秭归逃回永安(今四川奉节),赵云乃进军至永安以保卫先主,而吴军已退却。北伐遗憾 建兴元年(223年),后主刘禅继位,因赵云此时于永安防卫东吴,故将赵云为中护军,征南将军迁镇东将军,并封为永昌亭侯。建兴五年(227年),在平定南中并和东吴结盟之后,诸葛亮率领诸将进驻汉中准备北伐,赵云亦转驻汉中。次年,诸葛亮出兵北伐,宣称将由斜谷道取郿,并令赵云、邓芝为疑军,占据箕谷,魏大将军曹真率领大军反击,诸葛亮下令赵云、邓芝在斜谷道阻挡曹军,自己率领蜀军主力进攻祁山。赵云兵力虽较敌军为多,但兵弱敌强,失利于箕谷,不过由于赵云亲自断後,又烧毁栈道,阻止曹军的追击,因此军资和人员的损失都不大。同时,蜀军主力因其督军马谡违背诸葛亮的指示,举动失宜,被魏将张郃大败于街亭,诸葛亮只好退兵,此次北伐以失败告终,诸葛亮引疚上表自贬三级,赵云亦贬为镇军将军。当蜀军退兵时,诸葛亮曾惊讶地说:“街亭退兵时,我军编制皆混乱成一团,箕谷退兵,编制整齐一如出军之时,这是何故 ”,邓芝回答说:“赵将军亲自断後,因此军资没有遗失,人员编制整齐。”当时赵云军中有多余的绢布,诸葛亮下令分给将士。赵云说:“我军军事失利,为何要赏赐呢?请将其物全部入赤府府库,在十月的时候再给众人做冬衣。”诸葛亮因此大为称赞。建兴七年(229年),赵云病逝,后主于景耀四年(261年)追谥他为顺平侯。蜀汉初期少给谥号,刘备在位时只有法正有谥号。刘禅时,诸葛亮、蒋琬、费祎三位宰相、宠臣陈祗以及由魏国投诚的夏侯霸等人先后得到谥号,于是关张马黄、庞统和赵云亦被追谥,当时的舆论认为这是很大的荣誉。赵云有两个儿子,长子赵统承继爵位,官至虎贲中郎,并担任领军的职务;次子赵广官至牙门将,在沓中追随姜维时战死沙场。

赵子龙传奇 编辑本段 姓名:赵云,字子龙

  籍贯:[冀州]常山真定 [今河北正定]

  容貌:身长八尺 姿颜雄伟

  官至:镇东将军 永昌亭侯 谥曰顺平侯

  子女:赵统 赵广

  三国时期蜀汉的著名将领。功绩卓著,有勇有谋,善始善终。卒于公元229年,追谥为顺平侯。  赵云故里邢台临城是赵云的故里。 三国名将赵云,字子龙,是蜀汉的五虎上将之一。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赵云“长板坡单枪匹马救阿斗”更是留下了千古绝唱! 据临城明清时期地方史志记载,在临城县一共有三座赵云故里碑。综合考证临城的古代民间传说、赵云后裔的家谱记载、四川武侯祠的记载、赵云故里碑的记载,可以断言:赵云确系河北临城县澄底人。

赵云 - 简明历史传记编辑本段

  赵云开始随公孙瓒征讨,后投靠刘备,当阳长阪坂恶战中保护刘禅和甘夫人脱险。刘备西征时,赵云截江夺回了后主刘禅。后随诸葛亮、张飞等人沿江而上,攻打江阳、资中一带,完成了对成都西南部的包围。汉中争夺战中,赵云以微弱兵势设伏,使曹军撤退。建兴六年,赵云随诸葛亮北伐,在斜谷之战成功吸引了曹真主力,使得诸葛亮顺利夺取了凉州三郡。后云以兵力差距输给曹真,但是由于他和邓芝领兵固守,没有造成蜀军大败,战后赵云请求自贬。建兴七年,卒,后追谥为顺平侯。

