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还有哪些文物古迹?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2浏览:2收藏

宁海还有哪些文物古迹?,第1张

王锡桐起义遗址位于城关镇桃源南路。系原城隍庙,主体建筑有台门、五凤楼、戏台、大殿、后宫及厢房等。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八月,北乡大里秀才王锡桐为反抗天主教徒依仗帝国主义势力欺压人民,率众起义,坐镇城隍庙指挥,焚毁教堂,严惩首恶,沉重打击了教会势力。浙江省人民政府于1963年、1981年两次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县人民政府多次拨款修葺,现保存完好。

柔石故居在城西柔石路。系旧式三合院西厢二层楼房3间。柔石,原名赵平福(复),"左联"五烈士之一。1960年县人民政府拨款修理,收集文物资料予以陈列开放。并于1962年、1982年两次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台门有许广平题"柔石故居"4字额。

潘天寿故居在回浦乡建设村(冠庄)。旧式木结构四合院正厅东首二层楼房3间。著名画家潘天寿曾在此度过他童年与少年时代。1985年,县人民政府拨款整修,收集陈列字画、书籍、文具等文物资料,对外开放。

抗建书店在城关东大街,系木结构平房1间。1938年3月,中共宁海城区党组织开办,经销进步书刊,也是党组织主要联络点之一。次年初,遭国民党当局干涉而停闭。建国后,县人民政府拨款予以维修,并于1962年、1982年两次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梅花村会议遗址在岔路乡白岭根村。木结构二层楼房4间,平房2间,披房1间。1947年初春,中共浙东临时工作委员会在此召开干部会议,时值村旁梅花盛开,故名梅花村会议。县人民政府于1962年、1982年两次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内陈干部会议遗物。

方正学先生读书处在跃龙山西部百步峻顶。清乾隆十七年(1752),县人为纪念明儒方孝孺曾在此读书而建,为宽、深各4米的木结构平房3间。民国10年(1921)重修,原有楹联:"真读书种子,正气充天地;是名教完人,学行炳古今"。建国后,室南的石桌、石凳渐废。北面的"乾坤正气坊"毁于"文化大革命"期间。1982年12月,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峰塔矗立于跃龙山之巅。明万历十年(1582)建。为六面九层楼阁式空心砖塔,高226米,底最大对角线长5米。每层均有空龛,底层西面有一拱门。清同治元年(1862),塔顶毁于雷击。同治十三年修,并勒石于塔内。民国初顶部又遭雷击致损。

1982年12月,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于次年拨款修葺一新。

妙相寺铜钟铸于元大德四年(1300)三月,高15米,最大直径114米,肩围237米,重1250公斤,系青铜所铸。原挂妙相寺钟楼。1960年移挂县府大院树上,用作报警信号。"文化在革命"时凿去周围梵文并敲击致裂,痕长045米。县人民政府于1962年、1982年两次公布为县级重点保护文物。现存县文管会内。

杨景思墓前石像在黄坛乡黄泥丘村后杨景思系宋绍兴元年(1131)进士,累官至朝议大夫,封临海开国男。其墓已湮没,墓前存半陷入土的古马和已残的文翁仲各2,武翁仲1尊。县人民政府于1982年12月公布为县级重点保护文物。

此外,尚有陈长官墓(县城西门外崇寺山脚),方正学故里坊(城内中大街柴家巷口)、义进(城内小火巷口)、梦园(城内八角楼巷)、明恩寺(香山乡)、明瑞麦颂碑,旧志皆有记载。1962年均被公布为县级重点保护文物。后在"文化大革命"中拆除或毁损。

古建筑及遗址泮池,在今县府招待所(原孔庙)内,始建于宋绍兴间。东西长2255米,南北宽137米,呈半月形,池水终年不涸。池上有3孔石拱桥,长147米,宽175米。保存完整。

后井在城关小北门后井巷。呈六角形,榫卯结构。深8米。井内石上刻有"皇宋淳熙十二年岁次乙巳"字样。

白石头井在城东白石村。井圆筒形,内刻"乾隆癸巳正月合地捐修"。井旁有一白色巨石,长约18米,高08米许,形似母猪,俗名"白石头猪娘"。

矶基塔在大里乡清潭村东北溪边石矶上。建于明嘉靖间。为圆台体,三级,向上逐级缩小,高666米。塔顶少有破损,余完整。

镇东塔在水车乡下园村金山脚下平野之中。建于清乾隆四十年(1775)。为六角五层空心砖塔,高14米,底层每边宽24米,腰檐有菱角牙子叠涩,第一层北面有拱门一道,其余五面及各层每边均有拱门式空龛一道。民国37年(1948)曾进行维修,今保存完好。

