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到马氏家族家谱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2浏览:1收藏

我想到马氏家族家谱,第1张

历史来源

1、由“马服”氏改变而来。马服本是战国时期赵国的一块土地,位于今天河北省邯郸市西北。战国时赵国大将赵奢于公元前270年率军在秦、赵瘀氏之战中大败秦军,赵惠文王因此把马服一地分封给赵奢,并赐其号为“马服君”,与廉颇、蔺相如职位相等。赵奢的子孙后代便以“马服”为姓,后又改为单姓“马”。此后,马家后代又在西汉武帝时期从马服迁到了当时的右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定居下来,所以《姓谱》一书中记载说,“马”姓的发源地是扶风。

2、据《姓氏考略》记载,西域古有“马”姓,后西域有姓“马”者入内地,即以“马”为姓。

3、又据《姓氏考略》载,元代礼部尚书月乃和,因祖父曾任金代的马步指挥使,而改姓“马”,名祖常。回族中的“马”姓是“马”姓来源的重要方面。人常说:“十个回回九姓马,另外还有沙、喇、哈”。用这句俗语概括回族的姓,虽不十分准确,但大体符合事实。

家谱是一种记录宗族世系和血缘的史书,也是一部记述子孙世世代代的家史。家谱可以让人了解自己不曾知晓的历代先祖和姓氏来源。这是任何一个有思想的人都希望明白知道的事,也是人之本性。在中华5000年的历史长河里,恐怕没有一种书像家谱那样时间之久远,影响之广泛了。家谱之所以会具有这样神奇的力量,完全是源于溶于血脉,铭记于心的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尊祖敬宗的优良传统。修缮电子家谱最好的选择,百姓通谱网哦!!!

  马姓家谱

  马姓家谱文献目录

  莆田马氏族谱:不分卷马俊光等纂修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钞本 一册 残本 书名据书签题 上图:JP994

  河北省

  河北·丰润马氏家谱不分卷 (民国)马怀义纂民国二十一年(1932)铅印本 一册 国图

  河北廊坊·安次得胜口马氏家谱不分卷 (民国)马钟诱修民国十二年(1923)铅印本 四册 国图(存十六卷)吉林大学(存十七卷)

  河北廊坊·安次得胜口马氏家谱稿不分卷马钟诱编味古堂钞本 一册 国图

  河北廊坊·东安马氏家谱稿不分卷 (清)马钟诱编钞本 三册 国图

  河北大城·马谱一幅马日兴纂钞本河北青县崇仙镇野儿屯

  河北·东光马氏家乘附补遗不分卷 (清)马德潜等八修 清咸丰十年(1860年)唏眩堂刊本 四册 美国

  河北东光·马氏家乘附补遗不分卷 (清)马(钅荣)(王步)等九修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睇眩堂活字本 四册附二册日本 美国

  河北东光·马氏家乘不分卷 (民国)马春晟 马春垌等十修民国十一年(1922年)木刻本 八册 中央民院 河北大学 吉林大学 苏州大学

  河北青县·崇伦堂马氏宗谱二十三卷首一卷 (民国)马步瀛纂修民国十年(1921年)铅印本 二十四册历史所 吉林大学注:明成化二十二年马思聪始修此为八修

  河北·马氏族谱不分卷 (清)马毓椿 马斡臣等修 清光绪八年(1882年)刻本 四册人民大学

  山西省

  山西·介休县张兰镇马氏族谱不分卷 (清)马书奎等修 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刊本 一册 日本 美国山西介休县张兰镇

  马氏族谱不分卷 (清)马书奎等纂修 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刻本 二册 书名据书名页题 上图:915655——56

  辽宁省

  辽宁本溪马氏谱单一卷 辽宁本溪市偏岭满族乡小夹河

  辽宁马佳氏族谱四卷图一卷 (民国)马延喜修民国十七年(1928年)京华印刷局排印本 五册 国图(二部)历史所 北京大学中央民院 人民大学 南开大学 辽宁图 吉林大学 哈尔滨师大 日本 美国注:始修于 清道光二年此为三修

  吉林省

  吉林·马佳氏族谱不分卷 (民国)马广菜撰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写本 一册日本 美国

  吉林永吉·马氏谱书不分卷 (民国)马双春撰修民国二十九年(1940)铅印本 一册吉林 吉林市图

  上海市

  上海嘉定·马氏族谱不分卷 (民国)马元芳纂修民国十六年(1927年)马仲常钞本 一册四川图

  江苏省

  江苏·常州马氏宗谱前编八卷首一卷末一卷续编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马裕丰撰 清光绪间常州马氏木活字本 国图 日本 美国注:前编总目题(东门马氏宗谱);前编卷六及七各分上下实四卷;有光绪元年马裕丰序

  江苏南通·马氏宗谱七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马炳黎总纂 南通马氏阁族续修 民国十年(1921年)铅印本 二册江苏南通市图

  江苏镇江·京江马氏宗谱二卷图一卷 马汉卿等修 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活字 二册 日本 美国

  江苏镇江·马氏宗谱五卷 (民国)马继光纂修民国十三年(1924年)宝善堂活字本六册 历史所 注:明正德间始修

  江苏常州·马氏宗谱七卷首一卷 (清)马盔高主修 清光绪二十三年(1877年)体仁堂木活字本 八册南开大学注:始修于 清康熙五十三年此为五修

  江苏·常州马氏宗谱六卷首一卷 (民国)马文寿续修民国八年(1919年)志诚堂铅印本 六册河北大学

  江苏常州·毗陵艾干马氏宗谱二十二卷 (民国)马产贤 马金炳纂修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聚未堂木活字本江苏常州市图注:谱始修于明景泰三年马紫(山隆)

  江苏无锡·锡山马氏宗谱不分卷 (清)马玉树重修 清嘉庆八年(1803年)忠孝堂刻本 十五册吉林大学

  江苏无锡·锡山马氏宗谱二十卷 (清)马福培等重修 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木活字本 二十册 日本 美国

  江苏江阴·利城马氏宗谱六卷 (清)马景和等修 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树德堂刊本六册 美国

  江苏·吴县西洞庭马氏宗谱十卷首一卷 (清)马显岳 马学燧等续修 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刻四十五年 (1780年)续刻本辽宁图注:马春创修于明成化十二年

  江苏吴县·洞庭林屋马氏宗谱六卷首一卷 (清)马世钧 马学礼等续修 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刻本 十册辽宁图 吉林大学注:马春创修于明成化十二年版心、书名作《马氏族谱》

  江苏吴县·洞庭林屋马氏宗谱八卷首一卷 (清)马廷珠等续修 清光绪元年(1875年)刻本 八册 国图·吉林大学 南京图

  江苏吴县·马氏家谱十卷 (清)马恩藻等修 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钞本 五册 美国

