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树对环境的影响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2浏览:2收藏

樟树对环境的影响,第1张

樟脑产量占世界的70%,质量名冠全球。

樟树是营造园林、防风林的理想树种。

我国栽培樟树历史悠久,广西全州锦塘山谷有棵2000多年的古樟,高30米,胸经66米;各地还有“唐樟”、“宋樟”等不少珍贵的古樟。

人类历史文化发展的丰碑

樟树是一个古老的树种,早在下石炭纪和上石炭纪已有樟树植物的化石。樟树开发利用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时代《尸佼》有:土积则梗豫樟;《淮南子》有:楠豫樟之生也,七年而后知,故可以为舟“。我国著名林学家陈嵘在他著的《中国树木分类学》中说:“如樟树、楠木、肉桂等利用上价值极大,欧美人士每谓中国植物界之富源重在樟科,良有以也”。樟木是木材王国中的珍品,为“樟”、“梓”、“楠”、“椆”四大名木之首。江南特产樟木箱,不仅外观美丽,而且用以装衣服久放不潮不霉变不虫蛀。樟木箱成为我国传统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久负盛名。

樟树根、茎、叶均含樟脑。樟脑作为焚香和医药已使用了很多世纪,其医药有通关窍、利滞气之功能,主治寒湿、霍乱、心腹疼痛诸症;又可作杀虫剂,除臭剂、染料,选矿和塑料的增韧剂等。樟脑是我国特产,生产历史悠久,尤以台湾出产为多,质量好,居世界首位。

樟树是我国出色的绿化美化树种,早在1500年以前有一位南朝诗人梁江淹,他写有《闽中草木颂》,共15首诗,《豫樟颂》是其中一首,对樟树雄姿进行了生动的描述;“伊南有林,榧桂榧椒,下贯金壤,上笼赤霄,盘薄广结,稍瑟曾乔,七年乃识,非日终朝”。南方各地特别一些大城市普遍用它作庭院树、行道树和公园绿化树,栽到那里,就为那里增添了亮丽景色。它浓密的树冠,犹如一把巨伞,夏日里可以遮挡强烈的阳光,冬天里可以挡住北来的寒风。它那油亮翠绿的树叶,给人以爽心悦目之感,它四季长青,更能衬托出江南的旖旎风光。樟树对二氧化硫有较强的抗性,并能在氟化氢气体污染的地方生长。因此它是绿化厂、矿区的优良树种,特别是有特殊污染源的厂矿,樟树是不可替代的绿化树种。据日本报道,樟树对臭氧也有较强抗性。

在南方,它无论乡村或城镇,无论山区或平原,也无论名刹大寺和名胜古迹,都可以见到它的浓密翠绿的身姿,闻到它樟脑味的飘香,它营造了富有江南特色的景观,它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陪伴着人类走过了漫漫历史发展的长河,也为人类作出了大量贡献,因此深受南方人们的喜爱。南方许多城镇、村庄用樟树来命名的也特别的多,如在江西至今还有30余处。樟树市是全国有名的药都,原名清江(在清江流域),因境内古樟树而改此名。清代诗人查慎行游樟树镇后还写下了一首诗:“潇潇下流棹歌声,一曲清江见底清,老树不知生意尽,尚凭古社占村名。”这里的老树,是指古樟树。据历史记载,江西古时地属豫章郡,唐人张守义说:“章,今之樟也”。今天的江西在春秋时,秦置九江郡,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分九江郡为豫章郡,辖境相当全省,治所在南昌。三国时属吴,才改豫章郡为江州。汉高祖六年设豫章郡,可见当时樟树之多。在湖南用樟树作地名也很多,如衡阳的樟木市,衡山三樟乡,衡南的樟树乡,还有许多用樟树来命名的小地各,如樟树坳,樟树庵,樟树山,樟木村等等。

樟树的寿命很长,千年以上的古树巨木很多,分布也很广。其数量之多,范围之广,寿命之长,树围、树冠之大,恐为全国之冠。其胸围和冠幅也可以和 “世界爷”(世界著名的长寿树红杉)相媲美。我国人民历来把古树作为活的文物加以保护,许多地方的古老樟树,都被当作稀物珍品记入县志或家谱。如清同治《祁阳县志·语溪》:记载一株“寿樟”,“高可十余丈,荫庇数亩,大及数十围”。为李唐所植,今仍保存,三人合抱。《南县志备记录》和《徐氏家谱》记载,南县九都山原涂家老屋场,有一株“千年古樟”是南宋高宗时,任职(沅)江、华(容)的涂淑和手植,现仍枝叶繁茂。清嘉庆《善化县志》和黄本骥《湖南文物志》载:岳麓监院后有一株“朱子樟”,相传为朱熹手植,蔚然深秀,名“紫阳樟”,现不存。又在左侧有一株“元樟”。

