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谁可以告诉我(瞿)家的历史吗?谢谢~~~~~~~~~~~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2浏览:3收藏

请问谁可以告诉我(瞿)家的历史吗?谢谢~~~~~~~~~~~,第1张

瞿,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曰:“鹰阜之视也”,从“目目”、从“佳”,“目目”左右视也,“佳”鸟之短尾总名;《辞源》解为:一、兵器,戟属,号三锋矛,二、姓,以地为氏,三、惊视貌;《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姓氏。以姓而言,瞿氏出于子姓,《百家姓考略》称其为商大夫瞿父之后;《辞源》解为以地为氏;而我湘阴《瞿氏宗谱》记载出于商15君祖丁。祖丁,在司马迁公《史记殷本记》中有记载,是商汤开国后第9世第16位君;15位君为祖辛;而第15世第28位君就是太丁(亦称大丁或文武帝乙)。祖辛显然不是,祖丁究竟指祖辛之子第16位君祖丁还是武乙之子第15世君太丁呢?(王国维《殷世数表》中列31帝,其中包括了太乙之子大丁,大丁生前并未继立,但待以帝礼,商俗兄终弟及,武丁前尤其如此,倘有一二错落,祖辛之子祖丁列为15位君未尚不可)有商一代帝君,以甲名者六,以乙名者五,以丁名者六,以庚、辛名者四,以壬名者二,以丙、戊、己名者一,总计30帝。按商俗云“帝”与“祖”,是后人对先君先祖的通称,商人对大父(即祖父)以上诸先王先祖均称“祖”,商纣以后晚辈祭祀其先王如沃丁、中丁、祖丁、武丁、庚丁、太丁均可以统称“祖丁”,这样看来湘阴《瞿氏宗谱》记载的商15君祖丁当是武乙之子太丁,即文武帝乙。《百家姓》、《百家姓考略》、《辞源》、湘阴《瞿氏宗谱》所言不能完全吻合,又当如何解释呢? “姓”者,从女,从生,天子因生以赐姓;黄帝生25子,得姓者14人,得氏姓12族。三代之前,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氏姓或传本姓,或氏号、邑、谥,或氏于国,或氏于爵,或氏于官,或氏于字,或氏于事,或氏于居,或氏于志。《百家姓》、《百家姓考略》、湘阴《瞿氏宗谱》均肯定了瞿氏出于子姓,“子”是帝舜封契于商所赐之姓,因功业而得。《百家姓》、《百家姓考略》言瞿姓氏由商大夫瞿父而得,而湘阴《瞿氏宗谱》传我族直接先祖为商15君祖丁,其记载貌似迥异,但包含了一些看似无关实有相同内容的联系。《百家姓》、《百家姓考略》所说,记载了瞿氏得姓氏之始为瞿父,而《瞿氏宗谱》道出了瞿氏之本源在商君15世祖太丁。瞿父也好,太丁(君王)之后也罢,均为有自己封邑的商代贵族却是一点不错的,《辞源》以地为氏,作为封君的理由就更明显了。只可惜其记载不象子姓另一族孔氏家族所记的明白清楚,让人一目了然。其文字:“孔氏之先为宋微子后。宋襄公生弗父何,以让弟历公。弗父何生宋父周,周生世子胜,胜生正考父,考父生孔父嘉,五世亲尽,别为公族,姓孔氏。”见而可知孔氏是殷商子姓帝乙庶子微子启后;(商纣亡商后,周武存商祀,先立纣子武庚,武庚判乱逃亡,怜微子忠直,续立之以为诸侯宋王)从直系宋襄公到孔父嘉已传五代,有别于公族(宋王室)。按周礼:王之子为王子,王子之子为公子,公子之子为公孙,公孙之后历五世,与王室渐远。故因孔父嘉得姓氏。瞿之姓氏所从来就没有如此清晰的脉络。其中原因不外:一、瞿氏之先,商君15世祖太丁,应是宋微子的祖父辈。历三代而商亡,微子到宋襄公,宋襄公到孔父嘉,其间已经历许多年代,商、周制度到底有些不同,商末有没有类周的子弟封建制度,现在谁说得清?但子姓未得到王位的子弟在商之朝为卿士、大夫;在野大拥方国,小为宗伯、封君并有自己的采邑却是不争的事实。制度本不同于周,更兼亡国之后,太丁到瞿父其间经历多少年?是怎样的宗系?后来者经数百年虽欲补正亦恐怕补之不及,疑问一悬几千年,实不得已。孔氏有幸微子开宋,缘于周礼之制度世代相传,故能保存微子到宋襄公,宋襄公到孔父嘉家族史,这是瞿氏及其他子姓后人不可期求的。二、子姓得氏后人,百家姓中就有30族,但明显分出几类。其一类如褚氏有12姓氏,(如褚、花、华、汤、乐、穆、萧、戴、牛、向、桓、皇甫);还有一类如孔氏有5姓氏,(如孔、时、干、鱼、匡)源流清晰,为宋微子后;另一类如瞿氏6姓氏,沃氏为沃丁后,邓为武丁叔曼季后,瞿氏为祖丁(即太丁)后,梅氏为太丁弟梅伯后,禄氏为商纣子武庚禄父后,林为比干子坚后,除林姓源流清晰外,余族只知其远祖及得姓氏祖;再有就是如相、殷、宋、边、索、屠、那等以国或方国为氏。显然宋微子与忠贞可悯的比干(林氏)、梅伯后人为周所立、所敬而与周关系密切,其显贵根系明晰点外,别族包括可以不不臣服于周的箕子后人都不甚了了。其三、春秋战国后瞿氏日见衰落,没再出现声名显赫的人物,仅有的显名于世的商瞿上还只是孔门贤徒,没有百世流芳之德,也不当遗臭万年之恶,只好任流东西,所处年代相差无几,周武初立之商纣帝辛的儿子武庚禄父之后尚且说不太清,何况他族?据说武庚禄父后人之得姓氏有别于他氏。其后代按说是帝王直系,若干年后,其后人以“禄”为氏,即非缘于国,也非缘于邑、谥、爵、号,更非缘于本姓,而是出于武庚禄父之“禄”字。亡国君后,存祀不图报恩反判乱逆争,“昏溃”自有说不出的苦楚,俗人如何待之,其实再明白不过了。禄氏之“禄”或许就是亲爱者念记、疏远者轻忽的标志吧?湘阴《瞿氏宗谱》上没有先祖有始有终的明晰记载,但谱中涉及到不多的先人太丁,即文武帝乙,瞿父和商瞿,以及我族之先“钟鸣鼎食”的明证“瞿父鼎”及“瞿祖丁卣”。