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四川南充市南部县的,杜氏,据说是“湖广填四川”迁移至四川,辈分包括“继、宗、勋、延等十辈
人种差别不大,但四川重庆的社会形态和中国其他地方是不同的。四川重庆这么大的地方和人口规模,除了个别县几个镇讲客家话的,通行四川话语法语音语调日常用语基本完全相同,主要只有有些地方部分人的称呼和个别昆虫动物叫法不同。
自诩为四川人移民祖宗的湖南人,说西南官话、湘语、赣语、客家话的人各占一块地方,各说各的话。同样划为湘语的,十里不同音,很多乡镇语言相互都听不懂不沟通的。
北到陕南甘肃部分,南到贵州云南广西北部湖北湖南小部分用的和四川话非常相似的西南官话,这是多少百年的教育(专门有读书人去教)和移民才可能形成?清朝殖民分化统治绝不可能允许传播形成如此大范围互通的语言,现在的四川话肯定是以明清之前四川本土语言为主体而不是受清朝外来移民方言影响。可以看出在明清之前某一朝代四川人的政商势力和巴蜀地区文明影响的范围和所达到的高度。
”湖广填四川“仅是一种传说,甚至是清朝一些地方族系的知识分子为了自身利益和配合清朝统治分化四川社会故意歪曲夸大和到处散布的,要那么高比例的移民连可追溯的来源只有一个小小的麻城孝感乡怎么可能,甚至现在有的说法麻城下面根本就没有孝感乡。从语言现象可以看出,清初外来移民确实是有但比例不会太高,很显然外来移民和平融入原有四川社会更统一主流高度发达的文明。
现代四川话和四川人仍是元朝之前朝代之前巴蜀主导文明的直属传承。拿陕南汉中做例,若汉中元朝才从四川划入陕西是事实,那如果元朝之后明或清出现特高比例人口减少和被外来移民文化主导同化的现象,汉中处于陕西地域政治意识强势影响和湖南什么人歪曲引导之下(给四川人搞不清楚自己的文明传承情况一样,陕南几年前没有多少人较强烈认为自己是巴蜀文化圈的了),怎么可能形成的是和成都重庆整一片相同的四川话
大片相同语言区的形成,只有三种可能,一是同语言的一批人为中心不断繁衍往四周移民,另一个就是专门有读书人去传播教授语言,再就是更高度进步族群分散分布外来人群分散融入。
看看中国从南到北,除了部分地方,几乎每个省甚至每个市几种基本完全不同甚至相互听不懂方言占一块地方的,湖南什么的甚至很多乡镇语言相互都不通听不懂的,要真是同地方成规模的移民清朝才进入四川,明清民国四川人基本军政商势力都没有,或者说四川社会地域族群相互敌视冲突严重,语言有改变统一成四川话的可能吗?
现代四川人和四川话的主体在元明清之前就已经形成,是元明清之前主流中华文明的延续和传承。明清进入四川的移民是有,包括冒籍买祖籍合宗现代四川人知道自己清朝前祖籍的人很少的,说明移民的基本都是平民,富人也是进川之后才发迹的,极少经济条件好的移民经过战乱屠杀后逃难到四川多半能比较珍惜四川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从某种意义上讲四川人口构成在明清民国中前期没有发生过根本的改变。
还湖南永州什么的,以前永州倒可能是纯粹西南官话的区域,从清中晚期就因为一些败类投靠外人的结果。现在永州已经是什么方言都有混杂的区域,哪个族系谁是谁都分不清楚了。
湖南现在只有个别市是高比例西南官话的区域,但不是永州,如果要清算历史以前可能整个湖南大部分地方都是西南官话的区域。
清朝中晚期开始,湖南就是投靠清朝祸害他人的长沙话区域是既得利益者。湖南除了过过苦日子穷人出身的彭什么好一点,富人和知识分子祸国害民的多。
已经被长期控制愚昧利用的人,永州什么的现在也就靠投靠配合长沙话区域向桂柳和四川等地输出点儿童色情视频和助学小学生陪睡的什么的垃圾烂人倒是真的?
