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家族简介?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2浏览:1收藏

司马家族简介?,第1张

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官职,出自西周掌管军事大权的大臣程伯休父,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上古时有人重黎,为司掌天地之官,唐尧曾抚育重黎之后。周宣王时期,有重黎之后程伯休父,官至司马,执掌国家军队,佐政辅国,权势重大。后来程伯休父克平了许方,立下大功,周宣王允许他以官职为姓,其后遂成司马氏。

第一个渊源:源于生姓,出自晋朝晋元帝司马睿,属于因故改姓为氏,或以官职称谓改姓为氏。

该支司马氏出自晋元帝司马睿,原本姓生,后因职而改姓司马,其后代亦成为司马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三个渊源:源于改姓,出自姬姓许氏、郝氏改姓,属于因故改姓为氏。

许穆之、郝惔之,他们的后代中有人因故改为司马氏。

得姓始祖

程伯休父。

据史籍《通志·氏族略》上记载,追源溯流,司马氏的得姓始祖是周宣王执政时期官拜司马(管辖军政和征战的官职)的程伯休父,因他屡次征战有功,而被赐姓为司马,其后世子孙即“以官为氏”而姓了司马。程伯休父是殷、周朝时期一个诸侯,是上古颛顼帝之后祝融氏重黎的子孙所传。程伯休父的子孙,一部分“以官为氏”而姓了司马;一部分依照惯例“以国为氏”而姓了程。因此司马氏系出程氏,和程氏一族是一家人。司马氏的得姓,大约在两千七百余年前。司马氏后人奉程伯休父为司马氏的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

司马氏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不过,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四百一十位。

“司马”是古代官名,指调遣武装部队的武官,掌管天下军事,相传古帝少昊时期就设置有司马一职。司马氏就是担任过司马一职的人的后代。

至周宣王执政时期,大臣程伯休父为司马,征战有功,攻克了分布于淮河中下游的徐戎族,周宣王便以官名赐姓予他,其族人得赐为“司马”氏。商朝、周朝均设有司马这一武官,后代也有沿用。但此后的一些司马却可以是文官。

顺求战国时期的宋国、齐国等国,亦有公族子弟以此官职命名的。

而司马做为姓氏,由于是御族而生的,因此发展得相当快,程伯休父的子孙中就有以司马为姓的。

另外,有写人是改姓为司马氏的,如晋元帝司马睿本姓生;许、郝二姓均有改姓司马的。

司马氏望族居河内郡(今河南省西部、黄河以北地区武陟县西南一带)。

郡望堂号

1郡望:

河内郡:古以黄河以北为河内,以南、以西为河外,这是晋国人的观点。春秋末期楚汉之际置河内郡,治所在怀县(今河南武陟),当时辖地在今河南省黄河以北、京汉铁路以西一带地区,包括汲县。西晋移治野王(今河南沁阳)。隋于野王为河内县。隋唐河内郡即怀州。元朝时期设为怀庆路。明、清两朝为怀庆府,河内县之名不变,常为治所。民国政府时期,改河内县为沁阳县。

2堂号:

河内堂:以望立堂。

太史堂:汉朝司马谈、司马迁父子都封太史公,司马迁继续其父司马谈写成《史记》。宋朝司马光著《资治通鉴》。

家乘谱牒

司马氏庆系谱六卷,(清)司马灏文重修,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司马氏族谱十一卷,末一卷,著者待考,民国年间河内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山西涑水司马氏源流集略八卷,著者待考,清嘉靖六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字辈排行

山西涑水司马氏字辈:“过前惟微见之者明我知既效畴云弗矜□人为椎常心所荣我方柜避严敖乃行势盈□速罪连比朋先见之哲椎而不膺帝求诤臣诏来自京恳章以辞收命于成鸣人皆进我独退之众人多回我独直之直岂我名退惟我当谁其知之哲君惟皇道遐命局□矣其亡琢兹温楚水谙端良”。

历史名人

司马光(1019-1086),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东北)人,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司马光自幼嗜学,尤喜《春秋左氏传》。

司马炎(236年-290年),字安世。晋朝的开国君主,谥号武皇帝,庙号世祖。司马炎为司马昭长子,曾出任中抚军;但是司马昭却有意让幼子司马攸继承,但在重臣的反对之下,司马炎于265年5月被封为晋王太子。同年8月司马昭过世之后,司马炎继承晋王的爵位。次年1月,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即位为帝,国号晋。晋武帝大肆分封宗室为王并使其掌握兵权,以补曹魏由于过度压抑宗室,导致皇帝孤立最后被权臣所篡的前车之鉴;同时于268年颁布泰始律令,并于279年命贾充、杨济、杜预、王浚等伐吴,280年3月孙皓投降,孙吴灭亡,自从黄巾之乱以来的分裂局势暂时获得统一。

司马耕:(生卒年待考),字子牛,亦称司马牛。

春秋末期宋国人。唐开元封“向伯”,宋又封“楚丘侯”,后又改称“睢阳侯”。

司马谈:(生卒年待考),夏阳嵬东乡高门村人(今陕西韩城)。著名汉朝大臣、史学家、文学家。

其父司马喜为五大夫。谈自幼向方士学习天文地理,拜杨向为师学习周易,拜黄子为师学习道家学说。

汉建元至元丰年间(公元前140~前110年),被封为太史令,掌管天文地理,不治政事。

汉元丰元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首赴泰山举行封禅典礼,谈因病留守周南,未能与武帝同行,郁愤而亡。

临死前,其子司马迁刚好从巴蜀返回,两人见面于黄河与洛水之间。司马谈握住司马迁之手哭着说:“我们祖先大多为太史,自上世起曾显露功名。虞夏之时,即掌管天官之事。后世中断,难道到你为至吗你若再为太史,我们祖业便可接续下去。现在皇上承袭千年传统,赴泰山封禅,而我不能同去,这是天命。我死后,你必然为太史。做了太史,别忘了我终生欲立论著史的夙愿。并且你要于后世立身扬名,荣耀父母,这也是最大的尽孝之举。自孔子著《春秋》至今,四百余年间,诸侯互相兼并,记事著史之业,无人问津。今日汉朝兴旺,天下一统,既有明主贤君,又有忠臣义士。我为太史,而没有完成历史论著,使天下文字废弃,深感遗憾。这一点你能理解吗”

司马迁涕泪俱下,哭着答道:“孩儿虽然不太聪敏,一定要全部收集记述祖先积存的历史见闻,丝毫不敢有所缺失。”

听完儿子的话,司马谈便合上了双眼。

司马谈号为“太史公”,他恐怕学人对文化精神领会不准而产生迷惑,便对阴阳家、儒、墨、名、法、道德等六家的基本要旨予以论述。

司马谈逝世后,百姓崇祀其为乡贤。

司马迁:(公元前146~年待考),字子长,太史令司马谈之子;夏阳嵬东乡高门村人(今陕西韩城)。著名西汉史学家、文学家。

初任郎中,汉元封三年(公元108年)继父任太史令,尽阅史官所藏旧史。

遍游名都大邑,探访古迹,汉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开始编撰史书。

后因替李陵败降匈奴事辩解,触怒汉武帝而下狱,受宫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仍发愤著书,历十二年,于汉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撰成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时称《太史公书》。三国后期开始通称为《史记》。

司马相如:(公元前179~前118年),字长卿;蜀郡成都人(今四川成都)。著名西汉辞赋家。

少好读书击剑,汉景帝时期,为武骑常侍。

汉景帝不好辞赋,他称病免官,来到梁国,与梁孝王的文学侍从邹阳、枚乘等同游,著《子虚赋》。

梁孝王死,相如归蜀,路过临邛,结识商人卓王孙寡女卓文君。

卓文君喜音乐,慕相如才,相如以琴心挑之,私奔相如,同归成都。家贫,后与文君返临邛,以卖酒为生。二人故事遂成佳话,为后世文学、艺术创作所取材。

司马相如文笔很好,写了《子虚赋》,后来汉武帝看到了,非常喜欢,他又给汉武帝写了《上林赋》,于是被升任中郎将。司马相如后来还出使过西南地区,对融洽中原和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做出过贡献。司马相如的文学成就在辞赋方面,他的作品很有文采,还富有音乐感,为汉朝的辞赋形式树立了典范。为此,他还写有《喻巴蜀檄》、《难蜀父老》等文。