古樟是自然文化历史的丰碑,一个地区,一个城镇,或一个村庄,可能没有自然历史发展的记载,但古樟树可作为它的历史见证。一株古樟常常是一处名胜风景,有一个传神的故事,如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湖广》记述五都樟树评庙上首,有一株大樟树,人称“樟仙”。此古樟尚存,胸径18米,高15米。据传六朝时所植。湖南沅陵县城,有一株古樟树,高26米,胸径53米,相传这株古樟为南宋将领牛皋曾用来栓过马。江西史称:“樟木之乡”,保留有大面积的古樟群及全国少见的古樟树。最早的记录为晋朝人张华在《豫章志》中所载:西汉时的南昌“有大樟树,高17丈,四十五围,枝叶扶疏,庇荫数亩”。江西有古樟林 300多处,以吉安为多。安福县有15处,泰和县16处,永丰县20余处。泰和县塘洲乡金滩村的古樟林有200余亩,至今800余年。最为壮观的是瓜畲乡邓家村的古樟林,呈带状蜿蜒绕村,乡民称它为:“龙脉”,“龙头”3株,胸围98~10米,树高30米,冠幅30米×30米。据邓家谱载,为后周年间所植,距今1200余年。崇仁县许坊乡谙源村古樟,胸围11米,树高20米,分生7干,冠幅28米×26米。这株樟树,冠幅巨大,气势雄伟,影响范围很广,清人立石碑赞叹道:“古樟一棵,盘结如盖,势偃百尺,荫及一乡,四山峙到,如垣如墉,青葱勃翠,骇目伟观。”传说这株古樟为纪念村祖李十公夫妇“显圣”,打败金兵,受到朝廷敕封,在宋朝嘉定年间立庙记奉而栽植。在我国年龄在四、五百年的古樟数量很大,仅据江西安福县统计,该县共有成材樟树12万株,400年以上的就有8700多株,难于一一历数。

