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姓的迁徙分布
明氏是一个很复杂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群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百八十二位,人口约二十三万三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14%左右。
明氏族人如今在吴兴、平原(今山东平原)、江西、湖北、广东、四川、甘肃张掖等地有分布,在朝鲜、韩国分布的人数还不少。
平原明氏
两汉魏晋以来,明氏在平原郡发展成望族。随兵部侍郎明雅墓志记载明氏在于汉朝帅部治兵,文武光于秦代,明雅,平原人也。西晋未,“五胡乱华”,平原明氏多灾多难,经历了后赵、前秦、前燕、南燕等朝代,明氏不屈不挠,始终以发展为硬道理。然后鲜卑拓跋部又侵,史称北魏。晋帝南渡,世家大族随之纷纷南迁到南京地区,明氏一直坚守家园,抵抗北魏的侵入,始终是平原人的领导者之一。南朝刘宋政权也很依赖明氏在边境豪族的地位,明僧胤为冀州刺史,驻扎济南,明僧 皓 为青州刺史,带领的是子弟兵。最后南撤到淮北地区,明庆符在郁洲 ( 连 云港市 ) 任青州刺史。“明氏南渡虽晚,并有名位,自宋至梁刺史共有六位。”但是南朝政权又害怕这些青齐豪族的领导者,所以平原明氏南渡之后并没有一品大员。由此可见,明氏一部分南迁,居于江南;而另有一部分留在平原本地,成了北魏的俘虏。刘宋政权南撤后,青齐一带明氏沦为平齐民,被北魏献文帝下令迁徙平城 ( 山西大同 ) ,并在孝文帝太和年间“例得还乡”。因此北魏统治下的明氏也有了发展和壮大,明丕为绥远将军、阳平、河涧二郡太守、安城乡侯;明协,给事中、郡太守;明亮阳平太守,明赉,辅国将军,琅琊太守;明范,宣威将军,迁雕阴太守。综合以上情况,平原明氏一分为四,山西、山东、江苏、安徽。散居各处,终以吴兴郡为明氏江南郡望。北朝明氏以洛阳为中心,史书记载的明氏官员也有十几位,而且根据多位明氏先人墓志记载,明氏在山西、河南、山东、陕西、河北均有定居。根据平原明氏世家大族的情况,我们可以推断在后燕朝北撤及灭亡的时候,明氏肯定有官员退到北燕政权中去,即今日之北京、辽宁地区。
金陵明氏
南朝自刘宋以来,明氏出任官员多达几十位,明俨一支就多达二十余人;尤以僧绍公一支更为显达,皇帝多次征僧绍出仕,他居然避而不见;更以摄山龙峰上的私宅而改为栖霞寺而知名,久历香火而成洞天福地。山宾公二任北兖州刺史,都督诸军事,即以文武集于一身,实为一方诸侯;由于他将官粮私自赈灾而致私宅被封,山宾公哈哈一笑,另买一地而建草庐,连昭明太子也佩服得很。明馀庆日夜苦练武功,其诗中写“剑花寒不落,弓月晓逾明”,也承其祖山宾公之传,二人均为国子祭酒。文武全才也。由于这些资料均为正史记载,并没有其私第何处,家族居于某乡。但是根据僧绍公长子明仲璋任过临沂令推论,应当在南京栖霞区一带 ( 临沂县侨置在今甘家巷或甘家边一带 )。后世北宋朝有参知政事明镐,葬于祖山——金陵龙山。明镐为今日江西南康明氏之先祖之一。而根据镐公碑志,其先祖山宾公,大藩守。五代后梁 时人 明章,子 孙 有北宋参知政事明镐,等等主要分布在 四川省成都,湖北省随州,江西省南康,上犹,江苏省 南通市如皋县,通州市。
湖北省明氏
始祖五代后唐时人 明冕,长子和次子留住通山县通羊镇,冕公携 三子移居阳新 县排市镇,[古代为兴国远滩]子孙有很多,代表人物有 工部尚 书明彦才,等等主要分布在湖北省二十多 个县市外省也有不少,世系和辈份都很清楚具体情况查家谱。目前湖北省广水市太平乡有集中分布的村落明寨村,目前全村几乎均为明姓。
韩国明氏
湖北随州明玉珍在重庆立国,史称大夏皇帝。儿子明升继位,败于朱元璋,被发配到高丽居住。归义侯明升遂成朝鲜、韩国一派之始,今日朝鲜、韩国一派子孙有四万之众。而且成立了明氏大宗会,编修《明氏家谱》四卷,每年回重庆祭祖。
南阳明氏
根据各种史料记载,百里奚是春秋楚国宛邑(今河南南阳)人,30几岁离开南阳才出游求仕,历经齐、宋、虞等国,曾做虞国大夫,终至秦国丞相,墓葬于南阳紫山东南七里,又根据北齐平原郡将陵县令明质墓志记载,明质为南阳人,先祖有晋司徒 ( 相当于丞相,但位高权轻 ) 、魏太尉 ( 全国最高军事长官,位尊而无权 )。今日南阳仍有明氏居住。
洛阳明氏
明克让归于长安,儿子明余庆在洛阳为官。北周皇帝赐爵历城伯,隋文帝加进爵为侯;明褒,带侯加以纶;明 珪 ,大理少卿;明俊,平准署侯,明崇俨,正谏大夫。自北周,随、唐以来,明氏显达人物归于洛阳,史料有几十位之多。但自唐明皇之后,鲜有闻人。查阅江西南康谱序,其始祖明章,五代后梁时人,葬于金陵龙山,后代分布在江西、江苏、湖北、四川等地。我派始祖冕公,五代后汉时在皇都汴梁 ( 河南开封 ) 为工部侍郎,年仅二十四岁,据此可以推断其先人必在洛阳以及 开封 为高官显臣。冕公受汉臣派系之累,终隐于湖北通山,阳新。后代分布在湖北、湖南、安徽、浙江、福建、四川、河南、等地,为今日明氏人数最多者。南宋末年有明泗,河南荥泽县人,官于广东南雄州,遂成两广明氏一派之始祖,今日子孙有万人之众,更有移居香港、台湾、新加坡、澳大利亚等海外之地区。
