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在太平天国战后重建中的作用——同光年间宜兴荆溪乡村重建
太平天国战后,宜兴荆溪逃难外地的人口陆续归乡。面对人口散乱、田地荒芜、经济衰颓的情形,官府、士绅和各家族共同着手战后重建。其中,家族作为乡村的主要凝聚力之一, 在乡村重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家谱材料的挖掘,探讨家族在战后收族、乡里建设方面 发挥的作用。 宜兴荆溪位于江苏省南部太湖西岸,其地形「 ”亘万岭于西南,绕五湖于东北”,作为沟通苏、 浙、皖的孔道,宜兴荆溪于咸丰十年(1860)被太平军攻陷,人口、经济、社会、文化各方面遭到了战争的极大破坏。同治三年(1864)初,宜兴荆溪被清军克复后, 、士绅以及各家族共同着手战后重建。然而,学界多着眼官府、士绅在战后重建中所发挥的作用,但他们的作用还不足以解释广大乡村地区战后迅速实现重建的事实。本文意在利用宜兴荆溪数部家谱材料,探讨宜兴荆溪的家族在广大乡村的战后重建中所起的作用。 一、战后收族 宜兴荆溪多望族。据历朝县志科贡表中的记载,宜兴的许氏、储氏、张氏、朱氏、任氏、徐 氏、潘氏、路氏、周氏、冯氏、蒋氏等家族的族人在科举上屡屡折桂。如缪渎许氏「 ”于宜兴为望 族”,是「 ”邑东之首屈一指者”,「 ”以诗书孝友世其家”。洑溪徐氏「 ”自前明以来,族望尝推邑中第一”,「 ”不独长房子孙簪缨累业,而别支类皆能掇巍科、登显要、树勋绩于当时”。这些家族是宜兴荆溪各乡村的风气引领者,起着士绅不可替代的作用。吴滔曾从宗族功能性方面研究了宜兴荆溪各家族在义仓赈济方面发挥的作用,启发本文关注家族在太平天国战后乡村重建中所起的作用。 众所周知,家族往往有数位领导者,姑且称他们为家族首领,这些家族首领多为族长、宗子、 以及族人推举的具有一定的威望、才干、文化的人,他们领导族人共同从事族内事务,如兴建宗祠、家谱,管理祠产,赈济族人等。战后,在族人陆续回到家乡、无所依靠的情形下,家族首领首先着手收族事宜,以凝聚家族的力量,通过家族内部互助,使处境艰难的族人得以维持生计。 收族首先便要修宗祠,宗祠是家族的象征。如缪渎许氏的宗子许鹤龄「 ”协(携)族人修祠宇, 建神位”。爵坫张氏的宗祠作求堂历经「 ”咸丰庚申兵火蹂躏,变为荒墟”,战后张氏族人「 ”择日兴工,复还旧业”。因「 ”祠堂本有一定之处,不可转徙”,宗祠往往在旧有祠基上加以重建,而有的家族出于实际情形的考虑,会重新选择地点建立祠堂。如张氏十六分总祠孝友堂「 ”向在蒲土干,咸丰庚申毁于兵火,克平后议重建,因人稀力微不果。塘西分去蒲土干不远,谋于众,遂于同治五年 (1866)卜筑,由是孝友堂在塘西焉”。 祠堂建设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族人的捐献。如潼渚张氏宗祠世恩堂战后「 ”片瓦无存”,张士和、张富霖等「 ”会聚各分,按丁派捐,至同治十一年(1872)创建祠宇三楹”。张子英「 ”将魁榜花红之资捐入宗祖,并略捐子姓之优者,经营数载,得千余缗, 遂于塘西分祠基建孝友堂总祠”。 宗祠要想发挥敬宗收族的作用,就要进行祭祀祖先、续修家谱、赈济族人等活动,这就要求 宗祠有较为固定的祠产。祠产包括田地和现钱。祠产来源,有族人捐献修谱、修祠堂等剩余的钱, 如缪渎许氏祠产是「 ”以修谱余金积其息以买祭田”。无后嗣的族人所遗留的财产也将成为祠产。 如张凤岐「 ”全家死于难”,他的田产,除了承嗣者拥有十亩,「 ”其余四十一亩有零尽助作求堂”,成为爵坫张氏祠堂作求堂的祭田。薛家圩张氏家族将无后嗣族人的荒产卖钱,用于祭祀。祠产由族长、总管、监管、经管等管理,同时设立职笔人主写万年簿账目。总管、监管、经管、职笔人由「 ”合族公举”产生,三年一换。如张玉麟「 ”彬彬有儒雅风,族中以为能推为经管”。 祠产不仅用于发给族长、总管等人的俸钱和祭祀花费,同时还用于存谷备荒、接济族内贫困族人。虽然修家谱也是敬宗收族的措施之一,但是由于耗费巨大、历时长,所以修家谱的时间往往在家族实力较为雄厚的时候进行,战后立即修家谱的家族并不多。 各家族通过修宗祠等方式进行收族,并用祠产对贫困的族人实施接济。如储杏元主掌宗祠祠产,战后,他将祠中积款二百余金「 ”如数出交,告知房分长,按丁给发,俾佐行赀,各子姓赖以得生者甚众”。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富裕的族人拿自己的私产接济族人。家族得以逐渐恢复往日生机。 二、乡里建设 家族首领不仅在族内处于领导地位,在家族所处乡村也往往兼任图董、乡约的职务。如五洞 桥张氏家族的张壬葆「 ”秉图政,事无巨细,悉待规画施行”,他的侄子张子湘「 ”继之,是非判决, 料事精明,罔有不臧”,几十年后,张幼湘「 ”图中公事仍推君董之”,可见五洞桥的地方事务, 多由图内张氏家族首领主持。泾南张氏家族的张初书勤苦劳作,公正诚笃,被推举「 ”董图内事”, 后被保举「 ”乡约,为一乡之矜式”。薛家圩张氏家族的张炳文因为乡里「 ”见公之能,谓其有干才、 有通识,咸乐举之以董图事”。 这些兼任图董、乡约的家族首领,竭尽全力地处理本族所处乡村的公共事务。如丰义储氏家族的储庆有,战后「 ”诸大吏锐意求治,区立董事,而西北民望素推公,乃首以公应,自募垦、清 丈、积谷及建文庙、造仓厅、修邑志,靡事不与”,「 ”主政一乡”,知县「 ”陆公鸿逵、施公惠,与公尤契”。储荣宣「 ”德望高于时,时宰辄望风请谒,引以为重,由是服义乡里二十余年,创设义仓、 消防、接婴、修桥梁、施医药,乡人至今食徳,犹有感且泣者”。 储廷标战后归乡,热心地方公益,「 ”如善后、幼孩等局,积谷、丈量各事,仍竭尽心力,妥为筹办”。这样家族首领就将家族的影响扩及乡里甚至更大区域,甚至有的家族首领还参与县城的公共事务。如丰义储氏家族的储沆,「 ”邑有公举,书院、社仓、婴堂、岁修、会宾兴费,以及劝农、积谷、建文庙、修邑志诸大役, 公以耆年宿望,无事不与”。就战后乡村重建的方面来看,家族首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收埋死者 死者为大,善后第一步就是将战争中的死难者进行收埋,这样一方面可以保持死者的尊严, 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尸体腐朽带来的疫病、瘟疫。各家族在首领的带领下,将死难的族人安葬在 家族墓地,将无人管的死难者收埋在义阡。如储廷槐受常镇道观察的任命,负责掩埋事务,他带领族人将骸骨「 ”分别盛以坛若槥,虑水啮乃冢之,虑人轶乃界之,虑久而湮乃复碑之,又从而吁所司护持之,冒寒暑、犯霜露,数阅月乃蒇,事簿最了然,迄今犹班班可考云”。 