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姓氏排名,高的姓氏起源?
排名前一百和分布统计
01王:总人口9520万,占全国717%。河南为王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为山东、河北。
中华王氏网 全球王氏网 马来西亚王氏宗亲总会 湘鄂王氏宗亲网 华夏王氏网
02李:总人口9340万,占全国7%,河南为李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为山东、河北。
李氏网 世界李氏宗亲总会 李氏族谱网 李氏宗亲网 高明李氏宗亲会
03张:总人口8960万,占全国674%。河南为张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为山东、河北。
世界张氏 张姓全球网 中华张氏网 华夏张氏统谱 肥东张氏宗亲网
04刘:总人口6770万,占全国51%。山东为刘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为河南、河北。
世界刘氏 新加坡刘氏总会 汉家刘氏网 龙门刘氏网 刘氏宗亲网
05陈:总人口6130万,占全国461%。广东为陈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为福建、四川。
世界陈氏大联盟总会 陈氏大宗祠 陈氏研究网 中华陈氏宗亲网 台湾陈氏宗亲会
06杨:总人口4270万,占全国322%。四川为杨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为河南、云南。
世界杨氏联谊会 中华杨氏网 杨氏族谱 中华民族杨氏 杨氏宗亲论坛
07黄:总人口3260万,占全国245%。广东为黄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为广西、四川。
黄族缙绅 黄氏宗亲网 浙南黄氏研究会 巴中黄氏网 客家黄氏网
08吴:总人口2680万,占全国2%。广东为吴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为江苏、安徽。
吴氏网 吴姓之家 中华至德吴氏宗亲网 吴氏在线 广西吴氏网
09赵:总人口2670万,占全国2%。河南为赵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为山东、河北。
中国赵氏家谱网 赵氏福泉堂 赵氏网 赵氏文化博览 安溪太湖赵氏家谱网
10周:总人口2520万,占全国19%。湖南为周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为江苏、四川。
中华周氏联谊总会 中华周氏网 中华周氏湖北联谊会 周氏藤县网站
11徐:总人口1930万,占全国145%。江苏为徐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为山东、浙江。
浙江徐氏网 徐氏宗亲网 皖西南徐氏宗亲网 深圳徐氏网
12孙:总人口1830万,占全国138%。山东为孙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为河南、江苏。
世界孙氏联谊会 中华孙氏 中华牛山孙氏网 河南孙氏文化研究
13马:总人口1720万,占全国129%。河南为马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为甘肃、山东。
世界马氏文化资料中心 马氏家族网 马来西亚马氏宗亲总会
14朱:总人口1700万,占全国128%。江苏为朱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为安徽、河南。
朱氏家族网 朱氏宗亲网 观音堂朱氏家谱网 太湖朱氏网 无为朱氏宗亲网
15胡:总人口1550万,占全国116%。湖北为胡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为湖南、四川。
中华胡氏联谊会 胡氏宗亲网 世界胡氏宗亲 安徽胡氏宗亲网 建潮胡氏网
16林:总人口1510万,占全国113%。广东为林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为福建、台湾。
林氏宗亲网 世界林氏宗亲网 马来西亚林氏宗亲会总会 沅澧林氏宗亲网
新会林氏宗亲网 中国林氏宗亲网 林氏论坛
17郭:总人口1500万,占全国113%。河南为郭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为河北、山东。
中华郭姓文化研究网 中华郭氏宗亲总会 郭氏网 冀鲁郭氏网 淮海郭氏网
世界郭氏宗亲总会 百奇郭氏回族宗亲网 山西郭氏文化研究会 郭氏秉诚宗谱网
18何:总人口1400万,占全国106%。四川为何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为江西、浙江。
世界何氏网 中华何氏网 江苏何氏网 湖北何氏网 河南何氏网
19高:总人口1330万,占全国1%。山东为高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为江苏、浙江。
天下高氏 高氏家谱网 高氏宗亲网 华夏高氏网 厦门高氏网
20罗:总人口1260万,占全国095%。四川为罗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为广东、湖南。
罗氏通谱网 中华罗氏网 中华罗氏联谊网 罗氏家园 罗氏宗亲网
21郑:总人口1240万,占全国093%。广东为郑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为福建、浙江。
世郑之窗 荥阳郑氏nbsp; 世界郑氏网 山西郑氏网 福建云霄郑氏网
22梁:总人口1130万,占全国085%。广东为梁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广西、河南。
中华梁氏网 阳江梁氏宗亲网 中华林氏文化研究 南洋梁氏公会
23谢:总人口1010万,占全国076%。广东为谢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湖南、四川。
中华谢氏网 岭南谢氏网 谢氏宗亲网 川渝谢氏网 化州谢氏网
24宋:总人口932万,占全国07%。山东为宋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河南、河北。
宋氏家族网 宝庆宋氏网 宋氏寻根网 中国琅琊(临沂)宋氏文化网
25唐:总人口917万,占全国069%。四川为唐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湖南、广西。
唐氏宗族 中华唐氏网 唐氏家园/span> 漳州唐氏宗亲网
26许:总人口881万,占全国066%。广东为许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江苏、安徽。
许氏宗亲网 庐江戴桥许氏宗亲网 许氏宗亲会 中华许氏网 世界许氏宗亲总会
27邓:总人口821万,占全国062%。广东为邓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四川、湖南。
香港邓氏宗亲会 宣汉县邓氏宗亲网 邓氏宗亲网 中华邓氏家族网 华夏邓氏宗亲网
28冯:总人口818万,占全国062%。广东为冯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河南、四川。
香港冯氏宗亲会 中国冯氏宗亲网 中华冯氏网 冯氏论坛
29韩:总人口815万,占全国061%。河南为韩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山东、河北。
应城韩氏宗亲网 安阳韩氏宗亲网 华夏韩氏 世界韩氏宗亲联合总会
30曹:总人口791万,占全国06%。河南为曹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江苏、山东。
江阴曹氏网 曹氏家谱文化网 曹氏家谱查询网
31曾:总人口772万,占全国058%。湖南为曾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广东、四川。
曾氏宗亲网 曾氏网 广西曾氏宗亲网 曾氏宗亲论坛
32彭:总人口766万,占全国058%。湖南为彭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四川、湖北。
陕西彭祖文化网 大别山彭氏宗亲会 彭祖文化网 世界彭氏 彭氏文化网
33萧:总人口739万,占全国056%。湖南为萧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四川、江西。
萧氏宗亲网 萧氏档案馆 漳州萧氏网 德化萧氏宗亲联谊会 江苏盐城萧氏宗亲会
34蔡:总人口701万,占全国053%。广东为蔡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台湾、福建。
世界蔡氏宗亲总会 蔡氏宗亲网 蔡氏宗祠 桃园蔡氏宗亲网
35潘:总人口687万,占全国052%。安徽为潘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广东、广西。
