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氏家谱里有忠信都八甲是什么意思?
柳氏系浦阳蜀山河东柳氏之一支,自从横溪分派迁居高丘以来,已600多年,历史上出现过一些有一定影响的人物,其中最为杰出者,为蜀山第10世、高丘第4世的柳仕性,字子理,号正斋,曾举贡士任山东东昌府邱县知县,仁政爱民,蒲鞭行恕。永乐二年(1304年),他还与族兄柳仕忠出面邀请进士出身时任浦江县事的程汝器为《蜀山柳氏宗谱》作序。其在序中写到:“婺之浦江西南有乡曰通化,去邑几一舍,为乌蜀山待制柳文肃公故居在焉。公为元朝名士,文章著述行于世久矣。其家乘一册,则公之闻孙叔雍所编辑也,先后公卿序跋其纂修之意至矣。二年冬,曾孙子中、子理来踵县斋,携以示余,复征后序。”待制公之子孙所以绍家声而继前烈者,岂无后人乎?噫!文肃公之遗泽未泯,蜀山之秀气犹存,胄监英才礼闱魁选、功名事业未可量者,固子理之职也。和睦族姓以奉蒸尝教子一经,以寿文脉者,子中当致力焉。”其对仕性公之功名事业寄予厚望,自不待言。方孝孺在《蜀山柳氏宗谱》所作的序中提及高丘柳氏的记载有:“其(柳补之)子为谁?贺也。讳贯,字道传也。宝,字惟善也。实也。”“宝子曰(王+景),字景文,子曰复,叔贤,杞,叔坚也。复子三:恂、性、怡也,杞子亦三:愉、恢、恺也。恂至恺不字未冠也。”据《蜀山柳氏宗谱》记载,高丘柳氏在明初子姓繁衍,同一行辈中多达近百人,这是目前高丘柳姓无法企及的,现在高丘柳氏同一行辈不超过20人。据父辈介绍,在民国前后,高丘柳氏已成为“三家村”,仅存三户半人家了,实在令人感慨。解放以来,高丘柳氏有所复苏,人口已增加了数倍,现已有20余户人家,不论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都出现良好的势头,在横溪蜀山柳氏中已然成为不可缺少的重要一支,我希望高丘柳氏宗亲,应以蜀山柳氏始祖柳铸,20世祖、高邮令柳金,20世叔祖兰溪县尉柳叙,元代著名理学家、文学家、教育家的21世伯祖柳贯,高丘柳氏4世祖柳性等先祖的道德文章与人格操守为我们的镜子,在新的时代,我们应该自强不息,奋发有为,以仰无愧于先祖,俯对得起生养我们的父母和高丘这方故土。我翻阅《蜀山柳氏宗谱》,化了一天时间,将有关高丘与本家族的世系整理出来,草成《高丘柳氏宗谱》的初稿,供高丘柳氏族人参考。由于我手上的旧谱资料不全,许多资料尚需柳氏族人增加补充,以期完成一部详尽的《高丘柳氏宗谱》。
蜀山柳氏柳铸第27世孙、柳金20世孙、柳贯21世侄孙、高 丘始祖柳宝21世孙、柳性第17世侄孙柳哲敬撰于京西万柳园
2002年4月8日晚12点50分
第一世
柳铸,雍二十三,讳铸,字师颜,号西墅。其先出自展禽,食采柳下,因以柳为姓,至于人才之秀,生齿之繁,惟唐最盛,而后分派于河东,解州公乃诚公幼子也。宋建炎间,协同赵忠简公鼎护驾南渡,而居于杭,退而不仕,惟嗜堪舆,遍览胜筑,自浙之浦,而登蜀山之下,见山川秀雅,局势环聚,天峰拱揖,水口成形,心甚慕之,因遂家焉。横溪之居,自祖为始。生于宋熙宁壬子八月初一日子时生,绍兴丁卯四月十五日寅时卒,寿七十六岁,娶缪氏,生于宋熙宁壬子正月十八日辰时生,绍兴己巳八月十六申时卒,寿七十八岁,合葬家北芦莘坞柏树山,生一子瀚。
第二世
柳瀚,睦五一,字宗海,人物魁伟,德性淳厚,封靖江学录。娶俞氏。合葬横溪松柏桥东。生二子:森、彬。
第三世
柳森,百六,讳森,字子林,善诗文,通经史,有继往开来之学,具匡国济世之才,登乡科授池州府学正。娶陈氏。生二子:监,蕴。
柳彬,百七,讳彬,字子均。娶钱氏。生二子:温、盖。
第四世
千一讳温,娶吴氏。生一子福。
千二讳盖字元载,娶钱氏尚书公侄曾孙女。生一子祈。
千三讳监字元洁。娶凌氏。生二子:禅、佑。
千四讳蕴字元积。娶义乌黄山童氏,合葬横溪郭园,即石柱坟父坟侧。生一子补之。一女适石塘盛。
第五世
万三二讳禅,志有凌云,名传四方,授都巡之职。娶贾氏。生二子:圆、庆。
万三六讳佑。娶翁氏,生二子:友、更。
万三七讳福。娶陈氏。生二子:周、用。
万三八讳祈字德济。娶义门郑氏。生一子叙。
万三九讳补之,字山甫。嘉定戊辰四月廿五日未时生,祥兴戊寅三月初三日卒,寿七十一。宋迪功郎,任嘉兴府崇德县主簿,莅政多能,宽爱得众,居官存忍让之风,归田周贫危之苦。娶金氏,嘉泰癸亥四月初二日生,德佑辛亥正月十八日卒,寿四十九岁。合葬邵原。生一子金。
第六世
恒一讳金,字时声。才兼文武,德洽乡邦,中宋咸淳丁卯科进士。宋末城窦山民倡乱,火金所居,官兵同金捕获金,乃恻然悯曰:“此岂其本心哉?良为饥寒所驱尔!于是止戮其渠魁,余悉放之,众感德造室庐还之,号为新居,事载《浙江省志》《寓贤传》。并见方集新居注内。授高邮军高邮县令,未上,元兴。后以子贵,敕命追赠阶奉训大夫,官淮安路泗州知州,勋飞骑尉,爵封浦江县男。宋端平丙申九月廿八日生,大德庚子八月初四日卒。寿六十五岁,葬郭园石柱坟。娶东阳上市俞通判女,追封浦江县君。淳佑戊申五月廿九日生,至元癸未八月初六日卒。葬横溪天山。生四子:贺、贯、宝、实。
正四讳周,学问常裕于自修,模范无忝于当世,宋季为检阅之官,吴直方尚师事之。娶金氏,合葬横溪松柏桥东。生一子尝。
正一讳叙,字元德。宋景定间以贤正任兰溪县尉,兰民德之。留居邑之西门外大园,为居兰始祖,后因宋亡恸哭不食而卒。详载《浙江省志》并兰浦二县志。娶吴公礼部师道姊。
第七世
振一讳贺,娶吴氏,合葬父坟侧。
振二讳贯,字道传,号蜀山。元翰林待制承务郎兼国史院编修官。谥文肃。有文集行世。行实载《元史》本传。详见卷首宋景濂《形状》、黄晋卿《墓表》。咸淳庚午八月初一日生,至正壬午十一月初九日卒。寿七十三岁。娶兰溪石塘盛氏,咸淳庚午八月初一日生,至顺辛未十一月初九日卒。生三子:卣、同、因。
振三讳宝,字惟善,咸淳甲戌七月十三日生,至大辛亥三月初七日卒,娶季氏,景炎丁丑十一月十七日生,至正戊戌十一月十二日卒,寿八十二岁。合葬黄山。生一子(王+景)。
第八世
忠四讳(王+景),字景文,旧谱载忠一。大德辛丑六月廿五日生,洪武己未二月初八日卒,寿七十九岁,娶本邑刘副使女,皇庆壬子十二月十四日生,洪武丙辰七月初二日卒。寿六十五岁,继娶钱氏,生二子复、杞。
第九世
相四讳复,字叔贤,至正壬午八月初八日生。洪武壬午实建文四年四月初六日卒。寿六十一岁。娶金氏,至正甲申五月十七日生,永乐丙申正月廿八日卒,寿六十三岁,合葬郭山。生三子:仕恂、仕性、仕怡。
相八讳杞,字叔坚,至正己丑八月廿七日生,永乐丁酉五月十六日卒,娶祝氏,至正丙戌六月十二日生,永乐己丑十一月十六日卒,寿六十四岁。合葬郭山。生三子:仕愉、仕恢、仕恺。一女适本乡陈。
第十世
宜五讳仕恂,字子信,至正癸卯四月十二日生,永乐已未正月十六日卒,寿五十三岁。娶陈氏,至正甲辰(1364年)十一月初三日生,永乐丙申(1416年)三月初十日卒,寿五十三岁。合葬鲍塘坞。生三子:崇勋、崇然、崇。
宜七讳仕性,字子理,号正斋,举贡士任山东东昌府邱县知县,仁政爱民,蒲鞭行恕。至正丁未(1367年)正月廿九日生,永乐辛卯(1411年)十一月廿七日卒,寿四十五岁,娶金氏。洪武己丑正月廿四日生,宣德辛亥二月初四日卒。寿六十三岁。生三子:崇选、崇通、崇遇。一女适戴九灵。
