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碑上的家谱怎么刻?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2浏览:2收藏

墓碑上的家谱怎么刻?,第1张

墓碑正中自然是写墓主的名字,不过往往都是墓主名字之前会有一些修饰之类的词语。然后墓碑左下角则是刻上家族子嗣的名字,名字顺序则是从长子到最小的,从左往右排列,如有孙或孙女则是刻在其子位置的下方,顺序也是一样以大到小从左往右。还有一些特殊的如:逝者未成年或还没有子嗣则不需刻上家族一众的名字,只需刻明墓主的名字即可。

望采纳,谢谢。

墓碑通常有抬头、正文、落款三部分组成。

1、抬头,抬头主要写死者的生前职务、职业等,有的也可以省去不写。

2、正文,正文主要写明立碑者对死者的称谓及死者的姓名。如“先考王君××大人之墓”。

3、落款,落款写明立碑人的身份、姓名。立碑时间可写可不写

墓碑的书写,其内容比较丰富。包括风水情况、籍贯、姓名、身分、生卒年月日、子孙、立碑人、安葬或重葬的日期。

扩展资料

碑文的概念顾名思义,凡是为制各种碑上写的文字都叫碑文。我国制碑的俗习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碑的出现,当时的碑,如宫馆中的测影碑,宗庙中的系牲碑,墓旁的下棺碑,都不刻文字,后来有人刻上相应的文字,就逐渐形成各种碑文。

碑和碑文的种类我国从汉朝以后,刻碑的风气逐渐普及,几乎处处可碑,事事可碑。

有山川之碑,城池之碑,宫室之碑,桥道之碑,坛井之碑,家庙之碑,风土之碑,灾祥之碑,功德之碑,墓道之碑,寺观之碑,托物之碑等。

前人实行,后人效法,中国的名胜古迹,竟形成独特的“碑石林立”的民族特色。因此,碑文竟成了使用范围极广的实用文体。

-墓碑

-碑文

一般的话都是蓝色的那个是大儿子,往左依次减小。

碑文落款子孙名字排列:

一、辈份。有三种情况,长辈、平辈、晚辈其排列顺序是,有晚辈的就不要以平辈的名誉立碑,有平辈的不要以长辈的名誉立碑,往生者既无后辈有无平辈时,才以长辈名誉立

二、次序。主要是往生者晚辈,其排列顺序是: 

1、(原则上只写同姓祀奉人)次序:子→女→孙男→孙女→曾孙男→曾孙女→选孙男→玄孙女→以此类推。

2、(特殊关系家庭,可以写异姓)其次序:子→女→媳→婿→孙男→孙女→外孙男→外孙女→曾孙男→曾孙女→以此类推。

三、长幼。只在平辈之间,儿子和儿子排在一起,女儿和女儿排在一起。

扩展资料:

墓碑通常有抬头、正文、落款三部分组成。

1、抬头

抬头主要写死者的生前职务、职业等,有的也可以省去不写。

2、正文

正文主要写明立碑者对死者的称谓及死者的姓名。如“先考王君××大人之墓”。

3、落款

落款写明立碑人的身份、姓名。立碑时间可写可不写。

-碑文

“孝 女”

楼主,给您一个参考:

另,给楼主一个补充,墓碑碑文有关子孙名称的写法如下:

子孙名称,如果是父辈坟墓,一般包括所有的儿子、女儿、孙子、孙女等,如果是祖辈及以上坟墓,有的还有曾孙、玄孙等,由于人数太多,墓碑位置不够写,写得太小了也看不清楚,因此就需要根据人数的多少来确定具体写的人员范围,一般是从主持立碑的人员辈份写起,最好不超过20个名字,否则就太拥挤。子孙名称用小号字体写在墓碑的左边,具体写法如下:

第一行写一“孝”字,第二行写一“男”字,第三行写儿子所属字辈,第四行写儿子辈名称,按年龄大小从右到左排列,只写名不写姓,如果第四行位置不够的,可继续排第五、第六行。