浙江绍兴会稽东浦前村杜氏家谱六卷,(清)杜云、杜蕉亭等重修,清嘉庐十九年(公元1814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绍兴会稽东浦前村杜氏家谱十二卷,首一卷,(清)杜耀川纂修,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永言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河北大学图书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绍兴会稽东浦前村杜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清)杜锡泰、杜增荣等重修,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永言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浙江省图书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绍兴山阴杜氏宗谱八卷,(清)杜其兰、杜国枢等续修,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浣花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嵊县剡北杜氏宗谱十卷,(清)杜汝蓝、杜世思等重修,清宣统二年(公元1901年)清介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东阳岘西杜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二卷、第十七~十八卷。现被收藏在浙江省东阳县红旗乡白坭堪力村。
山东滨县滨州杜氏家乘,(清)杜银汉等六修,清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泽裕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湖北杜氏宗谱十八卷,著者待考,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7年)宝田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湖北省图书馆(另有一部)。
湖北江夏杜氏宗谱十八卷,首一卷,(清)杜利川等修,清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宝田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人民大学图书馆。
湖南平江录存杜氏家谱一卷,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湖北省图书馆。
广东广州城兰杜氏家谱,(清)杜汝濂重修,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市图书馆。
广东番禺江都杜氏族谱,(清)杜倬重修,清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修,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市图书馆。
玺泾杜氏宗谱十四卷首二卷,(清)杜呜岐等续修,陈秀章纂,清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敦义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江左镇杜氏家谱,(清)杜文林等编纂,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河南省伊川县档案馆。
源杜氏宝录四卷,(清)杜璟辑,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
湖南湘乡湘上杜氏族谱十卷,首一卷,(清)杜春葵、杜荣国主修,清乾隆十八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杜氏族谱三卷,(民国)杜天麒参著,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承侯祠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四川省合江县县志办公室。
青暘杜氏续修世谱十卷,(民国)杜祥根等修,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瑞庆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浙江临安杜氏宗谱,(民国)杜子喜等修,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余庆堂修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永康下徐让村志(徐姓,另有杜,陈,吕,骆,金等姓),(现代)徐起龙等修,1995年排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沩宁杜氏六修支谱七卷,首一卷,民国乙酉年(公元1933年)武库堂木刻活字印本七册,第六~七卷质量较差。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杜氏家谱三卷,著者待考,民国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铅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天津市图书馆。