樟树一樟一景,特别是一些古樟树不仅记载着人类和自然发展的历史,而且它们营造了江南的特色风光,保卫着人们生存的环境,并为人们创造了生产生活的优越条件。

樟脑产量占世界的70%,质量名冠全球。 樟树是营造园林、防风林的理想树种。 我国栽培樟树历史悠久,广西全州锦塘山谷有棵2000多年的古樟,高30米,胸经66米;各地还有“唐樟”、“宋樟”等不少珍贵的古樟。 人类历史文化发展的丰碑 樟树是一个古老的树种,早在下石炭纪和上石炭纪已有樟树植物的化石。樟树开发利用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时代《尸佼》有:土积则梗豫樟;《淮南子》有:楠豫樟之生也,七年而后知,故可以为舟“。我国著名林学家陈嵘在他著的《中国树木分类学》中说:“如樟树、楠木、肉桂等利用上价值极大,欧美人士每谓中国植物界之富源重在樟科,良有以也”。樟木是木材王国中的珍品,为“樟”、“梓”、“楠”、“椆”四大名木之首。江南特产樟木箱,不仅外观美丽,而且用以装衣服久放不潮不霉变不虫蛀。樟木箱成为我国传统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久负盛名。 樟树根、茎、叶均含樟脑。樟脑作为焚香和医药已使用了很多世纪,其医药有通关窍、利滞气之功能,主治寒湿、霍乱、心腹疼痛诸症;又可作杀虫剂,除臭剂、染料,选矿和塑料的增韧剂等。樟脑是我国特产,生产历史悠久,尤以台湾出产为多,质量好,居世界首位。 樟树是我国出色的绿化美化树种,早在1500年以前有一位南朝诗人梁江淹,他写有《闽中草木颂》,共15首诗,《豫樟颂》是其中一首,对樟树雄姿进行了生动的描述;“伊南有林,榧桂榧椒,下贯金壤,上笼赤霄,盘薄广结,稍瑟曾乔,七年乃识,非日终朝”。南方各地特别一些大城市普遍用它作庭院树、行道树和公园绿化树,栽到那里,就为那里增添了亮丽景色。它浓密的树冠,犹如一把巨伞,夏日里可以遮挡强烈的阳光,冬天里可以挡住北来的寒风。它那油亮翠绿的树叶,给人以爽心悦目之感,它四季长青,更能衬托出江南的旖旎风光。樟树对二氧化硫有较强的抗性,并能在氟化氢气体污染的地方生长。因此它是绿化厂、矿区的优良树种,特别是有特殊污染源的厂矿,樟树是不可替代的绿化树种。据日本报道,樟树对臭氧也有较强抗性。 在南方,它无论乡村或城镇,无论山区或平原,也无论名刹大寺和名胜古迹,都可以见到它的浓密翠绿的身姿,闻到它樟脑味的飘香,它营造了富有江南特色的景观,它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陪伴着人类走过了漫漫历史发展的长河,也为人类作出了大量贡献,因此深受南方人们的喜爱。南方许多城镇、村庄用樟树来命名的也特别的多,如在江西至今还有30余处。樟树市是全国有名的药都,原名清江(在清江流域),因境内古樟树而改此名。清代诗人查慎行游樟树镇后还写下了一首诗:“潇潇下流棹歌声,一曲清江见底清,老树不知生意尽,尚凭古社占村名。”这里的老树,是指古樟树。据历史记载,江西古时地属豫章郡,唐人张守义说:“章,今之樟也”。今天的江西在春秋时,秦置九江郡,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分九江郡为豫章郡,辖境相当全省,治所在南昌。三国时属吴,才改豫章郡为江州。汉高祖六年设豫章郡,可见当时樟树之多。在湖南用樟树作地名也很多,如衡阳的樟木市,衡山三樟乡,衡南的樟树乡,还有许多用樟树来命名的小地各,如樟树坳,樟树庵,樟树山,樟木村等等。 樟树的寿命很长,千年以上的古树巨木很多,分布也很广。其数量之多,范围之广,寿命之长,树围、树冠之大,恐为全国之冠。其胸围和冠幅也可以和 “世界爷”(世界著名的长寿树红杉)相媲美。我国人民历来把古树作为活的文物加以保护,许多地方的古老樟树,都被当作稀物珍品记入县志或家谱。如清同治《祁阳县志·语溪》:记载一株“寿樟”,“高可十余丈,荫庇数亩,大及数十围”。为李唐所植,今仍保存,三人合抱。《南县志备记录》和《徐氏家谱》记载,南县九都山原涂家老屋场,有一株“千年古樟”是南宋高宗时,任职(沅)江、华(容)的涂淑和手植,现仍枝叶繁茂。清嘉庆《善化县志》和黄本骥《湖南文物志》载:岳麓监院后有一株“朱子樟”,相传为朱熹手植,蔚然深秀,名“紫阳樟”,现不存。又在左侧有一株“元樟”。 古樟是自然文化历史的丰碑,一个地区,一个城镇,或一个村庄,可能没有自然历史发展的记载,但古樟树可作为它的历史见证。一株古樟常常是一处名胜风景,有一个传神的故事,如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湖广》记述五都樟树评庙上首,有一株大樟树,人称“樟仙”。此古樟尚存,胸径18米,高15米。据传六朝时所植。湖南沅陵县城,有一株古樟树,高26米,胸径53米,相传这株古樟为南宋将领牛皋曾用来栓过马。江西史称:“樟木之乡”,保留有大面积的古樟群及全国少见的古樟树。最早的记录为晋朝人张华在《豫章志》中所载:西汉时的南昌“有大樟树,高17丈,四十五围,枝叶扶疏,庇荫数亩”。江西有古樟林 300多处,以吉安为多。安福县有15处,泰和县16处,永丰县20余处。泰和县塘洲乡金滩村的古樟林有200余亩,至今800余年。最为壮观的是瓜畲乡邓家村的古樟林,呈带状蜿蜒绕村,乡民称它为:“龙脉”,“龙头”3株,胸围98~10米,树高30米,冠幅30米×30米。据邓家谱载,为后周年间所植,距今1200余年。崇仁县许坊乡谙源村古樟,胸围11米,树高20米,分生7干,冠幅28米×26米。这株樟树,冠幅巨大,气势雄伟,影响范围很广,清人立石碑赞叹道:“古樟一棵,盘结如盖,势偃百尺,荫及一乡,四山峙到,如垣如墉,青葱勃翠,骇目伟观。”传说这株古樟为纪念村祖李十公夫妇“显圣”,打败金兵,受到朝廷敕封,在宋朝嘉定年间立庙记奉而栽植。在我国年龄在四、五百年的古樟数量很大,仅据江西安福县统计,该县共有成材樟树12万株,400年以上的就有8700多株,难于一一历数。 樟树一樟一景,特别是一些古樟树不仅记载着人类和自然发展的历史,而且它们营造了江南的特色风光,保卫着人们生存的环境,并为人们创造了生产生活的优越条件。

