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具体给讲一下日本镰仓幕府。室町幕府的建立和灭亡。还有楠木正成,南北朝的开始和结束。以及先北条氏。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2浏览:4收藏

谁具体给讲一下日本镰仓幕府。室町幕府的建立和灭亡。还有楠木正成,南北朝的开始和结束。以及先北条氏。,第1张

  你说的是日本388的历史

  看你的顺序有些乱先给你捋一下

  最早是日本镰仓幕府(1185年—1333年)始于1185年(文治元年)幕府在镰仓成立,终于1333年(正庆二年,元弘三年)幕府灭亡,经历149年。

  镰仓幕府末年后醍醐天皇立志重整天皇大权开始倒幕。后醍醐天皇消灭了镰仓幕府后,就进行了第一次的王政复古,推行新政,史称建武新政。由于新政未能满足武士的要求,而且只重用京都的公卿贵族,故引来武士的不满。其中,倒幕大将足利尊氏更为不满,他虽然被赐给天皇名字中的尊字,但他想开幕府,结果足利尊氏迫后醍醐天皇退位。新天皇光严天皇策封他为征夷大将军。是为北朝。而后醍醐天皇退位后,持着天皇象征的三神器退往大和(今奈良县)的吉野,是为南朝,至此南北朝终于形成,史书还称为“一天二帝南北京”。

  然后延元3年(北朝历应元年,公元1338年)足利尊氏从北朝天皇那里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在京都建立了足利幕府(后改称室町幕府)。室町幕府前期于南朝对立,室町幕府后期与战国时代是穿插的,末代室町幕府大将军足利义昭支持甲斐大名武田信玄上洛攻击将他架空的织田信长。在武田将德川织田联军打的快要灭亡之时,却因武田信玄身体疾病加重切遭受袭击身亡。由其弟弟武田逍遥轩假装撤回甲斐,而足利义昭遭流放室町幕府灭亡。。。

  约公元1世纪,日本各地有100多个部落,还没有形成国家(其中有的与东汉和高丽建立了宗藩关系)。日本各部都以自己是中国或者高丽的藩属而自居,互相争执不断。

  公元2世纪时,居住在京都地区的部落统一了日本。 到了公元4世纪,天照大神(他的本名未知,日本人已习惯称他为神)在关西地方建立了比较大的部落,这就是今天皇家族的祖先,自称为"神"的一族。

  公元4世纪中期,大和政权统一了割据的小国。随着国家的统一,以前方后圆坟为代表的古坟广大到各个地方。这个时期是中国许多知识和技术传入日本的时期。4世纪,大和政权吸引了大陆的高度物资文明。到了5世纪,来自朝鲜半岛的外来人(归化人)带来了铁器生产、制陶、纺织、金属工艺及土木等技术。同时已开始使用中国的汉字。6世纪,正式接受儒教,佛教也传入日本。

  在6世纪初,在朝廷中握有实权的大伴氏曾因主张把任那四县割让给百济而受到攻击,从而失去政治势力,物部氏和苏我氏取而代之。物部氏是朝廷掌握军事的贵族,是维护原有统治方式的守旧势力。苏我氏从5世纪后半叶起,在朝廷中掌管财政,势力逐步扩大。当时,苏我氏是积极吸收外来思想和文化的进步势力。当百济圣明王献给日本朝廷佛像和经论时,苏我稻目积极主张崇佛,力图通过崇拜佛教来代替氏神的信仰,以统一全国的思想,加强皇权。物部尾舆则主张信仰原来的氏神,以维护氏姓制和部民制,坚决反对崇佛,于是两派间围绕崇佛与排佛展开了激烈斗争。 马埴轮587年,用明天皇(585—587在位)死后,以皇位继承问题为契机,苏我稻目之子苏我马子和物部尾舆之子物部守屋之间展开了殊死搏斗。最终,马子讨灭守屋取得胜利,物部氏灭亡。打败物部氏之后,苏我马子立泊漱部皇子为天皇,即崇峻天皇(587—592在位)。崇峻天皇不甘心成为苏我马子的傀儡,曾指着献上来的野猪说:“何时如断此猪头,断朕所嫌之人。”苏我马子闻言大惊。592年,苏我马子唆使东汉直驹刺死天皇。为了独揽朝政,同年12月,马子推举外甥女饮屋姬继位,是为日本历史上第一位女帝——推古女皇(592—628在位)。翌年,即593年,天皇立用明天皇遗子厩户皇子为皇太子,并“录摄政,以万机悉委”。后来世人因厩户皇子聪慧,治政英明,称其为圣德太子。

  公元710年,日本定都平城京(现在的奈良市以及近郊),迎来了律令国家的兴盛时期。但是,此时农民贫困、游民增加,由于庄园扩大而导致公地公民制的实质上的崩溃等,矛盾开始暴露出来。

  8世纪末,日本将都城移至平安京(现在的京都市),试图重建律令体制。但由于公地公民制的崩溃,国家陷入了财政困难。894年派出最后一批遣唐使后便告终止,就此不在大量摄取大陆文化。

  10~11世纪,藤原氏垄断政权(建立摄关政治五摄家就是藤原家的分流,五摄家分别是近卫、九条、鹰司、二条、一条),以庄园为经济基础,势力最为强盛。但是,由于地方政治的混乱,导致治安混乱,武士集团强大起来。到11世纪末,为对抗藤原开始实行“院政”(指日本平安时代后期上皇、法皇代理天皇执政)。武士开始进入中央政界。

  平安时代末期,贵族间充满了权力的冲突与矛盾,最终诉诸武力解决。在1156年的保元之乱和1159年的平治之乱中,伊势平氏皆为胜方贡献良多,战功赫赫,尤其是平治之乱,平氏 源平合战几乎剿灭了政敌源氏。源氏领袖之一的源义朝于逃亡途中遇害,三子源赖朝被流放到伊豆,其余苟存的几个儿子亦被强制送入佛寺出家,平氏地位确立。平氏领袖平清盛于1167年升任至太政大臣,朝中重要官职皆为平氏出掌,朝外许多诸侯国亦落入平氏手中。除此之外,平清盛的女儿德子亦嫁给高仓天皇为中宫,并生下言仁亲王(即后来的安德天皇),此时平氏可谓权倾天下。·

  支持源氏的平家

  北条时政、熊谷直实、畠山重忠、梶原景时、三浦义澄、千叶常胤、上总広常等。

  支持平家的源氏

  新田义重、志田义広、佐竹秀义、源季贞等。

  1179年,平重盛病故,后白河法皇收回平重盛领地越前国,引起平清盛不满。清盛惟恐大祸不远,决定先发制人,乃将后白河法皇软禁在鸟羽殿。1180年逼宫高仓天皇并拥立自己年仅2岁的外孙言仁亲王继位,平氏完全掌握朝政。

  素有大志的后白河天皇三子以仁王于1180年4月与摄津源氏的源赖政合谋,假称“最胜亲王”名号,密使在熊野隐居的源行家(源义朝之弟)向全国源氏传送征讨平氏的令旨。然而此事已为监视源行家的僧人湛増所获,平氏发兵征伐,以仁王与源赖政出奔至园城寺,并向延历寺和兴福寺求援。延历寺拒绝,以仁王等只好逃往奈良兴福寺。途中到达平等院时,遭到平清盛四子平知盛追击,双方人马于宇治川交战后,源政赖战死。以仁王继续逃往光明山,最后于鸟居前中箭落马身亡。讨平令旨陆陆续续到达在各地蛰伏的源氏,其中一人即为河内源氏的源赖朝。在伊豆蛰居的源赖朝与北条时政合谋,开始秘密纠结伊豆、相模、武藏的源氏势力,于8月17日袭杀平氏在伊豆的监管山木兼隆。之后源赖朝转往相模,于石桥山遭遇大庭景亲等平氏追讨大军的夹击,惨败而 源平合战逃。石桥山之战初尝大败的源赖朝辗转逃往安房,途中在海上与三浦半岛豪族坂东平氏的三浦义澄等会合。抵达安房后,源赖朝除了得到官吏阶级(在庁官人)的支持外,上总的千叶常胤、武藏的足立远元、畠山重忠等平氏或藤原氏地方豪族,由于当时武士身份的领地不甚稳定,为了更进一步巩固武士阶级的权力与利益也陆续加入,源赖朝的势力迅速壮大。10月6日,源赖朝入驻过去也是河内源氏祖先经略之地的镰仓。此时,源赖朝已实质控有关东南部。在关东的另一方面,甲斐源氏的源信义(又称武田信义)亦在收到令旨后兴兵讨平。