官府、士绅、家族还建立、修缮祠堂来祭奠死者。如五公祠祭祀死难的「 ”典史张子庆、守备 张国威、方锦荣、巡检程芳祖”,后进义祠「 ”祀邑中殉难兵民及死难男妇之无祀者”。昭忠祠「 ”祀向忠武公讳荣、张忠武公讳国梁,并两邑殉难绅民士庶”。杨巷忠义祠「 ”祀贡生许鸣雝及西乡殉难绅民”,蜀山忠义祠「 ”祀东南乡殉难绅民”。节孝祠「 ”祀历代孝贞节烈,并咸丰同治间殉难妇女”。 每年农历 2 月、8 月第一个戊日,往往有官员前去祠中祭祀。祠堂的建立,使太平天国战争中失去亲人的民众有了祭奠逝者的场所。 (二)修建善堂、桥梁 不少回乡的人在「 ”兵燹之余,田庐无存”, 难以维持生计,善堂的接济在此时对他们而言显 得至关重要。「 ”兵乱克平以后,百废未修,而善堂先建,旧者复、新者增”,「 ”艰厄可以助,羁宿可以安,疾病可以得扶持,殍残可以免暴露”。 有的家族独力主持乡村善堂的修建。如张云鳌「 ”创立义举,号周急堂,境内鳏寡孤独、穷而 无告者,令注名入册,月朔给钱米,冬夏给衣帐,死者给棺木”。张壬宾为五洞桥图董,因「 ”五洞桥地近张渚,为南北往来孔道,他邑难民至永丰下方者,咸就食于五洞桥”,张任宾「 ”设立粥厂以供栖息之人,否则按口给米,每岁冬月恒不胜其烦,公终无难色,亦无怨恨”。储升经营其父创办的义堂「 ”永怀堂”,「 ”有田百亩、市屋六所”,「 ”制为贫苦给发之条凡三,制为读书奖励之条十有五”,以「 ”奖赀赈给”。 储之元「 ”助资创办接婴堂”,「 ”独力维持,凡膏丸丹散可以救人伤疾者, 诸色维备,虽夜半扣(叩)门,必起应无倦”。此外,也有数个家族首领联合各乡村兴建善堂的情形。如毓善堂栖流所由「 ”清泉乡一、二、三、四、六、七、八等图及十图上半图捐赀续设”。这些善堂或是施棺、殓埋无人管的尸体,或是给难民提供栖身之处,或是给贫困者提供生存所需的物资,或是收留被遗弃的孤儿婴孩,从各方面收拾了战后的残破局面。 这些善堂或是施棺、殓埋无人管的尸体,或是给难民提供栖身之处,或是给贫困者提供生存 所需的物资,或是收留被遗弃的孤儿婴孩,从各方面收拾了战后的残破局面。 除了善堂得到大量修建以外,战争中被毁坏的城池、廨署、仓储、津梁、坛庙等,都依次得到修复。其中,仓储、津梁、坛庙的修复之所以能在各乡村快速得到实现,靠的依然是家族的力量。如许友诚「 ”凡里有建造、修造,若龙眼桥暨横塘、蒋渎、新渎诸桥,无不乐为输助。以行人不便,又捐造龙眼桥石路,更以余力捐助潮音、岱华诸寺”。 张壬宾对于「 ”创建祠宇、协修宗谱, 以及设立义仓、寺庙、桥梁诸善举,无不首先输款以为提倡”。储定松见「 ”里有木桥将倾圮,首捐巨资,商诸地方董耆,改建石梁,选工采石,经年落成”。张云鳌「 ”设坛地以埋枯骨,设小宗以妥先灵,村中建庙宇以安神明,图内建义仓以赡贫乏,五牧桥、塘南桥之改修,太平桥、长工桥之起造,皆倾囊助费,竭心劳力而独任不辞者也。储廷槐对于战后「 ”规复犹力”,「 ”参藩、清源两祠暨在陆草堂率毁于寇,则纠合族人以次落成之;遁庵、同人及画山、存研楼诸集遗稿,故在校仇、付梓,用广流传;推之谱牒,亦各就绪”。这些家族首领在乡村的建设,汇聚成一幅乡村迅速重建的图景。 (三)经济的恢复 乡村经济也在各家族的努力下逐步得到恢复。如缪渎许氏家族,许洪高从事农业生产,他的 家里战后只剩下「 ”瘠田七亩,败屋数椽”,他重新开垦田亩,修缮房屋。许国祯则从事商业,他 因为「 ”精榷算,家业稍稍裕”,对此有写怀诗七首,试录其一:「 ”不求富贵利吾家,愿叙天伦乐事哗;世上如棋顷刻变,谁知松柏胜琼花”,感叹世事万变,体现了他经历劫难后不求富贵、只求一家安享天伦的心情。 许永安在「 ”乱平后,故里丘墟,无以为家,则挑小菜以营生计,积储钱七八缗”,由此慢慢积累创业,「 ”始归之日,地无立锥,室无完瓦,晚年则田庐日扩,儿孙满堂,耕读嫁娶,井井有条,俨然一殷阜之户”。甚至还有族人开辟商业点,引来各路商人,汇聚成一个市场。如许国兴「 ”夙具干才”,面对「 ”乱平后,家徒四壁”的情形,「 ”入市经营。因无廛托处,见方桥北堍下东首俱属旷野,可构屋栖踪,遂鸠工庀材,建楼屋五楹,开设店铺,颇获其利,而人之羡之者踵而为之,夏(厦)屋连绵,遂成巨市”。其他家族的情形多类似。各家族在农业、工商业各个方面的努力汇成一股合力,共同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发展,使民众的生活慢慢步入正轨。 (四)科举与学校 战争期间,江南科举遭到了延误,到同治三年(1864),江南科举回归正轨,各家族遂致力于科举考试。如丰义储氏家族的储凤藻和储廷槐,「 ”寇平返里,益淬厉于学”,一起在同治十二年(1873) 考中了举人。阳羡张氏家族的张子英与母亲战乱后回到家乡,「 ”室如悬磐,母勤纺、子力耕,历数年,衣食粗赡”,后来张子英学武,「 ”戊辰入武庠,庚午(1868)魁乡榜,甲戌(1874)应兵部试,又挑取千总”。 各家族的积极参与,使战后科举考试日益兴盛。 科举总是与学校息息相关。战争中被毁的学宫、书院多由官府、士绅主持修复,家族在学校方面的建树,更多地体现在在同乡义学、祠堂教授族人、乡民这方面。如张膺黻「 ”壮年补博士弟子,兵燹归来,课徒为生”。储沆战后也命儿子储廷棻「 ”课徒”,自己担任僮仆辅助。储光烈「 ”乱平归里,贫无立锥,益下帷攻苦,以课徒鬻字自给”。 到了光绪三十二年(1905),清廷停止科举考试,并令学务大臣迅速颁发各种教科书,在各府厅州县的城乡各处遍设蒙小学堂。各家族便开始着手创建乡村蒙小学堂事宜。如张炳如「 ”以培养人才为急,谋诸绅耆,开设初级小学,不惜筹垫巨款以为之倡”。族人开始放弃科举,「 ”争尚新学”。如许国祯鼓励自己的二儿子许葆兴去新学堂就学。张毓松「 ”通试为文,握管立就,性嗜学, 致力经史,颇能心得”,「 ”正待及锋而试,会前清废科举,兴学堂”,他便「 ”弃旧从新,入鹅西师范学校,毕业居优等,为本镇教习”,一年后在茫溪许氏族立小学教授图画、算术、地理课程。在各家族的倡导下,新式学堂成为一时风气。 三、小结 在太平天国战乱中,宜兴的家族遭受重创,族人死难、流亡各地,他们所居住的乡里一片荒凉。战后,逃亡外地的族人回到家乡,在家族首领的带领下,通过修祠堂、家谱等方式整合家族, 实行族内互助。同时,家族首领还通过兼任图董、乡约,领导家族所处乡村的战后善后、重建工作,如收埋死者,兴修善堂、桥梁,致力于经济发展,促进科举与学校的恢复与转变等。正是各家族的力量,使得宜兴荆溪各乡村迅速实现了战后重建。
储氏--历史来源
「储」源出:
以王父子为氏。春秋时期,齐国有大夫字储子,曾与孟子相交。储子之支孙以祖字"储"为氏。
家族名人
储敦叙