湖南平江杜氏四修族谱二卷,首二卷,(民国)杜远献、杜家方编,1979年复印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南舌耕图书馆。
湖南宁乡沩宁杜氏六修支谱七卷,首一卷,(民国)杜光炽修,杜荣孝、杜芬传等纂,民国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存卷首)。
湖北黄冈杜氏宗谱,首三卷,(民国)杜维珩编修,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敦本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卷首三卷,第一~十九卷、第二十~二十一卷、第二十五卷。现被收藏在湖北省黄冈县档案馆。
湖北黄冈杜氏宗谱十二卷,(民国)杜超铨修,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宝田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科学院图书馆。
湖北黄冈杜氏宗谱三十八卷,(民国)杜良信续修,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北省新洲县周铺乡洪山村。
湖北新洲黄冈杜氏谱二十四卷,首四卷,(民国)杜良俊、杜家庆等四修,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北省新洲县三店镇南桥村杜新华手中。
天津武清杜氏家谱,(民国)杜涵修,民国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铅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
江苏常州杜氏宗谱十二卷,(清)杜绍彩、杜寿庚修,清宣统三年(公元1910年)振德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
浙江鄞县鄞县邑管江杜氏宗谱十八卷,(民国)杜恒焕纂修,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花溪草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八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鄞县鄞邑管江杜氏重修宗谱八卷,著者待考,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木刻活字印本,不全。现被收藏在浙江省鄞县管江乡管江村。
浙江象山丹城杜氏家谱一卷,(民国)杜增源重修,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手抄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象山县文管。
湖南平江录存杜氏家谱,著者待考,1979年复印民国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有两部)。
杜氏宗谱一卷,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四川省仪陇县档案馆。
山东莘县杜氏字辈:“英茂润达……”
山东莱州杜氏字辈:“炳宝宏健……”
山东淄博杜氏字辈:“荣业所基曰严与敬”。
山东济宁杜氏字辈:“尚培市西绍明现宝传如甲运文官富礼昌”。
江西上高杜氏字辈:“传家唯礼乐华国在文章书香诗克肇百世定流芳”。
江西宜春杜氏字辈:“维本芝隆世美克少经文纬武辉光远照”。
江西杜氏一支字辈:“家学渊源照祖德世传忠孝印文章”。
辽宁丹东杜氏字辈:“万世永国……”
辽南杜氏字辈:“文永奈国景成全万世英日新传道德”。
四川巴中、湖北孝感杜氏字辈:“文金国正天星元明崇贤登良”。
四川西充杜氏字辈:“三生仁泽仕永照国家祥”。
重庆云阳杜氏字辈:“亭治征折春方国穆文印忠怀福禄寿山海万联新”。
重庆铜梁双山、沙田坝、圣灯铺杜氏字辈:“天朝登仁延世泽流芳久忠孝培德深傅家有礼义万代赐昌宁永远荣华盛乾元亨利贞”。
陕西榆林杜氏字辈:“儒浩元良益修成芳善树培礼(应)庆玉功昌”。
陕西打锅杜杜氏字辈:“耽思乎经籍图像于凌烟”。
安徽贵池杜氏字辈:“元七世重魁已辰寅祖彦克必邦文应宗尚善芳以远伯仲惟和德可荣守正谦恭诚有志安朝康国曰良臣思昌一本传贻永懋继纯禧景万龄”。
贵州赫章杜氏字辈:“子元开进兴文发照礼廷祖宗恩德厚”。
浙江玉环杜氏字辈:
行派:“崇宗世永文昌华国俊敏盈廷书香馥郁”;
字派:“圣广兆明英宜恒献道学儒生兰桂荣显”
河南邓州杜氏字辈:“志林永广建国德廷人泽走传申成心”。
内蒙古喀喇沁旗杜氏字辈:“广传伟(万)业在崇辉锡成基治世长发桂泰灿生荣培”。
杜氏一支字辈:“正应用光文才得世志春方国胜显名直至上朝廷”。
杜氏一支字辈:“敬孝户吉祥万年广传茂”
杜氏一支字辈:“忠厚肇基启佑荣昌敦崇礼义扶正纲常遵守祖训世继贤良求锡尔福长发其祥”。
杜氏一支字辈:“春芳升映秀朝廷友大光”。
杜氏一支字辈:“远世如正大光宗德安全少祖仁孝忠维保善幸字作田耕雾云天开启兴传自逢遵承家能有道富贵此长”。