樟科樟属。又名香樟(杭州)乌樟(四川)、徭人柴(广西)、栲樟、山乌樟(台湾)、小叶樟(湖南)。 形态特征: 常绿大乔木,高达30m,胸径5m,树冠近球形。树皮灰褐色,纵裂,小枝无毛。叶互生,卵状椭圆形,先端尖,基部宽楔形,近圆;叶缘波状,下面灰绿色,有白粉,薄革质,离基三出脉,脉腋有腺体。花序腋生,花小黄绿色。浆果球形,紫黑色,果托杯状。 常绿阔叶树种,它既是珍贵的用材和经济树种,也是我国非常重要的园林绿化树种。它生长于中国整个亚热带地区,是亚热带很有代表性的树种。长江以南各省都有它的分布。如台湾、福建、江西、广东、广西、湖南、湖北、云南、浙江。 树姿优美,树冠近球形,枝叶浓密青翠。木材有香气,纹理致密,美观,耐腐朽,防虫蛀,为造船、箱橱、家具、工艺美术品等优良用材;根、干、枝、叶、可提取樟脑、樟油;种子可榨油,又作润滑油;叶含单宁,可提至栲胶,还能放养樟蚕,其蚕丝供渔业制网材料及医疗外科手术缝合线。 樟树是一个古老的树种,早在下石炭纪和上石炭纪已有樟树植物的化石。樟树开发利用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时代《尸佼》有:土积则梗豫樟;《淮南子》有:楠豫樟之生也,七年而后知,故可以为舟“。我国著名林学家陈嵘在他著的《中国树木分类学》中说:“如樟树、楠木、肉桂等利用上价值极大,欧美人士每谓中国植物界之富源重在樟科,良有以也”。樟木是木材王国中的珍品,为“樟”、“梓”、“楠”、“椆”四大名木之首。江南特产樟木箱,不仅外观美丽,而且用以装衣服久放不潮不霉变不虫蛀。樟木箱成为我国传统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久负盛名。 在南方,它无论乡村或城镇,无论山区或平原,也无论名刹大寺和名胜古迹,都可以见到它的浓密翠绿的身姿,闻到它樟脑味的飘香,它营造了富有江南特色的景观,它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陪伴着人类走过了漫漫历史发展的长河,也为人类作出了大量贡献,因此深受南方人们的喜爱。樟树的寿命很长,千年以上的古树巨木很多,分布也很广。其数量之多,范围之广,寿命之长,树围、树冠之大,恐为全国之冠。其胸围和冠幅也可以和“世界爷”(世界著名的长寿树红杉)相媲美。我国人民历来把古树作为活的文物加以保护,许多地方的古老樟树,都被当作稀物珍品记入县志或家谱。

严先生祠堂记

目录

原文

题解

译文

作者

编辑本段原文

严先生祠堂记 范仲淹

先生,汉光武之故人也。相尚以道。及帝握〈赤符〉,乘六龙,得圣人之时,臣妾亿兆,天下孰加焉?惟先生以节高之。既而动星象,归工湖,得圣人之清。泥涂轩冕,天下孰加焉?惟光武以礼下之。

在〈蛊〉之上九,众方有为,而独“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先生以之。在〈屯〉之初九,阳德方亨,而能“以贵下贱,大得民也”,光武以之。盖先生之心,出乎日月之上;光武之量,包乎天地之外。微先生不能成光武之大,微光武岂能遂先生之高哉?而使贪夫廉,懦夫立,是大有功于名教也。

仲淹来守是邦,始构堂而奠焉,乃复为其后者四家,以奉祠事。又从而歌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编辑本段题解

见《范文正公集》。严先生即严光,字子陵,少与汉光武帝刘秀同学。刘秀称帝后严光变姓名隐遁于钓,刘秀觅访征召至京,尝共卧偃,严光以足加秀腹上,次日“太史奏客星犯御坐甚急。帝笑曰:‘联故人严子陵共卧耳。’”后辞官不受,退隐于富春山(今浙江桐庐),后人称其所居之地为严陵濑。事见《后汉书;隐逸传》。范仲淹于宋仁宗明道年间出知睦州(辖境相当于今浙江桐庐、建德、淳安),始构严先生祠堂,使其后人奉祀,并作此记。

编辑本段译文

严先生是光武帝的老朋友,他们之间以道义互相推崇。后来光武帝得到到《赤符》,乘驾着六龙的阳气,获得了登极称帝的时机。那时他统治着千千万万的人民,天下有谁能比得上呢?只有先生能够以节操方面来尊崇他。后来先生触动了天上的星象,归隐江湖,达到了圣人自然清静的境界。先生视官爵为泥土,天下又有谁比得 上呢?只有光武帝能够用礼节对待他。《盅》卦的“上九”爻都偏偏显示“不事奉王侯,保持自己品德的高尚。”先生正是这样做的。《屯》卦的:“初九”爻,阳气正开始享通,因而能够显示“以高贵的身份交结卑贱的人,深得民心。”光武帝正是这样做的。可以说先生的品质,比日月还高;光武帝的气量比天地还大。如果不是先生就不能成就光武帝的气量的宏大;如果不是光武帝,又怎能促成先生品质的崇高呢?先生的作为使贪婪的人清廉起来,胆怯的人勇敢起来,这对维护礼仪教化确实是很有功劳的。

