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郭氏家谱历史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2浏览:1收藏

关于郭氏家谱历史,第1张

郭姓的由来

一、得姓渊源

1、出自夏、商时代郭支与郭崇的后代。据《姓氏考略》记载:"夏有郭支,见《抱朴子》。商有郭崇,见《三一经》,此郭氏之始。"看来,郭姓早在我国四千多年以前的夏朝就有了。

2、以居处为氏。拒《风俗通》上记载:"氏于居者,城、郭、园、池是也。"郭,字义为外城,即因住在城外,而以郭为氏。在我国大多数的姓氏起源中,这种现象是比较少的。

3、来自炎黄,出自姬姓,古代"郭"与"虢"两字相通,郭氏即为虢氏,为黄帝姬姓后裔。周武王时封文王弟虢叔(一说虢仲)于西虢,虢仲(一说虢叔)于东虢。周平王时,郑武公功灭郐和东虢,建立郑国,都今河南新郑,此时平王也不得不认可,并名正言顺地将虢叔之地分封给郑武公。周平王的作法引起了诸侯王的不满,于是,位于南方的楚国,从楚庄王时起不断发动对周的战争,兼并了周围许多国家。被分封给郑国的虢叔之地就是其中之一。周平王不得不将东虢叔的裔孙序封于阳曲作为补救。由此,号曰"虢公"。因虢、郭音同,又称"郭公",其后代遂有郭氏。西虢,亦称成虢,在西周灭亡之后,也向东迁移,建都上阳,史称南虢。后被晋国所灭。西虢东迁时,还有虢国支族留居原地,史称小虢。后被秦所灭。这些虢国的后代,均以郭为姓。

4、出自冒姓或改姓。如后梁有成纳,后冒姓郭氏;后晋有郭金海,本突厥人,改姓汉姓;后周太祖郭威,本常氏子,幼随母适郭氏,故改姓郭。

5、出自古郭国。

二、迁徙分布

春秋战国时期,郭氏除留居于今河南、陕西、山西省外,已播迁于山东、河北。至秦、汉时,郭氏有部分人徙居江南。汉代及其以后的较长时期内,太原一直是郭氏的发展繁衍中心。此外,郭氏在汉代又有居于今内蒙、甘肃、四川、安徽者。

三国时吴国有富春人(今属浙江)郭成。晋代有武昌人(今属湖北)郭翻,闻喜人(今属山西)郭璞于西晋末避乱徙居建康(今江苏南京)。唐初与唐末,河南郭氏曾两次向福建迁徙:一是唐总章年间光州固始人郭淑翁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在龙溪郭埭乡安家落户,又有将将佐郭益,亦随陈氏父子入闽;一是郭嵩随王审知从弟王想入闽,家于新宁,子孙传衍于仙游、莆田及南安之蓬岛乡。

1127年,宋高宗南逃,大批中原人随之逃到江南,居于江苏、浙江、湖北、湖南、江西、福建、两广,其中也有不少郭姓人。明末清初,福建郭氏有一支迁居台湾,后散居彰化、嘉义、高雄等县,后发展为台湾十大姓之一,并有部分人远徙欧美及东南亚。

四、历史名人

郭子仪:唐朝名将,在中唐平息安史之乱,德宗时被尊为尚父,亦称郭令公。

郭守敬:元代科学家,为元代杰出的天文学家、水利学家和数学家,他主持编制了《授时历》,施行达360年,为我国历史上施行最久的历法。

郭 嘉:三国时,魏曹操之谋士。多谋善战,屡建谋功,尤以官渡之战显名。死时年仅38岁。

郭 璞:东晋训诂学家。博学多才,好古文奇字,注释《尔雅》、《穆天子传》、《山海经》、《楚辞》等为后世注疏家所推重。

郭 解:西汉游侠。折节以俭,以德报怨。

郭 纵:战国时,大工商业者。因经营铁冶炼铸造业而成为巨富。

郭 泰:东汉时儒林领袖,在郭姓中与郭子仪齐名。

郭 玉:东汉时广汉人。与华佗齐名的神医。

郭 威:后周开国皇帝。

郭沫若:中国现代最著名的学者,不仅是一位值得郭姓引以为荣的人物,而且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威望。他是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和著名的社会活动家。

