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中的屠苏指的是什么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3浏览:3收藏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中的屠苏指的是什么,第1张

这里的屠苏指的是一种名叫屠苏的酒。

传说屠苏酒是汉代末期的神医华佗创造,由大黄、白术、桂枝、防风、乌头、附子等中药入酒浸泡而成,具有益气温阳、祛风散寒、避除疫疬的功效。

至于屠苏这一名称的由来,在《岁华纪丽》《通俗文》《三国志·曹真传》都称屠苏为古代的一种房屋,说是古代有名名医住在那间房屋下,每年大年夜他都会分给附近邻居每家一包草药,并让他们把草药缝制好扔进水里,到了元旦那天再把水取出和酒一起服用,可以保证自己不被疫病传染,因为大家都不知道那位名医的名字,所以就把他住的房屋名称成为了药的名字。

当然也有人认为屠苏不是古代房屋名,而是一种草名,并且指的是一种阔叶草。屠苏酒虽是华佗创造,由唐朝名医孙思邈流传开来,被张仲景、李时珍等诸多名家推崇,无数典籍传载,在国内民间流传了数千年,具有无可比拟的权威性和影响力。久而久之,每年大年初一古代汉族人都会饮用屠苏酒以避疫疾形成了一种风俗习惯,并且扩散到了全国也影响到了别的民族,甚至在一些地方,屠苏酒不仅仅能治百病,甚至是保平安、赐吉祥、降福祉的象征,形成了 我国独特的酒文化之一。我国自古以来是个讲究孝道的社会,凡事都以长辈优先,但在饮用屠苏酒这块却是以小优先,年纪最大的长辈是最后喝的。原因是因为小孩每年过年都长大了一岁,最先喝是大家恭贺他的意思。但年纪大的长辈在过年却是老了一岁代表生命中又失去了一年,后面再喝代表着让他们长寿的意思,这种习俗一直流传至今未曾改变。

“屠苏”的意义很多,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固定的语境当中,它的意思是单一的。要确定“春风送暖入屠苏”中“屠苏”的意义,读懂语境——也就是读懂整首诗是非常关键的一步。至于它和春节有没有关系,得等我们弄懂“屠苏”的意义之后才能确定。

“屠苏”的词典义

据《汉语大词典》的解释,“屠苏”有5种意思:

草名。即罘罳。平屋;茅庵。帽名。有檐,形状似屋。亦作“ 屠酥 ”。药酒名。古代风俗,于农历正月初一饮屠苏酒。

这5个义项中,“草名”(第1义项)是“屠苏”的本意,其他义项都是引申义。《汉语大词典》引明代杨慎《艺林伐山·屠苏为草名》说:“屠苏本草名,画於屋上,因草名以名屋。”大意是,屠苏本来是草的名称,因为人们经常将它画在屋子上,于是人们就用草名来称呼屋子。这句话说明了“屠苏”可以指称“平屋”“茅庵”(第3义项)的原因。作为“帽名”(第4义项),是“屠苏”在作为房屋(第3义项)称呼上的进一步引申。因此,叫“屠苏”的帽子也是“有檐,形状似屋”(第4义项)。

第2义项说“屠苏”就是“罘罳”。那“罘罳”是什么呢?《汉语大词典》给出了如下解释:

古代设在门外或城角上的网状建筑,用以守望和防御。设在屋檐或窗上以防鸟雀的金属网或丝网。指室内的屏风。

从以上3种解释中可以看出,第2义项与第3义项——“平屋”“茅庵”关系紧密。无论是设在屋外的网状建筑、金属网或丝网,还是设在室内的屏风,都属于房屋的一部分。至于是由部分引申到整体,还是由整体引申到部分,这就不好说了。不过从《汉语大词典》编者在义项的排列上看,他们认为是由部分引申到整体上去的。

第5义项“药酒名”与本意“草名”(第1义项)是密切相关的。“屠苏”二字当中,与草明显有关的是“苏”字。《说文解字》是这样解释“苏”字的:

桂荏也。

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说“苏”就是“今之紫苏”,样子如下图:

桂馥在《说文解字义证》中引用《本草纲目》中的话说:“苏从稣,舒畅也。苏性舒畅,行气和血,故谓之苏。苏乃荏类,而味辛如桂,故《尔雅》谓之桂荏。”这段话说明了两个问题:一、这种草为何叫“苏”;二、“苏”为何又叫做“桂荏”。从解释来看,“苏”是具有药用价值的。由此可以推断,“屠苏”大概也是有药用价值的。用它做药酒,也就顺理成章了。