  赵云品性忠良,直言敢谏,曾力劝刘备将本打算赏赐功臣的土地还与百姓。在刘备伐吴前,又进忠言,劝刘备以国仇为重、私仇为轻。在对他的谥书中,强调了他有贤者之风,能体恤民情,慈爱百姓。其高风亮节至今仍为人们所称道。

  赵云的历史评价

  刘备:子龙不弃我走也。 《云别传》

  别传:云不用自近,其慎虑类如此。 《云别传》

  刘备: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云别传》

  刘禅:云昔从先帝,功积既著。朕以幼冲,涉涂艰难,赖恃忠顺,济於危险。 《云别传》

  姜维:以为云昔从先帝,劳绩既著,经营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书。当阳之役,义贯金石,忠以卫上,君念其赏,礼以厚下,臣忘其死。死者有知,足以不朽;生者感恩,足以殒身。 《云别传》

  陈寿:黄忠、赵云强挚壮猛,并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欤? 《三国志·蜀书六》

  杨戏:征南厚重,征西忠克,统时选士,猛将之烈。 《三国志·蜀书十五》

  以上是《演义》中关于赵云的一些内容,再看看史实吧。

  赵云自追随刘备后,直到刘备当了汉中王,可说是马不停蹄,无役不予。阿斗确是他在长坂坡救出的,史书虽没《演义》写得那么玄,但赵云救阿斗不是虚构的。进军西川,是赵云第一次没随刘备行动而留守荆州。可就是这次留守,他又干出了另一件大事,即“截江夺斗”,也是史有明文的壮举。两次三番救了后主刘禅的小命,赵云对蜀汉的汗马功劳还小么?可刘备得了西川后,对赵云就再没重用了。

  定军山之战,主谋是法正,而“亲冒矢石”强攻定军山的是刘备本人,赵云根本没上第一线。

  一出祁山,赵云也没当先锋,与邓芝领偏师出斜谷策应主力。街亭失守全线大败,而“云与邓芝勒兵徐徐而退,不致大损。”《演义》中的“不损一人一骑”是罗老先生给英雄带的花环。而战后孔明上表检讨,自贬三级,有功无过的赵云却也糊里糊涂地跟着被贬了级。直至去世,赵云也未获封侯。

  赵云不得重用,很大的一个因素是他出身布衣,不是名门望族。这与中国历史上产生于西汉后期,东汉时达到高峰,直至唐代才衰落的“门阀制度”有关。

  汉末乱世,群雄并起,门阀制度也受到冲击,但其生命力极为顽强。袁绍贵为十八路诸侯盟主,“四世三公”的身世是决定因素。三国之中,曹瞒对门阀制度最不感冒,“青梅煮酒论英雄”时把袁氏的“四世三公”称为“冢中枯骨”。他手下的战将中,除曹氏、夏侯氏外,典韦、许褚是草莽豪强,徐晃、张辽、文聘是降将。而刘备早期无人可用,顾不上讲究门第。但卧龙一到,这套玩意儿就又活了。魏、蜀、吴三国,蜀汉对门阀制度的坚持是最明确的,赵云也就倒霉了。同时,孔明的任人唯亲,也是史有定论的,马谡、杨议就是例子。难怪在孔明当政的后期,蜀汉是“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了。

  刘备称帝,群臣上贺表,列了前五十个人的名字加上“等一百八十人”。诸位知道领衔的是谁么?“征西大将军都亭侯马超”!没别的原因,“马孟起世代公侯”是唯一的理由。法正列第二,孔明第八。赵云呢?在“等一百八十人”中,连名字都不能列在贺表上。

  历来读史之人有“汉家待功臣薄”的感慨,汉高帝刘邦,杀死了韩信、彭越、黥布;汉武帝时有飞将军李广的悲剧。到了最后三分之一的后主时,赵云好歹还是寿终正寝的。

  《演义》上写刘禅闻赵云死而大哭,又是罗老先生加的花环。那时的刘禅,早把救过他两次的赵云忘得一干二净了,连点“悼念”的意思都没有。到得后来,不知道怎地又想起救命恩人来了,在给别人封侯时顺带也追封了赵云。可赵云要是知道追封的事,准得气得在坟墓里诈尸不可:那时距蜀汉亡国还剩下不到三年了!