姓郭的我最喜欢3个人。

文的是郭嘉:他死的时候,曹操痛哭不已,犹如丧失左右手臂,后来,曹操惨败于诸葛亮的时候,当着所有文武官员谋士的面说,如果郭嘉还在世,我何至于此,让所有魏国的谋士和官员面有惭色,无地自容。郭嘉和诸葛亮两大天才智囊,没有真正的作为对手交手,是三国时代最大的遗憾。他是一个可以改变历史进程的人。

文武俱佳是郭子仪,他是拯救大唐的伟大的军事家和千古名将之一,是历史上仅有的几个从来没有打过败仗的将领,他出现的地方战局马上改变了,不论安史叛军怎么用计终究无法击败他,最终保住了大唐岌岌可危的江山。

郭姓文化之郭氏家谱40个字辈 湖北浠水:立本习能迪强

 湖北黄梅:惟学承在善新明德

 湖北孝感:功崇业广本立德明家安国正世永天平吉祥仁寿忠义礼文继述有志瑞启长春

 山东日照:奎绍郭源公建长章和敬其相惟衍仁德家道隆昌

 山东枣庄:明学振万方依允

 山东郯城:传家慎科首永保征世文

 山东巨野:耀念本培元长成

 山东鱼台:云效桂怀庆兴玉传记广召显润凡祥

 福建安溪:孟居资允本世仲志一懋尔颜伯克绍贻谋景福介思延及子孙永年保

 福建龙溪:登科及第显扬祖德

 湖南炎陵:文学尊孔孟英俊垂名远惠兰延清香世代表忠良

 湖南上湘:启秀端正存真葆良诗书济美孝友聊芳英俊绳立家声代扬祖功宗德上锡恩光

 湖南益阳:光彩焕文章凤兆忠诚惕

 湖南湘潭:人文正启昌

 湖南常德

 如先定光明宏开学克诚

 湖南桃源:沙萝村字派:伯元寿义单,思单永单京。维崇中士单,俞用如世启。兴学述孔宏,邦臣全忠国。

 湖南桃源 :辖神岗字派:寿义单思,单永文万。应胜嗣单,士为学正。世承宗光,述孔宏邦。能全家国,丕显其昌。

 江西定南:传仁义礼家学召人文立志光先德贤名佰代欣

 江西永丰:安政贤云德

 江西赣州:朝三子应世承宗礼景邦学德文

 江西德安:文嘉学习武安镇求荣照在善新明哲

 江苏盐城:传仁宗乃大玉德世其方光宗

 江苏江宁:高才立志良

 河南新野:万长志振德

 河南信阳:世家之传克承其志立

 河南开封:世田好三云书中先有文道德全家宝万代永乐祥

 广西荔浦:韵姑琳金泰焕章文明佐祖世贤良

 广西浦北:乃志大崇(洪)天万载恩

 四川成都:应永存先德子

 河北正定:旺怀朝廷风立树青

 安徽涡阳:希文尚允兴传学

 新加坡:长仕谏怀云雨百里瑞天定朝清廉启GJ廷献文明行笃必有克诚用垂式宜尔子孙以介景福

  姓氏:郭

  祖宗:姬姓后裔

  分类:系自姬姓

  姓氏起源:

  出自姬姓,古代“郭”与“虢”字相通,郭氏即为虢氏,为黄帝姬姓后裔。周武王时封文王弟虢叔(一说虢仲)于西虢,虢仲(一 说虢叔)于东虢。周平王时,郑武公功灭郐和东虢,建立郑国,都今河南新郑,此时平王也不得不认可,并名正言顺地将虢叔之地分封给郑武公。周平王的作法引起了诸侯王的不满,于是,位于南方的楚国,从楚庄王时起不断发动对周的战争,兼并了周围许多国家。被分封给郑国的虢叔之地就是其中之一。周平王不得不将东虢叔的裔孙序封于阳曲作为补救。由此,号曰“虢公”。因虢、郭音同,又称“郭公”,其后代遂有郭氏。西虢,亦称成虢,在西周灭亡之后,也向东迁移,建都上阳,史称南虢。后被晋国所灭。西虢东迁时,还有虢国支族留居原地,史称小虢。后被秦所灭。这些虢国的后代,均以郭为姓。

  郡望:

  太原郡:战国时置郡。此支郭氏,为汉郭全之族所在。 华阴县:汉时置。此支郭氏为太原郭氏分支。

  冯翊郡:三国时置郡。此支郭氏为太原郭氏分支,其开基始 祖为东汉冯翊太守郭孟儒。

  汾阳县:西汉时置。此支郭氏为华阴郭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郭子仪。

  堂号:

  尊贤堂:战国时燕昭王招贤,郭隗对他说:你有招贤,先 从我开始。你对我当贤人尊重,比我贤的人就会找你来了。于是昭 王给他建了宫室曰金台,并把他当作老师来尊重。于是乐毅、邹衍、剧辛及其他有才能的人皆来归附燕国。燕国于是强大起来。

  迁徙分布

  春秋战国时期,郭氏除留居于今河南、陕西、山西省外,已播迁 于山东、河北。至秦、汉时,郭氏有部分人徙居江南。汉代及其以后 的较长时期内,太原一直是郭氏的发展繁衍中心。此外,郭氏在汉代 又有居于今内蒙、甘肃、四川、安徽者。三国时吴国有富春人(今属 浙江)郭成。晋代有武昌人(今属湖北)郭翻,闻喜人(今属山西) 郭璞于西晋末避乱徙居建康(今江苏南京)。唐初与唐末,河南郭氏曾两次向福建迁徙:一是唐总章年间光州固始人郭淑翁随陈政、陈元 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在龙溪郭埭乡安家落户,又有将将佐郭益,亦随陈氏父子入闽;一是郭嵩随王审知从弟王想入闽,家于新宁,子孙传衍于仙游、莆田及南安之蓬岛乡。1127年,宋高宗南逃,大批中原 人随之逃到江南,居于江苏、浙江、湖北、湖南、江西、福建、两广 ,其中也有不少郭姓人。明末清初,福建郭氏有一支迁居台湾,后散 居彰化、嘉义、高雄等县,后发展为台湾十大姓之一,并有部分人远徙欧美及东南亚。

我们连云港郭氏多为明朝兴公后人,我知道的族谱记录有兴公六世:时,七世:九,八世:继,九世:四,十世:永 ~子,十一世:凤,十二世:金 ~之,十三世:恒~ 祖,十四世:文 ~万 ~乆~ 同,十五世:开 ~秉,十六世:秀 ~延 ~鸿,十七世:士~ 敦,十八世:吉,十九世:守,二十世:家。 据族谱记载至兴公十四世开始:文 开 秀 士 吉 守 家 庚 前 人 谟 烈 咸 仰 必 诚 为 尧 名 佐 教 稼 裕 生 中 以 欟 处 乃 得 利 行

其一:七律·初夏畅游袁家村

昭陵王气摄秦川,

乡俗民情靓醴泉。

古镇物华兴帝脉,

关中情盛奏歌弦。

王家茶馆品清韵,

叔宝庙堂瞻俊贤;

