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有盛姓的族谱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2浏览:3收藏

哪里有盛姓的族谱,第1张

盛姓家谱文献: 上海南汇县一团盛氏支谱,(民国)盛家勳等序,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十贤分祠铅印本。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南汇县图书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勾吴盛氏宗谱,(清)盛德裕纂修,清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敦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江苏南京秣陵盛氏族谱一卷,(明)盛时泰撰,明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江苏镇江京江盛氏宗谱四卷,(清)盛庆孚等续修,清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敬春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历史博物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镇江京江盛氏宗谱六卷,(清)盛景曾重修,蒋茂柚纂辑,清宣统元年(公元1911年)敬善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常州毗陵盛氏族谱十六卷,(清)盛清学四修,清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思成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五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江苏常州毗陵盛氏族谱二十卷,(民国)盛虎德主修,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思成堂铅印本二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有二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苏州大学图书馆。 江苏常州龙溪盛氏宗谱三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盛文颐总修,盛勃颐主稿,民国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敦睦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书馆、江苏省常州市图书馆。 江苏武进马庄盛氏宗谱六卷,(清)盛奕熊主编,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萃渔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吴县平江盛氏家乘初稿三十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清)盛钟歧、盛兆麟等重修,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十贤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辽宁声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上海市图书馆、上海市南汇县图书馆。 浙江金华葛湖盛氏上世世系补考,附金华葛湖盛氏上世谱传,(民国)盛俊撰,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铅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兰溪广陵盛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5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兰溪县柏社乡下桥头村。 浙江兰溪盛氏宗谱十卷,(民国)馀云行重修,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兰溪县水阁乡。 浙江兰溪石塘盛氏宗谱三卷,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兰溪县下陈乡。 浙江富阳富春上馆盛氏宗谱十六卷,(清)盛世恩纂修,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序伦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浙江宫阳富春上馆盛氏宗谱十八卷,(民国)赂载续等纂修,民国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序伦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安徽南陵漳溪盛氏宗谱三十六卷,(清)盛廷祯盛铭勋纂 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第存一~二卷、第三十五~三十六卷。现被收藏在安徽省博物馆。 山东临沂盛氏族谱,(民国)盛玉功等修,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石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人民大学图书馆。 湖南长沙纠田盛氏五修族谱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清)盛小峰、盛凤笙纂修,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肃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九册。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湘潭中湘云湖盛氏五修族谱,著者待考,清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第卷首之二、卷末之四。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汉寿盛氏族谱,首一卷,(清)盛元音纂,清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广陵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卷首。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盛氏族谱二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著者待考,清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笃庆堂木刻活字印本九册,缺第四本一册。 卷首品相较差。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都维扬盛氏续修族谱六卷,(民国)刘嵩泉纂,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吴江平江盛氏家乘初稿三十八卷,首一卷,(清)盛钟岐纂,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吴中十贤祠刊印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金华碑塘盛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四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南汇县一圃盛氏支谱四卷,(民国)盛世蕃纂,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十贤分祠铅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毗陵盛氏族谱二十卷,盛虎德主修,盛巽乾等纂,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思成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浦阳盛氏宗谱六卷,(清)盛雪棠等纂,清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今仅存第一卷、第三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浦阳盛氏宗谱八卷,(清)盛甫淮等纂,清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一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浦阳盛氏宗谱六卷,(清)盛国琛等纂,清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今仅存第三卷、第六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浦阳盛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一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浦阳盛氏宗谱六卷,(清)吴广心等纂,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一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浦阳盛氏宗谱六卷,著者待考,清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册,今仅存第一卷、第三卷、第五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浦阳盛氏忠孝两房家乘,著者待考,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有斐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浦阳盛氏孝悌慈三房家乘二卷,(民国)盛纯荣纂,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世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崇明盛氏世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无锡勾吴盛宗谱九卷,(清)盛德裕纂修,清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敦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义乌华溪中心盛氏续修宗谱十卷,首一卷、末二卷,(清)盛奇福等纂,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今仅存卷首、卷末。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慈溪、镇海慈镇盛氏七修宗谱十六卷,(民国)盛钟襄等纂,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源远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嘉兴闻湖盛氏家乘,(清)盛沅纂修,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余杭闲林盛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敬春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五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兰溪东湖盛氏宗谱六卷,(民国)夏增荣等纂,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册,今仅存第一卷、第六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兰溪石塘盛氏宗谱,(清)盛端耕纂修,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敦睦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今仅存第三卷、第六~十六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盛(Shèng)姓源出有三:

  1、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据《姓考》载,周灭商之后,分封了许多同姓国家,盛国即是其中之一。盛国始封于周穆王时,其地在今山东泰安南面华丰一带。春秋时期,盛国不断受到鲁、齐、卫等强大邻国的侵扰,终在公元前686年为齐国所灭。亡国后的盛国公族为纪念故国,遂以国名为姓,姓盛。因此推溯起来,2000多年来的盛姓中国人,也是最为光荣的黄帝姬姓的后裔。

  2、出自祖名为氏,以#93;(Shì 音是)姓所改。另外一支盛姓系由#93;姓所改,得姓于西汉末年。西周初年有名臣召公#93;,其子孙有一支以他的名为姓,姓#93;。到西汉元帝时,由于元帝名刘#93;,百姓必须避讳,#93;姓人改为盛姓。又如如《姓谱》上记载说:“北海太守#93;伟,避元帝讳,改姓盛”;《后汉书西 羌传》也指出:“东海盛包,其先姓#93;,避元帝讳改姓盛”。

  3、出自少数民族改姓。清代满洲八旗姓盛佳氏者,改汉姓为盛氏。

  得姓始祖:召公#93;。盛氏始祖为周朝燕国的召公#93;。#93;因被封于召(今陕西省岐山西南),所以又被称为召公或召伯。召公帮助周武王灭商有功,又被封于燕。召公#93;的后代就以祖上的名为姓,成为#93;姓。到了西汉元帝时,因避元帝讳(元帝名刘#93;),就改#93;氏为盛氏。盛氏后人尊召公#93;为盛姓始祖。

排146

起源主要有三:①出自奭姓,因避讳而改。据《通志·氏族略》、《后汉书·西羌传》及《万姓统谱》等载,西周名臣召公之后裔、汉盛苞因避元帝(名刘奭)讳,改姓盛。②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据《万姓统谱》、《姓氏考略》及《名贤氏族言行类稿》等载,周穆王时盛国(故城在今山东泰安南华丰地区),后为齐所灭,子孙以国为氏。③出自他族。清满洲八旗姓盛佳氏后改盛姓;今蒙古、满、回、土家、锡伯等民族均有盛姓。

  始祖:召公。 迁徙: 盛姓发源于古时的盛国,西周时有盛氏之女适周穆王,史称盛姬。由于盛姬本为姬姓,于是周穆王乃赐盛姓为姬姓之上位。盛姓历西周、春秋,基本繁衍于今山东泰安一带。公元前686年,齐国灭盛,盛姓开始逐渐散布于山东大地。西汉武帝时,叶榆(今云南大理)人盛览入载史册,由此可见盛姓人南迁之早。西汉末元帝时,盛国另一支以奭为姓的遗民,也因避讳而改为盛姓,于是盛姓队伍急剧壮大,东汉以后,见诸史册之盛姓有北地太守盛苞,犍为(今四川彭山、云南会泽、贵州金沙间地)人盛道、盛翔父子,廷尉、会稽(今浙江绍兴)人盛吉,司徒、梁国(今河南商丘)人盛允,此外,还有杀害董子张父亲的汝南(今河南平舆)人盛氏。表明在秦汉之际,盛姓已在中国北方的山东、河南等地定居,而且在其发展史上的两大郡望——汝南和梁国,在此际已现端倪,此外盛姓已南迁至今浙江、四川、云南等南方省份,均是不争的史实。魏晋南北朝时期盛姓一度在汝南、梁国繁衍得很是兴盛,可谓人丁兴旺,族大人众。但和平极其短暂,战乱持续不断,这是这一历史阶段的主旋律,盛姓南迁也势在必行,安徽、江苏、湖北、湖南、江西等地均有盛姓避难迁入。唐末至五代,又是个纷扰的乱世,盛姓族人有南迁福建泉州者,北宋时,盛度、盛申甫父子由应天府徙杭州余杭落籍。宋元之交,战火在江浙大地燃起,于是有盛姓为避难入迁两广。明初,山西盛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被分迁于河南、安徽、江苏、河北、山东、北京等地。明中叶以后,有浙、闽、粤地之盛姓迁居台湾者。清康乾年间以后,盛姓人分布之地更广,东北、西北均有盛姓人定居。如今,盛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湖南、浙江等省为多。目前盛姓人口列全国第一百五十九位。 郡望: 汝南郡 汉时所置,治所在平舆(故城在今河南平舆北)。