回 族明氏
明末清初,南明小王朝的义士以及回 族中人不服满清的统治,去其本姓而改姓明氏,居住在贵州,云南,四川,甘肃和宁夏等地,而且形成集中的 “ 明川 ” ,甚至一乡的人都姓明。至于的蒙古族 ( 元朝 ) ,满族 ( 清朝 ) ,在历史上有名的人物,只是名字中有明,但不算明氏。姓氏只能去请教历史学家了。比如清代的兵部尚书明珠,本为纳兰氏,全名为纳兰 明珠;又比如明瑞,满族镶黄旗人。姓氏不是姓明。
综上所述,明氏自平原郡始分布于全国各地。文有丞相,武有太尉,称王封侯,代有人出。当今明氏子弟更是人才辈出,文有学者、教授,武有将军,校尉。特别是在中国的经济建设中,我明氏也尽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明氏在西南的分布
云南腾冲一带,现在有保存完整和重新修建的明氏宗祠,在那里的所有明氏后裔都有明氏家谱,是由明氏泰国一富商组织腾冲、缅甸明氏后人聚集大家共同收集的珍贵资料。
第一部分:姓氏来源
①清《姓韵》中记载明氏始祖明由,燧人氏时四佐之一,②而其他书籍中均记载明氏始祖是秦穆公时丞相百里奚及孟明视之后。由
于中国历史的断代,而无史料可详考。
(
司马迁写《史记》将孟明写成百里奚之子,而春秋时典籍均无此例。
)
③北魏鲜卑壹斗眷氏改姓明氏
(
也无可考查
)
。
第二部分:明氏郡望
①平原郡:明氏住在平原郡鬲县
(
即今山东陵县及德州德城区
)
。鬲在东汉时为侯国,上古时有鬲氏住地。明氏平原鬲人史称世家大族,始祖百里孟明,明氏在于汉朝帅部治兵,文武光于秦代。代表人物有西晋明褒,明普,明预等,有东晋未年及南北朝时期明玩及其子孙僧胤、僧绍等,明俨、明亮、明丕、明协,文才武功均一时之冠。明氏的婚配往来都是世家大族。由于北魏的入侵,明氏散居多处。
②吴兴郡:唐太宗李世民命修《大唐氏族志》一百卷,并压制山东诸大姓士族,因此明氏位列吴兴郡七姓(湖州)之二,与姚、明、丘、钮、闻、施、沈并齐;而在《元和姓纂》之前,《新集天下姓望氏族谱》记载湖州吴兴郡出十六大姓,明氏位列第十六位。由此可见明氏在吴兴郡日渐衰微;也可以看出,明氏显人望家已迁出吴兴,居于它处。我寻找各种书籍,均不能查出吴兴明氏居住在哪县哪乡。希望族中智者见告。
③河南郡:随唐以来有明克让
(
历城侯
)
、明罕、明奉世、明恪、
明崇俨、明云腾、明质、明范、明希晋、明俊
(
平准署侯
)
等等明氏显人高官而定居。据《明崇俨传》为洛州偃师人,而明氏多位官员葬在洛阳北邙山,其私宅均在洛阳。北邙山为历代皇陵之地,秦始皇的丞相吕不韦也葬在此地,所谓千金难求一方地,而明氏有其中之七八,可见河南郡为明氏郡望也理所当然。再根椐北魏孝文帝于公元
494年迁都洛阳后改鲜卑复姓为汉字单姓,(壹斗眷氏改姓
“
明
”
),又命令鲜卑贵族死于洛阳,即葬于洛阳,不得还葬平城(今山西大同);同时改他们的籍贯为河南郡洛阳县人。
PS:希望可以帮到您,为您送上最美好的祝福,愿您一生平安,健康,幸福,快乐。
另外,本人在冲击问问满级,需要大量声望和经验,如果对答案,采纳时请点上“能解决”“原创”感谢您的信任与支持。
▲吴氏家谱信息:
2690全国吴氏宗谱支蕃衍志不分卷
杨继盛纂
写本 一册
美国
2691全国吴氏宗谱支世系图不分卷
写本 一册
美国
2692全国吴王寿梦等四子季札公世系图不分卷
吴如胜纂
写本 一册
美国
2693全国吴氏先代溯源引不分卷
吴鸣凤撰
写本 一册
2694辽宁本溪吴俄雨格氏家乘五卷
清雍正间纂 写本
辽宁本溪市城子乡朴卜邨
2695辽宁凤城吴氏家谱一卷
(民国)吴春融纂
民国十八年(1929)石印本
辽宁凤城县杨木乡
复印民国十八年(1929)石印本
辽宁凤城县档
2696辽宁辽阳吴守近家谱
清钞本 一册
北图
2697辽宁辽阳吴氏族谱三卷
(民国)吴恩培编
民国二十九年(1940)辽阳兴亚印刷会社精印本
北图(二部) 历史所 辽宁图
2698河北泺南吴氏家谱四卷
(清)吴优善 吴鸿磐纂
清道光三年(1823)纂 清光绪十八年(1892)
铁板本
河北滦南县档
2699河北泺南吴氏家谱三卷
(清)吴宝善纂
清光绪十二年(1886)纂 光绪二十五年
(1899)刻本
河北滦南县文管
注:吴怀慎首修於清道光三年。
2700河北河间吴谱一幅
吴淑珍纂
钞本
河北青县崇 镇野兀屯
2701上海松江华亭张泽吴氏宗谱二卷
(清)吴德达辑 吴应芝续辑
清嘉庆十四年(1809)仁泽堂刻本
上海图
2702上海松江吴氏宗谱三卷
(民国)吴承佑纂
民国十八年(1929) 民国二十五年(1936)
铅印本
上海松江县博
注:该族为张泽吴氏。
2703江苏吴氏宗谱三十六卷
(清)吴宗洛十一修
清咸丰元年(1851)至德堂铅印本 三十六册
历史所 哈尔滨师大
注:该族散居常州、无锡、江阴等地。
2704江苏吴氏族谱十二卷首一卷
(清)吴瑞宗等修
清光绪三年(1877)至德堂木活字本 六册
上海图
2705江苏吴氏族谱十卷
(清)吴丽生纂
清光绪十二年(1886)刊本 十册
科图
2706江苏吴氏 修宗谱十二卷
(民国)吴仲山纂修、
民国吴氏至德堂活字本
江苏苏州市图(存卷l)