北宋晋江人,字彦伦。崇宁(公元1102-1106年)间进士,历任龙溪县丞、宁德县令,皆有惠政,民为其立生祠。后为贺州通判。着有《玉泉集》。
储光羲
唐代兖州人,开元(公元674-741年)间进士,任汜水尉,官至监察御史。工诗文,有正论、诗集、文集流传于世。
地望分布
山西省夏县一带
储(Chǔ)姓源出有二:
1、源自上古有储国,国人以地名为氏。相传上古时有储国,储国人的后代以国号地名“储”为姓,称储氏,世氏相传。
2、源出以祖(王父)名字为氏。据《风俗通义》载,春秋时期,齐国有大夫字储子,曾与孟子相交。储子的后代很昌盛,其支孙以祖字“储”为氏,可证储氏家族最早的渊源是在齐、鲁一带,是今天储姓的来源。又,春秋时期齐国有储君,后代以王父名“储”为姓。得姓始祖:储太伯。根据历来姓氏学者考证,我国的储氏是齐国和孟子结交的储子的子孙。关于这段源流,《姓氏考略》和《千家姓查源》上也有记载。储姓家族历史悠久,是早在春秋战国时代便已出名了,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晋以后称盛于江南各地,尤其是现在的江苏省宜兴等地,储氏是当地的名门望族。望族居河东郡(今山西省夏县北)。储氏后人尊储太伯为储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储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据《海陵储氏支谱》记载:考储氏,肇始于周,作相于齐,彪炳史册世人而知之。由此可见,储姓起源于周朝。泰州《储氏家谱》记载的储氏第一世,是唐代的文羲公,居住在毗陵(今常州市),至今已1200多年。元朝末年,储氏家族从宜兴迁往泰州。据家谱记载,元末动乱,储氏十九世宁七公卸官归隐,和兄弟宁八公共同商议迁往海陵。来到海陵后,他们发现这地方有着丰厚的鱼盐之利,就决定在水乡溱潼镇建宅居住,这就有了后来的溱潼水云楼。现在的溱潼,还有储家垛、储家沟等地名,有200多储氏后裔在这里生活。后来,宁八公转而迁徙上海;宁七公一个名叫劝的次子,从溱潼迁到泰州;还有一个分支,则迁往如皋坎上(包括海安、南通等地)。世代繁衍,如今,有230多储氏后裔生活在泰州市区。到了1945年,储氏第三十七世子尔侗、尔巽因为修铁路迁至台湾。1988年,由于子女全部在美国任职,尔侗又由台湾迁往美国,客居加里福尼亚州洛杉矶市。这是储氏家族迁居美国的第一代。从家谱中能看出储氏先人迁徙的足迹,也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一个不断繁衍家族的血脉涌动。宁海储氏渊源,笔者最近带着宁海《储氏大宗祠谱》,到上海图书馆与国内储氏主要宗谱——江苏宜兴《丰义储氏分支谱》核对,证实宁海储氏系唐代著名诗人、监察御史储光羲后裔。据宜兴《丰义储氏分支谱》记载,储光羲有“江南储氏始祖”之称。后裔在延陵(丹阳)繁衍到宋代12世时,因兵戈扰攘,11支(据安徽岳西的储氏族谱为10支)后裔中除1支留居外,其余均迁居宜兴、常州、扬州、池州、泰州、云南、贵州等地。尤以宜兴储氏最为发达,先后出过30名进士。宁海储氏以丹阳籍台州刺史储尹之为始祖。宁海储氏自储尹之始,至今已900余年,族人近万人。著名人士有五世宋端平二年(1235年)进士储国秀,曾任江阴知事,作《宁海县赋》;30世储建国创办杭州中国钱币博物馆,为著名钱币收藏家等。储姓为阜阳最久的世族之一。明朝弘治年间出了个进士,官居河南道坚察的储珊。储姓族人多住在城东十里井和城西西湖以西、程集以东一带地方。储姓有功名及做官的不多,仅道光年间出了个举人储殿卿,因而政治地位比其他七姓稍低。储姓宗祠在文德街北头(今第四粮站)。不少人在推算阜阳八大家时而忽略了储姓其实储姓世居颍州七百年之久,字派(传宗接代的字派)至今不乱,仍保留世族大家的遗风。(附:岳西储氏迁徙路线
近代好像没什么,只有这个书评有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c7629b0100006hhtml
A 安氏 阿氏 艾氏 爱氏 奥氏 敖氏 嗄氏
B 世界白氏联谊会 柏氏 班氏 包氏 暴氏 鲍氏 百里氏 布氏
薄氏 炎黄卜氏宗亲网 步氏 秘氏 别氏同姓会 巴氏 宝氏 补氏
贝氏家网 贝氏家族 贲氏家族 毕氏族谱 毕氏 边氏家族 卞氏 邴氏
卜氏文化 卜氏家园 卜商联谊会 宾氏家族
C 程氏网 程氏家谱网 程氏家谱 淳氏 从氏 中华崔氏网 崔氏家园 崔氏宗亲网
仓氏 天下一蔡 蔡氏宗亲联谊会 蔡氏宗祠 蔡氏寻根之旅 新加坡蔡氏公会 巢氏 广西岑氏宗亲网
岑氏寻根 单氏 台山陈氏宗亲网 义门陈氏宗亲网 中华陈氏宗亲网 陈氏宗亲网 陈氏大宗祠 陈氏利川家族会
下坑陈氏续修谱志 陈氏家园网 曹氏网 曹氏家谱查询网 中国曹氏网 中国成氏宗谱 新马成氏宗亲会 成氏宗亲信息驿站
苍氏 晁氏宗亲网 柴氏网上家园 柴姓网 车氏 池氏宗亲 储氏 中华褚氏家族网
常氏家族官方博客 昌氏 畅氏
D 邓氏宗亲联谊总会 华夏邓氏 戴氏宗亲网 狄氏 刁氏 丁姓人家 东氏 东方
董氏 窦氏 都氏 堵氏 杜氏宗亲网 中华杜氏宗亲 澹台 达氏
笪氏 丹氏 钭氏 段氏宗亲网 顿氏 多氏 第五 东门
东郭 端木世家 段干 党氏 段氏宗亲网
E 阿氏 鄂氏 恩氏文化
F 中华房氏 中华费氏宗亲会 封氏 世界冯氏宗亲会 中华冯氏网 凤氏 伏氏 富氏
符氏 扶氏 中华傅姓文化网 贲氏 法氏 方氏谱牒学 风氏 逢氏
酆氏 樊氏 范氏 丰氏
G 郭氏之源 干氏 甘氏 盖氏 郜氏 戈氏 葛氏 龚氏
弓氏 贡氏 巩氏 公氏 公羊氏 公冶氏 公孙氏 谷氏
顾氏 谷梁氏 公良氏 公西氏 归氏 广氏 缑氏 勾氏
宫氏 耿氏 国氏 高氏 桂氏 妫氏 昝氏 关氏
管氏 顾氏 辜氏家园
H 贺氏 韩氏 杭氏 郝氏中华 何氏英才网 和氏 洪氏 弘氏
中华侯氏家族 侯氏家族 胡氏宗亲网 汉川胡氏 花氏 黄氏 宦氏 滑氏
桓氏 皇甫氏 惠氏 霍氏 哈氏 海氏 衡氏 后氏
扈氏 怀氏 赫连氏 呼延氏 红氏 华氏
J 姬氏 计氏 纪氏 季氏 暨氏 冀氏 中华贾氏网 简氏
江氏 姜氏宗亲网 蒋氏 焦氏 揭氏 解氏 金氏 靳氏
井氏 景氏 琚氏 鞠氏 具氏 吉氏
K 卡氏 阚氏 柯氏公会 孔氏宗亲网 寇氏 匡氏 邝氏 阔氏
康氏
L 兰氏详解 兰姓名人 蓝氏 郎氏名人 劳氏 雷氏 冷氏 黎氏
李氏公会 李氏族谱 李氏族谱网 练氏 梁氏 廖氏 蔺氏 林氏宗亲网
凌氏 刘氏家园 汉家刘氏网 隆氏 娄氏 楼氏 卢氏 芦氏
鲁氏 陆氏 鹿氏 路氏 吕氏 栾氏 罗氏通谱网 骆氏
联氏 连氏 赖氏 廉氏 龙氏
M 麻氏 马氏家族网 买氏 满氏 毛氏网 枚氏 梅氏 美氏
中国孟子 米氏 苗氏 闵氏 缪氏 莫氏 牟氏 母氏
牧氏 睦氏 慕氏 穆氏
