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陈氏家谱字辈
四川陈氏家谱字辈
春先思龙来 明道西光富
四川省永川县陈氏家谱字辈
天星经纶,人利茂知,文章报国,私书传家,永远绍树,世代光华。
四川达州市陈氏家谱字辈
先维加大启,正应于朝学,其昌永曰继,思尚信义卓,家长宗可传,荣锡用安乐,富贵万年兴,甲弟连登科
四川广安岳池玉皇庙陈氏家谱字辈
一启思良上,尧舜禹汤周,文武忠天世,万代显鸿 猷
四川营山县陈氏家谱字辈
崇贞宗千祖,国子名文胜,朝邦万代永,其昌兴隆善,嘉志立刚常,仁义得富贵
四川大竹陈氏家谱字辈
真天存得玉,大金嘉时祚曰应楚之才,华国文章绪
朝廷用贤良,立学明庠序诗礼传家珍,世代受恩遇
四川省平昌县陈氏家谱字辈
九、位(卫)、运、奉、云、文、明、光、大、正、贤、仕、登、朝、庭(廷)、焕、直、兆(朝)、灯
四川省遂宁陈氏家谱字辈
胖土入陕之巩昌府阶州陈家山公妣讳氏皆无考有墓有碑惟字刑剥蚀莫辨公生子五长绍纲
四川巴中恩阳义阳山陈氏湖广填川陈氏家谱字辈: 鸿,绍,启,中,永,定,顺,安
四川省荥经县。族人所用字辈:
朝应尔恩,俸仕文仁;
席尚光大,家秉昌荣;
先祖来居,荥河经江;
聿修厥德,启迪胤臧;
前创后守,作为有方;
义门之业,迨见再举;
四川大竹县,在清代乾隆年间祖上有湖南郴州(郴之东门)来川东之梁竹(梁平,大竹),辈分有"华国文章绪,朝廷用贤良,"
四川省仪陇县马鞍镇辈份大至是:
奉尚梁必仕,朝庭四代兴。
永远林中贵,吉地寿年长,登科正名扬。
四川金堂 原祖籍福建长乐县陈氏家谱字辈,近几辈的辈序是:自多福积善
|
浙江临海涌泉:圣义中和法尧祖舜师
山西大同:盛时天恕仕绪云恩毕振
河北定州:百千万亿云仍盛富贵荣福禄增知仁圣义和德中
湖南华容:本裔荣耀支孙辉煌百年传芳
四川南充:文高师书昌仪维树德用国正天心顺大清明治安
安徽霍邱:心朝纪克本家士营永昌仁文大发强
山东济宁嘉祥:龙虎风云会乾坤岁月长永宝知锡祺德勋兴建昌忠厚传家远安乐有余光
山东泰安新泰:希明德加乐建业传庆长
辽宁营口:锡玉殿志宏德柏绍忠继主汉国全
安徽金寨:祖宗仁浦德泽常伦纪克登丛
安徽砀山:兴开载金殿汉邦震乾坤忠孝传家远
山东邹城:章昭廷文广,延作维遵质。贻业长崇方,世绪庆传良。立邦福禄盛,润泽万代强,忠友永旺家,俊才振国光,功显荣朝远,和乐自吉昌,宏闻见诗礼,仁义济政纲,继承守清贵,兴毓运繁祥,祖思刊载久,儒雅德发扬。
扩展资料:
冯(Féng 冯)姓源出之二:
1、姬姓:
出自姬姓,为周文王昌之后。据《元和姓纂》、《后汉书》等所载,周文王第15子毕公高后裔毕万,西周时,在晋为大夫,当时晋献公陆续功灭了许多小国,其中包括毕万的一支孙被封于冯城,其后子孙以邑为姓氏,称冯姓。史称冯氏正宗。是为河南冯氏。
2、归姓:
出自归姓,为冯简子之后。据《世本》所载,春秋时郑国有大夫冯简子,因封邑在冯而得氏。后冯邑被晋国所夺,成为魏氏子弟长卿的封邑,长卿的后裔也称冯氏。是为河南冯氏。
-冯氏族谱
-冯氏