  刘禅根本就是忘恩负义,在追封时没有追封赵云,据姜维等人力争,才给赵云封了个顺昌候,爵位在关张马黄之下

  刘备在得到了汉中之后,封了四大将军,前将军关羽,左将军张飞右将军马超,后将军黄忠没有封赵云因此在三国历史中,蜀国没有所谓的五虎上将,只是陈寿将其五人并在一传,因此民间才有五虎上将之说,而罗贯中喜欢赵云的忠义,因此才在演义中大大地吹了一番

  赵云武艺不在吕布之下!生平编辑本段 欲求仁主 赵云身高八尺,姿颜雄伟,少有名声。初平二年(191年),诸侯互相征战,当时公孙瓒之弟公孙越因协助袁绍而死,公孙瓒便迁怒于袁绍,于是屯兵盘河并上书朝廷细数袁绍的十项罪状,号召诸州郡共同讨伐袁绍,常山国经过商议之后一致推举赵云,率领该郡义军去投奔公孙瓒。当时韩馥将冀州让给袁绍,袁绍乃领冀州牧,袁氏四世三公,声名远播,公孙瓒正在担忧该州的人都会投奔袁绍,因此赞许赵云的行为。公孙瓒向赵云嘲笑着说:“听说冀州的人都欲依附袁绍,为何你独与他们不同,难道是迷而知返吗”赵云回答说:“天下大乱,未知谁是明主,民有倒悬之危,鄙州议论,要投奔仁政之所在,因此我不投袁绍而投将军。”,赵云自此随公孙瓒四处征讨。当时,担任高唐令的刘备被贼兵袭击,失去了驻地之后,亦来依附公孙瓒。公孙瓒与袁绍交战,派遣青州刺史田楷占据山东附近的土地,袁绍亦派数万大军前来争地,公孙瓒便上表将刘备提升为别部司马,派刘备前去帮助田楷抵抗袁绍,并派赵云为刘备的随从,让他为刘备率领骑兵。两人合作之后,互相都留下好印象,刘备一直对赵云很好,赵云亦有心依托刘备。后来,赵云因为死了哥哥,向公孙瓒请假回家乡服丧,刘备知道他此去便不会再回到自己身边,因此握著赵云的手不舍分别。赵云向刘备辞别说:“我永远不会背弃德。”建安五年(200年),刘备被曹操打败之后前去依附袁绍。赵云刘备在邺城和刘备相认。刘备和赵云同床眠卧,然后密派赵云外出招募数百名士兵,对外宣称是左将军刘备[[部曲,袁绍也不知道。赵云从此便追随刘备,后来并随他至荆州。平定荆州 参见:长坂坡之战 建安十二年(207年),刘备投靠刘表,屯兵于新野,曹操便派夏侯惇、于禁领军进攻刘备,双方战于博望。刘备以伏兵计击破曹军,在战斗中刘备军生擒了敌将夏侯兰,而赵云与夏侯兰是同乡,自小相知,知道夏侯兰明于法律,因此为他向刘备请命,并推荐让他成为军正,而不将这位同乡为自己所用,由此可看出赵云谨慎的处事态度。赵云救主于长阪坡图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再次派遣大军南攻,当时刘表刚死,其子刘琮继位,派遣使者向曹操请降。刘备措手不及,于是率军向南逃往江陵,但是刘备不愿放弃自愿跟随他的人民,每天仅能行走十几里,曹操便派轻骑兵快马追赶,一天之中追袭了三百里,终于在当阳长阪附近追上了刘备。刘备便丢下妻儿,仅带着数十骑向南逃逸。当时,有人对刘备说,赵云向北投靠曹操去了。刘备闻言便用手戟打那告状的人说:“子龙不会弃我而去。”不久之后,赵云果然怀抱刘备的幼子刘禅,保护著刘备的妻子甘夫人,到刘备身边。