后来司马相如被指控出使时受贿,被免官。过了一年,又召会为郎,转迁孝文园令,常称疾闲居。司马相如有消渴疾(糖尿病),后不治病逝。

司马相如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辞赋上。《汉书·艺文志》著录“司马相如赋二十九篇”,现存《子虚赋》、《上林赋》、《大人赋》、《长门赋》、《美人赋》、《哀秦二世赋》六篇,另有《梨赋》、《鱼□赋》、《梓山赋》三篇,但仅存篇名。收入《文选》的《子虚赋》、《上林赋》是司马相如的代表作品。这两篇赋内容前后衔接,《史记》将它们视为一篇,称为《天子游猎赋》。

《子虚赋》假托楚国子虚先生,在齐国乌有先生面前夸说楚国云梦泽之大和楚王畋猎之盛,乌有先生则批评他“不称楚王之德厚,而盛推云梦以为高,奢言*乐而显侈靡”,但同时也把齐国的土地之广、物类之丰夸耀了一番。

《上林赋》写亡是公听了子虚和乌有谈话后,一方面批评他们“不务明君臣之义,正诸侯之礼,徒事争于游戏之乐,苑囿之大”,另一方面又在“君未睹夫巨丽”的名义下,把汉天子上林苑的富贵壮丽及天子射猎时的盛况大加铺陈夸说,以压倒齐楚,表明诸侯之事不足道。最后则以汉天子翻然悔悟,觉醒到“此大奢侈”,“乃解酒罢猎”作结。作品的主旨在于歌颂大一统王朝的声威和气魄,同时对统治者的过分奢侈也作了委婉劝戒。但因为作品的主要部分是夸张帝王的排场和享乐,末章的一点所谓讽谏之意,正如扬雄论赋所批评的那样,“靡丽之赋,劝百而讽一”而已。

在艺术表现方面,《子虚》、《上林》两赋结体宏大,描写场面雄伟壮观,富有气魄。但终以过分夸奇炫博,内容比较空洞;而且僻字连篇。《文心雕龙·练字篇》说:“故陈思称扬马之作,趣幽旨深,谈者非师传不能析其辞,非博学不能综其理,岂直才悬,抑亦字隐。”

他的《长门赋》、《美人赋》、《大人赋》、《哀秦二世赋》均为骚体作品。其中《长门赋》比较有名,据叙中说,是为武帝陈皇后失宠而作。赋中写失宠女子的心理,委婉曲折,悲□动人,是一篇别具风格的抒情小赋,对后代宫怨一类题材的诗歌有很大影响。但后世的研究者对作者和本事都提出过怀疑。

司马相如在作赋理论上,提出“合綦组以成文,列锦绣而为质”和“苞括宇宙,总览人物”的主张,说明他在作赋时比较重视资料的广博、辞采的富丽,相对忽略思想性。尽管如此,他在赋史上仍有重要地位。

他的《子虚》、《上林》,为汉代铺张扬厉的散体大赋确立了比较成熟的形式,后来的一些描写帝都、宫苑、田猎、巡游的大赋,无不受影响;而论规模、气魄,则难与相如之作齐肩。司马相如的文学创作活动,丰富了汉赋的题材和描写方法,使汉赋成为一代鸿文,所以扬雄说:“如孔氏之门用赋也,则贾谊升堂,相如入室矣。”

鲁迅也高度评价了司马相如对汉赋变体创新的贡献,说他“不师故辙,自摅妙才,广博闳丽,卓越汉代”。

司马相如的《喻巴蜀檄》是他出使西南时为安抚巴蜀百姓而作。《难蜀父老》是一篇辩难文字,假托蜀父老非难“通西南夷”,而引出作者的正面意见,阐明“通西南夷”的重大意义。文章议论风发,说理透彻,也有一定文采,刘勰称后者“文晓而喻博,有移檄之骨焉”。它们对后世政论和告谕文体,也有一定影响。另外还有散文《上书谏猎》和《封禅文》。诗歌则仅存《琴歌》和《郊祀诗》。

《隋书·经籍志》编有《司马相如集》一卷,已散佚。明人张溥辑有《司马文园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可以。我打开了。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A