在《世本》中有“杜康作酒”的记载,并注为“黄帝时人”。《酒诰》也记载到:“酒之所兴,肇自上皇。”这说明黄帝时期已有杜姓。传说杜康是黄帝的宰人(掌管膳食的官),而黄帝所居之地“轩辕丘”,在今河南新郑。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少康是夏朝第6代国王,居住在今河南西部。所以,如果说杜康是杜姓始祖,那么,这个姓至少也有四五千年了。但因年代久远,杜康以后的世系缺乏文字记载,一些姓氏书对杜姓起源另有说法。 《通志·氏族》载:“杜氏,亦曰唐杜氏,祁姓,帝尧之后,建国于刘,为陶唐氏,裔孙刘累以能扰龙事孔甲,故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成王灭唐,而封叔虞,乃迁唐氏于杜,是为杜伯居杜城者为杜氏又后魏有独孤浑氏,改为杜氏,实虏姓之杜也。” 据考证,唐尧的后裔在周武王初定天下时,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名为唐杜氏,直至周成王时才被灭,并入周室的领域。唐杜氏的后裔从此被改封为杜。杜国,位居现在的陕西长安,即汉代的杜陵。后来,杜国灭,杜姓子孙出奔,杜姓自此问世。 另外《魏书·官氏志》记载,鲜卑族原有三字姓独孤浑氏,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今属河南)后,改为杜氏。 杜氏于宋、元时期有族人徙居福建、广东,清代有迁至台湾者,有的又进而远徙海外。 杜氏经过几千年的繁衍,遍布大江南北,尤以京兆(今陕西西安东北)、汉阳(今湖北长江以北)、南阳(今河南南阳)三地的杜氏家族最为繁盛。 在中国历史上,杜氏曾孕育出许多杰出人物。东汉时期的杜诗,任南阳太守,曾创造水排(水力鼓风机),以水为动力铸造农具,见效大又省力,比欧洲同类产品早了1100年,又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因此被当地尊称为“杜母”;著名的两位大臣杜林和杜密,杜林在光武帝时,官至大司空,在学术方面因博洽多闻,被誉为通儒,后世之人称其为“小学之宗”;杜密,在任太山太守、北海相时,以惩治为恶的宦官子弟而闻名,后官至太仆,被太学生称为“天下良辅”。唐代,杜氏更是人才济济,仅任宰相者即有11人,其中,杜如晦在太宗时与房玄龄共掌朝政,曾订定各种典意制度,时人合称“房杜”;杜佑既是宰相,又是史学家。还有诗人杜审言、杜荀鹤,文学家杜牧等,而最著名的杜姓人物则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杜甫曾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他的诗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高峰,被称为“诗史”;杜牧,是唐代的又一著名文学家,由于他稍晚于杜甫,故被称为“小杜”。元初有农民起义首领杜可用。明代有画家杜琼。清代有诗人杜浚,云南回民起义首领杜文秀。近现代有爱国民主人士杜斌丞,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历史学家杜国痒。 杜姓在当今按人数多寡排序的中国姓氏中位居第53三位。 再看看下面的介绍,相信你能明白点。。。 杜姓的得姓历史,从史籍文献中看是非常光彩照人的。 据传,皇帝的第二十五子之一有个叫祁的,尧姓伊祁,杜氏出自祁姓,是帝尧的后代。远古的时候,人们以封地之名称尧为陶唐氏。陶唐氏的后裔曾建国于刘。当时夏后氏的六世孙孔甲为夏王,他好方鬼神。传说天降雌、雄二龙,孔甲不会养,陶唐氏的裔孙刘累就向豢龙氏学扰龙。豢龙氏畜龙以事帝舜,因而被赐姓。而刘累因为学扰龙而事孔甲,也被赐姓为御龙氏。到西周时,刘累的后代建唐国,人称唐杜氏。后周成王把唐国灭了,把自己的弟弟虞封在唐,而把唐国国君迁到杜,称为杜伯。周宣王时,杜国又被灭,作为周大夫的杜伯也无罪而被杀害。杜伯的子孙大多投奔其他诸侯,而那些留在杜城的就用杜作为姓氏了。 还有学者认为,杜氏子孙是上古杜康之后。相传杜康是上古黄帝时期的人,善于造酒。如果杜康是杜姓始祖,那么这个姓至少也有四五千的历史了。 另外,后魏时代北人独孤浑氏有的也改为杜氏。 迁徙分布 先秦时期,杜氏播迁繁衍于今山西、山东、湖北、四川等省。 汉代到南北朝时期,杜氏在今河南境内分布较为普遍,如南阳、内黄、卫辉、登封、 偃师、许昌、林县、邓州、林宝、洛阳、新野等地均有其族人;陕西西安的杜氏比较兴旺。此外,今四川、德阳、彭山、绵阳、成都,山西、永济、太原,安徽庐江霍山,浙江杭州,湖北襄阳,江苏高邮,江苏句容,河北临漳、正定,山东潍坊、章丘等地,也都有杜氏的聚居点。 杜氏在宋元期间有族人徙居福建、广东,清代有迁至台湾的,有的又进而远徙海外 历史名人 杜姓出自帝王,辉煌千古,一直是受人瞩目的大家族。杜氏在历史上的表现,历来十 分出色,出将入侯,不仅出了很多以功武略扬名青史的杰出人物,在学术和文学方面也是人才济济,为中国的传统文化立下功劳。 东汉有两位著名的杜氏大臣,杜林和杜密。杜林在光武帝时曾官至大司空。他更大的成就是在学术方面。他博学多闻,被誉为通儒,后世推崇他为"小学之宗"。杜密,先后事恒帝和灵帝,都是位及人臣。"噤若寒蝉"这个成语就是他创造的。 到了唐朝,杜氏的表现尤为出色。大诗人杜甫,人称诗圣,可谓家喻户晓。为了和杜牧相区别,人称"老杜"。杜牧,唐代又一个著名文学家。由于他为时稍稍晚于杜甫,所以被称之"小杜"。但他在文学上的造诣比起老杜并不逊色。他的文字优美,寓意警拔。被誉为中国文坛的不朽之作的《阿房宫赋》正是出自杜牧之手。杜牧的儿子杜苟鹤,在唐代末叶也是诗名满天下。他的"风暖鸟声碎,日高光鼎重"的佳句,多少年来,传诵不绝。 