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是什么家什么家
于谦是政治家、军事家。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汉族,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明代大臣、民族英雄。
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大将石亨等诬陷于谦谋立襄王之子,致使其含冤遇害。明宪宗时,于谦被复官赐祭,弘治二年(1489年),追谥“肃愍”。明神宗时,改谥“忠肃”。有《于忠肃集》传世。《明史》称赞其“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他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主要成就
于谦主张兵贵在精,将贵谋勇,用兵贵在临机应变,提倡“将士相习”,“管军者知军士之强弱,为兵者知将帅之号令”。所创团营之制,对明朝兵制影响很大。
后明英宗归国,于谦认为上皇虽回来了,但国耻未洗雪,正值也先和脱脱不花两部人马结怨已深,请求趁机派大军,自己前往征讨他,以报复从前的仇恨,清除边患。景泰皇帝不准。又有杨俊(杨洪子)曾提议发兵征讨瓦剌,于谦不准。
明朝于谦是著名的民族英雄,也是著名的诗人,下面是我为你搜集诗人于谦的简介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明代于谦是谁
《明史》曾评价于谦说:“于谦为巡抚时,声绩表著,卓然负经世之才。”那么,明代于谦是谁。要想全面地了解明代于谦是谁这一问题,需要从于谦简介开始说起。于谦生于公元1398年,卒于1457年,享年59岁。于谦的祖籍虽然在河南商丘,但是于谦自幼在浙江杭州一带长大。于谦少年时期非常仰慕文天祥,他认为文天祥是一位顶天立地的英雄。
为了学习文天祥不屈的气节,于谦经常将文天祥的画像挂在座位一旁,每当读书困倦时,于谦都会以文天祥的 故事 来激励自己。于谦七岁时,有一个和尚在无意中看到了于谦相貌,并且告诉于谦说,小于谦长大后,会是一名拯救朝政的宰相。公元1421年,于谦时年23岁,因为参加考试一举夺得辛丑科进士,进而进入明朝廷为官。不久之后,于谦跟随明宣宗镇压了汉王朱高煦的叛乱。因为于谦在平定汉王朱高煦叛乱中立下显赫功绩,因此明宣宗提拔于谦为巡按江西一职。
随后几年,于谦以兵部右侍郎的身份在山西、河南一带履行巡抚的职责。公元1446年,于谦因没有贿赂王振而遭到其他同党的诬陷入狱。等到于谦出狱后,于谦更加明白肩上责任的重大。公元1449年,土木堡之变爆发,于谦亲自率领将士抵抗敌军来袭。明英宗被抓之后,于谦以江山社稷为重,积极挽救明朝政权于水火之中。
于谦为何被杀
通过复辟重新登位的朱祁镇,首先的问题就是如何确立自己的皇位合法性巩固自己的皇位,毕竟他已经远离庙堂高位8
年了,现在朝堂之上的重臣都是朱祁钰在位时提拔的亲信。所以在改年号之外,如何处理朱祁钰的重臣又成了难题,特别是当初拥立朱祁钰称帝的头号功臣于谦。
如果不处置于谦不但无法震慑众臣,而且不能清除朱祁钰在朝廷的影响,对他的统治极为不利。所以在徐有贞上疏进谏“不杀于谦,此举为无名”后,朱祁镇下了处置于谦的诏书,命曰“杀于谦,抄家产”,并且株连他的家人,一律发配充军。
朱祁镇之所以要杀于谦,只是为了巩固他的权位清除朱祁钰亲信的帝王之谋。于谦是抗击瓦剌的功臣,他的死令 天下 之人惋惜,就连朱祁镇生母孙太后也感叹之。可惜朱祁镇为了皇权的稳固,对于谦却是非杀不可,哪怕罗列莫须有的罪名也得处死于谦。
朱祁镇自己也知道于谦有功无过,对此甚为愧疚,于是在其逝世前特意留下密诏命继位的明宪宗为于谦正名平反。
朱祁镇两次坐上皇位,他在遭受软禁期间,依靠旧臣的举兵拥戴,趁着朱祁钰病重的良机在奉天殿复辟。朱祁镇重登大位后,为了稳固皇权不得不下令处死了贤臣于谦,这使他颇为内疚,并留遗诏给于谦平反。
明朝于谦的后代
