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朝宗的人物故居
江朝宗故居位于南湾子胡同1号。南湾子胡同属东城区东华门地区,是南河沿大街路西从南往北数的第二条胡同。清乾隆时称“湾子胡同”,宣统时称“南湾子”,1949年称“南湾子胡同”,因胡同曲折而得名。胡同原来的长度为400多米,走向是:东起南河沿大街,西行北拐西折至南池子大街。1965年整顿地名时,将胡同北拐西折的一段划出,称“北湾子胡同”;将胡同南侧的“小井胡同”、“官豆腐房胡同”并入,胡同的走向变成东起南河沿大街,西行南拐通“菖蒲河沿”,长度约250米。胡同向南已经堵死,向北尚通“北湾子胡同”,长度仅剩下百十来米。
南湾子胡同1号(包括1号旁门),旧时的门牌是南湾子13号,在胡同东段北侧,坐北朝南。据房屋档案记载:宅院东起胡同东口,西至胡同向北拐弯处,一排临街倒座南房横贯东西,建有两座朝南的广亮大门广亮大门,是北京四合院中等级最高的宅门,是具有相当品级的官宦人家采用的宅门形式。;建筑格局是内部相连的3个宅院,东院为二进,中院为四进,西院为三进。整座建筑占地2724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669平方米,有房屋游廊1495间,其中瓦房38间、带廊瓦房22间、游廊8间,西院建有楼房35间,其余为平顶房屋。
南湾子13号原为北洋军阀重要人物江朝宗的房产。一因江朝宗在北京城内房产不止一处,计有:乃兹府10号、学院胡同9号、北河沿大街40号、南河沿大街19号、粉子胡同3号、金钩胡同甲19号、官豆腐房8号、冰窖胡同4号、三座门大街14号、东四七条2号(以上均为旧门牌),在诸多房产中此宅规模最大、规制最高;二因江朝宗生前长期在此居住,死后又在此宅发丧。因此,人们习惯将南湾子13号叫作“江朝宗本宅”。
北平沦陷期间,江朝宗投降日寇,当了汉奸。抗日战争胜利后,政府清理查抄敌逆财产,南湾子13号在清理查抄范围之内,后成为机关办公用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北京市房管局、北京市国土局曾在此办公。20世纪80年代,拆除南湾子胡同1号的倒座南房和院内一些建筑,建成一座灰色清水墙体清水墙体,是不用装饰的整砖墙体。的四层办公楼,院内大致格局未变,西院的楼房完整保留,是《北京房地产》杂志编辑部的办公用房。
南湾子胡同1号正在改建成为“北京香江戴斯酒店”。
宦官作为我国封建社会中一个特殊的存在,其实给人们留下的印象往往是负面的,由于人为上的生理缺陷,使他们一生都无法孕育儿女,而除此之外,历史上舞弄权谋为祸朝纲的宦官并不在少数,比如说指鹿为马的赵高、三国时期误导刘禅的黄浩等等,贤能宦官少之又少。由于其身份的特殊性,加之常常陪伴手握重权之人左右,所以常常颇得信赖,长此以往宦官的势力也逐渐高涨,以至于在唐朝后期,宦官专权达到顶峰。
而在历史上诸多有名的宦官中,李莲英显然是具有代表性的一位,作为慈禧太后身边的一位红人,他在清宫内担任太监总管长达40多年的时间,慈禧向来生性古怪,能够在这样一位人物手下安稳的度过40余年,李莲英显然是有着他自己的本事。
也正因太后的信任,当时的王公贵族在他面前也要避让三分,可时光飞逝,1908年11月15日,慈禧太后去世,其原来的奴仆们也尽数散去,李莲英在离开慈禧太后之后独自生活了三年,那么没有了过往的权利与地位,他过得怎么样呢
李进喜到李莲英,小人物的蜕变之路
