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碑的格式及碑文书写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6收藏

墓碑的格式及碑文书写,第1张

墓碑的格式及碑文书写的时候要注意,碑头主要写死者的生前职务、职业等,有的也可以省去不写。

在碑的正中间,称之为“中榜”,是用来写主碑名的,在碑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正文主要写明立碑者对死者的称谓及死者的姓名。如“先考孙君××大人之墓”。在墓碑这一边的右下角地方,俗称为“虎边”,是用来记录立碑人的名单,落款需写明立碑人的身份、姓名。

如果左边的“龙边”刻满了有关风水的记录,则亦把落葬和立碑日期,移到“虎边”的最下角右边,刻在立碑人名单的右旁。

墓碑书写的注意事项

现代墓碑碑文写法格式中,墓碑碑文颜色也是有讲究的,墓碑上的字有些是鲜红色的,有些是灰黑色的,它是有门道的,有不一样的含意,鲜红色代表的是人还尚在,而灰黑色代表的是过世。

中榜的字行在碑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传统的刻碑以为其字数涉及吉凶,马虎不得。对碑文吉凶的判断主要是以中榜的这行为根据。中榜文字的总字数要合乎“生、老、病、死、苦”五字,以“生”与“老”为法则。

墓碑碑文格式分正文、中榜、落款三部分,碑文的写法有赋体和散文体二种。碑文写法最佳是用赋体,即诗歌的形式写作,尤其以四言诗及骈文最好,用散文体写作的碑文为常见,格式里正文描述事由,时间地点人物事迹要写清楚。

墓碑碑文的格式书写

时间,即建墓时间,写在墓碑右侧,不写在最上面,总是在全碑三分之二的地方开始写,字体应该写得很小。

正文,墓主的名字要写两个人, 现代墓碑上排列着夫妇,男性住在右边,女性住在左边。慈父某公某德配某氏某寿域或之墓,12个字排成两行,寿域字必须是其他字的两倍大,并且位于左右两列的中间,正文主体的字数不能双重,要单数。

落款,特别是出资建造该墓穴的人,即使出资人是墓室的主人,也应写上自己孩子或孙子辈的名字。常见的情况是,孝男、某、某、某、某、孙子、某、某、敬立,儿子只有女儿时,写孝女、某、某、某、孙、某、敬立、敬立。

字数限定,《碑文》的总字数包括时间应加倍正文落款。即16个字、21个字、31个字、36个字、41个字不能增加一个字,另外不能少一个字。必须用生老病死或金木水土火各五个字来应对。

墓碑通常有:抬头、正文、落款三部分组成。

1、抬头:抬头主要写死者的生前职务和职业等,有的也可以省去不写。

2、正文:正文主要写明立碑者对死者的称谓及姓名。如“先考王君××大人之墓”。

3、落款:落款写明立碑人的身份和姓名。

4、立碑时间可写可不写。

5、碑文自古以来,就是殡葬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逝者的一生。

墓碑刻字也有很多讲究:

墓碑上所刻碑文,字的大小也要符合鲁班尺上的吉祥数字。通常大字10cm或105cm,小字3cm或4cm之间。10cm进宝。105cm纳福。3cm财旺。4cm登科。这些字的大小与碑身比例协调,又寓吉祥之意。墓主的家人,在心理上从中可以得到慰籍。

墓碑的石材选用,过去的大理石汉白玉,经不起风雨,极易风化。而今已被材质精美,有亮度和硬度的花岗岩系列所顶替。在色彩斑斓,材质坚固的花岗岩中,较受客户青睐的有印度红、珍珠白、山西黑。

印度红,象征着高贵、华丽、火红的年华,辉煌的事业;珍珠白,象征着纯洁、淡雅、绚丽的人生、不尽的哀思;山西黑,象征着庄严、凝重、不朽的精神、深切的怀念。  墓碑的书写,其内容比较丰富。包括风水情况、籍贯、姓名、身分、生卒年月日、子孙、立碑人、安葬或重葬的日期。

转)史上最全写袱子传统文化

基本知识:

男称大人,女称孺人。

老人死三年内:亡男称新逝显考,亡女称新逝显妣。

三年后:亡男称故显考,亡女称故显妣。

孝家称呼烧袱子火单写法自称

九代:称鼻祖故鼻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耳孙

八代:称远祖故远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云孙

七代:称太祖故太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乃孙

六代:称烈祖故烈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弟孙

五代:称天祖故天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来孙

四代:称高祖故高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玄孙

三代:称曾祖父故曾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曾孙

二代:称祖父故祖考(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孙

一代:称父亲故显考(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男

父之兄:称伯伯故伯考公老大人收用孝胞侄

父之弟:称叔叔故叔考公老大人收用孝胞侄

父之堂兄:称伯伯故堂伯公老大人收用孝堂侄

父之侄:称兄或弟故堂兄或弟老大人收用堂兄或弟

母之父:称外祖父故外祖考公讳老大人收用孝外孙

母之兄或弟:称舅故舅考公讳老大人收用孝外侄

母之伯爷:称堂外祖故堂外伯祖公讳老大人收用孝堂外孙

母之堂兄:称堂母舅故堂母舅公讳老大人收用堂外侄

父之姐夫:称姑父故姑父公讳老大人收用内侄具

父之姐妹:称姑母故姑母府氏老孺人收用胞侄叩

父之姑爷:称故姑公公讳老大人收用孝内侄孙叩

父之姑娘:称姑婆故姑婆府氏老孺人收用孝侄孙叩

同父母之姐:称胞姐故胞姐府氏收用胞弟叩

胞姐之丈夫:称姐夫故姐夫收用内弟叩

母之姐夫:称姨父故姨父府老大人收用姨侄叩

母之姐妹:称姨母故姨母府老孺人收用姨侄叩

妻之父:称岳父故岳父公讳老大人收用孝婿叩

妻之伯爷:称伯岳父故伯岳考公讳老大人收用侄婿叩

妻之伯娘:故伯岳妣母讳氏老孺人收用侄婿叩

妻之祖父:故内祖考公讳老大人收用孙婿叩

妻之姐夫:故襟兄收用襟弟叩

妻之姐姐:故姨姐府氏收用姨妹弟叩

祖母之姨侄:故姨表爷公讳老大人收用表侄叩

母之姨侄:故姨表兄收用姨表弟

岳母之舅娘老表:内表母舅老大人收用外侄婿

妻之表兄:内表兄收用表妹弟

乾爹:故寄父考老大人收用寄男叩

乾爹之父亲:故寄祖考老大人收用寄孙男叩

乾爹之岳父:故寄祖考老大人收用寄外孙

乾爹之子:故寄兄收用寄弟叩

妻之保爷:故寄岳考老大人收用寄子婿

后父:故继父老大人收用继男叩

后母:故继母老孺人收用继男叩

大妈的儿子与小妈:故妾母老孺人收用孝嫡男

小妈的儿子与大妈:故嫡母老孺人收用孝庶男

奶妈:故乳母府氏收用孝奶男

丈夫:故良人收用荆室叩

妻:故贤妻收用为夫具

朋友:故彦兄收用世弟叩

老庚:故庚兄收用庚弟叩

后夫与前夫:故同绿收用同绿弟

公讳:老大人收用世侄叩

手艺与师父:故恩师老大人收用孝门徒叩

拜把弟兄:故血兄收用血弟

道士与老师:金羽化法师大真人收用门徒

异族化纸:故异族收用异族叩

伯或叔与侄:故贤侄收用愚伯或叔

亲家:故姻兄收用姻兄叩

未婚夫与妻:故结发府断弦妹收用断弦兄

未婚妻与夫:故淑配府无缘兄无缘妹

父亲与儿:故幻化亡男反念父

翁父与媳妇:故幻化亡女媳反念翁父

父亲与女:故夭命亡女反念父

岳父与女婿:故贤门亡婿反念岳

与亲家父母:故姻尊姻侄叩

与亲家之祖:故太姻尊姻内侄孙

乞丐与施主:故施主丐人叩

祭祀节气与称谓

祭祀节气名称祭祀节气名称

新年拜年吃年饭团年

清明拜扫死后百天卒哭

端阳蒲节死后一年小样

七月半中元死后二年大样

腊月岁终死后三年除服

除夕年尽烧灵除灵

迁坟迁葬复山复土

阴生冥寿父与子化纸雨打青梅丧明

翁与媳化纸乐周云散叔与侄化纸青春游仙

父与女化纸柳伤或折翼自已生日化纸母难

结婚完聚嫁女迂归

夫死再嫁再熙妻死再娶续弦

妻与夫化纸无依夫与妻化纸失群

男孩打三朝弄璋女孩打三朝弄瓦

男方行聘纳采女方受聘许缨

自已结婚受室送男方结婚贺仪

送女方出阁奁仪祝寿送礼寿敬

建房迁居乔迁或菲仪送神化纸让解

庆坛化纸庆贺神福立碑化纸竖碑

祭祀写袱子书写格式:

1、天运年月日火化祀具

故老人收用上

今当之期化帛一封奉

背面写封号

2、中间写“故考某某某老大人收用”

左写“天运某某年七月某日火化”

右写“今当中元胜化帛虔具冥冥钱共多少封奉”

3、七月半

右写“今逢月半(或者中圆)之期处备钱币(冥钱)一封(或一包)奉上

中间写“故考某某某老大人名下收用”

中间加上:孝什么什么奉上

左写“天运(或者公元)某某年七月某日火化”

以在左上加点水陆通行风雨无阻之类的东西

后面大大的封口

碑文通常有抬头、正文、落款三部分,依次从右往左竖着写。

抬头就是写死者在生前从事什么职务等,正文主要就是写立碑的人对于死者的称谓以及死者的姓名,落款写名立碑人的身份、姓名以及立碑时间。墓碑前面的碑文是有一定格式的,大概的格式分为单穴碑文、双穴碑文和三穴碑文这三种格式。

在中国,立碑是非常重要的事项,一个人死后,唯一的存在证明就是墓碑了,比墓碑更重要的地方是墓碑的格式,墓碑书写的格式决定了墓碑的整个格调,也表达了墓主人的生平,很多人在立碑的时候并不太注重这些,殊不知,墓碑只是载体,格式才是灵魂。

竖式墓碑的尺寸

小型墓碑高度一般为2尺6寸或2尺7寸(约90厘米),宽度一般为1尺6寸或1尺7寸(约55厘米)。

中型墓碑高度一般为3尺1寸、3尺2寸(约105厘米),宽度一般为2尺1寸、2尺2寸(约70厘米)。

较大型墓碑高度一般为3尺6寸、3尺7寸(约120厘米),宽度一般为2尺6寸、2尺7寸(约90厘米)。凡高度超过3尺7寸,宽度超过2尺7寸的墓碑,就属于大型墓碑,高度在4尺1寸(140厘米)以上,宽度在3尺1寸(105厘米)以上。

父母墓碑正面格式有地区之分,南方和北方不同,下面具体介绍一下。

在北方比较常见的墓碑形式,如:慈父(母)X(讳)XX之墓;先(显)考(妣)X(讳)XX之墓,碑的后面多刻有:养育之恩,终生难忘;风水宝地葬仙骨,等等,不一而足。

在南方比较常见的墓碑形式,如:显祖考某某太府君之灵(对祖父);显祖妣某某太夫人之灵(对祖母),碑的后面有的刻有赞颂死者生前事迹,功德的,这种题材有文,有铭,又有序。

扩展资料

而古人的墓碑、墓志都有定制。碑多是长方形,螭首龟趺。碑头用篆体书写某朝某官某人墓碑,叫做"篆额"。墓志较小,多为方形,刻石加盖,上写某官某人墓志,叫做"书盖"。有了"篆额"和"书盖",碑文、志文的前面就不必再刻题目了。

墓碑文的题目。称墓碑铭并序的,是先序,次碑,后铭;称墓志铭并序的,先序,次志,后铭;称墓志或墓碑的,有志或有碑而无铭;称墓铭的,有铭而无志;也有虽只名志或碑,却各项都具备的。

范例如下:

接下来谈墓地碑文的基本写法:

一、墓碑形式和坟墓种类

墓碑形式基本上只有两种:即为竖式墓碑和横式墓碑。

竖式墓碑,其碑文所有文字是从右向左、自上而下而直写的;

横式墓碑,其碑文主体文字是从左向右、先上后下均匀排成两字一排而排列的,立碑时间及立碑者名字则是自上而下进行直写的;

坟墓种类基本上也是两种:即在世寿坟和亡故坟墓。

在世寿坟是指老年人尚在世,身体很健康时,挑拣生日或黄道吉日,提早一年或好几年预先做好的墓穴,民间统称为“做寿坟”,是子孙后代孝敬长辈,显示长辈福气很好的一种形式,是主动造坟。