潘氏宗亲网 潘氏族谱网 中华潘氏宗亲网 潘氏宗亲网 粤西潘氏宗亲网
36田:总人口685万,占全国052%。河南为田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山东、河北。
田氏家谱网 华夏田氏网 华夏田氏论坛
37董:总人口677万,占全国051%。山东为董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河南、河北。
董氏宗亲网 陇西董氏网 南雄珠玑巷后裔董氏网
38袁:总人口667万,占全国05%。四川为袁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河南、江苏。
宁波西袁氏联谊会 袁氏论坛 袁氏家谱网 袁氏研究网
39于:总人口642万,占全国048%。山东为于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辽宁、黑龙江。
于氏宗亲网 于氏天空网
40余:总人口633万,占全国048%。湖北为余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四川、江西。
余氏网 余氏家族 余氏门户 余氏宗亲 余氏普庵网 中华铁改余氏网
41叶:总人口632万,占全国048%。广东为叶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浙江、福建。
叶氏宗亲网
42蒋:总人口632万,占全国048%。四川为蒋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湖南、江苏。
蒋氏文化网 中华蒋氏宗亲网 一梅堂蒋氏网 中华武岭蒋氏宗谱网
43杜:总人口619万,占全国047%。河南为杜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山东、四川。
杜氏宗亲会 杜氏族谱
44苏:总人口606万,占全国046%。广东为苏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广西、河南。
永春苏氏宗亲会 苏氏宗亲网 广西苏氏宗亲会
45魏:总人口603万,占全国045%。河南为魏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山东、四川。
世界魏氏宗亲网 中华魏氏网 河南魏氏宗亲网 兰州魏氏网
46程:总人口601万,占全国045%。安徽为程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河南、湖北。
程氏家谱网 世界程氏宗亲联谊会 山东程氏宗亲网 新安程氏文化网
程氏家谱网 世界程氏联谊会专题网 江西程氏联谊会
47吕:总人口596万,占全国045%。山东为吕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河南、河北。
吕氏家谱网 新加坡吕氏公会
48丁:总人口576万,占全国043%。江苏为丁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河南、安徽。
大连丁氏宗亲网 中华丁氏
49沈:总人口550万,占全国041%。江苏为沈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浙江、上海。
沈氏宗亲网 沈氏家谱网 师桥沈氏宗亲
50任:总人口547万,占全国041%。河南为任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山东、河北。
全球任氏宗亲网 中原任氏宗亲网 炎黄任氏 宜兴市筱里任氏宗亲网
51姚:总人口538万,占全国04%。浙江为姚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江苏、广东。
姚氏宗亲网 姚氏宗亲家园
52卢:总人口536万,占全国04%。广东为卢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广西、河南。
中华卢氏网
53傅:总人口536万,占全国04%。河南为傅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山东、四川。
傅氏宗亲网 江西傅氏宗亲网 安徽傅氏网 中华傅圣网 醴陵傅氏宗亲联谊会
54钟:总人口533万,占全国04%。广东为钟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江西、四川。
钟氏宗亲网 安徽钟氏宗亲会
55姜:总人口523万,占全国039%。山东为姜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辽宁、黑龙江。
姜氏族谱网 中国姜氏宗亲会
56崔:总人口509万,占全国038%。山东为崔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河南、河北。
崔氏家园网 中华崔氏网
57谭:总人口499万,占全国038%。湖南为谭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广东、重庆。
台山谭氏宗亲网
58廖:总人口487万,占全国037%。广东为廖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四川、广西。
世界廖氏宗亲网 巴蜀廖氏宗亲网 廖氏宗亲论坛 珠岩廖氏宗亲网
59范:总人口485万,占全国036%。河南为范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山东、四川。
范氏宗亲网 范氏家谱网 范氏宗亲
60汪:总人口483万,占全国036%。安徽为汪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湖北、江西。
汪氏宗亲联谊会 汪氏宗亲网
61陆:总人口480万,占全国036%。广西为陆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江苏、上海。
陆氏联盟 陆氏家园
62金:总人口467万,占全国035%。浙江为金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江苏、吉林。
中华金氏宗亲联谊会 炎黄金氏文化网 金氏网 中国金氏宗亲网 少昊金氏宗亲网
63石:总人口455万,占全国034%。河南为石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河北、贵州。
天下石氏论坛 天下石姓网
64戴:总人口449万,占全国034%。江苏为戴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四川、湖南。
中华戴氏论坛 老戴家 广西戴氏宗亲网
65贾:总人口439万,占全国033%。河南为贾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河北、山东。
贾氏宗源吧
66韦:总人口430万,占全国032%。广西为韦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贵州、广东。
韦氏宗亲网
67夏:总人口426万,占全国032%。江苏为夏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安徽、湖北。
潜川夏氏宗亲网
68邱:总人口423万,占全国032%。广东为邱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江西、台湾。
中华邱氏网 仙游邱氏宗亲网
69方:总人口413万,占全国031%。安徽为方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浙江、湖北。
华夏方氏网 方氏网 中华方氏文化网
70侯:总人口401万,占全国03%。河南为侯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山东、河北。
中华侯氏联谊网 侯氏在线网 侯氏宗谱网
71邹:总人口394万,占全国03%。江西为邹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湖南、四川。
邹氏宗亲网论坛
72熊:总人口384万,占全国029%。江西为熊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湖北、四川。
熊氏宗亲网 熊氏宗族网
73孟:总人口383万,占全国029%。山东为孟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河南、河北。
中华孟氏宗亲网 徐州孟氏宗亲网 中华吉林孟氏宗亲会
74秦:总人口379万,占全国029%。河南为秦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山东、江苏。
秦氏联谊会
75白:总人口374万,占全国028%。河北为白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河南、陕西。