杜鹃啼血,出自一个凄美的传说。传说古代蜀国国君杜宇,周代末年在蜀称帝,号望帝。后来归隐,让位于其相。那时正当二月,子鹃鸟鸣,蜀人怀之,所以称鹃为杜鹃。小小的杜鹃鸟,也是出自帝王呢。 天津武清杜氏家谱不分卷,(民国)杜涵修,民国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铅印本一册。现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 江苏常州杜氏宗谱十二卷,(清)杜绍彩、杜寿庚修,清宣统三年(公元1910年)振德堂木刻活字本十二册。现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 浙江鄞县鄞县邑管江杜氏宗谱十八卷,(民国)杜恒焕纂修,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花溪草堂木刻活字本十八册。现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鄞县鄞邑管江杜氏宗谱八卷,著者待考,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重修木刻活字本,不全。现收藏在浙江省鄞县管江乡管江村。 浙江象山丹城杜氏家谱一卷,(民国)杜增源重修,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修抄本。现收藏在浙江省象山县文管。 浙江绍兴会稽东浦前村杜氏家谱六卷,(清)杜云、杜蕉亭等重修,清嘉庐十九年(公元1814年)木刻活字本六册。现收藏在日本、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绍兴会稽东浦前村杜氏家谱十二卷,首一卷,(清)杜耀川纂修,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永言堂木刻活字本十册。现收藏在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河北大学图书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绍兴会稽东浦前村杜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清)杜锡泰、杜增荣等重修,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永言堂木刻活字本十二册。现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浙江省图书馆、日本、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绍兴山阴杜氏宗谱八卷,(清)杜其兰、杜国枢等续修,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浣花堂木刻活字本八册。现收藏在日本、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嵊县剡北杜氏宗谱十卷,(清)杜汝蓝、杜世思等重修,清宣统二年(公元1901年)清介堂木刻活字本。现收藏在日本、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东阳岘西杜氏宗谱□□卷,著者待考,清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木刻活字本,今仅存第一~二卷、第十七~十八卷。现收藏在浙江省东阳县红旗乡白坭堪力村。 山东滨县滨州杜氏家乘,(清)杜银汉等六修,清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泽裕堂木刻活字本二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湖北杜氏宗谱十八卷,著者待考,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7年)宝田堂木刻活字本八册。现收藏在湖北省图书馆(另有一部)。 湖北江夏杜氏宗谱十八卷,首一卷,(清)杜利川等修,清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宝田堂木刻活字本八册。现收藏在人民大学图书馆。 湖北黄冈杜氏宗谱□□卷,首三卷,(民国)杜维珩编修,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敦本堂木刻活字本,今仅存卷首三卷,第一~十九卷、第二十~二十一卷、第二十五卷。现收藏在湖北省黄冈县档案馆。 湖北黄冈杜氏宗谱十二卷,(民国)杜超铨修,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宝田堂伺刊本十一册。现收藏在中国科学院图书馆。 湖北黄冈杜氏宗谱三十八卷,(民国)杜良信续修,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木刻活字本。现收藏在湖北省新洲县周铺乡洪山村。 湖北新洲黄冈杜氏谱二十四卷,首四卷,(民国)杜良俊、杜家庆等四修,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木刻活字本。现收藏在湖北省新洲县三店镇南桥村杜新华手中。 湖南平江录存杜姓家谱一卷,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本一册。现收藏在湖北省图书馆。 