  江苏·昆山马氏族谱二十一卷首一卷 (清)马光楣修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万卷楼刊本八册 美国

  江苏昆山·马氏族谱十六卷首一卷· (民国)马光楣修民国七年(1918年)万卷楼钞本 六册 美国

  江苏昆山·昆山马氏族谱序一卷 (民国)邹福保撰民国三年(1914年)稿本 三十一年 (1942年)邹福保修装 一册江苏苏州市图

  江苏·马氏族谱□□卷 (清)马敬声修 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修 康熙年间钞乾隆年间增补本辽宁图(存卷1、2、5—7)

  江苏·马氏家乘□□卷 清乾隆间钞本辽宁图注:记事止 清乾隆四十二年在康熙十九年马敬声所修《马氏族谱》基础上续修而成

  江苏·丹阳马氏宗谱:四卷 (清)马明瑶主修 (清)马天林等纂修 清光绪九年(1883年)精忠堂木活字本 二册 存卷1、4 书名据版心题 上图:6891——92

  江苏·维扬江都马氏重修族谱:二卷 马仁远主修 刘嵩泉纂辑 民国九年(1920年)木活字本 二册 上图:ff999

  江苏马氏宗谱 清敦本堂木活字本 二册 存卷7、12书名据版心题 记事至 清光绪间 上图:6869

  江苏马氏宗谱: 清木活字本 一册 存卷15 记事至 清咸丰间 上图:6868

  江苏·吴县古吴西洞庭马氏家乘:十卷首一卷 (清)马显岳等纂修 清乾隆四十五年 (1780年)刻本 四册 五修本 上图:913485——88

  江苏·吴县古吴西洞庭马氏家乘:十卷首一卷 (清)马显岳等纂修 清钞本 四册五修本 上图:JP997

  江苏·吴县洞庭林屋马氏宗谱:八卷首一卷马廷珠等纂修 清光绪元年(1875年)湖南省陈志华堂刻字店刻本 七册七修本 上图:912673—79

  江苏·吴县马氏家谱二卷马平章纂修 清宣统元年(1909年)稿本 一册 书名据书名页题 上图:915440

  江苏·宜兴马氏宗谱 清敦本堂木活字本 一册 存卷1 书名据版心、书签题 记事至 清光绪间 上图:6867

  江苏·常州马氏宗谱:六卷首一卷附余庆录一册收支 清账二册马文寿主修 民国八年(1919年)志诚堂铅印本 六册 书名据版心、书签题 十修本 上图:JP996

  江苏·娄县扶风马氏族谱不分卷 (清)马棠纂修 清钞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纂修本 一册 书名据版心题佚名增补至 清同治间 上图:403540

  江苏·娄县扶风[马氏]族谱:不分卷 清钞本 一册 残本 书名据书口题记事至 清嘉庆间佚名增补至道光间 上图:5512

  江苏·古吴昆山井亭乡马氏家乘:不分卷马鸣鍪纂修 1954年油印本 一册 上图:JP998;又一部JP998—11册;又一部了P998—21册

  江苏·无锡锡山马氏统谱:十二卷首一卷 (清)马辛阶等纂修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忠孝堂木活字本 二十六册 上图:914073—98

  苏州马氏家乘 清钞本 一册 存卷3、4 记事至 清同治间 佚名增补至 清光绪间 上图:923740

  浙江省

  浙江富阳·富春临湖马氏宗谱二十卷民国六年(1917年)木刻本浙江富阳县文管

  浙江鄞县·光溪马氏宗谱六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马世渭 吕志锵纂修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裕本堂木活字本 二册天一阁

  浙江奉化·马氏宗谱不分卷 (民国)王礼宾重修民国二十六年(1937)木活字本 一册

  浙江奉化县文管注:谱始修于 清光绪十四年张其柄

  浙江绍兴·会稽马氏宗谱五卷马文燮等修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7年)文英堂活字本 四册 美国

  浙江绍兴·山阴朱成马氏宗谱四卷(民国)马锡康修 民国六年(1917年)活字本 五册 吉林大学

  浙江绍兴·会稽马氏宗谱四卷马举砚续揖民国十六年(1927年)齿德堂活字本四册 国图

  浙江绍兴·会稽吴融马氏分支谱十卷(民国)马荫棠纂修民国二十年(1931年)诚忍堂铅印本 国图 历史所 南开大学 吉林大学日本 美国注: 清乾隆十年马祖发始修此为四修题签、版心作《马氏分支宗谱》

  浙江绍兴·会稽马氏家乘不分卷钞本 一册 国图

  浙江上虞·安家渡马氏宗谱不分卷 (清)马春风修 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刻鹄堂木刻本八册 河北大学

  浙江·上虞干渡马氏重修宗谱:八集马金富主修马祖良总纂 民国十八年(1929年)刻鹄堂木活字本 十册 卷次以伏波世泽江浙名家为序 上图:903230—39

  浙江上虞·虞东干渡马氏宗谱不分卷 (民国)马云升纂修民国十八年(1929年)刻鹄堂活字本十册历史所注:宋宝祜四年马涓始修

  浙江嵊县·仁村马氏东房宗谱七卷 (清)马拧学等重修 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善述堂刻本七册 南开大学注:始修于 清康熙四十三年此为三修

  浙江嵊县·仁村马氏东房宗谱十卷 (清)马传学 袁素藩重修 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木刻本 十册河北大学

  浙江嵊县·仁村马氏东房宗谱十卷 (清)马素溶等修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善述堂刻本十册 中央民院注: 清康熙年间初修

  浙江·嵊县仁村马氏东房宗谱:十卷 (清)马均世等纂修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善述堂木活字本 十册 书名据版心题 上图:903651—60

  浙江·嵊县仁村马氏东房宗谱 (清)马素潘等总理 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善述堂木活字本 二册 存卷 6、8 书名据版心题 上图:6884

  浙江缙云·票坑马氏宗谱五卷 (民国)马名金撰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木活字本 浙江缙云县档注:首纂于明万历十五年朱灌

  浙江·山阴朱咸马氏宗谱:四卷附历代帝王年号歌一卷马锡康纂修 民国六年(1917年)书诚堂木活字本 五册 书名据版心题二修本 上图:JP995

  浙江·永康重修禄源马氏宗谱 (清)马良福等纂修 清康熙五十广年(1712年)木活字本 一册 存卷1卷首 上图:6896

  浙江·东阳西源马氏宗谱四卷 (清)马懋进等纂修 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木活字本 三册 存卷1 2、 3下、4 八修本 上图:6885