中华白氏网 世界白氏宗亲网 新加坡白氏公会
76江:总人口369万,占全国028%。广东为江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安徽、江西。
广东江氏网 江氏古国网 江氏源流网
77阎:总人口360万,占全国027%。河南为阎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河北、山东。
中文百科在线
78薜:总人口347万,占全国026%。江苏为薜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河南、山东。
薛氏家族网
79尹:总人口346万,占全国026%。湖南为尹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山东、四川。
全球尹氏网
80段:总人口320万,占全国024%。河南为段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云南、湖南。
古藤段氏网 段氏宗亲网
81雷:总人口319万,占全国024%。四川为雷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湖南、湖北。
全球雷氏宗亲网 雷氏网 华夏龙氏网
82黎:总人口288万,占全国022%。广东为黎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广西、湖南。
黎氏联谊网 黎氏大家族
83史:总人口285万,占全国021%。河南为史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河北、山东。
史氏春秋
84龙:总人口281万,占全国021%。湖南为龙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贵州、四川。
龙氏腾飞网 涟源龙氏人文网 龙氏家园网 华夏龙氏网
85陶:总人口274万,占全国021%。安徽为陶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江苏、云南。
中国皖西北陶氏家亲会 中华陶氏网 陶氏会馆 中华陶氏联谊总会
86贺:总人口274万,占全国021%。湖南为贺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陕西、河南。
中华贺氏网 贺氏家族
87顾:总人口272万,占全国021%。江苏为顾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上海、浙江。
中华顾氏网
88毛:总人口264万,占全国02%。浙江为毛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河南、四川。
毛氏宗谱网 元庄毛氏家谱
89郝:总人口264万,占全国02%。河北为郝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山西、河南。
中华郝氏论坛
90龚:总人口264万,占全国02%。湖南为龚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湖北、四川。
龚氏宗亲网 中华龚氏联谊总会 龚氏网 龚氏商业网
91邵:总人口262万,占全国02%。山东为邵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江苏、浙江。
邵氏春秋 邵氏宗亲网 中华邵氏联谊会
92万:总人口254万,占全国019%。江西为万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湖北、四川。
世界万氏宗亲联谊会 中国万氏宗亲论坛 孝感万氏宗亲
93钱:总人口249万,占全国019%。江苏为钱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浙江、安徽。
长乐钱氏宗谱网 钱氏家族网
94严:总人口246万,占全国019%。江苏为严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四川、湖南。
漳州严氏宗亲网 广东紫金鹧鸪塘世系严氏族谱
95赖:总人口240万,占全国018%。广东为赖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江西、台湾。
赖氏宗亲网 赖氏大家园 世界赖氏网
96覃:总人口240万,占全国018%。广西为覃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湖南、湖北。
谭覃氏宗亲会 覃氏宗族网 中华覃氏网
97洪:总人口240万,占全国018%。台湾为洪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福建、广东。
洪氏宗亲网 洪氏网上家谱
98武:总人口239万,占全国018%。山西为武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河北、河南。
武氏宗亲网
99莫:总人口233万,占全国018%。广西为莫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广东、湖南。
莫氏宗亲网 全球莫氏宗亲网 莫氏庄园陈列馆
100孔:总人口231万,占全国017%。山东为孔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河南、江苏。
孔氏宗亲网 孔氏南宗家庙
李恪(619年—653年),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三子,太宗爱子也。族谱言其字“为德”,又说“德”,虚实待考;墓志此处留白。母杨妃是隋炀帝之女,有同母弟蜀王李愔。其子四人:李仁李玮、李琨、李璄。
生平履历
武德三年(620年),封长沙郡王,根据《职官志》所载,此为“恩进”;
武德九年(626年),封汉王(两唐书),墓志云为汉中郡王,疑为墓志贬义行文所需;
贞观二年(628年),封蜀王,领益州大都督(今四川成都),未之官;
贞观五年(631年),转秦州都督(今甘肃天水),未之官;
贞观七年(633年),转齐州都督(今山东济南),之官一年;
贞观八年(634年),复转益州大都督,遥领,开亲王或宰相遥领大都聂远版李恪PS图(8张)督的首例;
贞观十年(636年),封吴王,转授潭州都督(今湖南长沙),未之官;
贞观十一年(637年),年初,转授安州都督(今湖北安陆),之官,世袭;年末,因狩猎过度被弹劾罢官(《新唐书》上记载是李恪与乳母之子赌钱而被弹劾);
贞观十二年(638年),复安州都督;
贞观十三年(639年),太宗罢世袭诏,诸藩王都督衔留存情况、之藩情况不明,待考;
贞观十七年(643年),被太宗提议立储,遭长孙无忌反对作罢;
永徽元年(650年),拜司空,梁州都督(今陕南地区);寻又授安州都督;
永徽二年(651年),迁太子太师;
某年,镇宋州(今河南商丘);
永徽四年(653年),因受房遗爱谋反案牵连,被冤致死;四子,仁、玮、琨、璄并流岭表; 显庆五年(659年),追王郁林,为立庙,以河间王孝恭孙荣为郁林县侯以嗣;光宅中李荣获罪,适逢李仁兄弟被赦免,以李仁袭爵;
神龙初,赠司空,备礼改葬;
神龙中,复爵土。注:神龙(705年正月—707年九月)是武则天和唐中宗李显的年号。神龙元年二月中宗复国号唐。综合赠官考量,应为神龙元年(705年)年末或神龙二年(706年)年初。 根据墓志记载:永徽四年二月初二,李恪在长安宫禁之内被缢杀,年约三十四岁。
王妃
杨氏,隋直阁将军岷蔚抚豪道五州刺史邢国公杨(士)贵孙女,右卫副率慈汾 二州刺史静公杨誉女,兄常州刺史工部侍郎鸿胪卿金紫光禄大夫散骑常侍太子少师赠仪同三司上柱国郑国懿公杨崇敬,侄太州刺史,潼关防御镇国军使杨志诚。王妃疑贞观中薨,葬安州,今湖北安陆。1980年墓葬在湖北安陆王子山被发现,出土文物颇多,其墓葬作为南方典型墓葬研究,尤以簪花金饰和金刀最为精美。(有详实考古报告)在全唐文收录其侄杨志诚的墓志提到:“闲者遭家迁播几筵靡托,而今蒙国昭洗,情礼获申。”,疑为吴王妃杨氏家因妻族而遭到过政治清洗,王妃本人的墓志凹凸不平无一字,怀疑遭到磨平,其棺椁也无查,仅剩棺床,考古报告怀疑遭到抛尸。幸好后经平反,其侄官至高位,由其侄墓志我们才方可领略杨氏一族的风采。其祖杨士贵在《隋书》有载,其父杨誉与兄侄在《旧唐书》、《全唐文》、《贞观政要》、《宰相世袭》均有记载。
萧氏,根据李恪后人家谱显示可能为第二任吴王妃三子李琨之母,或还有李璄,
太宗诸子排行
长子:恒山愍王 李承乾,母长孙皇后,开元年间,以孙李适之请,唐玄宗赠王号和谥号,陪葬昭陵;
次子:楚王 李宽,母无名后宫,早亡,高祖诏过继楚哀王李智云,贞观初追封;
三子:吴王 李恪,母杨妃,隋炀帝女(封号不明);
四子:濮恭王 李泰,母长孙皇后;
五子:庶人 李佑,母阴妃(封号不明),原封齐王;
六子:蜀悼王 李愔,母杨妃,李恪同母亲弟,陪葬昭陵;
七子:蒋王 李恽,母后宫王氏,封号不明,陪葬昭陵;
八子:越敬王 李贞,母燕德妃,陪葬昭陵;
九子:唐高宗 李治,母长孙皇后;
十子:纪王 李慎,母韦贵妃,陪葬昭陵;
十一子:江殇王 李嚣,母燕德妃,早亡;
十二子:代王 李简,母无名后宫,早亡;
十三子:赵王 李福,母杨贵妃,太宗诏过继隐太子李建成,陪葬昭陵;