  除了关东之外,各地接获令旨的源氏势力也一一兴兵响应。例如土佐的源希义、河内石川的源义基与源义兼父子、美浓的土岐氏、近江的佐佐木氏、山本义経、熊野的湛増、伊予的河野氏、肥后的菊池氏等,此外,在若狭、越前、加贺也有官吏集团起事。

  1180年9月,信浓的源义仲(又称木曾义仲,源赖朝的堂弟)誓师,迅速席卷信浓、越后。之后曾一度进兵至上野,但由于和源赖朝家族间有杀父之雠的嫌隙,所以不选择与源赖朝会合,而是向北转进,并拥立以仁王之子北陆宫,平定北陆,俨然是和源赖朝竞争的一股强大势力。

  1183年4月,平维盛、平通盛受命征剿木曾义仲势力。平氏军陆续击破越前、加贺等地,同年5月于加贺、越中国界的倶利伽罗峠与木曾军对峙,但为木曾军所破。

  倶利伽罗峠之战后木曾军举北陆宫旗号,向京都推进。源行家、源行纲(又称多田行纲)、源义定(又称安田义定)等多路进击,突破平氏的京都防卫线。7月,平宗盛等挟安德天皇及三神器弃都西逃,木曾军进入京都。虽然一开始木曾军受到后白河法皇乃至贵族、庶民的热烈欢迎,但由于先前养和大饥馑的影响,军粮不足的木曾军却开始大肆掠夺,人心遂望源赖朝能进京平乱。

  9月,木曾军继续追击平氏,兵发山阳道。闰10月,木曾军于备中水岛为平重衡所败,史称水岛之战。之后木曾军连吃败战,退回京都。

  在木曾义仲与源赖朝冲突期间,平氏势力趁机反扑,1184年1月时,势力已返回至摄津福原一带。法皇命源范赖与源义经征讨平氏,兵发福原。源范赖与源义经兵分两路,于一之谷(一ノ谷)奇袭平氏军,平氏军大败,多位大将战死,残部取海路而逃。

  一之谷之战后,平氏盘踞赞岐屋岛。由于源氏军没有水军,因此未能追击。半年后,8月,源范赖为绕到平氏背后,取径山阳道,但为平氏识破,源范赖大军遭平行盛截断,关门海峡亦为平知盛封锁,陷入兵粮不继的困境。1185年,源范赖渡逃九州,在战情不利的情况下,源赖朝令源义经发兵征讨平氏。2月,源义经渡海,由阿波胜浦上岸,在巧妙获得当地武士势力的支持后,攻陷平氏屋岛本阵。

  屋岛之战后,双方陷入胶著的对峙状态。不久,平氏得到源范赖率军驰援的情报,主动向长门退兵,结果造成濑户内海拱手让与源氏,河野通信等水军势力及中国、四国的武士集团一一向源氏输诚。3月24日,双方在关门海峡的坛之浦(坛ノ浦)进行海战,约于清晨6时许,由平氏军主动展开攻击。虽然一开始平氏军占了上风,但中午过后战情即开始逆转。眼见大势底定,平氏大将陆续投海自尽。最后,平氏血脉的安德天皇抱子二位尼跳海,坛之浦之战结束,平氏覆亡。

  建久三年〔1192年〕七月,源赖朝受封为征夷大将军,正式开幕,史称源氏幕府或镰仓幕府。镰仓幕府具有相对独立的统治机构,以镰仓为中心,触角几乎延伸到日本社会的每个角落,是真正意义上的武家政权。

  1199年源赖朝过世,北条政子出家。大儿子源赖家为将军,但院赖家太不争气部下叛乱北条政子不忍心丈夫的她放下尼姑身份,接过混乱的政事,并以雷厉风行的手段在三个月内就平息了叛乱。斩乱党四千多名,还流放了八千多个。这一仗后,她获得了“尼姑将军”的美誉。战后立二儿子源实朝为将军。结果源赖家心有不甘,勾结父亲源赖朝生前的死对头,阴谋推翻镰仓幕府。北条政子联合父亲北条时政组成十万讨逆大军在镰仓和叛军展开激战。两军一交手,叛军大败。源赖家也成了阶下囚。结果源赖家被勒令服毒自尽。局面一度平稳下来。但好景不长,在讨逆战斗中立了大功的北条时政也想夺过镰仓幕府的政权,并改立北条的名号。这外祖父竟想派人暗杀源实朝。北条政子闻讯大怒,她绝不容许任何人染指丈夫的霸业,包括她自己的父亲。她立即声讨亲父北条时政。没多久便剿灭了他的军队。并将北条时政驱回伊豆,同时命令他不准重返政界,否则杀无赦。这一场果断而漂亮的战斗,使政子威望大增。 但是,实朝仍然在家族斗争中被兄长頼家之子所杀。当她见两个儿子都已死去,无人继承丈夫大业的时候,她又一次在政敌们惊讶的眼光里挑起了镰仓幕府的统治权。并于次年用武力迫使后鸟羽天皇承认她的幕府女皇地位。(由此开始北条氏历代出任幕府执权,日本出现三级政权天皇——将军——执权 )

  皇室乘幕府内讧之机逐渐恢复了势力,迫使亲幕派的关白藤原兼实下台,免掉源氏功臣之子佐佐木经高的三国守护之职。公元1221年,以后鸟羽上皇为首的皇室贵族发动了倒幕战争,因为这是承久3年的事,所以史称“承久之乱”。

  皇室依靠的不过是争取过来的畿内及其附近几国1万几千名武士和僧兵的力量,而主要寄希望于正在内争的镰仓方面的御家人的大量倒戈。然而皇室错误地估计了形势,据《吾妻镜》记载,这时北条政子召集大江广元、北条义时等以下御家人,向他们指出幕府建立前御家人的悲惨情形,歌颂了源赖朝的恩惠,警告大家:幕府方面一旦失败,武士们低三下四地受贵族任意驱使的时代必将重新到来。她声泪俱下的讲话促进了御家人的团结,御家人纷纷率领自己一族参战。北条义时采纳大江广元短期决战的主张,以长子泰时(公元1183-公元1242年)为大将,弟时房为副将,分兵三路(东海、东山、北陆)向京都进发。进军路上,兵力迅速增加到19万人。皇室军队不堪一击,幕府军出镰仓不到一个月就占领了京都。战后,幕府把后鸟羽、顺德和土御门三上皇分别流放到三个孤岛上,废年仅4岁的仲恭天皇,立后堀河天皇(公元1221年—公元1232年在位);对站在皇室一边的公卿、武士分别处以斩、流之刑,没收他们的领地3000多处,使有战功的御家人充任这些领地的地头,称“新补地头”,以区别源赖朝时的“本补地头”。

  在镰仓幕府统治时期元朝两次入侵而抗元战争胜利后,幕府的统治转向衰落。同承久之乱时不同,抗元战争后幕府没有得到没收自政敌的土地,幕府无法使获有战功而纷纷来到镰仓要求恩赏的御家人得到满足,从而破坏了由“奉公”取得“恩赏”的这个幕府同御家人关系的基础。御家人为弥补战争给自己造成的经济损失和恢复自己的实力,就加紧侵占“公地”并通过大搞自13世纪中期开始采取的“地头请”和“下地中分”的办法蚕食庄园,加速了地头、庄官等既脱离“本所”、“领家”,又脱离幕府,形成独立的封建领主的过程。但是多数御家人却因战争负担而穷困没落了,开始把土地典当给高利贷者或卖出。农民的处境更加恶化。御家人不论是转为领主或贫困下去,为转嫁战争负担,都加强了对以“百姓名主”为主的农民的掠夺,致使农村荒废,饥谨频发,加剧了阶级矛盾,农民只得以逃散的方式来抵抗。