丁姓人家

卜氏家园

卜商联谊会

于姓的天空

王氏源谭

王氏家谱网

王氏-中华

王氏-河北

方氏谱牒

方氏网络

方氏-台湾

尹氏译站

牛氏家园

甘氏宗亲网

孔氏宗亲网

孔氏论坛

毛氏族谱x

丘氏-中华

白氏宗亲

田氏族谱

田氏宗亲网

左氏家园

冉氏宗谱

史氏宗谱

石氏寻根

五心联谊会

江氏宗谱

江-话江厝

池氏宗亲网

向氏家园

成氏网站

成氏宗亲会

伍氏家族

朱子网

朱氏家谱x

仲氏宗亲网

米姓源流x

伊达氏宗族

庄氏宗亲会

匡氏家族网

B

李姓家谱

李氏网

李氏-小港

李氏-东坑

李氏-镇海

李氏家谱

李氏族谱

李氏公会

吴氏-永定

吴氏-华夏

吴氏家族

吴氏在线

汪氏家族志

汪氏宗亲网

初氏族谱

余氏族谱

余氏宗亲会

余氏-中华

余氏宗亲网

宋氏名录

宋氏宗亲

何氏台中会

何氏-世界

巫氏网

巫氏平阳堂

吕氏联谊会

吕氏大族谱

岳氏家谱

岳飞网

岑氏族谱

狄氏宗亲网X

别姓网X

角谷氏家谱

昌氏网

周氏-中华

林家花园

林氏族谱

林姓大族谱

林氏大族谱

林姓宗亲会

林氏-苗栗

林家-屏东

林氏部落格

林姓-海陆

韦氏族谱

范氏-浙江

范氏家谱

范氏-中华

范氏宗谱

范氏部落

金氏寻根

金氏族谱

金氏联谊会

C

幸氏家族网

明氏家族网

尚氏宗族

易氏-天下

房氏介绍

房氏-中华

冼氏宗谱

孟氏宗亲网

施氏宗亲会

施氏网站

胡氏宗亲网

胡氏家谱

胡氏-汉川

段氏家谱

信氏宗亲

侯氏族谱

侯氏在线

修氏宗亲

修氏渊源

姚氏宗亲网

柳哲寻根室

纪氏宗祠

席氏宗亲网

夏氏家谱

夏氏家族

洪氏-南安

郝氏中华

柯蔡宗亲网x

柯氏公会

徐氏网页

徐姓联谊

徐氏-中华

涂氏-中华

涂涂氏家族

涂氏宗亲网

秦氏文化网

翁氏家园x

耿氏宗亲网

贡氏宗亲网

马氏家族

马氏-金紫

梁氏文化

梁氏家族网x

梁氏家谱网

D

袁氏家谱

袁氏研究

西袁氏

袁氏-中华

袁氏-湖北

韦氏宗亲网

孙子研究

孙氏纪念堂

曹姓查寻网

曹氏网

崔姓家园

崔氏宗亲网

崔氏-中华

莫氏庄园

高氏宗亲

高氏宗亲网

高氏家园

高氏家谱网

高氏族谱

高氏家谱

章氏宗亲

章氏宗亲网

章氏家族

毕氏家谱

辜氏族谱

辜氏家园1

辜氏家园2

粘氏宗亲

卿氏族谱

凌氏来源

凌氏宗亲网

戚氏族谱

戚氏家园

许氏-中国

许氏-中华

许氏文化

张姓家谱

张氏族谱

张氏家谱

张姓论坛

张氏一族

张姓-中华

张姓-安徽

张姓-湖南

张氏-挥公

黄氏台湾网

黄六成家谱

黄氏-广东

黄氏族谱

黄姓宗亲会

黄氏家谱

黄氏-其它

黄姓-潮人

黄氏全球网x

黄姓大家园

E

乔氏宗亲网

舒氏-中华

云氏宗亲网

费氏-中华

焦氏论坛

路氏族谱

董氏家族

森氏家族

冯氏族谱

揭氏家谱

靳氏家谱网

强氏族谱

唐氏宗亲网

唐杜氏家谱

曾子

曾氏族谱1

曾氏族谱2

曾氏家谱

曾氏宗亲网

曾氏-海南

曾氏-中华

傅氏源流

傅氏族谱

程氏家谱

程氏联谊会

程氏宗亲网x

彭家网路

彭氏族谱

彭氏宗亲会x

贺姓来源

费氏-中华

温氏宗亲会

万氏起源

蒲氏家谱

詹氏统谱

詹姓公谱

詹姓大宗族

詹姓一家亲

詹氏-中华

邱氏论坛1

邱氏论坛2

邵氏家园

郝氏-中华

邓氏-金陵

F

郭姓研究网

郭氏宗谱

郭氏之源

郭氏之家

郑氏网

郑氏古厝

郑氏家族

郑氏文化馆

邹氏宗亲网

邹氏-中华

邹氏-范阳

鄢氏家族

鄢氏考源

邝氏族谱

酆氏家谱

陈氏宗亲会

陈氏宗亲网1

陈氏宗亲网2

陈氏论坛

陈排湾宗亲

陈氏-溪湖

陈氏-下曾

陈氏-下坑

陈氏-竹角

陈氏-路口

陈氏-凌村

陈氏-广州

陈氏-永和

陈州-中华

陈氏-永春

陈氏-九房

陈氏-南海

陈氏-台山

陈四源公业

陈氏在线x

陈氏大宗祠

陆氏家园

陶氏家谱x

陶氏会馆

陶氏族谱

陶渊明故里

隋氏族谱网

汤家村

汤氏家园

杨氏-九龙

杨氏-九龙

杨氏宗谱

杨氏-湖南

杨姓一家人

杨氏宗亲网

杨氏在线

杨姓论坛

杨家将

杨氏-台湾x

齐藤氏族谱

甄氏宗亲网

翟氏族谱

经姓家园

G

葛氏宗亲网

宁氏全球网

熊氏家谱

裴氏宗亲网

廖氏增谱

蔡氏-济阳

蔡氏-建阳

蔡氏联谊会

蔡回忆录

赵氏网

赵氏家谱

赵氏族谱x

诸葛氏家谱

纵氏族谱

宾氏家族

欧阳网

欧阳氏族谱

蒋氏家谱

蒋家全传

蒋氏文化x

黎氏大家园1

黎氏大家园2

黎氏大家园3

黎氏-电白

黎氏数据库

黎氏联谊会

黎氏宗会

黎氏论坛

刘氏族谱

刘氏西港谱

刘家老伙房

刘氏家园

刘姓社区

刘氏-中华

刘氏-汉家

刘氏-兰苑

刘氏-成都

刘氏-墨庄

刘氏-泊庄

刘氏-丰县

刘氏-太邱

刘氏-湖南

刘姓宗谱网

刘氏宗亲网

刘姓宗祠

刘姓宗亲会

刘氏联谊

练氏家族网

谌族网

攀家人

薛氏家族

骆氏宗亲

H

钱氏联谊会

应氏家园

钟氏情缘

潘氏宗亲网

阎氏通谱

阎氏家谱

赖氏宗祠

赖姓宗亲会

谢氏世谱序

谢氏大族谱

鲜氏家谱

简明家谱x

简氏家谱

简姓宗亲会

简姓天下

阙氏宗亲会

聂氏家园

苏氏族谱

苏氏-眉山

罗氏家园

罗氏通谱网

罗家祠堂

萧氏书山谱

萧氏-兰

  一 姓氏源流 蒙姓的来源有三: 1 以山名为姓。周朝的时期,有官职名为东蒙主,职责是管理、主持祭祀蒙山。这位官吏的后代也世世代代居住在蒙山,并且以山名为姓,形成蒙姓。 2 为他姓所改。这一支蒙姓改自东蒙氏。 3 来源于高阳氏。夏朝建立以后,颛顼的后代被封在蒙双(有说法为双蒙),他的后代于是将封地的名作为姓氏,成为蒙姓和双姓。 二 迁徙分布 蒙姓的望族居住在安定(今天的甘肃固原)贵州南部、广西。 三 郡望堂号 郡望: 1 安定郡:汉武帝时期设置,相当于今天的甘肃省平凉地区的一部分和宁夏西部。 堂号: 1 献典堂:春秋时期,楚国复国以后,楚昭王决定重新治理国家,壮大楚国的势力。但发现楚国以前的一切典章制度都没有了,这时楚国大夫蒙谷又为楚王制定了一整套新的典章制度献给楚王,使楚国的治理有了新的标准。 四 历史名人 1 蒙恬:秦朝著名将领。他的祖先为齐国人,自从他的祖父开始,他的家庭就世代为秦朝的名将。他的主要功绩是抗击匈奴。秦国统一六国以后,他率兵30万人击退了匈奴,收复了河南地区,并且奉命修筑长城,长达万余里。在他守卫边疆的数余年,匈奴都不敢进犯。他同时还是毛笔的发明者,他用枯木作为笔管,鹿毛为柱,羊毛作为被。这种笔又叫做“苍毫”。 2 蒙得恩:太平天国的将领。广西平南人。贫苦农民出身,早年参加拜上帝会,后来跟随太平天国参加了金田起义,曾任御林侍卫、殿右二指挥。咸丰三年定都天京以后又任春官又正丞相,总理女营事务。后来升职为正掌率,得到洪秀全的宠信。咸丰十一年五月病死。终年55岁。 3 蒙毅:秦朝上卿,在朝廷中势力很大,经常作为皇帝的参谋,其他将臣都不能和他相比。 4 蒙古纲:金代右副元帅,咸平府猛安人。5 在内蒙古包头有很多姓蒙的。但不知道是否都是本家。

  蒙 11525广东番禺蒙氏族谱不分卷 民国间钞本 一册 广东中山图

  重庆江津蒙氏族谱 包括江津、綦江等地,2002年修订,一册

  姓氏起源

  关于蒙氏的姓氏来源说法为下:

  以山名为姓。周朝的时期,有官职名为东蒙主,职责是管理、主持祭祀蒙山。这位官吏的后代也世世代代居住在蒙山,并且以山名为姓,形成蒙姓。

  为他姓所改。这一支蒙姓改自东蒙氏。

  来源于高阳氏。夏朝建立以后,颛顼的后代被封在蒙双(有说法为双蒙),他的后代于是将封地的名作为姓氏,成为蒙姓和双姓。

  蒙作姓,始于安定郡。以地名为姓,即东蒙山(《》蒙氏《风俗通》)。约于公元前一千一百年,周文王建国分封,牲封“颛臾”以主蒙山祭,继伏羲之后,司太皋之杞。赐姓为蒙,是非偶也。故蒙氏自周以来有3101年历史。

  蒙山也叫东蒙山,位于山东蒙阴县,西南接费县界。西北——东南走向,东汶河、杜河分水岭。蒙山绵亘一百二十里,有七十二峰、三十六洞、古刹七十余所,主峰龟蒙顶,在平邑县东北,高1156米,相传在西首为龟蒙,中央者为云蒙,在东者为东蒙,其实一山(《书·禹贡》)。