根据上虞县咸丰二年(1852年)和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明德堂《桂林夏氏宗谱》、重庆江津县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芝宇公为总理事编修江津《夏氏家乘》、1991年《涪陵莲池坪夏氏家谱》、重庆夏显一公支系领修的跨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等地省市县的1992年《涪陵夏氏族谱》、2001年《中华夏氏(渝川黔)通谱》、2006年《中华夏氏族谱》、1999年四川内江《夏氏族谱》等记载。
重庆涪陵显一公支系于道光十七年丁酉(1837年)夏都镐到江南省英山县拼接、引用“夏贵”、“夏文阶”、“夏禹绩”这三代祖先,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夏天福拼接、引用浙江上虞蔡林(含江苏如皋县)《夏氏宗谱》版本夏侯显世系资料,于清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至清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入蜀二十世祖启公历时十一年完成续修手稿,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用梨子木刻版印制《涪陵夏氏族谱》一部,共十卷。
1992年夏鼎勋等续修的《涪陵夏氏族谱(上册)》、《涪陵夏氏族谱(下册)》,重庆市江津、垫江、涪陵、南川、武隆、长寿、璧山、铜梁、大足、合川及四川、贵州等地不少夏氏共祖,始祖元处士夏显一。
2001年夏铭远等《中华渝川黔夏氏通谱》
2006年夏睽初等《中华夏氏族谱》
2001年夏铭远等《中华渝川黔夏氏通谱》与2006年夏睽初等《中华夏氏族谱》包括:涪陵、垫江、江津、邻水、合川、大竹、南川、长寿、丰都、铜梁、贵州遵义、瓮安、湄潭、岑巩、怀仁、正安、……等地各一部分夏氏分支谱。侧重于明代入川夏显一公后裔为主。
一、唐代至元末入川之前世系考证
直线世系
显-臣-安一-二生-宁四-遐行-念士-太一-千一-万三-登-贵-文阶-禹绩-显一-福(一-七)
①重庆涪陵、垫江、江津、永川等明代入川夏显一支所谓“唐代夏侯显之次子臣之后裔”系重庆涪陵夏氏清代清代道光十七年(1837年)至同治十年(1871年)抄录、引用和拼接于浙江上虞余姚和江苏如皋等地《夏氏谱》形成。
②重庆明代入川夏氏显一公支系所谓“显之子臣、臣之安一安二安三”家谱世系系清代道光年抄录、引用、拼接江苏如皋县夏氏谱形成。
③入蜀始祖元处士显一公坟山碑记
公以上,其先有称太平者,不知何代,生念平士,念平士,生三太平士,三太平士,生千三居士,千三居士,生万三居士,万三生均、佐、登、向,共称居士、平士者,既无官阅,又无名字,想时俗互相称谓如此。均、佐、登避宋朝革命之乱,居於庐江英山,生显一府君乃人蜀始祖也。复迁湖广蕲水,生六子又元兵来兴徙蜀之巴县。大明成化十年,乃分至璧来凤驿,是普隆不宁厥居,尽付田宅舒姓者,乃徙涪之黑石里,乾坎占街为居焉。
此碑志在蜀之壁山县来风驿巴盏溪
明嘉靖四十五年六月十五日
二、重庆涪陵同治十年夏氏谱直线世系
显-臣-安一-二生-宁四-遐行-念士-太一-千一-万三-登-贵-文阶-禹绩-显一-福(一-七)
④重庆涪陵夏氏清道光十七至二十七年嫁接“夏贵”、“夏文阶”、“夏禹绩”三代祖先的大名和引用、拼接“夏侯显”版本来源
