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卫所兵等部队住在哪里?像八旗兵营的“旗城”吗?清代绿营兵呢?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2浏览:2收藏

明代的卫所兵等部队住在哪里?像八旗兵营的“旗城”吗?清代绿营兵呢?,第1张

明朝的卫所有营城,规模比清朝旗城小的多,大多设在城外。营城内一般是教军场、军备库房、衙署等等。卫所的卫户一般不住在营城内,而是主在营城周围分成屯寨,也有寨墙只是规模很小。卫户家中不准存放任何军械,即使军装也不准随意带走,一切都是到营由朝廷分发。

清代绿营军制创立于顺治初年,基本是招募的汉族部队,以绿旗为标志,称绿营,又称绿旗。绿营兵也是终身的职业兵,军饷由朝廷供给。与八旗不同绿营兵不世袭,军队更新通过招募完成。绿营与八旗都归各地部军统领指挥,所不同的是绿营编制归兵部,而八旗编制直接由皇帝掌握。绿营兵也有营地,通常在旗城内,或者另设。但住宿一般在自己家里,每天按时到营地点卯报道,晚间解散再回家。

  大明养兵权和用兵权分开的,现在只有美国分开,所以跟我们通常理解的军队模式不太一样。

  养兵的:

  五军都督府(分中、左、右、前、后5个):每个管理几个省的军队。左、右都督为正一品

  都指挥使司(行都指挥使司、留守司),管理一省军事(都指挥使司和承宣布政使司地域上有差别),都指挥使正二品。行都司和都司设置一样,留守司较小。明朝共设都指挥使司16个(其中13个和明朝13个省(即13个承宣布政使司)一致,剩下的三个为大宁都司、万全都司和辽东都司),5个行都司(较大或者任务较重的省份除都司外另设行都司,和都司并列,各领部分地区,为山西行都司、陕西行都司、四川行都司、福建行都司、湖广行都司)和2个留守司(中都留守司和兴都留守司)。

  上直卫属于皇帝,不受五军都督府管辖。但是土木堡之后,除锦衣卫、御马监直属四卫(腾骧左、右卫,武骧左、右卫)总共5个卫依旧在皇帝手中外,其余二十余卫均被兵部控制。

  京卫直属五军都督府,北京卫归北京五军都督府,南京卫归南京五军都督府。北京各卫集中操练,设三大营(五军营、三千营和神机营),是为精兵屯于京师。

  都指挥使司下属各卫和直属千户所(数量不一,多的一般为16-20卫+20-33所)。

  卫指挥使司,管理一个卫,一个卫5个千户所,5600人。卫指挥使为正三品。一个千户所1120人,设正五品千户,辖10个百户所,设正六品百户,百户所112人,下两个总旗(50人)共10个小旗(10人)

  用兵的

  兵部:六部之一,文官领兵,尚书为正二品文官,明朝同品秩文官比武官高很多。

  兵部负责武官晋升、考核、选拔,扶着作战调度,派遣总兵等官职

  总兵官:管理一方作战指挥任务,多则20-30万人,少者几千人,无品,由都督、公侯充任。总兵官带虎符,挂将军印信,称将军。明朝初期,总兵官遇战事才设立,战争结束后交兵回朝,兵归地方。后期因为战事频繁,就常设共18个总兵官,北方京师周围较多(有6个)。

  副总兵:协助总兵官,管理一个方向的几路作战。

  参将:管理一路作战,一般手里有6000-20000人

  游击将军:管理机动作战力量,一般3000-5000人

  守备:驻防一城一地,手下一般有1000多人

  把总:小城镇的军队作战领导,一般北方一个小县城设两个把总,一个把总大约统领100-150人。

  以上官职都没有品秩。总兵官、副总兵、参将一般都是五军都督府的正一品都督、从一品都督同知、公侯伯或者皇亲充任。

  还有按任务的,分为镇守、协守、分守、守备、备御、备倭等等,还有提督、提调这样的说法……是动词,不是官职。所以正是的叫法为:

  镇守(比如“蓟州”)总兵官 ; 协守副总兵;分守副总兵;分守路参将;

  府守备;县把总。

  明朝的军队归属地方,由都指挥使司统领,五军都督府统筹。战时由兵部选择挂帅将军,出任总兵等官职,由各地都指挥使司抽调各卫所兵力供总兵官率领,作战粮草供给要由出兵的地方提供。战争结束后,总兵把军队归还各指挥使司,封印回京。

  皇帝御驾亲征时,以三大营为主力,五军营为中军,神机营围绕五军营为外围,三千营负责巡哨,并由锦衣卫提供皇帝的贴身保护。五军营马步皆有,三千营为骑兵,神机营为火枪火炮兵,三大营总共兵力近20万人,在明朝前期无可匹敌,待到土木堡,一朝损失殆尽。后虽恢复建制,武宗时期由选过十二团营,但是其实力一直没有回复巅峰。后期,军队腐化,失去战斗力,知道后来明末未战而降。于是中国近代以前的一直最先进武装(特别是神机营),就这样退出历史舞台,甚至终结了中国冷兵器部队的近代化之路。

因为明朝繁盛时期,当时的国家处于国泰民安时期,所以大量的士兵无仗可打,从而导致明朝在军事方面有所懈怠,而很多士兵在粮食生产和当兵之间游弋,因此最后很多的士兵便回家干农活。等到开战之后,明朝的很多士兵因为没有经过系统的训练,所以在打仗上经验不足。后来因为募兵制的出现,从而导致很多的家丁开始当兵,而这也是家丁制的开始。在明朝之前,将领家丁一直都存在,只不过因为人数不到百人,所以根本构不成军事力量。

等到了明朝的时候,因为国家对军事不重视,从而导致战争来临后,出现了无兵可用的情况,后来随着募兵制的兴起,很多的家丁开始当兵。因此明朝后期的时候,朝廷的军事实力大多都依靠将领家丁。

不过,因为当时的家丁都是将领自己的军事力量,一开始主要的任务便是保护将领。因此,后来在利益的驱使下,导致很多拥有田地的将领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从而招募大量的家丁来护卫自己的安全。而对于普通士兵而言,因为家丁的待遇比士兵的待遇好,所以很多士兵会愿意当家丁。长此以往的发展下去,导致将领的家丁军事力量很强大,而朝廷的正规军中反而都是一些老弱残兵。而家丁在作战的时候,也会因为优渥的待遇以及地位,从而在战场上会奋力拼杀。同时,优秀的家丁一般装备都会比较精良。

而明朝在卫所制度时期,因为采取的是兵民合一的政策,所以导致国家不用花费一分钱来养兵,同时也让农事生产没有落后。不过,因为很多的士兵大多家庭比较贫穷,所以这一制度的弊端就很好的显现出来,从而导致后来很多的人会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利从而抢夺田地。

朱元璋武力夺取政权后,统一全国武装力量的编制、体制,建立起一整套完整的军事制度。

一般认为,明朝实行三种兵役制度,即世兵制、募兵制和征兵制。但一般认为,前期实行世兵制,后期实行募兵制。

明朝建立之初,是没有募兵制和征兵制的,只有世兵制。

为了让军队有固定的兵源,朱元璋实行军民分治,建立军户世袭制度。明朝户部将户籍分为三等:曰民,曰军,曰匠。民有儒,有医,有阴阳。军有校尉,有力士,弓、铺兵。匠有厨役,裁缝,马船之类。按《明史》所载:“皆以其业著籍,人户以籍为断,禁数姓合户为籍。”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开始编造军籍黄册,划编军户,防止军、民、匠人户籍混乱。军人之家叫军户,主要承担兵役,而且军籍是世袭的,也就是说一朝入伍,终生为兵,父死子替,世代沿袭,简称世兵制。

