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发展历程
语言史学家一般把英语的历史分为三个时期:1、古英语时期,2、中古英语时期,3、现代英语时期。
1、古英语时期(又称盎格鲁-萨克森时期公元450—1100年)
日尔曼部落在不列颠定居后,名自占领一些地区。盎格鲁人占领了泰晤士河以北的英格兰的大部分地区和苏格兰的低地,朱特人占领了肯特郡一带地区,撒克森人占领了泰晤士河以南的大部分地区。各个部落建立了一些小王国,出现了英国历史上的七国时代。直到公元830年,阿尔弗雷德大王才统一了整个英格兰地区。由于全国长期没有统一,所以古英语时期存在着多种方言,主要方言有四种:西萨克森语,肯特语,莫西亚语和北恩布里亚语。这四种方言都曾一度占主导地位。西撒克森语保存下来的手搞最多。其它方言在形成英语的过程中也起过很重要的作用。
古英语的词汇有着浓厚的日尔曼语族的特点。这主要表现为复合法是重要的构词方法。复合词在古英语词汇中占有显著的地位。据统计,在史诗《贝奥武夫》3183行诗句中,竟有1069个复合词。有些复合词中不重读部分,渐渐失去了独立地位,而演变成了词缀,如for-, in-, -ful 等派生法在古英语中也广泛使用。共有二十四个名词后缀、十五个形容词后缀,-dom, -hood, -ship, -ness, -the, -ful,- ish 等词缀都可溯源到古英语时期。古英语时期的诗歌有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即头韵(alliteration),由此产生的许多短语一直保留到现在,如night and main, friend or foe, a labour of love。
古英语时期有两个重要的历史事件,给英语词汇带来较大的影响。第一件事是基督教传入英国。公元597年,一个名叫奥古斯丁的牧师从罗马来到英国传教。罗马文化随着基督教传入了英国。与此同时,一批拉丁词进入了英语。
第二件事是北欧人入侵英国。从公元790年开始,大批斯堪的那维亚人在英国定居。丹麦国王卡纽特还一度成为英国的君主。斯堪的那维亚人和英国人频繁交往,所以有许多斯堪的那维亚各国的词语进入了英语。
2、中古英语时期(公元1100—1500年)
公元1066年,诺曼人在征服王威廉率领下,横渡英吉利海峡,在哈斯丁战役中击溃了盎格鲁-萨克森军队,英王哈路德战死,英国被征服。这在历史上被称为诺曼征服。从此,英国结束了分裂状态,置于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之下。谨曼征服是英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对英语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
诺曼征服之后,谨曼人占据了教会和政府的一切重要职务。以后的二、三百年里,谨曼法语成为英国的官方语言。普通人仍然讲英语,但英语的文字记载却几乎中断。中古英语一般右以分为两个时期,1204年后,英语逐渐恢复主导地位。1362年英王爱德华三世首次用英语向议会致词。十五世纪,伦敦标准方言兴起。1476年,卡克斯顿把印刷术传入英国,对英语拼写标准化、传播英语书面语都起了很大的推进作用。
在中古英语时期,英语历经了剧烈变化。词尾变化大多消失,名词的性也消失了。词序,虚词和语调成了表示句子关系的主要手段。如果说古一英语与其它日尔曼语族的语言一样是典型的综合语,那么到了中古英语末期,英语已逐渐具有分析语的特性。而且这个趋势一直在继续着。
词汇方面的变化也是显著的。由于诺曼法语一度是英国统治阶级的语言,大批法语词涌入英语。在政治、宗教、法律、军事、社交、服饰、饮食等凡是与统治阶级有关的一切领域都有反映。法语词成了这些领域所用词语的主体。从此,英语改变了运用复合法创造新词的主要手段,并用来指称新事物,表达新概念这一日尔曼语族语言的特征,而向外来语敞开了大门。用直接引进借词的方法来满足对新词的需要。这一变化对英语词汇的发展影响深远,为日后大量借词—主要是希腊语词、拉丁语词—进入英语铺平了道路。
随着众多的法语借词被吸收进英语,一些法语和拉丁语的词缀也被英语化了,成为英语构词的重要素材。如前缀dis-, en-, inter-, mal-, non-, pre-, re-, semi-, sub-后缀如-able, -acy, -age, -al, -ancy/ency, -ate, -ory, -ance, -ant/-ent, -ician, -ise。与此同时,有些英语本族语的词缀反而被废弃不用了。在复合词的构成格式方面,也吸收了法语的一些特色,例如:名词+形容词,副词+过去分词(例by-gone)。这些现象,语言学史上称为英语的罗曼语化。这就是为什么从谱系关系上看,英语与德语同族,但现代英语的词汇和法语更相近的原因。