古朴村庄名广宇,

声扬四海梦魂牵。

其二:满庭芳乐游袁家村

      小满郊游,气清天朗,袁家村景新鲜。人山人海,车马水流川。远处丘峦柔润,秀螺髻,起伏连绵。咸阳道,榴红柳绿,映衬澧甘泉。

      悠然,民俗巷,雕梁画栋,名远三山。看作坊如林,处处欢颜。文化凝心聚力,造福祉,致富民欢。风光好,兴浓趣雅,古镇醉心田。

    袁家村,陕西省醴(礼)泉县烟霞镇下辖村,中国传统村落,位于中国陕西关中平原腹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貌分为南部台塬和北部丘陵沟壑区两大类。村域面积04平方公里。

      袁家村是陕西省著名的乡村旅游地之一,处在西咸半小时经济圈内。村落选址布局与体量凭借自然,与山水天然相容,表现出与时空的高度和谐与生活环境艺术质量的重视。房舍布局是传统的正南正北,方方正正;街巷也横平竖直,排列有序,而是顺势就势,高低错落,整齐有致。弦板腔皮影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3年8月26日,袁家村被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公布为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

      北宋建隆二年(961年),袁氏避战乱迁至此地,聚族而居,形成村落。

      明清之际,袁家村作坊发达,贸易兴旺,为方圆几十里货物集散地和出入北山要冲。

      清康熙七年(1668年),山西郭氏迁入,适逢“康乾盛世”,村民安居乐业、人丁兴旺,乃修祖庙盖祠堂。其后,陆续迁入王氏、张氏,繁衍生息。

    1953年,袁家村建立互助组。

    1955年,袁家村与西周村、东周村联合建立高级社。

      1958年,高级社改为东周生产大队。

      1962年,袁家村单独成立生产大队。

      1972年,袁家村建立党支部。

      袁家村隶属于陕西省礼泉县烟霞镇,位于中国陕西关中平原腹地,距昭陵博物馆10公里,距咸阳、西安咸阳机场和西安仅30分钟到一个小时车程,村域面积04平方公里。

      袁家村北部为山地,南部为平原,呈阶梯型跌落。

      袁家村属于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296C°无霜期214天,年均降雨量537—546毫米。

      袁家村为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林混交地带,经济果林覆盖。

      袁家村根据地势巧妙安排布局,其房舍布局是传统的正南正北,方方正正;街巷也横平竖直,排列有序,而是顺势就势,高低错落,整齐有致。

      袁家村选址源于良好的自然环境,与山水天然相容,表现出与时空的高度和谐和对生活环境艺术质量的重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利用自然、保护生态环境成为袁家村几代人建村的设计理念。与江南那些富豪云集、奢华气派的古镇风格截然不同,袁家村一切都显得朴素而自然。当地村民自古勤劳耕种,民居和古道多就地取材,以石筑造。

      袁家村街巷的交通走向、气流、排水、通风等均以其地形、地貌为依托,这使其建筑风格、特色符合人性、自然、生态规律的需求。街巷的铺装也是自然纯朴,多采用古老青砖或卵石铺成,有一些地面也采用夯实的土路,由于地面渗水性较好,因而路边植被也较为茂盛。随着街巷的或曲或折,随着植被的或疏或密,一个个公共活动空间节点也就随之形成,不仅丰富了街巷的景观效果,也满足了村民交往的生活需要。

      据2020年2月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官网显示,袁家村以汉族为主,户籍人口286人,常住人口130人。

      1973年,袁家村粮棉产量过“纲要”。

      1975年,袁家村棉花产量创历史最高水平,亩产皮棉1775斤。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袁家村村领导带领村民整田造地,恢复农业发展。

      1979年,袁家村粮食亩产达到825公斤,比1970年增长10倍。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家提出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全面发展,全面提高工业发展水平,此时,袁家村响应国家号召开始发展“五小工业——小煤矿、小钢铁厂、小化肥厂、小水泥厂和小机械厂”。