第十一世
和七讳崇然,字仲安,洪武癸酉五月廿一生,景泰癸酉四月初九日卒。寿六十一岁,娶董氏,洪武已亥十二月廿九日生。生六子:良潮、良江、良海、良涛、良澜、良(三+止)。二女,长适本邑市西赵,幼适本乡金玺。
第十二世
仁十七讳良澜,字廷波,宣德甲寅二月初一日生,宏治己未十一月二十日卒。寿六十六岁。娶金氏,正统丙辰七月初二日生,成化丁未四月廿九日卒。合葬许山头。生三子:世慷、世惟、世恺。二女,长适金,幼适钱。
第十三世
义五十一讳世恺,字存晓,成化甲午五月初六日生,正德辛巳三月十八日卒,娶城头陈氏,宏治戊申闰正月廿三日生,嘉靖癸亥三月初六日卒,寿七十六岁,合葬许山头。生二子:思显、思顺。二女,长适溪口周,幼适六都陈。
第十四世
礼五十一讳思显,字文扬,正德辛未十二月初四日生,隆庆壬申十二月十二日卒。寿六十二岁,娶赵氏,正德壬申五月初七日生,万历甲申三月初四日卒,寿七十三岁卒,寿七十三岁,生四子:希会、希良、希志、希豪。二女长适市西朱,幼适六都施。
第十五世:希良
第十六世:彦龙
第十七世:一新。生四子:汝贵、汝澄、汝葵、汝发。
第十八世:汝贵。生四子:元生、拱生、邦铨、进生。
第十九世:元生(乡饮宾)。生二子:鹏程、鹏翮。
第二十世:鹏程。生三子:启焕、启燕、启麟。
第二十一世:启焕。生一子:瑞有。
第二十二世:瑞有。生二子:喜江、喜道。
第二十三世:喜江。妻水阁吴店盛氏。生一子:全旭。
第二十四世:全旭。妻西塘下方氏。生二子:成方、成圣(谱作兴)。女二,长适王北山金,幼适双溪口陈。
第二十五世:成方。妻周氏。生二子:顺风(谱名作克风)、克龙。女二,长幼皆适城头陈。成圣。妻陈派宅陈桂雪。子三:新庆(谱作克庆)、新法(谱作克法)、新运。女二:林蕊、小蕊。
第二十六:克风,妻周氏,子一:兴祥,女二:春苗、明萏。克龙,妻陈氏。子二:明镜、明正。女三:修叶、爱莲、爱仙。新庆。妻下溪前宋氏。子三:遵福、遵禄(早夭)、遵德。女二:爱君、爱珠。 新法,妻陈阳春,生子二:遵寿、遵喜,女一:群青。新运,妻施氏,一子:遵富。
第二十七世:遵福,妻周燕芳,生子二:祖进、祖连(溺水夭亡),养女一:跳;遵德,未婚,养女一:飞;爱君,初适下口坑楼开红,生一子楼永祥,一女楼兰肖。夫丧再适陈派宅陈兴余;爱珠,适胡宅胡启仁,生女胡灵丽,儿胡平安;遵寿,妻施雪英,子一:世晗;遵喜,又名柳哲,妻尹行燕,又名雨心,女一:京慧,又名祖濂;群青,适梅新店周根有,生一子思元
2014年,全县实现财政收入1706亿元、增长135%,其中:中央财政收入增长17%,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47%;税收收入同比增长110%,非税收入同比增长127%。税收收入中三大主税种增值税同比增长10%,所得税同比增长114%,营业税同比增长10%。财政支出2522亿元、增长49%。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108%;医疗卫生支出增长81%;住房保障支出增长62%;科技支出4953万元、增长120%,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20%,比上年末增加02个百分点;教育支出397亿元,同比增长124%,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157%,比上年末增加10个百分点。
2015年,全县财政收入193亿元、增长133%,其中,中央财政收入完成43亿元、增长114%;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44亿元、增长151%。税收收入完成139亿元、增长64%;非税收入完成49亿元、增长459%。税收收入中三大主税种增值税完成31亿元、增长246%;所得税完成27亿元、下降10%;营业税完成41亿元、增长140%。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为745%,比上年下降57个百分点。全县财政支出285亿元、增长129%。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完成14亿元、下降66%,医疗卫生支出完成48亿元,增长553%,住房保障支出完成13亿元、下降361%,科学技术支出完成5759万元、增长163%,教育支出完成36亿元、下降100%。 公路交通
全椒境内现有两条高速公路;东西向沪蓉高速和沪陕高速的合宁段在全椒境内共用一条合宁高速;县城以东两公里还有一条南北向的滁马高速公路;境内有全椒、大墅、吴庄、全椒东四个高速公路出入口,大墅、吴庄两个服务区以及吴庄高速公路枢纽。312国道、331省道、206省道等国省干线及县乡道路也连接了全椒和主要乡镇以及周边县市,全县90%以上的行政村均通上了村村通道路。
铁路交通
全椒境内现有两条铁路;其中沪汉蓉高速铁路(设计时速250公里)和宁西铁路的合宁段在全椒境内共线,京沪高速铁路(设计时速350公里)从全椒北面过境;境内有全椒站、滁州站两座火车客运站以及黄庵站一座越行站。
空运交通
全椒县城距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和合肥新桥国际机场仅1小时里程,即在一小时之内可以同时选择两个机场。
水运交通
全椒县县内6级航道2小时可直达长江,400吨位船舶可常年通航;距南京港60公里,龙潭港80公里,上海港400公里。 曲艺
全椒县民间曲艺种类主要有安徽大鼓和评话。此外还有琴书、坠子、快板等。建国后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初**放映场次、片种少,因之曲艺在县内比较流行,特别是在中老年市民和农民中有广泛的市场。当时曲艺艺人主要的活动地点有县城的菜市、茶馆、酒楼和农村集镇,尤其是滁河沿岸一带。曲艺一度繁荣,但由于城镇影片拷贝的增加和电视机的购进,曲艺的市场仅为乡村社队。
1981年“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推行,农民生活富裕,空闲时间增多,闲时村民自动凑钱邀请艺人来村演唱,夜晚鼓声、琴声不绝。1984年,部分自然村有了电视,农民兴趣开始转移,曲艺也随之转入了低潮。建国前,全椒县较有影响的鼓书艺人有马义才(赤镇人),所说书目主要有《月唐传》、《响马传》;建国后有影响的鼓书艺人有郭有道(古河人,说唱地点县城旧菜市),所说书目有《月唐传》、《樊梨花》、《瓦岗寨》、《烈火金钢》等,郭曾三次担任县曲艺协会负责人。此外,较有影响的评话艺人有曹金文、戴恕鑫,均善讲《封神榜》和《水浒传》。
舞蹈
全椒县在春节期间历来有玩灯贺新春的习俗,其主要歌舞形式有唱兰花、旱地行舟(玩花船)、耍狮子、舞龙灯、踩高跷,秧歌灯、跑驴、五马破曹、歪歪(河蚌)灯、八朵云(八盏灯)等。
