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姓的基本介绍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4收藏

綦姓的基本介绍,第1张

綦(qí)姓,中华姓氏之一,属罕见姓氏。

綦(Qí)姓源出有三:

1、出自晋代义兴(今江苏省宜兴)有綦氏。

2、出自北魏有复姓綦连氏所简改。南北朝时,北魏有綦连氏,入中原后从汉俗,改为綦氏。

3、出自汉高祖刘邦赐姓。西汉时,因姬霖将军杀贼有功,汉高祖赐姓綦毋。

中华民族虽然都是炎黄子孙,但并不是哪家都是由皇帝赐姓的,据《中国姓氏辞典》记载,綦氏为历史上罕见之姓,为皇封氏族,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了。

姬俊之后,繁衍甚盛,其中一部分聚居于代郡(今山西代县和河北蔚县一带)。帝喾五十世孙姬荣受封于周武王,封地武功辖岐山(今陕西省)。秦灭韩赵魏后,晋地聚集居住的姬姓族人鉴于内地战乱频仍,便集体迁到关外祁连山下定居,遂以山“祁连”为姓氏。姬霖是姬荣的第三十五世孙,有两个儿子分别叫祁连勋、祁连猷,据说当时只有少数姬姓长者仍保留姬姓,后人大多已演变为祁连氏。秦朝末年,刘邦起兵灭秦并与项羽争鼎天下,姬霖率祁连勋、祁连猷等人投奔刘邦 ,随刘邦东征西战,立下了汗马功劳。公元前202年,刘邦平定天下,建立汉朝做了皇帝。姬霖因拿贼寇有功,颇得刘邦赏识便被封为齐郡济南大夫,封地为当时的家南直郡,即今天山东济南历城地区。同时被赐予綦毋的姓氏。从此,流居于河南一带姬姓族人大都迁来齐北安居,姬姓和祁连氏也统一为綦母氏。其中有一部分沿用祁连氏过往习惯,也改为綦。这段历史在《文林望世系叙》中有所记载。宋代之前,綦毋也作綦母,这一复姓后来逐渐演变为单姓綦,姬霖便是綦姓人的得姓始祖。

分布于山东的广饶、利津、莱州、高密、平度、昌乐、信阳,河北的泊头、章武,湖北的监利、江陵、汉川,山西的太原、大同、长治,黑龙江嫩江,辽宁的清源、朝阳,内蒙古乌海,江西宜丰,福建建宁,重庆綦江等地。

重庆綦姓人最早来自济南,是鲜卑族后裔,重庆綦江也是为数不多的綦姓聚居地之一, “綦江”这一名字的由来源于姬霖之孙綦母复周。

汉朝初年,四川出现叛乱,高祖刘邦召集群臣共商对策,当时,綦母勋任长安巡风,他的儿子綦母复周在济南随祖父居住,习文练武,文武韬略皆备。綦母勋就上奏皇帝,希望能让他的儿子率兵前往四川以报恩国家、建立功勋。得到皇帝准允后,复周先率领子弟家丁十几个人假装游历由济南进入四川,等完全探明了当地情况后便召集綦姓民众并得到守将协助,与官兵里应外合,将叛乱一举平定。綦江县志记载“綦母复周曾任渝汛(武官司名,相当于地方司令官)”。綦母复周在这次平息叛乱中功不可没,遂被分封在此地,重庆市綦江便因为綦氏的受封而得名;綦江县则又因綦江得名。

读音:qí。

汉字:綦

拼音:qí

多音:xì

基本字义如下:

1)青黑色:~巾。

2)极,很:~难。~切。言之~详。

3)姓氏。

姓氏源流:綦(Qí)姓源出有三如下:

源流一:出自晋代义兴(今江苏省宜兴)有綦氏。

源流二:出自北魏有复姓綦连氏所简改。南北朝时,北魏有綦连氏,入中原后从汉俗,改为綦氏。

源流三:出自汉高祖刘邦赐姓。西汉时,因姬霖将军杀贼有功,汉高祖赐姓綦毋。

组词如下:

缟綦:[ gǎo qí ]“缟衣綦巾”之省。浅色服。 清 赵翼 《偶得》诗:“少年贫作客,缟綦且抛弃。”参见“ 缟衣綦巾 ”。

綦针:[ qí zhēn ]古代缝制衣帛的长针。

綦绣:[ qí xiù ]斜纹的彩色丝织色。

綦巾:[ qí jīn ]青白色的女服。古代未嫁女子所服。

綦下:[ qí xià ]一种用鞋带从鞋底左右绕系使不脱落的麻鞋。

綦辙:[ qí zhé ]足迹和车轮辗过的痕迹。比喻前辈的遗泽。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十:“百年綦辙低徊遍,忍作空桑三宿看?”

綦溪:[ qí xī ]犹言极深。 《荀子·非十二子》:“忍情性,綦溪利跂,苟以分异人为高,不足以合大众,明大分。” 王先谦 集解:“《荀子》多以綦为极,溪之为言深也……綦溪,犹言极深耳。”

7造句如下:

綦组锦绣,相鲜以为色。

《礼玉藻》:“孔子佩象牙环五寸,而綦组绶。

有司马相如答书云:“词赋者,合綦组以成文,列锦绣而为质。

《韩非子诡使》:“仓廪之所以实者,耕农之本务也,而綦组、锦绣、刻画为末作者富。

》卷二:“相如曰:‘合綦组以成文,列锦绣而为质,一经一纬,一宫一商,此赋之迹也。

清刘大《赠大夫闵府君墓志铭》:“其端严之德,肃穆之言,綦组之工,书翰文辞,咸高出侪辈。

而玄组授,诸侯佩山玄玉而朱组授,大夫佩水苍玉而纯组授,世子佩瑜玉而綦组授,士佩玫玉而组授。

《礼记》:“天子佩白玉而玄组绶,公候佩山玄玉而朱组绶,大夫佩水苍玉而纯组绶,世子佩瑜玉而綦组绶,士佩玫而绲组绶。

綦姓是鲜卑族。

重庆綦姓人最早来自济南,是鲜卑族后裔,重庆綦江也是为数不多的綦姓聚居地之一,“綦江”这一名字的由来源于姬霖之孙綦母复周。汉朝初年,四川出现叛乱,高祖刘邦召集群臣共商对策,当时,綦母勋任长安巡风,他的儿子綦母复周在济南随祖父居住,习文练武,文武韬略皆备。綦母勋就上奏皇帝,希望能让他的儿子率兵前往四川以报恩国家、建立功勋。

得到皇帝准允后,复周先率领子弟家丁十几个人假装游历由济南进入四川,等完全探明了当地情况后便召集綦姓民众并得到守将协助,与官兵里应外合,将叛乱一举平定。綦江县志记载“綦母复周曾任渝汛(武官司名,相当于地方司令官)”,綦母复周在这次平息叛乱中功不可没,遂被分封在此地,重庆市綦江便因为綦氏的受封而得名,綦江县则又因綦江得名。

鲜卑族介绍

鲜卑是继匈奴之后在蒙古高原崛起的古代游牧民族,兴起于大兴安岭,属东胡族群,蒙古语族,是魏晋南北朝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游牧民族。秦汉之际,东胡被匈奴冒顿单于打败,分为两部,分别退保乌桓山和鲜卑山,均以山名作族名,形成乌桓和鲜卑,受匈奴统治,所以鲜卑一些风俗习惯与乌桓、匈奴相似。

公元45年鲜卑随匈奴侵扰边境,中原人始知其族。匈奴分裂后,鲜卑摆脱其控制,87年鲜卑大破北匈奴。91年,受东汉和南匈奴打击的北匈奴被迫迁往中亚,鲜卑趁机占据蒙古草原。二世纪中叶,檀石槐统一鲜卑各部,他死后各部独立发展。三世纪早期曹操将南匈奴安置于中原,鲜卑人据其旧地。