随着兵源的稳定,朱元璋又创建卫所军制。自京师至地方,皆立卫所。于是,世兵制的军士也全部编入卫所,任务有:守卫地方、屯田生产。

守卫地方城池之兵称守军,屯田生产之兵称屯军。屯军在屯田上生产收获的粮食,既供给自己又供给守军。

这样看来,整个明军基本上成为一个自给自足的武装集团。难怪朱元璋曾说:“吾养兵百万,要不费百姓一粒米。”

不过,这里面也会面临一个问题:军户逃亡或全家全死没人了。

也不用担心,朝廷会派员到他的原籍勾取亲族或贴户顶替,即所谓“勾军”或“清军”。

至于征兵制,明弘治七年(1494),朝廷颁布《佥民壮法》,规定按县大小分配征兵人数。明嘉靖年间,规定:大县征集1000人,中县600人,富户不愿应征入伍的,可以出银子买名额,由官家代为招募。明嘉靖七年(1528),为解决各卫所兵员缺额,提出在卫所附近,无论疏远旁枝,愿从军者,审其精壮即可入伍,正军户内的余丁均充实营伍。

明万历年间,由于黔东各族人民不断反抗官府,用兵量增大,加上军户和士兵的衣食住行经常无法保障,开始出现逃亡现象。

从明朝中期起,逃亡士兵越来越多,世兵制已不再适合实施了。募兵成为补充兵员的主要手段。

实际上,当年朱元璋从身边只有几个士兵发展到后来十几万人,靠的就是募兵。即使明朝建立之初也曾实施过募兵制,但没有形成制度。

明景泰年间,迫于形势需要,不得不实行募兵。

募兵和卫所军有区别。募兵是应募而来,非世袭,身虽为兵,仍隶民籍,退伍仍为民。由募兵组成的军队,不像卫所军那样是国家经制,不轻易变动,而往往是随着形势扩编或缩编。

募兵完全是战斗部队,而不像卫所军那样,有的担负屯田任务。因此,募来的兵战斗力比卫所兵强得多,且逐渐成为军队的主力,承担主要作战任务。

募兵的薪饷来源于国家财政,而不像卫所军初期那样主要来自屯田所获,待遇也比卫所兵高。一人应募,基本可以养活全家。

著名的戚家军、俞家军都是招募来的,在抗倭战争中建立了卓著功勋。而卫所军则只负责守备和屯驻。

  明朝朱氏家谱如下:

 1、宁王家:磐奠觐宸拱,多谋统议中,总添支庶阔,作哲向亲衷。

 2、岷王家:徽音膺彦誉,定干企禋雍,崇礼原谘访,宽镕喜贲从。

 3、谷王家:赋质僖雄敞,丛兴阐福昌,笃谐恂怿豫,扩霁昱祯祥。

 4、韩王家:冲范徵偕旭,融谟朗璟逵,亶韶愉灏慥,令绪价蕃维。

 5、沈王家:佶幼诠勋胤,恬珵效回瑝,湜源諲晳暐,圭璧澈澄昂。

 6、安王家:斐序斌廷赏,凝覃浚祉襄,恢严颛辑矩,缜密廓程纲。

 7、唐王家:琼芝弥宇宙,硕器聿琳琚,启龄蒙颂体,嘉历协铭图。

 8、郢王家:伟闻参望奭,箴诲洎皋夔,麒麟馀积兆,奎颖晔璇玑。

 9、伊王家:颙勉諟訏典,褒珂采凤琛,应畴颁胄选,昆玉冠泉金。

 10、靖王家:赞佐相规约,经邦任履亨,若依纯一行,远得袭芳名。

 11、秦王家:尚志公诚秉,惟怀敬谊存,辅嗣资廉直,匡时永信敦。

 12、晋王家:济美锺奇表,知新慎敏求,审心咸景慕,述学继前修。

明代的卫所兵等部队住在哪里?像八旗兵营的“旗城”吗?清代绿营兵呢?

明朝的卫所有营城,规模比清朝旗城小的多,大多设在城外。营城内一般是教军场、军备库房、衙署等等。卫所的卫户一般不住在营城内,而是主在...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