太丁,瞿父,商瞿,“瞿父鼎”,“瞿祖丁卣”,潜含着怎样的信息呢?不妨展开一说:太丁,即文武帝乙,是武乙的儿子。其父武乙据说名“瞿”,(和氏璧所著《商纣王帝辛传》中所说,其来源是甲骨文的新发现?还是借用那个大家的学术成果?)是有商一代最具争议的帝王,《史记殷本纪》记载:“武乙,好勇喜游猎,与天神搏,号‘斗神’,天神不胜,乃谬辱之。为革囊,盛血,仰而射之,命曰‘射天’。猎于河渭之间,暴雷,震死。”生既不为俗世所容,死亦难得安息,司马迁公《史记》仅以“斗神射天”盖棺定论以无道待之,数千年不得翻身,伤莫大焉!试想商盘庚、小乙、武丁数君那一个是循规蹈矩的,只不过武乙自持智勇,太狂视一切了,甚至连“天”都不给一点面子,毁誉大不相同,悲莫大焉!瞿氏之先或以高祖名字为氏,合乎三代旧俗,亦可在遭遇颇似的武庚禄父后人之得姓氏中找到例证,是我祖商15君祖丁即武乙之子太丁亦即文武帝乙的又一印证。瞿父应是有自己封邑的商代,正当如《百家姓考略》所言得氏姓先祖。商瞿,旧书及世本称商瞿上,文翁石室图亦称商瞿上,《史记》记载为孔门高徒,鲁人,字子木,少孔子29岁,孔子传《易》于瞿;宋元、景公作《成都巷贤赞》,以商瞿上为蜀人。(景公25年,孔子过宋,宋司马桓鬼佳(读tui,神兽)恶之,欲杀孔子,孔子微服去。)其何时跟从孔子?宋景公以之为蜀人而孔门以之为鲁人,为何?(瞿上是古城名,据说在今成都双流县南18里。至今成都双流尚有瞿上乡。据说“瞿上”之名源于上古,‘仰而四顾,所谓瞿也’,是蚕丛、柏灌、鱼凫时代的古蜀王都)“商”、“瞿上”相连应有渊源,道理如何却无从推测。鲁人商瞿,与西蜀又有何瓜葛?难道其先与古蜀有着现在不为人知的历史隐情?湘阴《瞿氏宗谱》杂记言:“黄帝子昌意,封国在蜀,娶蜀山氏女,生帝颛顼高阳,其支庶于蜀,历夏、商两代,其嫡蚕丛氏世有功德封邑于瞿上城。”黄帝曾孙高辛为帝喾,(黄帝正妃西陵之女嫘祖,生两子,其一昌意,其一玄嚣;帝颛顼子穷蝉,颛顼崩,玄嚣孙高辛立。)帝喾次妃有绒氏女简狄,尚三人行浴,见玄鸟坠卵吞之,因孕生契,契佐禹治水有功,帝舜封之于商,赐姓子氏。子氏至成汤太乙取夏而代之始开商,至太丁时,开疆拓土,盛极而衰,商之拓疆入蜀者与本有血缘关系的帝喾后人又是如何融合的?或许长江、黄河之源的西蜀与殷商肇兴之域的两河下游之地的渊源也就在此吧?没有史料、文物的确证,留予人们的想象空间的确太大了!但可以肯定蚕丛氏绝非子氏,而据说达于古蜀文化顶峰的蚕丛、柏灌、鱼凫时代,即今三星堆出土文物向人们昭示的那个时代,其青恫器形质有商器一样的精美却了无文字,是商君有意只让其知晓并使用殷商不轻授与人的两大文明的(甲骨文与青恫器)之一?古瞿上城究竟是商瞿上居此而名,还是商瞿因居此而得名?商瞿来蜀或居鲁是东归西还还是西归东还?一来一往意在如何?瞿上的邑名也应与殷商的人或事有一定的联系,“商”、“瞿上”相连也许正缘于其中。商瞿如为子氏西蜀后人,则其氏姓得之缘于祖丁(文武帝乙)无疑,若为西蜀土著则瞿氏之源当有第二种说法。此外,《古籀汇编》中亦有“瞿祖丁敦”的记载,“瞿父鼎”及“瞿祖丁卣”等一系列礼器存在的记录,印证了瞿氏先祖为有商一代贵族。瞿祖丁是王?宗伯?卿士?大夫?按商俗,其君没有类此的称法,商君一般以天干称,有道名君则在天干前带一类似谥号的“字”,如成汤太乙亦称汤乙,中兴之君武丁,商末四方征伐之君文武帝乙,却没有昭祖武丁或托祖文武帝乙的说法。瞿祖丁如为君,一是与祖丁之父名瞿矛盾,二是不合习俗;或许和氏璧所借用武乙之名有误,而武乙之子祖丁果然名瞿,此称到底是欲有别先“祖丁”?还是另有隐情?没有新的出土发现是难以确定的。“瞿祖丁卣”其实更象是后人祭祀先公的礼器,有类“瞿父鼎”,只不过瞿祖丁的称呼比瞿父之称显的得更早些,更象是方伯或世族卿士、大夫的称法,此种称法在周武王少子臻所封单邑,其单氏后人的称谓(如“单父辛鼎”、“单祖乙彝”、“单父爵”实为jia字,与爵同意)记载中能找到相类称呼的文献佐证。文武帝乙、瞿祖丁、瞿父、商瞿是按长幼先后顺序记载的,可以推测:瞿氏之先,本源为帝武乙子太丁,其先是没有得到君位却又有别于太丁其他无名庶子的。瞿祖丁、瞿父当是承袭先世之荫或为方国之君或处商末太丁后朝堂的卿士或大夫,应有自己食邑。传说中言有先人子松,治邑有方,深得民众爱戴,子松是不是就是子木公的笔误呢?子木即鲁人商瞿,商瞿应是缘瞿祖丁、瞿父而有姓之初。其得姓虽缘封邑,其实应该得于殷商帝君武乙之“瞿”字。如按氏族、宗族、家族的概念等而言之,则我氏族之始祖为契,宗族之远祖为商君太丁,得姓之祖是瞿父,或为有名有实的商瞿。而卜居湘阴狮岭第一代祖为天作公,始修撰家谱者为12代祖清乾隆年间大儒公。数百年来,我族得天地灵秀,耕读传家,世代书香,或文或武代不乏人,至孚斋公一代(11代)积一时之盛,乡人称羡,许为苏常名族之后。(谱载我族自江苏松江府武进迁来,祖出于常熟或金陵,因年代久远虽无可考,而其为江左一脉则可断言。)近百年,因政治纷争、灾难、战火不断,族中俊彦昙花时现,终不能久,积弱而颓。修养生息,蛰伏以求崛起,正后来人奋发进取时! 瞿氏实为中国最早的“百姓”之一,虽人口稀少,绵绵瓜瓞也不下三千年历史。这个家族因着好勇武、喜文艺、特立独行,为天地悯存而广布大江南北,人望所归尤以楚、两浙为盛。汉晋唐宋代不乏人。至元明清三代,砺斋公义不仕元;瞿景淳祖孙三代,文占魁首,武尽忠义,报洪武三百年养士之恩;九思多著,甲罕双孝,一时佳话;瞿镛藏书传家,高风亮节;功在家国;瞿鸿基果敢干炼不亚玉树临风;到秋白先生大笔如椽、大气如虹,蒙尘的家族时与日月争辉。