通过资料记载得知,明代于谦的后代只有一人,即于谦的儿子于冕。有关明代于谦的后代资料少之又少,从寥寥数十字的史料得知,于冕一直为父亲于谦得以沉冤昭雪而奔走。话说,自从土木堡之变爆发之后,于谦发誓不和敌人共存。后来,于谦经常在值班的地方生活,基本上从来没有回过家。石亨等人为了清除于谦,便诬赖陷害于谦私自敛财,谋反忤逆。随后,于谦被下令处死。
于谦死后,皇帝为了惩治于谦后人,便将于谦的儿子于冕发配到山西龙门流放,将于冕的妻子张氏发配到山海关一带流放。公元1466年,于谦的儿子于冕得以返家。随后,于冕上书为父亲于谦平反。接到于冕的奏折之后,明宪宗亲自审理了于谦案件。等到明宪宗为于谦沉冤昭雪之后,才将于谦的田产退还给于冕。明朝廷为了表示对于谦的歉意,便让于冕袭封“千户”之职位。
后来,于冕将父亲生前所写的遗作都 收集 规整起来,而后出版,即为《节庵存稿》。近年来,**《龙门客栈》和《新龙门客栈》都是以明代于谦的后代于冕为父沉冤的故事为背景所创作的。于谦平反之后,于冕的官职也得以恢复。后来,于冕担任应天府尹一职。于冕去世后,因为膝下无子,于是,于家族人便让允忠为于谦的后人。等到允忠长大之后,便世袭了杭州卫副千户。
1 爱国诗书法作品
2 于谦保卫北京的历史故事
3 于谦的历史简介
4 历史上文天祥是个怎样的人
于谦是满族人,1969年1月24日生于北京。所以,别看于老师面相老,其实才47岁。大智若愚,脾气随和,是这个行业里不可多见的捧哏奇才。
于谦1982年考入相声班学艺,并拜石富宽学习相声。他跟郭德纲相识于1997年,那会儿两人都常在北京郊区演出。
2000年,于谦和郭德纲又在北京某郊区露天广场的舞台上,表演了对口相声《拴娃娃》。这次合作让二人“毫不意外”地对彼此生出强烈欣赏。
2002年开始,于谦不时与在小剧场演出的郭德纲合作表演相声。这期间,于谦还参与过多部电视剧的拍摄,对了,于老师早在1995年,就曾在北京**学院影视导演系大专班进修学业。和郭德纲在一起成名后,俩人还合作了《三笑才子佳人》,于老师也是多才多艺。
于谦相声说得好,大家都知道,除此之个,大家好像都知道他还有三个爱好——抽烟、喝酒、烫头。说起烫头这个梗有多出名?只能说,已经传到香港了,连天王刘德华都知道。
不过,对于前两项于谦未作反驳,而对于烫头,于老师曾澄清过:“哪个大老爷们儿没事儿烫头啊!”。不过,您的发型比郭老师确实花样多啊~
除了这些小打小闹,于谦还是相声界公认的第一玩主。
有多会玩儿?于老师有一个“烧钱”的爱好——养动物。不是在家养,也不是养只猫养只狗那种,人家为了养动物,专门在北京建了一个60调私人动物园。天上飞的,地上跑的,差不多都全了,不过多以食草动物为主。
拿马来说,里面有马50多匹,一匹几万块,50匹马就是几百万!于谦说,马场的花费算是自己生活中开销最大的部分了,但是好在负担得起。
在北京土生土长的于谦也有斗蛐蛐、玩油葫芦的爱好。不惜用几十口大缸专养蛐蛐,到了冬天,更是专门出高价请来了这方面的专家,为的就是能让这些个宝贝虫儿能平安过冬。
于老板对狗的喜爱,也是众人皆知,而于谦养狗也遵循了他一贯的风格,都是成批的饲养,德国黑背、藏獒、惠比特犬、爱迪熊,应有尽有。
于谦曾在一个节目中透露,他养的一只藏獒,是他一个朋友送的,据说价值上百万,还有A级藏獒的证书。
为了让动物园更丰富,于谦还专门从开鹿场的朋友那里买来了梅花鹿、波尔多山羊……
于老师的动物园还有一大特色就是,养了很多鸽子。以前在城里养的时候地方小折腾不开,现在终于有了条件,于老板养的鸽子也形成了从生育、孵化到喂养长成等流水线一样的专业饲养规模。这里的这些鸽子不论是品种还是品质在鸽友圈里都是很有名。
只能说一声,于老师,真讲究啊!不玩就不玩,可要玩起来,真是比谁都专业。于谦老师爱玩在圈里也是出了名的,这种玩儿当然不是纵情声色,按郭德纲的话说,是会享受生活,懂得生活。
郭德纲就曾不无羡慕地评价于谦:“他的全部精力就是体现在玩儿上,他说相声也是。他有一半是为了自己开心,台下也总是没溜儿地耍闹。他唯一的人生乐趣就是玩,他是一个懂生活的人,他的人生很快乐,也很单纯。在现如今这个年龄的相声艺人里边,出其右者,不好找。只要沾上玩儿的,他没有不喜欢的,我们俩是鲜明的反差,他活得太值了!”