  浙江·东阳西源马氏宗谱 (清)马懋高等纂修 清雍正八年(1730年)木活字本 一册 存卷1、2书名据版心题 七修本 上图:6899

  浙江·东阳西源马氏宗谱 (清)马懋俨等纂修 清嘉庆五年(1800年)木活字本 一册 存卷3 书名据版心题 九修本

  浙江·东阳西源马氏宗谱 (清)马懋康等纂修 清道光二年(1822年)木活字本 二册 存卷7 十修本 上图:6887

  浙江·东阳西源马氏宗谱 清咸丰元年(1851年)木活字本 一册存卷4 上图:6888

  浙江·东阳安恬马氏宗谱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木活字本 一册 存卷20 书名据版心题 上图:7968

  浙江·东阳安恬马氏宗谱 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木活字本 二册 存卷11、13 书名据版心题 上图:6882

  浙江·东阳安恬马氏宗谱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木活字本一册 存卷3 书名据版心题 上图

  浙江·东阳安恬马氏宗谱民国元年(1912年)木活字本 八册存卷7、9一比、16 上图:6900

  浙江·东阳安恬马氏宗谱民国七年(1918年)木活字本 一册存卷2 书名据版心题 上图:6862

  浙江·东阳茂陵马氏宗谱:二十一卷末一卷 (清)马凤海总理 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木活字本 十八册 存卷1、 2、4—6、8—11、14下、16、18—21卷末 六修本 上图:6881

  浙江·东阳茂陵马氏宗谱 (清)马惠生等纂修 清乾隆元年(1736年)木活字本 二册 存卷2、6首修本 书名据版心题 上图:6879

  浙江·东阳茂陵马氏宗谱 (清)马恺臣等纂修 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木活字本 一册 存卷10 书名据版心题 二修本 上图:6880

  浙江·东阳茂陵马氏宗谱 (清)马仲泰等纂修 清嘉庆五年(1800年)木活字本 四册 存卷5、10、13、14 三修本 上图:6877

  浙江·东阳茂陵马氏宗谱 清嘉庆十年(1805年)木活字本 一册存卷2 书名据版心题 上图:6876

  浙江·东阳茂陵马氏宗谱 (清)马端垚总理 清道光年二十九年(1849年)木活字本 二册 存卷13下、 20 书名据版心题 五修本 上图:6878

  浙江·东阳茂陵马氏重修宗谱:二十一卷末一卷 (清)马凤海总理 清光绪二十六年 (1900年)木活字本 十九册 存卷1— 4、11、13上一14中、15上一17、20七修本 上图:6902/A

  浙江·东阳茂陵马氏宗谱民国十三年(1924年)木活字本 十六册 存卷2、11、14、15、17、18、21下、22上、24、25、27—29、33、37八修本 上图:6901/A

  浙江·东阳茂陵马氏宗谱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木活字本 二十二册 存卷2—6、8—14、16—25九修本 上图:6903

  浙江·东阳松山西阳马氏宗谱:六卷马祖信等纂修 民国二十年(1931年)木活字本 一册 存卷1 十修本 上图:6897

  浙江东阳·吴宁安恬马氏宗谱二十三卷 (清)陈振南纂 清同治八年(1869年)木活字本浙江东阳县魏屏乡瓦壶窑注:谱始修于宋隆兴元年马模伯

  浙江·剡县剡西马氏宗谱 清诚善堂木活字本 一册 存卷3 书名据版心题 记事至道光绪间 上图:6898

  浙江·浦阳马氏宗谱:四卷马守嵩总理 民国十六年(1927年)木活字本四册 上图:9009437—40

  浙江·海宁朱马氏家乘:八卷 (清)朱惟阳纂辑 清咸丰七年(1857年)敦远堂刻宣统二年(1910年)增补印本四册 存卷1—3、6、7 上图:2749

  浙江·海宁朱马氏家乘:八卷 (清)朱惟阳纂修 佚名续修 清咸丰七年(1857年)敦远堂刻民国间增补印本 六册 上图:长267541—46

  浙江·鄞县四明马氏县东派支谱:二卷首一卷 (清)马辰陔纂修 清光绪元年(1875年)纯德堂木活字本 二册 上图:长471369—70

  浙江·鄞县鄞东盛垫桥马氏宗谱:四卷首一卷末一卷石绍祺纂修 民国十八年(1929年)存德堂木活字本 四册 上图:泅92;又一部JP992—14册

  浙江·会稽马氏分支宗谱:十卷马伯声等纂修 民国二十年(1931年)诚忍堂木活字本 十册 书名据版心题 上图:903771—80

  浙江·会稽马氏宗谱:五卷(清)马文燮纂修 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文英堂木活字本 四册 上图:925326—29

  浙江·义乌新开塘马氏宗谱 马景来等倡修 国二十八年(1939年)木活字本 一册 存卷1 书名据版心题 上图:6895

  浙江·慈溪马氏宗谱:二卷 (清)马善庆等纂修 清光绪四年(1878年)监兹堂木活字本 一册 书名据版心题 上图:909490;又一部9094911册

  浙江·暨阳扶风马氏宗谱:十卷(清)马步安总理 (清)马灿善纂修 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公明堂木活字 本 十册 书名据版心题 上图:909453—62

  浙江·暨阳扶风马氏宗谱:十二卷 (清)马景贤等纂修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公明堂木活字本 十二册书 名据版心题 上图:909441—52

  浙江·暨阳扶风马氏宗谱:二十卷 马士彦等纂修 民国十七年(1928年)公明堂木活字本 十九册 存卷1—13、 15—20 书名据版心题 上图:6873

  浙江·暨阳扶风马氏宗谱:二十二卷 马徵祥等纂修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公明堂木活字本 二十二册 书名据版心题 上图:909468—89

  浙江·暨阳马氏宗谱民国五年(1916年)木活字本 一册 存卷1 书名据版心题 上图:7970

  浙江·暨阳梅溪马氏宗谱:四卷(清)马配福等纂修 清光绪七年(1881年)衍庆堂木活字本 三册 存卷 1、 2、 4 上图:6883/A

  浙江·暨阳梅溪马氏宗谱:四卷 清道光四年(1824年)衍庆堂木活字本 一册 存卷1 书名据版心题 上图:6871

  浙江·暨阳梅溪马氏宗谱2六卷 (清)马金福等纂修 清宣统二年(1910年)衍庆堂木活字本 四册 存卷 1、 4—6 上图:6870

  浙江·暨阳梅溪马氏宗谱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衍庆堂木活字本 五册 存卷4—6、8 上图:6872

  浙江·润州润东马氏重修族谱2十六卷 (清)马嘉德主修 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乐真堂木活字本 十六册 十修本 上图:JPl000

  浙江·衢州重修马氏宗谱 (清)马际会等督理 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木活字本 二册 存卷2、3 上图:6893