2707江西溧水吴氏宗谱十五卷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三让堂木活字本
江苏溧水县云合乡陈里坑邨竹窝里
注:谱首修於清道光十七年。
2708江苏溧水吴氏宗谱四卷
(民国)吴祖起纂
民国五年(1916)锦肃堂木活字本
江苏溧水县明觉乡向阳邨小吴家
注:吴孺敦创修於元至正间。
2709江苏赣榆吴氏宗谱长房卷不分卷
(民国)吴怀镡重修
民国二十六年(1937)至德堂油印本
江苏赣榆县档
2710江苏淮阴清河吴氏宗谱一卷
(清)吴昆田修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翻刻本
江苏镇江市图
2711江苏淮阴吴氏宗谱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吴其种等重修
民国十年(1921)清江柏碧山堂刊本
二十六册
美国
2712江苏淮阴吴氏族谱八卷
(清)吴芸等纂
民国二十四年(1935)石印本
江苏镇江市博
2713江苏扬州吴氏宗谱四卷
(清)吴引孙修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朱印本 四册
吉林大学
2714江苏仪徽古望亭吴氏家谱十一册
清道光间重印本
江苏仪徵县陈集乡工农邨
2715江苏泰州富安吴氏重修族谱八卷
(清)吴嘉珠纂修
清嘉庆十六年至德堂刻本 八册
历史所
2716江苏泰州海陵南巴塘吴氏族谱□□卷
(民国)姚龙光重修
民国八年(1919)木刻本
江苏丹阳县图(存爱字号卷6、忠字号卷
1、2、4-6)
2717江苏高邮吴氏宗谱六卷
(民国)吴金波重修
民国十三年(1924)石印本
江苏宝应县郭桥乡友映邨塘河队
2718江苏兴化吴氏族谱六卷
(清)吴春元 吴占熊撰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木活字本
南京博
2719江西如皋吴氏家乘八十一卷
(清)吴章焕六修
清咸丰八年(1858)铅印本 二十八册
历史所 哈尔滨师大
注:吴鸿翼创修于明万历二十二年。
2720江苏如皋吴氏重修家乘十五卷
(清)赵坤连纂辑
清光绪八年(1882)三让堂活字本 十六册
吉林大学 日本 美国
注:本书一名《吴氏族谱》。
2721江苏如皋吴氏家乘三十卷首一卷
(民国)吴江 吴杓等重修
民国十四年(1925)三让堂活字本 十四册
日本 美国
注:本书一名《吴氏族谱》。
2722江苏镇江古润吴氏重修宗谱八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吴锡纯等重修
清光绪十二年(1886)均安堂刊本
日本 美国
2723江苏镇江开沙吴氏三修宗谱三卷首一卷
(清)吴国桢主修 解 编辑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怡德堂刻本 四册
历史所 吉林大学
往:吴其德始修於清乾隆五十九年。
2724江苏镇江延陵京江吴氏族谱不分卷
(清)吴世铮等修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活字本
江苏镇江市博 美国
注:一名《京江吴氏族谱》。
2725江苏镇江润洲吴氏宗谱四卷
(清)吴耀辑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刻本 四册
上海图
2726江苏镇江吴氏重修宗谱八卷
(民国)吴钱龄撰
民国十一年(1922)至德堂木活字本 八册
南开大学 吉林大学
注:谱始修於宋大中祥符五年,此为九修。
2727江苏镇江吴氏自徽迁润宗谱四卷
(清)吴兆麒等修
清光绪十九年(1893)敦厚堂活字本 四册
安徽图 美国
注:一名《润州吴氏宋谱》。
2728江苏镇江吴氏自徽迁润宗谱三卷
(民国)吴兆元等重修
民国(八年(1929)刊本
日本 美国
2729江苏镇江吴氏自徽迁润宗谱六卷
(民国)吴兆元纂修
民国二十三年(1934)敦厚堂刻本
北图 历史所 中央民院 辽宁图
日本 美国
注:又名《吴氏宗谱》、《徽州迁润家谱》。
2730江苏镇江润州吴氏家乘八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吴荣章纂修
民国二十年(1931)均安堂铅印本 十册
历史所 上海图
注:书口作《吴氏家谱》。吴新晖等始修於清康
熙二年。
2731江苏镇江吴氏宗谱三卷
(民国)吴士荣等重修
民国二十年(1931)活字本 十册
吉林大学
2732江苏丹阳延陵荆邨吴氏宗谱十二卷
(清)吴广财等修
清同治四年(1865)木活字本
美国
2733江苏丹阳延陵吴氏世系表不分卷
吴国定 吴逊新纂修
刊本 二册
美国
2734江苏丹阳吴氏族谱志略
(清)吴庄撰
清康熙闲刻《延陵合璧》本
北图
2735江苏常州吴氏伯武公房谱二卷
(清)吴文薰等纂修
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活字本 二册
北图
2736江苏常州延陵吴氏宗谱六卷
(清)诸葛润 吴家祥等重修