建国前,玩花灯均由坊董、保甲长出面,向各家商号、店家和群众筹钱,雇艺人表演,唱词大多是恭贺新年的吉利话,皆即兴表演,信口填词。建国后,表演者均系各行业的文艺骨干,唱词除贺年词外,增加了政治内容,如歌颂党的领导,歌唱新的方针政策、新人新事和新风尚等,唱词也随之改为固定词。秧歌灯和打腰鼓于五十年代最为活跃,六十年代以后表演较少。八十年代打腰鼓有所恢复,特别是中、小学学生游行活动,彩旗队后即是腰鼓队。
其它歌舞历年春节都有,尤以舞龙灯影响较大。表演较好的,七十年代以前是搬运站工人,锣声昂扬,巨龙翻腾。八十年代,县基建部门的龙灯,1984年被选拔参加滁城元宵灯。这一时期,各种道具的饰物增加。龙灯安装了直流灯泡,夜晚上下腾飞,光华四射,龙口喷出烈焰,颇具神似。
马戏、杂技
马戏、杂技过去俗称“玩大把戏”,建国前全椒有名的马戏班为邓寿亭组织的“邓家班”,常年活跃在苏、鲁、皖、鄂、赣、浙等省和县内各地,主要节目有镖打金钱、弹射弹子、气功、杂耍、跑马、踩钢丝、蹬坛子、爬尖刀山等。建国后,邓家后人先后组织过“和平杂技团”、“全椒马戏团”,活跃于城乡。此外,官渡乡于1984年成立了“民间杂技团”。
民歌
建国前,县内流行的民歌小调有:孟姜女、八段锦、跌断桥、手扶栏杆、虞美人、跳槽、小寡妇上坟等。全椒本地流传的民歌小调有秧歌、车水号子、耕田号子、龙船号子等,内容纯朴,且曲调自然。六十年代以前,民歌小调唱者较多,尤其是农村,六十年代以后已基本无人演唱。1979年11月,县文化局创作组与县文化馆联合整理了《全椒民歌集》,共收集民歌55首。流行较广,且思想内容健康、有一定艺术性的民歌,主要有“三劝我郎把兵当”、“四句猜”、“龙舟竞渡”、“秧歌”、“兰花灯”等。 狮子头:古河镇饮食业传统精制名点之一。食之酥脆、味香,经济实惠,为大众化早点。
卤兔子:全椒县名菜之一,食之肉嫩味美,色鲜泽润。
周岗雪枣:全椒县传统名点,尤以周岗出产者为佳。传为冒辟疆妾董小宛所创。吴敬梓曾祖国对与冒相友善,一日至如皋冒家食此点心赞赏不已。后母盛老恭人过七十寿,冒携董来全椒祝寿,董便在吴府传下此技,以悦盛氏。周岗是吴家飨堂地,故此雪枣绝技随之传入周岗。
管坝牛肉:全椒传统清真菜肴。名闻江淮。管坝是全椒县西部的一山乡,回民聚居地。这里的回民宰杀、加工牛肉历史悠久、风味独特。在管坝街道上从事专业牛肉经营主要为三位王姓回民。制作者一般均家藏秘制老卤,王家龙家已经是十一代祖传。为其专门选购六牙牛的个体牛贩就有十多个。管坝牛肉已成为当地一项支柱产业,形成皖东第一大牛市,牛肉飘香到江苏、浙江、上海等地,供不应求。 吴敬梓纪念馆、故居
吴敬梓纪念馆、故居位于全椒县城西北隅,国家3A级景区。始建于1959年夏,原址在全椒县城荷花塘畔。1964年闭馆后改作它用。现馆为1984年10月重建,占地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建有东西展厅及古朴回廊,1986年7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纪念馆大厅前立有吴敬梓一尊铜像,高45米,重500千克。馆内收藏有《儒林外史》的各种版本以及吴敬梓的其他著作,东西展厅还陈列了中外专家学者对《儒林外史》的研究成果和其故居的部分文物、石刻以及国内著名书画家的作品。
神山国家森林公园
神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全椒县以西20公里处,国家3A级景区,总面积2200平方公里。属北亚热带低山丘陵,最高峰海拔395米左右。山名由来无考,但唐建中年间,滁州刺史韦应物有《寄全椒山中道士》诗、山上所存神山寺,可证明1000多年前,佛道均在此争建庙宇道场,颇有“神仙气”。其森林覆盖率达90%,植被多为天然阔叶林与人工长绿针叶混交林,各种树木有400种之多。主要景点有白石泉、神山湖、览胜塔、御溪桥。仙人洞、团山洞、龙洞、青牛洞等,还有充满象形神山石的黑石芤和距今已存1200多年的神山寺。
碧云湖
碧云湖(黄栗树书库)建于1959年,是安徽省十大水库之一。也是全椒杰出的自然风光优美的旅游度假区。正面库堤长270米、高32.2米、集水面积262平方公里,总库容量3亿立方米,常年水面16.8平方公里(约2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0万亩。这里风景秀丽,交通便利。距县城仅二十公里。柏油路直通。常年气温比县城低3~5度。
襄河水利风景区
襄河是长江一级支流滁河的左岸支流,源于滁州市皇甫山南麓。经全椒县城,转东南流至三汊河口注入滁河,长74公里,流域面积720平方公里。
2010年,全椒县抢抓全国中小河流综合治理试点的契机,对襄河全椒县城段进行“脱胎换骨”式的改造。高标准规划建设了10公里长襄河景观带,对100多万平方米的襄河两岸及迎水坡全部进行绿化,打造和恢复水利自然生态景观,做到人、水、植物、生物水乳相融,和谐共生。特别是3公里长的观景长廊、曲径通幽的河滨公园、极富中国传统园林风格的亭台楼阁,让人有置身江南水乡的风韵。
改造后的襄河,沿线景观、绿化、亮化、道路等都得到了丰富和提升,已经是一个集防洪排涝、自然景观、人文生态、旅游观光、历史文化、休闲健身等多功能于一体,具有城市公益性、开放式的带状水利风景区。该景区自2012年获得第一批安徽省水利风景区称号和安徽省人居环境范例奖后,2014年,正式被列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太平文化街区
全椒太平文化街区位于全椒县城内,以新襄河为界,分南北两部分,中间由太平桥连接,总规划面积14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1万平方米,该街区由江苏省著名设计大师杜顺宝教授领衔设计,建成后成为一个集餐饮、住宿、休闲、娱乐、购物和文化欣赏为一体的文化街区。
文化街区分南广场和北广场。南广场总占地面积87万平方米,主要景点有太平桥、太平阁、太平老街、县图书馆、县文化馆、襟襄楼、贺橹楼。迎面看到的是牌坊和照壁。牌坊上的“太平坊”三字摘自东汉人所创《西峡颂》,由当代著名书画家,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尉天池挑选临撰。横梁上书“大明正统七年敕谕永蹈厚表励乡俗”,意思是明英宗朱祁镇表扬全椒人民忠厚诚实、民风淳朴、风俗和美,这也意味着全椒“走太平”民俗从明朝起就受到了朝廷的重视。
太平文化街区建设取唐、宋、清及现代建筑风格之所长,汇聚亭、台、楼、阁、桥、廓、轩、榭、照壁、牌坊等十多种古建筑于一体,堪称古建筑文化园。游客及群众在此可以欣赏古建之美,品味地方美食,感受历史文化,丰富文娱生活,享受发展成果。
南屏山森林公园
南屏山森林公园位于全椒县城中,为全椒古城的屏障和风水山。又名南山。海拔465米,为丘陵低山,石灰岩地貌。据清邑志载:“山势自西北连亘数十里,至此益起,环拱县治,官廨、学宫皆面焉。”新中国成立后,南屏山尚连绵五六里,今仅存0477平方公里。