  安徽省

  安徽·桐城扶风马氏族谱四卷首七卷附族图一幅 (民国)马其昶纂民国十八年(1929年)木活字本 八册安徽博 日本 美国

  安徽·怀宁高河埠马氏宗谱十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马世雄等修 清道光二年(1822年)五常堂木活字本十册 美国

  安徽·怀宁马氏宗谱十五卷首一卷 (清)马宏久等修 清光绪二年(1876年)敦悦堂木活字本十六册 美国

  安徽·皖江马氏宗谱二十五卷首一卷 (民国)马泽客 马庆臻纂修民国五年(1916年)木活字本 十册安徽博

  安徽·合肥马氏宗谱民国培厚堂木活字本 二册 存卷3、6 书名据版心、书签题 上图:6894

  安徽·歙县马氏宗谱:不分卷 (明)马文灼纂修 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刻本 一册 书名据版心题 上图:917478

  山东省

  山东德州马氏支谱四卷 (清)马嵩庆修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静业堂木刻本 二册河北大学

  山东庆云·马氏族谱不分卷 (民国)马龙潭等重修民国六年(1917年)藏拙堂石印本 四册 日本 美国

  山东·日照马氏家乘不分卷 (民国)马荫田等修民国七年(1918年)铅印本 五册 美国

  河南省

  河南杞县马氏族谱不分卷 (清)马宗孔 马毓昌等续修 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河南杞县马氏木刻本河南图注:明崇祯十三年创修

  河南·安阳蒋村马氏宗谱八卷 (清)马吉樟修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刻本 四册人民大学

  河南项城·马氏家谱六卷 (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创修 宣统三年(1911年)马世成续修何南项城县档

  湖北省

  湖北·马氏族谱□□卷 (民国)马光顾 马光灿等纂民国九年(1920年)武昌马氏怀远喾活字本武汉图(存卷1)注:明万历二十一年马鉴创修该散居江夏、安陆、沔阳等地

  湖北新洲·马氏宗谱十一卷首一卷 (民国)马精臣 马祝三续修民国五年(1916年)木刻本

  湖北新洲县和平乡石河村东马家湾注:谱创修于 清光绪十七年

  湖北英山·马氏宗谱十卷首一卷 (清)马廷福主修 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青云堂活字本十册 历史所注: 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道澍么始修此为三修

  湖北石首·马氏族谱□□卷民国七年(1918年)续修 马聪明钞本湖北石首县档

  湖南省

  湖南马氏续修族谱□□卷首一卷 (民国)马大骧修 马积玉 马积 清纂民国十四年(1925)活字本湖南图(存卷1、首)注:该族散居常德、桃源等地

  湖南宁乡·马氏三修族谱八卷首二卷 (清)马祖端修 马光笏 马祖隆等纂 清光绪元年(1875年)铜柱堂活字本湖南图(存卷1、2、首上、下)

  湖南宁乡·马氏五修族谱八卷首三卷 (民国)马立湘纂(序)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铜柱堂活字本湖南图(存卷首上、下)

  湖南醴陵·马氏五修族谱二十二卷 (民国)马惕冰 马有陂纂修民国三十年(1941年)绛帐堂活字本湖南图(存卷1、3、5、7、8、10、 13、 14、 19、 20)

  湖南桃源·马氏续谱九卷首一卷 (民国)马积 清 马积玉修民国十四年(1925年)石印本 湖南桃源县档注:初修于 清乾隆五十七年

  湖南·林塘马氏四修族谱 清木活字本 一册 存卷23 书名据版心、书衣题 记事至 清同治间 上图:6874

  湖南·林塘马氏五修族谱:不分卷民国中和堂木活字本 五册 残本书名据版心、书衣题 上图:6861

  湖南·湘潭湖田马氏重续族谱:三十三卷 (清)马锡元等纂修 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木活字本 十二册 存卷1、3下、6、14、20—22、24、26、28、29、33 书名据版心题 上图:6864

  湖南·湘潭湖田马氏三续族谱 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敦本堂木活字本 六册 存卷10、13、28、41、47、49 书名据版心、书衣题 上图:6875

  广东省

  广东顺德·马氏宗谱不分卷钞本 一册广东中山图注:记事至国民七年

  广东·扶风马氏宗谱 (清)马有勋修 清光绪年间钞本 一册科图

  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西·马氏族谱五卷 (民国)马胜文 马季豪等编纂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铅印本 广西容县党史办(存卷首)注:本书记载广西平南、容县、北海、桂平、玉林等

  马氏广西·马氏族谱□□卷民国间铅印本广西图(存卷二)注:该族散詹平南、容县等地

  四川省

  四川成都·马氏宗谱二卷 (民国)马开桂 马开甲续修民国十五年(1926年)新都石印本 二册 四川图注:马凤鸣首修于 清道光年间

  四川崇庆·马氏族谱不分卷 (民国)马双延 马中长等纂修民国间排印本 二册四川图

  四川内江马氏 清修族谱一卷 (清)马英校纂修民国间钞本 一册四川图注:谱后增修 清末民初世系

  四川简阳·马氏宗谱四卷 (清)马大德纂修 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木活字本 四册 四川图

  四川·马氏族谱二卷 (民国)马宣尊纂修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石印本 四川图

  云南省

  云南大理龙关马氏家谱不分卷稿本 一册云南大理州图

  云南马氏族谱不分卷 (清)马寿圭等编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谢宏态钞本十册中央民院

  陕西省

  陕西合阳·邰阳南渠西马氏谱五卷 (民国)马凌甫续修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排印本科图 吉林大学 广东中山图

  陕西合阳·邰阳南渠西马氏宗谱世系表不分卷 (民国)马凌甫等修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铅印本 二册 美国

  陕西合阳·邰阳南渠西马氏宗谱传记不分卷 (民国)马凌甫纂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铅印本 一册 人民大学 日本 美国

  陕西大荔·关西马氏世行录十四卷 (清)马先登纂 清同治七年(1868年)敦伦堂刻本 八册 国图 美国

  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夏·马氏族谱初集四卷二集三卷三集三卷四集三卷 (民国)马鸿逵编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铅印本宁夏图

  马氏家乘不分卷 (清)马国璷录辑 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刻本 一册人民大学

  马氏族谱不分卷 (清)马书奎纂原稿本 三册 国图

  马氏族谱不分卷 (清)马书奎修 清传钞本 二册 国图

  马氏宗祠族谱不分卷 清刻本四JII图(存一册)

  马氏宗谱不分卷 清钞本(其中一册配 清刻本)北京大学三官马氏宗谱十四卷首一卷 (民国)马庆馀 马凌云等重修民国十八年(1929年)伏波堂刻本 十四册哈尔滨师大注: 清光绪六年马福臣庄茂卿等创修

  繁阳马氏宗谱十九卷 (民国)马骥如纂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木刻本安徽宣城地区档