—綦姓

綦 (綦连、綦毋、綦刘、祁连系出一门,始祖姬霖——綦毋霖)

分布地区:据全国人口数据统计,綦姓人现在国内共有五万多人,由于历史原因,发生过几次大的历史迁徙,现在主要分布于山东的广饶、利津、莱州、高密、平度、昌乐、信阳,河北的泊头、章武,湖北的监利、江陵、汉川,山西的太原、大同、长治,黑龙江嫩江,辽宁的清源、朝阳,内蒙古乌海,江西宜丰,福建建宁,重庆綦江等地。

鲜为人知的“綦”

“綦”怎么读?什么意思?相信很多人见到这个字时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

綦,从糸,其声,含义和用法很多。在甲骨文中,上部的“其”是一只鞋的形象,下部是“丝”,指古人系鞋的带子,而用在祭祀等重典上则表示庄重。《诗·郑风·出其东门》有“缟衣綦巾,卿乐我员”的文字,“綦巾”即“苍艾色女服”,在此,綦意为苍灰色。在“夫人之情,目欲綦色,耳欲綦声,口欲綦味,鼻欲綦臭,心欲綦佚,此五綦者,人情之所必不免也。”(《荀子·王霸》)中,綦则意为“极”、“非常”,这个意思常被运用于“言之綦详”、“念子綦切”等书信表达中,不过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见。另外,綦还有携带、足印、标准等释义。綦作为姓氏,则与綦公、綦毋、綦母、綦连等复姓有着密切的联系。

来自西綦村的传说

在东营市利津县利津镇有两个以“綦”字命名的村子,一个叫西綦村,一个叫綦家夹河,两村90%以上的村民都姓“綦”。“我们村子以前一直叫綦家庙庄,因为‘綦家庙’和‘綦家夹河’比较接近、容易混为一谈,所以在1961年的时候被改名为西綦村。其实在我们看来,西綦村和綦家夹河村本来就是一大家子。但总的来说,西綦村綦姓人的辈分普遍比綦家夹河的高。另外,因为綦姓老祖宗很多都住在西綦,所以綦祖坟现在也在西綦村。”西綦村书记綦跃海向记者介绍道。说到綦姓人在山东的聚居地,綦跃海还提到了山东胶州、平度、即墨三市交汇之处的平度沙梁村,“大概是2000年的时候我曾经到过那里,那里也有不少綦姓人,但总体规模不如我们西綦村和綦家夹河。”

据綦跃海介绍,綦氏从汉朝定姓以来一直是天下稀有的姓氏,但是人才辈出,唐宋之前,武官居多;到了元代,綦氏的繁衍发展达到了鼎盛时期,但不久便转向了下坡路;历史上,綦氏家族的最大厄运发生在明朝初年。当时,綦氏先祖中有三兄弟都在明朝建文帝殿下任高官,一个是将军,两个是万户侯。后来建文帝的皇叔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篡夺了王位,兄弟三人因不愿对朱棣称臣,遭遇株连九族的灭顶之灾。幸亏朝中有人偷偷通风报信,兄弟三人才得以带着家眷连夜出逃。从此朝中开始对綦姓进行疯狂的镇压,十分残酷。因此綦姓人不是被杀就是隐姓埋名流落他乡。当年的西綦村荒僻偏远、渺无人烟,三兄弟之一曾逃难来到这里,异常艰苦的环境虽然很难于人的生存却也因此躲过了追兵的视线,綦姓人得以保留本姓世代在此地居住。

“听老人讲,清朝中期的时候东北开禁,朝廷允许关内灾民到东北开荒斩草、建庄立屯。当时山东、河北一带正连遭灾荒,为了逃荒谋生,有些人就拖家带口去闯关东,当时我们村就有些人去了东北,所以现在东北地区的有些姓綦人应该和我们是一支的。”綦跃海说道。