南屏山有古全椒八景之中的两景笔峰毓秀与南岳晴霄,现代纪念性建筑王枫亭等。2003年,南屏山被安徽省林业厅确定为省级森林公园,并予以保护与规划。现园中有笔锋坛、笔锋塔、王枫亭、赖少其艺术馆等景点。
龙山寺
龙山寺(宝公庵)位于全椒县西35公里,龙山西麓,管坝境内,国家2A级景区,沿合宁高速公路大墅道口两公里直达寺院。迎驾桥,积善桥,放生池,宝公亭,一线天,石林、塔林,撑腰石、仙人洞,龙洞,龙井,夕阳照、母子檀、百子檀、龟驮姐妹树、连理枝,五龙宫、美人山等三十六景。
三塔寺
三塔寺是省级重点保护寺庙,国家2A级景区,江淮名刹。在全椒县城西北18公里处六镇东北侧。创建于隋大业(605~618)年间。北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在寺前建塔三座,因名“三塔寺”。明洪武年间,因谒泗、凤两陵,取三塔之砖造毛坦桥,塔被毁。天启年间重修。抗日战争期间,寺门被日本侵略军毁坏,后又险被国民党军拆庙以建碉堡,经住持僧力保才得以幸免。解放前夕,该寺房产被利用兴办“全椒县农业职业初级中学”。文革中,寺庙建筑被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寺庙重修,佛像重塑,香火再振。现有殿宇五进,廊房回曲,规模宏大,是全椒规模最大、佛像最多的寺庙。寺内大悲楼下有千年黄杨一棵和绝世牡丹百余株。每年花开之时,有文人雅士来做“牡丹诗会”。
岱山湖
岱山湖位于肥东县与全椒县交界处,距合肥市区57km,距南京市区只有96km。岱山湖地属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157摄氏度,冬暖夏凉,四面青山环绕,山水交融,平均水深20米,最深处46米。水面有宽有窄,湖边有湾有港,自成体系,具有开展各类水上项目的理想环境,湖边山区森林覆盖率90%以上,有400多种植物。岱山湖以其独特的湖光山色闻名遐尔,“山不高而层峦叠嶂,水不大而气象万千”,勾画处了岱山湖的景色特征。
法王寺
法王寺,坐落在古河镇南滁河故道月牙河北岸,据清王朝康熙十二年版的《全椒县志》记载,原庙起初是建在全椒县城东门外的襄河岸边,因该地地势低洼,常被汛期大水淹没,为祈求船运平安,从事船运的盐帮颜怀宝和麻帮马传凤两位帮主,联袂发起船民赞助,于350年前在“城西七十里,谚名‘果盒滩’的古河滩渡”重建庙寺,庙内塑以龙宫的大王老爷为主体的众多佛像。大王庙周边十里八乡信奉佛教的居士们,又在庙旁建一大殿,供奉释迦牟尼等佛像,因此又称金龙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屈原的祭日。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全椒地属楚国,为纪念一部名垂千古的诗史《离骚》的作者,楚国的三闾大夫屈原,每年农历初五至初七,大王庙举办庙会,波光粼粼的滁河水,被龙舟竞渡的水手们激荡得浪花飞溅,汹涌澎湃,锣鼓鞭炮声,助威呐喊声,震耳欲聋,大河两岸,人头攒动,人山人海。
湖北仙桃葛家湾<葛氏宗谱>
从湖北省仙桃市葛家湾“文纪堂”《葛氏宗谱》提供给我们的信息,看葛姓之源流。
葛氏系出赢姓,自赢天为伏羲东相,受采于葛。民风浑朴。历数传至虞(指:虞舜。笔者注)时,赢伯翳事舜有功,以葛赐伯翳姓,为顿邱始祖。
源流世系:
第一世:伯翳,秩伯爵,子二:源、伦。
第二世:源,受伯爵,子无记载;
伦,子三:桓、樗(chu)、相。
第三世:桓,受伯爵,子一:焕;
樗,子一:藩;
相,子一:煜。
第四世:焕,子无记载;
藩,子无记载;
煜,子一:垣。
第五世:垣,子一:铠。
第六世:铠,子一:廉。
第七世:廉,子一:东乙。
第八世:东乙:子二:启力、宜力。
第九世:启力,子一:仲名;
宜力,子一:仲顷。
第十世:仲名,子无记载;
仲,受伯爵,子一:亿先。
第十一世:亿先,子二:旻(min)、昊。
第十二世:旻,子二:诠、话;
昊,子一:发。
第十三世:诠,子无记载;
话,子无记载;
发,子一:祀。
第十四世:祀,子一:玢(读bin:玉名)。
第十五世:玢,子一:量。
第十六世:量,子一:圭。
第十七世:圭,子一:农。
第十八世;农,子一:萃。
第十九世:萃,子一:懿。
第二十世:懿,子一:云。
第廿一世:云,受伯爵,分居南阳,81岁而终,子一:开。
第廿二世:开,居河南城,子一:彦。
第廿三世:彦,子一:西阜。
第廿四世:西阜,子一:巍。
第廿五世:巍,子一:洁翘。
第廿六世:洁翘,为商司寇,后隐居不仕(笔者注:具体年代无考,但根据该谱所载人口繁衍平均30年为一代的情况推测,二十六代约为780年之内,从舜帝算下来,可知年代大约应在公元前1300年之前,即前商时期)。
第廿七世:覃华,子一:荫夏。
第廿八世:荫夏,子一:扶元。
第廿九世:扶元,子一:继。
第三十世:继,子一:揖。
第三一世:揖,子一:宸。
第三二世:宸,子一:精。
第三三世:精,子一:监。
第三四世:监,为商司徒左牧,子一:宜。
第三五世:宜,子一。
第三六世:仓野(野的异体),子一。
第三七世:敦,子一。
第三八世:则,子一。
第三九世:江,子一。
第四十世:成木,迁居南京花城句容都吉阳里,子一。(笔者注:这里成木迁居南京句容的说法及其年代与前面所述的葛庐迁居南京句容,不知哪个是真哪个是假,或者两个都是真的。但若成木迁居是真的,则时间上按30年一代推算起来约在公元前900年左右的西周时期,比葛庐的东汉初要早900年左右。抑或是葛庐投奔早已在那里的葛氏族人也是有可能的)。
第四一世:盈陌,腴产饶富,子一。
第四二世:南离,受周子爵,年二十九而终,子一。
第四三世:蒙,子一。
第四四世:细,子一。
第四五世:豫,子一。
第四六世:会,子一。
第四七世:盘模,子一。
第四八世:芾,子一。
第四九世:熙,智诚绝伦,年髦力健。
第五十世:高烈,子一。
第五一世:原,子一。
第五二世:昌,周封司植(笔者注:司植,掌管农业的官),子一。
第五三世:载稽,子一。
第五四世:景,子一。
第五五世:倚封,子一。
第五六世:琅(琅的异体),子一。
第五七世:陵,子一。
第五八世:新莪,子一。
第五九世:猷,子一。
第六十世:藏,子一。
第六一世:儒,为周赧王司,子一。
第六二世:乔,子一。
第六三世:渠,子一。
第六四世:章,子一。
第六五世:钺,子一。
第六六世:雍,为周大夫(笔者注:66世祖与61世祖从任职时间上看有矛盾,61世祖为周赧王司,查周赧王时期为公元前314年--256年,就算61世祖是在周赧王初任职,则到66世祖时间至少也要过去一百二十多年,此时已是秦代,如何仍为周大夫?),子一。
第六七世:雯,子一。
第六八世:教明,博经解文,名震京苏,子一。
第六九世:诞,子一。
第七十世:龙,子一。
第七一世:御,子一。
第七二世:璞,子一。
第七三世:闵,子一。
第七四世:绩,结庐数里,名号逸士,子一。
第七五世:苏,子一。
第七六世:颖,子一。
第七七世:龚,字元甫,拜汤阴县令,子一。
第七八世:观,子二:芄、艾。(笔者注:如果此谱记载是准确的,那么,至此我葛氏才结束七十七代几乎是单传的局面,好危险!)