写完儿子辈名称后再在下一行写孙子辈,先写一“孙”字,再在下一行写孙子的字辈,然后再写名称,仍然是按年龄大小从右到左排列,只写名不写姓。

如果已经有曾孙的,仍然需要写上去。方法是先写“曾孙”字(二字各占一行),再在下一行写曾孙的字辈,然后再在下一行按年龄大小从右到左排列写曾孙名称,只写名不写姓。

对于女儿和孙女等女性子孙,如果男性子孙人数较多就可以不写,如果需要写的,可以写在右边立碑时间与主体碑文之间的空格处。方法是先写一“孝”字,第二行写一“女”字,第三行写女儿们的名称,仍然是按年龄大小从右到左排列,只写名不写姓。孙女名称写在女儿名称的下一行,先写“孙女”(二字各占一行),然后在女字的下边一行写孙女名称,仍然是按年龄大小从右到左排列写曾孙名称,只写名不写姓。

子孙名称一般只写同姓有血缘关系的亲属,例如媳妇和女婿就不写,外甥虽有血缘关系但已属外姓也不用写,但如果子孙人数较少,名字在5个以下的,由于字数太少不好看,也可以将媳妇、女婿、外甥等写上去。

不论写左边或右边的子孙,写完后都需要在下一行写一“祀”字。写完上述内容后,就分别计算子孙内容的行数,必须“合生老”才行。即要么是6行(最少)或7行,要么是11行或12行,要么是16行或17行(最多),计算后如果行数不够的,就在“祀”字前加字,可加成“跪祀”、“仝祀”、“仝跪祀”等,如果行数还不够,就在主持立碑这一辈的名字下加一“率”字,或加“同率”(二字各占一行)来进行调整。

先说立碑的称谓和落款

立碑人的祖父的爷爷,立碑人称高祖,立碑人的祖父的父亲,立碑人称曾祖,再往上,谱系不详的,笼统的称太祖。

谱系清晰的,称某世族,当年你的始祖从某地搬迁到现地,订立了你们现在的家谱,他是立谱人,这位始祖在原籍是有名字辈份的,他不存在改名用新的家谱的可能,从他的孩子开始用新的家谱。称他为始祖,他的儿子启用家谱第一字,称一世祖,他的孙子启用家谱第二个字,为二世祖,以此类推。

高曾祖,父己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曾玄,此九族,人之伦。这是对应的,墓主人是祖,立碑人就是他的孙,墓主人是曾祖,立碑人就是曾孙,墓主人是高祖,立碑人就是玄孙。

墓里埋着你爷爷,你立碑你落款,你就是他孙子。

墓主人和立碑人的辈分相隔超过高曾祖父己这五辈,谱系清晰的,墓主人称某世祖,立碑人称某世孙。谱系不详的,墓主人称太祖,立碑人称世孙。

再说碑文

你这种情况,年代久远,无法写出先辈的具体功德,但是,先辈繁衍后代教育后代的功德是明摆着的,墓碑大字就冠上大德太公作为谥号,就可以了,他如果不大德,老天爷早就叫他绝后了。这位太公不可能是光棍,能传下后代还要有太君配合。所以,如果是竖碑,开头的大德太三字共用,第四字那个公的左面再刻上君字,这就与女祖宗合墓了。至于女祖宗的姓氏名字,多数不详了,就不用刻出来。

例:赵发扬

中华大德太祖²(君)赵讳发扬之墓

世孙 赵光大 携子孙

二零一八年清明吉时 贞珉

(贞珉这个词,是美饰立碑刻碑的书语。)

都甲,是古代非官方地理行政概念,“都”类似于现在的乡,也叫“里”;“甲”类似于现在的村。因此“都甲制度”,也叫“里甲制度”,主要的作用就是“收取税负--皇粮”明清时期,针对普通百姓有“人迁移户口不迁移”原则,即人口可以到别的地方居住谋生但户籍还在原地,缴税负还得回原籍,报祖宗的名号(不同于现在人走户口也可以迁走);同一都甲的姓氏 原则上是一家,只是各支派血缘关系远近不同。

我们是 山西河曲县 丰豫都七甲 周氏

墓碑上的家谱怎么刻?

墓碑正中自然是写墓主的名字,不过往往都是墓主名字之前会有一些修饰之类的词语。然后墓碑左下角则是刻上家族子嗣的名字,名字顺序则是从长...
点击下载
上一篇:苏氏族谱下一篇:卜姓的起源与家谱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