綦姓得赐于汉高祖刘邦

中华民族虽然都是炎黄子孙,但并不是哪家都是由皇帝赐姓的,据《中国姓氏辞典》记载,綦氏为历史上罕见之姓,为皇封氏族,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了。

綦姓原本由姬姓演化而来,据《帝王世纪》记载,黄帝生于寿丘,长于姬水,故以姬为姓。帝喾姓姬名俊,是轩辕黄帝的曾孙。姬俊之后,繁衍甚盛,其中一部分聚居于代郡(今山西代县和河北蔚县一带)。帝喾五十世孙姬荣受封于周武王,封地武功辖岐山(今陕西省)。秦灭韩赵魏后,晋地聚集居住的姬姓族人鉴于内地战乱频仍,便集体迁到关外祁连山下定居,遂以山“祁连”为姓氏。姬霖是姬荣的第三十五世孙,有两个儿子分别叫祁连勋、祁连猷,据说当时只有少数姬姓长者仍保留姬姓,后人大多已演变为祁连氏。秦朝末年,刘邦起兵灭秦并与项羽争鼎天下,姬霖率祁连勋、祁连猷等人投奔刘邦 ,随刘邦东征西战,立下了汗马功劳。公元前202年,刘邦平定天下,建立汉朝做了皇帝。姬霖因拿贼寇有功,颇得刘邦赏识便被封为齐郡济南大夫,封地为当时的家南直郡,即今天山东济南历城地区。同时被赐予綦毋的姓氏。从此,流居于河南一带姬姓族人大都迁来齐北安居,姬姓和祁连氏也统一为綦母氏。其中有一部分沿用祁连氏过于习惯,也改为綦。这段历史在《文林望世系叙》中有所记载。宋代之前,綦毋也作綦母,这一复姓后来逐渐演变为单姓綦,姬霖便是綦姓人的得姓始祖。

重庆綦姓人最早来自济南

重庆綦江也是目前为数不多的綦姓聚居地之一, “綦江”这一名字的由来源于姬霖之孙綦母复周。

汉朝初年,四川出现叛乱,高祖刘邦召集群臣共商对策,当时,綦母勋任长安巡风,他的儿子綦母复周在济南随祖父居住,习文练武,文武韬略皆备。綦母勋就上奏皇帝,希望能让他的儿子率兵前往四川以报恩国家、建立功勋。得到皇帝准允后,复周先率领子弟家丁十几个人假装游历由济南进入四川,等完全探明了当地情况后便召集綦姓民众并得到守将协助,与官兵里应外合,将叛乱一举平定。綦江县志记载“綦母复周曾任渝汛(武官司名,相当于地方司令官)”。綦母复周在这次平息叛乱中功不可没,遂被分封在此地,重庆市綦江便因为綦氏的受封而得名;綦江县则又因綦江得名

一、姓氏源流

綦(Qí)姓源出有二:

1、出自晋代义兴(今江苏省宜兴)有綦氏。

2、出自北魏有复姓綦连氏所简改。南北朝时,北魏有綦连氏,入中原后从汉俗,改为綦氏。

二、迁徙分布

(缺)“綦”,在甲骨文里,上部的“其”是一只鞋的形象,下部是“丝”,指古人系鞋的带子,而用在祭祀等重典上则表示庄重。《礼记·内则》曰:“履,著綦,”意即戴上裹腿,系上鞋带。綦,还有苍青色的含义,《诗·郑风·出其东门》:“缟衣綦巾,卿乐我员”綦巾,即“苍艾色女服也。”另外,《荀子·王霸》:“夫人之情,目欲綦色,耳欲綦声,口欲綦味,鼻欲綦臭,心欲綦佚,此五綦者,人情之所必不免也。”这里的“綦”,又是“极”的意思了。今人写信时还有“言之綦详”、“念子綦切”的用法,不过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见。现在,綦姓分布在山东居多。在山东胶州、平度、即墨三市交汇之处,有平度沙梁村,全村皆姓綦,当地谚语中有“到沙梁,看旗杆”一说,盖因先前金榜题名的举子在家门立旗张扬之故。村老曰先人来自云南云云,已不可考。綦姓望族居河南郡(今河南省洛阳一带)。