归纳一下:

“屠苏”首先是一种草的名称,由此引申出两种意思:

药酒名。平屋;茅庵。

由第2种意思又可引申出两种意思:

罘罳。帽名。有檐,形状似屋。“屠苏”的诗境义

”春风送暖入屠苏“出自王安石的《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说文解字》解释“元”为:

始也。

“元”就是“开始”的意思。“元日”就是一年之始,指农历正月初一日,现在我们称之为“春节”,俗谓“过年”。王安石的这首《元日》写的就是北宋时期人们过年的情景。

“爆竹声中一岁除”写的是燃放爆竹的习俗,与现在一样。这句是说在爆竹声中一年过去了,说的是除旧。“春风送暖入屠苏”这句说的则是送新,春风将暖意送入了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说千家万户被温暖而明亮的阳光照耀着,人们都忙着用新桃符换下去年的旧桃符。

从整体上看,整首诗渲染了一种辞旧迎新的氛围。如果联系时代背景,我们便能轻易发现,这首诗是作者有感而发的,不是随便一写,不只是为了说说过年的感受的。王安石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王安石变法”家喻户晓。他写整首诗时,正是变法如火如荼开展的时候。他看到过年人间辞旧迎新的景象,不仅想到了自己的新法,在逐渐代替旧制,自己渴望的国家富强即将到来,心中充满喜悦,才写下了这首诗。因此整首诗的重点不在表现过节习俗,而是要表现整个国家在自己的治理下改换面貌的新气象。

从这个角度上讲,“春风送暖入屠苏”是有象征意义的,这里的“春风”就是变法改革的春风,它要给整个人间送去暖意。那么“屠苏”要能代表整个人间,无疑用“平屋”“茅庵”这个意义去引申是最好的,而不是用“药酒”这个意义。“平屋”“茅庵”这都是普通老百姓住的房子,用它来代表整个人间社会,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有些人将“入屠苏”强行解释为“喝屠苏酒”,且不说“入”字能不能解释为喝,单从最自然的语言使用习惯上讲,将“送入”合起来说是最合乎我们的表达习惯,而不是说一句“春风送暖”,再说一句“入屠苏”,再将它强行理解为“春风送来了暖意,人们喝着屠苏酒”这样前言不搭后语的句子。

再从平仄上来讲,古人写诗不只考虑字义的问题,还要考虑字音的问题,也就是平仄的问题,因为这也影响整首诗意义的表达。古代仄声音高,平声音低,所以仄声都是诗人们着意要突出的地方。我们试看这首诗的平仄:

爆竹声中一岁除|仄仄平平仄仄平

春风送暖入屠苏|平平仄仄仄平平

千家万户曈曈日|平平仄仄平平仄

总把新桃换旧符|仄仄平平仄仄平

从平仄中我们可以看出,“春风送暖入屠苏”中,诗人着意强调三个字“送暖入”,很显然这是一个整体,说的就是将暖意送入,而不是将“送”与“入”分开理解。

综上而言,我认为“春风送暖入屠苏”中的“屠苏”,指的是整个国家社会,整个的百姓人间,而这个意义是从“平屋”“茅庵”上引申出来的临时意义,也就是在这首诗中的诗境义。

“屠苏”与春节

最后说一说“屠苏”与春节的关系。

在王安石的《元日》中,屠苏代指的是人间百姓。他们是春节的主体。没了老百姓,这节谁过了,也就不会出现“千家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热闹景象了。

“屠苏”与春节有关系,主要还是作为药酒来说的。古代风俗,人们于农历正月初一饮屠苏酒。 南朝梁的宗懔写过一本《荆楚岁时记》,这本书记载:

﹝正月一日﹞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饮桃汤,进屠苏酒……次第从小起。

大意是农历正月初一,不管年龄大小,一律要穿戴整齐,从辈分最小的开始,按照次序拜贺,喝椒柏酒、桃汤、屠苏酒等。

据说是大年初一,商家请顾客喝屠苏酒。

后代诗歌中对这一习俗多有描写,如宋代苏辙的《除日》诗中说:

年年最后饮屠酥,不觉年来七十馀。

清代马之鹏的《除夕得庐字》诗中说:

添年便惜年华减,饮罢屠苏转叹歔。

我是北方人,不知道现在南方过春节是否还有饮屠苏酒这样的习俗?知道的朋友,麻烦您留个言。

春风送暖入屠苏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屠苏”是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风俗。

元日

作者: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赏析

  此诗描写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一片爆竹声送走了旧的一年,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门上的桃符都换成了新的。

  “元日”是阴历正月初一。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敏感地摄取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逢年遇节燃放爆竹,这种习俗古已有之,一直延续到今天。屠苏,指古代春节时喝的用屠苏草或几种草药泡的酒。古代风俗,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喝屠苏酒,然后用红布把渣滓包起来,挂在门框上,用来“驱邪”和躲避瘟疫。这两句是说:在爆竹的响声中,旧的一年过去了。人们喝着过节的屠苏酒,暖洋洋地感到春天已经来临。

  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承接前面诗意,是说家家户户都沐浴在初春朝阳的光照之中。“曈曈日”,指由暗转明的朝阳。结尾一句描述转发议论。桃符:指画有神荼、郁垒两个神像或写有这两个神像名字的桃木板,正月初一清晨挂在门上,以求“避邪”。这也是古代民间的一种习俗。“总把新桃换旧符”,是个压缩省略的句式,“新桃”省略了“符”字,“旧符”省略了“桃”字,交替运用,这是因为七绝每句字数限制的缘故。意思是:都是用新桃符替换了旧桃符。以桃符的更换揭示出“除旧布新”的主题。

  其实,这首诗表现的意境和现实,还自有它的比喻象征意义,它是以除旧迎新来比喻和歌颂新法的胜利推行。这首诗正是赞美新事物的诞生如同“春风送暖”那样充满生机。其中含也有深刻哲理,指出新生事物总是要取代没落事物的这一规律。

 屠苏指的是屠苏酒,在古代时候,每逢过年,饮用屠苏酒是一种风俗。春风送暖入屠苏出自王安石的《元日》,在每年正月初一时,家家户户都会按照先幼后长的顺序来饮用屠苏酒,祝贺小孩子长大一岁,祝愿年长者长寿。

 "春风送暖入苏“的苏指的是苏酒。苏是古代茅草屋的称呼,在茅草屋里面酿出来的酒称为苏酒,屠苏酒,又名岁酒,是我国古代过年时喝的一种酒,相传屠苏酒的配方为大黄、白术、桂枝、防风、花椒、附子等中药。

 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描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摄取了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过年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春风送暖入屠苏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屠苏”是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风俗。

1、屠苏亦作“屠酥”,“屠苏”本来是一种阔叶草,南方民间风俗,有的房屋上画了屠苏草作为装饰,这种房屋就叫做“屠苏”。有的书上说,住在屠苏里的人们酿的一种酒就叫做屠苏酒。唐杜甫 《冷淘》诗愿随金騕袅,走置锦屠苏。仇兆鳌注引《杜臆》锦屠苏,天子之屋。

2、春风送暖入屠苏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屠苏是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风俗。

3、王安石,其写作此诗的目的,并不是单纯地记录宋代的春节民俗,而是表达了他的理想。从王安石其他优秀诗作来看,传达那种变化之美,革新之美,以及那种不为世人理解的孤独之美,也确乎是其主要的诗意表达,如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的对于日升新日的礼赞,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的动感和春天的欢呼。

4、历史评价是儒以稽古,酌时斯正。用非所宜,秪益其病。在汉懿侯,治守清净。惟尔荆公,行修于躬。耽精古籍,慨想遐风。怀宝陆沈,患莫已逢。激而翘之,以达天聪。高配五帝,羞视七制。廷议藉藉,断以辩毅。复古之志,与帝俱锐。发政累名,公是丧朋。晚归钟陵,惘兮慎兢。蹇驴空山,悟彼爱憎。矫矫贞姿,涅而不缁。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全诗译文:

在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大家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全诗译文:

在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大家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全诗译文:

在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大家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中的屠苏指的是什么

这里的屠苏指的是一种名叫屠苏的酒。传说屠苏酒是汉代末期的神医华佗创造,由大黄、白术、桂枝、防风、乌头、附子等中药入酒浸泡而成,具有...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