  蒙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上古时候的黄帝是著名的氏族首领,他有一个孙子叫作颛顼也是著名的部落首领。后来到了夏朝时候,夏朝的君主敬重古代的伟人,就把颛顼的后代封到蒙双城,其后代中有的以地名中的蒙和双字作为姓氏,分别称为蒙氏和双氏,这是今天蒙姓的最早起源。还有一支蒙姓起源于于周朝,那时朝廷在蒙山(在今山东省中部)设了祭坛,并设有专门主持蒙山祭祀的官员,称为东蒙主。东蒙主的后代有的定居在蒙山,他们以地名作为姓氏,是历史上蒙姓的一个发展。

  蒙氏上川史

  廿七世先祖父蒙定贵,葬于湖广,先祖母杨氏,迫于清雍正帝“湖广填四川’之命,在雍正五年丁未岁(公元1728年),带六子:庆荣、魁、惟、贵、德、爵及庆荣之妻陈氏和两个孙子:奉朝、奉熙共十人,历尽艰险,由湖南靖州白象园到四川合州鱼门镇插栈为业,迄今二百七十四年。在合州住了二十二年。

  杨氏先祖母又于乾隆十四年辛酉岁(公元1750年),从合州迁居江津县笋里八都七甲黄家坝(今为李市镇慈云乡)落户。随带六子:庆荣夫妇、庆魁、庆惟、庆贵、庆德、庆爵,孙子三人:奉朝、奉熙、奉祥,两个孙媳妇:曹氏、杨氏共十三人。此为江津蒙氏始祖。迄今二百五十二年。后庆魁、惟迁居龙吟乡,庆德、爵、贵迁居放生坪。

  字辈排行

  (本谱从明朝万户将军起算)

  字辈 字辈 字辈 字辈 字辈

  代数 名称 代数 名称 代数 名称 代数 名称 代数 名称

  24 再 25 幸 26 公 27 定 28 庆

  29 奉 30 万 31 均 32 世 33 秀

  34 仁 35 义 36 进 37 昌 38 明

  39 佐 40 国 41 开 42 文 43 运

  44 登 45 廷 46 选 47 武 48 英

  49 传 50 家 51 惟 52 孝 53 友

  54 训 55 子 56 以 57 忠 58 诚

  59 正 60 本 61 清 62 沅 63 远

  64 光 65 前 66 裕 67 后 68 荣

  69 同 70 族 71 齐 72 大 73 启

  74 美 75 盛 76 德 77 才 78 亨

  迁徙分布

  郡望

  蒙姓的望族居住在安定郡。安定郡:汉武帝时期设置,相当于今天的甘肃省平凉地区的一部分和宁夏西部(今天的甘肃固原一带)。典故“望出安定,姓启蒙山。”指的就是蒙姓的望族居住在安定郡。

  堂号

  献典堂。春秋时期,楚国复国以后,楚昭王决定重新治理国家,壮大楚国的势力。但发现楚国以前的一切典章制度都没有了,这时楚国大夫蒙谷又为楚王制定了一整套新的典章制度献给楚王,使楚国的治理有了新的标准。

  蒙姓家谱目录

  1 广东番禺蒙氏族谱,不分卷,民国间钞本,一册

  2 重庆江津蒙氏族谱,不分卷, 包括江津、綦江等地,2002年修订,一册。

马佳]

拼音---Majia

名人---马佳图海, 马佳升寅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八大姓氏之一,后改汉姓为马氏。

[佟佳]

拼音---Tongjia

名人---佟佳扈尔汉, 佟佳隆科多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八大姓氏之一,后改汉姓为佟氏。

[富察]

拼音---Fucha

名人---富察额色黑, 富察额师泰, 富察托庸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八大姓氏之一,后改汉姓为富、傅氏。

[费莫]

拼音---Feimo

名人---费莫温达, 费莫温福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八大姓氏之一,后改汉姓为马、麻氏。

[瓜尔佳]

拼音---Guaerjia

名人---瓜尔佳费英东, 瓜尔佳鳌拜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八大姓氏之一,一作瓜尔嘉,后改汉姓为关、白、石、(包)鲍、汪等氏;近人关天培、关向应,即属其族裔。

[钮祜禄]

拼音---Niuhulu

名人---钮祜禄额赤, 钮祜禄穆克登布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八大姓氏之一,后改汉姓为郎、钮氏。

[索绰络]

拼音---Sochuolo

名人---索绰络德保, 索绰络景星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八大姓式之一,后改汉姓为索、曹氏。

[依尔根觉罗 ]

拼音---Yeargenjeilo

名人---依尔根觉罗阿山, 依尔根觉罗穆精阿, 依尔根觉罗鹤年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八大姓氏之一,后改汉姓为赵、

辽东地区是满族的发祥地,现今仍是满族人民集居的地方。在辽东诸多的满族姓氏中,满族集居地人民通常将佟、关、马、索、赫、富、那、郎八个满族姓氏,推崇为陈满洲著姓,同时又将其俗称谓“满洲八大姓”。然而,现今俗称谓八大姓的满族著姓姓氏,是自清代中期以后而冠用和改用的汉字姓。而历史上,他们是女真人的直系后裔,是早期进入辽东地区的满族先世。

查寻辽东满洲八大姓的姓氏起源和演变,是研究满族社会发展史中的一项重要课题,是满族谱牒学研究中不可缺少的项目,它将对满族早期的社会诸方面状况提供有力的历史依据。仅就上述因由,本文将辽东满族望族中的八大姓氏的历史演变过程,做一探析,并请方家斧正。

满族的姓氏在历史长河中,演变频繁。 “满洲虽始有定性,后皆指名为姓。辽东的满族八大姓氏在近代冠、改汉字姓中,亦是如此。《养吉斋丛录》记有: “凡公私文牍,称名不举姓,人皆以其名之第一字称之,著姓然。其命名或用满语,或用汉文;用汉文,将用二字,不准用三字,以其与满语混也。”从上述记载中可以看出,清代中后期满族各氏族在冠用汉字姓与改用汉字姓过程中,出现了极不规范的趋势。这种趋势的出现,连封建清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乾隆皇帝也感到震惊,不得不下达如下谕旨:“八旗满洲、蒙古有姓氏,乃历年既久,多有弃置本姓沿汉习者。即如牛呼纽氏,或变称为郎姓,即使指上一字为称,亦当曰牛,岂可直呼为郎,同于汉姓乎姓氏者,乃满洲之根本,所关甚为紧要。今若不整饬,因循之久,必将各本姓遗忘,不复有知者。”然而,统治阶级的震惊与整饬,实际上并没有起到任何束缚满族各姓氏冠汉字姓与改汉字姓的作用,甚至在皇室宗族内部,不规范的冠以汉字姓的事例也在出现。清太祖努尔哈赤胞弟舒尔哈齐的后裔,满姓为爱新觉罗,但在这一时期,有一族支竟取汉字溥字为姓,一直沿用至今。在这种不规范的冠用汉字姓与改用汉字姓的民族文化融合中,辽东满洲八大姓也在上述前提下,分别由原来的满洲姓氏分别冠用和改用了汉字姓,姓氏为:佟、关、马、索、赫、富、那、郎沿用至今。

1.佟姓宗族。佛满洲佟姓氏族成员遍布辽东每一区域。近代和现代地名佟佳江,佟佳、佟甲、佟家等诸多村堡名,都是他们生活过的地方。佟姓或童姓、仝姓,同为满族一姓,是为同音异字,皆源出佟佳。佟佳清初为姓氏佟佳氏。关于清初佟佳氏,《满洲八旗氏族通谱》对佟佳氏成员佟养正做了如下记载: “佟养正,镶黄旗人,世居佟家地方。其祖达尔汉图墨图于明时,同东旺、王肇州、索胜格等,往来近边贸易,遂寓居开原,继迁抚顺。”在史料记载中,明末清初佟姓为佟佳氏,是以地名佟佳为姓氏的,而其氏族成员多有进入明边进行贸易之人。作为以地为氏,是明代女真人冠用姓氏的一大特征,他们是处于不断地迁徙及渔猎采集生活中的需求,而以栖居地为姓氏的,诸如觉尔察氏、章佳氏、索绰罗氏等都是如此。但这些姓氏是出现在明代的女真姓氏,其以地为氏的范畴近似于今日的佟家村,章家堡等近代以姓命名的地名相仿佛。但是,这些自明代以后所以姓氏命名的地名,其所用姓氏并非是他们氏族的原始姓氏。