之后,刘备便任命赵云为牙门将军。赤壁之战后,赵云跟随刘备平定荆州江南之地。刘备任命赵云为偏将军,并取代投降的赵范,兼任桂阳(今湖南郴县)太守。赵范有一名寡嫂名为樊氏,有国色之貌,赵范欲将她许配给赵云,意欲和赵云结亲。但是赵云坚持不同意,并说:“我们是同姓,你的嫂子就像是我的嫂子一样。”。当时有人劝赵云接受这名美女,赵云回答说:“赵范是被迫投降,心不可测,何况天下女子不少。”不久之后,赵范果然借机逃走,而赵云也就因此不受到影响。进攻益州 建安十四年(209年),在平定荆南四郡,又得到原属刘表的部曲万人之后,刘备成为荆州牧,声势渐大,孙权乃建议双方结亲,刘备便娶了其妹孙夫人。两年之后益州牧刘璋为防备曹操势力乃向刘备求援,刘备便领兵三万入益州,留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人留守荆州,并任命赵云为留营司马。刘备出征之后,孙夫人开始放纵骄傲,放任她从东吴带来的侍卫和官吏,多有不法的行为。刘备知道消息之后,认为赵云为人威严、态度慎重,一定能加以整顿,因此特别命赵云掌管内事。孙权听说刘备西征益州之后,便派了大批舟船欲接孙夫人回去,并叫她带刘禅一起归吴。幸得赵云与张飞一起带兵在长江截住东吴船队,并成功夺回刘禅,亦即著名的“赵云截江夺阿斗”。建安十七年(212年),刘备与刘璋决裂,从葭萌进攻刘璋势力,并召诸葛亮率军入蜀。 诸葛亮率领赵云与张飞溯江西上,一路平定郡县,直到江州(今重庆),然后兵分两路,诸葛亮、张飞走北路,赵云则另领一军走南路,从外水沿长江而上进至江阳(今四川泸州),最后在成都会合。刘备攻下成都之后,任命赵云为翊军将军。刘备平定益州之后,有议论劝刘备将成都城中房舍及城外园地桑田分赐给诸将。赵云反驳说:“从前汉朝大将霍去病曾说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何况现在国贼不只像匈奴只有一个,还不到可以安定下来的时候,必须等到天下的乱贼都平定之后,才可让众人返回家乡去种植桑梓,回归故土去耕作田地,这样才是正道。益州的人民是第一次遭遇到战争,应该将田宅房产归还给百姓,先让他们安居乐业,然后才能叫他们服兵役,纳钱粮,也才能得到益州的民心。”,刘备便听从赵云的建议。汉水虎威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刘备率军进攻汉中,次年黄忠在定军山打败夏侯渊,斩其首,于是曹操亲自率领大军来争夺汉中,并先运大量的军粮到北山下,有数千万袋,黄忠认为可趁机夺取这些军粮,便领军出击,当时赵云属下的士兵也随着黄忠一起出击。但是黄忠的军队过了约定的时间之后仍未回来,担心的赵云便带着数十骑的小部队出了兵营的围栅,查看黄忠等人的情况。 结果,正好碰上曹操派出的大军,赵云遭到曹军先锋部队的攻击,赵云才刚和敌人交手,敌人的大军已来到面前,声势逼人。赵云便一次又一次地的突击曹军士兵的阵列,且战且退。