道光十七年丁酉(1837年)涪陵夏芝亭夏芳兰的宗叔名叫夏都镐的族人到江南省(今江苏、安徽)英山县(1936年英山县由安徽省划归湖北省黄冈地区)观看祠堂的祖宗牌位的昭穆,有“夏贵”、“夏文阶”、“夏禹绩”这三代祖先的大名,涪陵谱才有了夏贵公、夏禹绩公等鼻祖三世。
又到了道光二十六年丙午(1846年)涪陵夏芝亭夏芳兰的堂侄夏清渠从南川收集并“开回”(带回)东楼封杞、佗复姓夏侯、之后由夏侯被迫改姓孙及信与冕由孙姓复姓夏侯、唐朝夏侯显更为单姓夏等诸多祖先的溯源世系(实为与浙江上虞康熙谱系(夏侯显世系)等对接);
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涪陵夏芳亭、夏芳兰的嫡侄夏天福通过考证补上受姓的源流,用来接上“远宗之祖”。
⑤宋末元初夏贵公神道碑
清代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期间谱和1992年《涪陵夏氏宗谱》家谱记载夏贵公之父是夏登公或者夏贵公之父是福行,夏贵公之子是文阶。
据《大元开府仪同三司行中书省左丞夏公神道碑铭》记载:“公讳贵字用和姓夏氏宋名将也世居招信军曾祖讳春……考讳青……子男三人富……松……栢……”,也就是说夏贵的曾祖父是“夏春”、父亲是“夏青”,夏贵的三个儿子名字分别为“富”、“松”、“栢”!其父根本就不是夏福行,其子也没有叫做夏文阶的!!!
三、重庆永川县夏氏代表人物夏庆瑜(夏庆喻)简介:
工作:重庆市九龙坡区杨家坪中学副校长级干部
籍贯:重庆市永川区三教镇云龙村
家族身份:明入蜀夏氏显一公支系二十二世(值得考证、存疑待证,清代道宏道弘公是否属于显一公支系后裔、缺失两代人名讳需要史料证明)
社会职务
大禹后裔宗亲总会西南夏氏分会秘书长
重庆夏氏宗亲联谊会副会长
重庆夏氏家族联谊会重庆各个区基本信息汇总总编
重庆夏氏谱牒研究主编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专家
重庆永川县(区)夏氏道宏公不是显一公支系下道弘公,属于清同治十年之后世系拼接。
相关具体资料如下:
道宏由黔(贵州)复业铜梁县上乡(今永川市)
涪陵分支夏道宏一支后裔在重庆铜梁大庙、璧山丹凤一带、永川花桥、大足龙水一带,他们谱牒记载夏道宏并非夏可裳之子道弘。
有光绪年间谱牒系夏可裳第三子把道宏改成道弘,证明了世系拼接在接康熙《涪陵夏氏族谱》主编夏景宣叔叔夏道弘名下。
八世 时阜:邦参长子,生国谭,国读二子。
九世 国谭:时阜长子,妣刘氏无传过国读子子弼承嗣。
国读:行二,妣郑氏生子伟,子代二子。
十世 子粥:国谭之子,字工亮,妣岳氏,生可裳一子,基葬冯姑山,住涪陵致韩福兴坝子。
1992年《涪陵夏氏族谱》(转印同治十年《涪陵夏氏族谱》) 道弘 甲午年殉难,无后代记载。 到了2001年《中华渝川黔夏氏通谱》却有把道弘改成“道宏”有后裔了。
1989年四川南川县《夏氏宗谱》记载可裳之子道宏,道宏无后代记载。
夏庆瑜所属于重庆市永川区显一公支系子弼公支 道弘(道宏)公字派:
“元维昌吉祥祯瑞庆世代立纪纲”
证据如下:
康熙五十三(1714年)《涪陵夏氏族谱》主编景宣修谱记载“道弘,甲午殉难”。二伯克明之子景宣堂兄弟居然不知道三叔道弘(宏)还有8个儿子。
难道《涪陵夏氏族谱》主编景宣公不知道自己亲叔叔和堂兄弟吗?