  瞿(Qú)姓:中国姓氏中最早的姓氏之一。安徽合肥地区聚集有大量瞿姓人口,家多聚集在合肥市城东花冲社区、庐阳区东瞿村、长临河镇熊瞿村、三十岗乡瞿嘴村、瞿新庄、瞿小庄、瞿大郢、瞿老圩、瞿小店、瞿槽坊、瞿小郢、长丰县岗集镇桃山村等地。浙江省乐清市虹桥镇有大量瞿姓人口。贵州湄潭县也有瞿姓人口。安徽省定远县瞿姓人口约2000人。

  姓氏起源:

  源流一

  以人名为姓。商王武乙名瞿,后瞿为地名。武乙后裔,因受封于瞿上(今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县东瞿上城),而得名瞿父。其子孙后代遂以祖上名字为姓,形成瞿姓。

  源流二

  以地名为氏。据《宣和博古图》记载,商代青铜器皿中有瞿父鼎。瞿父,是以封地名而命姓瞿的。

  源流三

  以地名命姓的还有春秋时孔子的弟子商瞿,字子木,跟随孔子学习《易经》。商瞿是鲁国人,因生于四川双流县,居于瞿上,故名商瞿,其旧居称为商瞿里,后来在这里居住的人,分别以地名取商姓和瞿姓。

  源流四

  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官吏执瞿,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执瞿,就是古代王宫中执戟内侍卫的官称,专职负责护卫君王、贵胄的安全。

  源流五

  源于净梵国,出唐朝时期净梵王子瞿昙逸,属于以先祖名字汉化为氏。瞿昙氏,是唐朝时期西域净梵国王子的汉译姓氏,在史籍《辽史·礼志》中记载:“西域净梵王子姓瞿昙氏。”

  源流六

  源于地名,出自古代长江流域的瞿塘,属于以地名为氏。瞿塘,亦称夔峡、西陵峡,在史籍《山海经》中记载:“在夔州东一里,古西陵峡也”,也就是天下闻名的重庆三峡之一的瞿塘峡。

  源流七

  源于土家族,属于以地名为氏。土家族瞿氏,出自明朝时期赣、湘、巴地的土家族,在改土归流运动中,以居地名称流改为汉姓瞿氏,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瞿氏为明朝驻军与当地土家族联姻所致,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八

  源于赢姓十四氏的一支,在《史记·秦本纪》[3] 中有记载,“秦之先为嬴姓,其后分封,以国为氏,有徐氏、郯氏、莒氏、终黎氏、运奄氏、菟裘氏、将梁氏、黄氏、江氏、修鱼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如今的廉、徐、江、秦、赵、黄、梁、马、葛、谷、缪、钟、费、瞿等姓,除了李、赵、马等外,几乎单一源于嬴姓。

分类:  草堂话谱

“传是楼”主人,昆山徐乾学(1631-1694)是也,字原一,号健庵,康熙庚戌科探花,历任内阁学士、刑部尚书等职,充《明史》总裁官,兼总纂《大清一统志》、《清会典》。其二弟徐秉义(1633—1711),康熙癸丑科探花,官至吏部右侍郎;三弟徐元文(1634—1691) ,更是顺治己亥科状元,官至文华殿大学士。三兄弟,二探花,一状元,而徐乾学的五个儿子又皆中进士。科举如此之盛,仕途如此之隆,有清一代,不知还有谁家能相抗衡。

“传是楼”是徐乾学藏书治学之所,清人汪琬作《传是楼记》:“昆山徐健庵先生筑楼于所居之后,凡七楹。间命工斲木为橱,贮书若干万卷,区为经史子集四种。经则传注义疏之书附焉;史则日录、家乘、山经、野史之书附焉;子则附以卜筮、医药之书;集则附以乐府、诗余之书。凡为橱者七十有二,部居类汇,各以其次,素标缃帙,启钥灿然。”藏书既多且珍,他采取大宗收购、请友朋代购、抄录等方法广聚典籍,如亭林先生(顾炎武是他的舅父)遗书就尽为其攫取,李开先万卷楼、延令季氏藏书等均有所得。根据《传是楼书目》和《传是楼宋元本书目》记载,“传是楼”中,仅宋元善本就多达四百五十种,所以万斯同《传是楼藏书歌》中说:“东海先生性爱书,胸中已贮万卷馀,更向人间搜遗籍,真穷四库盈其庐。”

关于“传是楼”名称来历,汪琬在《传是楼记》如此解释:“于是先生召诸子登斯楼而诏之曰:‘吾何以传女曹哉?吾徐先世故以清白起家,吾耳目濡染旧矣。盖尝慨夫为人之父祖者,每欲传其土田货财,而子孙未必能世富也;欲传其金玉珍玩、鼎彝尊斝之物,而又未必能世宝也;欲传其园池台榭、舞歌舆马之具,而又未必能世享其娱乐也。吾方以此为鉴,然则吾何以传女曹哉?’因指书而欣然笑曰:‘所传者惟是矣!’遂名其楼为‘传是’。”