我到这个州任职后,开始建造祠堂来祭奠先生,又免除了先生四家后裔的徭役,让他们负责祭祀的事情。从而又作了一首歌:

云雾缭绕的高山,郁郁苍苍,大江的水浩浩荡荡,先生的品德啊,比高山还高,比长江还长。

编辑本段作者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市)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其父范墉,任武宁军节度掌书记。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衰落。他不但从小勤奋好学,而且胸怀远大政治抱负,以天下为已任。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中进士。仁宗时曾任秘阁校理,他为人忠直,极言敢谏,曾被贬河中府通判。仁宗明道二年(1033)任右司谏,景佑年间知开封府,上《百官图》,讥刺宰相吕夷简不能选贤任能,被贬饶州。康定元年(1040),召范仲淹为龙图阁直学士,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以防御西夏侵扰,他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卓有成效地巩固了西北边防,声望大增,于仁宗庆历三年(1043)回朝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继而向仁宗提出改革政治的十项主张,这就是后人所称的“庆历新政”。这些新的政治措施遭到保守势力的联合进攻,范仲淹被迫离开朝廷,罢去参知政事,新政失败。此后他又知邓州、杭州、青州等地,最后病死于徐州。卒赠兵部尚书,谥文正。范仲淹在学术上以易学著名,其文学亦为后世景仰,在文风卑弱的宋初,范仲淹反对西昆派,反对骈体文,主作用质朴的、有实际社会内容的作品来矫正文弊。他一生论著很多,诗、词、散文都很出色,有不少爱国忧民、反映社会现实的好作品,艺术上也颇见工力,颇具特色。名篇有散文《岳阳楼记》、词《渔家傲》、诗《江上渔者》等。集有《范文正公集》,其生平详见《宋史》卷三一四。他上继李、杜、韩、柳,下启欧阳修、曾巩、三苏、王安石等,与穆修、柳开一起,为北宋的诗文革新运动奠定了基础。

历史名人严子陵

近代诗人柳亚子有一首《感事呈毛主席》的诗,诗中有“安得南征驰捷报,分湖便是子陵滩”之句,这子陵滩讲的是东汉高士严子陵不慕 仕 途,隐 居 山野,垂钓富春江的典故,严子陵的故乡则是在浙江宁波余姚。

严子陵(公元前37—43),名光,又名遵,字子陵,西汉末余姚人。少年时代就到外地投师,刻苦好学,博学多才,性格耿直。在学时与南阳人刘秀是同学,两人白天探讨奥旨,夜来抵足而眠,结下深厚友谊。当时因朝廷腐败,王莽篡位,赤眉、绿林纷纷起义,严子陵见天下大乱,便 回到余姚,隐居不出。后来刘秀统一天下,做了皇帝,就是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光武帝知严子陵贤能,便派人四出寻访。有人见他反穿裘皮袄在泽中钓鱼,光武帝急忙派使者,备了华丽的车马,请他入朝为官,但接连三次都被绝然回绝。光武帝没法,便亲自到他的住处去请,岂料他竟躺在床上假寐不起,光武帝走到了他的身边,抚着他的肚腹说:“你这个怪人,难道不肯助我治理天下吗?”他忽然番身坐起,答道:“从前尧帝那样有德有能,也还有巢父那样的隐士不愿出去做官,读书人有自己的志趣,你何必一定要逼我进入仕途呢?”光武帝听了直摇头,说:“子陵,我终究不能说服你吗?”

然而,光武帝并没有死心,仍然把他请到洛阳。他虽被安置住在富丽堂皇的大院深宅,却绝不肯与朝廷显贵往来,光武帝去拜见他,他也不行君臣之礼。光武帝对他没有办法,说他是“狂奴故态”。

一天光武帝把他请进宫中,促膝谈心,向他请教治国之道。严子陵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光武帝听他论古涉今,说理精辟,喜得眉飞色舞。两人一直谈到深夜,光武帝便留他同床睡觉。严子陵也不推辞,躺在床上,叉开双腿,沉沉入睡。睡到半夜,竟把一条腿搁到皇帝身上,光武帝为了不惊动他,竟一夜没有睡好。