  正当农民、武士对镰仓政权普遍不满,镰仓幕府日益衰落的时候,京都天皇及公卿贵族认为复兴旧政权的时机已到而跃跃欲试。后醍醐天皇(公元1318年—公元1339年在位)准备倒幕。他于公元1318年即位,不久便废院政实行亲政,再兴记录所,企图重现延喜、天历时“代呼”这一“圣代”,以此为目标开始了紧张的倒幕活动,为此,他极力推崇镰仓中期传入的朱子学,召禅僧玄惠入宫讲解《新注》,企图以朱子学所鼓吹的“三纲五常”、“大义名分”来激励朝臣气节,其复兴 后醍醐天皇旧王朝效力。他还摄用玄惠的门徒北田亲房(公元1293年—公元1385年)和日野资朗(公元1290年—公元1332年)、日野俊基(一公元1332年)等儒臣。这些人或为天皇拟定倒幕计划,或秘密奔赴各地,向不满幕府的武士兜售朱子学,进行倒幕活动。

  后醍醐天皇消灭了镰仓幕府后,就进行了第一次的王政复古,推行新政,史称建武新政。由于新政未能满足武士的要求,而且只重用京都的公卿贵族,故引来武士的不满。其中,倒幕大将足利尊氏更为不满,他虽然被赐给天皇名字中的尊字,但他想开幕府,结果足利尊氏迫后醍醐天皇退位。新天皇光严天皇策封他为征夷大将军。是为北朝。而后醍醐天皇退位后,持着天皇象征的三神器退往大和(今奈良县)的吉野,是为南朝,至此南北朝终于形成,史书还称为“一天二帝南北京”。

  1331年(日本元弘元年)4月,后醍醐天皇暗中策划倒幕,事泄,日野俊基被杀(即“元弘之变”)。8月,后醍醐天皇宣布“移驾”,携带象征皇位的三神器和亲随逃往笠置山,分派近臣到近畿诸国号召武家勤王,得到各地不满北条不公的武家的支持,有着浓厚勤王思想的楠木正成率兵出战。据说元弘元年(1331)8月27日天直临幸笠置山,以本殿为皇宫,向天下招募勤王的武士,但没有一个人来应募。天皇很觉烦闷,后来不知不觉睡着了,做了一个梦:在紫宸殿的庭院前有一棵常绿树,枝叶茂盛,伸向南面的那条树枝长得特别好,在其荫凉下顺次坐着三公百官;朝南的上座,坐垫铺得很高,没有人坐。天皇感到奇怪,这是为谁而设的座位呢正在思量的时候,两个扎发警的儿童忽然出现,跪在天直面前用袖擦泪说,天下之间暂无皇上栖身之处,但在那树苗下有朝南的座位,这是为皇上而设,请暂且坐在那里吧。两童子说完便向天上飞去。不久天皇梦醒了。

  天皇认为这是天托给他的梦,便详解梦境,在“木”字旁边加个“南”字,使之成个“楠”字。天亮后天皇便问该寺的僧人,附近有没有姓楠的武士。僧人说有个人叫楠多门兵卫正成,武艺高强,是敏达天皇四代孙,左大臣桔诸兄的后裔。于是天皇立刻下令将楠木正成召来。但经过多次攻防后,南朝的势力衰退,终于南朝的天皇于1392年把三神器交给北朝的天皇,结束了南北朝时代。

  1367 年11 月,足利义满就任第三代将军。而日本真正得以树立稍微安定的政权,是在1392 年足利义满统一南北朝之后。而1467 年,围绕将军继承问题,幕府内部形成分裂,细川氏与山名氏两大名的倾轧白热化。以细川胜元为统率的16 万东军挟天皇、将军与以山名持丰、大内政弘为首的11 万西军在京都展开大战。势均力敌的两支大军经过十一年的持久战,难决雌雄。及至胜元、持丰两氏相继病死,政弘返回周防,双方部队才开始撤去。长期的战争使得当时的京都百疮千孔,荒芜人烟,一些巨刹、邸宅多数为战火所毁。公卿们因为不堪生命之危险与经济之困窘,大多逃离京都,避难于地方。至此幕府权威完全扫地。当时的将军义政无意于政治,不仅在战乱中大兴土木,营造别墅银阁寺,还在戈矛声中饮酒作乐,过着风雅生活。其子义尚继位后,曾想重整幕府威势,却于亲征近江的六角高赖时阵亡。于是幕府之势已是风前之烛,岌岌可危名存实亡了。到足利义昭时国家更加纷乱。足利义昭年轻时曾入佛门,足利义辉死后,被细川藤孝等拥立为将军而还俗。足利义昭曾经流落于六角承祯、武田信丰与朝仓义景等大名处以求复兴室町幕府,但都没有成功,而且被称为“贫乏公方”。后来在得到织田信长的协助之后于1568年进入京都而成为室町幕府第十五代征夷大将军。

  但是之后织田信长便扩大权力并限制足利义昭的行为,足利义昭便与武田信玄、毛利元就、上杉谦信、朝仓义景、浅井长政、本愿寺显如等大名联合反制织田信长,形成对织田信长的包围网;1573年织田信长举兵将足利义昭放逐河内,室町幕府就此灭亡。但是足利义昭的征夷大将军身份一直到1588年才取消。

  足利义昭被流放之后前往投奔毛利辉元,之后投靠丰臣秀吉;而平民出身的丰臣秀吉也曾经求为足利义昭养子,以便取得武家身份以建立幕府,但为足利义昭拒绝。足利义昭于1597年过世。

各个一次设定资料中重复的部分,在此单独列出。 中文名:物部布都

日文名:もののべ の ふと

英文名:Mononobe no Futo

种族:人类?(自称尸解仙的道士)

能力:操纵风水程度的能力

危险度:低

人类友好度:不明

主要活动场所:人类村落等

称号: 古代日本的尸解仙(古代日本の尸解仙 《东方神灵庙》《东方求闻口授》) 司掌龙脉的风水师(龙脉を司る风水师《东方心绮楼》) 番町!摔碟的尸解仙《东方深秘录》 主题曲: 大神神话传(大神神话伝《东方神灵庙》《东方心绮楼》) 登场作品: 《东方神灵庙》第5面BOSS 《东方心绮楼》可用角色 敌机 《弹幕天邪鬼》第九日BOSS 《东方深秘录》可用角色 敌机 东方求闻口授

通过长时间自己诅咒自己从而沉眠的古代人。以一旦死去就从轮回转生之轮脱离出来这种方法达成不老不死的仙人。但实际进行时却没这么顺利,结果还是要被死神看见并找上门来的样子。

比起用同样的手段在活到现在的丰聪耳神子,她似乎并不亲近接纳幻想乡,大概是适应能力低的缘故。这个能从过去的她当中窥看出一二。在生前(?)也没有接纳从大陆传来的佛教,反而信仰了与自古以来的神道教更接近的道教,于是理所当然的,使用的法术和模样也不彻底的拖着过去落伍那套的影子。不过,这倒不如说是她的作风好了。

虽然自己辩解说能力是跟风水有关的东西(×1 能力是自己申请的),不过对她来说这种自然信仰的意义跟神道的那方面根本没多大变化。在学习道教之前自己身上已经存在的东西,也继续成为了现在的能力而行使着。就因为这样,她身上的什么地方总是能和某种古老的传统感相重叠。