李莲英原名李进喜,出生在一个十分贫寒的家庭中,父母在当时都是地位低下的劳工,李进喜家一共兄弟四人,尽管父母劳作十分辛苦,但想让整个家庭维持温饱还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情,由于实在是负担不起家庭的开销,在李进喜八岁那年被父母选中送往郑亲王端华府净身成为太监。
当时只有八岁的他还是一个懵懂无知的小孩子,却被迫接受了那个时代封建的处理方式,在我们当下来看也不得不感叹一句悲哀,但当时的李进喜或许不知道,自己的人生因为选择了这条路而走上了巅峰。
时间一晃,李进喜16岁了,而这一年也是他人生路途中的一个转折点,在先后于奏事处和东路景仁宫当差之后,他被指派去服侍慈禧太后。
在为奴的这些成长路途上李进喜没少吃苦头,但也让他锻炼出了一身察言观色的本事,按照我们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情商极高,这也为他日后服侍慈禧,讨太后欢心埋下了基础,在安德海被处死之后,李进喜出色的表现吸引到了慈禧的注意,由此翻开了他的下一页人生篇章。
受慈禧喜爱,李莲英身处高位
在得到慈禧青睐之后,李进喜摇身一变成为太监总管李莲英,而此时的慈禧也已逐步掌权,在朝中的地位极高,作为她最为青睐的手下,李莲英的地位自然也就随之水涨船高了。在他26岁那年,就被慈禧任命为首领大太监。
不仅如此,按照清朝的祖训来说,太监的品级最高就是四品,不可再向上晋升,这也是从侧面制约宦官的权利,而慈禧却丝毫不顾及这项法度,赐给李莲英二品顶戴花翎,由此可见李莲英的地位之极。
手中拥有如此巨大的权力,李莲英自然成为众多官员巴结的对象,在如此炙手可热的时候,他为人却始终如一,依旧谨小慎微地在慈禧身边当差,这让人不得不再次感叹他的情商之高,身处巅峰,却仍不忘自己的本分。
可尽管如此,由于他手中的权力过于庞大,被他帮助过的人心存感激也就罢了,那些求助却并未被李莲英应允的人却心怀记恨,这也让他树敌不少。
太后去世,李莲英悲惨过活
1908年,曾经掌权整个清王朝的女人慈禧太后去世了,大厦倾颓之时,依附于其上的树木自然不能幸免,李莲英也深谙这个道理,在为太后守孝百日之后,便离开了自己生活了40多年的皇宫高墙。
在离宫之后,李莲英独自在外生活了三年,虽说这些年中他具体的生活景象史书中没有太过准确的记载,只是说他几乎没有再抛头露面,在京城的大宅子内度过了人生最后的岁月。有史书称他是因病去世,不过在宫中侍奉过慈禧的生活记录却是抹除不掉的。
尽管他为人低调,却也树敌颇多,想要真正地安享晚年哪有那么容易呢况且在封建体制下早已生活习惯的他却突然在晚年得到了自由,一时间肯定也适应不过来,为了能够打发余生,李莲英开始抽大烟,终日里烟不离手,浑浑噩噩,据过继孙女说是烟后痢疾病逝。
到了1966年,李莲英的墓葬被打开,令人惊讶的是里面没有身体,只有孤零零的头骨,如果是正常死亡,不至于如此,他的真正死因,最终也没有定论。
[李之谜大太监李是怎么死的?清末大宦官李,历经咸丰、同治、光绪、四朝。李以超人的机智和聪明,成为慈禧太后最亲密的官宠,以至于慈禧太后打破了宦官最多住四个官位的祖传制度,赏赐李第二顶高帽,让原本是奴才的李攀上了权力的巅峰。关于大太监李的死因,正史和野史说法不一,但可以我不能给一个明确的答复。
李生于直隶河间府。根据他的墓志铭,李生于道光二十八年。据清宫档案记载,咸丰七年,十三岁的李被端化派入宫当太监,李原名李进喜。入宫十四年,被慈禧封为连赢。李先后在东路的服务厅和宫当差役。直到他十六岁,才被调到长春宫给慈禧。
李是一个非常聪明伶俐的人。他知道如何调整主人和奴隶的关系,他善于揣摩主人的脾气和爱好。凭着他的机智和聪明,李成了慈禧身边最亲近的宠臣,侍奉了她一生。慈禧李死后,61岁的离开了皇宫。三年后,李病逝于北京,享年64岁。