第七九世:芄,子二:兴、弥。
艾,“未详”(笔者注:原谱记载如此,我认为可能是有后,因情况不明无记)。
第八十世:兴,颖川太守,子一:邕;
弥,“未详”。
第八一世:邕,山阴令散骑常侍大尚书,子一:。
第八二世:玄,字孝先,号怀冰,封祁侯,配孔氏(注:这是第一个有配偶的记载。此与前面葛氏名人中所叙述的葛玄也对上号了),子一。
第八三世:绥贵,配曹氏,子一。
第八四世:和,晋中大夫,配闵氏,子一。
第八五世:洪,字稚川,平服交趾,封侯爵,职勾漏令,配鲍太史之女(注:这也和前面所叙述的葛洪对上号了,由此说明,仙桃葛家湾这部宗谱是“南葛”谱系),子一。
第八六世:逢吉,关内侯,配苏氏,子一。
第八七世:淇,配袁氏,子一。
第八八世:逵,配吴氏,子一。
第八九世:琐,配王氏,子一。
第九十世:廷谅,配施氏,子一。
第九一世:强,封服远侯,配周氏,子一。
第九二世:职,封服远侯,配蒋氏,子一。
第九三世:田,配却氏,子一。
第九四世:福顺,唐羽林大将军封国谷侯,配黄氏,子一。
第九五世:立方,唐学士,配郭氏,子二:炳、同。
第九六世:炳,子一:琮(cong);
同,配费氏,子二:从周、从夏。
第九七世:琮,子一:涛;
从周,封陈留郡王,子未详;
从夏,配李氏,子一:蕙谷。
第九八世:涛,唐避孙阳之乱徙江阴,子一:庸;
蕙谷,配徐氏,子一:苍野。
第九九世:庸,宋初赐爵,子一:高士;
苍野,配倪氏,子一:兰岩。
第一百世:高士,富甲江阴,子一:详;
兰岩,配涂氏,子四:庚明、启明、越兴、鼎兴。
第百一世:详,子一:惟甫;
庚明,子孙分迁繁衍;
启明,居江阴;
越兴,居会稽山阴,子二:澄、瑞。
鼎兴,?后周显德初年徙江西南昌府丰城县彭…,殁于宋淳化五年(公元990年),配唐氏,生于梁贞明元年(915年)殁于宋至道元年(995年),享年81岁,子二:德延、德褒。
第百二世:惟甫,子一:宓;
澄,子未详;
瑞,字大木,?,子二:长子不详,次子植;
德延,?,配陈氏,生于后周广顺二年(952年),殁于宋详符九年(1017年),夫妇具葬青山冈,子一:继芳;
德褒,字盘训,幼工字画南郡皆称,配杨氏,夫妇具葬东山,子未详。
第百三世:宓,庆历(1041年--)进士,仕至太子占喜大夫,子一:思书;
植,字正始,子:通、(其余?);
继芳,配蒋氏,夫妇具葬青山冈,子四:桢、祥、安、泰。
第百四世:思书,煕宁进士,仕至朝奉郎,赠鲁国公,子一:次中;
通,植长子,字汝智;长子竣()?
桢,?配李氏,与夫同年同月日生,后夫5日殁,子一:高;
祥,字嗣春,生于至道三年二月十五,天资奇敏十岁能文,于天圣年间登进士调蒲圻县后又调柳州府,配刘氏;
安,字嗣康,生于咸平元年,配杨氏,继何氏;
泰,嗣宁,配沈氏,子一:茂。
第百五世:次中,绍圣进士,赠吴国公,子一:立象;
竣,通的长子,字子恭,子二:怀敏、怀俊;
高,伤命于至和元年,配朱氏守节抚子尽天年而终,子二:元、杰(夭);
茂,字如松,生于(宋)天禧五年,美秀俊雅,府郡庠生在学,年十九而觞。
第百六世:立象,吉安府正堂,子一:郧;
怀敏,号云岭,精五经七书,补幕府参谋,出师战灵寇败死,配章氏,子二:常、纂;
怀俊,子未详;
元,字人(大?)魁,生于送宝元三年,殁于大观二年,配王氏,生于宝元?年,殁于大观?年,子五:淳、美、敬、约、逊。
第百七世:郧,子一:日华;
常,字居敏,举宋仁宗至和进授颖卅团练,配谢氏,子三:敏修、攸修、敬修;
纂,字居简,配林氏,子未详;
淳,字舜温,生于宋嘉佑五年,殁于绍兴九年,配李氏,子三:栋、重、登;
美,字舜良,配雷氏,子一:儒;
敬,字舜恭,生于绍兴四年二月十六日,配黎氏贤淑无嗣;
约,字舜俭,配黄氏,子一:名辅;
逊,字舜让,配毛氏,继易氏,具外出不知所终。
第百八世:日华,子一:钧;
敏修,字孚庵,宋宣和进士授诏卅牧,配黄氏,子二:邵、宓(mi);
攸修,配韩氏;
敬修,号盛唐,贡生,配盛氏,子一:邛;
栋,字良才,早夭;
重,字良贵,生于元丰六年,殁于绍兴廿年,配熊氏,子四:处敬、处义、处仁、处智;
登,字良用,生于元丰八年,殁于绍兴二十五年,配魏氏,嗣子:处义;
儒,字显佐,配雷氏;
名辅,字良弼,配熊氏,子二:处确、处素。
第百九世:钧,祖立象致仕未归,公遂落籍(江西)吉水,殁葬庐陵城北,子一:俊彦;
邵,字秉恭,配黄氏,子二:燖、烬;
宓,字秉良,宋淳熙年间进士,知枢密院事擢右丞相,配徐氏,子一:炽(chi);
邛,字秉植,配杨氏,子二:焕、烜;
处敬,字必恭,生于宋元符三年,迁巴陵道塘?配陈氏,子孙蕃衍;
处义,字必谦,生于崇宁二年,殁于淳熙五年,配徐氏,与夫同年同月日时,先夫一年而殁,子二:远、浩(奉登公禋祀);
处仁,字必爱,生于崇宁五年,到省城应试舟中溺水而亡,配张氏;
处智,字必达,生于大观四年,配丰氏,子一:宽;
处确,字必识,配王氏;
处素,字必朴,配张氏。
第百十世:俊彦,子一:宗臣;
燖,字叔溢,配曾氏,子一:勅(chi);
烬,字叔亮,通五经为当世名儒,享年八十三岁,配胡氏,子二:勃、勅;
炽,字叔敬,配夏氏,子未详;
焕,字叔章,配王氏,子一:劬(qu);
烜,未详;
远,字可久,精医,著有十药神书传世,生于宋建炎三年,享年百三十一岁,历十七主;配聂氏,生于建炎二年殁于景定三年,享年百三十五岁,历十八主,子六:自坎、自银、自离、自晋、自济、自观;(笔者注:奇怪,这个葛远与前面所引资料中明代那个葛乾孙的字相同,都是“可久”,又都精医,但两个人字同而名不同,朝代也不同,到底是两个人,还是一个人被误传?)