虽然性格温厚,但思考方式也跟古时一直亳无变化,与普通人完全脱节了,然而姑且不论这点的话,也可说是很有仙人那种风格。

现在有时候会和丰聪耳神子一同行动,有时候则自己一人在努力修行(×2 例如说,治好自己的时差问题)。

  尸解仙

作为仙人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跟寿命斗争吧。由此演变而成的跟死神战斗的形式也很多,但这并非什么容易的事。仙人可以说是,人类为了到达不死而一直不断努力的种族。

其中,尸解仙就是既能让已死的人的复活,又能逃过寿命限制的仙人。

成为尸解仙的方法有很多,她所用的方法似乎是「完全舍弃肉体,把灵魂寄宿到某个对象之上。到适当的时候,这对象就会变成自己的姿态,取而代之尸体就会变化为对象的姿态」。她所使用的对象看来是皿(×3 用同样的手段复活的丰聪耳神子,使用的是宝剑)。

虽说事实上复活的时候会舍弃自己的肉体,变化成什么姿态在某程度上是自由的,但多数尸解仙都会选择变回原来自己近似的姿态。这是因为对自己外表的某种程度的怀恋,以及想为了让他人能认知自己吧。因此她变成了这种感觉很古风的姿态,而神子则变成了这种比较跟现代合得来的姿态。

  对应方法

本人仅仅是对修行以及不断增加自己力量这样的事相当享受而已。似乎对人类没有敌对心。应该是无须害怕她的。

但反过来却对妖怪抱有无缘由的敌意的样子。恐怕是过去还是人类时对妖怪存有恐惧的记忆在作怪吧。就因为这样,围绕在她身边的战斗也从没停息过。

虽然她也会从妖怪手上救出人类,但发生在她身边的本来没必要的战斗也多得很,不管哪个都令人烦恼。所以最好还是不要靠近她。

   东方神灵庙

这是个很久以前的故事,距今大概已有一千几百年了。  故事发生在建立国家统治人民这种思想成为主流之前。人、物、技术、  宗教等等诸多事物从海的那一边舶来至此。  其中之一的佛教,将给这个国家的前进方向带来巨大的改变。  整个国家因为佛教划分成崇佛派和废佛派,两派的矛盾日益加深。其中,尊  崇神道神明宇摩志麻迟命为祖先的物部氏为废佛派,与拜人类为祖先的苏我  氏极端对立,两股势力之间进行的宗教战争并非像后世所说、仅仅是为了争  权夺利,也是赌上诸神系谱与人类尊严的一次虎斗龙争。  最后,这场围绕着佛教的宗教战争以悲剧的形式拉下了帷幕。  在这场争斗日趋白热化的时候,物部氏袭击、烧毁了寺庙并丢弃佛像来宣扬  废除佛教。可事不逢时,正好在那天以后开始流行瘟疫、天皇驾崩。  苏我氏趁机宣扬,这一切都是针对佛教的恶行带来的报应。由此,苏我氏获  得了更高的支持,并最终下达了讨伐物部氏的许可。  在这场争斗中物部氏灭亡了。而这个国家也以佛教为中心开始运转。  这就是表面上被人所熟知,物部、苏我之间的宗教战争。  然而,在这场争斗背后,有人暗中穿针引线。此人便是布都。  她虽姓物部,背地里却崇拜着某个宗教。这个宗教就是和佛教同时传至此地  的道教。  道教可以让自己获得超越常人的力量,并以不老不死为最终目标。对于当权  者来说是个相当具有吸引力的宗教。  然而,就是这个魅力十足的宗教也有它的缺点。那就是若举国上下皆修道教、  全民皆可成仙,何谈政治,国将不国。出于这个考虑,她将道教的事情深深  地隐藏了起来。  随后,同样崇拜道教的神子,向她提出了某个方案。这个方案是,在表面上,  需要崇拜佛教这个可以安民兴邦的宗教来治理国家。而在此之上,我们给自  己的死亡施下诅咒,成为尸解仙复活。  布都成为了苏我氏的盟友,进行着地下工作。由此苏我氏对佛教的信仰达到  了盲从的地步。当然,自称神之子孙的物部氏(布都除外)对此很是不满。  最终,爆发了围绕佛教的宗教战争。事实上,这场战争的双方是崇拜日本自  古的神祇的物部氏,和信仰道教新神的神子。佛教不过是个掩人耳目的闪光  弹。  然而,二人的复活好像花费了很长时间。  这是由于对神子的死有所疑虑的佛教徒们,在她们长眠之所的正上方,建起  了一座寺庙来阻止复活吧。  她们恐怕没有想到,本来出于政治目的利用起来的佛教,信仰力量之强超乎  想象,就连现代的日本,佛教仍有着广大的信徒。 东方心绮楼

怀着拯救暴躁的人们的决心,神子开始了行动。 收集四处分散的信仰心  劝诫他人改正那种只求刹那的生存方式。  为了这些,不与其他宗教家对抗不行。  布都的职责是支持这一切。  虽然那支持只是对败者的事后处理而已 东方深秘录

要争夺灵异珠,必须利用都市传说。与最近的世事脱节的她,发现完全吻合自己的都市传说,[皿屋敷阿菊]而欢天喜地。可是阿菊的诅咒出乎意料的强大。结果连她也开始寻找第十个盘子了。   开发者日记解说:

新角色公开第二弹,这次是物部布都。

特殊能力有一点复杂的地方。非常简单的来说就是:  -打击和射击来设置盘子  -以必杀技击碎它们  -碎的越多性能越高  就是这样的成长循环。  当然四处逃窜设置盘子然后使用安全的必杀技击碎反复这样的手段也是存在吧  所以射击基本上是不命中不会进入设置状态这种  为了让这种战术不会简单的通用的设计。    因为多重设置成功的时候抑制力也随之增强的必杀技存在的缘故  所以是做什么都从设置开始的角色。  截图的必杀技是「抱水皿」    布都周围的盘子开始溢出水的攻击  在盘子不存在的状态下只是什么都不会发生只有硬直的行动。

希望对你有帮助: 1佐藤(佐藤) 2铃木(铃木) 3高桥(高桥) 4田中(田中) 5渡边(渡辺) 6伊藤(伊藤) 7山本(山本) 8中村(中村) 9 小林(小林) 10 星野(星野) 11加藤(加藤) 12 吉田(吉田) 13 山田(山田) 14佐々木(佐々木) 15山口(山口) 16松元(松本) 17井上(井上) 18木村(木村) 19 林(林) 20 清水(清水) 21山崎(山崎) 22 中岛(中岛) 23池田(池田) 24阿部(阿部) 25 桥本(桥本) 26 山下(山下) 27森(森) 28石川(石川) 29前田(前田) 30小川(小川) 31藤田(藤田) 32冈田(冈田) 33后藤(后藤) 34长谷川(长谷川) 35 石井(石井) 36村上(村上) 37近藤(近藤) 38坂本(坂本) 39远藤(远藤) 40青木(青木) 41藤井(藤井) 42西村(西村) 43 福田(福田) 44太田(太田) 45三浦(三浦) 46藤原(藤原) 47 冈本(冈本) 48松田(松田) 49中川(中川) 50中野(中野) 51原田(原田) 52小野(小野) 53 田村(田村) 54 竹内(竹内) 55 金子(金子) 56和田(和田) 57中山(中山) 58石田(石田) 59上田(上田) 60森田(森田) 61小岛(小岛) 62柴田(柴田) 63原(原) 64宫崎(宫崎) 65酒井(酒井) 66 工藤(工藤) 67横山(横山) 68宫本(宫本) 69内田(内田) 70高木(高木) 71安藤(安藤) 72岛田(岛田) 73 谷口(谷口) 74大野(大野) 75 高田(高田) 76丸山(丸山) 77 今井(今井) 78河野(河野) 79藤本(藤本) 80村田(村田) 81武田(武田) 82上野(上野) 83 杉山(杉山) 84增田(増田) 85小山(小山) 86大冢(大冢) 87平野(平野) 88菅原(菅原) 89久保(久保) 90 松井(松井) 91千叶(千叶) 92岩崎(岩崎) 93 樱井(桜井) 94木下(木下) 95野口(野口) 96松尾(松尾) 97菊地(菊地) 98野村(野村) 99新井(新井) 100渡部(渡部) 另外,日本的大姓大多是由日本战国(大约是中国明朝末期)各个贵族、名人、大名和其重臣发展来的,这个玩过《太阁5》的都看的出。 1、他们的姓有自己起的,(比如羽柴,丰臣秀吉曾用羽柴秀吉,羽和柴分别取自当时织田信长重臣丹羽长秀与柴田胜家的姓。) 2、还有天皇或自己上级(一般是大名)赐的,丰臣就是。 3、虽然更多是源自之前的家族,但是平民是没有姓氏的。