  远阳马氏家谱不分卷钞本 六册 美国

  马氏家谱 清一本堂刻本 二册 存卷2、3 书名据版心题 上图:6866

  马氏宗谱 清木活字本 一册 存卷4 书名据版心、书签题 记事至 清光绪间 上图:6890

  http://baikebaiducom/view/643296htm

寻山东马氏600年前宗谱(我有一部马氏家谱)2006-12-25 23:02各位马姓同宗你们好:

我的家乡在山东省齐河县,马氏在当地生活繁衍了600多年,近期,喜获祖传家谱一套,得知我祖讳德公于明永乐年间自山东诸城迁居齐河距今已600多年,因年代久远,家谱记载不详,1403年往前的马氏祖先不得而知,愿与有志于马氏宗谱研究的马氏后人,共同探讨我扶风马氏的历史:

马氏续修族谱序:

马氏邑之右族也,明永乐间<1403年>自诸城迁居齐河。余族亦于永乐二年<1404年>自枣强迁齐河。马氏自始祖讳德公以下四世均失讳,余族自始祖讳仲良公以上四老祖妣皆失姓。余与马氏为老姻矣,而何云相同若是云多耶。佩之先生余表妹行也,将续修家乘而问序于余余。维马氏五百年来,子姓繁衍代有闻人簪<zan>绂<fu>云兴珥,貂相望负燕南之重誉为齐右之世。家邑乘载之备矣,固会待余之赞述,且家乘之续修,亦非正一次前人序之详矣,尤会待余之费词,而此次之独异者,以石印代枣梨之刊一也;誉首附绘宗图令阅者一目了然二也;科第荟萃一幅易于观览三也;支分派别详注居处四也。苏明允曰:读吾谱者孝弟之心油然而生矣,夫苏氏之谱详云所自出尊云,所自出而犹嫌云邻于私也。然则观马氏之谱者不尤足动,木本水源之思耶。本年春,余以事族里,余兄品三拓,余曰:吾族生齿日繁,谱之续修不可缓矣,顾将有补旧谱之未备者,则凡吾族之有德闻者,有文誉者,纪一小传附之谱中,使后之子孙知祖功宗德之所在夷,然动其为善之心,否则先人之典型,今日津津于父老之口者,恐他日并片口说而轶之也。其余如石印、绘宗图、科第荟萃、分支别派,一如佩之先生之旨,而马氏旧谱则固有家传之附刊也,呜乎吾两姓来齐占籍之年代,同始祖以上之失讳、失姓,同至于重修谱之规模,竟亦若片云不谋而合耶,顾余兄族之维扬马氏之谱,已乐观厥成矣,余族之谱今始业凡而未遑〈huang〉执简片,所以序马氏之谱而枨cheng触余怀不能自己也。 邑人郝凤章敬撰

民国九年岁次庚申暑月〈1920年〉

命名排行字:

孝 友 传 家 远 诗 书 衍 世 长,

又续添十字:

慎 勤 身 乃 正 俊 杰 国 之 光,,

你可以看看这个

马姓起源大致有五:

1、出自嬴姓

出自帝颛顼裔孙伯益之后赵奢的封地马服,属于以居邑名为氏。

舜帝时候,伯益因帮禹治水有功,又为舜驯服鸟兽,被舜赐姓赢氏,赢姓出现,舜把自己的姚姓的女儿嫁给他。舜帝,姚姓,舜,以地取姓为姚,其后代即以姚为姓。

马服本是战国时期赵国的一块土地,位于今天河北省邯郸市西北的紫山。战国时赵国大将赵奢于公元前270年率军在秦、赵阏与之战中大败秦军,赵惠文王因此把马服一地分封给赵奢,并赐其号为“马服君”,与廉颇、蔺相如职位相等。

赵奢的子孙后代便以“马服”为姓,后又改为单姓“马”。此后,马家后代又在西汉武帝时期从马服迁到了当时的右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定居下来,所以《姓谱》一书中记载说,“马”姓的发源地是扶风。 

后来,马服氏又省文简化为单姓,称马氏。该支马氏族人主要居住在赵国都城邯郸一带,后逐渐迁往各地,世代相传至今。 

2、源于官位

(1)出自西周时期官吏马质,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马质,是西周时期设置的官位,专职掌管马匹的征收,并负责检验马匹的质量。 

(2)出自春秋时期楚国官吏巫马,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巫马,是春秋时期楚国设置的一种官位,专门负责给马匹治病。古代,巫、医同义,因此称巫马。

(3)出自春秋时期鲁国官吏廋人,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廋人,全称位马廋人,是春秋时期由鲁国开始设置的一种官位,后齐国、晋国、燕国、秦国等大国中亦设有该官职,专职掌管饲养、训练马匹,并负责教导军士、官吏们如何骑驭马匹,后位各诸侯国中军队中普遍拥有的官称。

(4)出自两周至秦、汉时期官吏,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司马,传说是由远古五帝之一的少昊氏所设置的官称,商王朝时期的马正之官职,在西周时期发展改良为司马,全称为“夏官司马”,俗称“大司马”,为王朝重臣六卿之一,主管王朝对外的诸多军事事务。

3、源于改姓

(1)出自汉朝大司徒马矢氏,属于复姓省文简化改姓为氏。

(2)出自他姓改马姓。如汉代有汉戚人马宫,本姓马矢,至马宫以仕学显,改姓马。两晋之后大量司马氏改为单姓马姓。

4、源于少数民族

(1)源于回族,属于文化上汉化改姓为姓,回族中马姓这么多,主要与阿拉伯、波斯人名的音译,特别是与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音译有关,因为马与穆谐音,所以明代许多著述中都将穆罕默德译作马哈麻。

(2)出自清代,满族人中的马佳氏,改姓为马。在中国东北聚集着许多满族马姓,努尔哈赤建立金国后,在八旗中就有许多满族马姓。

5、据《姓氏考略》记载,西域古有“马”姓,后西域有姓“马”者入内地,即以“马”为姓。

扩展资料:

马姓历史名人:

1、马援

马援(前14年-49年),字文渊。扶风郡茂陵县(今陕西省咸阳市杨凌区 )人。西汉末年至东汉初年著名军事家,东汉开国功臣之一。

新朝末年,马援投靠陇右军阀隗嚣麾下,甚得其器重。后归顺光武帝刘秀,为刘秀统一天下立下了赫赫战功。

统一之后,马援虽已年迈,但仍请缨东征西讨,西破陇羌,南征交趾,北击乌桓,官至伏波将军,封新息侯,世称“马伏波”。其老当益壮、马革裹尸的气概,受到后人的崇敬。

建武二十五年(49年),马援在讨伐五溪蛮时身染重病,不幸逝世。因梁松诬陷,他在死后被刘秀收回新息侯印绶,直到汉章帝时才获得平反,被追谥为“忠成”。

2、马融

马融(79年-166年),字季长。扶风郡茂陵县(今陕西兴平东北)人。东汉时期著名经学家,东汉名将马援的从孙。

马融自少“美辞貌,有俊才”,早年随儒士挚恂游学,以数次拒绝朝廷辟命而名重关西。汉安帝时,马融入仕大将军邓骘幕府,历任校书郎、郡功曹、议郎、大将军从事中郎及武都、南郡太守等职,后因得罪大将军梁冀而被剃发流放,途中自杀未遂,得以免罪召还。