至于大太监李是怎么死的,野史中没有详细记载,但他是病死的。
据李氏家谱年记载,1908年10月,慈禧太后驾崩,尽孝百日,出宫养老。李搬进了他在胡同的家,组织了一次斋戒,闭门不出。三年后,李病逝。据李氏家族的后人说,李是病死的,因为痢疾没有治好,他得病后三四天就死了。但是,清朝的档案和墓志铭中用的是一个;话,可以不禁让人对李之谜提出各种猜测死亡。
有人认为李是李的死是被革命党人杀害的,因为在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的斗争中,李支持慈禧太后,打击皇党。但学术界有人质疑这种观点。他们认为,清朝开国之初,顺治皇帝就立下了铁证,规定宦官不得干预政治。因此,李不可能参与在朝廷中的党派之争。在这种情况下,李不能得罪革命党人,而且他死后出宫,对政治事务也没有什么影响。所以有杀了李也没什么意思。
对于李的神秘,另一位研究人员描述了李之死的细节谋杀的细节。李出宫后,住在护国寺胡同的一间私宅里,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一天,李接到了清末第一号人物袁世凯的红人江朝宗的邀请。请帖的内容是邀请李到什刹海会贤堂吃饭。李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决定按时去赴宴。然而,他没有我没想到在回家的路上会遭到反击。事后,李家人找到了他的头在后海,但他的尸体不见了。
这篇文章发表后,李在后海被杀的说法开始流行,但一些专家认为故事的细节不合逻辑。因为在古代,刺杀成功后,人头被拿走,没有人留下人头来搬运尸体。有研究者根据史料,首先排除了蒋朝宗的嫌疑。姜朝宗是宣彤二年陕西汉中镇的连长。他没有直到1912年才回到北京,担任北洋政府北京警备司令。李死于19111年,当时江朝宗还在千里阿韦任连长
小张比李年轻得多。在他离开李的宫殿后,的皇后玉龙成了太后,开始慢慢掌握权力。而且,从入宫到出宫,小从未在慈禧身边做过差使,所以小和李之间并不存在利益冲突。据老太监的回忆年的记载,慈禧太后去世后,李把他收藏在宫中的80万两金条搬到了自己的住处。另外还有100多个亲戚,他按照亲戚朋友的关系,把自己的财产全部分给他们。那些太监怎么会再来抢他的财产呢?
关于李死因的另一种说法是,李在去山东讨债途中被一个凶恶的土匪杀害。这种说法也遭到了很多人的质疑。与李以他的财富和地位,他怎么能亲自出去讨债呢?然而,支持这一观点人说,李曾有一个侄孙女,嫁于山东无棣县。他拜访了她侄孙女,游览了泰山,在山东和河北交界处被杀。当时,他身边的两个随从都吓得半死,他们只把李把它带回了北京。
[李之谜大太监李是怎么死的?虽然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李之谜在各种各样的传闻中已经发现了李的死因,专家们认为,史料中的模糊记载和民间流传的传说都暗示着有关李的种种古怪的事情李的死因是什么,而的死因却是一个未解之谜。

李莲英的墓地在呢
李莲英(1848年11月12日-1911年3月4日),河北河间府大城县李家村人,咸丰七年(1857年)由郑亲王端华府送进皇宫当太监,是晚清一个著名的太监。李莲英在清官长达五十二年,是慈禧太后最宠信的贴身太监,也是有清一代品位最高、权势最大、财富员多、任职时间最长的一位大宦官。
宣统三年(1911年),李莲英因病而死,后葬于太监墓地北京阜成门外思济庄。 李莲英死时,得到清朝宫廷的1000两白银,在北京恩济庄的太监墓地修造了一座豪华坟墓。李莲英的坟墓早在30年前就被破坏了,只有墓志铭的拓片保留了下来。
清朝太监李莲英的墓地在什么地方?