次日清晨,严子陵还在梦乡,光武帝就起了床。只见钦天太监惊慌失措的 闯 进 宫门,奏道:“臣昨夜仰观天象,发现有客星冲犯帝座,恐怕于万岁不利,特进宫面禀”。

光武帝沉思片刻,勿而恍然大悟,哈哈大笑道:“那里是什么客星冲犯帝座,是朕与好友子陵同床而眠,他的一条腿搁到了朕身上了。”

从此严子陵这个“客星”的雅号就名扬四海。他家乡的山陈山被称为“客星山”,桥被叫作“客星桥”。如今还保留在余姚四碑亭的严子陵碑文中,也有“依然城廓客星高”之句。

光武帝十分钦佩严子陵的人品才学,要他担任谏议大夫,这是一个很高的职位,但他还是不肯接受。后来干脆不辞而别,回到家乡余姚隐居。

建武十七年(公元48年),光武帝又派使者到了余姚请严子陵进京做官。他听到消息,赶紧躲避起来,使者只得泱泱而返。为了避免朝廷再找麻烦,他索性带着家人,迁居桐庐富春江边种田、钓鱼。他钓鱼的地方后人称之为“子陵滩”。“严子陵钓台”至今遗迹犹在。严子陵回到余姚直至终老,享年八十,死后葬于余姚陈山。南宋丞相史浩有《严先生墓》诗道“玉匣蛟龙已草莱,一邱马髦尚封培,云台若也标名姓,千古谁知有钓台。”陈允平“严墓”诗也写道:“山高石怪水冷冷,三尺孤墓葬客星,遥想陵原松桧色,晓烟暮雨为谁青。”

严子陵视富贵如浮云的气节,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敬仰。北宋名臣范仲淹仰慕严子陵高节,特意为他造了祠堂,并写了一篇传颂千古的《严先生祠堂记》,赞他“云山茫茫,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明著名学者徐渭在《严先生祠》诗中写道:“碧水映何深,高踪那可寻,不知天子贵,自识故人心。山霭消春雪,江风洒暮林,如闻流水引,谁听伯牙琴。”

严子陵钓鱼台

富春山又名严陵山,山麓耸起一双石岩,俗称东台、西台,东台也就是严子陵钓鱼台。严子陵名光,东汉初余姚人,儿时与光武帝刘秀是同窗,刘秀得天下后,邀他出来做官,严光再三谢绝,归隐富春山,钓鱼耕田,打发余生。对他不事权贵的作法,历代是有口皆碑。唐代就建起了严陵祠。宋代又升格,毕恭毕敬的称为严先生祠堂,文学家范仲淹作《严先生祠堂记》,五体投地地说:“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西台姑且称为“谢公台”,它的名气小得多,却自有动人的故事。谢翱字皋羽,南宋诗人,曾从文天祥抗元。文兵败殉国后,谢悲痛欲绝,登临此台致祭,据说他手持竹如意,击石作歌,歌毕竹石俱碎。台上有亭,亭上有联道:“生为信陵流离客,死结严陵寂寞鬼”。亭前竖有石碑一块,上刻有谢翱用生命写成的散文《登西台恸哭记》。在东西两台之间,有一座双清亭,亭柱上的楹联是“拾级拜严子,亮节高风今古还誉:隔江祭谢公,忠心赤胆日月魂。》”

“高风千古”石坊和严氏宗祠

胡惠瑞

“高风千古”石坊和严氏宗祠,位于檀湖山之北,历山之南,亭山之左,柏山之右,329国道南侧三里许。严子陵后裔集居其间,旧称“客星里”,现为“亲堰村”。

由北入村,见南北跨江一小桥,曰“皇帝堰古桥”及“为汉徵士子陵先生立”诸字。背面上额镌刻“清节流芳”和“严子陵纪念坊”诸字,并有“钦差提簿军务浙江等处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汉阳尹应元赐建,知余姚事晋江黄琰为汉徵士子 陵 先生立”等字。据传“高风千古”和“清节流芳”八字为汉光武帝刘秀亲书,石坊建于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为重修严子陵墓的同时重建,石坊具有明代典型的艺术风格和石雕建筑艺术,主基稳实,细部镂空浮雕狮子滚绣球及鸟兽等图案,雕刻精巧,栩栩如生,气势宏伟。体现了明代工匠高超的石雕技艺,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在十年动乱中,因石坊被群众改建房屋当作歇脚凉亭的依靠所遮挡,才得以躲过浩劫之难,保存了这一保贵的石雕精品。为余姚市文物保护单位。

坊西首有一广场,西侧还扩建有三间“高风亭”,亭内有一展室。有严子陵先生半身像及生平事迹介绍,供游客参观。

牌坊四周集居严氏后裔,是汉徵士子陵公姓氏之源流。村东南偶有严氏宗祠,坐北朝南,前后三进,进距空旷,规模宏大,周以围墙,建筑考究,雕梁画栋,雕刻 细 致,人物生动,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仅南照墙,大门被毁,第一三进有几间 倒 塌,梁檐卧地,周墙残缺,其余尚存。