宽,字可厚,配黄氏,子四:自乾、自复、自巽、自泰;
浩,字可大,配徐氏,子三:自震、自坤、自兑。
百十一世:宗臣,子一:延直;
勅(注:此字为别字借用,原字为“朿”字右边加个“力”旁,电脑和辞典中都找不到故用“勅”字代替),字熙爵,配左氏,继范氏,子一:齐;
勃,字熙绩,配陈氏,子一:楚;
勅,配周氏,子未详;
劬,字熙谟,进士,配臧氏,子一:泰;
自坎,字清元号智叟,迁武昌蒲圻县新店,配谢氏,继杨氏,子一:伯士;
自银,甘肃守备,(其余未详);
自离,配熊氏,子四:德卿、真卿、俊卿、懋卿;
自晋,徙通城麻布市,配李氏,子二:伯六、仲三;
自济,配朱氏;
自观,子二:令卿、御卿;
自震,配陈氏,子一:名卿,迁咸宁;
自坤,配杨氏,子三:华苑、美清、洪清;
自兑,迁荆州;
自乾(谱无载);自复(谱无载);
自巽,配苏氏,迁浙江,子未详;
自泰,迁清江,配李氏。
百十二世:延直,子一:文龙;
齐,事实未详;
楚,字点天,配陆氏,子三:广汝、广渊、广润;
泰,字晓溪,配何氏,子二:广济、广潮;
伯士,蒲圻县平予,配骆氏,子孙蕃衍;
德卿,真卿,俊卿,三人俱迁蒲圻;
懋卿,迁丰城县;
伯六,仲三,随父迁通城后情况不详;
令卿,未详;
御卿,居桃源县城南;
名卿,配刘氏,子一:兴情;
华苑,未详;
美清,配谢氏,子一:光化;
洪清,配孙氏,子二:兴仁、兴让。
百十三世:文龙,子一:幼敏;
广汝,德佑年间进士(1275-)任德州正堂,配叶氏,子二:翘然、卓然;
广渊,广润,隐梧桐岭;
广济,进士,配康氏,子未详;
广潮,情况不详;
兴情,迁淦州;
光化,配余氏;
兴仁,配邹氏,子一:英;
兴让,幼贫奇英迁湖南长沙(笔者注:此句费解,原文如此)。
百十四世:幼敏,子二:天声、天瑞;
翘然,卓然,均未详;
英,未详。
百十五世:天声,子三:以义、以礼、以智;
天瑞,字思舜,生于元至元十九年三月初三(1282年),配罗氏,子四:仕贤、仕贵、仕昌、仕安。
百十六世:以义,居庐陵县;
以礼,配方氏,子一:道亮;
以智,配李氏,子一:清隐;
仕贤,仕贵,仕昌,以上三祖子孙繁衍,系庐陵巨族;
仕安,生于元至治三年,殁于明洪武二十八年,配陈氏,子二:子覃、永年。
百十七世:道亮,迁江南六合县,配黄氏,子一:应期;
清隐,授湖广武昌府正堂;
子覃,生于元至正二十三年九月初二,殁于明宣德三年,配涂氏,子一:浚哲;
永年,生于明洪武五年十月十九日,殁于永乐二十年,配唐氏,子三:浚川、浚渊、浚源。
百十八世:应期,配冯氏,子一:显祖;
浚哲,生于明洪武十八年腊月初十,殁于宣德九年,配李氏,子一:延广;
浚川,生于明建文元年,配邹氏,子一:清保;
浚渊,浚源,情况不详。
百十九世:显祖,迁湖广汉川县麻河,配云氏,子二:荣、华;
延广,名蔓,生于明永乐九年十月初一,配罗氏,子二:荣英、荣美;
清保,情况不详。
百二十世:荣,居汉川城,配刘氏,子四:春旸、春旺、春昭、春明;
华,居汉川麻河,配王氏,子二:春芳、春莠;
荣英,生于明正统九年五月初五,配罗氏,子二:长生、载生;
荣美,生于明正统十三年五月十三日,配李氏,子一:同生。
始迁祖自吴入楚,散居湖广各地。道亮公徙江南六合县,亮公孙显祖公复迁汉阳府,汉川县麻河葛家门。亮公五世孙,春旸公次子铭公移居汉川葛家塘。道亮公五世孙春莠公子鸾公仍居麻河渡。东旸公徙仙桃市大福乡葛家湾村。毓秀公徙汉阳府汉川县道人桥葛家台。光霞公徙安陆府天门县俞家畈。我族自伯翳而后子孙繁衍,辗转迁徙,遍布神州。然代远年湮,无从详考,自始迁祖起,详纪以示后代。
四、观葛家湾《葛氏宗谱》的几点思考
第一,历经4000多年的历史变迁,在那样艰苦原始的历史条件下,能够传抄并保留一部从得姓之初一直到现在一脉相连的完整的宗谱,可以说,这是其他任何一个姓氏所没有的,真是不可思议,真是伟大!这使得我们后裔,不得不对我们的先人所做的贡献表示深深的敬意。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部完整的宗谱,就为我们弄清葛氏源流提供了最宝贵的基础。
第二,正是有了这部宗谱,使得我们完全可以该谱为纵线,来收集其历史上的各分支了,这就明确的多,省事的多了。比如,该谱中主要分支线索有:
1、第21世祖葛云,“受伯爵,分居南阳”。可考的问题是,既然是分居南阳,那说明他还有兄弟辈,如查明他在祖籍的兄弟的分支谱系,就接上头了。
2、第40世祖葛成木,“迁居南京花城句容都吉阳里”。可考的问题是,他的迁居南京句容的时间约在公元前900年左右,比葛庐南迁要早900多年,而且所迁的地点吉阳里又非常具体,那么现居句容的葛氏族人就可以到吉阳里访查一下,是否在葛庐之外另有成木后代,二者的关系便可弄清楚。
3、第74世葛绩,“结庐数里,名号逸士”。可考的问题是,我怀疑,这个74世祖葛绩可能就是前面所引资料中葛洪所说的那个把官让给弟弟自己渡江的“曏祖浦庐”,因为从时间上推算七十四代也差不多正是东汉开国时期。是否是后人在资料传写的过程中把曏祖渡江结庐误读为人名浦庐了?当然我的这一推测也有疑点,那就是如果74代祖就是那个渡江的先祖,那么为什么在这部谱中没有对他佐光武帝起兵并且让官不做渡江这么重要的事件只字未提呢?