李连英死时,得到清朝宫廷的1000两白银,在北京恩济庄的太监墓地修造了一座豪华坟墓。李连英的坟墓早在30年前就被破坏了,只有墓志铭的拓片保留了下来。
李莲英墓中的宝藏去哪了
李莲英在建坟时耗资巨大,不惜任何代价,动员数千民工。从周围百里外村庄收买了大量鸡蛋,完全要蛋白不要蛋黄,用蛋白拌石灰,江米粥灌浆,修筑整个坟茔。有人曾对李莲英的“鸡蛋坟”吟诗一首:“马鬣封头鸡卵坟,黎民血泪染石灰。可叹莲公达显宦,焉与三宝共争辉?”诗中的“三宝”指的就是“三宝太监”郑和。都传说北京有座郑和衣冠冢,李莲英对郑和无限崇仰,每年清明节都要到郑和的墓前朝拜。李莲英生前安排埋葬此处的目的就是为了与郑和齐名后世。
1966年,李莲英的坟墓被“造反派”们发现砸开,在墓中发现了许多价值连城的陪葬品。其中的一颗钻石帽饰,比英国女王伊丽莎白戴的那颗还大,另外还有三件宝物:汉朝的青玉土浸剑、满黄浸玉镯,宋代的青玉褐浸环,都堪称无价。但令人吃惊且奇怪的是棺椁里只有一颗腐烂干净的骷髅头!头部以下的被子里空空荡荡,连一节小骨头也没有!李莲英的躯干去了哪里,至今仍是一个谜。李莲英死后,民间还曾经传说,其家人在李莲英入葬后,为他安装了一个木质的生殖器,此说广为流传,但是真是假,也随着李莲英身体的不见踪影而永远得不到答案了,李莲英墓的谜团更为离奇。
李莲英死因之谜 为何墓中身首异处
从1984年开始,佟洵展开了对李莲英死因的调查。她发现,据现存史料记载,李莲英是因病而终,但这无疑与李莲英棺木中的景象是矛盾的。
偶然的一次,佟洵发现了史料中的一个疑点,随后她又相继发现了一些可疑的地方。终于,佟洵做出了一个令社会哗然的推断,李莲英是被人害死的。这一观点的提出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争论声不绝于耳…… 史料记载,李莲英的死因不明 1984年7月的一天,一名中年女性来到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借阅档案。这位女士名叫佟洵,她正着手准备毕业论文,选择的人物是清朝太监李莲英。 对于李莲英离开皇宫之后的生活状况,种种史料都有着几乎雷同的记载。那就是李莲英因病而终,并没有任何意外发生。但问题却在于,假 如李莲英果真是寿终正寝,又该如何解释其墓中身首异处的现实呢? 一天,当佟洵又一次读到李莲英的墓志铭时,发现其中一处模棱两可的表述:他的墓志铭用了一个陨字,陨就是死了的意思,但没有病死的含义。此外,佟洵还发现,虽然相关史料中都提到李莲英是因病而终,但对他的病因却只字未提。 1985年,佟洵发表文章《李莲英死因之谜》。文章中,不仅首次披露了1966年挖掘李莲英之墓的全过程,以及李莲英身首异处的真相,更提出了李莲英死于非命的观点。但在学界,却有不同的声音。唐益年,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研究员。这些年来,他几乎翻阅了全部的清代太监档案。对于李莲英究竟是否死于非命,他并没有给出肯定或否定的评断,但他认为,在那些流传于民间的种种说法中,有诸多值得商榷之处。 在唐益年眼中,机警圆滑的李莲英绝不可能是被宫中仇敌所杀。唐益年认为,在清朝开国之初,顺治皇帝就立了一个铁牌,规定了太监不许干预朝政,所以李莲英根本不可能参与朝廷内的党派之争,在这种情况下,他不可能得罪了革命党人,等他临死出宫时,对于政事更没影响了,所以杀他没任何意义。同时唐益年还认为,李莲英被悍匪杀死于讨债路上的故事更是杜撰。无论是李莲英的财富地位,还是他离宫后岁过甲子的年龄,都不可能亲自出门讨要债务。 研究员称,李莲英被杀于后海 争论没有结果,新的声音却再次出现。1990年,《纵横》杂志刊登了一篇名为《李莲英身首异处之谜》的文章。这篇文章出自北京文史研究馆已故研究员颜仪民。他在文中不仅肯定了李莲英被人杀害,而且详细描述了李莲英被杀的细节:李莲英在出宫后,一直住在护国寺棉花胡同的一所自家宅院内,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一天,李莲英突然接到一张请帖,发帖之人是清末第一号实权人物,袁世凯的红人,九门提督———江朝宗。