1989年四川南川县《夏氏宗谱》记载可裳之子道宏,道宏无后代记载。
1992年《涪陵夏氏族谱》依旧记载“道弘,甲午殉难”。
到了2001-2006年显一公支系《渝川黔夏氏通谱》、《中华夏氏族谱》就把“道弘”改成“道宏”,这样夏庆瑜才被认为是显一公支系后裔。
2001年《渝川黔通谱》、2006年《中华夏族谱》居然把“道弘”改成“道宏”,还有8个儿子,由黔复业铜梁县(今重庆永川区)
然而夏庆瑜自己家都是2001-2006年才认到显一公支系后裔。
夏庆瑜,真正世系就是清朝道宏公为一世祖,与明初入川显一公和宋末夏贵没有任何世系关系。
四、永川永寿乡道宏公支房
十一世
可裳:妣张,字自新、文渊,贡生任贵阳府训导。
十二世
道昌 :甲卒于献忠克明:妣汪;庠生:号晨一诰封、奉直大夫,妣封宜人。
道宏:妣鲁,自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由黔复业於铜梁县上乡羊燕里,叶家沟。(今永川市花桥乡三村五社)
十三世
景彰:妣杨,道宏长子
十四世
玉珪:妣熊,景彰长子
十五世
元仁:妣成,玉珪长子
十六世 维季,元仁次子
十七世 失考(怎么会“失考”?叫什么名称?)
十八世 失考(怎么会“失考”?叫什么名称?)
十九世 祥荣
二十世 祯文:钟
二十一世 瑞冬:赵代荣
二十二世
庆贺:曾凡秀-世峰
庆喻:龙印德-兴扬
庆奎:肖兴菊-草劲
夏庆瑜家族世系详细见2001年《中华渝川黔夏氏通谱》537页,2006年《中华夏氏族谱》665页核查发布真实性。
相关介绍文章
夏氏家谱辩证重庆元明入川夏氏显一公支系属于清代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拼接浙江余姚上虞(含江苏如皋)“夏侯显”版本
西南地区家谱考证-“夏侯改夏氏”明代入川显一公家谱世系矛盾与拼接世系举证
重庆涪陵夏显一公支系编修家谱版本演变与发展过程(2019年7月)
湖南永祚公、重庆显一公等《夏氏宗谱》编修家谱版本与发展过程考证
夏氏家谱考证2001年《中华渝川黔夏氏通谱》重庆永川县夏氏世系为列(初稿)
邻水县美食有香辣串串螺、邻水新系脐橙、怪味鸡块、邻水九龙挂面、御临榨菜等。
1、香辣串串螺:香辣串串螺是一种川味小吃。在翻滚着辣椒、花椒和各式配料的锅里煮着。食者每人一个作料碗,里面是香油、碎花生米、香菜末、醋、味精、盐等调匀拌成的小料。从锅里取出一个煮好的串,放到自己的碗里,即可食用。
2、邻水新系脐橙:脐橙品质优良、无籽多汁、色泽鲜艳,是世界各国竞相栽培的柑桔良种。
3、怪味鸡块:怪味鸡块是一道传统特色小吃,口感里嫩外酥。将新鲜小公鸡去毛除内脏后洗净,切成块状,加入酱油、盐、辣椒、糖等调味料烹制而成的一道美味佳肴。本菜同时具有鲜、香、麻、辣、甜等多种味道,且营养丰富,适合各类人群食用。
4、邻水九龙挂面:邻水九龙挂面是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的著名特产,九龙挂面丝条晶莹柔韧,煮后润滑透明,口感细腻,营养丰富,久煮不浑汤,回锅如初,不泡涨。
5、御临榨菜:据传明建文皇帝途经邻水县幺滩,夜宿于老妪家,吃到一种清香可口的咸菜,大加赞赏。四邻妇女闻之,尽皆仿制。于是,民间制品得以流行,故称御临榨菜。其独特的腌制工艺相传至今,极负盛名,远销重庆、甘肃、江苏、广东等省市。