《锡山徐氏宗谱》,今所存者以清光绪三十一年古十笏堂木活字本为多,九十四卷九十四册,据《中国家谱综目录》载,上海图书馆和日本、美国等均有收藏。而我所藏的这一部,为清咸丰七年古十笏堂木活字本,三十六册——怕是不全——因为没有其它谱目记载,而此既无目录,又不分卷,竟不知原为几卷几册,今缺何卷何册了。

据上图所著录,光绪三十一年本《锡山徐氏宗谱》,为无锡、江阴及苏州、常熟、常州、宜兴、昆山等地徐氏之统宗谱。而在此族中,所收录的族裔享大名者除徐乾学外,还有常熟人明右副都御史、著名清官徐恪;江阴人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无锡人近代中国近代科学先驱徐寿、徐建寅(还是光绪三十一年本主修)父子;宜兴人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徐悲鸿等等。几乎是把江苏地区的徐姓精华囊括在一块了。而在我所藏的这一部咸丰谱中,徐恪是有的;徐悲鸿这时候还没有出世,不知道有没有他祖辈的世系;但徐霞客和徐寿、徐建寅的世系是肯定没有的。不过只要有徐乾学的家世在,这部残谱就很珍贵!江苏省的南京曾是太平天国的首都,清咸、同间,这一带是清军与太平军的主战场。江苏省虽为传统的修谱大省,可留下来的早期家谱少之又少,跟这个战事是有极大关系的。如这一部咸丰年的《锡山徐氏宗谱》,就“只此一家,别无分店”,不见他处著录!

谱以北宋学士封开国侯鼎臣公第十三世孙徐裕一为昆、锡二山一世祖。徐裕一,字梅轩,一字柏枢,元至正壬午春授南京兵部主事,仕至武略将军。子涧,晚号岫云,居无锡东胶山南,因元末避难,隐居常熟县之唐市。三世德,字虞野,行名华一,由唐市始迁昆山县季巷村,其时当在明初。十二世即为徐乾学。

徐乾学一门,极盛于康熙一朝,康熙大帝曾特赐“光芒万丈”四字,以示恩宠。但到后来因为牵连进了明珠政争的旋涡,解职南归。但亲属、门客仍旧依势横行,屡被人控告。他的第五子徐骏又为人骄横,民间有“毒毙塾师”之说,雍正初因罹文字狱,被处斩,徐氏家道遂渐式微,据说后来移家安徽,故晚清时人已云“今则昆山鲜徐氏子孙踪迹矣”。所以,在本谱中,有关他的世系,是如此记载的:“字原一,号健庵,开法长子,顺治庚子科举人,康熙庚戌科探花,仕至刑部尚书。配金氏,子五:树谷、炯、树敏、树屏、骏。”连他的生卒都没能说清楚。

徐乾学身后“传是楼”藏书散出,明珠府、怡府乐善堂等多有收藏。今经“传是楼”收藏过的宋元版典籍可见于海源阁、铁琴铜剑楼、天禄琳琅、爱日精庐、艺风堂、滂喜斋等多家藏书目中。

《锡山徐氏宗谱》中的祖像颇具特色

《周易》九卷  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宋淳熙间抚州公使库刻递修本

此本是现存王弼注《周易》的最早刻本之一。皮纸印造,楮墨精良。字体结构疏朗,笔势清瘦,颇有瘦金书味道。明代书画家董其昌、文嘉、文震孟、文从简曾递藏此书,并撰有题记。后又经毛氏汲古阁、 徐乾学传是楼 、秦蕙田味经窝、汪士钟艺芸精舍、瞿氏铁琴铜剑楼等递藏。

分享:

刘邦家谱:

1、曾祖父:刘清,战国末期魏国大夫,出生并活动于魏都大梁,之后其子刘仁迁丰邑中阳里,现丰县汉皇祖陵保存刘清之墓。

2、祖父:刘仁,迁丰邑,丰邑本属宋国,宋灭后入齐,前284年五国伐齐后,原宋国国土尽入魏国,为魏国东陲,刘仁迁丰,当在此年之后。

3、父亲:刘煓,字执嘉,即刘太公,刘邦登基后尊为太上皇,崩于公元前197年。

4、生母:温氏,一说王含始,被追谥为昭灵夫人(昭灵后)。

5、庶母:李氏,太上皇庶妻,封太上皇后,逝于公元前197年;生楚元王刘交。

6、兄弟姐妹

(1)刘伯,刘邦大哥,汉五年正月,追尊为武哀侯,高后时,追尊为武哀王。长嫂封阴安侯。

(2)刘仲,名喜,刘邦二哥,被刘邦封为代王,[244] 统辖今河北、山西一带,后因抵抗匈奴战败被革为合阳侯,死后 追谥为代顷王。二嫂为顷王后。

(3)刘交,刘邦弟弟,排行第四,被刘邦封为楚王,[245] 死后谥元王。

(4)从父兄:荆王刘贾。

(5)从祖弟:燕王刘泽。(应该是远房兄弟,现已无稽可考)

(6)姊:宣夫人 昭哀后。

7、后妃:曹夫人、吕皇后、戚夫人、薄姬、赵姬、管夫人、赵子儿、石美人(石奋之姊)

子女。

8、共生八子:刘肥、刘盈、刘如意、刘恒、刘恢、刘友、刘长、刘建。

9、女儿:刘乐,即鲁元公主,下嫁张耳之子张敖,母吕后。刘邦女儿有史可查者只此一人。

10、原配吕雉,公元前187年临朝,称制八年,公元前180年而崩,寿62岁,葬于咸阳东陵。生一子一女:刘盈,即是汉孝惠帝;女即鲁元公主。

11、妣曹氏,生一子:刘肥(高祖六年立为齐王,[247] 卒谥齐悼惠王)。

12、妣戚氏,生一子:刘如意(汉高祖七年封代王,九年徙为赵王,十五岁被吕氏毒死,谥赵隐王)。

13、妣薄氏,公元前155年四月崩,葬于霸陵,生一子:刘恒(初封代王,后即帝位为孝文帝)。

14、妣赵氏,生一子:刘长(公元前196年封淮南王,文帝六年谋反,废徙蜀死,谥淮南厉王)。

15、诸姬所生之子:刘友(初封淮阳王,后改封赵王,被吕后幽禁而死,卒谥赵幽王)、刘恢(公元前196年高祖诛梁王彭越后立为梁王,16年后,因赵幽王刘友幽死,便被改封为赵王,被迫娶吕产的女儿,而刘恢的宠妃被迫自杀,因此闷闷不乐,公元前181年六月,刘恢殉情自杀。死后废其嗣,文帝时追谥为“赵恭王”)、刘建(公元前196年,燕王卢绾逃放匈奴,次年被立刘建为燕王,立十五年死,谥曰灵。刘建本有子,吕后使人杀之,绝嗣后,除其国)。