十四子:曹恭王 李明,母巢刺王妃杨氏,高宗诏过继巢刺王李元吉,景云年间,陪葬昭陵。 太宗14位皇子,系皇后及九位嫔妃所生。若以出身血统论之,则李恪、李愔母最尊。李恪母杨妃是隋炀帝之女。杨妃与李世民生二子,女儿有无及数量不明(太宗尚有15位公主不知其母),即三子吴王李恪、六子蜀王李愔。也就是说,李恪、李愔继承了隋唐两代皇族血统。
要我说,李恪就很好,比李治强很多
如果李恪登基,大唐不一定就会差
只是李世民在某些问题上很执着
比如自己的继承人一定要是长孙皇后的
嗯嗯,李恪大人的母亲决定他即使再怎么优秀也不可能会上位
——————————————————————————————————————————
综合评述
以上大量史料可见,李恪与父亲经常见面,父子相爱,关系融洽;甚至与李恪关系密切的人,太宗都会另眼看待。李恪颇得父亲疼爱与欣赏,特别是“类己”的评价,这在有着家天下法则的帝制时代,是有着非常微妙的暗示意味。巍巍大唐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最繁华的国家,其疆域东至大海,西越巴尔卡什湖,南涉南海,北到兴安岭,辽阔之极!国家如此之大,国务如此繁复,然而,不论是教育栽培李恪德才,还是责罚纠正李恪过错,常见太宗亲历亲为,或者父子促膝,或者丹书通信,动之以父子真情,晓之以圣义贤理,申之以国法严肃,娓娓道来,语重心长,足见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期盼! 贞观十七年,因齐王李佑谋反案犯纥干承基的反咬,揪出了太子李承乾谋反,太子李承乾被废,此时李世民“阴许”立魏王李泰,但因长孙无忌“固请”立晋王李治,并且因为“太宗面加谴让。承乾曰:‘臣贵为太子,更何所求?但为泰所图,特与朝臣谋自安之道。不逞之人,遂教臣为不轨之事。今若以泰为太子,所谓落其度内。’太宗因谓侍臣曰:‘承乾言亦是。我若立泰,便是储君之位可经求而得耳。泰立,承乾、晋王皆不存;晋王立,泰共承乾可无恙也。’乃幽泰于将作监”,遂立晋王。但因疑晋王李治仁弱,故欲改立吴王李恪,遭到长孙无忌的反对而作罢。 不过此事,成为李恪与国舅长孙无忌不协的起点。等到李治登基,先是长孙无忌、褚遂良与王皇后的戚族共同谋立太子李忠,后借“房遗爱谋反案”冤杀了吴王李恪以及流放江夏王李道宗。至此,长孙无忌炙手可热的权势达到顶点——但是同时,相权也已经强过皇权,政局的平衡被打破,这在帝制体制下,必然会导致后来的朝局进一步洗牌。至于后来武则天当权后,如法炮制,陷害国舅长孙无忌谋反,那是后话,不再细表。历来的宫廷斗争血雨腥风,只要和权力沾上点关系,很少有人能全身而退。 假若李世民传位于李恪的构想得以实现,那么“贞观之治”后的大唐,在李恪经营之下,也许有鲜花着锦之荣、烈火烹油之盛。但是,历史不能假设!怯懦的李治继承了大统,又为武则天所专权,使李唐王朝的子孙遭受了一场血雨腥风的浩劫。而李恪也因才高于世,名倾四海而被权臣、李治的舅父长孙无忌诬陷而杀。 在李恪不得为储的问题上,李恪的隋杨血脉,这个问题比较的微妙,非一两句话可以说清。关键还在“嫡庶有别”的问题上,此外,朝局形势也有着重大影响。李恪有无争储之心,目前史书并无具体记载;并考后世对李恪的良好评价,有自知之明,而不轻举妄动,李恪还是很当得起的! 李恪被冤杀后,海内冤之,绝天下望。显庆四年,长孙无忌被诬陷谋反,以罪赐死之后,唐高宗追封李恪为郁林郡王并为其立宗庙。他的四个儿子被流放岭南,但未被加害,在武后时期封王加爵,亲王一人、嗣吴王一人,郡王两人,有的历任五州刺史,有的历任六州刺史,子孙四代、五服之内,名臣辈出: 一、《旧唐书太宗诸子》、《新唐书太宗子》等列传中,太宗十四子中惟李恪名下附注“子成王千里,孙信安王”,越王李贞名下附注“琅邪王冲”。 二、李恪之孙李讳被封为信安王“居家严毅,善训,诸子皆有令名(美名),三子恒、峄、岘皆至达官(显赫官位)”,尤以李岘相肃宗“独守正”而成为一代名相!《旧唐书》作者后晋刘昫对人才辈出、名臣如云的大唐人物以苛记得眼光挑选写传上,居然为李恪的三位曾孙李恒、李峄、李岘分别立传。这为史书所罕见。 《李氏家谱》称这支李氏为唐太宗李世民第三子李恪之后,且附有李世民敕封李恪为吴王的水诰(诏书),并列有李恪自唐至民国末期的后世子孙46代,纲目清楚,演变迁徙代代有据。因此,谱中尊李恪为这一支李氏之始祖,待考。 综合上述,可以说,李恪是大唐出类拔萃的栋梁之材。
李恪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李恪李恪(619年—653年),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三子,和魏王李泰是李世民诸多儿子中最贤能的,李世民曾打算立李恪为太子,但遭到长孙无忌的强烈反对而作罢。高宗李治即位后,李恪被长孙无忌以谋反的罪名陷害至死。毛主席曾经评价李恪为“英物”,为李世民不立李恪为太子而感到惋惜。李恪之母杨妃是隋炀帝之女,有同母弟蜀王李愔。其子四人:李仁(李千里)、李玮、李琨、李璄。
中文名: 李恪
国籍: 唐朝
民族: 汉
出生日期: 619年
逝世日期: 653年
职业: 司空,梁州都督
父亲: 唐太宗李世民
母亲: 杨氏
爵位: 吴王、蜀王
目录
基本资料
生平履历
王妃
太宗诸子排行
子孙
史籍记载
吴王妃杨氏资料
后世评价
综合评述
影视与文学基本资料
生平履历
王妃
太宗诸子排行
子孙
史籍记载
吴王妃杨氏资料
后世评价
综合评述影视与文学展开 编辑本段基本资料
李恪(619年—653年),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三子,太宗爱子也。其血统之高贵世间罕有,其曾祖母与外曾祖母都是西魏八柱国之一,大司马卫国公三朝国丈独孤信之女,其曾祖亦是西魏八柱国之一的唐国公李虎,其外曾祖父为隋朝的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其外祖父是隋炀帝杨广,其祖父是唐朝的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其父是一代圣主唐太宗皇帝李世民,其一人身有杨隋,李唐,和独孤氏三豪门之血脉,可谓天下第一。族谱言其字“为德”,又说“德”,虚实待考;墓志此处留白,有同母弟蜀王李愔。其子四人:李仁(李千里)、李玮、李琨、李璄。永徽四年,因房遗爱涉嫌谋反为乞命而被诬陷,被赐死。
编辑本段生平履历
武德三年(620年),封长沙郡王,根据《职官志》所载,此为“恩进”; 武德九年(626年),封汉王(两唐书),墓志云为汉中郡王,疑为墓志贬义行文所需; 贞观二年(628年),封蜀王,领益州大都督(今四川成都),未之官; 贞观五年(631年),转秦州都督(今甘肃天水),未之官; 贞观七年(633年),转齐州都督(今山东济南),之官一年; 贞观八年(634年),复转益州大都督,遥领,开亲王或宰相遥领大都
聂远版李恪PS图(8张)督的首例; 贞观十年(636年),封吴王,转授潭州都督(今湖南长沙),未之官; 贞观十一年(637年),年初,转授安州都督(今湖北安陆),之官,世袭;年末,因狩猎过度被弹劾罢官(《新唐书》上记载是李恪与乳母之子赌钱而被弹劾); 贞观十二年(638年),复安州都督; 贞观十三年(639年),太宗罢世袭诏,诸藩王都督衔留存情况、之藩情况不明,待考; 贞观十七年(643年),被太宗提议立储,遭长孙无忌反对作罢; 永徽元年(650年),拜司空,梁州都督(今陕南地区);寻又授安州都督; 永徽二年(651年),迁太子太师; 某年,镇宋州(今河南商丘); 永徽四年(653年),因受房遗爱谋反案牵连,被冤致死;四子,仁、玮、琨、璄并流岭表; 显庆五年(659年),追王郁林,为立庙,以河间王孝恭孙荣为郁林县侯以嗣;光宅中李荣获罪,适逢李仁兄弟被赦免,以李仁袭爵; 神龙初,赠司空,备礼改葬; 神龙中,复爵土。 注:神龙(705年正月—707年九月)是武则天和唐中宗李显的年号。神龙元年二月中宗复国号唐。综合赠官考量,应为神龙元年(705年)年末或神龙二年(706年)年初。 根据墓志记载:永徽四年二月初二,李恪在长安宫禁之内被缢杀,年约三十四岁。
编辑本段王妃
杨氏,隋直阁将军岷蔚抚豪道五州刺史邢国公杨(士)贵孙女,右卫副率慈汾 二州刺史静公杨誉女,兄常州刺史工部侍郎鸿胪卿金紫光禄大夫散骑常侍太子少师赠仪同三司上柱国郑国懿公杨崇敬,侄太州刺史,潼关防御镇国军使杨志诚。王妃疑贞观中薨,葬安州,今湖北安陆。1980年墓葬在湖北安陆王子山被发现,出土文物颇多,其墓葬作为南方典型墓葬研究,尤以簪花金饰和金刀最为精美。(有详实考古报告)在全唐文收录其侄杨志诚的墓志提到:“闲者遭家迁播几筵靡托,而今蒙国昭洗,情礼获申。”,疑为吴王妃杨氏家因妻族而遭到过政治清洗,王妃本人的墓志凹凸不平无一字,怀疑遭到磨平,其棺椁也无查,仅剩棺床,考古报告怀疑遭到抛尸。幸好后经平反,其侄官至高位,由其侄墓志我们才方可领略杨氏一族的风采。其祖杨士贵在《隋书》有载,其父杨誉与兄侄在《旧唐书》、《全唐文》、《贞观政要》、《宰相世袭》均有记载。 萧氏,根据李恪后人家谱显示可能为第二任吴王妃三子李琨之母,或还有李璄,家谱中不知为何却无
吴王妃杨氏任何记载,有待研究。而根据成王李千里墓志铭,成王出生于贞观末年并“实长吴嗣”,也就是嫡子。如果吴王妃杨氏亡故于贞观中期确凿,则成王千里也当为第二任吴王妃所出。萧氏疑出梁朝帝室,家谱记载与李恪葬于西长安城。原文曰“妣萧妃,曾封沛国夫人。公妣俱葬于西长安城”并有萧氏一封沛国夫人的诏书,妃指亲王正妻而非泛指,因无墓志出土,家世不明。按道理亲王正妃乃正一品外命妇不可能再同时封国夫人,故而有人推测有可能是先贬后平反时晋封。但是,目前,族谱真实性尚待考证,此中所云存疑。因此,吴王妃杨氏为何独葬湖北安陆而未同李恪合葬和第二任吴王妃是否为萧氏目前仍为历史谜团,有待考古挖掘近一步揭开历史真相。