清咸丰二年(1852)至德堂刻本 六册
哈尔滨师大
注:吴应鳖初修於明天启七年。
2737江苏常州毘陵庵头吴氏宗谱九卷
(清)吴庆朝等修
清光绪元年(1875)至德嗽木活字本 十二册
美国
2738江苏常州延陵吴氏大成宗谱四十二卷
(清)吴 纂
清光绪元年(1875)刻本
江苏镇江博(存卷首、卷1)
2739江苏常州吴氏宗谱十八卷
(清)吴培炳纂修
清光绪二年(1876)诒安堂木活字本
江苏常州市图
2740江苏常州吴氏宗谱十卷
(清)吴凤藻重修
清光绪七年(1881)至德堂活字本 十册
吉林大学
2741江苏常州毘陵薛墅吴氏族谱二十二卷
(清)吴唐林续修
清光绪九年(1883)履成堂木活字本 二十册
南开大学
注:谱始修於明隆庆间,此为十二修。
2742江苏常州薛墅吴氏宗谱二十三卷
(民国)吴晋主修 吴澄总纂
民国二十二年(1933)履成堂活字本 二十二
册
北图 历史所 美国
2743江苏常州邘里吴氏族谱十二卷
(清)吴瑞荣等修
清光绪九年(1883)读古堂木活字本 十二册
美国
2744江苏常州宋泽吴氏族谱二十一卷首一卷
(清)吴秉性 吴廷瑞增修
清光绪十二年(1886)至德堂木刻本 十二册
河北大学(二部)
2745江苏常州毘陵吴氏续修宗谱八卷
(清)吴富德 吴其贤等续修
清光绪十三年(1887)三让堂木活字本 八册
日本 美国
2746江苏常州谭墅吴氏宗谱十六卷
(清)吴川法修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思让堂木活字本
十六册
上海图
2747江苏常州谭墅吴氏宗谱十六卷
(民国)吴祥鸿等修
民国十四年(1925)思让堂木活字本 十六册
历史所 美国
2748江苏常州吴氏宗谱十八卷
(清)吴赓麟纂修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诒安堂木活字本
江苏常州市图
注:吴佳胤始修於清顺治十七年。
2749江苏常州延陵吴氏宗谱八卷首二卷
(清)吴允祥 吴有章纂修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至德堂木刻本 六册
河北大学
2750江苏常州蓉湖吴氏族谱二十四卷
(清)吴观周辑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至德堂刻本 二十四册
上海图
2751江苏常州蓉湖吴氏族谱续编□□卷
民国间至德堂木刻本
江苏档(存卷28)
2752江西常州毘陵西郊吴氏宗谱八卷
(清)吴志尚等修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振宜堂刊本 八册
美国
2753江苏常州延陵吴氏续修宗谱十六卷
(民国)吴世仁 吴培育等修
民国二年(1913)至德堂铅印本 二十册
历史所
2754江苏常州毘陵宣庄吴氏宗谱十六卷
(民国)吴德洪 吴德兆纂修
民国三年(1914)木刻本 十六册
河北大学
2755江苏常州吴氏统谱□□卷
民国五年(1916)至德堂刊本
江苏档(存卷2)
2756江苏常州吴氏宗谱十卷
(民国)吴凤照重修
民国十二年(1924)至德堂活字本 十册
吉林大学
2757江苏常州吴氏宗谱二十五卷
(民国)吴德尧重修
民国十四年(1925)活字本 四十五册
吉林大学
2758江苏常州延陵吴氏宗谱□□卷
民国十七年(1928)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文管
2759江苏常州吴氏宗谱二十四卷附收支清帐
一册
民国十八年(1929)周氏诒安堂木活字本
二十五册
南开大学
注:谱始修於清顺治间,此为八修。
2760江苏常州毘陵吴氏宗谱六卷补遗一卷
(民国)吴廉宝等纂
民国二十五年(1936)续绪堂刻本 六册
南京大学(补遗--卷缺)
2761江苏常州章 吴氏宗谱十四卷
(民国)吴照 吴道援重修
民国二十五年(1936)至德堂木刻本 十五册
河北大学
2762江苏常州吴氏宗谱十二卷
(民国)吴志霖纂修
民国三十五年(1946)至德堂木活字本
江苏常州市图(存卷1、2、4、7)
2763江苏常州毘陵西角吴氏重修宗谱八卷
(民国)吴德华 吴德福等纂
民国三十五年(1946)至德堂木活字本
江苏常州市图
注:谱始修於明嘉靖十九年。
2764江苏常州蒲岸里吴氏宗谱八卷
(民国)吴志诚 吴志炳主修
民国:二十七年(1948)常州吴氏诒安堂木活字本
江苏常州市图
注:吴祖元始修於清嘉庆十九年。
2765江苏金坛吴氏家乘四卷
(清)吴联庆等纂修
清同治十三年(1874)雍睦堂活字本 四册
北图
2766江苏无锡锡山延陵(吴氏〕宗谱五卷
(清)吴人秀 吴世焜纂修
清康熙五十年(1711)刻本
山西省文史馆
2767江苏无锡吴氏宗谱不分卷
(清)吴亭甫纂修
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钞本 一册
台湾
2768江苏无锡吴氏族谱不分卷
清同治间刻本
四川图(存一册)
2769江苏无锡吴氏宗谱十四卷首一卷
(清)吴振钧等修
清光绪八年(1882)至德堂木活字本
辽宁图(存卷首、卷1-13)美国