4、第77世葛龚,字元甫,“拜汤阴县令”。谱上和前面所引的资料中都记载了他,这就相互印证了谱和资料的真实性。那么,以谱为纵线查分支的想法就是正确而又简便的。
5、第82世葛玄,与前面葛氏名人所引资料中的葛玄对上了号,第85世葛洪也与前面所引资料中的葛玄对上了号,对不上的是,谱中葛玄的儿子是第83世葛绥贵,在资料中却是葛系,谱中孙子是第84世葛和,在资料中是葛悌。到底孰是孰非,还需要从其他资料考证。
6、第97世祖葛从周,封陈留郡王,子未祥。该祖的后代情况可从古陈留郡考。
7、第98世祖葛涛,唐避孙阳之乱徙江阴。可考江阴的葛氏情况。
8、第101世葛庚明,子孙分迁繁衍。迁哪里去了?有其后代可据此接上。葛启明,居江阴。江阴的葛氏后代据此可接上。
9、第102世葛澄,葛瑞,子未详。有其后代可据此接上。
10、第103世祖叫葛宓,第109世祖又有个葛宓,是谱在辗转传抄中有一个人的名字写错,还是祖孙两代重名?
11、从第103世葛宓、第104世葛思书、第105世葛次中、第106世葛立象,到109世葛宓,与前面葛氏名人资料中所引的葛宫、葛书思、葛胜仲、葛立方,葛邲五代比较,我觉得有某些相似之处。请看:第一,他们都是江阴人;第二,经历相象,第103世葛宓为庆历(1041年--)进士,葛宫举进士;葛思书与葛书思名字一字不差只是颠倒,葛思书为煕宁进士,葛书思登进士第;葛次中与葛胜仲名字一字之差,均为绍圣进士;葛立象与葛立方名字又是一字之差;葛立方孙葛邲,隆兴进士,绍熙四年(1194年)拜右丞相,而该谱第109世葛宓,淳熙年间进士,知枢密院事擢右丞相,二人名字相似,官职相同,只是登进士的时间记载不同;第三,他们生活的年代相同,都在宋煕宁、绍圣年前后。为此我怀疑,他们是否就是一家人,只是名字有一方在传写中写误了?
12、第109世祖葛处敬,迁巴陵道塘?配陈氏,子孙蕃衍。古巴陵姓葛的后裔可据此续接。
13、第110世:葛炽,葛烜,子未详。有此二公谱的可接上。
14、葛远,字可久,精医,享年百三十一岁,配聂氏,享年百三十五岁,,而前面所引资料中说明代有个葛乾孙也是字可久,明医。奇怪,这两个人字同而名不同,朝代也不同,到底是两个人,还是一个人被误传?有此谱的可据以考证。
15、第111世葛勅,配周氏,子未详。有此公谱的可接上。
第111世葛自银,甘肃守备。因远离家乡而情况不明,甘肃有姓葛的可据此续接家谱。
葛自济,配朱氏。葛自兑,迁荆州。葛自乾(谱无载);自复(谱无载)。葛自撰,配苏氏,迁浙江,子未详。葛自泰,迁清江,配李氏。其后代均可据此续接谱。
16、第112世葛齐,事实未详;葛伯士,“蒲圻县平予”,配骆氏,子孙繁衍;葛德卿、真卿、俊卿,三人俱迁蒲圻;葛懋卿,迁丰城县;葛伯六,仲三,随父迁通城后情况不详;葛令卿,未详;葛御卿,居桃源县;
葛华苑,未详。以上诸公后代均可据此续接家谱。
17、百十三世:葛广渊,广润,隐梧桐岭;广济,进士,子未详;广潮,情况不详;兴情,迁淦州;光化,配余氏;兴让,迁湖南长沙。以上诸公后代均可据此续接家谱。
18、第114世:葛翘然,卓然,均未详;英,未详。以上诸公后代均可据此续接家谱。
19、百十六世:以义,居庐陵县;仕贤,仕贵,仕昌,以上三祖子孙繁衍,系庐陵巨族。以上诸公后代均可据此续接家谱。
20、百十七世:葛清隐,授湖广武昌府正堂;其后代均可据此续接家谱。
21、百十八世:葛浚渊,浚源,情况不详。其后代均可据此续接家谱。
22、百十九世:清保,情况不详。其后代均可据此续接家谱。
葛家姓史歌葛家姓氏歌知我是何人,姓源系何从?寻根觅脉线,传承到如今。我家本姓葛,草头曷字身;勾手喝亡者,姓调入上声。我祖葛天氏,颛顼之后人;伏羲女娲代,人分氏族群。有一古部落,葛天为首领;治世有验方,懿德亮高风。民守真诚信,不化自维公;三人牛尾歌,八曲乐升平。自然淳朴世,理想原始境;虞夏王朝始,奴隶制度生。葛伯诸侯国,亳地建都城;商汤灭夏桀,葛国不复存。春秋战国时,我祖居山东;诸县和阳都,洽与鲁国邻。因地演复姓,诸葛由此生;陈吴反暴秦,葛婴主将领。东汉刘秀时,葛庐立大功,受封邳僮侯,葛氏到吴中。三国有葛玄,道界称仙翁;东晋继葛洪,炼丹第一人。北魏葛荣公,起义杀暴君;南宋葛长庚,梅竹画艺精。明朝葛贤公,抗捐反恶棍;清末葛云飞,抗英呈英雄。赵构逃临安,辽金入关中;燕京建中都,我祖居此城。始祖讳葛椿,离京入平定;宋金元明清,辉映八百春。繁衍三十代,代代有贤能;然始三百载,未见谱成文。直到明嘉靖,爱轩建草本;此后五百年,续谱从未停。九版续至清,十续在如今;礼义之望族,勿失好传统。倡导修新谱,族人葛福庆;马年成新作,昭告氐族亲。 作者:山西葛力泉(葛福庆)编辑本段家谱 泮南葛氏宗谱八卷,(民国)葛德堂总理,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义乌葛辞何氏宗谱十五卷,(现代)何刚等编纂,2003年计算机排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上海青浦倪葛一家谱,民国年间重修,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上海市松江区博物馆。 上海青浦倪葛一家谱二十二卷,首一卷,(民国)葛志坚续编,民国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编抄本。现被收藏在上海市青浦区档案馆。 浙江金华葛湖盛氏上世世系补考,附金华葛湖盛氏上世谱传,(民国)盛俊撰,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铅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尤他州家谱学会。 辽宁本溪葛氏家谱单一卷,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辽宁省本溪市偏岭满族乡小夹河村。 上海葛氏家谱三卷,(民国)葛尚钧纂修,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铅印本三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南开大学图书馆、河北大学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哈尔滨师范大学图书馆、上海市图书馆。 上海嘉定葛氏宗谱十卷,首一卷,(民国)葛雪来辑录,民国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覃兮堂铅印本二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上海市图书馆、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图书馆。 江苏吴县苏州洞庭东山葛氏四修族谱,(民国)葛揆中总纂,葛其忠编辑,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石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哈尔滨师范大学图书馆、江苏省徐州市档案馆、美国尤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萧山肃邑苎罗葛氏宗谱,(清)葛肇增等修,清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读书堂木刻活字印本五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浙江鄞县鄞江句章高尚宅葛氏宗谱,(清)葛世授、葛奎先纂修,清康熙十五年(公元1716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鄞县鄞江慈树葛氏宗谱,(清)陈鸿谟纂修,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承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鄞县葛氏宗谱十八卷,(