编辑本段太宗诸子排行
长子:恒山愍王 李承乾,母长孙皇后,开元年间,以孙李适之请,唐玄宗赠王号和谥号,陪葬昭陵; 次子:楚王 李宽,母无名后宫,早亡,高祖诏过继楚哀王李智云,贞观初追封; 三子:吴王 李恪,母杨妃,隋炀帝女(封号不明); 四子:濮恭王 李泰,母长孙皇后; 五子:庶人 李佑,母阴妃(封号不明),原封齐王; 六子:蜀悼王 李愔,母杨妃,李恪同母亲弟,陪葬昭陵; 七子:蒋王 李恽,母后宫王氏,封号不明,陪葬昭陵; 八子:越敬王 李贞,母燕德妃,陪葬昭陵; 九子:唐高宗 李治,母长孙皇后; 十子:纪王 李慎,母韦贵妃,陪葬昭陵; 十一子:江殇王 李嚣,母燕德妃,早亡; 十二子:代王 李简,母无名后宫,早亡; 十三子:赵王 李福,母杨贵妃,太宗诏过继隐太子李建成,陪葬昭陵; 十四子:曹恭王 李明,母巢刺王妃杨氏,高宗诏过继巢刺王李元吉,景云年间,陪葬昭陵。 太宗14位皇子,系皇后及九位嫔妃所生。若以出身血统论之,则李恪、李愔母最尊。李恪母杨妃是隋炀帝之女。杨妃与李世民生二子,女儿有无及数量不明(太宗尚有15位公主不知其母),即三子吴王李恪、六子蜀王李愔。也就是说,李恪、李愔继承了隋唐两代皇族血统。
编辑本段子孙
李仁(李千里), 李恪嫡长子。父亲死后,四个儿子被流放到岭南。武则天光宅年间,李仁兄弟被赦免,袭爵,历任五州刺史。于江左做官廉洁奉公,武则天听说了,于是就派人去当地看望慰问了一下,并送上六个字“儿,吾家千里驹”,遂改名李千里,并经常进祥瑞讨武则天的欢心。后来,武则天大杀李唐宗室,但惟独没动李千里。中宗李显复位以后,封李千里为成王。因与节愍太子李重俊诛杀武三思,与其子太仆少卿、天水王李禧被杀。睿宗即位后被平反。李仁妃,慕容真如海,字淑,为李仁流放时所娶,北燕皇族之后。 值得一提的是,武则天圣历元年(公元698年),时任岭南招讨使的李千里献上两个阉割的小孩,一名金刚,一名力士,为则天赏识。后因小过逐出宫,此间被宦官高延福收为义子,故姓高。高延福因早年在武三思家呆过,力士因此与武三思家有来往。一年多后,武则天又召力士进宫,隶属司宫台。景龙中(公元708年),临淄王李隆基引为知己。这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高力士。 李玮,李恪次子,早亡,子祚,袭爵嗣王;子袨,原名褕,出继蜀王愔;李玮妃,长乐冯氏, 唐故大将军耿国公冯盎之曾孙,南越王之后。 李璄,李恪四子,到宗正卿(就是宗正寺的最高长官),后来受因为受李千里牵连,贬为南州司马,死于任所。子襘,吴国公。 李琨,李恪三子,武则天时期历任六州刺史,每一任工作都干得很漂亮。圣历中,被武则天封为岭南招慰使,上岭南招抚反臣。死后,赠张掖郡王。到唐玄宗时,大儿子李祎功成名就,父亲也跟着沾光,李琨又被追封为吴王。。 李祎,李琨长子,李恪之孙。从小有大志,品行又非常好,李祎的母亲死的
聂远版李恪剧照(20张)早,他把继母当亲生母亲一样孝顺。对异母的弟弟李祗也照顾有加,两人关系很好。到了该袭爵位的时候,李祎坚持要让弟弟继承父亲的爵位,这让中宗皇帝赞许不已,于是便格外开恩,封他为江王。到玄宗时,又迁为信安郡王。在各州做刺使,为官以严洁著称。最后,做到了礼部尚书,兼朔方节度使。当时,唐朝最大的边患是吐蕃,石堡城是吐蕃驻守的要塞,玄宗派李祎率河西、陇右大军冒死深入,一举攻破了石堡城,并拓地千里。玄宗皇帝大喜,更号其城曰振武军。后来,契丹牙官可突于叛乱,玄宗派忠王李亨为元帅前去讨伐,李祎为副将。忠王不会打仗,于是李祎率诸将北出范阳,击二蕃,大破之,生擒酋长胜利归来,又立了大功,加封开府仪同三司(就是位同“三司”的一品头衔)。但是,李祎功劳越大,嫉恨他的人就越多。不久,李祎迁兵部尚书,为朔方节度大使。但后来就获罪被罢为衢州刺史。天宝初年,又被加以太子少师。第二年,升至太师,未及上任,去世。李祎为官严格,治家也严,教子有法度,三个儿子李峘、李峄、李岘皆有令名! 李峘,李祎长子,袭爵封赵国公。杨国忠当政,排挤与自己政见相左的人,李峘自考功名做睢阳太守,三弟李岘也做了魏郡太守,兄弟俩夹河治郡,都以理行著称。十四年后,李峘调到中央,做了武部侍郎,兼御史大夫。安史之乱,安禄山攻入长安,陪同玄宗逃往四川。到在成都与陈玄礼等带兵,平郭千仞谋乱,因功加封金紫光禄大夫。马嵬驿兵变后,太子李亨被玄宗丢在北方,他便逃往灵武自行登基,是为唐肃宗,遥尊玄宗为太上皇。李峘的弟弟李岘当时为凤翔太守,留在肃宗身边辅佐他。安史之乱中,兄弟俩各自护主,都立下了大功。长安收复后,肃宗和玄宗都相继回京。李峘升为户部尚书,李岘升为御史大夫,兼京兆尹,封梁国公。俩人竟然都封了国公。 李峄,李祎次子,没有另两个兄弟显赫,但也身居要职。当时,李峘为户部尚书,李岘为吏部尚书、知政事,李峄为户部侍郎、银青光禄大夫,兄弟三人同住长兴里第,门列三戟,两国公门十六戟,一、三品门十二戟,荣耀无人可比。(根据唐制,三品以上官员可以门前立“戟”,以示尊贵。) 李岘,李祎三子,乐善下士,长于吏治。宽政惠民,爱民如子,勤政廉洁,为百姓办了很多的实事,深受万民拥戴。所到之处,政绩都非常突出。但是,因与宰相杨国忠相左,杨国忠对李岘深恶痛绝。天宝十三年,当时李岘任京兆府尹(就是京城的最高行政长官)。长安连着下了六十多天的雨,杨国忠便把雨灾归咎到京兆尹李岘头上,把他贬为为长沙郡太守。李岘在任时,由于治理有方,宽政惠民,粮价低而稳,深得人心。李岘走后,京城的粮食价格飞涨,百姓们都说:“欲粟贱,追李岘”,就是说要想使长安粮食价格低廉,最好是把李岘追回来。仅仅这六个字,就足以见得李岘的人品、才能和政绩。 安史之乱后,李岘又回到京城做官。乾元二年, 拜李岘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也就是做了宰相,当时的宰相还有吕諲、李揆等人,但李岘名望最高,所以军国大事,诸公莫敢言,都由李岘决断。但此时,宦官李辅国乱政,残害忠良。李岘直言上书弹劾李辅国专权乱政,肃宗半信半疑,只下令制敕归中书省管,李辅国因此与他结怨。后来,李岘又因为直言上书得罪了肃宗,在李辅国的教唆下,肃宗把他贬为了为蜀州刺史。唐代宗即位以后,李岘又回京做了礼部尚书,兼宗正卿。不久,拜为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再次为相。永泰二年七月病死,时年五十八。宣宗年间,诏令上临烟阁。妻,独孤氏。 李祗,李琨四子,李恪之孙,嗣吴王,做东平太守。安史之乱,河南、陈留、荥阳、灵昌等地相继失守。李祗在当地招募士兵,抗击反贼。这一义举得到了玄宗的大力赞扬和支持。李祗后来在朝廷历任太仆、宗正卿,并好结交文人墨客,与李白也有交情。 李巘,李祗次子,李恪曾孙。李祗死后,李巘哥哥李岵有罪,李巘由是袭爵。官至宗正卿,检校刑部尚书。死后,加封太子少保。李巘性介直,常常当面指责他人的过错。历官清白,住的房子竟然都不能避风雨。但他还收恤家贫的甥侄,慈爱过人,家里也没什么积蓄,死后还是亲戚朋友们凑钱给他下的葬。有子,李宙(寅)袭爵。 另根据《新唐书表志》,李琨还有次子毕国公襦,三子褍,五子袿。 李恪四女信安县主,李恪获罪后幽居桂苑,陪奉献陵。武则天时嫁元思忠,生两子,死于开元四年。 李恪九世孙李衟为江西磨刀李始祖。
冯氏家谱 这个比较准 相信我
冯氏三修族谱十卷,末一卷,(民国)冯德錡主修,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湖南省湘潭市图书馆。
冯氏四修族谱六卷,(民国)冯新交主修,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宁乡。
冯氏支谱三卷,首一卷,著者待考,清光绪十九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不详吴氏冯墅分宗听十卷,末一卷,(民国)吴越材等纂修,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承启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山西洪洞晋洪洞冯张村段氏家谱一卷,(清)段成鸾纂,民国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段殿甲手抄本。现收藏在山西省洪洞县档案馆。
江苏武进毗陵冯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清)冯爱恒主修,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宝啬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武进毗陵冯氏宗谱十八卷,(清)冯根奎等修,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四德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江苏武进毗陵冯氏宗谱二十卷,(民国)冯汉南主修,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四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南开大学图书馆。