平窑窑址在茶院乡平窑村西小土丘上,为宋代烧制韩瓶之遗址。面积约3亩,北高南低,坡斜12°。窑床偏东,长20米,宽23米,窑门南向,烟道向北伸往土丘最高处。原颇完整,"文化大革命"期间拆毁。

越溪巡检司城址在越溪村东面山岗上,濒临白峤港,与亭头山隔港相望。明洪武三年(1370)设司,二十年筑城。城址椭圆形,约500平方米,现存残址。

道士桥烽火台遗址,位于茶院乡道士桥村附近的铜岭岗石棚山顶。以岩石砌成,台基边各长89米,高5米,顶边各长8米。登台可远眺黄墩港,俯瞰力洋港。昔为象山港和三门湾的主要联络台。

山头烽火台遗址位于山头乡旗山(山头山)顶上。与车岙山台、湘岙山台成犄角之势。底边各长675米,高207米,呈正方形,以乱石砌成。南面有台阶8级,宽13米,北角少有塌损。登台可瞭望胡陈、车岙两港和蛇蟠水道。

王干山烽火台遗址在七市乡王干山村外。建于明代。台高2米许,底边长约5米,呈正方形,以岩石砌成。东面有石阶6级,宽1米左右。东北角略有塌损,余基本完整。登台可东望毛屿港,西南眺青山港。

摩崖石刻新岭北百步峻石壁上,清乾隆宁海知县郭文志镌"头上青天"4字。其南鹅冠岩上刻"民具尔瞻"4字,系清时孝廉褚传中刻。

白峤岭左边石壁上,刻"阿弥陀佛"4字两处。

七市乡浮玉洞旁石上,镌"留云观海"4字,明崇祯四年(1631)刻。

越溪亭头山老鹰岩上,镌"瀛岩"2字,款刻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郑世雄题。

樟树村后石屏山岩石上,刻有元代浙东宣慰使哈喇罕赛诗:"千岩石壁任苍苔,今日石盘居士来。洗刷浮云堪宴坐,不教独秀在天台。"后有附跋,犹能辨认。

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岔路镇下辖村委会包括兴中居民委员会、下畈村委会、湖头村委会、兆岸村委会、干坑村委会、上李坑村委会、岔路村委会、柴家村委会、前后娄村委会、渡东村委会、上金村委会、梅花村委会、白溪村委会、大岩村委会、山洋村委会、上屋基村委会、高塘村委会、泉峰村委会、顶峰村委会、吕家村委会、冠峰村委会、天河村委会。

河北东光柴氏字辈:山、轩、锡、汉、树 宝、福、德、庆、国。

安徽阜阳柴氏字辈: 万、天、龙、方、凤、心、 灯、 义、继、 贤、崇、 峻、 崎 、岚 、峰、 林、 松、 乐 、秀 、荣 。

山东泗水柴氏字辈:新、爱、云、洪、光、显。

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柴家台柴氏字辈: 玉、树、文、德、世、可、宗、尚、旭、红、工、宝、本、真。

山西柳庄柴氏字辈:茂、守、凤、俊、树(连)、志(世)只记住了这6代的字辈后边的忘了。

重庆合川柴氏字辈: 朝、廷、多、富、贵、安、邦、定、国、成。

辽宁丹东市柴氏字辈:国、忠、世、元、德、仲、名、连、志、守、利、本、天、锡、永、绵,恩、光、如、山。

孔、孟、曾统一字辈:红、闻、贞、尚、衍、兴、毓、传、纪、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亲、绍、念、显、扬、世、代、朝、廷、用、安、邦、治、国、贤。

衍庆堂李氏一支宗谱偶八股字派:万、荣、道、兴、恺,明、常、崇、德、彰,春、应、贞、元、泰,雍、熙、乐、允、祥。贤公股前派:才、文、寿、炒、广,永、玉、万、森、崇,应、一、启、振、家,声、川、长、必、祥。忠、义、开、洪、绪,龙、族、著、烈、光,经、纶、昭、实、学,廉、敬、历、官、方,根、本、培、深、厚,芝、兰、奕、世、香。

洢溪李氏一支家谱字派:一、春、辉、紫、杏,夏、映、红、莲。秋、催、桂、发,冬、送、梅、先。二、东、阶、叶、茂,南、圃、枝、荣。西、园、花、盛,北、苑、香、清。

河南信阳柴氏字辈: 山、清、其、昭、光,保、善、到、律、方,修、本、于、庆、兆,红、字、记、寿。

河北省枣强县大营镇冯村 柴氏字辈: 冠、冕、堂、皇、十、年、凤、翔。解放后的辈分:建、国、志、英、荣、耀、华、昌、盛、红。后续后辈:积、极、 向 、上、豁、 达 、开、 朗、聪、 慧、 健、 康。