日本世系简表

前660~前585,神武天皇

前585~前581,空位

前581~前549,绥靖天皇

前549~前511,安宁天皇

前510~前476,懿德天皇

前476~前475,空位

前475~前393,孝昭天皇

前392~前291,孝安天皇

前290~前215,孝灵天皇

前214~前158,孝元天皇

前158~前98, 开化天皇

前97~前30, 崇神天皇

前29~70, 垂仁天皇

71~130, 景行天皇

131~190,成务天皇

190~191,空位

192~200,仲哀天皇

201~249,神功皇后摄政(可能即卑弥呼女王)

249~270,一兴女天皇

270~310,庆神天皇

310~312,空位

313~399,仁德天皇赞

400~405,履中天皇,苏我、物部氏执政

406~411,反正天皇珍

412~453,允恭天皇济

453~456,安康天皇兴

456~479,雄略天皇武(一说死于489)

480~484,清宁天皇(一说即位于490)

484, 皇女饭清丰听政

485~487,显宗天皇(一说即位于497)

488~498,仁贤天皇(一说即位于505)

498~506,武烈天皇

507~531,继体天皇

531~535,安闲天皇

535~539,宣化天皇

540~571,钦明天皇

572~585,敏达天皇

585~587,用明天皇(587苏我氏灭物部氏,苏我氏独掌大权)

587~592,崇竣天皇

592~628,敏达天皇之后推古女天皇丰御饭炊屋姬尊

593~621,圣德太子摄政

628~641,舒明天皇

642~645,皇极女天皇

645~654,孝德天皇,苏我氏执政结束,建元大化,史称“大化革新”(大化645)

655~661,齐明女天皇(皇极女天皇复位改名)

661~671,天智天皇中大兄,661~668称监国

672, 子弘文天皇大友(白凤672)

673~686,天智天皇弟天武天皇大海人(朱乌686)

687~689,空位

690~697,持统女天皇

697~707,孙文武天皇(大宝701,庆云704)

707~715,元明女天皇(和铜708)710定都奈良,史称“奈良时期”(710~794)

715~724,元正女天皇(灵龟715)720开始使用“日本”国名

724~749,圣武天皇(神龟724、天平729、天平感应749)

749~758,孝谦女天皇(天平胜宝479、天平宝字757)

758~764,淳仁天皇,被废

764~770,称德女天皇(孝廉女上皇复位改名)(天平神护765,神护景云767)

770~781,光仁天皇(宝龟770,天应781)

781~806,恒武天皇(延历782)794迁都平安,史称“平安时期”(794—1191)

806~809,平城天皇(大同806)

809~823,嵯峨天皇

823~833,淳和天皇

833~850,仁明天皇(承和834、嘉祥848)

850~858,文德天皇(仁寿851、天安857)

858~876,清和天皇(贞观859)藤原氏掌权(858~1167)

876~884,阳成天皇(元庆877,仁和885)

884~887,光孝天皇

887~897,宇多天皇(宽平889)

897~930,醍醐天皇(昌泰898、延喜901,延长923)

930~946,朱雀天皇(承平931,天庆938)

946~967,村上天皇(天历947,应和961,康保964)

967~969,冷皇天皇(安和968)

969~984,圆融天皇(天禄970,天延973,贞元976,天元978,永观983)

984~986,花山天皇(宽和985)

986~1011, 一条天皇(永延987、永祚989、正历990、长德995、长保999、宽弘1004)

1011~1016,三条天皇(长和1012)

1016~1036,后一条天皇(宽仁1017、治安1021、万寿1024、长元1028)

1036~1045,后朱雀天皇(长历1037、长久1040、宽德1044)

1045~1068,后冷泉天皇(永承1046、天喜1053、康平1058、治历1065)

1068~1072,后三条天皇(延久1069)让位

1072~1086,白河天皇(成保1074、承历1077、永保1081、应德1084)

1086~1107,堀河天皇(宽治1087、嘉保1094、永长1096、承德1097、康和1099、嘉承1106)

1107~1123,鸟羽天皇(天仁1108、天永1110、永久1113、元永1118、保安1120)

1123~1141,子祟德天皇(天治1124、大治1126、天承1131、长承1132、保延1135、永治1141)

1141~1155,弟近卫天皇(康治1142、天养1144、久安1145、仁平1151、久寿1154)

1155~1158,弟后白河天皇(保元1156)

1158~1165,二条天皇(平治1159、永历1160、应保1161、长宽1163,永万1165)

1165~1168,六条天皇(仁安1166)1167,平氏掌权

1168~1180,高仓天皇(嘉应1169、承安1171、安元1175、治承1177)

1180~1183,子安德天皇(养和1181、寿永1182)

1183~1198,后鸟羽天皇(元历1184、文治1185、建久1190)1185平氏掌权结束,源赖朝掌权建镰仓幕府(1192~1333)

1198~1210,土御门天皇(正治1199、建仁1201、建永1206、承元1207)

1210~1221,顺德天皇(建历1211、建保1213、承久1219)1219镰仓幕府源氏亡,北条氏掌权(1219~1333)1221, 仲恭天皇

1221~1232,后堀河天皇(贞应1222、元仁1224、嘉禄1225、安贞1227、宽喜1229、贞永1232)

1232~1242,四条天皇(天福1233、嘉祯1235、历仁1238、延应1239、仁治1240)

1242~1246,后嵯峨天皇(宽元1243)

1246~1259,后深草天皇(宝治1247、建长1249、康元1256、正嘉1257、正元1259)

1259~1274,弟龟山天皇(文应1260、弘长1261、文永1264)

1274~1287,后宇多天皇(建治1275、弘安1278)

1288~1298,伏见天皇(正应1288、永仁1293)

1298~1301,后伏见天皇(正安1299)

1301~1308,后二条天皇(乾元1302、嘉元1303、德治1306)

1308~1318,花园天皇(延庆1308、正和1312、文保1317)

1318~1339,后醍醐天皇(元应1319、元享1321、正中1324、元德1329、元弘1331、正庆1332、建武1333、延元1336)1333灭北条氏,镰仓幕府终。1336足利尊氏反,另立天皇,遂分南北朝,后醍醐天皇为南朝(1336~1392)

1339~1368,后村上天皇,

1368~1383,长庆天皇(建德1370、文中1372、天授1375、弘和1381)

1383~1392,后龟山天皇(元中1384)退位,以传国神器授北朝,于是分裂57年之局,复归统一

北朝(1336~1392)

1336~1348,后醍醐天皇子光明天皇(建武1336、历应1338)足利尊氏造反所立分裂的天皇,足利尊氏设室町幕府(1338~1348)

1348~1352,崇光天皇(观应1350)

1352~1371,后光严天皇(文和1352、延文1356、康安1361、贞治1362、应安1368)

1371~1382,后圆融天皇(文中1372、永和1375、康历1379、永德1381)

1382~1412,后小松天皇(至德1384、嘉庆1387、康应1389、明德1390、应永1394)1392南朝结束,南北复归统一

1412~1428,称光天皇(正长1428)