于谦玩儿的多专业?2013年他出过一本书,就叫《玩儿》。这是于谦用心创作的第一本书,利用舞台下的短暂休息时间,在手机上完成15万字。于谦曾说过,我就这么点儿梦想,玩儿。
于老师不仅会玩儿,家庭生活也十分幸福,妻子白慧明比他小10岁,在她19岁还是学生时,俩人相恋。那时于谦已经29岁,据说自从见到白慧明后,于谦突然有一种强烈的渴望,觉得她就是上帝派给自己的天使,一定要娶她为妻。
俩人是在一次拍摄中认识,拍摄时于谦就追求白慧明。戏拍完后,于谦主动将自己的****告诉了白慧明。那年长假,白慧明闲得有些无聊,想找人聊聊天。她突然想起了于谦,但是怎么也联系不上,后来才知道于谦当天在地下室拍戏,手机呼机都关了。本来白慧明一肚子的气,后来一听他解释才知道错怪了他。俩人在麦当劳开始了第一次约会,之后就幸福地组建了家庭。
这是于老师的儿子——于思洋,2006年出生,今年十岁。聪明伶俐,活泼可爱。半岁的时候,于思洋随几位师兄拜师郭德纲,获艺名于云霆,大伙戏称他为“郭小宝”。
好萌对不对?背景也是惊人——已经拜了郭德纲老师为义父,是郭德纲弟子之一,也是德云社年龄最小的演员。好了,这背景在相声界小一辈儿里也就郭麒麟能与之抗衡了!
郭德纲纵然比于谦老师名气大,但名气大了,压力也大,相比郭德纲总站在风口浪尖上,于谦老师这种自在简单生活也许更让人向往。我们也期望这位玩儿主,带给我们更多好玩儿的东西!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明朝名臣、民族英雄,祖籍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
永乐十九年(1421年),于谦登辛丑科进士,宣德初授御史,曾随宣宗镇压汉王朱高煦之叛。平叛后,身为御史的于谦因数落朱高煦有功,被宣宗升任巡按江西,颂声满道。宣德五年(1430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正统十一年(1446年),因进京觐见时不向王振献媚送礼,遭其党羽诬陷,下狱论死,后因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复任。
正统十四年(1449年)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瓦剌俘获,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进兵部尚书。代宗立,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破瓦剌之军。加少保,总督军务。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也先(额森)以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
英宗既归,仍以和议难恃,择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又遣兵出关屯守,边境以安。其时朝野多事,乃独运征调,悉合机宜,号令明审,片纸行万里外无不惕息。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但性固刚直,颇遭众忌。