由来:就必须先说一说古邝国,这一说首先见于古书《路史》和《姓苑》,近些年,在网上又有新的证据(附文C)支持这一说法,一个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族谱,由族谱可以看出,李世民的祖母姓邝;一个是范仲淹的族谱,这个族谱非常详细,他的祖先有“妣邝氏,封夫人”的记载,根据族谱推算,这位“邝氏”的时间大约在晋朝。可见,在唐朝或者更早的时候就出现了邝姓。至少1129年(建炎三年,比1168年早了近40年)之前,邝姓就已经存在(《宋史》本纪第二十五)。
邝氏族谱
-
广东广州邝氏祠谱不分卷 清咸丰三年(1853)修 民国三十七年(1948) 广州正行印刷厂铅印本 一册 广东中山图
广东斗门邝氏族谱溯源图说一卷 邝耀云纂 抄本 广东斗门县斗门区小豪冲乡 13673广东南海邝氏族谱缯不分卷 (清)邝宇宽抄 清同治十年(1871)抄本 一册 美国
广东河源邝氏桃源公司族谱四卷 (清)邝乃理 邝其峻纂修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广州藏珍阁刻本 四 册 广东中山图 13675 邝氏宗谱不分卷 (清)邝燮理等重修 清道光十八年(1838)活字本 一册 北京大学 吉林大学 13676 长邑邝氏族谱不分卷 (清)邝大澜 邝基兴编纂 清宣统二年(1910)宣城堂活字本 十八册 北图(残破) 邝 ①路史:古邝国后有邝氏。 ②姓苑:广东南海县多此姓。 ③奇姓通:一统志,邝野,字孟质,永乐进士。姓氏由来:路史:古邝国之后有邝氏。姓苑载:广东南海多此姓。明有进士邝文、邝曰广、邝约、邝□等人。邝氏亦有不少移居海外发展。邝氏楹联:「海雪堂遗臣死节、土木堡兵部殉忠」,此联表彰明朝儒士两人爱国不屈之忠节。
郡望堂号:庐江郡 姓氏家谱:邝氏三修族谱
历史名人:邝文, 邝曰广, 邝约, 邝露 +++++++++
族史 开平市单水口有间雷方邝三姓祖祠,门口楹联书“源同一脉,衍以三宗”,明确地阐明雷方邝三姓,原是同一祖宗,後来分支成为三姓。雷方邝三姓同是炎帝的後裔。从炎帝至今,约五千五百多年。炎帝生於今陕西省宝鸡市南郊的姜水,故姓姜,名魁隗(音葵),又称神农氏。死後葬於宝鸡市南郊的常平山,即今炎陵。炎帝原姓姜,因子孙居于雷泽(今山西永济县之南),故姓雷。炎帝之九世孙(八世孙榆罔之子),曰雷公,因有战功,受封于方山(今河南省禹州市之西),以地为氏,由雷改为姓方,为方氏的始祖。距今约五千三百多年多,历一百七十多代。至南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有方氏第148世祖方谆,字愈平,因长女淑丽被册为皇妃,愈平公受封宣城侯,食采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御赐姓邝。愈平因而由姓方改为姓邝,本应为邝氏之始祖,但愈平公念其本,尊其父三七公为邝氏始祖,愈平公自己则为邝氏二世祖。流传至今,子孙己达三十多代,人口三百多万人。
1 始祖 方以平三七公讳奋,字祯;生於1103年北宋徽宗祟宁二年 – 终於1166年南宋乾道二年,享寿六十四岁。世居安徽庐洲(今安徽合肥市)庐江
2 邝愈平 南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时任临安京城大尹;长女淑丽受册皇妃,愈平因此封宣城侯,食邑安徽宣城,御赐姓邝。