大量的法语词的涌入,也使英语词汇起了词义变化。有一些英语固有的词被淘汰掉了,有一些虽然还存在,但词义范围有所改变,或者带上特有的文体色彩和感情色彩。例如:wed在古英语中作“结婚”解,但在中古英语时期传入了法语词”merry”,英语中“结婚”这一意义渐渐由marry来表示,wed只用在引申意义中了;它的动名词wedding还是一个常用的词,但只限于指“婚礼”。带有不同文体意义的英语本族语词与法语并存,组成了英语中特有的同义词群格式。
3、现代英语时期(1500-- )
到中古英语末期,英语已经确立了作为英国国语的地位。乔叟的作品证明,英语已成为一种成熟的文学语言。英语语法的简单化过程已大体完成,拼写走向固定,基本词汇也已形成。总之,现代英语的基础也已经奠定。如果说阅读中古英语以前的英语仿佛是在读另外一种语言,那么十六世纪以后的英语与当代的英语的差别也就不那么明显了。现代英语一般以1700年为界,分为早期现代英语与后期现代英语。1700年英语规范化和标准化过程已经完成,这以后英语的语音和语法都无大的变化,只有词汇不断地扩大和丰富。
早期现代英语时期,对英语词汇的影响最大的是文艺复兴运动。文专职复兴运动是十四世纪在意大利开始的,在十六世纪以后的两个世纪内对英国的影响很大。在这一时期,强调研究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以对抗中世纪的封建文化。于是许多外来词,主要是拉丁语和希腊语的词语传入英语,成为英语的书面语和术语词的基本部分。同时也为英语提供了大量的同义词。希腊和拉丁语词进入英语后有的保留了原来的形式,如 climax, appendix, exterior, axis;有的失去了词尾,如(扩号内为拉丁语), consult (consultare), exclusion (exclusioneum) exotic (exoticus);还有的改变了词尾,使之更适合英语的形式,如形容词词尾us 变成了ous或变成al,名词词尾tas变为ty。
经过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其后的工业革命,英帝国开始向外扩张,与世界各地的交往日趋频繁,全球各地的语言都有语汇进入了英语,例如:harem[波斯语,商队],bazaar[波斯语,市场],shawl[波斯语,披肩],kiosk[土耳其语,凉亭],coffee[土耳其语], nabob[印地语,大富翁],soy[日语,酱油],orang-outang[马来语,猩猩],paddy[马来语,稻]。
与此同时,由于与法国一直保持着密切关系,法语词仍然源源不断地传入英语。这一时期传入英语的法语词很多保留了法语在发音和拼写上的特征,如protégé,被保护人,chaise两轮马车。
在构词法方面,截短单词和混成词迅速增加。依靠元音交替构成新词的方法被逐渐废弃了。
在这一时期,英语被带到了英国以外的一些地区、国家。成为那里的通用语言。这里应特别提到的美国英语。随着时间的推移,大西洋两边的盎格鲁-萨克森人使用的英语尽管基本相同,但在语言,拼写和语法方面都开始出现一些区别。
二十世纪以来,英美的科学文化有了很大的发展,各式各样的宣传媒介越来越普及,又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从们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多,英语的词汇也随着越来越丰富。词汇量有了成倍的增加。英语作为一种国际的语言,是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等国的国语。使用人口过三亿四千万以上,是在国际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在国际交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经过1500年的变迁,英语从几个日耳曼部族的语言发展为今天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语言,这固然有政治,经济,社会的原因,但英语本身也有其它主要语言所没有的长处。词汇的国际性便是他的优点之一。从本单元简略地回顾中可以看出英语善于吸收外来词。一方面英语属于日尔曼语族,有日尔曼语的共同词语,另一方面又长期与法语及其它罗曼语族语言的联系密切,同时吸收了大量古典词语。可以说,英语把代表欧洲主要文化的词语兼收并蓄于一身,这在欧洲各语言中间是独特的。从语法角度看,英语词尾变化简单,没有复杂的性数格变化。英语正在不断向分析性语言的方向发展,向简化的方向发展,英语的词序起的作用越来越大,这也使英语比较容易学习,特别是容易入门了。
英语也有他的弱点。最容易察觉的便是拼读不统一,造成的拼写混乱。此外,同义词、惯用语特别多,这固然使其表现力强,但同时也给英语学习者带来了不少的因难。