曹军虽然被赵云击溃,但是仍凭借数量优势将赵云包围起来,赵云便突围并退入蜀军的围栅内,此时部将张著受伤,又被曹军包围,赵云又一次驰马突击曹军,并救出张著,将他带回围栅内。此时曹军已追至蜀军的围栅,沔阳长张翼正在防守围栅,见曹操大军杀到,便欲闭门拒守。 赵云进入主营之后,却下令大开栅门,然后令蜀军偃旗息鼓。曹军见此情况,怀疑赵云设有伏兵,便向后退却。此时赵云下令打响战鼓,鼓声震天,又令蜀军以弩箭射向曹军,曹军为之惊骇,自相蹂践,坠入汉水中淹死者甚多。次日刘备亲自来到赵云兵营察看昨日战斗之处,赞叹说:“子龙一身是胆也!”于是饮宴直到黄昏,军中号赵云为“虎威将军”(非将军名)。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欲进攻东吴,以报孙权伐取荆州之仇,赵云上谏说:“国贼是曹操,并不是孙权,而且灭了魏国之后,吴国自然会臣服。虽然曹操毙命,但其子曹丕篡盗大位,引起公愤,应该利用此民气,先攻占关中,占据黄河、渭水上游以讨伐逆贼,那么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不该放置魏国,反而先打吴国。而且与吴国的战争一旦开始,就不易停止了。”,但愤怒的刘备不听谏言,执意东征,并留赵云都督江州。章武二年(222年),刘备东征大军被吴军大败于猇亭,刘备由秭归逃回永安(今四川奉节),赵云乃进军至永安以保卫先主,而吴军已退却。北伐遗憾 建兴元年(223年),后主刘禅继位,因赵云此时于永安防卫东吴,故将赵云为中护军,征南将军迁镇东将军,并封为永昌亭侯。建兴五年(227年),在平定南中并和东吴结盟之后,诸葛亮率领诸将进驻汉中准备北伐,赵云亦转驻汉中。次年,诸葛亮出兵北伐,宣称将由斜谷道取郿,并令赵云、邓芝为疑军,占据箕谷,魏大将军曹真率领大军反击,诸葛亮下令赵云、邓芝在斜谷道阻挡曹军,自己率领蜀军主力进攻祁山。赵云兵力虽较敌军为多,但兵弱敌强,失利于箕谷,不过由于赵云亲自断後,又烧毁栈道,阻止曹军的追击,因此军资和人员的损失都不大。同时,蜀军主力因其督军马谡违背诸葛亮的指示,举动失宜,被魏将张郃大败于街亭,诸葛亮只好退兵,此次北伐以失败告终,诸葛亮引疚上表自贬三级,赵云亦贬为镇军将军。当蜀军退兵时,诸葛亮曾惊讶地说:“街亭退兵时,我军编制皆混乱成一团,箕谷退兵,编制整齐一如出军之时,这是何故 ”,邓芝回答说:“赵将军亲自断後,因此军资没有遗失,人员编制整齐。”当时赵云军中有多余的绢布,诸葛亮下令分给将士。赵云说:“我军军事失利,为何要赏赐呢?请将其物全部入赤府府库,在十月的时候再给众人做冬衣。”诸葛亮因此大为称赞。建兴七年(229年),赵云病逝,后主于景耀四年(261年)追谥他为顺平侯。蜀汉初期少给谥号,刘备在位时只有法正有谥号。刘禅时,诸葛亮、蒋琬、费祎三位宰相、宠臣陈祗以及由魏国投诚的夏侯霸等人先后得到谥号,于是关张马黄、庞统和赵云亦被追谥,当时的舆论认为这是很大的荣誉。赵云有两个儿子,长子赵统承继爵位,官至虎贲中郎,并担任领军的职务;次子赵广官至牙门将,在沓中追随姜维时战死沙场。