N 中华牛氏家族 乃氏 南氏 倪氏 聂氏 宁氏 农氏 努氏
O 欧氏 区氏 欧阳氏
P 潘氏宗亲网 盘氏 裴氏 彭家网络 濮氏 朴氏 浦氏
Q 秦氏文化网 戚氏 漆氏 祁氏 齐氏 强氏 乔氏宗亲网 钱氏
青氏 邱氏 秋氏 裘氏 曲氏 屈氏 中华渠氏 全氏
权氏 瞿氏 邱氏宗亲网 乔氏宗亲网
R 任氏宗亲网 冉氏网 饶氏 戎氏 荣氏 茹氏 阮氏 芮氏
瑞氏 闰氏
S 商氏 赛氏 桑氏 沙氏 山氏 尚氏 烧氏 邵氏
申氏 沈氏 中华余氏网 孙氏宗亲论坛
盛氏 师氏 施氏 时氏 石氏 束氏 史氏 舒氏
司氏 斯氏 苏氏 宿氏 宋氏 索氏 生氏 隋氏
栗氏
T 唐氏 邰氏 谈氏 覃氏 谭氏 汤氏 唐氏 涛氏
桃氏 通氏 陶氏 滕氏 天氏 华夏田氏网 田氏宗亲网 田氏论坛
佟氏 量氏 中华涂氏 屠氏 托氏 脱氏 铁氏
W 魏氏魏网 韦氏 王氏源谭 王氏家谱网 王氏中华 汪氏 危氏 威氏
卫氏 温氏宗亲网 闻氏 文氏 翁氏 乌氏 邬氏 巫氏网
毋氏 吴氏 吾氏 伍氏 武氏 宛氏 万氏 邬氏宗亲网
X 夏氏 奚氏 锡氏 席氏 夏氏 鲜氏 洗氏 向氏
项氏 漳州萧氏网 霄氏 小氏 肖氏宗亲网 肖氏家族网 辛氏 欣氏
邢氏 幸氏 熊氏 胥氏 须氏 徐氏 许氏文化网 序氏
宣氏 中华薛氏家族 寻氏 中华谢氏网
Y 叶氏 焉氏 鄢氏 延氏 闫氏 严氏 言氏 阎氏
颜氏 晏氏 燕氏 羊氏 阳氏 杨氏 姚氏 野氏
衣氏 依氏 易氏 栾氏 殷氏 尹氏译站 应氏 雍氏
尤氏 由氏 游氏 右氏 于氏 余网 俞氏 虞氏
禹氏 玉氏 郁氏 喻氏 无氏 原氏 袁氏 岳飞网
云氏 运氏 云氏宗亲网 于姓的天空
Z 新加坡张氏总会 中华张氏网 张姓论坛 泽氏 曾氏宗亲网 扎氏 翟氏 詹氏
占氏 湛氏 章氏文化研究网 赵氏宗亲 针氏 甄氏宗亲网 甄氏集团 郑氏
支氏 中华郅氏网站 自贡钟氏 中华周氏网 朱氏家族 诸氏 竹氏 竺氏
祖氏 邹氏宗亲网 中华邹氏族谱网 自氏 潮汕卓氏宗亲会 壮氏 庄氏宗亲会 祝氏宗谱
中华左氏 宗氏 正氏 昝氏 臧氏家谱
1、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岳西、怀宁、桐城世系和辈分:(江苏金坛)庄城1世光羲公传→2世锷公→3世渊公→4世刚公→5世邺公→6世焕公→7世弘公→8世峨公→9世诚公→10世荪公→11世唐公→12世星公(星公徙居浙江会稽,今绍兴)→13世熙盛公→14世福寿公→15世祈斌公(祈斌公徙居江南石埭,今安徽石台, 公为迁皖始祖)。15世祈斌公传三房:长子永镇 次子永铵 三子永钰, 永钰公始迁潜山,尊为迁潜一世祖(潜阳始祖、庄城16世),居潜山县玉照乡(今槎水镇)。潜山古属皖国,境内山(古南岳天柱山)水(皖河)称皖山皖水。玉照乡(槎水镇)地处皖山皖水之北,故我族家联为:河东世第传千古 皖北家声振万年
永钰公传三房:长子代贤〔17世〕(今居怀宁、桐城为主 ,字辈/派系:〔熙福祁永代〕明〔18世〕显孟仲泳 仁〔23世〕义礼智信 忠〔28世〕孝继先宗 道〔33世〕学万枝春 茂〔38世〕德诚昭著 诒谟愈久长 本源期克绍 兰桂应联芳 崇尚维敦厚 诗书庆吉祥 延兴传祖绪 国朝普隆昌 秀毓承英俊 怡和裕寿康 熏功绵世泽 青简献辉煌)。
次子代俊(我支祖,派系:〔熙福祁永代〕文安太伯叔 仕浩启聪明 睿志贤良达 恩光万枝春茂〔38世〕德诚昭著 诒谟愈久长 本源期克绍 兰桂应联芳 崇尚维敦厚 诗书庆吉祥 延兴传祖绪 国朝普隆昌 秀毓承英俊 怡和裕寿康 熏功绵世泽 青简献辉煌)
三子代贵(今居潜山为主,派系:〔熙福祁永代〕明显孟仲泳 仁义礼智信 忠孝继先宗 道学万枝春 茂德诚昭著 诒谟愈久长 本源期克绍 兰桂应联芳 崇尚维敦厚 诗书庆吉祥 延兴传祖绪 国朝普隆昌 秀毓承英俊 怡和裕寿康 熏功绵世泽 青简献辉煌)。
2、查仁义堂《储氏宗谱》字辈如下:文英宏扬 克正永常 士修有志 宗徳维良 立家传世 定国守邦 道培厚重 同庆荣昌
郭璞
郭璞(276年—324年),字景纯,河东郡闻喜县(今山西省闻喜县)人,建平太守郭瑗之子,两晋时期著名文学家、训诂学家、风水学者,好古文、奇字,精天文、历算、卜筮,擅诗赋,是游仙诗的祖师。郭璞除家传易学外,还承袭了道教的术数学,是两晋时代最著名的方术士,传说他擅长预卜先知和诸多奇异的方术。西晋末为宣城太守殷祐参军,晋元帝拜著作佐郎,与王隐共撰《晋史》,后为王敦记室参军,以卜筮不吉阻敦谋反,被杀,后追赠弘农太守,北宋时被追封为闻喜伯。
郭璞为正统的正一道教徒,长于赋文,以《游仙诗》名重当世。《诗品》称其“始变永嘉平淡之体,故称中兴第一”,《文心雕龙》也说:“景纯仙篇,挺拔而俊矣”。曾为《尔雅》、《方言》、《山海经》、《穆天子传》、《葬经》作注,传于世,明人有辑本《郭弘农集》。
丘延翰
我国唐朝时期著名的堪舆大师,闻喜人。
相传其堪舆术授自白鹤仙人。唐玄宗开元中,星气为异,朝廷患之,遗使断其山。究其实,则丘翰所作之山也,捕之弗得,诏原其罪,乃诣阙,进图经三卷(天机书),自撰《理气心印》。玄宗爵以亚父,乃以金匮玉函藏其书。
杨筠松我国唐朝时期著名的堪舆大师,名益,别号亦玄,世称‘救贫先生’。著《疑龙经》、《撼龙经》、《一粒粟》、《天元乌兔经》 《风水对联》自然山水好风水 ,天地乾坤良云天;横批:风生水起,据杨筠松国师记载,大门张贴此对联风水好。
廖瑀
廖瑀(943--1018年),著名堪舆家。派名克纯,字伯禹,号平庵居士,又号金精山人,故后世称其为廖金精。宁都县黄陂镇黄陂村人。远世居河南,先祖廖崇德于唐贞观庚子任虔化(今宁都)县令,遂落籍虔化,为廖氏始祖。瑀即崇德之十世孙,也是迁黄陂始祖廖銮之四世孙。世孙,黄陂廖姓始祖銮之四世孙。
瑀天赋聪敏,博学强记;好奇幻之术,谙天文地理。年十五,通五经,乡人称廖五经。宋初,以茂异荐,不第,于是潜心研究祖父廖三传、父廖通之堪舆术,即继承杨筠松与仆都监所授之术。曾师事德兴吴景鸾。一生专为人卜地建房筑坟寻找“风水宝地”,足迹遍及赣、闽、粤。曾为饶州许氏卜宅,对主人说:“日后贵府子孙当有为吾州守者。”宋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许氏一裔孙考中进士,授赣州知府,回忆廖瑀遗言,遂派人致祭并为瑀立碑记。
瑀在其父辞世时,年仅十二,中年时,精堪舆术,遂将其父骸骨迁葬大墓岭人形,复将其父之骸骨迁葬福建宁热水狮形。瑀从此未回黄陂,隐居金精山,专心著述。殁于宋天禧二年,寿七十六岁。葬本里雷坑金钗形右股穴(墓无存)。子二,长千五郎,次千八郎,均迁福建,故宁都已无瑀之嫡裔。
瑀将其术传二子,均迁福建,其术亦传福建;又传其三第克谦之子十九郎(讳邦),迁兴国山寮,其术亦传兴国;还传德兴高徒傅伯通与邹宽。
瑀著有《怀玉经》、《扒沙经》、《入式歌》、《金精鳌极》、《地理泄天机》、《葬法新印》等行世。