在明代中期以前,据朝鲜《龙飞御天歌》记载:“女真中有夹温一姓”。经史料查证,夹温是远在金、元时期的女真姓氏,亦是夹谷姓氏的谐音。夹谷是金代一个较大的女真人著姓。《金史·列传》中有十数位夹谷姓氏之人载人传记之中。如:“夹谷清臣本名阿不沙,胡里改路桓笃人也。姿壮雄伟,善骑射。皇统八年,袭祖驶达猛安”。 “夹谷衡,本名阿里布,山东西路猛安益打把谋克人也。大定十三年,创设女直进士举,衡中第四人,补东平府教授。”关于夹谷这一姓氏, 《金史·国语》注释为:“夹谷曰仝”。仝与佟、童是汉字中的同音异字,又同为夹谷姓而演变为朝鲜史料中所载的夹温姓氏。这一姓氏历史上,曾被清太祖努尔哈赤及其先世应用过,史料亦有记载,如“依兰豆漫夹温猛哥帖木儿、童凡察、童叫场、佟塔失、佟努尔哈赤”等。从上可知,今日建州女真人的后裔,冠用汉字姓的佟、童及仝姓,均是出自金代的女真夹谷姓氏。

2.关姓宗族。满族关氏是由清前女真姓氏瓜尔佳氏而改用汉字姓演变的一个姓氏。满语kor,汉译为“馆”, “阁”之意,亦可译为:“住所”之意。瓜尔佳氏氏族,是清初辽东地区人口众多历史地位十分显赫的一个氏族。宗族改用汉字姓关姓,是于清代中期以后改用的,并一直沿用至今。

早在清前,清太祖努尔哈赤开始创业之时,今日满族关姓的先世瓜尔佳氏成员即投身在后金政权的一统大业之中。后金时期,氏族中许多成员为有清一代的开国元勋。曾被清太祖努尔哈赤封为辅政五大臣之一的费英东,早在1588年与父索尔果一道,亲率所属苏完瓜尔佳部五百户归附。费英东在后金政权初创时期,勇猛善战,屡立战功,被授于一等大臣。此外,尚有图赖、刚林等诸多瓜尔佳氏族成员成为有清一代重臣,并以其卓著的业绩而名垂青史。

瓜尔佳氏是以地域而命名的姓氏,这一姓氏的应用,由明伊始直至清初。瓜尔佳氏部分史料亦有称之为哈尔佳者,但二者之间只是谐音上的变化。远在明代以前,今日辽东满族关姓的先世是由金、元时期的女真姓氏古里甲姓氏演变为瓜尔佳姓氏的。其姓氏演变,已在清代乾隆年间钦定修撰的《满洲源流考》中得到证实。古里甲姓氏在金代史料中屡有记载,《金史·列传》第四十九记有: “古里甲石伦,隆安人,以武举登第。”从金、元时期的姓氏古里甲到明清之际的姓氏瓜尔佳,显然从读音上即可发现,是由音移变化而形成的。但在金代,古里甲作为女真人的氏族大姓,《金史·国语》注释为:“古里甲曰汪”,即译汉字姓为汪姓。追溯今日辽东满族关姓的先世,历史上最初生活在黑龙江及松花江中下游广大地区,此后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部族数经迁徙,而分居在东北各地。但作为瓜尔佳部族的原始居住地,据清史学者李林先生考证,“原是辽代五国部辖地,金代改称胡里改部,即今日黑龙江依兰县境内”。而今日辽东的瓜尔佳氏后裔,则是南迁中迁至辽东的,氏族后裔所用的瓜尔佳姓氏是于迁徙居住中,以地为氏而形成的姓氏。由古里甲至瓜尔佳音移上的变化,是一种历史的巧合。历史上,辽东关姓宗族的姓氏演变应为:金、元时期,古里甲(汉译汪姓);明、清初,瓜尔佳;清代中后期至今,关。而关姓则属于改用汉字姓所用的一个姓氏。

3.马姓宗族。满族马姓在辽东地区分为汉军旗人和满洲旗人两个不同的血缘集团。由于两个不同的血缘集团冠汉字姓相同,又同居住生活在辽东地区,所以极容易产生源流上的混淆。汉军旗人马姓,是指清代中前期投归、降俘和其他原因而加入满族民族共同体的原汉族马姓氏族。他们在加人满族民族共同体编入汉军八旗后,也和满洲八旗各氏族一样,撰修族谱,并在族谱撰修过程中,将其马氏姓氏之中加一“佳”字,形成马佳氏,使世人难以区别谁是女真人后裔,谁是中原汉族人的后裔。

满洲八旗中女真人后裔的马姓宗族,清代前期,他们的氏族姓氏为马佳氏。是以地名命姓氏的一个宗族。《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卷七记有:“马佳,本系地名,因以为氏。其氏族散处于绥芬、马佳及各地方”。在人物传记上,史料对马佳氏的先世多有记述。“赫东额,镶黄旗人,世居马佳地方,国初来归。国初,赫东额同亲弟尼马禅率满洲五十五户来归。” “罗尔机,正红旗人,世居马佳地方,国初来归。其子罗多理原任护军校。”由此可知,满洲八旗中的马佳氏氏族,是清代中期以后冠汉字姓马姓的一个氏族。他们冠姓时,是在原女真姓氏马佳的称谓中,取其头一字马字为姓而形成了形似汉姓的马姓姓氏。

在满族社会发展史上,马佳氏仅仅是清代中前期至明代的马姓氏族先世的姓氏,并已从相关的史料中得到佐证,是出自地域而冠之姓氏,对此,《马佳氏谱书》亦有记载: “我马佳氏发源于满洲马佳地方,世居嘉理库城。”可是,在此以前,史料记载中并没有出现马佳氏这一姓氏,据《马佳氏谱书》族源记述:“原夫我远祖,所自出实与费莫氏之先,同属一源。会遭家难,播迁于嘉理库马佳地方,因以为氏”,“马佳、费莫实为同族”。从上述记载中可以看出,历史上女真人马佳氏这一姓氏的出现,是由宗族遭受灾难而拨出一支择地另居后产生的。这一支的原姓氏应是金、元时期的费莫氏。费莫氏据《满洲源流考》记载:“旧时称作裴满氏。”《金史·国语》记有: “裴满曰麻。”即金代的女真裴满姓氏,汉译为麻姓。这样,金以后,今日辽东满族马姓宗族的姓氏演变为:金、元时期裴满氏(汉译麻姓);元末明初费莫氏;明至清代中期以前演变为马佳氏;清代中期以后音移冠用汉字姓马姓。

4.索姓宗族。满族索氏是于清代后期而冠用的汉字姓。此前,宗族的满族姓氏为索绰罗氏。《索绰罗氏谱书》记载,其氏族“原居长白山一带,在康熙年间分迁至辽东岫岩、兴京一带”。然而,《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却又记载为:“索绰络氏,本系地名,因以为氏。其氏族散处于辉发及各地方。”辽东地区索氏的先人松果托(松吾突),清初史料多有记载: “松果托,满洲镶红旗人,世居辉发地方,国初来归。以闲散白身身份随军入关。至山东,梯攻临清城,率先登城,授骑都尉。定鼎燕京时,从征山海关,击败大顺军马步兵二十万众,叙功加一云骑尉,三

遇恩诏加至一等轻车都尉。此后,其子孙相继承袭数世。”根据史料所记载,辽东索绰罗氏的先世原为海西女真人,他们随海西女真人的数次迁徙,由松花江流域来到辉发河流域。 “国初来归”并人建州女真的具体时间应是1607年,努尔哈赤统一扈伦四部收复辉发部时归来的。他们氏族在迁徙前原居住地在松花江下游,即明代呕罕河卫、肥河卫、兀者卫等地,是于明代中期定居在辉发河流域的。并在这一时期以地为氏,冠称索绰罗氏的。