没有as schedule这个短语。
as scheduled
英[æzˈʃedjuːld]美[æzˈskedʒuːld]
如期;按照预定时间;预定的;按时。
[例句]The conference will be convened as scheduled
会议将如期召开。
近义词
planned
英[plænd]美[plænd]
v精心安排;计划;谋划;打算;期待;设计;安排;组织;策划。
[词典]plan的过去分词和过去式。
[例句]The couple have the foresight to plan their retirement wisely
他们夫妇很有远见,精心安排了退休后的生活。
吕嘉
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首席指挥
吕嘉是享有国际盛誉的华人指挥大师。他生于上海的一个音乐世家,幼年学习钢琴和大提琴,后来进入中央音乐学院,师从指挥大师郑小瑛学习指挥。24岁时,吕嘉进入德国柏林艺术大学,跟随汉斯·马汀·拉宾斯坦教授、罗伯特·沃尔夫教授继续深造。同年,吕嘉在意大利获得安东尼奥·佩得罗第国际指挥大赛第一名,并由此开始了辉煌的职业指挥家生涯。
在过去的近20年中,吕嘉在欧美及全球各国指挥歌剧及音乐会两千余场。他是第一位在意大利担任重要歌剧院总监的亚洲指挥家,也是第一位执棒芝加哥交响乐团的华人指挥家。在欧洲,他曾在斯卡拉歌剧院、巴伐利亚国立歌剧院、柏林德意志歌剧院,以及洛桑、都灵、罗马、那不勒斯、威尼斯、弗洛伦萨、法兰克福和斯图加特的众多歌剧院指挥过大量重要歌剧制作。在交响乐领域,他曾与众多国际顶尖交响乐团合作,如皇家阿姆斯特丹音乐厅管弦乐团、芝加哥交响乐团、莱比锡布商大厦管弦乐团、慕尼黑爱乐乐团、班贝格交响乐团、罗马圣塞西莉亚交响乐团、伯明翰城市交响乐团、利物浦皇家爱乐乐团、奥斯陆爱乐乐团、里昂国立管弦乐团、芬兰广播交响乐团、汉堡广播交响乐团、悉尼交响乐团,及众多其它欧美及澳洲乐团。
吕嘉是第一位录制全套门德尔松交响作品的华人指挥家,也是全球唯一录制了瑞典国宝级作曲家英瓦·利德霍姆全套交响乐作品的指挥家。他对德国古典浪漫派作品和法国印象派的诠释被盛赞为用“精准的音乐语言与完美的指挥技巧”演奏出“极其令人信服的音乐演绎”。在身为歌剧故乡意大利和德国,吕嘉指挥的歌剧剧目超过50部,被意大利的音乐评论家誉为“比意大利人更懂得意大利歌剧的指挥家”。
2007年,在意大利佩萨罗举行的罗西尼歌剧节上,吕嘉指挥的罗西尼歌剧《鹊贼》荣膺当年的“欧洲年度最佳歌剧大奖”。同年,意大利总统纳波利塔诺授予吕嘉“总统杯”,以表彰他为欧洲音乐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2012年,他还在举世瞩目的多明戈国际声乐比赛中担任评委,由此成为该比赛有史以来唯一的华人评委。
2012年,吕嘉成为国家大剧院歌剧总监与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首席指挥。由他监制和指挥的《罗恩格林》、《漂泊的荷兰人》、《奥赛罗》、《费加罗的婚礼》、《假面舞会》、《托斯卡》等歌剧,在世界众多歌剧与音乐媒体上广获赞誉。凭借这些世界水准的歌剧制作,国家大剧院不仅成为全球歌剧舞台上的耀眼明星,更由此开辟了歌剧艺术在中国发展的新篇章。同时,吕嘉带领下的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也通过其在音乐会中令人叹服的表现,稳步崛起为中国新一代交响乐团的杰出典范。
在担任国家大剧院歌剧总监和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首席指挥之前,吕嘉曾任意大利维罗那歌剧院的音乐总监、西班牙特内里费交响乐团艺术总监,并曾在意大利特里埃斯特歌剧院、佛罗伦萨交响乐团、罗马拉奇奥室内乐团及瑞典诺克平交响乐团担任首席指挥。同时,吕嘉现在也是澳门乐团音乐总监。
陈佐湟
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桂冠指挥
陈佐湟生于中国上海。1965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附中钢琴专业,1981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同年经小泽征尔先生推荐赴美国坦格乌德音乐中心及密西根大学音乐学院学习,1982年获音乐硕士学位,1985年获密歇根大学颁发的第一个乐队指挥音乐艺术博士学位,成为新中国第一个音乐艺术博士。
1985至1987年,陈佐湟在美国堪萨斯大学艺术学院任指挥副教授,期间获荣誉教授称号。 1987年,陈佐湟担任中国中央乐团指挥,并带领乐团赴美国纽约、华盛顿、芝加哥、旧金山、洛杉矶等二十四个城市进行了访问演出。此后,他又带领中央乐团、中国交响乐团、中国青年交响乐团、中国少年交响乐团及布达佩斯爱乐乐团、汉堡青年交响乐团等在欧洲、美洲和亚洲成功地进行了十多次巡演。1992年至1996年,陈佐湟又兼任美国罗德岛州爱乐乐团音乐总监和指挥,其间多次获得堪萨斯州和罗德岛州州长艺术奖和嘉奖令,深受乐团音乐家们和听众的赞赏和敬重。