省、府、州、县志均载瑀虔化(今宁都)人,对照家谱记载无讹,独《中国人名大辞典》载瑀雩都籍,有误。
曾文迪
曾文迪
我国唐朝时期著名的堪舆大师,为江西雩都县人,父曾求己(号公安,著青囊序)。文迪于经纬、黄庭、内景之书,无所不究,而地理尤精,粱·贞明 年间(915年―920年),游至袁州府万载县(江西庐陵),爱其县北西山之丘,谓其徒曰:(死葬我于此)。及卒,葬其地。后其徒在豫章(江西南昌)忽见之,骇然而归,启其坟墓视之,乃空棺也。人以为尸解。著《寻龙记》、《阴阳问答》。
刘江东
我国唐朝时期著名的堪舆大师,杨公弟子,江西雩都县上牢人,子刘颖(次子),婿谭文谟,皆世世相传。据《地理枢要》云;(唐国师筠松于焉祖岩授之,曾、刘诸子焚香发誓,地坐、面乾,相愿不语,书地作图,图毕,相舆礼拜而退,当时文迪契其旨。江东既退,又从而质诸,然后尽得其义。)世传有《画荚图》乃刘公子、婿之后代所著,又有《金函经》为雩都谭宽(字仲简,号敦素)著,又传《倒杖法》为杨公所授。
司马头陀
相传为我国唐朝时期著名的堪舆大师,其生平不详,《地理人子须知》引用诸名家堪舆书目,载《司马头陀水法》云:(司仙著荆门州马仙观,有台基尚存,即其成道之所也)。《消遣集地理辨证补》载有(玄关同窍歌)。江西通志谓其名曦,唐时人。
何令通
我国南唐南唐国师,著名的堪舆大师,名何溥,赐号(紫霞),庐江郡 唐代益昌县令何易於第五代孙子,其祖从庐江迁居河南颍阴县(今属漯河市);因得罪皇帝遭贬至海宁县县令,今(休宁县)县令,晚年隐居安徽婺源, 精堪舆术,著《灵城精义》,修道精灵,用心火自灼而化身。其书分两卷;上卷论形气,下卷论理气。
吴景峦
宋朝时期著名的堪舆大师,字仲祥,德兴人(江西省),父授青囊术于陈搏。庆历间诏选阴阳者,郡学举景峦。入京,入对称旨,授司天监正。未几,以上(牛头山山陵议状)奏言过直;有(坤风侧射,厄当国毋。离宫坎水直流,祸应至尊下殿)之语,上不悦,下狱。寻以帝晏驾遇救。后徽、钦二帝北狩,卒果如其言。后弃仕途,修真于天门西岸,曰《云山洞》,著有《理气心印》、《吴公解义》、《玄机赋》《玄空秘旨》。
无着禅师
我国元朝时期著名的堪舆大师,福建泉州人(今福建省晋江县),俗姓王名卓,字立如,少读书,既取科名,因天下汹汹,遂无仕志,畅游天下名山大川,登匡庐,遇一道者传兵法、阵图、六甲、入门之书,舆青囊、理气等书,其师卒,适英雄四起,禅师以所学试用,不料所从非人,几遭厄难,遂变姓名,遁入空门,自思(既际其时,不能显名于天下,此身终无归着),因自号(无着)。后遍证古今名墓,考验人家休咎,不数年而通神理,历三十馀年,只葬七十二穴,终老于四明无量庵。著《地理索隐》、《金口诀》、《神火精》。其中《地理索隐》一书,由于传抄本甚多,故内容、名称、作者皆有大同小异。
目讲师
我国明朝时期著名的堪舆大师,沈氏玄空字载:(目讲为陈友谅部将张定边)。世传有《目讲金口诀》、《平地元言》。友谅兵败,遂出家为僧,本为宜兴储氏之子。
冷谦
我国明朝时期著名的堪舆大师,地理正宗有《归厚录》题(作者失名,明冷谦启敬氏注),后被叶九升删去,改为己注。亦有认为是蒋大鸿著。
蒋平
我国明末清初朝时期著名的堪舆大师,字大鸿(亡于1645年)生平好玄空之法,是游扶桑上宫时,得无极真人所授。无极真人,号中阳子,真正姓名不详。大鸿自谓“仆之得传,有诀无书”、“天侓有禁,不得妄传,苟非忠信廉洁之人,未许传与一二。著有《地理辨正注》、《水龙经》五卷、《八极神枢注》一卷、《归厚录》、《玉函真义》(又名《天元歌》)、 《古镜歌》、《醒心歌》。授徒张仲馨、骆士鹏、吕相烈、姜垚、胡泰徵、毕世持等。其门人姜垚(会稽人,字汝臬,号尧章,著《从师随笔》、《青囊奥语注》、《平砂玉尺辨伪歌》、张仲馨(丹阳——今江苏省丹阳市人,孝廉)、骆士鹏(今江苏丹徒县人,考廉)、吕相烈(山阴人,文学,因求蒋大鸿为卜母坟,而与蒋定交,其再从叔吕师濂,弟洪烈亦从之。)、武陵胡泰徵、毕世持(淄川人、解元)、姚恒洪、王济善、李衡等人。著《地理辨正》、《古镜歌》、《天元五歌》、《天元馀义》等书。朱之翰考华亭县志,谓《归厚录》乃蒋大鸿所著。
竹子自述_写植物的作文700字篇一
随着春雷的一声闷响,还有春雨的滋润,我从沉寂的地下伸出了小脑袋。啊!外面的世界真精彩!到处都生机勃勃,一切都那么美好!我兴奋地大喊。我的精彩人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要知道,我是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苦,才终于从漫长的沉睡中苏醒过来,并钻出了地面的。那时,我正努力地向上钻,突然一块硬硬的岩石挡住了我通往幸福人生的道路,不管我怎么使劲也冲不破岩石的阻碍。“既然上天创造了我的生命,我也经历了漫长沉寂的沉睡,为什么还要赋予我这么多的苦难呢”就在我意志低落,抱怨命运不公时,春雨阿姨说话了。“既然这样行不通,为什么不换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呢不是常说‘上帝在关闭所有的门时,肯定会为你留下一扇窗’的吗还有‘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所以,孩子,不要灰心,为了梦想勇敢去追求吧!不要害怕困难,不要丧气,阿姨相信你一定行的。”
春雨阿姨说的真是太对了,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呀!然后我就从岩石的旁边拐了一个弯,我就这样轻易地钻出了地面。哎!看来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对我们每个人真的很重要哦!
哈哈!我这棵幼小的脆弱的笋娃娃终于有出“头”之日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了,我努力地吸收阳光雨露,终于,我也长成了一棵高大苍翠的竹子。我只想说,是承受风雨的洗礼才让我更加坚强,是艰难的岁月才更显出我的苍翠挺拔。也许正是因为如此,才有了后来的我和梅、松一起并称“岁寒三友”;才有后来郑板桥的《竹石》对我顽强精神的光辉写照;也才有了那么多的文人墨客对我的歌颂。
朋友们,外面的世界虽然精彩,但也有无奈的时候。不要因为磨难而放弃梦想,而停下前进的脚步。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吧!
让我们一起大声呐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只要你坚信,竹笋终会有长成竹子的那一天。是金子就总有一天会发光!