      1984年,袁家村建成水泥厂,当年创利润30万元,1986年,产量超过5万吨,1990年产值380万元。

      1994年春,袁家水泥厂扩大生产规模,水泥由年产5万吨扩大到15万吨。

      到了21世纪,国家经济发展寻求新的变革,从谋求量的发展到质的发展,从不顾生态环境污染的发展阶段到以保护环境为发展原则的阶段,袁家村也开始谋求新的发展变革,“五小工业”已经遇到发展瓶颈,袁家村领悟和遵照国家、省市各级政策,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发展乡村民俗文化旅游产业,全面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

      2007年,袁家村村集体经济积累为17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为8600元。

      2017年,袁家村村集体经济积累为21亿元,农民人均收入为75万元。

      截至2017年,袁家村共有菜籽油、豆腐、醪糟、酸奶等加工企业10个,停车场、观光小火车、客运公司等服务企业6个,建成菜籽、玉米、大豆、红薯、蔬菜、辣椒等优质农产品基地14个。

    “先有宝宁寺,后有袁家村”,宝宁寺乃皇家寺院,唐天宝年间为守护昭陵供奉香火而建。清《袁家村郭氏家谱》载:宝宁寺在西三,经唐元明洪武、永乐、清康熙、同治年的多次修葺,最后形成。为大唐一大古刹。

      宝宁寺属于唐昭陵近200座陪葬墓、30万亩陵园区内唯一一座古寺。宝宁寺是村上建造年代最为久远的一座建筑,距今约有千年的历史,修缮后占地面积达到了1300平方米。

      左右客位于袁家村关中印象体验地,由山西、陕西明清民居迁建而成,院中院连套,景外景叠加。这种布局是由独院式平面沿纵深方向重复组合而成。

      老民宅原址陕西省白水县许道村,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罗西成用银贰拾壹元叁角,粮壹斗贰升陆合买了罗明财肆亩贰分陆厘白地,而后历经三年建造而成,三进院落房数拾间。后历经战火损毁,仅存厅房三间。

      2009年,于罗家后人处重金购得,迁至礼泉袁家村,原样重立。而后经精心设计、装修,在保持原本结构风格的情况下,改造为绒花咖啡厅。

      碧山堂是袁家村最具特色的民宅之一,它极具北方民宅的特色,大院建筑气势威严、高大华贵、粗犷中不失细腻,平面而又立体的表现形式,彰显出四平八稳的形态,处处以立为本的建筑特色。从建筑艺术角度上讲,它采众家之长,适一方水土之要求。

      康庄门楼坐落在袁家村村口,青灰色的砖墙瓦顶,用粉墙瓦檐,木柱、梁枋门窗等多用本色木面,前有石狮。

      弦板腔皮影戏流传于关中乾县、兴平、礼泉、咸阳等地。弦板腔又称“板板腔”,由主要伴奏乐器“二弦子”和敲击乐器“板子”而取名。形成于清代初年,最早为一人左手摇“呆呆子”(二板子),右手掌结子(即蚱板子)的说唱形式,到了清代中叶,艺人们加上了自制的土三弦和土二弦等弦乐伴奏,开始形成了以弦子调为主的正板调,并相继延伸出慢板、二六等曲调,使弦板腔开始进入了第一个发展兴盛时期。道光、咸丰年间,礼泉的王秀凯,又以正板为基础,创造出大开板等多种唱调,乐器又加进了二胡,采用二板子配二弦和三弦的伴奏形式,形成了浑厚、清脆、明快的声腔特色,奠定了弦板腔音乐的基本格局,再次使弦板腔进入班社林立、艺人迭出的最佳时期,各地班社一度最多达六十多个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乾县、兴平、礼泉等地还将其搬上舞台演出,弦板腔又形成了皮影与舞台演出相兼的演出形式,长期流传于民间。

      2006年,弦板腔皮影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礼泉县农村,广大妇女一直有剪纸的传统习惯,农闲时节,她们用颜色鲜艳的纸做出的各式各样的作品,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装饰品,剪纸在不断发掘民间传统工艺的同时,在表现形式上也注入了现代化的生活气息,将传统与时尚完美结合。它直观上有给人一种传统时尚,古朴大方,品位高雅,回归自然的感受。