湖南平江录存杜姓家谱不分卷,著者待考,1979年复印民国间木刻活字本一册。现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二部)。 湖南平江杜氏四修族谱二卷,首二卷,(民国)杜远献、杜家方编,1979年复印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木刻活字本。现收藏在湖南舌耕图书馆。 湖南宁乡沩宁杜氏六修支谱七卷,首一卷,(民国)杜光炽修,杜荣孝、杜芬传等纂,民国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木刻活字本。现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存卷首)。 广东广州城兰杜氏家谱不分卷,(清)杜汝濂重修,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市图书馆。 广东番禺江都杜氏族谱不分卷,(清)杜倬重修,清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修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市图书馆。 玺泾杜氏宗谱十四卷首二卷,(清)杜呜岐等续修,陈秀章纂,清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敦义堂木刻活字本二十八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江左镇杜氏家谱不分卷,(清)杜文林等编纂,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木刻活字本。现收藏在河南省伊川县档案馆。 源杜氏宝录四卷,(清)杜璟辑,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木刻活字本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 杜氏族谱三卷,(民国)杜天麒参著,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承侯祠木刻活字本。现收藏在四川省合江县县志办公室。 青暘杜氏续修世谱十卷,(民国)杜祥根等修,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瑞庆堂木刻活字本十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杜氏家谱三卷,著者待考,民国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铅印本一册。现收藏在天津市图书馆。 杜氏宗谱一卷,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收藏在四川省仪陇县档案馆。 湘乡市湘上杜氏族谱十卷,首一卷,(清)杜春葵、杜荣国主修,清乾隆十八年木刻活字本。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浙江临安杜氏宗谱,(民国)杜子喜等修,民国十年余庆堂修木刻活字本四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浙江永康下徐让村志(徐姓,另有杜,陈,吕,骆,金等姓),徐起龙等修,1995年排印本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沩宁杜氏六修支谱七卷,首一卷,民国乙酉武库堂木刻活字本七册,第六~七卷质量较差。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杜氏辈分大小排列顺序是如下:
一、浙江宁波杜氏字辈:圣功端蒙养,万世佐朝廷。
二、浙江衢州杜氏字辈:太时宏一世尚本道。
三、山东临清杜氏字辈:忠厚传家久 诗书继世长。
四、山东菏泽杜氏字辈:启玉承守亲,守庆常修养。
五、山东平阴杜氏字辈:广恒召延霞,开兴见嗣同。
六、山东泰安杜氏字辈:登云兆宪尊,善玉齐光庆。
七、山东莘县杜氏字辈:英茂润达。
八、山东莱州杜氏字辈:炳宝宏健。
九、山东淄博杜氏字辈:荣业所基曰严与敬。
十、山东济宁杜氏字辈:尚培市西绍明现宝传如甲运文官富礼昌。
1,山东邹城杜氏字辈:“经思守王承(士生)金宗国文培锡长春(子树廷)荣显(恩en)忠宝善家声振修德世业昌”。
2,山东德州、江苏徐州、新疆乌鲁木齐、伊犁: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孝友承先训,文章奕代显。
3,山东临清杜氏字辈:忠厚传家久 诗书继世长。
4,山东菏泽杜氏字辈:“启玉承守亲,守庆常修养”。
5,山东平阴杜氏字辈:“广恒召延霞,开兴见嗣同”。
6,山东泰安杜氏字辈:“登云兆宪尊,善玉齐光庆”
7,浙江宁波杜氏字辈:“圣功端蒙养,万世佐朝廷”。
8,浙江衢州杜氏字辈:“太时宏一世尚本道”。
9,江西上高杜氏字辈:“传家唯礼乐华国在文章书香诗克肇百世定流芳”。
10,江西宜春杜氏字辈:“维本芝隆世美克少经文纬武辉光远照”。
-杜姓
我是四川南充市南部县的,杜氏,据说是“湖广填四川”迁移至四川,辈分包括“继、宗、勋、延等十辈
本文2023-10-12 13:42:55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36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