怀念一棵树_写植物的作文1200字篇二
人们常常对一个人的感情缱绻久了,就会生发出无尽的思念。这种思念往往使人茶饭不思,夜不能寐。难怪有首民歌里唱道:世上最难人想人。我想这种思念不光对人是这样,对物也是如此。有人惦念忠实的狗,有人思念可人的鸟,我则怀念一棵美丽的山桃树。
我家住在小城边,院东十多米远是一条小沟,沟里是村民们居住的一排排土窑洞,窑洞上面的空地里长满了杂草、树木。这个地方虽然不是太大,但在城里,也算是一块不可多得的绿地了。每天午饭之后,徜徉其间,看看绿色,听听鸟鸣,呼吸新鲜空气,真可说是赏心悦目了,工作的劳顿,心里的烦恼都会一扫而光。记得刚搬来居住的那年春天,一次散步时,蓦然发现小树林之中有一棵盛开的山桃花,亭亭玉立,粉花笑绽,一阵微风吹来,送来脉脉清香,实在是太美了。这里的树大都是些国槐、柳树、柿子树。这棵山桃树可说是小树林中的女红妆了。真可谓:动人春色不须多,万绿丛中一点红。看着这棵山桃花,我不禁想起了许多颂咏桃花的诗句:杜甫的“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间浅红”,李贺的“桃花乱落如红雨”,于谦的“短墙不解遮春意,露出绯桃半树花”,储氏的“夭桃灼灼依窗前,春色缤纷带紫烟”……也许是桃花真的太美了,历代文人骚客总喜欢把女人比作桃花。《诗经》里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岑参的“朱唇一点桃花殷,宿妆娇羞偏髻鬟”,韩翃的“桃花脸薄难藏泪,柳叶眉长易觉愁”,崔护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张克久的“桃花吹尽,佳人何在门掩残红”,都是形容和怀念有着桃花般美丽容颜女子的佳句。
如果说桃园里那一棵棵嫁接的需要人们除草、施肥、修剪的桃树是经过粉饰的“女子”,那么自然生长无需人们照料的山桃树就好像“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的“村姑”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记得当时看到这棵山桃花时,我情不自禁地赞叹道:好美呀!以后每年春天,我都会到这个小树林里欣赏它,这棵山桃树从此走进我的生活,春天来看它,冬天惦记它,平时想着它……
也许是因为这片小树林比较幽静,春天,每逢周日,一些小学生也爱在这里玩耍,他们在这里蹦呀、跳呀,摘下桃花瓣贴在脸上扮作小丑,折根柳枝做个柳笛呜哩哇啦地吹着。小树林下面是一户人家的院子,院子的主人是一个性格孤僻的老头,他不喜欢聒噪,担心孩子们损坏他的树,总是跑上来呵斥孩子们。一次散步,我在小树林旁偶然碰到他,见他气乎乎的,嘴里嘟嘟囔囔说要砍掉这棵山桃树,当时我也并没在意他的话,但是,让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去年春天的一天,我带着相机邀了朋友满心欢喜前去欣赏山桃花时,却发现树不见了。是谁把山桃树砍掉了是那位孤僻的老头还是其他人这棵山桃树究竟被弄到哪里去了是被谁砍了当做柴禾烧掉了还是被用做木棍做成栅栏了抑或是被当做杂木卖掉了这一切,我不得而知。但是,不管是谁,都太无情太残忍了,他在砍树的同时,也砍掉了一片灿烂的春色,真的是太可惜了!我在树桩旁边徘徊了好久,感叹生命的脆弱和无常。就说这棵山桃花,要是长在别处,就可能得到人们的欣赏和呵护,长在这里,反而被扼杀了。如此看来,这棵山桃树可真是长错了地方。
以后的日子里,我常常想起这棵山桃树,为它惋惜的同时,也感到一丝快慰,这棵山桃树虽然不复存在了,但是它已经在我心里扎下了根,片片嫩叶上晶莹的朝露,映射着太阳的光辉,那粉红的花儿时时在我的心里绽放……
同禄室人在家谱中代表的是本族当中当了官的人的妻室,因此其中并没有贵贱之分,
具体在这
第 一 世
杼,唐叔虞次子,周成王廿年丙辰岁(前1085年)七月十一日子时诞生。周康王六年己卯岁(前1062年)爱封于杨,赐杨侯,为杨侯大夫,始以杨为姓。享年八十五岁。周穆王廿三年庚辰岁(前1001年)四月初八日丑时逝世。葬于弘农西门外,金龟形,乾山巽(xùn)向。
姒氏,周成王廿五年辛酉岁(前1080)二月初二日亥时诞生葬同夫山。
杼,同禄室人姒氏,所生二子:伯沃、仲沃
第 二 世
杨伯沃,周康王廿三年丙申岁(前1045)三月初三日子时诞生。袭公爵。享年九十二岁。周孝王元年丁卯岁(前954)五月十四日未时逝世。葬于山东武昌府东门外,螃蟹形,甲山庚向。
胥 氏,周康王廿六年己亥岁(前1042)六月初六日卯时诞生。享年八十九岁。周孝王元年丁卯岁(前954)三月十一日酉时逝世。葬同夫山。
伯沃,同禄室人胥氏,所生一子:庚
杨仲沃,拜中卿大夫,同禄室人政氏,所生一子:唐。
第 三 世
杨庚,周穆王元年戊午岁(前1023)四月二十日丑时诞生。袭祖爵,官拜中卿大夫。享年六十八岁。周懿王十一年乙丑岁(前956)十月十六日卯时逝世。葬于山东武昌府南门外,虎形,寅山申向。
贲(bēn)氏,周穆王元年戊午岁(前1023)六月十一日卯时诞生。享年七十岁。周孝王元年丁卯岁(前954)四月初八日酉时逝世。葬同夫山。
庚,同禄室人贲氏,所生三子:文、亶、亭
第 四 世
杨文,周穆王廿三年庚辰岁(前1001)正月初八日酉时诞生。袭侯爵。享年八十六岁。周夷王十年丙午岁(前915)正月十六日戌时逝世。谥(shì)青勤。葬于山东武昌府南门外,虎形,与父品棺。
山氏,周穆王廿三年庚辰岁(前1001)三月初十日子时诞生。享年六十九岁。周孝王廿三年己丑岁(前932)二月初二日亥时逝世。谥端夫人。葬于山东武昌府东门外,螃蟹形,甲山庚向。
文,同禄室人山氏,所生一子:昭成
杨亶,为邑宰。同禄室人郗(xī)氏,所生五子:元始、
元发、重邑、应春、带五
杨亭,官中都宰。同禄室人胥氏,所生三子:统伯、耀高、
渭明。
第 五 世
杨昭成,周共(gōng)王元年甲辰岁(前977)七月初十日子时诞生。袭公爵。享年七十三岁。周夷王廿一年丁巳岁(前904)六月初十日卯时逝世。谥密察。葬于山东武昌府东门外,与母品棺。
宣氏,周共王二年乙巳岁(前976)五月十一日寅时诞生。享年八十五岁。周夷王卅四年庚午岁(前891)四月二十五日丑时逝世。谥敬德夫人。葬同夫山。
昭成,同禄室人宣氏,所生四子:辛、康、京、襄
第 六 世
杨辛,官为家。同禄室人向氏,所生六子:冉、沈、杭、载、骞(qiān)、颜
杨康,周懿王十一年乙丑岁(前956)九月十四日午时诞生。官王朝卿士大夫。享年六十四岁。周夷王卅三年己巳岁(前892)十二月二十日未时逝世。谥威烈。葬于古塘垇,牛形,庚山甲向。
柳氏,周懿王五年己未岁(前962)六月初十日亥时诞生。封慈德夫人。享年七十三岁。周夷王卅六年壬申岁(前889)正月二十日戌时逝世。葬同夫山。
康,同禄室人柳氏,所生一子:绍甲
杨京,同禄室人禹氏,所生二子:羡明、羡光
杨襄,官及太傅。同禄室人华氏,所生四子:丰、礼、鳌(áo)、鲁
第 七 世
杨绍甲,周夷王元年丁酉岁(前924)正月二十日戌时诞生。官礼部尚书,为上卿,(敕chì)命肇封为太祖杨侯。享年八十八岁。周厉王共和六年乙丑岁(前836)四月十八日酉时逝世。谥孝善。葬于山东乐陵县南门外,蛇出洞形,辛山乙向。
凤 氏,周夷王五年辛丑岁(前920)二月初一日亥时诞生。封慈善夫人。享六十一岁。周厉王廿年壬寅岁(前859)四月十五日酉时逝世。葬同夫山。