再任议郎,又在东观校勘儒学典籍,后因病离职。汉桓帝延熹九年(166年),马融去世,年八十八。唐代时配享孔子,宋代时被追封为扶风伯。

马融一生注书甚多,注有《孝经》、《论语》、《诗》、《周易》、《三礼》、《尚书》、《列女传》、《老子》、《淮南子》、《离骚》等书,皆已散佚,清人编的《玉函山房丛书》、《汉学堂丛书》都有辑录。

另有赋颂等作品,有集已佚,明人辑有《马季长集》。他尤长于古文经学。设帐授徒,门人常有千人之多。卢植、郑玄等都是其门徒。

3、马良

马良(187-222年),字季常,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马谡之兄。

马良兄弟五人都有才华名气,而马良是五人中最为出色。因眉毛中有白毛,人称白眉马良。因此有“马氏五常,白眉最良”的赞誉。建安十四年(209年),刘备担任荆州牧,征辟为州从事。马良与诸葛亮关系友善,曾奉命出使东吴,受到孙权恭敬接待。

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建立蜀汉政权,任命马良为侍中。章武二年(222年),刘备东征东吴,派马良招纳五溪少数民族。同年,刘备在夷陵之战中兵败,马良遇害身亡。

4、马超

马超(176~222年),字孟起,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县)人。东汉末年军阀、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伏波将军马援之后,卫尉马腾长子。

少年成名,健勇善战,多次拒绝曹操征召。跟随司隶校尉钟繇攻打并州,拜为谏议大夫。马腾入朝成为卫尉后,拜为偏将军、都亭侯,接管马腾军队。

建安十六年(211年),联合韩遂一同抵抗曹操,参加潼关之战,为曹操离间计所败。攻打陇上诸郡失败,依附汉中太守张鲁。

刘备攻打刘璋时,率众投降,合兵包围成都。参加汉中之战,上表尊封刘备为汉中王,迁左将军。蜀汉建立后,拜为骠骑将军、凉州牧,封为斄乡侯。

章武二年(222年),病逝,终年四十七岁。景耀三年(260年),谥号威侯,一女嫁于安平王刘理。有剑术“出手法”。

5、马岱

马岱(生卒年不详),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马超的从弟。早年追随马超大战曹操,反攻陇上,围攻成都,汉中之战等。

后在诸葛亮病逝后受杨仪派遣斩杀了蜀将魏延。曾率领军队出师北伐,被魏将牛金击败而退还。官至平北将军,陈仓侯。

——马姓

安阳东傍佐马氏家族迁徙考证

马林恩

历经年余,询谟遗老,搜集了一些东傍佐马氏家族的资料,拟对有关问题作一初步的探讨,恭请诸位有识之士指教。

一、六百多年前,我祖从山西洪洞迁到河南漳德府安阳县铜冶二里马家庄。

1、 历史上的马家庄;

据富家沟村民王景国、黄保的、宋山林、王生林、王天林、王明玉、程海计等十余人讲;

‘先祖代代口传,马家庄(今安阳县铜冶镇富家沟原址)原来不在观音堂西侧,而在其北岸之上。当年,马家庄人丁兴旺,势力很大,叔伯兄弟十三人皆有武功,人称十三马武,也称马家十三太保。其时山东响马顺北沟而上,到山西抢劫,每次归来时,所劫资财必须给马家留下一部分作为买路钱,否则不得以过,山东响马自然心中不悦。后来山东响马有备而来而十三马武并不知情,山东响马以奉送资财为名,将马氏兄弟拐到马家庄北300米的地方(至今此地仍叫拐的地)打起来。另一部分人则从南沟上来,乘马氏兄弟首尾不顾之机,放火烧了马家庄。从此马家兄弟才搬到岸下,就岸掏窑居住。这就是马家庄和拐的地的传言。’一九六三年秋,连降大雨,大水冲垮安李铁路而泱及富家沟,灾后村民移居北岸之上重建家园,在马家庄遗址挖出了房基、灶坑,村民王明玉还挖出了三尺长的砂石门墩。充分说明马家庄在北岸之上无疑。

现原富家沟东头观音堂有一石碑,碑文:“重修,大清国河南彰德府安阳县铜冶二里,现在马家庄,今有东头白衣送子观音堂一所,施地,马朝、马庄、马门程氏、马行----,参与重修者除程姓外,有马成龙、马成明、马成春、马成林、马成玉等马姓之人,重修时间为康熙五十七年。由此说明观音堂西侧为马家庄,也印证了世代传言,马家庄被烧而搬到岸下掏窑居住之说。

至于马成龙等人是否我族先人?以下的理由于以肯定的回答。(1)东傍佐马氏家族辈字谱成、得、春、玉、腾、芳、耀、扬、文、明、永、庆、福、泰、延、昌,“成”为我一世祖。(2)从时间上考,康熙五十七年1718至今2008年计290年,我族目前已繁衍至十二世,按世系代25---30年计正好是300年左右,从时间上也相吻合。(3)本族马长海讲;二十几年前在铜冶煤矿工休期间,工友刘大有(富家沟人当时已近六十岁,现八十余岁,已过世)讲;你们马家不简单,马家庄十三马武斗山东响马,住宅被烧,搬到岸下掏窑,康熙五十四年搬到东傍佐。长海问;你咋知道?“观音堂西边有碑文记载。”然而时世沧桑,搬迁之碑却难以寻觅。不过客观现实亦可作证。马成蛟为东傍佐继世祖,康熙五十七年重修观音堂者没有马成蛟,足以说明马成蛟在重修观音堂之前就迁到了东傍佐。

2、追根溯源,我祖何时从何处迁到马家庄。

其一、据观音堂碑文记载,重修时间为康熙五十七年,为了寻根,我们有必要探讨观音堂何时初修。

中国千百年来的封建统治,无论平民百姓还是帝王将相,都把神作为主宰世界的唯一,都把自己的兴旺发达、幸福安居寄托于神灵,因此对庙宇的修建都有一种虔诚之心,庙宇的建筑一般要好于其他建筑。康熙五十七年重修的观音堂至今已近三百年,现在之所以坍塌,则是近五十年来人为破坏所致,如非人为破坏,从建筑结构看,再延续100年都是完全可能的。由此可以说观音堂的初修距重修不会少于250至300年。