亡故坟墓是指老年人即将病亡或亡故之后,才建造的坟墓和后立的碑石,民间统称为“造坟墓”,是被动造坟。

二、做寿坟与造坟墓的区别

做寿坟与造坟墓是根据造墓主人是否在世或亡故的现状而定,不但造墓叫法不同,而且碑文写法也有所不同,其主要区别有以下几点:

1、造墓叫法不同:

在世建坟墓称“做寿坟”。

亡故建坟墓称“造坟墓”。

2、碑文主体文字最后两字表述不同:

在世建坟墓,习惯上会写上“慈父某公某某德配某氏某某寿域”,最后两字写为“寿域”,不可写“之墓”。

亡故建坟墓,习惯上会写上“慈父某公某某德配某氏某某之墓”,最后两字写为“之墓”,不宜再写“寿域”。

3、碑文字体颜色不同:

在世建坟墓,碑文字体一律书写成红色,除非其子孙后代已有亡故者,则将亡故者名字写成黑颜色。

亡故建坟墓,碑文字体中,有尚在世者,其姓和名字宜写成红色;亡故者的姓氏和名字应写成黑颜色,以示在世与亡故之间的区别。

4、建坟仪式不同:

在世建坟墓,空墓穴中,两穴中分别要放入数块护砖,再加一瓶油,一瓶水,一个香炉,一个12生肖佛位,24个硬币。每穴护砖放入块数有几个儿子(或子女)就放入几块护砖,即后代能一人分得一块,待以后放入骨灰箱时,再拿回家,垫于米缸底下,以希望能保佑子孙后代家业兴旺,人丁昌盛,护砖在放入前一天晚上,须在坟主家里供祭一夜。

亡故建坟墓,亡故的一墓穴中不再放入护砖,油、水、香炉,仅放24个硬币,12生肖佛烧掉,佛灰拌和水泥混凝土中,作墓穴封口之用。当然如另一位配偶尚在世的话,造坟时,其墓穴中仍可放入护砖,一瓶油,一瓶水,一个香炉,一个12生肖佛,24个硬币。

三、墓碑碑文书写格式

墓碑碑文一般由时间、正文、落款及字数限定四部分组成。

1、时间:即建墓时间,写于墓碑右边,不写顶端,常在全碑三分之二处始写,字体宜写得较小一些。

2、正文:是写两位墓主姓名,老式坟墓只写丈夫姓名,妻子只写姓氏,且大都不居中写,仅靠左傍写;现代坟墓墓碑上夫妻是并排写的,男居右女居左。一般是这样书写:“慈父某公某某德配某氏某某寿域(或之墓)”12字排成两列,“寿域”两字须比其它字大一倍,且居左右两列的中间,也有人提出正文主体字数不能成双,要成单数,则宜改为“慈父某公某某配某氏某某寿域(或之墓)” 第一字慈写顶格中间,字体大小与寿域两字一样,“父某公某某配某氏某某” 排成各五字两列,老式墓碑中,女性姓氏后常见“孺人”两字,有此两字的女性,通常是丈夫七品官以上或名门望族家庭的夫人,普通百姓妻子一般没资格享此尊称。

3、落款:特指出资建造此墓穴者,即使出资者是墓室主人,也宜具写自家子女及孙辈曾辈的名字,常见的有:“孝男某某、某某、某某,孙某某、某某、某某,敬立” 没儿子只有女儿的,则写“孝女某某、某某、某某,外孙某某、某某、某某,敬立”,落款位置在左侧三分之二写起,字体大小一般与日期一样,“敬立”之前要空一格位置,子孙名字前省略写姓氏,但外孙若是异姓,则要写上其姓氏了。

4、字数限定:碑文总字数包括时间正文落款必须为五倍加一,即16字、21字、31字、36字、41字……不准多一字,也不可少一字,用“生老病苦死” 或“金木水土火” 各五字去一一对应,首字和最后一字必须为“生”字或“金”字,因此,当总字数不是五倍加一时,在时间、正文、落款上就要适当加字或减字了,达到上面规定的字数为止。

墓碑的格式及碑文书写

墓碑的格式及碑文书写的时候要注意,碑头主要写死者的生前职务、职业等,有的也可以省去不写。在碑的正中间,称之为“中榜”,是用来写主碑...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