江苏无锡锡山冯氏宗谱十八卷,(清)冯惠芳修,清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大树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册。现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日本、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无锡冯氏宗谱二十四卷,(清)冯锦标等修,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伦正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五册。现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无锡锡山冯氏宗谱二十四卷,(民国)冯向荣主修,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大树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四册。现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江阴澄江冯氏宗谱八卷,(清)冯伯奇等修,清嘉庆十二年(公元1807年)大树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收藏在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
江苏江阴澄江冯氏宗谱十卷,(清)冯汝冀纂修,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大树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浙江慈溪冯氏支谱不分卷,(清)冯祖恩辑,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收藏在江苏省常州市图书馆。
浙江奉化吉奇冯氏宗谱四卷,首一卷,(民国)胡次乾纂修,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浙江省奉化县文物管理局。
浙江海宁大易冯氏谱不分卷,(清)冯秉良等编,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辽宁省图书馆。
浙江海宁赫山冯氏家谱十八卷,(清)冯锦堂纂修,清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树德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八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河北大学图书馆。
浙江海宁赫山冯氏家谱二十二卷,(清)冯奕瑞主修,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树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二册。现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浙江省图书馆。
浙江桐乡冯氏重修支谱六卷,(清)冯浩等纂,清朝时期手写本四册。现收藏在江苏省苏州市图书馆。
浙江绍兴冯氏家谱不分卷,(清)冯锡曾修辑,清乾隆年间手写本一册。现收藏在浙江省图书馆。
浙江绍兴山阴柯桥冯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冯文金等纂修,清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继孝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日本、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绍兴冯氏宗谱四卷,(清)冯焕等重修,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永思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收藏在浙江省图书馆、日本、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绍兴会稽王显冯氏宗谱六卷,(清)冯宾皱、冯尧铨等重修,清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收藏在日本、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兰溪冯氏宗谱一卷,(民国)冯金昌重修,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浙江义乌赤岸孝冯氏宗谱二十三卷,首一卷,(民国)冯一枝纂修,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铅印本二十六册。现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安徽绩溪冯川冯氏宗谱十二卷,(清)冯景铭纂,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手抄本六册。现收藏在安徽省绩溪县冯村。
安徽绩溪冯川冯氏宗谱八卷,(民国)冯百川修,民国三十八年(公元1949年)手抄本。现收藏在安徽省绩溪县冯村。
安徽绩溪绩邑冯氏族谱十卷,(民国)冯景坡续修,清光绪至民国时期钞写本一册。现收藏在安徽省图书馆。
山东栖霞冯氏本分世谱一卷,(清)冯惠堂、冯绍周等重修,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铅印本。现收藏在山东省栖霞县大柳家乡杆林村。
山东栖霞冯氏西族谱书一卷,(民国)冯义民纂修,民国三十八年(公元1949年)手抄本。现收藏在山东省栖霞县大柳家乡杆林村。
湖南湘潭中湘石潭冯氏五修族谱三十三卷,首一卷、末一卷,著者待考,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活字本一册。现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湘潭中湘石潭冯氏六修族谱三十七卷,首两卷、末一卷,(民国)冯秩词、冯敦澍纂修,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大树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十册。现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市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
湖南湘乡山田冯氏族谱十卷,首一卷,(清)冯运开修,冯家典纂,清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广东广州冯氏家谱不分卷,著者待考,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铅印本一册。现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市图书馆。
冯氏宗谱十卷,(明)冯楷纂修,明朝嘉靖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四~十卷。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冯氏宗谱,(清)冯嗣英纂修,清乾隆三十四年(公元1769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封鄂冯氏宗谱一卷,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辽宁省博物馆。
后昌冯氏宗谱十四卷,(清)冯仁均、冯义址等纂修,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收藏在四川省图书馆。