据《满族宗谱研究》一书考证,索绰罗氏在明代中期定居辉发河流域以前,其先世为黑龙江尼玛察人,而原居住在“肥河卫、呕罕河卫的女真人为益得里氏”,益得里氏与尼玛察氏同宗。尼玛察在女真语中是尼玛哈的转音。尼玛哈在金代属于女真尼庞古部,其姓氏为尼忙古氏,金代译汉字姓为鱼。应当指出的是,远在金代的尼忙古汉译为鱼,今日的满语尼玛哈nimaha,汉译也为鱼,语意上没有变化。结合上述,索绰罗氏族的姓氏演变,由金代起,先后沿用了尼忙古氏、尼玛哈氏、益得里氏、索绰罗氏,而最后以多音节姓氏的第一字索字冠用了汉字姓,沿用

至今。

5.赫姓宗族。赫氏是辽东地区的满族著姓之一,他与何氏同是由满族姓氏赫舍里氏取其头一字冠注汉字姓演变而来,两者之间为同音异字。赫舍里氏宗族分居辽东各地,氏族中存藏有记事全面的宗族谱书。谱书中对其氏族的迁徙、源流均做了翔实地记述。

赫氏是在清代后期光绪初年冠用汉字赫姓的。在此以前,其姓氏为赫舍里氏。 “赫舍里,原系河名,因以为姓。”赫舍里这一姓氏是氏族在由原始居住地迁徙后而以河名冠用的姓氏。赫舍里氏的先世,历史上生活在松花江与黑龙江汇合处,金代归胡里改路。元末明初之际赫舍里氏先世随其他姓氏的建州女真人一道,开始了迁徙。迁徙中,他们先后迁徙到缓芬河流域、图们江流域及长白山地区,最后定居在苏子河、浑河流域。

赫舍里氏氏族定居苏子河、浑河流域后,在清前为后金政权的缔造,氏族成员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硕色巴克什,正黄旗人,穆瑚禄都督第七子,特赫纳之孙也。国初偕其弟希福巴克什来归,太祖高皇帝以硕色兼通满、汉及蒙古文字,赐名巴克什,命在文馆行走。其子索尼,亦兼通满、汉、蒙古文字,赐名巴克什,由头等侍卫授吏部启心郎。三年考绩,所任称职,授骑都尉,随大军征讨,所向有功。”,清前赫舍里氏从其迁徙的历史记载中可以得知,这一姓氏是于明初而冠用的。在此之前,他们的先世应追属为金代女真纥石烈部人。在元末明初的迁徙中,其部族分居在今延边布尔哈河、汤旺河、陇乌河流域。金代纥石烈部族人,姓氏为纥石烈氏,是以部为姓的。纥石烈氏,译汉姓为高姓。纥石烈一姓,《金史·列传》记载:“纥石烈恒端,西南路忽伦宋割猛克人,袭兄银术谋克。泰和伐宋,充行军万户,破宋军两千于蔡州,加宜武将军。自寿州渡淮,败宋步骑一万五千于鹞子岭,遂克安丰军。”

从金代史料的记载中可以看到,女真纥石烈氏早在金代就已是一个族众繁多的氏族,并由于族众庞大,远在赫舍里氏宗族冠用赫舍里这一姓氏以前,即有其他族支纥石烈氏中冠用新的姓氏分离出来,由纥石烈氏冠用汉译高姓的一支,即是这样分离出去的。至此,今日辽东满族赫氏宗族的姓氏演变分别为:金、元时期,纥石烈氏(译汉字姓为高姓);元末明初至清代中期,赫舍里氏;清代后期至今,赫氏。

6.富姓宗族。今日辽东地区满族中的富氏与傅氏,为同一原始满族姓氏中富察氏的后裔。富与傅二者之间,只是在冠用汉字时所出现的同音异字。满族富察氏是清代道光末年,仿效汉族文化习俗,取其满族多音节姓氏中的第一个音节富、傅,而冠用的汉字姓。

早在明代中期以前,今日富氏的先人在迁徙中,曾经居住在今日吉林省伊通县境内的阿什河、斡泯河流域。富察氏是以地命名的姓氏。《八旗满洲氏族通谱》记有: “富察,本系地名,因以为氏。其氏族甚繁,散处于沙济、叶赫……长白山及各地方。”“富察氏先世旺吉努,满洲镶黄旗人,世居沙济地方,后金初年率族众投归,清太祖努尔哈赤将族众编为半个佐领,由其统领。”族众在女真各部的统一战争中,多有业绩,史料中立传之人达十数人之多。

查寻富察氏宗族在明代以前的迁徙足迹,他们氏族的原始居住地在黑龙江中下游地区。氏族在随着历史上女真人的数次大规模迁徙而逐步南迁。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迁徙途中遗留下多处氏族居住过的遗址,在宗族谱书中所记注的蜚悠城即是其中的一处。

远在金、元时期,富察氏的氏族姓氏为蒲察氏,并为金代的女真大姓,亦是金代的望族。《金史·列传》中记载了十数位蒲察氏族中成员的传记。“蒲察琦,本名阿怜,字宗卿,棣州阳信人,试补刑部掾。” “蒲察鼎寿,本名和尚,上京曷速河人,钦怀皇后父也。赋性沉厚有明鉴,通契丹、汉字,长于吏事。”蒲察氏在金代,据《金史,国语》注释: “蒲察曰李”,即汉语译为李姓。由此可知,今日辽东满族富姓(傅姓)的姓氏演变,从金代起即产生音移变化,而没有产生译意上的变化,故此形成了由蒲察氏——富察氏——富(傅)氏的全部演变过程。

7.那姓宗族。那姓满族宗族在辽东满族氏族中为八大姓氏中的第七个姓氏。

那姓这一姓氏出自于音移的多音节满族姓氏纳拉氏。纳拉氏是以其历史上氏族的居住地纳拉河流域,以河名冠用姓氏的。纳拉氏虽为满洲著姓,但在明代氏族却散居在叶赫、乌拉、哈达、辉发及各地方。史料对纳拉这一姓氏的记载为:“虽为一姓,各自为族”。这样,史料的记载就证实了明代纳拉氏姓的女真人,并非同一宗族。

辽东的那氏满族宗族,是以氏族宗谱中所载,以一世祖纳齐布为祖先的纳拉氏后裔,即明代中后期的哈达、乌拉两部纳拉氏氏族。除此以外,在海西女真其他部中的纳拉氏氏族,与此部纳拉氏氏族,并无血缘关系连带。如辉发部纳拉氏在辽东《纳拉氏谱书》中将其姓氏的冠用业已说明。“辉发部先世,原系黑龙江东海岸窝集部尼玛察地人。本姓依克得里氏。其始祖昂古理、兴济理二人,自黑龙江载木植主获利,移迁于察鲁居焉!察鲁地有扈伦国纳拉姓噶杨阿、图莫图二人平素结好深厚,俱由察鲁移居张地,四人聚约修睦,昂古理、兴济理因附其姓。宰七牛祭天,改姓纳拉。叶赫部先世系蒙古人,姓出默特,始祖兴恳达尔汉,奉明国成祖皇帝之命,率其部民兵等,卫守东省开原界此北围场,遂灭扈伦国。张地所居的纳拉姓部寨屯村,因据其姓。”

从上述资料记载中,民间纳拉氏存藏的史料已将纳拉氏的宗族血缘关系阐述清楚,即海西女真四部中,辉发与叶赫两部的纳拉姓氏族,与哈达、乌拉两部的纳拉氏氏族先人,不属同宗。由史料记载中可以得知哈达、乌拉两部的纳拉氏先世,原居住地为黑龙江中下游,他们在元末明初之际进行了两次规模较大的迁徙,于明末迁至兴京地区。