绍甲,同禄室人凤氏,所生一子:涧
第 八 世
杨涧,字尚父,周厉王十三年乙未岁(前866)六月十八日卯时诞生。周宣王二年乙亥岁(前826)敕命再封为太祖杨侯。事父至孝。享年六十一岁。周宣王廿五年戊戌岁(前803)八月十五日卯时逝世。葬于南京西门外,鱼鳅形,乾山巽向。
伊氏,周厉王十五年丁酉岁(前864)八月初八日丑时诞生。享年七十六岁。周宣王四十年癸丑岁(前788)五月初八日戌时逝世。葬同夫山。
涧,同禄室人伊氏,所生五子:寅、具、其、贝、兴
第 九 世
杨其,周厉王共和三年壬戌岁(前839)三月初四日子时诞生。袭侯爵。享年六十二岁。周幽王五年甲子岁(前777)二月初八日未时逝世。谥明睿。葬于山东乐陵县南门外,蛇出洞形辛山乙向。
史氏,周厉王共和三年壬戌岁(前839)五月二十日寅时诞生。封贞静夫人。享年六十二岁。周幽王五年甲子岁(前777)十一月二十日卯时逝世。葬于南京东门外,虎形。
其,同禄室人史氏,所生二子:丙宏、丁宏
杨寅,官卫国司马。同禄室人卫氏,所生七子,后代移居江浙一带。
杨具,官齐国大夫。同禄室人勾氏,封贤肃夫人。所生一子:
集茂
杨贝,官鲁国上卿。同禄室人连氏,所生三子:元仁(善)、元义、元礼
杨兴,官王朝中士。同禄室人贡氏,所生六子,失考。
第 十 世
杨丁宏,周宣王九年壬午岁(前819)正月初一日戌时诞生。官授中大夫。享年七十八岁。周平王卅年庚子岁(前741)九月十二日未时逝世。葬于山东富足坪,庚山甲向。
仲孙氏,周宣王十年癸未岁(前818)二月初二日亥时诞生。享年六十八岁。周平王廿一年辛卯岁(前750)十月二十五日未时逝世。葬同夫山。
丁宏,同禄室人仲孙氏,所生一子:岑
杨丙宏,讳宽,袭祖侯爵。同禄室人安氏,所生五子:安泰、安远、安忠、安友、安全
第 十 一 世
杨岑,周宣王廿九年壬寅岁(前799)五月初四日戌时诞生。官授上卿。享年七十三岁。周平王四十五年乙卯岁(前726)九月十六日午时逝世。谥威严。葬于南京北门外,虎形,庚山甲向。
耿氏,周宣王卅年癸卯岁(前798)六月初八日未时诞生。享年七十二岁。周平王四十五年乙卯岁(前726)九月初四日戌时逝世。谥贞德夫人。葬同夫山。岑,同禄室人耿氏,所生一子:懿宣
第 十 二 世
杨懿宣,周幽王六年乙丑岁(前776)正月十五日午时诞生官授上卿大夫。享年七十二岁。周桓王十六年丁丑岁(前704)十一月二十日申时逝世。葬于南京北门外,虎形。
斐氏,周幽王七年丙寅岁(前775)七月十五日子时诞生。享年七十三岁。周桓王十八年己卯岁(前702)四月十三日酉时逝世。谥敬德夫。葬同夫山。
懿宣,同禄室人斐氏,生子:来
第 十 三 世
杨来,周平王廿三年癸巳岁(前748)九月初九日午时诞生。官授国老。享年六十六岁。周庄王十五年己亥岁(前682)正月十五日寅时逝世。谥优裕。葬于山东富足坪,庚山甲向。
航氏,周平王廿四年甲午岁(前747)正月初三日午时诞生。享年六十六岁,周厘(xī)王元年庚子岁(前681)三月十二日未时逝世。谥敬德夫人。葬同夫山。
庄氏,(续弦)周平王廿五年乙未岁(前746)四月初四日午时诞生。享年六十七岁。周厘王三年壬寅岁(前679)九月二十日午时逝世。谥清静夫人。葬同夫山。
来,同禄室人航、庄氏,庄氏生子:惠
第 十 四 世
杨惠,讳徽,周桓王二年癸亥岁(前718)八月十五日巳时诞生。授大司马,官拜国老。享年七十九岁。周襄王十三年壬午岁(前639)十月初四日卯时逝世。谥易直。葬于山东富足坪,庚山甲向。
孟氏,周桓王三年甲子岁(前717)二月初二日亥时诞生。享年八十岁。周襄王十五年甲申岁(前637)十月二十日卯时逝世。谥贞德夫人。葬于山东洋坡坪口,仙人骑鹤形,丑山未向。
项氏,(续弦)周桓王三年甲子岁(前717)七月二十日子时诞生。享年八十岁。周襄王十五年甲申岁(前637)八月十八日卯时逝世。谥敬威夫人。葬同夫山。
惠,同禄室人孟、项氏,项氏生子:泰晰
第 十 五 世
杨泰晰,(聘),周庄王四年戊子岁(前693)三月十八日子时诞生。授楚丘(今河南滑县东)令,政简刑轻,民歌乐之。享年八十五岁。周匡王五年癸丑岁(前608)十一月十一日辰时逝世。谥和厚。葬于山东洋坡坪口,仙人骑鹤形,丑山未向。
亢(kàng)氏,周庄王三年丁亥岁(前694)十月二十六日未时诞生。享年七十五岁。周震王卅三年壬辰岁(前619)二月十五日寅时逝世。葬同夫山。
泰晰,同禄室人亢氏,所生六子:平温、平淑、平濮、平英、平华、平芙
第 十 六 世
杨平芙,周惠王三年丁未岁(前674)四月初六日丑时诞生。授晋邑令。享年六十六岁。周匡王五年癸丑岁(前608)九月十六日吉时逝世。谥勤慎。葬于南京西门外,鱼鳅形,申山寅向。
富氏,周惠王三年丁未岁(前674)十月十六日子时诞生。享年六十八岁。周定王元年乙卯岁(前606)十一月十一日申时逝世。谥贞肃夫人。葬同夫山。
平 芙,同禄室人富氏,所生二子:载、戴
杨平温,同禄室人广氏,所生二子:申吉、帧吉
杨平淑,同禄室人安氏,所生一子:贞元
杨平濮,同禄室人巢(cháo)氏,所生四子:安宗、临宗、尊宗、寅宗
杨平英,官拜大司寇。同禄室人衡氏,所生二子:奏韶、云池
杨平华,同禄室人节氏,所生三子,长、次早逝,三子:战
第 十 七 世
杨载,字锡富,周襄王元年庚午岁(前651)五月二十六日寅时诞生。授上卿大夫。享年七十三岁。周简王八年癸未岁(前578)四月二十日午时逝世。葬于河南□□东门外,将军镇殿形,乾山巽向。
滑氏,周襄王元年庚午岁(前651)十一月十八日寅时诞生。享年七十一岁。周简王六年辛巳岁(前580)三月十六日酉时逝世。谥敬德夫人。葬同夫山。
载,同禄室人滑氏,所生一子:盛石
杨戴,同禄室人叶氏,所生七子:盛金、盛丝、盛竹、盛苏(sū)、盛吕、盛林、盛夷
第 十 八 世
杨盛石,周襄王廿三年壬辰岁(前629)四月初九日丑时诞生。享年一百岁。周景王十五年辛未岁(前530)二月初五日子时逝世。谥文寿。葬于河南□□东门外,乾山巽向。
燕氏,周襄王廿三年壬辰岁(前629)九月二十六日寅时诞生。享年六十八岁。周灵王十一年庚子岁(前561)八月十八日巳时逝世。葬同夫山。
盛石,同禄室人燕氏,所生八子:雅、乐、快、渠、悟、呈、欢、江
第 十 九 世
杨欢,周定王元年乙卯岁(前606)六月初七日亥时诞生。授太师少保、周上大夫。享年七十八岁。周景王十七年癸酉岁(前528)八月初一日子时逝世。葬于山东济东坪,虎形,乙山辛向。
傲氏,周定王十一年乙丑岁(前596)七月二十日子时诞生。享年六十八岁。周景王十七年癸酉岁(前528)十二月二十日巳时逝世。谥慈善夫人。葬同夫山。
欢,同禄室人傲氏,所生三子:孟洪、仲洪、季洪
杨雅,官吴大夫。同禄室人弓氏,所生五子:公辅、公官、公臣、公弼、公更
杨乐,同禄室人房氏,所生三子:衍玉、衍镖(琮)、衍瑛(璜)
杨快,同禄室人支氏,所生二子:玉席、玉善
杨渠,讳志学,官拜大司空。同禄室人毕氏,所生四子:泰朝、殿朝,三子失考,宇朝
杨悟,为燕国邑宰。同禄室人公冶氏,所生三子:立瑞、立端、立竣
杨呈,同禄室人耿氏,所生二子:泰蕃、泰萃
杨江,同禄室人乔氏,所生五子:通、达、逵、选、暹(xiān)
第 二 十 世
杨季洪,周灵王七年丙申岁(前565)十一月十二日辰时诞生。袭侯爵。享年六十四岁。周敬王十九年庚子岁(前501)十二月十四日酉时逝世。谥英敏。葬于山东济东坪,虎形,乙山辛向。
甚氏,周灵王七年丙申岁(前565)十二月初八日巳时诞生。享年六十五岁。周敬王廿年辛丑岁(前500)三月二十日辰时逝世。谥英敏夫人。葬同夫山。