1428~1464,后花园天皇(永享1429、嘉吉1441、文安1444、宝德1449、享德1452,康正1455、长禄1457、宽正1460)

1464~1500,后土御门天皇(文正1466、应仁1467、文明1469、长享1487、延德1489、明应1492)1467起史称“战国时期”(1467~1591)

1500~1526,后柏原天皇(文龟1501、永正1504、大永1521)

1526~1557,后奈良天皇(享禄1528、天文1532、弘治1555)

1557~1586,正亲町天皇(永禄1558、元龟1570、天正1573)1573足利氏亡,室町幕府终,织田信长掌权(1573~1582),丰臣(羽柴)秀吉掌权(1585~1598),结束混乱

1586~1611,后阳成天皇(文禄1592、庆长1596)1603德川家康掌权,建江户幕府(1603~1867)

1630~1643,明正女天皇

1643~1654,后光明天皇(正保1644、庆安1648、承应1652)

1654~1663,后西天皇(明历1655、万治1658、宽文1661)

1663~1687,灵元天皇(延宝1673、天和1681、贞亨1684)

1687~1709,东山天皇(元禄1688、宝永1704)

1709~1735,中御门天皇(正德1711、享保1716)

1735~1747,樱町天皇(文元1736、宽保1741、延享1744)

1747~1762,桃园天皇(享历1747、宽延1748、宝历1751)

1762~1770,后樱町女天皇智子(明和1764)

1770~1779,后桃园天皇(安永1772)

1779~1817,光格天皇(天明1781、宽政1789、享和1801、文化1804)

1817~1846,仁孝天皇(文政1818、天保1830、弘化1844)

1846~1867,孝明天皇(嘉永1848、安政1854、万延1860、文久1861、元治1864、庆应1865)

1867~1912,明治天皇睦仁(明治1868)1868征灭幕府,维新成功,天皇亲政,1868迁都江户改称东京,定国名为“大日本帝国”1910吞并朝鲜

1912~1926,大正天皇(大正1912)

1926~1988,昭和天皇裕仁(昭和1926)1945二战投降,改国名为“日本”,1947实行君主立宪制

1989~, 平成天皇明仁(平成1989)

日本好听的姓氏有:

佐藤、铃木、高桥、田中、渡边、伊藤、山本、中村、小林、星野、加藤、吉田、山田、佐々木木、山口、松本、井上、木村、清水、山崎、中岛、泽田、阿部、桥本、山下、森、石川、前田、小川、藤田、冈田、后藤、长谷川、石井、村上、近藤、坂本、远藤、青木、藤井、西村、福田、太田、三浦、藤原、福泽氏、华冈氏、北条氏、后北条氏、藤本、村田、武田、藤原氏、源氏、平氏、橘氏、中臣氏、冈本、松田、中川、中野、原田、小野、田村、竹内、金子、和田、中山、石田、上田、森田、小岛、柴田、原、渡部、樱田、足利氏、伊达氏、木下氏、前田氏、松平氏、村井氏、永野氏、宫崎、酒井、工藤、横山、宫本、内田、高木、安藤、岛田、谷口、大野、高田、丸山、今井、河野、物部氏、苏我氏、大江氏、菅原氏、清原氏、在原氏、日下部氏、惟宗氏、秦氏、安倍氏、阿部氏。

                                   

日本国(日语:にっぽんこく、にほんこく;英语:Japan),简称“日本”,位于东亚、国名意为“日出之国”,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及6800多个小岛组成,总面积37、8万平方公里。主体民族为大和族,通用日语,截至2020年10月1日,日本全国共有居民1亿2622万6568人。日本三大都市圈是东京都市圈、大阪都市圈和名古屋都市圈。日本是一个太平洋西岸的岛国。西隔东海、黄海、朝鲜海峡、日本海与中国、朝鲜、韩国等国相望。属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终年温和湿润。6月多梅雨,夏秋季多台风。

                                   

3世纪中叶,其境内出现大和国。645年,日本向中国唐朝学习,进行大化改新。12世纪后期,天皇皇权旁落,进入幕府统治时代。19世纪50年代中期,黑船事件迫使日本放弃“锁国政策”,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1868年,明治天皇重新掌权,进行明治维新,建立日本帝国,迅速跻身资本主义列强行列,对外走上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曾多次侵略中国、朝鲜等亚洲国家。二战战败后,颁布新宪法,由天皇制国家变为以天皇为国家象征的议会内阁制国家。日本是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八国集团成员。其资源匮乏并极端依赖进口,发达的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科研、航天、制造业、教育水平均居世界前列。此外,以动漫、游戏产业为首的文化产业和发达的旅游业也是其重要象征。日本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许多方面堪称世界典范,其国民普遍拥有良好的教育、生活水平和国民素质。至今保存着以茶道、花道、书道等日本传统文化。