上海南汇鹤沙瞿氏族谱十卷,(清)瞿塘、瞿朝泰等纂修,清嘉庆十年(公元1805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上海市松江区博物馆。

安徽省合肥市瞿氏(万和堂)宗谱,民国二年修谱(老谱)九册,二O 一四年五月重修新谱七册。

江苏武进晋陵瞿氏宗谱二十二卷,(民国)瞿树承等修,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华鄂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五渠瞿氏家谱,(清)瞿昌炽、瞿熙续修,清朝年间留余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江苏常熟前明常熟瞿氏四代忠贤遗像,著者待考,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影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河北玉田县孙家瞿孙氏家谱,(民国)孙焕仑重修,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石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山西大学图书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湖南长沙长沙瞿氏家乘,(民国)瞿宣颖纂,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铅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瞿氏家乘五卷,著者待考,海虞瞿氏铁琴铜剑楼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瞿氏家乘十卷,(民国)瞿宣颖纂修,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北平京城印刷局铅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湖南长沙瞿氏家乘十卷,(民国)瞿宣颖编,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北京京城书局铅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天津市图书馆。

江苏常熟瞿氏家乘五卷,著者待考,海虞瞿氏铁琴铜剑楼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江苏省常州市图书馆。

山东滨州柳市镇虹川瞿氏宗谱,(清)瞿作忠等修,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

山东滨州虹桥镇虹川瞿氏宗谱六卷,(现代)瞿康林等续修,2000年计算机排印本六册。

分类: 社会民生

问题描述:

姓瞿的朋友请留个名呀!我姓瞿,名益,小名瞿益,好多人都不知瞿字的写法和念法!好痛苦啊~+~ 中国姓瞿的人有多少呢?

解析:

瞿,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曰:“鹰阜之视也”,从“目目”、从“佳”,“目目”左右视也,“佳”鸟之短尾总名;《辞源》解为:一、兵器,戟属,号三锋矛,二、姓,以地为氏,三、惊视貌;《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姓氏。

以姓而言,瞿氏出于子姓,《百家姓考略》称其为商大夫瞿父之后;《辞源》解为以地为氏;而我湘阴《瞿氏宗谱》记载出于商15君祖丁。

祖丁,在司马迁公《史记殷本记》中有记载,是商汤开国后第9世第16位君;15位君为祖辛;而第15世第28位君就是太丁(亦称大丁或文武帝乙)。祖辛显然不是,祖丁究竟指祖辛之子第16位君祖丁还是武乙之子第15世君太丁呢?(王国维《殷世数表》中列31帝,其中包括了太乙之子大丁,大丁生前并未继立,但待以帝礼,商俗兄终弟及,武丁前尤其如此,倘有一二错落,祖辛之子祖丁列为15位君未尚不可)

有商一代帝君,以甲名者六,以乙名者五,以丁名者六,以庚、辛名者四,以壬名者二,以丙、戊、己名者一,总计30帝。按商俗云“帝”与“祖”,是后人对先君先祖的通称,商人对大父(即祖父)以上诸先王先祖均称“祖”,商纣以后晚辈祭祀其先王如沃丁、中丁、祖丁、武丁、庚丁、太丁均可以统称“祖丁”,这样看来湘阴《瞿氏宗谱》记载的商15君祖丁当是武乙之子太丁,即文武帝乙。

《百家姓》、《百家姓考略》、《辞源》、湘阴《瞿氏宗谱》所言不能完全吻合,又当如何解释呢?

“姓”者,从女,从生,天子因生以赐姓;黄帝生25子,得姓者14人,得氏姓12族。三代之前,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氏姓或传本姓,或氏号、邑、谥,或氏于国,或氏于爵,或氏于官,或氏于字,或氏于事,或氏于居,或氏于志。

《百家姓》、《百家姓考略》、湘阴《瞿氏宗谱》均肯定了瞿氏出于子姓,“子”是帝舜封契于商所赐之姓,因功业而得。

《百家姓》、《百家姓考略》言瞿姓氏由商大夫瞿父而得,而湘阴《瞿氏宗谱》传我族直接先祖为商15君祖丁,其记载貌似迥异,但包含了一些看似无关实有相同内容的联系。《百家姓》、《百家姓考略》所说,记载了瞿氏得姓氏之始为瞿父,而《瞿氏宗谱》道出了瞿氏之本源在商君15世祖太丁。瞿父也好,太丁(君王)之后也罢,均为有自己封邑的商代贵族却是一点不错的,《辞源》以地为氏,作为封君的理由就更明显了。

只可惜其记载不象子姓另一族孔氏家族所记的明白清楚,让人一目了然。其文字:“孔氏之先为宋微子后。宋襄公生弗父何,以让弟历公。弗父何生宋父周,周生世子胜,胜生正考父,考父生孔父嘉,五世亲尽,别为公族,姓孔氏。”见而可知孔氏是殷商子姓帝乙庶子微子启后;(商纣亡商后,周武存商祀,先立纣子武庚,武庚判乱逃亡,怜微子忠直,续立之以为诸侯宋王)从直系宋襄公到孔父嘉已传五代,有别于公族(宋王室)。按周礼:王之子为王子,王子之子为公子,公子之子为公孙,公孙之后历五世,与王室渐远。故因孔父嘉得姓氏。