2770江苏无锡锡山吴氏世谱六卷首二卷
(清)吴祥霖等修
清光绪十二年(1886)至德堂木活宇本
北图 历史所 日本 美国
注:书口题《吴氏统谱》。
2771江苏无锡锡山吴氏统谱六卷首二卷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至德祠木活字本 五册
上海图
2772江苏无锡吴氏统谱六卷首二卷末三卷
(民国)吴叔渭等修
民国五年(1916)至德堂木活字本
历史所 江苏苏州市图 日本 美国
2773江苏无锡闾江吴氏续修宗谱十八卷
(清)吴超然修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经远堂木活字本
复旦大学
注:吴明轩首修於明代。
2774江苏江阴严 吴氏宗谱四十卷
(清)任震初纂修
清同治八年(1869)恩敬堂活字本 二十八册
历史所
注:吴日宣始修於明万历三十七年,此为六修。
2775江苏江阴后底泾吴氏宗谱十九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吴翔九等九修
清光绪十三年(1887)活字本 二十册
美国
2776江苏江阴后底泾吴氏宗谱二十五卷
(民国)吴增甲纂修
民国三十八年(1949)源德堂铅印本 二十五册
江苏苏州市图
2777江苏江阴澄江横邨吴氏宗谱十卷
(民国)吴顺根 吴秉灿等纂
民国二十四年(1935)至德堂木刻本
江苏苏州市图 江苏江阴县档
注:谱首修於明烘武七年。
2778江苏宜兴北渠吴氏族谱七卷
(清)吴光焯等重修
清光绪五年(1879)活字本 八册
吉林大学
2779江苏宜兴北渠吴氏族谱八卷首一卷
(清)吴德庸修
清光绪五年(1879)木活字本 十二册
上海图
2780江苏宜兴北渠吴氏族谱六卷首一卷
(清)吴一清等修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活字本
北图 科图 历史所 河北大学 吉林
大学 江苏常州市图
注:吴性始修於明嘉靖三十一年。
2781江苏宜兴北渠吴氏族谱八卷
(清)吴润徵编修
清宣统间活字本 十二册
吉林大学
2782江苏宜兴北渠吴氏族谱不分卷
清钞本
科图
2783江苏宜兴北渠吴民族谱八卷首一卷
(民国)吴一清等纂修
民国十九年(1930)活字本
北图(二部) 南开大学 辽宁图 吉林大学
日本 美国
2784江苏宜兴城塘吴氏宗谱十五卷
(民国)吴国瑾 吴正美主修
民国三年(1914)崇礼堂铅印本 二十二册
历史所
注:吴子道始修於明洪武二十年。
2785江苏宜兴宜荆吴氏宗谱十卷首四卷
(民国)吴诚一等八修
民国十五年(1926)齐美堂活字本 三十六册
北图
2786江苏宜兴吴氏宗谱二十一卷
(民国)吴唱续修
民国十八年(1929)继述堂木刻本 二十四册
河北大学
z787江苏宜兴钟离吴氏重修忠义分谱八卷。
(民国)吴莲溪续纂
民国三十六年(1947)恩敬堂铅印本 八册
历史所
注:一名《钟离吴氏宗谱》。谱始修於清嘉庆十五
年。
2788江苏苏州吴氏家乘三卷
(清)吴潮 吴文垲修
清据嘉庆六年(1801)源远堂本钞本 二册
江苏苏州市图
2789江苏常熟新修丹阳分常熟吴氏支谱六卷
(清)吴焕文 吴焯等修
清光绪十四年(1888)修 稿本 五册
江苏常熟市图
注:封面作《吴氏支谱草稿》。
▲《义乌吴氏家谱》序
作者:梁启超来源:
谱牒之学,起于周汉,而极盛于南北朝。
夫南北朝所以独尊谱牒者何耶自永嘉之乱,河洛沦为■腥,胡羯鲜卑氐羌诸裔,交错于中国,其后乃至如元魏之九十六族,咸减字译音以冒汉姓于是神明遗胄,如范阳之卢,博陵之崔等,不能不各溯其祖之所自出,以自翘异,以示其子孙故北朝谱牒之重,良有其不得已者存也。
大江以南,虽自汉以来,次第置郡国;然土著之民,半属夷越,晋元渡江,中原衣冠阀阅,相从南徙,王谢郗庾之伦,惧播迁之后,数典忘祖于是系固有之郡望,著其世次,使永不忘其所自来,此南朝谱牒之重,又良有其不得已者存也或者曰:门阀之见,增憍慢,奖褊心,非所以善群斯固然也虽然,人性固恒恃其所观感激劝,而日以向上,为人子孙者,食旧德,诵先芬,知吾祖若宗所以立身砥行,效忠于国而光大其家者为何如,则往往悚惕鼓舞,求所以自建树,不坠其绪《诗》不云乎,夙兴夜寐,毋忝尔所生又曰:无念尔祖,聿修厥德人人如是,则不肖者惧,而善者劝矣若是乎谱牒之可以翊助世教,如此其重也《隋书 经籍志》著录之诸谱,今无一存矣然而故家名族,相传家乘,未经陈农之采,未入刘向之校,而体例谨严,纪载详备者,尚往往而有,谈国故者宝焉。
延陵吴氏之谱,据于志宁序,谓创修者,实为东汉灈阳侯如胜其信否虽不敢知,然以《隋志》所载,褚氏,江氏,庾氏,裴氏,虞氏,曹氏,明氏之家传家记世录等,其撰人多出魏晋之际然则吴谱传自汉末,其事盖非不可能又据明弘治桂钺之序,则覙述旧谱自灈阳侯以下世次,一无所紊,其佚名者则阙其名而但著其代,其支派之迁徙,皆朗然如列眉,非代有所受之,而能如是耶 吴氏自泰伯以来,以北人而首殖民于南服,姬宗受封命氏者数十,及周之衰,则零落殆尽,而吴乃绵历数千岁,至今为名宗大江以南,血统之纯,世泽之远,未有能与吴氏抗颜行者。