说到武士阶级的发展开端,这边就必须得介绍一下所谓的「四大氏」。概括的解释一些重要的武家姓氏与家族的源流等问题以方便後续的阅读。日本古来能够拥有「姓氏」的人,只有传统地方上的豪族与朝廷中的贵族而已,除此之外,平民与其他更低下的阶级的人是全部无姓的。大和朝廷以前,由於无文字使用的记录,所以那些古代的豪族贵族的姓氏使用也浑沌不清。後来日本史上最早成书的史籍「古事记」中就记录了许多豪族的姓氏。可是那些姓氏也通常是用所谓的「准汉文」来表记其姓氏,因此常常会看到某人的姓氏再加上名字後就会乱七八糟的拖了长长一大串。到了大和朝廷时,已经进化成有依据其出身或其职位、所在封地、族名等用正式的汉文为姓氏的状况。而且还设立了依据其氏族相传职位之专有称号,如「君」、「臣」、「连」、「直」、「首」、「伴」、「造」等。譬如大和朝廷的大王家就称之为「大君」,大君主要是执掌祭祀与代表最高政权的地位,掌管行政的「大臣」是蘇我氏,掌管军事的「大连」则是物部氏等等。而地方上的豪族则有「国造」、「县主」之类的称号。之後日本的姓氏,就大多由这些早期有著特别称号的氏族豪族姓之姓氏慢慢演化出来。这边所要说的「四大氏」,指的是奈良时代至平安时代的四个主要的贵族姓氏。因为这四个姓氏的後人在未来将会因为子孙在各地发展出各种不同的姓氏流传至今,而且是绝大部分超过九成的武家家族的先祖氏族。除此之外,自奈良时代到江户时代的朝廷公卿之家门也多半出自这「四大氏」。而所谓的「四大氏」就是「源」、「平」、「藤原」、「橘」四个,合称「源平藤橘」。白色旗帜的源氏源氏,最早出自平安初期的嵯峨天皇。嵯峨天皇由於子嗣众多,当时嵯峨在位时那个快要破产的朝廷财力根本养不起他这票总数超过五十人以上的子女,於是将他其中三十二名由身分不高的女眷所生的儿子除出皇族改列入臣下。因为自古以来天皇家被称为最尊贵之天孙後裔(实际上是大和朝廷之政权里势力最大的大王家),後因此天皇一族的皇族便无姓以免亵渎神灵。但降入臣下後就不能没有个姓氏来让这些天皇子嗣加以区别,精通中国典籍的嵯峨天皇便由北魏拓拔氏更换汉族姓为「元」後所赐与同鲜卑族贵族「秃发破羌」的「源贺」里,取「源」为姓下赐这些被他给踢出皇族的儿子。之後的许多代天皇也由於子嗣众多,而财政收入都得仰赖武家所统治的幕府所供给;就是等同没钱只能吃闲饭的状态下,也都仿效这招将过多的子嗣以「源」为姓列入臣籍。不知道是缺乏创意还是方便好用的关系,被赐姓为源氏的天皇後裔极其众多,为方便区分起见就将这些天皇後代所转化的源氏於前冠上该代天皇的皇号以为区别。各系源氏总计有十五系,分别是嵯峨源氏、仁明源氏、文德源氏、清和源氏、阳成源氏、光孝源氏、宇多源氏、醍醐源氏、村上源氏、花山源氏、三条源氏、後三条源氏、顺德源氏、後嵯峨源氏、後深草源氏等。因此不是说只要是「源」氏那他所出自的谱系就是同一个,还得要详细的查看相关的谱系图才能确认。十五家源氏之中又以清和源氏分支最多而且後代的势力也最大。而清河源氏之中的嫡系───经基王源经基这一系在日後最为突出。源经基之後的第九代子孙就是打倒宿敌伊势平氏建立第一个武家政权鎌仓幕府的源赖朝。而日後建立第二个武家政权室町幕府的足利氏也出自这清和源氏之列,战国时期名震天下的甲斐之虎武田信玄的甲斐武田氏也同样出自此清和源氏。因此清和源氏与另一个军事贵族「桓武平氏」被合称为日本武家两大始祖名门。源氏也分武家源氏与公家源氏。公家源氏多出自村上源氏、宇多源氏两系。一族上下包括後来分支出去的改姓家系大多在朝中为堂上公卿,在平安时代与势力强大的藤原氏在朝中不断的斗争对抗。而武家源氏则以清和源氏为主,初期根据地因为在近畿地区的摄津、河内、大和等地,因此又分有摄津源氏、河内源氏、大和源氏等分别。後来河内源氏的势力移转至关东地区,在关东地区形成更加庞大的势力并且分支出许多日後的武家名门如武田、足利、新田、佐竹等新家门。武家源氏崇尚白色,因此以白色的旗帜作为源氏的军旗标志。以赤为尊的平氏平氏,最早出自於淳和天皇时代。淳和天皇时期把他老爹桓武天皇之子葛元亲王的长子高栋王与他兄弟高见王之子高望王都下降臣籍赐姓为平,是为平高栋与平高望。高栋王之後几乎都在朝中为公卿,而高望王则由他开始远迁至坂东(关东)地区成为当地的武家势力。平高望这支又称坂东平氏,之後又分出了一系迁往伊势国是为伊势平氏。伊势平氏趁著河内源氏将势力迁往关东後又衰退的机会而开始向平安朝廷中央接触廷里,之後利用各种机会来逐渐的壮大了起来。除桓武平氏以外,还有仁明平氏与文德平氏两支。不过这两支都位於朝中为公卿,後代也较不出名。所以任何日本史籍所称之「平氏」都是泛指「桓武平氏」而言。至於「平家」一词则是专指以伊势平氏出身的平清盛与他的亲属家族为主,也就是後来在坛之浦死个精光的平氏一门。这一点再使用上就必须区分清楚而不可混用了。高望王之後的坂东平氏後来出了一个日本史上第一个发动大规模叛乱而且自立为天皇的平将门,而伊势平氏则最後出现了取代独揽平安朝廷两百馀年政权的摄关家藤原氏的平清盛,建立了六波罗平氏政权。平将门战败身死後,其一族的势力几乎被铲除消灭殆尽,因此给原本以摄津河内为根据地的清和源氏制造了进入关东的大好良机。但是也是由於源氏离开近畿地区而给伊势平氏进入平安朝廷中央的好机会,在正盛、忠盛、清盛祖孙三代的努力之下终於取代了摄关家藤原氏而独揽朝政。平氏也是许多武家名门的始祖姓氏。以源赖朝之岳家身分辅佐其建立鎌仓幕府,後来又以幕府执权的地位控制幕府政权两百馀年的前北条氏(也称执权北条氏)就是在伊豆的坂东平氏支族。另一个辅佐源赖朝的相模国名族三浦氏也是坂东平氏的支流。战国时期被称为越後之龙的上杉谦信原姓长尾,长尾氏则是由关东迁往越後的坂东平氏分支。同样是战国时期称霸关东地区的後北条氏(又称小田原北条氏)原姓伊势,则是出自伊势平氏之後在备中国中部落地生根的备中伊势氏。所以平氏与源氏除了被认定是武家始祖的两大外,也因此甚至衍生出了「源平二氏轮掌天下」的说法。平氏的族色尚赤,因此以使用整面全红的军旗。平氏後代的分支家族也喜欢在出战时将自己的马印上悬挂赤旗或者赤色的羽毛鬃毛用以夸示他们是平氏的後裔。古典贵族风采的藤原氏藤原氏,最早出自中臣氏。中臣氏据说出自神武天皇东征到近畿时起兵帮助他的地方豪族。後来在大和朝廷末期分为一门、二门、三门、四门等四家。其中中臣一门家的中臣鎌足辅佐了中大兄皇子(後来的天智天皇),并且设计袭杀剿灭了当时执掌朝廷政权的大臣蘇我虾夷与入鹿两父子,故而以此大功被赐姓为藤原朝臣。鎌足之子藤原不比等生有四子,因此藤原氏一分为四,是为北家、南家、式家、京家等四门藤原。这四门藤原家历传数代之後虽然家运浮沉不定,但是总算在嵯峨天皇的时候,北家的藤原冬嗣扶助嵯峨顺利在「叶子之乱」时战胜其兄平城天皇。之後又经过其子良房、其孙基经努力的「斗垮政敌」与「皇室通婚」之下,不但独占了太政大臣这个最高人臣之位,更以创出「关白」一职以天皇外祖的身分进行代理摄政,开始了两百馀年的摄关政治。藤原氏与其他四大氏中的公家源氏与橘氏屡屡斗争,迫使公家源氏与橘氏没落,但是最後还是难以抵挡因「院政制度」的兴起与伊势平氏的平清盛及其父祖的崛起而终於丧失在平安朝廷内的实际统治权。一般所说的藤原氏,通常是出自北家谱系担任摄政关白的藤原氏一门。平安时期的摄政关白、太政大臣、左右大臣、内大臣等多是由此北家谱系的藤原氏一门执掌。也由於长期占据朝中要职之故,因此许多藤原氏的子孙便可以依赖朝中任职高官的长辈之庇护前往地方上立足营生。於是大批的藤原氏子弟就此分散在日本全国各地成为新兴的地方豪族势力,而且初期的源平两氏在地方上的势力还都得对这些藤原氏的子弟家族低头。庄园制度兴起後,藤原氏一族所控制的庄园可以说高达全日本所有寄进庄园的六成之多,是实际上全日本最大的地主。藤原北家独占了关白大位之後,後来还衍生出了所谓的「五摄家」。「五摄家」就是由藤原北家分出来具有资格担任关白一职的五个名门公卿家。这五摄家分别是「近卫」、「鹰司」、「九条」、「二条」、「一条」等五家。自平鎌仓幕府开始,历任的关白或摄政就几乎都由这五家轮流担任。当然期间也曾在战国後期时被那个出身农民的猴子脸丰臣秀吉给抢去过───这一直是当时许多公卿家暗地里引以为耻的一件事,当然也就是为何秀吉死後,朝中公卿势力马上倒过去德川方的原因。所以秀吉死後关白的大位就在德川家康的安排下归回五摄家掌握中。一直到江户幕府末期,关白的继承上仍旧是由五摄家之间交互轮流。前面所说由於藤原氏的子孙有许多人都由京都前往各地地方上担任地方官或者庄园之主,数代後改姓就成了当地的豪族势力。譬如说与平贞盛一同消灭平将门的藤原秀乡,其子孙就遍布整个关东与东北的奥羽地区,甚至也有因为後来的元寇入侵(即元朝两次远征日本)时因应鎌仓幕府的徵发令前往九州作战後留在当地的。譬如战国时期的立花、龙造寺、大友、锅岛等九州大名就是藤原秀乡的後裔。下野国的宇都宫、那须、佐野与室町幕府的关东管领上杉家则是由藤原北家的子孙所分之出来的武家。陆奥的战国名门伊达家也是藤原氏的後裔。藤原家的家纹以藤蔓纹、藤叶纹为主,也有桐花纹等圆形对称的植物型家纹。藤原氏分支於地方上成为武家的後裔则是以藤蔓纹、雀纹、藤叶变形纹或籐蔓复合纹等居多。大和名门之後的橘氏橘氏,是四大氏中较少後代转化为地方上武家势力的一个。橘氏原称县犬养宿祢,由此可知是大和朝廷时在地方上拥有县主称号的豪族。而犬养则是豪族依其职称为姓,应该是负责为大和朝廷王家饲养犬只的家族。县犬养宿祢家後来出了一女名为三千代,也就是敏达天皇的玄孙美努王之妻。其二子葛城王诸兄、佐为王佐为两兄弟在天武天皇时期由皇族下降臣籍赐姓为橘朝臣,同时也由八色姓第三等的宿弥升格为第二等的朝臣,於是就开始了橘氏一族长期在朝为堂上公卿的历史。橘家在奈良与平安两朝名人辈出,而且持续的与崛起後的藤原北家展开政争。不过运气可谓其差无比,总是屡屡败北吃闷亏,最後还搞到橘氏宗家衰败不振无法东山再起。橘氏名人多在和歌、汉学、书法、佛学上大多有所成就或是名闻当代,如与嵯峨天皇、空海并称「天下三笔」的橘逸势、因「阿衡之争」被菅原道贞所救但是仍然气爆脑血管而死的橘广相等等。当然也有像是跟随小野好古追讨藤原纯友的橘公赖与橘远保这样的武人。而鎌仓幕府末期河内国恶党出身,因为扶助後醍醐天皇倒幕与对抗一代枭雄足利尊氏而闻名的智将楠木正成也是橘氏的分支伊予橘氏的後代。橘氏的後系分支多为近畿、山阳、北四国、北九州西半等地方的小豪族势力。橘氏所衍生的後代分支家族之家纹多为水车、一字云水、橘纹等橘叶纹或云水纹。