冯氏宗谱,(民国)冯焕文纂修,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手抄本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冯氏族谱,(民国)冯曦纂修,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铅印本四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代州冯氏族谱四卷,(民国)冯羲纂修,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石印本四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如皋冯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清)冯震纂修,清同治二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澄江冯氏宗谱十卷,(清)冯汝翼纂修,清同治十一年大树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毗陵冯氏宗谱十八卷,(清)冯根奎纂修,清光绪二十九年四德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冯氏家谱,(清)冯国鑫纂修,清朝末期抄本一册。记事至宣统止。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冯氏重修支谱六卷,著者待考,清朝时期手抄本两册,今仅存第一卷、第六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冯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民国)冯功名等纂修,民国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天宝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冯氏宗谱二十一卷,首一卷,(民国)冯振邦等纂修,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三元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二册,缺第五卷、第十卷、第十三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湘潭冯氏三修族谱二十二卷,(清)冯清峻等修,清光绪八年继立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二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长沙冯氏四山家谱二十九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冯作安等修,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四山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冯氏族谱五卷,著者待考,民国甲子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有虫蛀。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长沙冯氏家谱三十卷,著者待考,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四山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有虫蛀。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上虞永丰冯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光绪四年世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三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山田冯氏族谱,著者待考,清朝时期百永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七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丹徒冯氏宗谱,(清)冯士煜等纂修,清乾隆四十年著存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今仅存第一~四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武进冯氏宗谱二十四卷,(清)冯锦标纂修,清光绪三十二年伦正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五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岳阳冯氏族谱,著者待考,民国二十五(公元1936年)年始平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九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宜兴祝堂冯氏家乘八卷,(民国)冯舜耕纂修,民国三十年大树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宜兴冯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光绪三年诒安堂木刻活字印本两册,今仅存第六~七卷、第十二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南通冯氏族谱续编十卷,首一卷,(清)冯尚志等纂修,清咸丰十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昆陵冯氏宗谱二十卷,(民国)冯汉南等纂修,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四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昆陵冯氏宗谱十八卷,(清)冯传法等纂修,清光绪二年四经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今仅存第一~十七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海宁赭山冯氏家谱二十二卷,(清)高其锦,俞谦法纂修,清宣统元年树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二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海宁赭山冯氏家谱不分卷,著者待考,清朝时期树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残本。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海宁重修花溪上熏冯氏近谱十一卷,首一卷,冯翼云纂修,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铅印本两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武进冯氏宗谱二十四卷,(清)冯锦标纂修,清光绪三十二年伦正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五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岳阳冯氏族谱,著者待考,民国二十五年始平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九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宜兴祝堂冯氏家乘八卷,(民国)冯舜耕纂修,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大树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宜兴冯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光绪三年诒安堂木刻活字印本两册,今仅存第六~七卷、第十二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南通冯氏族谱续编十卷,首一卷,(清)冯尚志等纂修,清咸丰十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昆陵冯氏宗谱二十卷,(民国)冯汉南等纂修,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四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昆陵冯氏宗谱十八卷,(清)冯传法等纂修,清光绪二年四经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今仅存第一~十七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海宁赭山冯氏家谱二十二卷,(清)高其锦、俞谦法纂修,清宣统元年树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二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湘阴县冯氏支谱三卷,首一卷,(清)冯西人纂修,清咸丰九年文炳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湘阴县冯氏支谱三卷,首一卷,(清)冯朝雨等纂修,清咸丰十年文炳