      袁家村现有专门的剪纸制作作坊,采用最古老的模板上色工艺。

      木版年画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汉族传统艺术形式,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到了清代中晚期,民间年画达到了鼎盛阶段。在汉族民间,年画就是年的象征,不贴年画就不算过年。年画已不仅是节日的装饰品,它所具有的文化价值与艺术价值,使它成为反映汉族民俗社会文化生活的百科全书。

      袁家村的木版年画基本采用坚硬、纶理细腻的梨木,枣木板雕刻后,刷上水墨,印在容易吸水的宣纸上,也用水性的彩色颜料,分多版多次印成彩色年画,通常可用五版,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土织布又名老粗布、手织布,是世代沿用的一种纯棉手工纺织品,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地域特色,在中国纺织史上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袁家村有出嫁的女儿陪嫁手织布床单的传统。每逢哪家有女儿出嫁,娘家就会备上花色不同的手织布的床单作为嫁妆,既体现了娘家人对女儿的关爱,也是母亲勤劳能干的象征。

      泥塑艺术是中国一种古老常见的民间艺术。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彩,以人物、动物为主。陕西彩绘泥塑,始于先秦西周旪期,流传民间三千年之久,是至今中国保留最古老、最具民族特色的泥塑类手工制品。

      袁家村烙面是当地一种独特的饮食文化。在礼泉北部山区,逢年过节开荤打牙祭吃烙面自是不必说,婚丧嫁娶、红白喜亊等摆开筵席,早饭必定是吃烙面。烙面由于存在的区域较小,面食里面只能算作小品种,然而其历史悠久,据考此面起源于商末周初,因其存储期长、方便携带、热汤冲泡即成面食的独特优点,被周武王选定为伐纣途中的军用伙食。

    2013年8月26日,袁家村被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公布为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

      2017年11月,荣获2017名村影响力排行榜300佳。

      2019年7月28日,袁家村入选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

    2019年12月25日,袁家村入选第一批国家森林乡村名单。

    交通、 旅游信息:

      1、西安城北客运站、城南客运站每天有往返袁家村的班车(车票22元左右),40分钟一班,可直接到达袁家村。

      2、咸阳南站有直达袁家村的大巴,每40分钟发一班车,车程45分钟左右。

      3、在咸阳长途汽车站(七厂十字南)坐长途汽车到礼泉县(车票10元左右),在礼泉县城换开往烟霞、北屯方向的车,到袁家村下。

              20200525

分地域的,,这是山东的,,长也只有山东临沂和重庆

山东胶州郭氏字辈:元 肇 维 人 方 振 承 绪 玉 胜 佳 年

山东日照郭氏字辈:奎 绍 郭 源 公 建 长 章 和 敬 其 相 惟 衍 仁 德 家 道 隆 昌

山东枣庄郭氏字辈:明 学 振 万 方 依 允

山 山东泰安 君 - 熙 - 洪 - 云 - 修 -守 - 忠 - 正 - 恩 - 会 - 庆 - 本 - 昌

山东德州}青、基、本、世、永,连、登、传、光、明

山东滨州 思、文、学、庆、丰

山东临沂莒南}兴、喜、克、德、洪、凤、明、呈、祥

山东临沂莒南 长 连 彦 修 春 子(建)

山东即墨 廷,玉,振,克,宗

山东临沂平邑 星,继,永,凤

山东汶上 廷、永、振(克)、延、宗、金

重庆市武隆

国、正、天、兴、顺、朝、忠、盛、文、光、高、明、显、世、坤、仁、治、礼、仪、长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0815/22/35808488_583486571shtml看一下

关于郭氏家谱历史

郭姓的由来 一、得姓渊源 1、出自夏、商时代郭支与郭崇的后代。据《姓氏考略》记载:"夏有郭支,见《抱朴子》。商有郭崇,见《三一经》,...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