蒋琬(?~246),字公琰,零陵湘乡(今湖南省零陵县)人,少时,蒋以才名闻于郡县。赤壁战后,随刘备入蜀,初为广都(治所在今四川省双流县东南县)长,而常感不展其志。一日,刘备出巡广都,见其“众事不理,时又沉醉”,大怒,欲严刑处死。军师诸葛亮知蒋琬为人才,便向刘备说:蒋琬乃国家栋梁之才,社稷之器,而非一般县令之辈;施政以安民为本,不拘小节,请勿严刑处置。因此只免官而已,未受严究。不久又任什邡县令。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219),刘备称汉中王时,蒋琬升任尚书郎。三国蜀昭烈帝章武三年(223),刘备死,刘禅即位,诸葛亮以丞相主持朝政,蒋碗为东曹掾,旋升参军,参预决策军国大事。后主建兴六年(228),诸葛亮率军伐魏,蒋琬奉命与丞相长史张裔留守后方,处理日常政务。三年后,代张裔为丞相长史,加抚军将军。诸葛亮率兵南征北伐,蒋琬常筹集粮草兵员,以相供应。诸葛亮曾多次对人说:公琰忠心耿耿,是和我共同复兴汉室之人。并密奏刘禅说:“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

后主建兴十二年(234),诸葛亮卒于军中,蒋琬升任尚书令,领益州刺史,迁大将军,录尚书事,主持朝政。当时,新丧主帅,朝野惶惧,蒋琬虽初总朝政,而镇定自若,“既无戚容,又无喜色,神守举止,有如平日”,因而民心迅速安定。后主延熙元年(238),蒋琬统率诸军屯驻汉中、开府,加大司马。

蒋琬为政遵诸葛亮遗风,明察善断,循法治国,不喜阿顺,不听谗毁。故群臣悦服,乐于效命。鉴于诸葛亮数出秦川伐魏,因山道阻,运粮不便,终难取胜,蒋琬曾筹划东下由汉、沔水路袭击上庸、魏兴(今湖北陕西交界处),后因旧疾复发,未能实行。后主延熙九年(246)卒于涪县,《三国志》有传。有《蒋恭侯集》一卷,收入《麓山精舍丛书》;《丧服要记》一卷,收入《隋书经籍志》。蒋琬为官清正廉明,处事敏捷准确,政简刑清;为人则豁达大度、宽容平和。死后,后主刘禅根据他生前为人的温良恭让、雅量过人的品格,赐谥号为“恭”,人皆尊称蒋恭侯。

他年轻时就已经很有名声,原先是荆州地区一个善写文书的小吏,后来跟随刘备进了益州,担任广都县长。有一次,刘备不加通知,突然来到广都视察,发现他不理政事,且当时还酒醉未醒,非常生气,就要把他治罪。与刘备一起前来的诸葛亮,在未见到蒋魂之前,对广都县治理情况以及蒋碗的为人、政绩已有所了解,于是就向刘备请求说:“蒋琬是一个治理国家的人才,不是管理百里之县的官员。根据臣下的了解,他治理政事,以安定人民作为根本大事,不在表面上做文章,请主上再考察一下,然后再治他的罪不迟。”刘备对诸葛亮的意见很尊重,便没有治蒋琬的罪,只把他的职务给撤了。后来经过再次派人查明,蒋琬在任期间,确实把广都县治理得相当出色,这样一来,蒋琬又很快被任命为什邡县令。

正因为诸葛亮发现蒋琬是一位体察民情、注重实际、脚踏实地的能吏后,在刘备称王汉中,诸葛亮主持朝政之时,蒋琬马上又得到起用,被提拔为尚书郎,担任起草文书的工作。

经过一阶段的使用、考察、培养,在诸葛亮开建丞相府署,选拔僚属(事在蜀汉建兴元年,公元223年)时,蒋琬又一次得到诸葛亮的赏识与任用。起初被任命为东曹掾,继而推举其为茂才,接着又被任命为参军、长史、抚军将军等职,协助诸葛亮处理丞相日常事务。