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中湘油麻岭冯氏三修支谱十八卷,(清)冯绍霖等纂修,清道光十六年凌云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湘潭油麻岭冯氏四修族谱,(清)冯芳绥等修,清同治六年凌云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册,今仅存第五卷、第八卷、第十七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湘潭中湘油麻岭冯氏六修族谱二十七卷,(民国)冯镇嵩等纂修,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凌云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五册,今仅存第一~五卷、第七~十卷、第十二~二十七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湘潭湖南中湘石潭冯氏族谱,著者待考,民国时期大树堂木刻活字印本五册,今仅存第四卷、第七卷、第十三卷、第十八卷、第三十五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湘潭中湘裕家湾冯氏六修族谱,著者待考,民国时期瑞锦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五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富川荆源冯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同治八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册,今仅存第五~六卷、第十一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富川荆源冯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光绪二十四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十七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富川荆源冯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三元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十八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鄞县后仓浣锦冯氏宗谱三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冯义圭等纂修,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鄞县后仓冯氏宗谱十六卷,首一卷,(清)冯圣任纂修,清光绪元年孔安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义乌赤岸孝冯氏宗谱不分卷,著者待考,清嘉庆十九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义乌赤岸孝冯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光绪三十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一卷、第二十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义乌孝冯氏宗谱,(民国)冯谦纂修,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残本。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慈溪冯氏家谱一卷,冯瑚编,手抄本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字辈排行
山西大同冯氏字辈:“盛时天恕仕绪云恩毕振”。
河北定州冯氏字辈:“百千万亿云仍盛富贵荣福禄增知仁圣义和德中”。
荆楚冯氏字辈:潜江龙湾清公支系字辈:润字截止,以润字改用圣字。沔阳胜公支系:天字截止,以天字改用圣字。汉川史公支系:先字截止,以先字改用圣字。汉川高庙支系:训字截止,以训字改用圣字。监利冯家门支系:泽字截止,泽字改用圣字。湖南华容支系:百字截止,以百字改用圣字。岳阳、监利朱河支系:希字截止,以希字改用圣字。石首支系:昌字延伸四代后启用录新派圣字,如石首辛酉年续谱派已用,即诒字改用圣字。潜江总口支系:已用派不明,与潜江龙湾锦字派品列延伸五代后启用圣字。孝感支派福字截止,以福改用圣字,该支系贤良二字已用,因大局已定,只限该支系:成字截止,以福改用圣字,其他支系按原字派不变。钟祥冯家岭卓公支系:成字截止,以成字改用圣字。各支原字辈:
潜江龙湾冯氏清公派字辈:“锡泽相光培铭源本辉增锦清桂耀先鉴润极烂垣钧滋权烈型铁治枢焕玉铤洁茂炳坦世藻束渭田”。
沔阳冯氏胜公派字辈:“泽树学士大启振立纲常幼则知从友必先信伦纪长敦家声大振前烈克彰后福定永祥钟瑞锦名显精华文章耀国道德传家”。
汉川冯氏史公派字辈:“臣宜作纯子尚致顺幼则知从友必先信伦纪长敦家声大振前烈克彰后福定永祥钟瑞锦名显精华文章耀国道德传家。”
汉川冯氏高庙派字辈:“智伯水秀初天希以盛也万家十年远金佑爵德实仰承先训敦品贤良大体从正家道克昌”。
监利冯门派字辈:“文彰新图选诗礼振家声世业隆长泽维遵忠孝名”。
湖南冯氏华容派字辈:“本裔荣耀支孙辉煌百年传芳”。
冯氏钟祥派字辈:“士光本毓明道正德成家开国大启景运昌昭世泽”。
冯氏一支字辈:“孝友家昌达文章业显荣贤人常继起本立树芳名”。
四川南充冯氏字辈:“文高师书昌仪维树德用国正天心顺大清明治安”。
资料有待补充。
冯跋,十六国时期北燕君主,字文起,小字乞直伐,长乐信都人。409~430年在位,后燕慕容宝时,署中卫将军,东徙龙城。鲜卑化汉人,与慕容宝养子高云友善。宝弟慕容熙嗣位后,为政暴虐,冯跋斩杀慕容熙,拥高云为天王。高云以之为征北大将军、录尚书事,封武邑公。正始三年高云为臣所杀,他平定叛乱,自立为天王,改元太平,史称北燕。在位期间,振顿朝政,肃清吏治,劝课农桑,省徭薄赋,设立太学,重视教育。平定内乱,外与柔然、契丹、东晋交好,巩固统治,维持偏安局面达22年。
基本资料
庙号:太祖
谥号:文成皇帝
陵墓:长谷陵
政权:北燕
在世:?~公元430年
在位:公元409年~公元430年
年号:太平
人物简介
高云任冯跋为使持节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征北大将军,封武邑公。正始三年,高云为幸臣离班、桃仁杀害。冯跋平定事变,被众将推为天王,改元太平。
冯跋即位后,继续沿用后燕制度,同时汲取后燕败亡教训,历意农桑,勤于政事,多次下书令百姓人植桑一百根,柘二十根,发展农业生产;他省徭薄赋,明言对堕农者戮之,力田者褒赏,努力减轻人民负担;为了节省财力物力,他还积极改革殡葬习俗,提倡丧事从俭。
冯跋在位22年,为使处于乱世之中的北燕保持稳定与发展可谓历尽艰辛。太平二十二年,冯跋病亡,谥文成,庙号太祖。
冯跋死后,其弟冯弘杀跋子冯翼自立,改元太兴。太兴六年,北燕为北魏所灭。
人物性格
冯跋少时恭慎寡言,宽厚大度,勤于农事,深受父母钟爱。后燕慕容宝在位时,他官至中卫将军。慕容熙即位后,密谋除掉冯跋兄弟,冯跋遂与诸兄弟逃往深山野林。后与从兄万泥等人潜入龙城,杀掉昏庸暴虐的慕容熙,拥立慕容宝之养子高云为燕天王,改元正始,史称北燕。
生平概述
冯跋,十六国时期北燕君主,字文起,小名乞直伐,是胡化的汉人,长乐信都人。冯和之孙,其父冯安曾任西燕将军。西燕亡,冯跋东迁后燕,于后燕帝慕容
宝在位时被任命为中卫将军。冯跋与其弟冯素弗先前曾因事获罪于后燕帝慕容熙,因此慕容熙有杀冯跋兄弟之意,冯跋兄弟遂逃匿深山。冯跋兄弟商量说:熙今昏虐,兼忌吾兄弟,既还首无路,不可坐受诛灭。当及时而起,立公侯之业。事若不成,死其晚乎!于是与从兄万泥等二十二人合谋。后燕建始元年冯跋兄弟乘车,由妇人御,潜入都城龙城,匿于北部司马孙护家。趁慕容熙送葬苻后之际起事,推高云为燕王,改元正始,不久擒杀慕容熙。高云登位后以冯跋为侍中、征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武邑公,政事皆决于冯跋兄弟。
正始三年,高云为宠臣离班、桃仁所杀,乱事平定后,众人推冯跋为主,冯跋遂即天王位,改元太平。冯跋勤于政事,奖励农桑,轻薄徭役,因此人民喜悦,虽外有强大的北魏相逼,却也维持20馀年的安定。
北燕太平二十二年,冯跋病重,命太子冯翼摄理国家大事,未料宋夫人有为其子冯爱居图谋王位之意,冯跋之弟冯弘于是带兵进宫平变,仓促间冯跋于惊惧中去世。后被谥文成皇帝,庙号太祖。
冯跋少时恭慎寡言,宽厚大度,勤于农事,深受父母钟爱。后燕慕容
中国姓氏排名,高的姓氏起源?
本文2023-10-12 14:47:00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36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