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氏家族普字辈大全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3浏览:3收藏

潘氏家族普字辈大全,第1张

我们潘家来自山东省单县潘庄,山东单县潘氏家谱的字辈是:贻谟承燕翼 继世庆鸿光。其中“贻谟承燕翼 ”可能与"云缦日华,诒谋承燕翼;竹苞松茂,肯构焕飞"有关,是在故宫西宫后面的迪光殿前的一副对联 可能是咸丰写的。

认识真实的武大郎

 一位从事饮食业朋友一天跟我诉说有些食客付小账时像〝武大郎打拳〞。起初不明其意,细问之下,才知这句话的歇后语是〝出手低〞。可见武大郎此人的低矮形像,歴年来都深入人心。究其原因,都是拜《水浒传》和《金瓶梅》这两本古典小说之赐。且看他在这两本小说里所扮演的角色:

 武大郎,又称武大,原名武植,他是武松的哥哥,潘金莲的丈夫。《金瓶梅》并称他和亡妻生有一女名迎儿。武大外貌不扬,身材短矮,常被人欺负,并得了 “ 三寸丁、谷树皮” 的外号。他娶了清河县大户人家的使女潘金莲为妻后,因为妻子漂亮风流,本人又懦弱,不胜骚扰而搬家到阳谷县紫石街,卖炊饼为生。后来潘金莲和西门庆通奸,武大得到郓哥报信后前去捉奸,反被西门庆踢伤。西门庆、潘金莲以及撮合他们的王婆见武大已知道 ,怕武松回来报复,于是用砒霜将他毒死灭口。

 不说不知,歴史上的武大郎与上述的完全两样。

 据武植墓祠的文献载,武大郎,原名武植,字田岭,明朝永乐年间清河县武家那村(古称孔宋庄)人,祖籍是山西晋阳郡人,元代由山西迁至河北清河武家那村。现在武家那村还有其古墓和祠堂。他生得身材高大,据小腿骨长度可以判断出,武大郎大约在一米六七左右。他相貌不俗,也不是卖炊饼的,与《水浒传》中描写的形象完全两样。他自幼父母双亡,但他聪明好学,知识渊博。大比之年,高中进士,任山东阳谷县令。据载,武植的昔日同窗黄堂名落孙山后,不幸家中又遇火灾。便去找武植借钱。他来到阳谷县一住半月,只是来的当天见了武植一面,便再也见不到了,因为武植一直忙于政务:兴修水利。让阳谷百姓赶上播种时节。黄堂以为武植是故意避而不见,所以一气之下回了清河县。一路上,他为泄私愤,于路边道旁树上,墙上写了很多武植的坏话,还画了很多讥讽武植形象的图画。但当他回到家中,只见一座新盖的房屋光光亮亮。黄堂一问妻子才知道,原来武植得知黄堂的遭遇后就派人送来银钱,并帮着盖好了房子。本想一切准备妥当后再告诉黄堂,可是…… 黄堂懊悔不已,急忙赶回阳谷县,把他一路所写所画的东西全部涂抹掉。谁知这些东西正好被施耐庵看到,并写进了他那部千古传诵的《水浒传》中,流传天下。所以,大家只认识到被矮化、被丑化了的武大郎。

 至于武植的妻子潘氏金莲,是清河县黄金庄村人,与武家那相距不到两公里。黄金庄《潘氏家谱》记载,宋末就有潘氏居住,因为过去常年闹水灾,这里地势较高,从未受患,并且土壤肥沃,集市繁荣,堪称“ 宝地” ,故名黄金庄。潘氏金莲并非是 不羁、毒杀丈夫的 ,而是一位知文识字的名门淑媛,她不顾家人的强烈反对,毅然嫁给了家境贫寒的武植(当时武植还没有中进士) ,夫唱妇随,安居乐业,是一位典型的知书达理的贤妻良母。但经过施老先生的艺术加工,就变成了大家所熟知的潘金莲!史载,武、潘二人和睦恩爱,育有四子。武大郎的墓碑铭文就是最有力证据:

 1992 年冬,武家那村武氏族人挖掘了武大郎古墓。墓穴呈圆井型结构,是座悬棺墓,未发现遗物尚存。为缅怀先祖,武氏族人又对武大郎墓修葺一新,并于1996 年,筹资修建穿厅、展室、围墙、大门、甬道。在墓前修建碑楼,并撰写碑文如下:

 “ 武公讳植字田岭,童时谓大郎,暮年尊爱四老,公之夫人潘氏, 名门淑媛。公先祖居晋阳郡,系殷武丁后裔,后徙清河县孔宋庄定居。公幼年殁父,与母相依,衣食难济。少时聪敏,崇文尚武,尤喜诗书;中年举进士,官拜七品,兴利除弊,清廉公明,乡民聚万民伞敬之。然悠悠岁月,历历沧桑,名节无端诋毁,古墓横遭毁劫,令良士贤妇饮恨九泉,痛惜斯哉。今修葺墓室,清源正名,告慰武公,以示后人,是为铭记焉。”

 铭文中的 “ 孔宋庄” 即武家那村。从中不难看出,武大郎虽然出身贫苦、历经坎坷,但绝非沿街卖炊饼的平庸之辈。相反,他是造福一方的父母官;而本是名门淑媛、原本贤良的县令夫人潘金莲却被后世描述成“ 裁缝家的穷苦女,九岁被卖做家妓” ,且以美女 的形象背负千载恶名,遭到唾骂,实在是比窦娥还要冤!

 据1946 年武植墓的发掘者依据比例和经验推断,武植实际身高应在168 米以下,算不上伟岸,但绝不低矮。另外,不容忽视的是,武植墓的规模比较大,并且棺木用料是珍贵的楠木,这岂是一般人家所能做到?又岂是一般人所能享有的丧葬待遇?

 还有,歴史上的武大郎生活在明朝,而不是《水浒传》里的宋朝,与宋朝的清河县的武松毫不相干。 至此,武大郎的真面目可算是还原了。有学者认为,不论是《水浒传》还是《金瓶梅》,就文学创作本身而言,无疑是非常成功的,其价值和地位在中国文学史上也都举足轻重。但是,为了创作的需要或者剧情的安排,作者都不可能也没必要对这些道听途说的故事蓝本做史学家们一样的确凿考证。于是,在他们取得文学创作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对这些原本用以污蔑诋毁的" 谣言" 的流传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有见及此,为了替施氏先祖赎罪,河北省广宗县文化馆副研究员的施胜辰先生为武植祠绘画了武大郎和潘金莲的画像,并题写了诗文。武大郎画像的配诗为:〝杜撰水浒施耐庵,武潘无端蒙沉冤。施家文章施家画,贬褒迄今数百年。累世因缘今终报,正容重塑展人间。武氏祠堂断公案,施姓欠账施姓还。〞

 潘金莲画像的配文是:

 〝余曾敬绘武潘正传十六幅,端悬于武氏祠壁为其 冤假错案,一白天下。然九泉武潘不恕吾族先人水浒传中泼污之过,故唆使小鬼得遍姿去,余今重塑武潘正容,还其本来面目。愿乞武潘在天之灵宽恕。施氏焚香再拜。〞

 至此,真相似乎大白了,武潘沉冤得雪了。但在我的脑海里还是疑点重重。首先,照上述资料

 这位武植是永乐年间(1403-1424 年 ) 人,而施耐庵则是1296-1372 年间人。照理,武植做官时,

 施耐庵已去世多年,他又怎可能把黄堂的故事写入《水浒传》呢?还有,在学术界里,《水浒

 传》的真正作者是谁?是施耐庵?罗贯中?郭勋?成书在那年?甚至〝施耐庵〞是否郭勋的托

 名?等等问题,尚未有定案,还是留待学者们疏理好了。

除非是潘氏总堂,否则各支派的字辈都是本派始祖自己续定的,只有你们这一支的人才可能知道。

我们是潘氏族谱的分支,我们的人字辈排序是这样的:永、文、玉、荣、尚、传、家、琪、道、昌、善、树、能、继、志、宜、世、某、韵、长

总共20个辈分。

「潘」源出

;

﹕「潘」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据《广韵》和《元和姓纂》所载,周文王后毕公之子季孙,食邑于「潘」,其子孙以邑名为氏。

﹕出自「芈」,以字为氏。据《通志.氏族谱》及《潘岳家谱》载,春秋时楚之公族,潘崇氏也。楚成王时任世子商臣之太师。

为鲜卑族复姓所改。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北魏有代北复姓「拔略罗氏」随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后,定居中原,代为汉姓「潘」氏。