义乌之吴,吴氏支派之一耳然其谱,自明洪武,弘治,万历,清顺治,雍正,乾隆,道光,光绪,未有经五十年不修者其第十三修之本,成于光绪十年,距今亦仅四十一年耳其族之长老,又复有十四修之举,其敬宗收族,继继绳绳之盛业,抑何其远耶!昔泰伯季札,以礼让仪型天下,实为吾中华民族道德之源泉,国之能与天地久长者恃此今也承浇末之敝,贵争贱让,谬种流传,神明之胤,其不沦胥以亡者如发吴氏子孙,其有能阐扬世德,以风天下者耶 此又非独一人一姓之事云尔。
民国十四年二月十六日,新会梁启超拜撰。
据民国九年庚申即公元一九二○年《泰和县城西秀溪张氏族谱》,现存泰和县澄江镇南圳村库背组。
张彬,字世儒,唐登仕郎,避兵乱徙居金陵(今南京市)聚宝门外。彬公生有应奎、应斗、应宿、应箕、应璧五子。
张彬之三子,应宿,讳钦,字汉弼,谥德广,晚唐清远军节度史,承命讨彭玕,玕奔马殷,功封开国男上柱国,赞府员外郎。节度经永新镇,立尉司,戍兵于胜业乡。因家于此,遂为永新人,世称禾川张,监镇公是也。今永新、永宁、万安、泰和、安福、茶陵诸张族皆其支裔。子四 朝英 毓英 国英 文英。
这一支张姓,为“柱国堂”张姓,为宋、明、清泰和县望族。你可以考证一下,是否属于这一支之后代,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可以。我打开了。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A
丁姓人家
卜氏家园
卜商联谊会
于姓的天空
王氏源谭
王氏家谱网
王氏-中华
王氏-河北
方氏谱牒
方氏网络
方氏-台湾
尹氏译站
牛氏家园
甘氏宗亲网
孔氏宗亲网
孔氏论坛
毛氏族谱x
丘氏-中华
白氏宗亲
田氏族谱
田氏宗亲网
左氏家园
冉氏宗谱
史氏宗谱
石氏寻根
五心联谊会
江氏宗谱
江-话江厝
池氏宗亲网
向氏家园
成氏网站
成氏宗亲会
伍氏家族
朱子网
朱氏家谱x
仲氏宗亲网
米姓源流x
伊达氏宗族
庄氏宗亲会
匡氏家族网
B
李姓家谱
李氏网
李氏-小港
李氏-东坑
李氏-镇海
李氏家谱
李氏族谱
李氏公会
吴氏-永定
吴氏-华夏
吴氏家族
吴氏在线
汪氏家族志
汪氏宗亲网
初氏族谱
余氏族谱
余氏宗亲会
余氏-中华
余氏宗亲网
宋氏名录
宋氏宗亲
何氏台中会
何氏-世界
巫氏网
巫氏平阳堂
吕氏联谊会
吕氏大族谱
岳氏家谱
岳飞网
岑氏族谱
狄氏宗亲网X
别姓网X
角谷氏家谱
昌氏网
周氏-中华
林家花园
林氏族谱
林姓大族谱
林氏大族谱
林姓宗亲会
林氏-苗栗
林家-屏东
林氏部落格
林姓-海陆
韦氏族谱
范氏-浙江
范氏家谱
范氏-中华
范氏宗谱
范氏部落
金氏寻根
金氏族谱
金氏联谊会
C
幸氏家族网
明氏家族网
尚氏宗族
易氏-天下
房氏介绍
房氏-中华
冼氏宗谱
孟氏宗亲网
施氏宗亲会
施氏网站
胡氏宗亲网
胡氏家谱
胡氏-汉川
段氏家谱
信氏宗亲
侯氏族谱
侯氏在线
修氏宗亲
修氏渊源
姚
姚氏宗亲网
柳哲寻根室
纪氏宗祠
席氏宗亲网
夏氏家谱
夏氏家族
洪氏-南安
郝氏中华
柯蔡宗亲网x
柯氏公会
徐氏网页
徐姓联谊
徐氏-中华
涂氏-中华
涂涂氏家族
涂氏宗亲网
秦氏文化网
翁氏家园x
耿氏宗亲网
贡氏宗亲网
马氏家族
马氏-金紫
梁氏文化
梁氏家族网x
梁氏家谱网
D
袁氏家谱
袁氏研究
西袁氏
袁氏-中华
袁氏-湖北
韦氏宗亲网
孙子研究
孙氏纪念堂
曹姓查寻网
曹氏网
崔姓家园
崔氏宗亲网
崔氏-中华
莫氏庄园
高氏宗亲
高氏宗亲网
高氏家园
高氏家谱网
高氏族谱
高氏家谱
章氏宗亲
章氏宗亲网
章氏家族
毕氏家谱
辜氏族谱
辜氏家园1
辜氏家园2
粘氏宗亲
卿氏族谱
凌氏来源
凌氏宗亲网
戚氏族谱
戚氏家园
许氏-中国
许氏-中华
许氏文化
张姓家谱
张氏族谱
张氏家谱
张姓论坛
张氏一族
张姓-中华
张姓-安徽
张姓-湖南
张氏-挥公
黄氏台湾网
黄六成家谱
黄氏-广东
黄氏族谱
黄姓宗亲会
黄氏家谱
黄氏-其它
黄姓-潮人
黄氏全球网x
黄姓大家园
E
乔氏宗亲网
舒氏-中华
云氏宗亲网
费氏-中华
焦氏论坛
路氏族谱
董氏家族
森氏家族
冯氏族谱
揭氏家谱
靳氏家谱网
强氏族谱
唐氏宗亲网
唐杜氏家谱
曾
曾子
曾氏族谱1
曾氏族谱2
曾氏家谱
曾氏宗亲网
曾氏-海南
曾氏-中华
傅氏源流
傅氏族谱
程氏家谱
程氏联谊会
程氏宗亲网x
彭家网路
彭氏族谱
彭氏宗亲会x
贺姓来源
费氏-中华
温氏宗亲会
万氏起源
蒲
蒲氏家谱
詹氏统谱
詹姓公谱
詹姓大宗族
詹姓一家亲
詹氏-中华
邱氏论坛1
邱氏论坛2
邵氏家园
郝氏-中华
邓氏-金陵
F
郭姓研究网
郭氏宗谱
郭氏之源
郭氏之家
郑氏网
郑氏古厝
郑氏家族
郑氏文化馆
邹氏宗亲网
邹氏-中华
邹氏-范阳
鄢氏家族
鄢氏考源
邝氏族谱
酆氏家谱
陈氏宗亲会
陈氏宗亲网1
陈氏宗亲网2
陈氏论坛
陈排湾宗亲
陈氏-溪湖
陈氏-下曾
陈氏-下坑
陈氏-竹角
陈氏-路口
陈氏-凌村
陈氏-广州
陈氏-永和
陈州-中华
陈氏-永春
陈氏-九房
陈氏-南海
陈氏-台山
陈四源公业
陈氏在线x
陈氏大宗祠
陆氏家园
陶氏家谱x
陶氏会馆
陶氏族谱
陶渊明故里
隋氏族谱网
汤家村
汤氏家园
杨氏-九龙
杨氏-九龙
杨氏宗谱
杨氏-湖南
杨姓一家人
杨氏宗亲网
杨氏在线