柴家巷位于市区西北,北起水亭街,南至宁绍巷。小巷狭窄,却很有些来历。据民国《衢县。族望志》第6页记载:“柴家巷之柴氏,周恭帝后,叔夏封崇义公。收掌二帝位版权,就衢州景福院奉安,孙遂家予衢。”柴家巷就如上街的陆家巷、费家巷一样都是以姓氏得名的,而且有个特点,第一都不是普通百姓,第二并不是柴家巷里的百姓一定得姓柴。这和农村里以姓氏得名的村庄有很大的区别。在农村如戴家、戚家、方家、黄家或徐家坞等,一般来说都有一个大家族,或以本家姓为主。有的能拿出一大本家谱来。电视剧兄弟连里的一个家族为了躲避战乱来到深山老林里,这个家族竟然没有一个外姓。

据清嘉庆《西安县志》记载:县西柴家巷乾隆四十七年<1782>实五十二年<1787>宁绍乡裔祠<亦称宁绍会馆>。民国元年<1912>衢州县知事楼宋光立同乡会创设英才小学校。

时光如梭,如今柴家巷也许早已不见了“柴家”的氏族。,也不见了县知事楼宋光立的同乡会,英才小学校也不见了踪迹。但离柴家巷不过千米的皂木巷到有新名小学,也可能有一点关系吧,可惜没考证过。小巷里有的古建筑墙门上隐约还能见到什么棋局的文字,想当年这里是棋友聚会的地方。据从小在柴家巷长大的周雅庆说:“柴家巷有两个特点,一个是井多,十户人家七户有井。如3号4号有井,斜对面又是井。另一个是这巷里的老人大多长寿,八九十岁的老人很普通”。井多一定和衢江的水有关系。那长寿的原因是什么呢?文革时期,柴家巷曾经一度改名叫和睦巷。邻里和睦相处,深巷里平静的特殊环境,也许是老人们长寿的重要原因。

柴道琳 柴立宏 柴立超

柴成务,宋文科状元,(九三四~一○○四),字宝臣,曹州济阴(今山东曹县)人。太祖乾德六年《九六八》进士。太宗太平兴国五年(九八○)任峡路转运副使(《武夷新集》卷一○《柴公墓志铭》)。历知果、苏二州,两浙转运使,入为户部判官。淳化二年(九九一)为京东转运使。召入知制诰。蜀王小波、李顺事平,知河中府。真宗即位,迁给事中,历知梓、青、扬州,入判尚书刑部。景德元年卒,年七十一。有文集二十卷,已佚。《宋史》卷三○六有传。

柴禹锡,字玄圭,大名人。少时,有客见之曰:“子质不凡,若辅以经术,必致将相。”禹锡由是留心问学。时太宗居晋邸,以善应对,获给事焉。太平兴国初,授供奉官。三年,改翰林副使,迁如京使,仍掌翰林司。每夜直,上以藩府旧僚,多召访外事。迁宣徽北院使,赐第宝积坊。告秦王廷美阴谋,擢枢密副使。逾年,转南院使。服劳既久,益加勤敏。

雍熙中,议广宫城。禹锡有别业在表识中,请以易官邸,上因是薄之。又与宰相宋琪厚善。会广州徐休复密奏转运王延范不轨状,且言倚附大臣,无敢动摇者。上因访琪及禹锡曰:“延范何如人?”延范与琪妻为疏属,甚言其忠勤,禹锡亦傍赞之。上意其交通,滋不悦。禹锡又为琪请卢多逊故第,上益恶其朋比。坐琪以诙谐罢相,不欲显言之也。下诏切责禹锡,以骁卫大将军出知沧州。在任勤于政治,部民诣滨州列状以闻。改涪州观察使,徙澶、镇二州驻泊部署,俄知潞州,州民乞留三载,诏奖之。徙知永兴军府,再召为宣徽北院使、知枢密院事。

至道初,制受镇宁军节度、知泾州。入谢日,上谓曰:“由宣徽罢者不过防御使尔,今委卿旌节,兼之重镇,可谓优异矣。”禹锡流涕哽咽而已。咸平中,移知贝州。是岁,契丹兵奄至城下,禹锡内严备御,寇寻引去。明年,徙陕州。

柴宗庆(九八二~一○四四),字天佑,大名(今属河北)人。禹锡孙。真宗咸平三年(一○○○)尚太宗女鲁国长公主,升其行为禹锡子,拜左卫将军、驸马都尉,领恩州刺史。历官武胜、静难、永清、彰德诸军节度使。仁宗即位,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出知外州。庆历四年卒(《宋会要辑稿》礼四一之一七),年六十三。有《登庸集》,景佑二年(一○三五),因词语不合体制,韶悉收众本,不得流传(《宋会要辑稿》刑法二之二一)。《东都事略》卷三三、《宋史》卷四六三有传。