瞿之姓氏所从来就没有如此清晰的脉络。其中原因不外:一、瞿氏之先,商君15世祖太丁,应是宋微子的祖父辈。历三代而商亡,微子到宋襄公,宋襄公到孔父嘉,其间已经历许多年代,商、周制度到底有些不同,商末有没有类周的子弟封建制度,现在谁说得清?但子姓未得到王位的子弟在商之朝为卿士、大夫;在野大拥方国,小为宗伯、封君并有自己的采邑却是不争的事实。制度本不同于周,更兼亡国之后,太丁到瞿父其间经历多少年?是怎样的宗系?后来者经数百年虽欲补正亦恐怕补之不及,疑问一悬几千年,实不得已。孔氏有幸微子开宋,缘于周礼之制度世代相传,故能保存微子到宋襄公,宋襄公到孔父嘉家族史,这是瞿氏及其他子姓后人不可期求的。二、子姓得氏后人,百家姓中就有30族,但明显分出几类。其一类如褚氏有12姓氏,(如褚、花、华、汤、乐、穆、萧、戴、牛、向、桓、皇甫);还有一类如孔氏有5姓氏,(如孔、时、干、鱼、匡)源流清晰,为宋微子后;另一类如瞿氏6姓氏,沃氏为沃丁后,邓为武丁叔曼季后,瞿氏为祖丁(即太丁)后,梅氏为太丁弟梅伯后,禄氏为商纣子武庚禄父后,林为比干子坚后,除林姓源流清晰外,余族只知其远祖及得姓氏祖;再有就是如相、殷、宋、边、索、屠、那等以国或方国为氏。显然宋微子与忠贞可悯的比干(林氏)、梅伯后人为周所立、所敬而与周关系密切,其显贵根系明晰点外,别族包括可以不不臣服于周的箕子后人都不甚了了。其三、春秋战国后瞿氏日见衰落,没再出现声名显赫的人物,仅有的显名于世的商瞿上还只是孔门贤徒,没有百世流芳之德,也不当遗臭万年之恶,只好任流东西,所处年代相差无几,周武初立之商纣帝辛的儿子武庚禄父之后尚且说不太清,何况他族?

据说武庚禄父后人之得姓氏有别于他氏。其后代按说是帝王直系,若干年后,其后人以“禄”为氏,即非缘于国,也非缘于邑、谥、爵、号,更非缘于本姓,而是出于武庚禄父之“禄”字。亡国君后,存祀不图报恩反判乱逆争,“昏溃”自有说不出的苦楚,俗人如何待之,其实再明白不过了。禄氏之“禄”或许就是亲爱者念记、疏远者轻忽的标志吧?

湘阴《瞿氏宗谱》上没有先祖有始有终的明晰记载,但谱中涉及到不多的先人太丁,即文武帝乙,瞿父和商瞿,以及我族之先“钟鸣鼎食”的明证“瞿父鼎”及“瞿祖丁卣”。

太丁,瞿父,商瞿,“瞿父鼎” ,“瞿祖丁卣”,潜含着怎样的信息呢?不妨展开一说:

太丁,即文武帝乙,是武乙的儿子。

其父武乙据说名“瞿”,(和氏璧所著《商纣王帝辛传》中所说,其来源是甲骨文的新发现?还是借用那个大家的学术成果?)是有商一代最具争议的帝王,《史记殷本纪》记载:“武乙,好勇喜游猎,与天神搏,号‘斗神’,天神不胜,乃谬辱之。为革囊,盛血,仰而射之,命曰‘射天’。猎于河渭之间,暴雷,震死。”生既不为俗世所容,死亦难得安息,司马迁公《史记》仅以“斗神射天”盖棺定论以无道待之,数千年不得翻身,伤莫大焉!试想商盘庚、小乙、武丁数君那一个是循规蹈矩的,只不过武乙自持智勇,太狂视一切了,甚至连“天”都不给一点面子,毁誉大不相同,悲莫大焉!

瞿氏之先或以高祖名字为氏,合乎三代旧俗,亦可在遭遇颇似的武庚禄父后人之得姓氏中找到例证,是我祖商15君祖丁即武乙之子太丁亦即文武帝乙的又一印证。

瞿父应是有自己封邑的商代,正当如《百家姓考略》所言得氏姓先祖。

商瞿,旧书及世本称商瞿上,文翁石室图亦称商瞿上,《史记》记载为孔门高徒,鲁人,字子木,少孔子29岁,孔子传《易》于瞿;宋元、景公作《成都巷贤赞》,以商瞿上为蜀人。(景公25年,孔子过宋,宋司马桓鬼佳(读 tui,神兽) 恶之,欲杀孔子,孔子微服去。)其何时跟从孔子?宋景公以之为蜀人而孔门以之为鲁人,为何?(瞿上是古城名,据说在今成都双流县南18里。至今成都双流尚有瞿上乡。据说“瞿上”之名源于上古,‘仰而四顾,所谓瞿也’,是蚕丛、柏灌、鱼凫时代的古蜀王都)“商”、 “瞿上”相连应有渊源,道理如何却无从推测。鲁人商瞿,与西蜀又有何瓜葛?难道其先与古蜀有着现在不为人知的历史隐情?

湘阴《瞿氏宗谱》杂记言:“黄帝子昌意,封国在蜀,娶蜀山氏女,生帝颛顼高阳,其支庶于蜀,历夏、商两代,其嫡蚕丛氏世有功德封邑于瞿上城。”黄帝曾孙高辛为帝喾,(黄帝正妃西陵之女嫘祖,生两子,其一昌意,其一玄嚣;帝颛顼子穷蝉,颛顼崩,玄嚣孙高辛立。)帝喾次妃有绒氏女简狄,尚三人行浴,见玄鸟坠卵吞之,因孕生契,契佐禹治水有功,帝舜封之于商,赐姓子氏。子氏至成汤太乙取夏而代之始开商,至太丁时,开疆拓土,盛极而衰,商之拓疆入蜀者与本有血缘关系的帝喾后人又是如何融合的?或许长江、黄河之源的西蜀与殷商肇兴之域的两河下游之地的渊源也就在此吧?没有史料、文物的确证,留予人们的想象空间的确太大了!但可以肯定蚕丛氏绝非子氏,而据说达于古蜀文化顶峰的蚕丛、柏灌、鱼凫时代,即今三星堆出土文物向人们昭示的那个时代,其青恫器形质有商器一样的精美却了无文字,是商君有意只让其知晓并使用殷商不轻授与人的两大文明的(甲骨文与青恫器)之一?古瞿上城究竟是商瞿上居此而名,还是商瞿因居此而得名?商瞿来蜀或居鲁是东归西还还是西归东还?一来一往意在如何?瞿上的邑名也应与殷商的人或事有一定的联系,“商”、 “瞿上”相连也许正缘于其中。商瞿如为子氏西蜀后人,则其氏姓得之缘于祖丁(文武帝乙)无疑,若为西蜀土著则瞿氏之源当有第二种说法。