杨姓论坛
杨家将
杨氏-台湾x
齐藤氏族谱
甄氏宗亲网
翟氏族谱
经姓家园
G
葛氏宗亲网
宁氏全球网
熊氏家谱
裴氏宗亲网
廖氏增谱
蔡氏-济阳
蔡氏-建阳
蔡氏联谊会
蔡回忆录
赵氏网
赵氏家谱
赵氏族谱x
诸葛氏家谱
纵氏族谱
宾氏家族
欧阳网
欧阳氏族谱
蒋氏家谱
蒋家全传
蒋氏文化x
黎氏大家园1
黎氏大家园2
黎氏大家园3
黎氏-电白
黎氏数据库
黎氏联谊会
黎氏宗会
黎氏论坛
刘氏族谱
刘氏西港谱
刘家老伙房
刘氏家园
刘姓社区
刘氏-中华
刘氏-汉家
刘氏-兰苑
刘氏-成都
刘氏-墨庄
刘氏-泊庄
刘氏-丰县
刘氏-太邱
刘氏-湖南
刘姓宗谱网
刘氏宗亲网
刘姓宗祠
刘姓宗亲会
刘氏联谊
练氏家族网
谌族网
攀家人
薛氏家族
骆氏宗亲
H
钱氏联谊会
应氏家园
钟氏情缘
潘氏宗亲网
阎氏通谱
阎氏家谱
赖氏宗祠
赖姓宗亲会
谢氏世谱序
谢氏大族谱
鲜氏家谱
简明家谱x
简氏家谱
简姓宗亲会
简姓天下
阙氏宗亲会
聂氏家园
苏氏族谱
苏氏-眉山
罗氏家园
罗氏通谱网
罗家祠堂
萧氏书山谱
萧氏-兰
顿[顿,读音作dùn(ㄉㄨㄣˋ)]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周族姬弱的封国顿子国,属于以国名为氏。
西周初期,姬姓周族有王裔名弱,受封于顿(今河南商水),建立顿子国,也称弱顿子。到了西周末期,顿国为妫姓的陈国所逼,被迫南迁至今河南项城西南一带,因而又称为南顿国。
南顿国(顿子国)最后的确是被楚国所灭亡的,但时间是在河南省项城市 所说鲁僖公十七年(公元前629年)的一百三十四年后的鲁定公十四年(公元前496年)。顿国从公元前1046年建立,经历了比较稳定的西周时期至春秋早期,自春秋中期开始,在陈、楚、鲁、宋、晋等大国争霸中原的夹缝中艰难生存,或失或续,到公元前496年终为强楚所灭,总共存在了五百五十来年。顿国的存续,是西周至春秋时期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从一个侧面见证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变幻。
到了秦朝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顿国故地设置了南顿郡。到了汉朝时期,汉高祖刘邦将其改置为南顿县。
亡国后的南顿国(顿子国)王室子孙和国民们,以原国名为姓氏,称顿氏。
第二个渊源:源于 。
中国西北地区除了有较多的马氏外,还保留了许多 的传统姓氏和稀僻姓氏,如:拉氏、陕氏、摆氏、靠氏、者氏、喜氏、牙氏、乜氏、糟氏、绽氏、扇氏、底氏、朵氏、敏氏、勉氏、把氏、初氏、满,洒氏、撒氏、尕氏、阿氏、讷氏、塔氏、纳氏、哈氏、虎氏、沙氏、喇氏、宝氏、和氏、贴氏、鲜氏、计氏、水,亢氏、仁氏、且氏、腊氏、百氏、花氏、冶氏、妥氏、黑氏、佑氏、拜氏、咸氏、茹氏、顿氏、芥氏、海氏、消氏、铁氏、笪,轿,密氏、查,朝氏、雒,踏氏、剡氏、销氏、终氏、阐氏、锁氏、母氏、明氏、嗽氏、邺氏、乍氏、佘氏、弥氏、元氏、帖氏、弭氏、来,脱氏、禹氏、关氏等姓氏。其中就有顿氏。
在这些姓氏中,有许多是汉族姓氏中所也没有的,这就大大地丰富了中国姓氏的文化,也为 姓氏的整理和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原始资料。
不过, 顿氏起源于何时、何地,有待进一步考证。
二迁徙分布:
目前,天津,河南博野顿家庄,内蒙古,山东平度,山西太原、大同、阳泉,甘肃酒泉,黑龙江嫩江县,河南卢氏,湖北武昌,湖南芷江等地,均有顿氏族人分布。
三历史名人:
顿 肃:(生卒年待考),魏郡人。为邵阳长。
顿 琦:(生卒年待考),广州人。著名西汉孝子。
据《广州先贤传》记载:顿琦至孝,母丧感慕,哀声不绝,飞凫白鸠庐侧,见人即去,见琦而留。
顿 起:(生卒年待考),蔡州人。宋朝泰州通判。
顿 钦:(生卒年待考),明洪武年间举人
顿 锐:(生卒年待考),字叔养,号鸥汀;涿州人(今河北涿州)。著名明朝学者。
明正德年间进士。著有《鸥汀集》十卷。
顿嵩元:(公元1932~今),河南郾城顿庄人。著名基础教育家。
曾执教小学,并任校长。
1953年考入许昌师范,1956年考入河南师范学院(今河南大学)中文系。曾从国学大师黄侃和词学专家吴海的高足高文先生攻《说文》及宋词。毕业后任教于南阳农专。农专停办,调入桐柏高中。三下放时,回郾城完中、二中。后为驻马店教育学院中文系主任、教授。
兼许慎研究会副会长、省社科院郾城许慎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许学研究集刊》主编、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理事、驻马店地区方志协会理事。并为中国训诂学研究会终身会员。协助成立许慎研究会、许慎研究所,创办《许学研究集刊》。还协助举办许镇与说文学及中原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为许学做出了贡献。