3 讳諴 字一声,愈平次子。生於1155年,终於1246年。享寿九十二岁。
4 公昭 讳奎,字公昭;一声公长子。生於宋宁宗庆元二年丙辰(1196)十月初九,终於元世祖(忽必烈)二十三年(1286)十一月十一,享寿九十一岁。公昭公出生於南宋京城临安(今杭州),二十一岁随父南迁,居於河源。三十岁(1225)水又随父由河源移居古冈(今新会城)。于1250年(五十四岁)由新会迁开平县(宋时属信安县)。居单水口泮村乡坑口村。
广东潮山 邝
湖南临武邝家村源流:远祖宣(姓黄),东汉河阳侯,家南白水。娶粱候邓禹孙女。云孙(八代以下的孙)曰贤,字四明。唐神龙间拜右相,以功封(左边一个军,右边一个右耳旁,不知道怎么读)国公。居汴粱邓州白水村,生子二,长曰旦,次曰丞。原姓黄,因败关灭族。易姓潜名(传说初在黄外加广,为广姓),旦添曰于左为旷,居河南陈留村:丞添邑于右为邝,徙居吉州(江西)。丞佑唐,开元举进士,选驸马,封安平侯,以言诤,天宝乙未谪吉州长吏。安禄山兵动,调安城参军团练使,遂居敖城,生子纞(?),传十于世,生幼父,迁湖广临武寿塘而家焉,幼父即吾族始祖。
……自十一世以下,子孙甚繁,名著三忠,存迹九女,如安富之苍州,东山峡珠村,彭方卢陵之敖城、社背、故江,永新之辛田,上乡,吉水中村,永丰上市,秦和下村,远则江省之有进贤。湖广之有临武、宜章。衡山、攸县,广东之有南海,连州,大宁,派为递迁,代有闻人……
后谷旷氏宋德祐丙子
纂修旧谱序
予泰和江乡诸大世家,多经兵火之馀,族属分散,使一世至再世三世相见如涂人。由者谱碟之不穆,本源之莫辨,间其能藏其先世旧谱,又藐然视为虚车,略不经意以续休美,使上无所统,下无所承,是固未得为贤子孙也。兹旷君绍祖,辑其家谱,既成帙,将筹诸梓属序于余。
余按旷氏之系,出自高辛氏后关伯苗裔。迨汉光武时,有祖曰宣(姓黄),居河东,以治水奏绩,拜侯,因留籍于南阳。衍至唐神龙间,一世祖曰贤,纪功封郓国公。后因边关失守,上命灭族。贤令子侄易姓改名,窜逃于外。幸次子丞,系开元初举进士第二,选驸马,封安平侯,以公主故未罹厥难。至天宝间,因诤事谪吉州长史,故吉之有旷始于长史公也。由长史公而八世孙曰有容,建隆元年移家高州,有卜居诗。云自宋季之变,昆第子姓散漫诸外,而容五世孙孟宇暨子中秀徙居后谷。中秀公而下,世居后谷,咸以诗文显其族,而云亭诸大名宗,曾不一二屈指焉。
绍祖君既登公车,尝以世系置念。今观其谱,贤宦必书,坟墓姻娅必书,功勋义烈必书。且其先,或以科第发身,或以功名勅封,或以子爵袭赠,簪缨圭组,前后相望,溯其源而演其派,审其是而正其非,尊卑有定,疏戚有辨,秩然不相紊,君之用心可谓至矣。矧君之族,曾经兵铁,而斯谱之旧类掇拾于灰烬之馀,至今世系炳然,曾无确失,俾后之若子若孙,兴起尊祖敬宗之念者,实君始之也语曰:一人倡之,百人和之。旷氏之后必有兴者,斯谱之作,固百世之信贷矣,岂虚车云乎哉?吾与君通家社游也,因其请而为之序,且以诗弁其首。云: 旷氏家声振汉唐,九天星斗焕文章。权兵百万降边圉,柱国无双协帝王。应有勋名扶社稷,更倾忠义佐朝纲。绵绵谱牒传今古,一字千金御墨香。
大宋德祐二年丙子冬望后
少保右丞相兼枢密院事 文天祥 拜撰
四川陈氏家谱字辈
本文2023-10-12 16:58:50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37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