柴宗亮,官太子中允,生三子:元亨、无吝、无咎。

柴宗愈,为周恭帝族弟柴禹锡次子,曾任温州刺史,北宋初随二帝版权而聚居衢州。

柴熙诲更名卢璇,卢璇在宋真宗时曾任殿前防御使、节度使、同知枢密院事(相当于国防部长),仁宗天圣元年(公元1023年)被封为武烈侯,其妻卢锦被封为吴国夫人。

柴熙让,宋朝封义国公,世居沧州

柴皇城,周世宗柴荣的五世孙,世居山东省高唐

柴金花,周世宗柴荣的公主,杨门女将,杨六朗的妻子,又名柴郡主

柴中守,号蒙堂,馀干(今江西馀干西北)人。中行弟。事见《宋元学案》卷七九。

柴中立,宋理学家,柴中行柴中守的兄弟

柴纯臣 住长台,元丰八年(1085)进土,官东京留守。

柴天锡 元符三年(1100)进士,官司封郎中。

柴天因 元符三年(1100)进士。与天锡兄弟同榜。

柴授之 住长台,崇宁二年(1103)进士。

柴 绂 住长台,宣和三年(1121)进土,官临川判官。

柴 瑾 绍兴八年(1138)进士,官殿中侍御史。

柴致一 住长台,绍兴十五年(1145)进土。

柴卫 住长台,绍兴十八年(1148)进士,官大理寺正卿。

柴椿年 住长台,淳熙八年(1181)进土。

柴宏休、住长台,淳熙八年(1181)进土。

柴适正 淳熙八年(1181)进土。

柴中行 住长台,绍熙元年(1190)进土,知赣州。

柴得之 住长台,嘉泰二年(1202)进士。

柴可翔 住长台,开禧元年(1205)进士。

柴周臣 住长台,绍定五年(1232)进土,官翰林待制。

柴澹然 住长台,绍定五年(1232)进士。

柴可治 住长台,绍定五年(1232)进士。

柴土表 住长台,嘉熙二年(1238)进士,官沿海制参。

柴 霖 住长台,淳佑元年(1241)进士,官翰林学士。

柴 霂 住长台,与史柴霖同榜进土,官御史中封丞辅国定远将军都督同知宣尉副元帅。

柴 胜 住长台,宝佑元年(1253)进士。

柴随亨.住长台,宝佑四年(1256)进士。

柴元亨 住长台,宝佑四年进士。

柴蒙亨 住长台,宝佑四年进土。

柴元彪 住长台,咸淳四年(1268)进士。

柴肃,宋朝时期为三班奉职

柴咏,诏换殿中丞,封崇义公,签书奉宁军节度判官事,以奉周祀

柴荣之后,曰熙、曰愈、曰若拙、曰上善并为三班奉职曰余庆、曰诚为州长史、助教,曰贻廓等十一人复其身,仍各赐钱一万。又录世宗曾孙揆、柔及贵曾孙日宣、守礼曾孙若讷皆为三班奉职。

柴若讷为卫尉寺丞,袭封崇义公,签书河南府判官厅公事。

柴宣义郎,周恭帝后,世世为宣义郎,监周陵庙,与知县请给,以示继绝之仁,为国二恪,永为定制。”

柴叔夏,周世宗玄孙,为右承奉郎,袭封崇义公,奉周后。二十六年,叔夏升知州资序,别与差遣。以子国器袭封,令居衢州。朝廷有大礼,则入侍祠如故事。其柴大有、柴安宅亦各补官。

柴彦颖,世宗八世孙,特补承务郎,袭封崇义公。

柴桂,南宋梁王,住南宁州

柴排福,南宋梁王,住南宁州

柴进,北宋义国公,住河北省沧州

柴熙谨,改名潘惟道,《宋史》中作惟正,讳玖,任职光禄大夫、西京作坊使,由大名府迁居山东省青州府临朐县竹搭桥,卒葬府城北郭龙形,配王氏葬竹搭桥犬形,生子五:贞周、元周、明周、能周、尊周。贞周公袭祖职为光禄大夫,与明周、能周同事于宋,於神宗熙宁初年兄弟三人被谪入楚,元周、尊周二派尚在齐地青州府,改回柴姓

宁海还有哪些文物古迹?

王锡桐起义遗址位于城关镇桃源南路。系原城隍庙,主体建筑有台门、五凤楼、戏台、大殿、后宫及厢房等。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八月,北乡大里...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