在此期间,诸葛亮多次出兵,先是讨伐南中叛乱,后又五出祁山,北伐曹魏,而蒋则留在成都,主持丞相府的工作。事实上,蒋琬此时的职务,已经相当于后代所称的总理大臣的职务,朝政事无巨细,都须经过丞相府的审批、核实、决定。蒋琬认真细致,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地实现了诸葛亮对他的“社稷之器”的评价。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诸葛亮每次出兵所需的粮草及所需的兵源,几乎都是蒋琬筹划与开辟的。蒋琬的工作,保证了前线的供给,使诸葛亮没有后顾之忧,而能够一心一意地对敌作战。诸葛亮常常感叹地说:“蒋公淡为人忠正勤谨,正是和我一起辅佐帝王大业的人。”

也正是由于诸葛亮的高度器重和信任,蒋琬才成为诸葛亮临终之前所指定的继承人。当诸葛亮病危于五丈原,尚书仆射李福奉后主刘禅的旨意来探省时,诸葛亮推荐蒋琬接替自己的职位。其实在此之前,诸葛亮曾秘密上表给后主说,如果自己不幸死去,后事应该托付给蒋琬。可见蒋琬在诸葛亮心目中的位置。

后主建兴十二年(234),一代名相诸葛亮卒于军中,后主按照丞相遗愿,越级提升蒋琬任尚书令,领益州刺史,迁大将军,录尚书事,并被封为安阳亭侯,主持朝政。当时,新丧主帅,朝野惶惧,蜀国陷入一片慌乱之中。蒋琬深知肩上的担子不轻,首先要做的是如何让蜀国在原有秩序上保持稳定。对于诸葛亮的逝世,蒋琬是极度悲痛的。诸葛亮是他的老师,又是一手提携他的恩人,诸葛亮的丰功伟绩、高风亮节,时时在激励着他、鞭策着他!这种对诸葛亮既感激又敬佩的知遇之情,是局外之人所不能深知的。

然而,蒋琬又深深地知道,在这举国上下人心惶惶的时刻,自己作为诸葛丞相的继承人,作为总摄朝政的大臣,全国的眼光都在盯着他,全国人民都把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他不能有一丝一毫慌乱的表现,他要扛起这重担,才不辜负诸葛丞相对自己的信任和期望;现在不是悲痛的时候——尽管他内心有多么的悲痛,现在需要的是冷静、沉着,安定朝政,尽快恢复诸葛亮之死给人们带来的不安和慌乱。

于是人们看到他镇定自若,“既无戚容,又无喜色,神守举止,有如平日”,身居要职的蒋琬镇定自若,完全跟平常一样地在审阅文件,处理政事;他的神情端肃凝重,既没有忧伤的神色,也看不出故作欣喜的表情——平平常常,一如既往,于是人们放下心来了,诸葛丞相后继有人,蜀国的事业毕竟还是有希望的啊!民心迅速安定,蜀国慌乱的局面也逐渐趋于稳定。

更重要的是,蒋琬以他出众的才干,公忠体国的精神,赢得了朝野一致对他的好评和信任。

他在辅政期间,坚定不移地执行着诸葛亮生前所制定的各项政策。对内他保国安民,让人民休养生息,又鼓励发展生产,使蜀国的物产达到很丰盛的地步;对外,派使者和东吴频繁地接触、交流,维持联盟的关系,使蜀国没有东顾的侵扰之忧,北伐曹魏,兴复汉室,是刘备、诸葛亮终生为之奋斗的目的,这一点,蒋琬也是时时刻刻不会忘记的,作为诸葛亮的继承人,他所要继承的事业,其中最重要的也是北伐这一项。蒋琬在加紧训练军队的同时,也在不断地考虑北伐进军路线的问题,鉴于诸葛亮五出祁山未能成功的经验教训,最主要的一点,恐怕是由于从陆路出兵,道路险阻,运粮困难,因而不能持久地和魏军对峙。如果不从陆路出兵。改从水路东下,袭击魏国的魏兴(治所在今陕西省安康县西北)和上庸,情形是否会好些呢?蒋琬心中没有底,他把这一想法提出来让大家讨论,但这一作战方案,并没有得到大多数人的赞成。很多人认为:改从水路东下的唯一途径就是汉水,但汉水既急又浅,如果一时不能得胜,要退兵就恐怕很不容易了,这不是一个好的作战方案!这些意见有一定的合理性,蒋琬见到自己的作战方案被否决,虽然有些遗憾,但事关大局,他就不再坚持下去,而只得作罢了!