先后参加八次国际学术会,四次在大会宣读论文,七篇论文被选入论文集。出版《许慎与郾城》、《许慎生平事迹考辨》等论著。发表《浅谈训诂学与古籍整理》、《杨雄方言及对说文的影响》、《中原胡姓与北方胡人考》等论文四十余篇,其中《范缜生平事迹考》等四篇论文转载于台湾《中原文献》。
《许慎故里考辨》获1990年省语言学会论文二等奖,《浅谈训诂学与古籍整理》获1991年省社科院优秀成果奖,《许慎年谱》获1991年河南驻马店地区地方志第二届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奖,《许慎生平事迹考辨》获1992年省语言学会优秀论著一等奖。撰有十余万字的《许慎年表》待出版。还协助写出十集《字圣许慎》电视剧。其事迹被收入美国ABI《世界名人录》。
顿铁军:(公元1938~今),河南漯河人。著名石油地质专家。
任西安工程学院教授兼工程技术研究院总工程师、稠油研究所所长,系中国地质学会、石油学会、地球物理学会、陕西科技学会会员。
兼任西北地质出版社特邀编委、中国波浪镶嵌构造委员会终身理事、中国地学哲学委员会陕西分会副理事长等职务。被誉为中国当代地球科学家。
主要从事石油地质及中国稠油研究,先后在辽河、玉门、新疆、长庆、鄂尔多斯、河南、苏北等油田进行过科学研究,承担国家重点攻关项目,其成果多次获得省、部、局级奖励。
发表论文八十余篇,出版有《中国稠油油藏》、《地学的哲理》等专著,开创了中国稠油研究之先河。召开了两次全国石油地质新进展学术会,1995年赴加拿大参加国际重油会议,被中外石油界称为石油地质专家。
顿长庚:(公元1955~今),天津人。著名铁路集通正镇白旗工务段职工。
毕业于内蒙古包头铁工校。现任内蒙古集通铁路有限责任公司正镇白旗工务段段长。
主要业绩:白旗工务段成立于1994年,现有正式员一千五百七十人,临聘员工三百十五人,担负着集通线西部三百九十五公里正、站线,四百三十八座桥涵及附属房建的养护维修任务。
集通铁路是全国最长的一条合资铁路。地处内蒙古大漠腹地,自然条件十分恶劣,设备质量差,人员素质低,开通运营时,任务最为艰巨的首届工务系统。为提高设备质量,1995~1997年带上检查锤徒步行走一千四百多公里,先后多次检查了管内线桥设备,发现问题都做了详细的记录。并组织工区及时进行解决,经过几年不懈的努力,全段线路优良率大幅度上升,设备质量显著提高,轨检车动态检查时全部达到优良。
他不断深化企业内部改革,起草并制定了白旗工务段的“奖惩制度”及各项“管理办法”共计九个重头文件。严格经济责任制,实行科学的侧重于“险、苦、累”的按劳分配制度,为企业适应改革开放,进入市场,走向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
顿耀武:(公元1946~今),湖北江陵人。国家首批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荆门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总农艺师。
1963年毕业于华中农学院农学系,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先后成功地推广了“敌稗”、磷肥、红兰花草子、水稻高杆改矮杆、“IR”、杂交稻、优质稻、两膜秧、趸秧下水田、温室有土秧、无土秧、两段秧、多效咄育秧、百万亩碳按全层深施、水稻白叶枯病栽培防治、双季稻、麦(油)稻两熟制、麦田盖草、大秧无土地植等新技术。
1989年参加“全省百万亩杂交稻丰收计划”,获农业部一等奖。先后发表论著24篇(本),其中,几种不同育秧方式的比较效应研究被《中国农业文摘》摘用。《荆门县农业区划报告(农作物)》获1983年省一等奖。1993年获国务院 特殊津贴。
明玉珍本姓“明”,但有一说明玉珍姓“旻”。
明成化二十年(1484年)《明氏家谱》记载:“吾氏源自姬姓之百里孟明,以字为氏,故明乃吾之姓也。吾氏世居平原而后迁吴兴蕃衍。吾祖玉珍公祖上由吴兴迁清河居数百年而后迁四川峨嵋,玉珍祖称帝重庆,号大夏。”平原郡和吴兴郡之所有姓氏,俱无“旻”姓之说;在当时吴兴郡的八在姓氏中,只有“明”姓,由此可见,“明玉珍本姓明。”
韩国《明氏大同谱·壬申谱序》记载:“惟我明氏出自后稷而传及百里奚之子孟明,以名为氏。”韩国《明氏大同谱·乙丑谱序》记载:“至元明之交,有讳玉珍,以布衣起于随州。”这些记载证明“明玉珍本姓明。”
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和清雍正二年(1724年)两部《明氏家谱》均记载玉珍公家训曰:“余家乃泰伯之裔,寔自后稷肇基,而卜世三十,卜年八百,名位显赫,载之史册,彰彰可考。”笔者查阅了大量的姓氏专著,在泰伯及而后的后稷之裔孙中,均无“旻”姓之说,因此,“明玉珍本姓明”。
明姓的迁徙分布
本文2023-10-12 20:07:23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38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