其二、观音堂为何人初修。

此地之所以叫马家庄,就是马家人首先在此定居,即使有他姓也一定在马姓定居之后。因此观音堂的初修唯马姓无疑。

其三、马家庄何时被烧而搬到岸下居住。

客观地讲,无论何人、何时、何等变故,被迫迁徙后的第一件事不应是建庙,而应是住所安定、维持生计。安定之后经过20---30年的休养生息,才可能考虑繁衍生子、人丁兴旺、接续香火而建送子观音堂。因此,我们说,马家庄被烧搬到岸下居住的时间应在初修庙宇前20—30年。

其四、马家人何时在此定居,并取名马家庄。

富家沟王明玉讲在北岸之上建房时挖出了马家庄的房基、灶坑及三尺长的砂石门墩。三尺长的砂石们墩是什么概念?有三尺长的砂石门墩必有高门大户。有高门大户,必有深宅大院。而高门大户、深宅大院的建筑,在以农业为主的明代(上述时间的累计以近600年,也就是到了明代),当时生产力相对底下的封建社会中,如此规模的经济积累决非二、三十年,没有两、三代人的不懈努力是不可能实现的。由此,我们可以推定,马家庄被烧之前马家人已经在此定居了五十到八十年。

其五、马家庄从何处迁来。

(1) 祖上言传我祖从山西迁来。

(2) 依据其地理位置和当时的客观环境,马家庄不可能为明代以前的老户。《元史、

五行志》记载,元末中原地区不但水患严重,大蝗灾也频频而至,从至正元年到二十五年大蝗灾十八、九次,元统三年到至元末年,大饥荒十五次,至正十七年河南大饥,十九年京师大饥,彰德亦如之,通州刘五杀其子而食。种种灾难使中原地区人烟稀少,土地荒芜。元政府只好把路降为州。就是到明朝,由于人粮锐减,洪武十七年全国各地仍把不足三千户的州降为县。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马家庄人不可能在此生存,因此也就排除了明代以前马家庄为老户的可能,唯一应是明朝大移民的后裔。

据《明太祖实录》卷一百三十九《日之录之余》洪武二十一年八月,户部郎中刘九皋言:“今河北诸处,自兵后多荒芜,居民鲜少,山东、山西之民,自入国朝,生齿日繁,宜令分丁徙宽闲之地,开种田亩”。朱元章曾谕户部侍郎杨靖曰:“山东地宽民不必迁,山西民众宜如其言”。于是迁山西泽、潞二州民之无田者,往彰德、真定、临清、归德、太康诸处闲旷之地,令自便置屯耕种,免其赋役三年,仍户给钞二十锭以备农具”。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马氏先人从山西迁到河南彰德府安阳县铜冶二里之莲花山下定居繁衍,并取名马家庄。

如前所述,我祖无疑是洪武年间山西的移民,如再问从山西何处迁来,有记载的只能是迁泽、潞二州往河南彰德。唯一的说法只能是我祖乃平民百姓,非豪门权贵,是千百万大移民中极为普通的一员。州、府、县志不可能将家家户户的迁徙一一记录在案,此乃没有文字记载的原因。能追根溯源到此,也算尽心尽力了。归结一句话“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

二、三百多年前,马家庄马姓陆续迁往东傍佐、石涧、李村。

1 、今天马家庄已无马姓之人,马姓何时迁走?

据富家沟戏楼碑文记载,嘉庆十年1805东傍佐堆金窑头牛国柱施钱二百五十千文,在马家庄马姓之地的富家沟修建了一座戏楼。当时还有一个颇具哲理的传言。东傍佐牛国柱在马家庄之地的堆金窑(煤矿)扎实赚了一把,为了感谢地主,便于马家庄与东傍佐的交通往来,欲在马家庄之地的富家沟修一座桥。而马家庄人则认为,历朝历代土地是农民的命,东傍佐与马家庄毗邻,东傍佐的地已经种到了马家庄的沟南岸,一沟之隔便是马家庄,如果再架一座桥,两岸交通是方便了,但方便了交通也就方便了种地。日后东傍佐的大户、首富一遇机会就可能把马家庄的地买下。届时马家庄没有了耕地,自然就断了生路。于是断然拒绝了牛国柱的修桥之意。最终协商修一座戏楼,隔三差五唱场戏,也不失一美举。因此牛国柱就在马家庄之地的富家沟修了一座戏楼。可惜1963年秋,连降大雨。戏楼西五百米的安李铁路,路基大坝涵洞淤塞,屯集之洪水冲垮铁路,汹涌之洪流瞬间将戏楼卷走。灾后富家沟村民取石建房,又从河沟挖出了戏楼之碑,如今戏楼不见,而碑文尚在。当时,我祖二世马得法参与了马家庄戏楼的修建,此时,比重修观音堂晚了87年。这次修戏楼为什么只有马姓一人,而王姓、程姓居多,马姓哪里去了?其他碑文佐证,马姓因多种原因大部分已经迁走。一是富家沟刘大有等人以前见过康熙五十四年马姓迁东傍佐的石碑。二是东傍佐白衣大士庙碑文记载,道光四年1824马氏家族三世马春安、马春吉,四世马玉林、马玉辰参与了白衣大士庙的重修。其时,比康熙五十七年1718重修观音堂晚106年。说明东傍佐马氏一支继世祖马成蛟在观音堂重修之前,就迁到了东傍佐。到道光四年1824已经繁衍到第五代,四世马玉林、马玉辰当时的年龄也因在25—30岁,因为一个未成年人不可能参与庙宇的建筑,如果他们的年龄在25—30岁,第五代的诞生则是完全可能的。按世系代龄25—30年计,五代人的繁衍时间应在130年左右。由此可以确立马成蛟康熙五十四从马家庄迁东傍佐是可信与客观的。

2 世代言传东傍佐、石涧、李村马氏同宗、同祖一家人。

3 石涧、李村马氏继世祖为何三人。

石涧、李村马氏谱记载,继世祖马得金、马得银、马得礼三人。一般情况家谱的继世祖为一人,为什么此谱为三人?极有可能其谱的续修时间已经到了其曾孙或玄孙时代,因为一般情况孙对祖的情况应该了解,到曾孙或玄孙时,如上辈没有文字记载或言传,就有可能淡忘。因而续谱之时就不知“得”辈之上还有“成”辈,更不知“成”辈先人世居马家庄,无奈只能以已知的“得”字辈续谱。这就形成了石涧马氏谱非一人始祖,三位“得”字辈并列为一世始祖既成之故。如不是东傍佐马氏族人寻根问祖,找到碑文依据,此误很难澄清。