请帖中说,要请李莲英在什刹海会贤堂吃饭。面对这张非同一般的请帖,李莲英犹豫不定。权衡半天,李莲英最后决定:准时赴宴。不过,他万万没料到在回家的路上,遭遇了暗算。事后,其家人在后海找到了李莲英的头颅,身躯却不知下落。 文中,作者字里行间中提到的两个人难逃干系,一位是请客人———江朝宗,另外一位则是太监小德张。小德张,清末又一位名噪一时的太监。因为得到隆裕皇太后宠爱,成为二品太监总管。颜仪民文中多次强调:小德张是李莲英的死敌。 文章刊登后,李莲英被杀于后海的说法开始流行。但更大的争论也应声而起。有专家认为故事的细节不合逻辑,因为按古代来说,行刺都是提着脑袋走,没有留下脑袋扛着身子走的,而且唐益年再次以史料为据,首先排除了江朝宗的嫌疑。“江朝宗是在宣统二年(1910年)任陕西汉中镇总兵,一直到民国二年(1912年)才从陕西回到北京,担任北洋政府的北京卫戍司令,李莲英死在宣统三年(1911年),这时江朝宗还远在几千里之外当总兵,怎么去杀李莲英呢?” 同时,唐益年也对文中所讲的,小德张是李莲英死敌的说法,表示不敢苟同。“小德张比李莲英小很多,他是在李莲英出宫后,隆裕皇后当上太后时才慢慢得势,而且小德张从入宫一直到他出宫,从来没在慈禧太后身边当过差,所以两人之间根本没有利害冲突。” 争论不休,李莲英之死谜底未解 王道成,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研究员,他对颜仪民的讲述也表示了异议。依照档案记载,江朝宗当时并不在京,那么李莲英是与江朝宗吃饭之后被杀的说法,就有了明显疑点。但是,颜仪民却为自己的说法,提供了不容置疑的证明:这一切他是亲耳听江朝宗之子江宝仓讲述的。 颜仪民满姓叶赫颜扎,他在文中称,其家族也曾是清王朝时期的大户人家,其叔父毓贤曾为山东巡抚,而父亲毓泰曾经就是江朝宗的机要秘书。颜仪民说,正是两家这样的渊源,他和江朝宗的儿子江宝仓成为了忘年交。而江宝仓对李莲英被害一事毫无顾忌,不仅向颜仪民讲述了后海的事发经过,甚至泄露了其中隐情:“李莲英被杀后,次日一大早,李莲英的弟弟就跑到江府来禀报,江朝宗当时还故作镇静。” 颜仪民认为,江朝宗这种明知故问的态度,完全说明了他与李莲英在后海被杀有关。然而,这个证据也遇到了质疑。为了说明小德张和李莲英素有嫌怨,颜仪民在文中说,小德张曾奏请隆裕太后下令查办李莲英的财产。 但王道成认为,“李莲英已经退休了,退休后他为什么还把300万两银子放在宫里?据《老太监的回忆》记载,慈禧太后去世后,李莲英就把他收藏在宫里的80万两金条抬到了住处,另外的亲属有100多人,他把财产按亲疏关系都分给他们,那么那些太监们怎么可能再来打他的主意?” 这处例证也许有失严谨,那么是否影响整篇文章的真实性?由于颜仪民先生已于2003年时故去,所以已经无法听到他亲口讲述曾经的所见所闻,而94年前,发生在后海那惊险一幕的真实性,也只能等待继续考证。 从1985年佟洵发表《李莲英死因之谜》至今,整整20年间,关于李莲英死因的争论一直不绝于耳。多年后,李莲英之死的谜底或许有全部揭开的一天。 另类说法 李莲英死因的种种传说 在民间,关于李莲英之死有多种说法。有传说,他死于革命党之手。因为李莲英正好死在辛亥革命时期。此外,有传言说李莲英被宫中的仇敌所害,也有人说他被杀死在去山东讨债的路上。 但李莲英的过继孙女李乐正说,祖父死于痢疾,得病三四天就突然死亡。但有专家怀疑了这种解释,因为按1911年3月4日来讲,正是初春季节,这个季节得痢疾让人费解。 对于这些不同版本的传言,虽然都没有找到李莲英被杀的直接证据,但专家认为,那些史料中模糊的记载,以及散布于民间的传闻,以至李莲英后人言语中的破绽,都已经暗示了李莲英之死的种种蹊跷。
最后一个太监李莲英之墓究竟在哪
李莲英的目的在北京恩济庄的太监墓地修造了一座豪华坟墓。不过李莲英的坟墓早在30年前就被破坏了,只有墓志铭的拓片保留了下来
江朝宗的人物故居
本文2023-10-12 18:07:15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37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