看起来,要继续进行北伐的战争,就必须物色到一个深谙军事,能征善战的将领来统率军队。蒋琬根据尚书令费_等人的意见,上疏给后主刘禅,提出让诸葛亮生前已经看中、有很高军事才能的姜维出任凉州刺史,让他在凉州集结军队,做好伐魏的准备工作。蒋琬自己则率大军屯结在涪县,作姜维的后盾。为什么要采取这样的军事部署?蒋琬认为:涪县水陆交通四通八达,一旦在东北方面的凉州等地发生危急情况,前去救援也比较方便,后主批准了蒋琬上疏的意见。

但可惜的是,蒋琬上疏时病魔已经缠身,率军进驻洛县后,病情越来越严重。就在蜀汉延熙九年(246),这位怀抱“兴复汉室”大志、继诸葛亮之后的又一住蜀国贤相,还来不及实施他出兵伐魏的计划,就与世长辞了。

蒋琬是一位善体民情,“方正有威重”的蜀国丞相,确是很称职的诸葛亮继承人。当然他在治军或者军事活动方面并没有表现出多大的才干和业绩(这是由于他过早逝世),但他为人的风范却历来为史家所称道。《三国志_蒋琬传》记载他的两则事例很能看出他胸怀宽大,体贴下情,一心为公,不计较个人恩怨的“贤相”风度。

一个故事是:东曹掾杨戏素性简略,蒋琬与他说话,他经常表现出不理不睬的样子。有人在蒋琬面前说:“公与杨戏说话,他都不答。杨戏轻慢上司,不也太过分了吗?”蒋琬说:“人心不同,各如其面。面从后言,古人之所诫也。杨戏要是赞同我表示肯定的话,那就违反了他的本意;要是反对我的意见,那就显扬了我的缺点,所以默然。这正是杨戏的耿直之处。”

另一个故事是:负责督察农务的杨敏曾诋毁蒋琬,说他“做事糊涂,确实赶不上以前的人”。主管官吏请求追究杨敏诋毁上司之罪。蒋琬说:“我实不如前人,没有什么可追究的。”主管官员又请允许他去责问杨敏所指糊涂的具体表现何在,蒋琬说:“苟其不如,则事不当理,事不当理,也就是糊涂了。还有什么可问的呢?”后来杨敏因罪被拘,众人担心他一定会被处死。蒋琬却不以个人亲疏恩怨决断,杨敏终于得免重罪。

蒋琬的胸怀和公志为国的态度,对维护蜀国朝政内部的团结,起了不小的作用。

蒋琬有子二。长子蒋斌,嗣爵绥武将军汉城护军;次子蒋显,任太子仆。兄弟俩均文武双全,同在成都陷落遇难。蒋氏后裔蒋文炳,字灿臣,北宋建龙年间(960~962)举贤良方正,为湖南宁乡县令,有正德,卒于官。

三国演义主要人物介绍,比如说像常山赵子龙

赵子龙传奇 编辑本段 姓名:赵云,字子龙   籍贯:[冀州]常山真定 [今河北正定]   容貌:身长八尺 姿颜雄伟   官至:镇东将军 永...
点击下载
上一篇:如何制作族谱下一篇:蒋氏家族辈分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