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石亨等诬其谋立襄王之子,被杀。成化初,复官赐祭,弘治二年(1489年),谥肃愍。万历中,改谥忠肃。有《于忠肃集》。《明史》称赞其“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关于于谦的后裔,权威的文献资料就是于谦儿子于冕撰写的《先肃愍公行状》以及于谦神道碑文。于冕在行状中言:“生子一即冕,女一适锦衣卫千户朱骥”,神道碑文中说:“(于谦)配董氏,累赠一品夫人,翰林庶吉士永丰知县董镛之女,柔惠静专,克谨内助,先公十一年卒,公年未五十,遂不娶亦无媵侍,人皆义之。生子一,即冕。自副千户改受兵部员外郎,进礼部郎中、南京太仆少卿、应天府尹,文学政事无忝家法。女一,适锦衣卫千户朱骥,坐公累,戍边比宥,还,累官都指挥使、掌锦衣卫事。孙女六,吏科给事中张晟、工部员外郎倪阜、葢都知县孙武卿、德清县学生徐九万、杭州府学生沈继荣,其婿也。”王直为于谦的父亲于仁撰写的墓表中称:“公子二,长即谦,今为大理寺少卿,次泰,女一,嫁钱塘朱济。孙男一即冕,孙女一。”
由此可以看出,于谦兄弟两个只有一个子嗣,那就是于冕。
明史中这样记载于冕:“于冕,字景瞻,荫授副千户,坐戍龙门。谦冤既雪,并复冕官。自陈不愿武职,改兵部员外郎。居官有干局,累迁至应天府尹(相当于今南京市市长)。致仕卒。”而于冕只有六个女儿,却没有子嗣,于是,他上奏朝廷“缘臣父止生臣一子,先年蒙念臣父微劳,授府军前卫世袭副千户职事。后臣乞恩改武就文,历升今职致仕。今年七十四岁,既无同胞兄弟,又乏嫡庶子,息恂恂老独,四顾无依……思有宗弟于明,任直隶新安卫千户致仕,生有五子,已尝遵例告官行文该卫择取其次子允忠为嗣祠堂坟墓日后皆付托于允忠。(《为于允忠继嗣疏》)”
朝廷准奏,颁旨命于允忠为于谦嗣孙,并封其为世系杭州卫副千户,奉祠。而于允忠,就是当时的南直隶徐州丰县(今江苏丰县)人。于冕在天下如此多的于氏后裔中,独独选择丰县于氏来奉祀于谦以及他的钱塘列祖,绝不是偶然。因为,于允忠一支祖上,世代忠烈,望重当时。
让我们来看看明代丰县于氏,丰县于氏肇兴之人叫于海,丰县永安里(丰县东北)人,元末加入朱元璋义军中的羽林军,洪武元年(1368,)置新安卫于徽州府。于海以为羽林军出戍新安,战死。于海的儿子于兴服役,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随军征交趾(今越南),因功升百户,永乐七年再次随军征交趾,战死于柳州。余兴战死时,儿子于聪才九岁,成年后,因余兴为国战死,封他为新安卫世系副千户。洪熙年间带领本卫士兵开荒造田、蓄水灌田。宣德中,领兵督运军储,为诸官中成绩最为突出的。正统癸亥(公元1443年)特授武略将军衔。兵部尚书周忱知道于聪有才干,屡以重任委之。致仕后,善治生产,累积巨万之资。经常周济生活贫困的人,部卒没有家室的,他主持婚娶的就有数百人。他喜延宾客,尤其敬重名士,刑部主事李太左迁官本卫经历,死后,于聪出资为其厚备衣棺,并送葬其家乡。徽州府歙县庠生江左与儿子于明友善,左死而贫,于聪就把自己的孙女嫁给了江左的儿子,并抚养其后代成人。
于聪“年八十二卒,卒之日,远近吊着几三千人《光绪丰县志》”。
于聪的儿子就是于明,县志说他青少年时期,父亲于聪就遍访名儒,并让于明就师,因此,于明问学精纯,韬略谙练,这在当时的千户中,屈指可数,其文武之才声明远播,四方来门求学的络绎不绝,门下科第出身者甚众。于冕就是在南京任上,结识了时任新安卫千户的于明,正是这样的家庭背景,于冕才会决定由于明五个儿子中的次子于宽恕字允忠来承袭少保衣钵。
关于于明,明代著名的学者、曾官居礼部右侍郎的程敏政曾这样评说:“予不曾识公,识公之子明于吾少保于肃愍公家耳。其言亮哉。真有俎豆之习而非橐兼者也。岂公之教然耶!”