明代时期的纳拉氏氏族姓氏是由音移变化而来的。这一姓是纳兰产生的音移变化。在此之前,金、元时期女真的纳兰姓氏为纳刺姓,部名为纳喝。纳喝部在历史上曾居住在今吉林省叶赫河流域。而在金代,纳刺氏的女真姓氏汉译过来为康姓。由此可知,今日辽东满族那氏的姓氏演变,一直是沿用原始姓氏音移的方式演变下来,直至清代中期冠汉字姓至今。

8.郎姓宗族。郎氏满族宗族是由满族姓氏纽祜禄氏而冠用的汉字姓,他们冠用汉字姓的最初时间据其氏族谱所载为清代乾隆年间。郎姓姓氏是由纽祜禄满语niohe,汉译为狼而演变为郎,用作姓氏的。这一姓氏,是满语的汉译姓氏。

纽祜禄,“原系满语地名,因以为氏”。氏族居住在长白山、英额等地方。在清一代,纽祜禄氏氏族成员, “仕官难以枚举”,清王朝开国元勋额亦都,即是纽祜禄氏的氏族成员。

纽祜禄氏宗族,是先期进入苏子河、浑河流域的建州女真氏族,他们在元末明初之际,由原始居住地黑龙江、松花江中下游,历经三次大规模的迁徙而来到佛阿拉地区。其中,史料记载中的长白山地区仅是他们氏族在南迁中的一处中间居住地。

金代,纽祜禄氏的姓氏为女奚烈氏,据《金史·国语》记载: “女奚烈日郎”,即女真语汉译为郎姓。在清代官修史料《满洲源流考》中记有:“纽祜禄氏旧作女奚烈氏”。由上述记载中可见,今日郎姓的姓氏,在历史上没有像其他女真氏族姓氏那样,发生过诸多的变化,而是自金代起即汉译为郎姓。远在金代,女奚烈氏在官修史料中即有记载,如“女奚烈斡出,仕至植州刺史,被行省牒徙州人于金胜堡”。又,“女奚烈守愚,字仲晦,本名胡里改门,真定府路吾直克猛克人也”。金代,由于女奚烈宗族庞大,朝廷对女奚烈宗族组建的弟子军以其宗族姓氏

予以命名。

辽东满族郎氏,由金、元至今日,只由女奚烈氏在明初演变为纽祜禄氏,再由纽祜禄氏汉译冠姓,冠用了郎姓这一姓氏。

清代中期以前满族的姓氏,除沿袭了金、元时期的女真姓氏外,在《八旗满洲氏族通谱》中所载录的满洲姓氏,大部分采用了以地为氏的冠姓方式,在现居辽东的满族八大姓氏也没有超越这种范畴。

在满族氏族沿用金、元时期的姓氏过程中,由于在历史各个时期受到社会环境发展的诸方面因素影响,几乎全部原始姓氏发生了谐音变化。这些变化的实质,是与所处社会自然环境息息相关的。女真人的原始姓氏多为复合音节的女真语词组,在女真语言不断发展完善的历史过程中,其语音也在逐步发生变化。至清代初期,由于受民族文化融合的影响,语音变化程度更为加剧。但变化的结局,仅仅反映在语言音节的谐音上,并没有在语言本质上产生变化。反映在对照金代有史记载的女真姓氏上,各姓虽然在自金以后的历史岁月中,多有随地命姓而脱离原氏族姓氏

者,诸如八姓中的佟佳、瓜尔佳、马佳、索绰罗、赫舍里、富察、纳拉及纽祜禄氏,但这些以地为姓的姓氏多有和原始姓氏谐音相沿之处。

在女真人以地为氏的命姓中,尚有部分满族宗族,由于受中原汉文化的影响,将本支的姓氏从满语中汉译过来,加以沿用。这类汉译的姓氏,早在金代即已出现,并一直发展着。由金代女真姓氏中译成的仝姓,古里甲译成的汪姓,裴满姓译成的麻姓,纥石烈姓译成的高姓,蒲察姓译成的李姓,都证实了这一点。

辽东满族八大姓氏的历史演变,是满族人民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从金、元时期起,满族先世姓氏在历史不同时期的变化及宗族内部血缘集团产生的裂变而出现的新的姓氏上看,满族及其先世在姓氏上的演变过程错综复杂。早在金、元时期,清皇室的先世一直为夹谷姓,泽译仝姓,而至明末却冠用了爱新觉罗这一姓氏。马佳氏的先世由甫亦莫氏改称费莫氏,此后又以地为氏冠用马佳为姓。从而使部分姓氏的出现,发生了随意不规范化趋势。在清代中期以后满族各氏族汉字姓和改汉字姓中,这种趋势发展的更为复杂,更为不规范。纽祜禄氏各支在冠汉姓时,其姓

氏早在金代就已汉译为郎姓,而在这一时期,有的族支却改用汉字纽字为姓,还有的改汉字牛字为姓。索绰罗氏除以原姓第一音节索为姓外,部分族支改用汉字曹字为姓,诸如此类甚多。

在满族姓氏演变过程中,随名姓也对满族姓氏演变曾经造成了许多障碍。随名姓氏使人们一时无法剖视其姓氏的历史本来面目。如:纳拉氏中的辉发部纳拉姓的随姓问题(前文已略述),如果不通过民间谱书资料进行佐证,是无法查寻这一姓氏源流的。在清代中前期,由于满族民族共同体处于鼎盛发展时期,至使许多中原汉人和其他民族成员加入到满族民族共同体中。部分汉人被编人到汉军八旗之中。这部分汉军八旗氏族,有的在编撰宗族谱书时,有意的将本宗族的姓氏效仿满洲八旗氏族的姓氏加以称谓。如李姓改称为李佳氏,康姓改称为康佳氏,马姓改称为马佳氏,连明代降将尚可喜在修谱时,也将本宗族的姓氏改称为沙各达哈拉。满族民族共同体中的汉军八旗部分宗族,除在这一时期效仿满洲八旗氏族的姓氏外,许多宗族在先世源流上也加以附会,多将自己的先世溯为女真氏族成员,使世人难以辨别其姓氏的缘尾。

综上所述,在辽东满族人民集居的区域,由于地域不同,历史上姓氏演变称谓不同,而所泛指的满洲八大姓氏也不尽相同。有的地方将佟、关、马、索、叶、富、那、郎列为八姓。还有的地方将叶姓换成齐姓加入到八姓之中称谓。然而,本文所提及的八个姓氏是辽东具有代表性的八个姓氏,亦是由金代女真人后裔而形成的八个满族宗族,是具有区域代表性的。他们可以直接涉猎于满族先世的渔猎采集及迁徙生活,揭示每一历史时期的社会发展状况,最终体现民族文化融合的必然历史结果。

  中文名: 诸葛亮

  别名: 孔明,卧龙

  国籍: 中国(东汉,三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

  出生日期: 181年7月23日

  逝世日期: 234年8月28日

  职业: 政治家、战略家、发明家、军事家

  代表作品: 《出师表》(前、后)、《诫子书》等

  身高: 184cm

  官职: 丞相

  爵位: 武乡侯

  个人资料

  生日:阴历181年农历四月十四 体态:身长八尺(根据东汉计量单位合约184cm),容貌甚伟,有英霸之气,时人异焉,聪明绝顶,有勇有谋(出自陈寿《上诸葛亮集表》,见《三国志·诸葛亮传》后附内容)过世时仅54岁。 官职:丞相、领司隶校尉、益州牧、录尚书事、假节 爵位:武乡侯、武兴王(东晋追封) 先祖:诸葛丰(西汉司隶校尉) 诸葛亮画像

  父亲:诸葛珪 字君贡(东汉末年太山 郡丞) 母亲:章氏 叔父:诸葛玄 (豫章太守) 配偶:黄月英(黄硕) 同族:诸葛诞 兄弟:诸葛瑾(兄)、诸葛均(弟) 子女:诸葛瞻(亲子)、诸葛果(亲女)、诸葛乔(养子,原诸葛瑾之子)诸葛怀 孙子:诸葛尚(瞻长子)、诸葛京(瞻次子)、诸葛攀(养子之后,后因诸葛恪获罪,满门抄斩,故重归诸葛瑾门下) 重孙:诸葛颢(攀子) 继承人:蒋琬