清)葛鸿福、葛启时等纂修,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905年)光达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鄞县四月葛氏宗谱四卷,(民国)葛昌达、葛昌兴等纂修,民国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抱朴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慈溪章桥葛氏家乘,(清)葛惟辛手钞,清道光年间明德常人红格手写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安徽续溪稷庆坊葛氏重修族谱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明)葛文简纂修,明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安徽桐城葛氏族谱二十二卷,首一卷,(清)葛履成、葛拔萃等重修,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册。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尤他州家谱学会。 安徽潜山葛氏族谱四十五卷。首一卷、末一卷,(清)葛起旋续修,清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正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五册。现被收藏在人民大学图书馆。 福建建瓯璜溪葛氏宗谱,(民国)葛梁城修,葛赞新等纂修,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福州焕文五彩石印局石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福建省图书馆。 山东临邑德平葛氏族谱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清)葛周玉重纂,清嘉庆八年(公元1801年)树滋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 浙江绍兴山阴天乐葛氏宗谱,(民国)葛毓兰等修,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读书堂修木刻活字印本一册,残谱。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上海葛氏四修家谱三卷,清咸丰癸丑年(公元1853年)修,清同治丁卯年(公元1867年)续修,清光绪年间再修,(民国)葛尚钧于民国戊辰年(公元1928年)四修,铅印本三册。现被收藏在复旦大学图书馆。
全椒特色小吃是:管坝牛肉,周岗雪枣,狮子头等。
1、管坝牛肉:全椒传统清真菜肴。名闻江淮。管坝是全椒县西部的一山乡,回民聚居地。这里的回民宰杀、加工牛肉历史悠久、风味独特。在管坝街道上从事专业牛肉经营主要为三位王姓回民。制作者一般均家藏秘制老卤,王家龙家已经是十一代祖传。为其专门选购六牙牛的个体牛贩就有十多个。管坝牛肉已成为当地一项支柱产业,形成皖东第一大牛市,牛肉飘香到江苏、浙江、上海等地,供不应求。
2、周岗雪枣:全椒县传统名点,尤以周岗出产者为佳。传为冒辟疆妾董小宛所创。吴敬梓曾祖国对与冒相友善,一日至如皋冒家食此点心赞赏不已。后母盛老恭人过七十寿,冒携董来全椒祝寿,董便在吴府传下此技,以悦盛氏。周岗是吴家飨堂地,故此雪枣绝技随之传入周岗。
3、狮子头:古河镇饮食业传统精制名点之一。食之酥脆、味香,经济实惠,为大众化早点。
第一序
祖始于江西省吉安府泰和县,地名圳上东乡,开基迨(dai)始。
仕臣(前一代)公,唐季官京都御史,配盛氏,旋任就居南昌府丰城县,地名丰家村。生子四,聂元光、聂元明、聂元正、聂元大。聂元明、聂元正、聂元大三公继承右江,仍居江西泰和。
聂元光(前二代)公,擢(zhuo)登科第,官任长沙府通判,配董氏。生四子,聂荣、聂向、聂透、聂敷。聂元光,唐庄宗同光二年(五代十国时期,后唐壮宗二年,即公元924年,——转载者注),辞职未归,寄居长沙黄道门配凌坡,于同光三年赴湘乡县,暂寓优府庙前,遍觅阴基阳宅;聂元光公,迁居衡州府衡山县大悲,地名金华;
聂向(前三代)公,择地辰州龙潭金华铺,地名西洋,则为余族分派之始祖;聂透公,立基湘乡县长安乡雷家村,地名卯(印)溪;聂敷公,由卯(印)溪迁居宝庆府邵阳县,地名玉桥铺。生二子,聂致尧、聂致舜。聂致尧生二子,聂承龙、聂承虎;聂致舜生二子,聂承富、聂承贵。承贵见玉桥铺基址湫隘(jiao、ai),随迁新溪永宁乡,地名高坪。舜祖二子承富、承贵,复移居枫树林,柴木溪,转徙崇山里。由斯以观,则余族之派衍湖南省者,
元光(前二代)公,官湖南长沙始焉。(郡廪生:廷弼撰) 河东堂
炎帝后裔聂,起源河北,祖宗姜太公。 《元和姓纂》记载:“卫大夫食采于聂,因以为氏。”又汉代学者史游在其《姓氏急就篇》的姓字注也指出:“聂本地名,因以为氏。”我国的聂氏家族最初出现于卫国,以地为氏,迄今大约3000年的历史。但追究其姓源,则系出于姜姓,望出河东。齐丁公分封其支子于聂邑[城] ,为齐国附庸,其后有聂氏。
聂氏源出于春秋时齐国丁公的后代,子孙封于聂城(今山东省茌平县西),后裔以封地为姓。聂氏望出河东郡(今山西夏县西北禹王城),堂号称河东堂。堂联云:“草泽辛楚第,晚唐诗韵家”。典出唐代诗人聂夷中,字坦之,河东人,家境贫寒,擢进士,曾任华阴县尉,仕途不得意。他经草泽辛劳,仿景写意,诗韵雅俗兼美,受人称赏,影响当时。又云:“贡士得人(聂昌),悯农有咏”(聂夷中)。“播千古英风之侠(聂政),谋九重挞武之豪”(聂壹)。 ,后以国为氏,于亡国后迁至卫。卫国本是姜太公的子孙所建,因而他们的老祖宗应是姜子牙。望族居河东郡(今山西夏县北)。 战国时韩国有侠客聂政。三国吴有丹阳太守聂友。唐代末有诗人聂夷中,。宋代有临州人聂昌;新安人有翰林院侍读学士聂冠卿。清代衡阳人有聂缉规,为曾国藩之婿,历官江苏巡抚;长山人聂际茂,通五书,尤工篆刻,官至京师。 再续族谱前言:近因有机会读到数姓族谱,都以一姓为脉,记人丁繁衍状况,常有“家训”作为该姓教育子孙的准则。族谱是人类生命链的延续;是一个家族繁衍过程的民间历史记录;是唯一一种将名人、权贵和庶民并列的史籍。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历代都有编写和记录家谱者。综合各族“家训”,可窥中华民族之魂。我姓族谱中所立“家训”要求族人“重学”、“修行”、“禁*赌”、“戒烟毒”、“不违国法”、“慎重交友”、“以勤立业”、“以俭成家”、“智力致富”,如能为官当以国为重家为轻;为民当自食其力,创业有成,不成为国家和我族之废人。
因此颇爱教益,则生续谱之念,加之族人也殷切希望有人成头续谱,我族原族谱至今近百年,多代无记载等诸多因素,促使我增强续谱信心,为此我与正明、全三、辉炳、基成商议一至同意,分头调查,收集抄本,所到之处族人无不鼎力支持。据原谱载“吾系出姜姓,自齐丁公封支子于聂城,因以为氏”;“史载河间卫大夫食采于聂,因以为氏”。以上是否我嫡宗未考证。我姓虽在史籍中名人不乏,但未考证,不录入谱,以避沽名钓誉,遗笑后世。再谱以“记前人之实而传后人之信”为准则。
近代我姓也不乏名人,如聂荣臻、聂力、聂荣贵、聂勋财等,但望后代不以他们的名誉为炫耀资本,当继其志,努力奋斗,创丰硕业绩于未来。
我祖从江西迁到贵州时,把在江西带来的老族谱丢失,于是在清朝嘉庆元年丙辰(即公元一七九六年)十月左右重续族谱,在江西部份因无据可考,故未载入谱中。该谱本为大本,后于民国丙辰年(公元一九一六
柳氏家谱里有忠信都八甲是什么意思?
本文2023-10-12 13:12:26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36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