  梁国郡 汉高帝置梁国,南朝宋改为梁郡。相当于今河南商丘至安徽砀山一带。

  广陵郡 汉有广陵国,后改称郡,治广陵,故城在今江苏江都东北。 堂号: ①郡望堂号:汝南、梁国、广陵。②自立堂号:佐周、城山等。 字辈: 某支盛氏字辈:逢锡在道,泰永宏开,忠正世守,万代福来。

  安徽合肥盛氏字辈:克己复礼,志正型方,诗书维泽,邦家来光。

  安徽合肥另一支盛氏字辈:文章华国太,恩滋化业长,家道和为贵,万代有贤良。

  湖南衡阳盛氏字辈:英勇华恩旺,祐翰应则相,世玉名时璧,国永启祚长。业烈培钜汉,植动垂铭洋。

  云南盐津盛氏字辈:世文登金榜,富贵德久长,朝廷锡洪武,名成庆远扬。

  云南水富盛氏字辈:显柄甲埕,朝有龄文,元光金启,兴发万明,照时伯远,登维洪腾,科思希效,天玉国廷。

  山东嘉祥盛氏字辈:孝在允玉宝,春振兆洪光。

  山东济宁微山盛氏字辈:计预云太保,作振兆洪光。

系出姬姓。周初,武王封文王第七子郕叔武于郕,建立郕国。公元前408年为齐国所灭,其子孙以国为氏,即盛氏。出自以祖名为氏,以奭姓所改。周代召公姬奭的子孙,有一支以先祖的名字为姓氏,称奭氏。其奭姓后人在西汉时避汉元帝刘奭的名讳,改称盛氏(古代盛、奭同音),世代相传至今,史称盛氏正宗。

1、系出姬姓。周初,武王封文王第七子郕叔武于郕,建立郕国。公元前408年为齐国所灭,其子孙以国为氏,即盛氏。

2、出自以祖名为氏,以奭姓所改。周代召公姬奭的子孙,有一支以先祖的名字为姓氏,称奭氏。其奭姓后人在西汉时避汉元帝刘奭的名讳,改称盛氏(古代盛、奭同音),世代相传至今,史称盛氏正宗。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官吏白盛,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白盛,是西周晚期开始设置的官位。传说从周夷王姬燮开始,周王室开始将内宫墙壁

3、粉饰为白色,因设白盛之官,其职责就是负责粉刷墙壁。其实,与其说是官称,不如说是职业,如同今天建筑行业的内装修之粉刷工匠。据典籍《周礼·冬官考工记》记载:“白盛,盛之言成也,以蜃灰垩墙,所以饰成宫室。”

4、出自他族改姓,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盛佳氏,满语为Senggiya Hala,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融入鲜卑民族,后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世居长白山色钦(今吉林东丰小四平镇)地区,后多冠汉姓为盛氏。

146 盛(shèng)

146 盛(shèng)

寻根溯源

盛姓源自姬姓。西周武王之叔姬奭辅助武王有功,人称召公奭,其子孙以祖名为氏,称奭氏。西汉时,为避元帝刘奭之讳而改称盛氏。又一说是,西周同姓诸侯有封于盛(今山东泰安)者,盛国被齐所灭,其族人以国为氏,称盛氏。

变迁分布

早期在河南、山东等地活动。汉唐时期,在河南者形成以汝南郡(今河南上蔡)为首的盛氏望族。宋代以来,在江苏武进、太仓、吴江,河南郑州、商丘,陕西潼关,广东饶平,浙江宁波,湖南长沙,江西永新,辽宁开原等地均有盛氏分布。当今尤以江苏、浙江、湖南为多。