  五虎上将

  百科名片

  五虎上将京剧形象五虎上将,又称五虎大将、五虎将,是指罗贯中的长篇小说《三国演义》中,蜀汉昭烈帝刘备麾下的五员猛将。根据《演义》描写,建安二十四年(219)刘备攻取汉中,自立汉中王,册封麾下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为“五虎大将”,后人也习惯称为“五虎上将”。

  隐藏

  五虎上将

  关羽 张飞 赵云 马超 黄忠

  目录

  人物排序与组成

  演义人物传记关羽

  张飞

  赵云

  马超

  黄忠

  三国演义描写

  历史渊源探究人物排序与组成

  演义人物传记 关羽

  张飞

  赵云

  马超

  黄忠

  三国演义描写

  历史渊源探究

  展开 编辑本段人物排序与组成

  在原版的《三国志通俗演义》(240回本),五虎上将的排名顺序为:关、张、马、黄、赵,后来清代的毛宗岗、毛纶父子二人改编演义后,变为关、张、赵、马、黄。现在最为流行的版本《三国演义》(120回本)的就是经过毛氏父子改编的演义。 有的场合将魏延代替马超,成为五虎上将之一员。从战功和能力来看,魏延有勇有谋,而且战功卓越,见识超群,而马超不过匹夫尔。同时,马超早逝,对整个三国局势影响不大。马超是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来到刘备阵营,并不很受刘备信任,不过以名而已。

  编辑本段演义人物传记

  关羽

  关羽——游戏形象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位列五虎之首,文韬武略兼而有之。河东解良人。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水淹七军,单刀赴会足见其胆量过人,但其人待人过于孤高,傲慢有时让他失去理智,最终败走麦城,死于东吴军之手。死后受民间推崇,又经历代朝廷褒封,被人奉为关圣帝君,佛教称为伽蓝菩萨。 关羽在涿郡遇上东汉政府动员各地豪强地主组织武装,共同镇压黄巾起义。他在这里结识了当地正在聚众起兵的刘备(刘备自称是西汉景帝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和张飞,三人志同道合,一见倾心,友爱异常,亲如兄弟,曾在桃园结义。刘备起兵,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关羽、张飞担当他的护卫,是他得力的左右手,终日侍立刘备左右,保护刘备。 曹操攻击刘备,备败逃依附袁绍,关羽及刘备妻室被围于下邳,羽降曹,诏为偏将军,待以厚礼。七月,羽探知刘备在袁绍部下,遂挂印封金,拜书告辞,离开曹操回到刘备身边,随之与刘备奔往汝南联络刘辟击曹。建安十二年,刘、关、张兄弟三顾诸葛亮于隆中草庐,始请得诸葛亮出山相助。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击败曹操占领汉中,自称“汉中王”,拜羽为前将军、假节钺,列“五虎上将”之首。八月,羽乘孙权与曹操交兵之机,率其主力北上攻打樊城、襄阳,放水淹杀曹军,斩杀曹将庞德,收降于禁,威镇华夏。就在关羽志得意满之时,同年十月,孙权遣吕蒙抄其后路,袭取荆州。羽腹背受敌,军心涣散,处境危艰。十一月,羽从樊城撤军,企图夺回荆州,途中连遭吴军截击,部卒走失,战斗力大减。羽见夺回荆州无望,且战且退,先抵麦城,欲逃往西川与刘备会合。十二月,羽从麦城败退临沮章乡,骑马中被孙权伏兵:潘璋生擒,与子关平同时遇害,时年59岁。

  张飞

  张飞——游戏形象

  张飞,字翼德,五虎次席,勇力过人,智谋不足,但还是粗中有细,当阳疑兵,义释严颜显示其攻于心计的一面。 黄巾起义,刘备在涿县组织起了一支义勇军参与扑灭黄巾军的战争,关羽与张飞同在其中。三人情同兄弟,刘备坐下时,二人常不辞辛劳随身守护,有时一站就是大半天。刘备辗转担任许多官职后,投奔昔日同窗公孙瓒,刘备被封为平原相,时关羽、张飞任别部司马,分统部曲。 曹操击败吕布,被任命为中郎将。后来刘备再依袁绍、刘表,最后屯兵于新野。几年后,刘表死,曹操南下,刘备弃新野行陆路南逃,曹操派人追了一日一夜,在当阳桥上,刘备弃妻先逃,张飞带领二十骑拒后,张飞断桥、立于河边,大叫:“身是张翼德也,可来共决死?”赤壁之战后,刘备夺下荆南,任命张飞为宜都太守、征虏将军,封新亭侯,后转到南郡。 刘备称帝,张飞迁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进封西乡侯。同年,刘备称为关羽报仇,东征东吴,张飞在阆中准备出兵会师江州。临近出发时,被其麾下将领张达、范疆谋杀,更带同其首级奔赴孙权,刘备闻得张飞都督有表,大叫:“噫!飞死矣。”后主刘禅时追谥为桓侯。其尸体躯干被埋葬在阆中,头颅埋葬在云阳,并分别建有张桓侯祠和张桓侯庙。

  赵云

  赵云——游戏形象

  赵云,字子龙,五虎之三,常山真定人。是三国中少有的几位文武双全的武将之一,是自吕布之后的三国第一猛将,单骑救主即是其能力真实写照。但其谋略也相当了得,是刘备最为器重的大将。从事小心谨慎,人称常胜将军!三国演义中,刘备亲赐五虎大将军的称号予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五人,赵云仅次于关张位居第三。演义中除了孔明之外,是溢美最多的人物。 赵云武艺高超,遭遇强敌无数而未尝一败,甚至数度击败曹魏名将张郃;在汉水河畔勇救老黄忠时,“那枪浑身上下,若舞梨花,遍体纷纷,如飘瑞雪”,吓得徐晃、张郃不敢抵挡,任其在万军之中来去自如,如入无人之境;当阳长坂坡,赵云于百万曹军中怀抱阿斗,连杀曹营名将五十四人,砍倒象征军威的大旗两面,夺去镇军长槊三条后从容离去,其神威盖世,无人能及!演义中击杀敌军将领之多,实无人出赵云之右。

  马超

  马超——游戏形象

  马超,字孟起,五虎之四,扶风茂陵人。名门之后,相貌堂堂且武艺高强,但心计稍欠,以至被人利用,是刘备入主西川的功臣。 马超是东汉征西将军马腾长子。年十七,随父马腾、韩遂袭长安,杀李傕将李蒙、王方。曹操诱杀腾,超、遂举西凉兵报仇,酣战许褚。因操离间超、遂,事败,往汉中投张鲁。鲁使超救刘璋与先主战,超与张飞大战百余合。后受张鲁谋士杨松诬陷,投先主,威使刘璋降备,拜平西将军、前都亭侯,后升左将军。先主称帝,以马超为骠骑将军,领凉州牧,镇守西境。后诸葛亮北伐,往扫超墓。

  黄忠

  黄忠——游戏形象

  黄忠,字汉升,位列五虎之末。原为韩玄手下将,年近六旬有万夫不当之勇,而他的弓箭射术更是天下无双。黄忠与前来取长沙的关羽连战三日,不分胜负。黄忠感动于关羽的义气,不忍用弓箭相伤,只射中他的盔缨。太守韩玄以黄忠战关羽不利要处斩黄忠,为魏延所救,后刘备又亲自将他请了出来,这才归顺刘备。黄忠随刘备入西川,所到即克,战功赫赫,他

司马家族简介?

姓氏渊源第一个渊源:源于官职,出自西周掌管军事大权的大臣程伯休父,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上古时有人重黎,为司掌天地之官,唐尧曾抚育重...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