此外,《古籀汇编》中亦有“瞿祖丁敦”的记载,“瞿父鼎”及“瞿祖丁卣”等一系列礼器存在的记录,印证了瞿氏先祖为有商一代贵族。瞿祖丁是王?宗伯?卿士?大夫?按商俗,其君没有类此的称法,商君一般以天干称,有道名君则在天干前带一类似谥号的“字”,如成汤太乙亦称汤乙,中兴之君武丁,商末四方征伐之君文武帝乙,却没有昭祖武丁或托祖文武帝乙的说法。瞿祖丁如为君,一是与祖丁之父名瞿矛盾,二是不合习俗;或许和氏璧所借用武乙之名有误,而武乙之子祖丁果然名瞿,此称到底是欲有别先“祖丁”?还是另有隐情?没有新的出土发现是难以确定的。“瞿祖丁卣”其实更象是后人祭祀先公的礼器,有类“瞿父鼎”,只不过瞿祖丁的称呼比瞿父之称显的得更早些,更象是方伯或世族卿士、大夫的称法,此种称法在周武王少子臻所封单邑,其单氏后人的称谓(如“单父辛鼎”、“单祖乙彝”、“单父爵”实为jia字,与爵同意)记载中能找到相类称呼的文献佐证。

文武帝乙、瞿祖丁、瞿父、商瞿是按长幼先后顺序记载的,可以推测:瞿氏之先,本源为帝武乙子太丁,其先是没有得到君位却又有别于太丁其他无名庶子的。瞿祖丁、瞿父当是承袭先世之荫或为方国之君或处商末太丁后朝堂的卿士或大夫,应有自己食邑。传说中言有先人子松,治邑有方,深得民众爱戴,子松是不是就是子木公的笔误呢?子木即鲁人商瞿,商瞿应是缘瞿祖丁、瞿父而有姓之初。其得姓虽缘封邑,其实应该得于殷商帝君武乙之“瞿”字。

如按氏族、宗族、家族的概念等而言之,则我氏族之始祖为契,宗族之远祖为商君太丁,得姓之祖是瞿父,或为有名有实的商瞿。而卜居湘阴狮岭第一代祖为天作公,始修撰家谱者为12代祖清乾隆年间大儒公。数百年来,我族得天地灵秀,耕读传家,世代书香,或文或武代不乏人,至孚斋公一代(11代)积一时之盛,乡人称羡,许为苏常名族之后。(谱载我族自江苏松江府武进迁来,祖出于常熟或金陵,因年代久远虽无可考,而其为江左一脉则可断言。)近百年,因政治纷争、灾难、战火不断,族中俊彦昙花时现,终不能久,积弱而颓。修养生息,蛰伏以求崛起,正后来人奋发进取时!

瞿氏实为中国最早的“百姓”之一,虽人口稀少,绵绵瓜瓞也不下三千年历史。这个家族因着好勇武、喜文艺、特立独行,为天地悯存而广布大江南北,人望所归尤以楚、两浙为盛。汉晋唐宋代不乏人。至元明清三代,砺斋公义不仕元;瞿景淳祖孙三代,文占魁首,武尽忠义,报洪武三百年养士之恩;九思多著,甲罕双孝,一时佳话;瞿镛藏书传家,高风亮节;功在家国;瞿鸿基果敢干炼不亚玉树临风;到秋白先生大笔如椽、大气如虹,蒙尘的家族时与日月争辉。

张元济等辑 民国八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景印十八年重印本 2112册 01仪礼疏五十卷 唐贾公彦等撰 汪阆原覆宋刊本 (原版缺卷32-37)

02春秋正义三十六卷 唐孔颖达等奉敕撰 海盐张氏涉园藏日本覆印景钞正宗寺本

03尔雅疏十卷 宋邢昺等奉敕撰 宋刊本

04周易集传十一卷 卽汉上易传宋朱震撰 国立北平图书馆藏宋刊本

05周易要义十卷 宋 魏了翁 撰 宋刊本 (原版缺卷3-6)

06吕氏家塾读诗记三十二卷 宋 吕祖谦 撰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藏宋刊本

07礼记要义三十三卷 坿校勘记一卷 宋 魏了翁 撰张元济撰校勘记 宋刊本

08春秋传三十卷 坿校勘记一卷 宋胡安国撰张元济撰校勘记 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藏宋刊本

09东莱吕太史春秋左传类编不分卷 坿校勘记一卷 宋 吕祖谦 撰 胡文楷 撰校勘记 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藏旧钞本

10公是先生七经小传三卷 宋刘敞撰 天禄琳琅旧藏宋刊本

11读大学丛说一卷 读中庸丛说二卷读论语丛说三卷 读孟子丛说二卷 元许谦撰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藏元刊本

12羣经音辨七卷 宋贾昌朝撰 中华学萟社借照东京静嘉堂文库景宋钞本

13急就篇一卷 汉史游撰 唐颜师古注 海盐张氏涉园藏明钞本

14汗简三卷后周郭忠恕撰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藏冯已苍手钞本

15龙龛手鉴四卷 辽释行均撰 江安傅氏双监楼藏宋刊本

16切韵指掌图一卷 检例一卷 宋 司马光 撰 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藏景宋钞本

17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五卷 条式一卷 宋 阙名 撰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藏宋刊本 01贞观政要十卷 唐吴兢撰 元 戈直 集论 成化中刊本