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的一次政治革命。它推翻德川幕府,使大政归还天皇,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实行大改革,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方化。明治维新的主要***是一些青年武士,他们以“富国强兵”为口号,企图建立一个能同西方并驾齐驱的国家。1871年废藩置县,摧毁了所有的封建政权。同年成立新的常备军。1873年实行全国义务兵制和改革农业税。另外还统一了货币。在19世纪70年代中期,这些改革遭到两方面的反对:一方面是失意的武士,他们纠集对农业政策不满的农民多次兴行叛乱;另一方面是受西方自由主义思想影响的民权论者,他们要求实行立宪,召开议会,万事决于公论。明治政府在各方面的压力下,1885年实行内阁制,翌年开始制宪,1889年正式颁布宪法,1890年召开第一届国会。在政治改革的同时,也进行经济和社会改革。明治政府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工业化。军事工业以及交通运输都得到很大发展。1872年建成第一条铁路,1882年成立新式银行。为了满足现代化的需要,大量介绍西方的科学技术。到20世纪初,明治维新的目标基本上已经完成,日本在现代工业国的道路上前进。

大化改新

日本的社会政治变革运动。发生于645年,因此年为大化元年,故名。593年,圣德太子摄政后实行的推古朝改革,初步确立中央集权制和皇权中心思想,削弱了氏姓贵族奴隶主的保守势力。但改革没有触动部民制,更未摧毁氏姓贵族势力。圣德太子死后,外戚苏我氏专权,苏我虾夷、苏我入鹿父子排斥改革势力,杀死圣德太子之子山背大兄王,另立天皇。640年,圣德太子派到中国留学30多年的高向玄理、留学僧南渊请安归国(此前僧旻已于632年归国),他们带回隋唐的封建统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并传授给皇室贵族,为日本的封建化提供了思想基础。

645年6月,中大兄皇子、中臣镰足等人在皇极天皇接见高句丽、百济、新罗使节时,于朝中杀死苏我入鹿,其父虾夷翌日自杀。这一事件史称乙巳之变。政变后,皇极天皇退位,革新派拥立孝德天皇,以中大兄为皇太子,中臣镰足为内臣,僧旻和高向玄理为国博士(顾问),建元大化,迁都难波(今大阪)。新政府以唐代律令制度为蓝本,参酌日本旧习,规定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体制。 646年元月以诏书形式公布改新的主要内容:废止私有土地、部民,行公地公民制,皇室贵族、地方豪族的部民和屯仓、田庄,均收归国有,但保留朝廷的手工业部民,国家赐大夫以上的高官以食封(按级别所赐封户的赋课)。确定中央、地方的行政区划和组织,中央分京师和畿内(京都周围地带),地方分国、郡、里。整备军事、交通制度。官吏由国家任免,废除世袭制。编制户籍、计帐(规定赋役的登记),行班田收授之法,统定班给人民土地和应负租赋的数额。废旧贡纳制,实行租庸调的新税法及向皇室献纳仕丁(夫役)、采女(宫女)的制度。

律令规定授予皇族以下贵族、官吏的位阶及相应的特权。同时,确立严格划分良贱的身分制。667年迁都近江大津(今滋贺县)。次年,中大兄即位为天智天皇,编纂了日本第一部成文法《近江令》。新政府从653年起,16年中派6次遣唐使(其中一次途中遇难),学习盛唐文化和封建生产方式,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天智天皇死后发生壬申之乱(672),天智之弟大海人皇子杀天智子大友皇子,自立为天武天皇,同年迁都飞鸟净御原宫(在今奈良县)。天武天皇发展封建集权制,扫除旧势力,严选官吏,制定八色姓(八等氏族长的世袭尊称),固定贵族身分。689年,编订《飞鸟净御原律令》,以防止旧氏姓贵族的复辟。

50余年后,藤原不比等于大宝元年(701)编成日本封建国家最完备的法典《大宝律令》,最后完成大化改新的以开元盛世的唐朝为楷模的天皇制国家的理想。大化改新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国家的统一,是日本进入封建社会的起点。

公元645年(日本皇极天皇四年)6月12日,日本飞鸟板盖宫太极殿。这一天日本朝廷正在接见“三韩”的使者,举行“受贡”仪式。随着“嘎吱吱”的一阵响声,宫门全部关闭,中大兄皇子突然拔剑刺杀了大贵族苏我入鹿,在场的许多贵族大惊失色。原来这是中大兄皇子联合中臣镰足等人为改革而发动的政变。

日本是由几个大岛和若干小岛组成的国家。在古代,这种岛国的特点之一是内部矛盾必须自己来解决,外部势力很难加以干涉,大海在那时还是人们与外界交往的最大障碍,所以自身的改革极其必要。公元3世纪以后,日本本州地区出现了一个较大的政权——大和国家。大和国家原来局限于本州中部的大和地区。在不断的扩张中,大和国家逐渐占领邻近地区,领土越来越大。5世纪时,这个国家已经统一了现在日本的大部分地区,今天的日本国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和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天皇。

大和国家在扩张过程中,不断占有周围的土地和土地上的人民,并将其分配给皇室成员和大贵族。大和国家把土地分为屯仓和田庄两部分,前者属于皇室,后者属于贵族。同时劳动人民也被分成两部分,一小部分是奴隶,主要用于家内劳动,另一部分是部民,主要用于生产劳动。部民是日本国家形成过程中的特殊现象。在大和国家向外征服的过程中,一些归顺的部落和被征服的部落被集体安置下来,保留了原来的部落组织,在原有土地上继续生活,有许多仍保留着原来的原始血缘关系;此外还有一些专门从事专业生产的部,其劳动者也称作部民。按照分类,从事农业生产的称作田部、米

谁具体给讲一下日本镰仓幕府。室町幕府的建立和灭亡。还有楠木正成,南北朝的开始和结束。以及先北条氏。

  你说的是日本388的历史  看你的顺序有些乱先给你捋一下  最早是日本镰仓幕府(1185年—1333年)始于1185年(文治元年)幕府在镰仓...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