1、潘崇。春秋楚成王时太师,助楚穆王继位有功,被穆王封为太师,兼掌上环列之尹。

2、潘 岳(247-300):西晋文学家,字安仁,荥阳中牟(今属河南)人。以文学才华及“美姿容”而著名。在文学方面,长于诗赋,文辞华靡,与陆机齐名,世称“潘陆”,并有成语“潘江陆海”可证。其《闲居赋》《悼亡诗》为世传颂,明人辑有《潘黄门集》。亦称为潘河阳、潘安。“貌比潘安”,是大家都懂得应用的一句话,用来形容姿容美好的男子。这位潘安,就是晋代的大才子潘岳。

3、潘 尼(约250-311):西晋文学家,字正叔,荥阳中牟(今属河南)人,官至太常卿。与叔父潘岳以文学齐名,世称“两潘”。明人辑有《潘太常集》。

4、潘 美(925-991):北宋检校太师、忠武军节度使,字仲询,大名(今属河北)人。宋初,从太祖平定叛臣李重进,率军灭南汉、南唐、北汉,其功居多。雍熙三年(986)北伐,“美独拔寰、朔、云、应等州”,因攻辽时指挥失当,致名将杨业被俘绝食而死。旋以业妻折太君劾,削秩三等。后加至同平章事(宰相)。卒年六十七,赠中书令,谥武惠。真宗咸平(999)二年,配飨太宗庙庭,追封郑王。

5、潘骞:为震公次子,即潘美之弟,字国英。其从兄征伐, 屡建大功,在开宝年间,被封为武威将军节度使,镇守江西九江,深受百姓拥戴。宋咸平二年被追封为晋平王。其立兄潘美之幼子惟文为嗣。(骞公40世孙潘朝法敬书)

6、潘大临 宋代诗人,字邠老,黄岗人。与弟大观皆以诗名。从苏轼、黄庭坚、张耒游,雅所推重,有《柯山集》。

6、潘大临 宋代诗人,字邠老,黄岗人。与弟大观皆以诗名。从苏轼、黄庭坚、张耒游,雅所推重,有《柯山集》。

7、潘 阆(?-1009):宋诗人,字梦空,号逍遥子,大名(今属河北)人,官至滁州参军。诗风清浅而少雕琢,以五律居多,著有《逍遥集》。

8、潘 翼 宋代学乾,字雄飞,青田人。贯穿诸子百家,著九域赋、工古文,邑人登科者多出其门。王十朋自少从游,每叹不能竟其学。

9、潘季训(1521-1595)明代水利家,字时良,号印川,乌程(今浙江湖州)人。曾以御史巡按广东,行均平里甲法。并曾四任总理河道,总结出一套治黄方法。有《两河管见》、《宸断大工录》、《河防一览》等。

10、潘平格(1610-1677):明清之际思想家,字用微,浙江慈溪人。强调在日用实际上去求真理,提出“浑然一体”、“见在真心”的理论。著有《求仁录》。

11、潘柽章(1626-1663):明清之际学者,字圣木,号力田,吴江(今江苏)人。著有《国史考异》,顾炎武推其精审。

12、潘 耒(1646-1708):清初学者,字次耕,又字稼堂,吴江(今江苏)人。师事顾炎武,博涉经史及历算声韵之学,曾参与纂修《明史》。

13、潘奕隽:清初书画家,平生著述甚多。所著《丛三松堂集》,遍诵艺林。

14、潘恭寿:清初画家,其族第多人都是当时知名画家。

15、潘 韬 清代将领,吴川人。乾隆中任闽浙督标水师营参将,守护台湾有功,官至南澳镇总兵。

16、潘仕成 清广东番禺人,字德畲。好藏书。道光间辑刊《海山仙馆丛书》,首开于古籍之外,兼刻西欧翻译诸书之例。鸦片战争时曾聘请法国专家仿造西洋战船,向清廷报告,未被采纳。

17、潘龄皋 清末进士。字锡九,河北安新人。历官甘肃布政使等。

18、潘光旦(字仲昂,1899—1967年) 中国著名社会学家、优生学家。江苏省宝山罗店镇人。主要从事社会学、优生学、心理学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1913—1922年在北京清华留学预备班学习。1922—1926年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攻读生物学、遗传学,获学士、硕士学位。回国后历任吴淞政治大学教务长、光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吴淞中国公学大学部社会科学院院长等职,并讲授优生学、遗传学、家庭问题、心理学和进化论课程。1934年任清华大学教授、教务长、社会学系系主任。1952年任中央民族学院研究部第三室主任。他是最早发现家谱具有多元文化功能的大学者。他为了研究家谱,在住宅辟一室收藏家谱,静心研究,多日不出。有朋友说他喜欢读他姓家谱,而不修自己家谱,潘听了笑而不语,好事者送上槛联:“寻自身快乐,光他姓门媚”。