村正南不远处,见青山一色,绿树成荫,气象非凡。曰:“严公山”,俗称“南面山”,先生二十一世孙,唐降州剌史建“严公庙”于此,山巅白云峰有平石阔数丈,刻有“严公山”三个大字于其上。后因子陵墓在客星山。庙徙迁客星山,现仅存遗址。

据《下河严氏支谱》,《严子陵公生平考》记载:晋武帝太康四年(283)晋升安太守始建祠于“客星里”,先生为始祖。严氏战国初,避秦虐而改庄姓,至汉武帝时,严公父士恂守会稽遂家也,蔓延至哀帝间(公元前6-1年,避明帝刘庄讳(58),易庄为严,《子陵墓碑略》云:公生元帝永光五年(公元前39年)壬午八月十二,元始元年(公元1年)侍父士恂令新野(今河南新野县)时,与刘秀父亲刘钦尹南顿相善,故公与刘秀同往汝南郑敬处求学。两人白天探讨学问,夜间抵足而眠 ,结下深厚友谊。因王莽篡位(公元9年),赤眉、绿林纷纷起义,公见天下大乱,便回家乡余姚陈山隐居读书。过了十三年(公元23年),刘秀中兴汉室,统一天下,做了东汉开国皇帝,为光武帝。公得知刘秀做了皇帝,便改名换姓,到远处隐居。刘秀知道公的贤德和才能,令人四处查访,请公出来辅佐。后来,齐地有人上书,说有一男子反穿羊裘,在湖泽中钓鱼,可能是公。刘秀即派使者,备了华丽的车马接他到了京城,请他入朝做官。前后接了三次才把他接来。并对他优礼有加。安排住进京城宾舍。大司徒(相当于丞相)与公是旧相识,派人带亲笔信去问候,刘秀亲自命人驾车出宫。拜访公,公睡床上,置之不理。刘秀知道他是假睡,就走到了他身边,抚着他的肚腹说:“你这个怪人,我今日以故人的身份来看望你,难道你不肯助我治理天下吗?”公忽然坐起,答道:从前尧帝那样有德有能,还有巢父那样的隐士不肯出去做官。读书人自有自己的志趣,你何必一定要逼我进入仕途呢?”刘秀听了直摇头。

后来,刘秀终于把公请进宫,公也被刘秀的诚意所感动,两人谈天话旧。畅叙不已。刘秀向公请教治国之策,他也诚意相告。一直谈到了深夜,刘秀留他宫中过夜,他也不推辞。就和刘秀同床而睡,他叉开双脚,沉沉睡去。睡到半夜,他一条腿搁到刘秀的肚皮上,刘秀为了不惊动他,竟一夜没有睡好。

第二天,刘秀起床上朝,有钦天监出班奏道:“臣昨夜仰观天象,见有客星冲犯帝座,恐于万岁不利。”刘秀听后哈哈一笑:“哪有什么客星冲犯帝座,是我与好友子陵同榻共眠,他将一条腿搁到了我的身上了。”

刘秀十分钦佩他的才学人品,任他为谏议大夫,他坚决不受,但深知朝中的处境和自己的秉性不利,他留给刘秀一封辞职谢罪的信,不辞而别,来到了风景秀丽的富春江畔隐居不出。

建成武十七年(公元41年,刘秀再次派使者征他进京做官。他听到了消息赶紧回到余姚,躲在陈山脚下的月德寺中,使者闻讯追寻而来,那天正好下大雪,积雪 很 厚,公急中生智,倒穿芒履上了陈山,使者见雪上有脚印,向山脚寻找一番,结果当然没有找着。后人有诗云:“避士入隐志不凡,倒拖芒履上陈山,客星高照古渡在,山高水长仰先贤。”

公八十终老于家,刘秀听到了他去世的消息,十分悲伤,令地方政府出钱百万,谷千斛,将他葬于故里陈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仰慕他的高节,特为他建成了祠堂,并定《严先生祠堂记》,赞誉道:“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去山指的是严氏宗祠前的严公山,总称白云山。江水是指祠前的环湖带和下河往西注入姚江。

严子陵有世孙在桐庐

屹立在桐庐县富春江镇的严子陵钓鱼台,是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且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但时隔两千多年,你是否相信在桐庐还有严子陵的世孙呢?