02尽言集十三卷 宋刘安世撰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藏隆庆中覆宋刊本

03孔子祖庭广记十二卷 金孔元措撰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藏蒙古刊本

04汉丞相诸葛忠武侯传一卷 坿校勘记一卷 宋张栻撰张元济撰校勘记吴兴刘氏嘉业堂藏宋刊本

05马氏南唐书三十卷 坿校勘记一卷 宋马令撰张元济撰校勘记 明刊本

06陆氏南唐书十五卷 坿音释一卷 坿校勘记一卷 宋 陆游 撰 元 戚光 撰音释张元济撰校勘记 明钱叔宝手钞本

07吴越备史四卷 坿校勘记一卷 宋 范垧 同撰 宋 林禹 同撰张元济撰校勘记 吴枚庵手钞本

08大清一统志五百六十卷 目录二卷 坿索引 清嘉庆二十五年敕撰阙名 撰索引 清史馆进呈钞本

09麟台故事残 坿校记一卷 宋程俱撰张元济撰校记 明景宋钞本

10作邑自箴十卷 宋李元弼 撰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藏景钞淳熙本

11金石录三十卷 坿校勘记一卷 宋赵明诚撰 张元济 撰校勘记 海盐张氏涉园藏吕无党手钞本 01张子语录三卷 后录二卷 坿校勘记一卷 宋张载撰张元济撰校勘记 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藏宋刊本

02龟山先生语录四卷 后录二卷 坿校勘记一卷 宋杨时撰 张元济 撰校勘记 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藏宋刊本

03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三卷 纲领一卷 元程端礼撰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藏元刊本

04棠阴比事二卷 宋桂万荣撰 江安傅氏双监楼藏景元钞本

05图画见闻志六卷 宋郭若虚撰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藏宋刊配元钞本

06法书考八卷 元盛熙明撰 钞本

07啸堂集古录二卷 宋 王俅 撰 萧山朱氏藏宋刊本

08饮膳正要三卷 元忽思慧撰 中华学萟社借东京静嘉堂文库藏明刊本

09容斋随笔十六卷 续笔十六卷 三笔十六卷 四笔十六卷五笔十卷 宋洪迈撰 宋刊本配国立北平图书馆藏宋刊本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藏弘治中活字印本

10梦溪笔谈二十六卷 坿校勘记一卷 宋沈括撰张元济撰校勘记 明刊本

11愧郯录十五卷 宋岳珂撰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藏宋刊本

12云溪友议三卷 坿校勘记一卷 唐范摅撰张元济撰校勘记 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藏明刊本

13云仙杂记十卷 唐冯贽撰旧本题 瞿氏铁琴铜剑楼藏明刊本

14挥麈前录四卷 后录十一卷 第三录三卷 余话二卷 宋王明清撰 汲古阁景宋钞本

15清波杂志十二卷 坿校勘记一卷 宋周辉撰张元济撰校勘记 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藏宋刊本

16桯史十五卷 宋 岳珂 撰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藏元刊本

17续幽怪录四卷 唐李复言撰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藏南宋书棚本

18括异志十卷 宋张师正撰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藏景宋钞本 01东皐子集三卷 附一卷 坿校勘记一卷 唐王绩撰 张元济 撰校勘记 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藏明钞本

02宋之问集二卷 坿校勘记一卷 唐 宋之问 撰张元济撰校勘记 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藏明刊本

03郑守愚文集三卷 卽云台编 坿校勘记一卷 唐郑谷撰 胡文楷 撰校勘记 萧山朱氏藏宋刊本

04朱庆余诗集一卷 坿校勘记一卷 唐 朱庆余 撰张元济撰校勘记 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藏宋刊本

05周贺诗集一卷 坿校勘记一卷 唐 周贺 撰张元济撰校勘记 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藏宋刊本

06李丞相诗集二卷 坿校勘记一卷 南唐李建勋撰张元济撰校勘记 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藏宋刊本

07雪窦显和尚觉大师颂古集一卷 拈古一卷瀑泉集一卷 祖英集二卷 宋 释重显 撰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藏宋刊本

08山谷外集诗注十四卷 宋 史容 撰 中华学萟社借照日本帝室图书寮藏元刊本

09嵩山文集二十卷 杂文一卷 坿三负薪对校勘表一卷 宋晁说之撰张元济撰校勘表 旧钞本

10北山小集四十卷 宋程俱撰 江安傅氏双监楼藏景宋钞本

11沈忠敏公龟溪集十二卷 坿校勘记一卷 宋沈与求撰张元济撰校勘记 海盐张氏涉园藏明刊本

12韦斋集十二卷 坿玉澜集一卷 宋朱松撰 宋 弟朱槹 撰玉澜集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藏明刊本

13东莱先生诗集二十卷 宋吕本中撰 中华学萟社借照东京内阁文库藏宋刊本

14范香溪先生文集二十二卷 坿范蒙斋先生遗文一卷 坿范杨溪先生遗文一卷 宋范浚撰 宋 侄范端臣撰蒙斋先生遗文 宋 侄范端杲 撰杨溪先生遗文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藏明刊本

15石屏诗集十卷 宋戴复古撰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藏弘治中刊本

16平斋文集三十二卷 目录二卷 宋 洪咨蘷 撰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藏景宋钞本

17梅亭先生四六标准四十卷 宋李刘撰 中华学萟社借照东京内阁文库藏宋刊本

18三山郑菊山先生清隽集一卷 所南翁一百二十图诗集一卷 锦钱余笑二十四首一卷郑所南先生文集一卷 补遗一卷 坿校勘记一卷 宋郑思肖撰张元济撰校勘记 侯官林佶手钞本

19先天集十卷 附录二卷 山屋许先生事录一卷 宋许月卿撰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藏嘉靖中刊本

20叠山集十六卷 宋谢枋得撰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藏明刊本

21萧氷厓诗集拾遗三卷 宋萧立等撰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藏明刊本

22许白云先生文集四卷 元 许谦 撰 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藏正统中刊本

23存复斋文集十卷 附录一卷 元朱德润撰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藏明刊本

24靑阳先生文集九卷 元余阙撰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藏明刊本

25蜕庵诗四卷 元张翥撰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藏明刊本

26张光弼诗集七卷 元张昱撰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藏明钞本

27茗斋集二十三卷 坿明诗九卷 清彭孙贻撰并辑明诗 海盐张氏涉园藏刊本手稿本及钞本

28雍熙乐府二十卷 明郭勋辑 国立北平图书馆藏嘉靖中刊本

29白雪斋选订乐府吴骚合编四卷 明 张楚叔 同辑 明张旭初同辑固安刘氏藏崇祯中刊本

请问谁可以告诉我(瞿)家的历史吗?谢谢~~~~~~~~~~~

瞿,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曰:“鹰阜之视也”,从“目目”、从“佳”,“目目”左右视也,“佳”鸟之短尾总名;《辞源》解为:一、兵器,戟...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