三、历史名人

綦 鍪:南宋人,端平年间官休宁知县,廉洁、公平,深得民心。离开那里后,百姓塑像来祭祀他。

綦崇礼:字叔厚,南宋大臣。高密(今高密县西南)人。后徙到北海(今潍县)。祖父及父亲均中明经进士。其幼时即颖悟过人,十岁为人作墓志铭。少入太学,甚有文采。重和元年(1118年)任淄县主簿,不久迁任起居郎、摄给事中。辞翰奇丽,颇为宋高宗宠幸。不久又拜为中书舍人。历任尚书吏部侍郎、兵部侍郎等职。在职有才干,甚力同列推重。后除翰林学士,在职5年,撰诏命几百篇,文简意明,不虚美饰恶,代言甚为得体。后因疾退居台州,年60岁卒。赠左朝议大夫。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义兴郡:古县名,原称阳羡,隋改义兴,北宋避太宗(原名赵匡义,后改名为光义,即位后又改后炅)讳改宜兴。又东晋时曾设义兴郡,治阳羡,辖今江苏省宜兴、溧阳,隋废。

河南郡:①河南地,秦汉指内蒙古河套黄河以南。②战国时称周雒邑王城为河南,汉置河南县。③汉又有河南郡,即秦三川郡地,治雒阳(今河南省洛阳一带)。隋有豫州河南郡,唐为洛州河南府,辖境都远小于汉河南郡。元为路,明为府。④唐又有河南道,为大行政区,辖河以南、淮以北的广大地区,治汴州(今河南省开封)。开元时从河南道析出京畿道。唐中叶以后又有河南节度使。

2、堂号(缺)

============================================================

綦姓宗祠通用对联

〖綦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廉平隆誉;

贡举名家。

——佚名撰綦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宋北海人綦崇礼之祖父及父亲二世均中明经进士,为北海名家。下联典指南宋人綦鍪(Móu 音谋),以廉平恺悌得民心,及去,民立像祀之。

-----------------------------------------------------------------

〖綦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贡举起名家之誉;

廉平贻尸祝之隆。

——佚名撰綦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宋北海人綦崇礼,字叔厚,少年时就聪明异常,十岁为人作墓志铭。北宋重和年间进士,南宋高宗时历宫中书舍人、漳州及明州知州、翰林学士。所撰写的诏书达数百篇,言简意明;廉洁寡欲,只潜心于词章;又通晓音律。后官至绍兴知府。著有《北海集》。下联典指南宋人綦鍪,端平年间官休宁知县,廉洁、公平,深得民心。离开那里后,百姓塑像来祭祀他。“尸祝”,为古代祭祀时任尸和祝(主持)的人。

--------------------------------------------------------------------------------

中国人民 綦姓高级将领、革命英烈生平简介

綦书田烈士

綦书田(1905-193412),山东省平度县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1929年7月由舒玉章介绍,在日本加入中国 。

民主革命时期,1912年入本村私塾读书,后入本村高小学习。毕业后,考入莱州中学。1921年又到青岛职业中学商科读书。

大革命时期,1925年考入天津南开大学就读。在天津就读期间,经常阅读进步书籍和文章,受到深刻教育。

土地革命时期,1928年大学毕业后,去日本东京陆军士官学校就学。1931年回国。根据党组织的指示,打入 陈调元部的46师任团副,后擢升团长。利用公开职务作掩护,积极从事党的秘密活动。1932年夏,调任中国工农红军第32师政治部训育主任。1934年12月在一次突围战中牺牲,时年29岁。

綦姓的基本介绍

綦(qí)姓,中华姓氏之一,属罕见姓氏。綦(Qí)姓源出有三:1、出自晋代义兴(今江苏省宜兴)有綦氏。2、出自北魏有复姓綦连氏所简改。...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