季 洪,同禄室人甚氏,所生一子:东莲
杨孟洪,同禄室人钮氏,所生六子:东兰、东英、东果、东芬、东菊、东茂
杨仲洪,同禄室人竹氏,所生二子:秀兰、秀莲
第 二 十 一 世
杨东莲,周敬王八年己丑岁(前512)四月初八日酉时诞生。赠袭父爵。享年七十七岁。周考王六年丙午岁(前435)十二月二十日卯时逝世。谥英武。葬于江西九龙潭九龙岭,鸦形,亥山巳向。
绍 氏,周敬王十八年己亥岁(前502)八月初八日丑时诞生。赠慈德夫人。享年七十三岁。周考王十二年壬子岁(前429)四月初四日酉时逝世。葬同夫山。
东 莲,同禄室人绍氏,所生一子:定悼
第 二 十 二 世
杨定悼,字叔向,周贞定王十四年丙戌岁(前455)正月初二日午时诞生。赠袭父爵。享年六十八岁。在晋国内乱中,连同十四个儿子被强晋所杀,时为周安王十五年甲午岁(前387)十二月二十四日酉时。谥清勤。葬于山东乐陵县城南门外,牛形,丑山未向。
公孙氏,周贞定王廿八年庚子岁(前441)三月初三日子时诞生。赠清勤夫人。在晋国内乱中,公孙氏及其十三子伯侨幸被家人古逢吉搭救,投靠晋国贤士大夫习。为掩护母子俩,公孙氏与习拜为兄妹,习称伯侨为外甥;伯侨改名为文实。大夫习畏惧晋国六卿的强盛,让公孙氏母子归附周。享年九十三岁。周显王廿一年癸酉岁(前348)四月初六日丑时逝世。葬于江西九龙山九龙岭,海螺形,丑山未向。定悼,同禄室人公孙氏,所生十五子,存十三子伯侨,其余为晋所杀。
第 二 十 三 世
杨伯侨,字文实,周安王五年甲申岁(前397)七月十五时午时诞生。传说伯侨生时,两手合而不开,百日之后,两手忽开,左手纹有“木”字,右手纹有“易”字,乃合为“杨”也。母子归周,周王念及杨氏历代功勋,敕命仍封于杨,承继乃祖爵位,为杨侯太祖,赠名硕公。所以谱书有以伯侨为杨姓始祖的。享年八十二岁。周慎靓(jìng)王六年丙午岁(前315)十二月十四日酉时逝世。谥贤敬。葬于古岗,人形,丑山未向。
于氏,周安王十四年癸巳岁(前388)八月廿五时丑时诞生。封敬贤夫人。享年七十二岁。周慎靓王五年乙巳岁(前316)十月十四日卯时逝世。葬同夫山。
伯侨,同禄室人于氏,所生三子:志逊、志近、志述
第 二 十 四 世
杨志逊,字子谦,周显王十一年癸亥岁(前358)六月初二日申时诞生。敕封左卫将军,袭侯爵。享年八十八岁。周赧(nǎn)王五十五年辛丑岁(前270)十二月三十日申时逝世。葬于古岗,人形,丑山未向。
姜氏,周显王十四年丙寅岁(前355)三月十八日申时诞生。享年五十八岁。周赧王十七年癸亥岁(前298)十月二十日卯时逝世。葬于古龙潭,猫儿洗面形,甲山庚向。
曾氏,(继妣)周显王十六年戊辰岁(前353)十一月二十日申时诞生。享年五十五岁。周赧王廿一年丁卯岁(前294)四月初八日酉时逝世。葬同夫山。
志逊,同禄室人姜、曾氏,曾氏所生一子:章
杨志近,字子恭,为邑宰。同禄室人夏氏,所生三子:德斐、佩德、佩绅
杨志述,字子选,为令尹。同禄室人李氏,所生二子:斐文、斐章
第 二 十 五 世
杨 章,字道斐,生当战国时期,居于华阴,后迁往北京顺天府大兴县。与其父相继为周显王、慎靓王左右将军。章,同禄室人姜氏,所生三子:款、凝、朗
第 二 十 六 世
杨款,字宏哲,周赧王四十八年甲午岁(前267)七月初十日辰时诞生。封秦国上卿。享年七十三岁。汉惠帝元年丁未岁(前194)二月初二日亥时逝世。葬于山东□□南门外,蛇形,乾山巽向。
曾氏,周赧王五十年丙申岁(前265)十月初二日子时诞生。封敬德夫人。享年七十一岁。汉惠帝元年丁未岁(前194)正月初二日亥时逝世。葬于山东湖塘,牛形,申山寅向。
款,同禄室人曾氏,所生四子:显、硕、顾、顺
杨凝,字宏志,为韩襄王将。守修武,子孙因居河内。
凝,同禄室人文氏,所生一子:灏(hào)
杨朗,字宏颖,为秦将。封临晋侯,子孙因居凤翔。
朗,同禄室人宗氏,所生二子:题、顺
第 二 十 七 世
杨硕,字佳青(一曰太初)秦始皇帝三年丁巳岁(前244)三月初三日申时诞生。始皇帝征召不赴,隐居华阴。汉高祖刘邦攻下咸阳,驻军坝上时,聘请他从军征伐,官封太史。享年六十八岁。汉文帝四年乙丑岁(前176)十二月初二日巳时逝世。葬于江西九龙山,仙人献掌形,丙山壬向。
胡氏,秦始皇帝八年壬戌岁(前239)四月初八日酉时诞生。封太史夫人。享年七十四岁。汉文帝十五年丙子岁(前165)二月二十日卯时逝世。葬于江西□□南门外,葫芦形,申山寅向。
硕,同禄室人胡氏,所生八子:晏、奋、彪、倏、熊、喜、鹯(zhān)、魋(tuí)
杨顾,字佳郁,同禄室人荣氏,所生四子:谨修、慎修、
重修、缙修
杨顺,字佳隆,同禄室人□氏,所生六子:缙贵、缙仰、
缙任、缙授,五、六失考。
第 二 十 八 世
杨喜,字德嘉,号初罗,汉王(高帝)二年(前205)以郎中骑从起杜,后从灌婴共斩项羽,正月己酉(前202)封赤泉侯。汉文帝十一年壬申岁(前169)逝世。谥严威。葬于江西大塘,鹅形,乾山巽向。
陈氏,汉文帝十一年壬申岁(前169)逝世。葬同夫山。
喜,同禄室人陈氏,所生二子:敷、致
第 二 十 九 世
杨敷,字伯宣,汉文帝十二年癸酉岁(前168)袭侯爵。汉景帝三年丁亥岁(前154)逝世。谥忠定。葬于江西大塘,鹅形,乾山巽向。
陈氏,蔡氏,葬同夫山,陈氏之右为蔡氏。
敷,同禄室人蔡氏,所生三子:哲、胤(yìn)、衡
杨致,字伯□,子嗣徒居江南。
第 三 十 世
杨胤,字嗣宗、又名无害,汉景帝四年戊子岁(前153)袭侯爵。元光二年(前133)获罪,免。享年六十四岁。谥忠贤。葬于洋坡河岗后,牛形,未山丑向。
李氏,谥忠贤夫人。享年七十四岁。葬同夫山。
胤,同禄室人李氏,所生四子:敞、昌、伟、泰
杨哲,字嗣祖,同禄室人李氏,所生一子:挺秀,徙江南。
杨衡,字嗣德,同禄室人丁氏,所生五子,均徙江南。
第 三 十 一 世
杨敞,字子明,初为大将军霍光部属,光甚爱之。汉昭帝元凤四年(前77)二月乙丑,由大司农迁御史大夫。元凤六年拜为丞相,封安平侯。元平元年(前74)四月昭帝崩。继位的昌邑王*乱无道,二十七日后,敞公、霍光等将他废黜,拥立汉宣帝。是年八月己巳日逝世。谥敬。葬于石子岭,虎形,甲山庚向。
司马氏,大文学家、史学家司马迁之女。霍光等共谋废黜昌邑王时,派大司农田延年报知敞公,公惊,甚犹豫。夫人由东厢房出,对公曰:“此国之大事,今已议定,来报君侯,君侯犹豫不决,先事诛。”公于是毅然决定遵从大将军,共同废黜了昌邑王。(见于《汉书》)
敞,同禄室人司马氏,所生五子:忠、诚、君、皇、恽
杨昌,字子朝,同禄室人黑氏,所生三子,移居江浙。
杨伟,字子朔,同禄室人鲍氏,所生二子:羡良、羡善
杨泰,字子联,同禄室人蔺氏,所生四子:岗诚、岗良、岗中、岗喜
第 三 十 二 世
杨恽,字孟荩,号子幼,为司马迁之外甥。习《太史公书》,好史学。汉宣帝时任左曹,上书告发霍禹(霍光之子)谋反,元康元年(前65)八月乙丑日受封平通侯,升中郎将。神爵元年(前61)为诸吏光禄勋。轻财好义,为官廉洁无私。恃才傲物,“性刻害,好发人阴伏”,因事牵连,于五凤二年(前56)以“诽谤政治”被免官夺爵,废为庶人。“既失爵位,家
家族在太平天国战后重建中的作用——同光年间宜兴荆溪乡村重建
本文2023-10-12 20:49:46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38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