1996年,陈佐湟辞去部份国外职务,回到中国,在原中央乐团的基础上组建中国交响乐团,并担任中国交响乐团首任艺术总监。中国交响乐团实行了国际上职业乐团通用的音乐季演出制,几年中邀请了上百位国际优秀音乐家来团合作,演出了大量中外交响乐作品,有力地推动了中国交响音乐事业的发展。陈佐湟带领乐团在国内许多城市及欧洲、,日本和墨西哥的访问演出获得了听众和乐评家的一致称赞。
2002至2006年陈佐湟担任墨西哥UNAM爱乐交响乐团音乐总监;2004至2008年担任上海爱乐乐团音乐总监;2006至2010担任韩国仁川爱乐乐团艺术总监。多年来,陈佐湟还应邀赴欧洲、美洲、拉丁美洲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担任三十多支交响乐团的客席指挥,包括苏黎世音乐厅管弦乐团、温哥华交响乐团、布达佩斯爱乐乐团、匈牙利国家交响乐团、古本江乐团、俄罗斯爱乐乐团、斯洛伐克广播交响乐团、冰岛交响乐团等,在亚洲,与他合作过的乐团包括香港管弦乐团、新加坡交响乐团、台北市立交响乐团及釜山爱乐乐团等。
陈佐湟被称为“一位极有才华的音乐家”,“可能是自小泽征尔之后,最重要的亚裔指挥家”。他的指挥艺术“富有强烈的艺术魅力”,“具有站在任何一个乐队前面的权威”,在多年的国际音乐活动中,陈佐湟向世界各国听众推荐中国交响乐新作及年轻艺术家的不懈努力,亦获得人们的普遍的敬重和赞扬。
陈佐湟自2007年始担任中国国家大剧院音乐艺术总监,2010年至2012年担任中国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首席指挥,现为乐团桂冠指挥,自2012年起兼任贵阳交响乐团音乐总监。 袁丁
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助理指挥
袁丁,著名青年指挥家,自幼酷爱音乐,2008年以全系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2012年以同样优异的成绩结束了德国莱比锡音乐与戏剧大学的学业。求学期间跟随我国著名音乐教育家徐新教授、著名指挥家李心草先生及德国指挥家乌尔里希·温德福尔教授研习指挥艺术,此外还曾得到过包括闻名于世的指挥教育家约尔马·帕努拉教授,小泽征尔等多位名家的指导和帮助。 2012年1月,袁丁于莱比锡上演了门德尔松第二交响曲《赞颂之歌》,取得了凯旋般的成功。莱比锡人民报的音乐评论盛赞其为“袁丁毫无疑问地掌握了他的专业”“超凡且精确的音乐阐述”“高级职业化的技术”“他具备一个优秀指挥家所具备的一切素质”。
此外,袁丁在歌剧领域也有骄人的成绩:通过不断探索,袁丁快速掌握了意大利语及德语剧目的精髓,至今已排演并积累了《茶花女》、《假面舞会》《弄臣》、《罗恩格林》、《唐豪瑟》、《蝴蝶夫人》、《托斯卡》、《波西米亚人》、《图兰多》、《贾尼·斯基奇》、《西部女郎》、《魔笛》、《费加罗的婚礼》、《费德里奥》、《日本天皇》、《自由射手》、《蝙蝠》等近30部歌剧保留剧目,成为同龄歌剧指挥家中的佼佼者。多年来与众多中外顶尖级歌唱家有过成功合作。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在澳门国际音乐节《托斯卡》的排演活动中,由于出色的工作及对歌剧的深刻掌握,得到了全体剧组人员的高度赞誉。
作为一名卓越的青年指挥家,袁丁近年来成功指挥过莱比锡中德广播交响乐团、南威斯特法伦爱乐乐团、莱比锡喜歌剧院乐团、西萨克森州交响乐团、耶拿爱乐乐团、莱比锡音乐与戏剧大学交响乐团与合唱团、韩国国家歌剧院、澳门乐团、中国国家交响乐团、中国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北京交响乐团、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团、深圳交响乐团、杭州爱乐乐团、上海歌剧院管弦乐团、中国青年交响乐团、贵阳交响乐团等,并与中国国家大剧院歌剧节、德国Eutin歌剧艺术节、澳门国际音乐节有过多次成功合作。2013年2月起,袁丁担任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助理指挥,凭借多年来对音乐事业的热爱和忠诚,以及一贯的刻苦钻研,使得袁丁的演出所到之处均受到热烈欢迎及高度赞扬。
英语发展历程
本文2023-10-12 13:11:46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36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