19、潘世忠(1889--1930) 江苏青浦赵巷乡(今属上海市)人。中学毕业后,以勤工俭学赴法国深造,在飞行学校学习。以技术优秀获得法兰西国际航空联合会证书。回国后,任航空学校教官,兼任学校工厂厂长。潜心研制各种类型飞机。以自制飞机作飞行表演,为航空界人士所折服,系我国第一个驾驶自制飞机的人。1915年,在南苑航校研究设计的航空炸弹获得成功。1917年张勋复辟时,驾机讨伐,迫其投降。1920年1月,被任命为航空厂厂长。后以脑伤致疾卒。

20、潘德明 1908年生于浙江省湖州市,少年时寄居上海。是我国第一个以自行车和徒步形式进行环球旅行的旅行家,1930年在上海参加中国青年亚细亚旅行团,行至越南时只剩他子然一身,但他坚持不懈,乃以7年的时间,历经40余国,1937年7月返回上海。于1976年逝世,终年68岁。他有6位子女,多为画家,大儿子潘薇生为大连人。

21、潘序伦(1893-1985):中国会计学家。江苏宜兴人。20年代,在上海创办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立信会计学校和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建国后,任立信会计专科学校名誉校长。著译有《会计学》、《审计学》、《劳氏成本会计》等。

22、潘梓年(1893-1972):中国哲学家。江苏宜兴人。抗战时期,在南京创办“新华日报”,任社长近十年。建国后,曾任中南军政委员会教育部部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副主任兼哲学研究所所长等职。全国人大代表。

23、潘 菽(1897-1988):中国心理学家。原名有年,曾用名淑,字水叔[菽],江苏宜兴人。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九三学社主要创始人之一。建国后,曾任南京大学校长、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所长等职,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

24、潘汉年(1906112-1977414):江苏宜兴陆平村人。1925年加入中国***,是左翼文化运动的创始人和***之一。长期领导敌区隐蔽斗争和统战工作,功勋卓著。上海解放后任常务副市长等职,协助陈毅市长为改造旧上海做了大量工作。1955年蒙冤关押达二十余载。1982年8月23日中共中央《关于潘汉年同志平反昭雪恢复名誉的通知》确认“他是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久经考验的优秀***员。政治上对党忠诚,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25、潘天寿(1897--1971) 中国画家、美术教育家。早年名天授。字大颐,自署阿寿、雷婆头峰寿者、寿者,浙江宁海人。长期从事绘画活动和美术教学。建国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美术学院院长。擅写意花鸟和山水画,远师徐渭、朱耷、原济等,近受吴昌硕、黄宾虹影响,布局善于"造险""破险",笔墨有金石气,朴厚劲挺,气势雄阔,题识跌宕疏斜,有黄道周风。能融诗、书、画、印于一炉,形成独自风格。又长于指头画。于画史、画论研究有素。作品有《中国绘画史》、《听天阁画谈随笔》、《治印谈丛》、《潘天寿书画集》等。

在中国历史上没有潘姓皇帝。

潘姓,周文王孙子的后代,源自《元和姓纂》记载。据说黄帝生了25个儿子,分别封了唐、虞、夏、周、商、秦等地方给他们,这些儿子的后代便以封地为姓。周人的始祖后后稷承袭了姬姓,其后代建立了周朝。周文王的第十五个儿子高,被封在毕国他的小儿子封邑在潘,于是他的后人就以时地潘为姓。 

还有一说出自姚姓,先祖为生于姚墟(今河南濮城南)的舜,建潘都(今北京延庆县东北),后迁陕西兴平北。商时,舜之后裔在潘地建潘国(今河北怀来、北京一带)。周文王灭潘国,亡国后的潘国人用国名作为姓氏。 

扩展资料

周文王的第十五子名高,在武王伐纣时,被封为毕国,故姓毕,其后绝封,为庶人,或在中国或在夷狄。周毕公子季孙又被封为河南荥阳候,季孙以国为姓,食采为潘,后来故称荥阳潘氏。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潘姓。季孙为荥阳潘氏最早的始祖,世界各地均有季孙的后裔。

参考资料:

-潘姓家谱

潘氏家族普字辈大全

我们潘家来自山东省单县潘庄,山东单县潘氏家谱的字辈是:贻谟承燕翼 继世庆鸿光。其中“贻谟承燕翼 ”可能与"云缦日华,...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