近日,桐庐县组织各乡镇文化部门进行文化遗产普查时,钟山乡文化站收集到了一本《严氏宗谱》,并从中发现历史名人严子陵的五十五世、五十六世孙就在桐庐县钟山乡朱边畈村。

根据家谱记载,严子陵的五十五世孙有八十岁的严奉复和七十五岁的严奉纯等。五十六世孙有六十岁的严国春和五十五岁的严金华等。家谱中写道:“始祖光,字子陵行云,二世家会稽余姚人,小字狂奴,少有高名,同光武帝同学,两人同窗同座同床三年,互敬互学名列全班前茅。刘秀登基后,三番五次聘他当谏议大夫,严子陵不屈。仍耕于富春山中。后人名其钓处为严子陵钓鱼台,在桐庐有东西二台,各高数百丈。有羊裘轩、客星馆、高风堂等,台上俱有亭。”

这本家谱曾两次重修。1945年,才六岁的严国春上了谱,当时集谱时间一年多。圆谱时刚出生的严家末子严金华也补了上去,他成了谱上的最后一位。此谱共六册36卷,朱边畈村珍藏2册,每册六卷,歌舞乡夏塘、潘畈村各藏一册,毕浦乡严村藏一册,建德市罗村乡狮峰村也藏一册。据严国春回忆,“文化大革命”期间,居住在建德市狮峰村的堂叔来到桐庐朱边畈村,将一册家谱悄悄带走,还特地做了只樟木箱珍藏,防止腐烂虫蛀,遗憾的是另一册已被烧毁。后建德堂叔去世,他儿子严康乐在外工作,女儿出嫁时,才将家谱送回朱边畈村,由严国春保管至今。

从家谱中可以看出,朝廷官员爱吃桐 庐特产,如豆腐干、梨头等,在南宋时已作为贡品送往朝廷。据统计严氏家谱上严子陵后代共有100人在朝廷任大小不同的官职,其五十世孙还得到过严州(建德)府太爷奖励的一块匾额,上有府太爷的圆印,并书“宽厚平和”四字。因五十世孙住建德时,与人发生纠纷,其宽容的气度使得府太爷很受感动。这块珍贵的匾额原挂在朱边畈村的祠堂里,现被严国春的侄儿收藏。

更有意思的是,严国春根据家谱中记载“豆腐干是贡品”这一点,在七八年前开始加工“钟山豆腐干”还真的走红市场,两次走进西博会,多次获奖。

“庄严一脉”话严姓

说起严姓,就不得不先提到庄姓。

庄与严二字,组成庄严 一词,表示着一种肃静的意思。奇妙的是,用这两个字来表示的中国姓氏,也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严姓是由庄氏改来的,所以严姓之人,与庄姓根本就是一家人。

严氏的姓源,是从楚庄王的谥号“庄”而来,楚庄王的子孙,为了有别于他人,以“谥为姓”,就用“庄”这个谥 号来做了自己家族的姓氏。

到了汉代,汉明帝的名字叫刘庄,按封建帝王之制,为避天子之讳,凡有庄姓人氏必须改姓。因为“庄”与“严”两字常连在一起用,都表示相同的意思,大概因此之故,楚庄王的后裔庄氏在传到汉明帝时,就把庄姓改为严姓了。从此,也就在庄氏之中分出了一支严姓的支系,一代一代的传延下来。

福州阳岐的严培庸说:“我们阳岐的严家,是在唐朝天佑年间,跟闽王王审之从河南光州固始县来的。所以福州有十多个姓,都是王审之带来的。我的祖先严怀英,怀是胸怀的怀,英是英雄的英,他就是跟着王审之来这里的。他人很正直,很勇敢,会打仗,有功,后来官拜朝议大夫。”

严姓的发源地,主要是在湖北的江陵和甘肃的天水。从唐朝天佑年间开始,“严”姓人家一部分就在福建定居下来。

历史上严姓有许多名人。严光,字子陵,汉谏议大夫,东汉余姚人,严 光 本 姓庄,后改姓严,与东汉光武帝是同学。严子陵一生清廉好学,博学多才,他先拒绝王莽新朝,后又不肯接受朋友刘秀所请,洁身自好,被后人所推崇。宋朝范仲淹曾对他有“先生之风,山高水长”的赞誉。

现在浙江富阳、桐庐两县,仍保留有许多当年严子陵的踪迹。有“严 子 陵 钓鱼台”等。当年,郁达夫游富春江时有诗曰:“家在严陵滩上住,秦时风物晋山川,碧桃三朋花如锦,来往春江有钓船”。

追本溯源,庄严两姓,都是春秋时代五霸君王之一楚庄王的后裔,血缘上是一脉相承,同出一源,实为一家。

樟树对环境的影响

樟脑产量占世界的70%,质量名冠全球。樟树是营造园林、防风林的理想树种。 我国栽培樟树历史悠久,广西全州锦塘山谷有棵2000多年的古樟,...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