于允忠作为于谦的嗣孙,因而被封为世系杭州卫副千户,春秋奉祀于谦墓祠,因家于钱塘,他后来把于谦的遗稿编辑刊刻,并名为《忠肃集》。
于允忠生子一,名一芳,袭授杭州卫副千户,二子,长子于岳雅有志操,应袭为武生,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倭寇犯境,于岳手持大刀数刃敌,后援不继,死于阵。赠指挥佥事,世系指挥同知。于一芳因此升指挥同知,后升任广东指挥佥事,次子于嵩袭杭州卫指挥同知,后升任总兵。于是,来自于丰县的这支于氏,成为了于谦的后嗣后,在杭州三台山一带繁衍开来。
综上所述,你说的云南肃愍公后人存在有几种情况,一种可能是嫡系的后代,一种可能是攀附的后人,还可能是旁系的支流。在杭州有于氏直系的宗亲交流会,你可以带着云南于氏的家谱去和直系那边核对,对上了就知道云南于氏是怎么来的,对不上可以申请复旦那边研究基因的帮忙。
也不要抱太大希望,华夏大地现在存在多支于氏后人,皆以直系自称,其实有确定史料的也就杭州于氏。其它的都没有铁证。但是怎么说呢,攀附个像肃愍公这样的民族英雄做祖先也不是什么坏事。
这个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关系,首先于谦和孙越是师兄弟,他们都是石富宽老师的徒弟,而郭麒麟和烧饼是小一辈,郭麒麟和烧饼相当于在郭德纲家一起玩大的伙伴,但是他们之间不是师兄弟,郭麒麟是于老师的徒弟,而烧饼是郭德纲的徒弟,他们之间不是按照师兄弟论的。
于谦是郭麒麟的师父,所以孙越就是郭麒麟的亲师叔,相声圈里,父亲不能收儿子为徒弟,因为这和行业特点的原因,父母在教育自己孩子的时候,无法做到严厉,这也是他们的行规,于谦老师的孩子于思洋就是拜的郭德纲为师傅,于谦的师父是石富宽,郭德纲拜的是侯耀文老师,而侯耀文和石富宽是一对黄金组合,所以他们之间的关系非常默契,也可以是相声圈里的一段佳话。
烧饼和郭麒麟从小一起长起来的,是伙伴,但不是师兄弟,烧饼本名朱建峰,郭德纲给起的艺名是朱云峰,烧饼这个名字是因为小时候一脸的雀斑,再加上圆脸,所以看着像烧饼,名字是这样来的,他是郭德纲的弟子,也是德云五队的队长,他的搭档是曹鹤阳。
郭麒麟师从于谦,似乎没有把师傅的本领学全,不是特能玩,也不“抽烟喝酒烫头”,当然郭麒麟在家里的耳濡目染也能学到不少东西,据说相声就是要“熏”,在环境里待久了,自然就能有所收获,作为星二代,郭麒麟没有负面新闻,如今在各大综艺节目中做流量担当,即使在德云社中也能排在前几位。
所以总得来说,于谦和孙越是一辈,是师兄弟,郭麒麟和烧饼是一辈,是徒弟辈,但是他们之间又不是亲师兄弟,因为师父不一样,但是烧饼又是郭德纲的儿徒,从小跟郭麒麟一起长起来的,关系比师兄弟还要亲密。
于谦(1398-1457),字廷益,号节庵。明代政治家、军事家。祖籍考城(今民权县),故里在今民权县程庄乡于庄村。
于谦的曾祖于九思在元朝时离家到杭州做官,遂把家迁至钱塘太平里,故史载于谦为浙江钱塘人。
于谦少年立志,十二岁时便写下明志诗“石灰吟”。永乐十九年(1421)进士,任监察御史,为宣宗皇帝看中,超迁兵部侍郎,巡抚河南、山西。在河南、山西近二十年间,他平反冤狱,赈济灾荒,政绩卓著,深得民心。正统十四年(1449)土木之变后,从兵部侍郎升任尚书,拥立景帝,反对南迁。他调集重兵,组织指挥了历史上有名的京城保卫战,因功加少保。于谦为官勤政、爱民、廉洁、刚直,深得景帝的信任,也因此获罪于一些朝中大臣。景泰八年(1457),代宗病重,英宗发动“夺门之变”,于谦以谋逆罪被杀。天顺八年(1464),英宗的儿子朱见初即皇帝位。不久,他下令为于谦平反。弘治二年(1489年),赠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傅,谥“肃愍”,赐祠于其墓曰“旌功”。万历中,改谥“忠肃”。
《明史》有传。
于谦是什么家什么家
本文2023-10-12 13:16:05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36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