名人荟萃

盛览:西汉辞赋家。字长通,汉武帝牂牁郡(今贵州福泉一带)人。据传,汉武帝时,着名的辞赋家司马相如通西南夷,他曾去成都拜司马相如为师,学习辞赋,后被称为“牂牁名士”。

盛吉:东汉官吏。会稽郡(今江浙地区)人。官廷尉,每至冬节,囚犯当断,妻夜秉烛,吉持册笔。夫妻相向垂泣而决断。视事二十年,天下称有恩无怨。

盛度:宋代着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铜陵县石洞耆(今安徽)人。其“幼小读书,敏而好学”,曾任翰林学士、兵部郎中、参知政事、知枢密院事等。天圣年间,宋仁宗赐给其牡丹一棵,盛度将此牡丹带回铜陵,世世栽培,直至如今。这牡丹现仍每年一开百余朵。以疾致仕,卒溢文肃。

常州盛姓中,尤以龙溪盛氏中“长房三分支派”最为著名。所谓“长三房”,是指迁常第三世盛芳有三子:用章为长房,元章为次房,顺章为三房。

长房用章有三孙:长孙可仁为“长一房”、次孙可义为“长盛宣怀曾祖盛宣怀曾祖二房”、三孙可礼为“长三房”。晚清名臣盛宣怀一支即出自“长三房”。该房第十一世曾祖盛洪仁(1748—1815),号士翁,乾隆时捐赈议叙九品,授登仕郎,因子孙官诰赠资政、荣禄、光禄大夫。

平生“尤留心经史,论古具卓识有至性,常以敬宗收族自任,孝绩载邑志并载桑梓潜德录”。《常州府志》有传。洪仁嗣子(十二世)盛隆(1786—1867),字树堂,号惺予,别号龙溪居士,嘉庆十五年(1810)以宛平籍中举人,以知县发浙江,历任安吉、太平、长兴、德清、孝丰、归安、山阴诸县和县及海宁州知州。

道光年间三次任浙江乡试同考官,在任尤重洁己爱民,善听断狱案由,所至有政声。他曾在县府大堂悬联曰:“不循情、不爱钱、一副冷面皮,但知执法;勿矜才、勿使气、满腔热心血,总期无刑。”晚岁归居故里,关怀同族及地方公益,犹好学不倦,嘉惠后学,著《人范须知》六卷行世,卒于同治六年,享年82岁,葬于江阴马镇岐新茔。

《常州龙溪盛氏宗谱》32卷1943年敦睦堂藏版(该谱为盛宣怀宗谱)生四子:应、康、廉、赓,女二,次适武进费庚吉(嘉庆会元,官福建储粮使)之子费勋藩(直隶清河道学正),外甥即清著名学者、书法家费念慈。

长子盛应(1808—1860),字砚存,道光癸卯顺天举人,历任同知、归安知县;三子盛廉(1818—1846),字镜存,号谨人,嗜学工诗,著《莲初吟草集》,惜赉志未遂,卒年仅29岁;四子盛赓(1823—1900),字璞人,号朴人,少承家学,官于湘31年,历任长沙、浏阳、沅江、安乡、道州等知县、知府,升桂阳直隶州知州,为官以清廉著称。

盛宣怀(1844年11月4日-1916年4月27日),字杏荪(杏生、荇生)、幼勖,号补楼愚斋、次沂、止叟等,出生于江苏常州府武进县龙溪,清末政治家,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

北洋西学学堂(今天津大学)和南洋公学(今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新竹交通大学)创始人,同时也是一位实业家和福利事业家。盛家直到现代仍声势显赫,如香港亚洲电视前执行董事盛品儒为盛宣怀直系后人,盛品儒堂兄、亚视电视主要投资者王征为其堂弟的曾孙。

哪里有盛姓的族谱

盛姓家谱文献: 上海南汇县一团盛氏支谱,(民国)盛家勳等序,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十贤分祠铅印本。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南汇县图书馆、美...
点击下载
上一篇:丁氏家谱下一篇:邱姓的历史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