4 至于石涧“得”字辈的迁徙时间,我认为应该在嘉庆十年的前20—30年左右。

理由是:(1)嘉庆十年修戏楼时众多参与者中马氏家族只有马得法一人,说明修戏楼时马氏家族的其他成员已经迁走。(2)康熙五十七年1718至嘉庆十年1805计87年,按世系代龄25---30年计,“成”字辈理应全部去世,“得”字辈的人也五、六十岁了,迁徙的人员年龄不应是晚年,而应是壮年。

5 马成龙、马成春、马成林、马成明等其中一、二人应该是石涧马氏的继世祖。

因为东傍佐马氏是马成蛟的后裔,如无其他资料证明,石涧马氏应该是马成龙、马成春、马成林、马成明等人的后裔。

147世祖 2世祖 讳广传公(1208~),又名弁,号清淑。妣马氏、杨氏,生14子次第如下:巨源、巨湶、巨汌、巨渊、巨海、巨浪、巨波、巨涟、巨江、巨淮、巨河、巨汉、巨浩、巨深。(人称“一脉宏开十四房”,又称“二七男儿”)。广传公南宋嘉定元年戊辰岁(公元1208年)出生,生於福建宁化,进士出身,仁宗延佑乙卯二年(公元1235年)27岁登进士第,官授江西瑞金知县(从六品),因筑城建学、平洞寇有功,擢迁为秩(即朝官)奉议郎(即元代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中的议郎官,正四品)。广传公出生在福建宁化县,卒于京职。祖妣原合葬于江西瑞金三角塘。(龙形眼睛穴,狮子望月形,建水库时已平整。现江西瑞金建有广传公纪念馆一座)。后经兴宁、五华、梅县、龙川等县子孙商议将马氏夫人金骸移葬於龙川潭文约乾头村田垅里虾蟆落井形。壬山兼亥分金。2003年12月重修马夫人墓举行隆重的峻工庆典仪式,议定每年农历二月十二日合族祭拜。裔孙为纪念广传公,在兴宁黄陂陶古走马岭下龙归洞建广传刘公总祠一座,并在兴宁岗背榕树村刘氏总祠背后建一座广传公纪念墓,正月十九、廿日一并祭拜。后裔分居全国各省市,分布世界各国。

我也是姓马,我家,到我爷那辈也有完整的族谱,但是在解放的时候弄得支离破碎,我爷爷的祖籍是山东蓬莱,更早就不知道了,如今我在黑龙江,我早些年的时候也查过马氏的由来,但是根本就查不明白的,你弄到春秋战国时期了,这根本就能没头绪了,不说别的时期吧,三国时候司马家这个姓氏几经转变一部分人都改成马姓,但是你说有没有可能是赵奢的后人,这就让人无奈了,为什么?因为赵奢是全部汉人第一个姓马的,马氏都是从他这开始的,他开创的马姓,按这么说只要是姓马的都是他后代,如果你要问你是不是他的嫡系,这个咱就查查,赵奢,生卒年不详,号:马服君,汉族“马”姓起源。赵国人,与赵王室同宗,当届贵族。战国后期赵国名将。战国八将领之一,赵国是现在的哪呢?赵:约占有今山西北部,中部和河北中部,西南,内蒙古自治区的一部分 ,如果你说你是湖北来的,如果你祖上没有迁移,在战国时期,湖北全省都是楚国地盘,当然,与赵国算是有那么一块相连接的,这么说的话,你有可能是分出来的一支,但是啊,赵奢姓马,他的仆人很多也赐姓马,谁让古代有这规矩呢,其实你真要找头绪,应该从马援开始找,他是正派的赵奢后代,这个马援呢,马援(前14—公元49年),汉族。字文渊,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看见啦?他是陕西的,这个跟湖北也很接近,汉武帝时,马家从邯郸移居茂凌。马援的曾祖父马通,汉武帝时,因功被封为重合侯,但因为他的兄长马何罗谋反,马通受到牵累,被杀,所以马援的祖父、父亲这两代家境式微,地位不显。马援有三个哥哥,他们是马况、马余、马员。都很有才能。王莽时,又都做到了二千石的高官。三国时蜀汉将领马超也是其后人。我查过了,马援的哥哥们剩下的孩子历史上几乎没有记载,他哥哥早年就死一个,所以后代主要是马援的孩子,当然他孩子很有名,一个女儿是皇后,四个儿子为马廖、马防、马光、马客卿,其中马防最为有名,这都不说,就得说三国时期的马腾,马超,这是他们正统子孙,马腾马超,马腾(-211)字寿成,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他有 子女:马超 马休 马铁 侄子:马岱,到这就出自侄子了,这个就不知道了,但说他亲儿子,其实这三个都是很有能力和才华,不过除了马超那两个都死了,马超追随刘备进蜀中,他先前也有儿子但是被人杀了,总之,子女:马秋(为张鲁所杀),马承(继承了马超斄乡侯的爵位),马氏(嫁与刘理为妃),另有不知名二子冀城被杀,马超就一个马承活得挺滋润,但是后代到这就查不明白了,所以说真正的可查的赵奢的后代到马超这几乎死绝了,有证明,章武元年221,超临没上疏曰:臣门宗二百馀口,为孟德所诛略尽,惟有从弟岱,当为微宗血食之继,深讬陛下,馀无复言。好像这就有点结束了,但是我们知道,马超是有羌族血统的,羌族又跟古罗马有着千丝万缕关系,所以都说马超有外国人血统,者不可否认,最有意思的是此外,据史书记载,马超家族带有羌胡血统,与西边的各国关系良好。有学者认为,马超统率的部队“不尚弓弩”,而擅长使用西式的长标枪等武器,行军作战采用西式密集军阵,马超本人也穿类似当时西方国家的铠甲。上述情况表明,马超家族和中西亚地区有着密切的联系。马超之子为逃避追杀,选择到中西亚避难是合乎逻辑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没想到在近1800年后,记者在亚美尼亚工作期间却遇到了当地一群自称来自中国马姓家族的后代。追根溯源,他们竟然是马超的后裔。(你有兴趣可以了解)如果这个是真的,那么赵奢的后人在中国可就没了,如果不是真的,那么按照当时的地理,马超家族应该在四川,就你现在的地方,四川稍南,你可以看看你家最最最老的人在哪住?在1800年前是不是在有人存在,要是有的话,就都明白了,我说的都是凭自己调查发现,不算确凿,你就当作咱老马家的家史看看吧

我想到马氏家族家谱

历史来源1、由“马服”氏改变而来。马服本是战国时期赵国的一块土地,位于今天河北省邯郸市西北。战国时赵国大将赵奢于公元前270年率军在秦...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