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姓郑的名人有哪些?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2浏览:1收藏

历史上姓郑的名人有哪些?,第1张

历史上姓郑的伟人有哪些? 这下你该满足了吧???

郑姓古代历史名人(现代略)

郑桓公:得姓始祖。周宣王把幼弟友封在郑地即郑桓公。后来畅郑桓公的子孙以国为姓,从此就开始有了“郑”姓。郑桓公就是郑姓的始祖。

郑武公:郑桓公子,东迁始祖。

郑庄公:郑武公子,春秋初年,王室衰弱,诸侯崛起,竞相争雄。郑庄公继位后,首先安定国内局面,然后利用巧妙的外交战略和高超的军事谋略,在春秋初年率先小霸天下。由此拉开了春秋霸主政治的序幕,促使中国进入了大国争霸时期。郑庄公墓位于河南省新密市。1987年3月4日,郑州市人民 公布为郑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郑 旦:春秋晚期吴、越时的巾帼人物,即西施。经过训练,到吴国作内应。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得以“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灭吴。

郑 国:战国末期韩国人,水利专家。 出任关中史官,开凿灌溉渠,称为郑国渠。

郑当时:西汉名臣。

郑 吉(?~公元前四十九年):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人。活跃于西域,是在前汉对外战争中活跃的典型武将。郑吉的势力冠于西域,以都护骑都尉的身份效力。此外,汉也封其为安远候,并建立乌垒城,行使对西域的镇抚。随着其在汉经营西域时所建立的功绩,他也成为西域都护这职位的第一人。《汉书》卷七十《郑吉传》、卷九十六《西域传・上》“安远堂”:汉宣帝封郑吉安远侯,得安远堂。

郑 玄:东汉经学家,创立郑学。“博经堂”和“通德堂”:都与东汉著名经学家郑玄有关。郑玄博览群经,几千人从远方来拜他为师。西汉时期的读书人大都专治一经,郑玄却独自力主博通。史称郑玄深受北海相孔融敬重,特意在其家乡高密县设立一个“郑公乡”,又扩建他的门闾以通车马,称之为“通德门”。

郑 羲:北魏重臣。

郑 畋:(825-883),字台文,荥阳(今属河南)人。晚唐宰相,以书生意气破黄巢起义军。今存诗十六首,多七言绝句。

郑 虔:唐朝学者、画家。诗词、书法、画俱佳,尤以山水画见长,玄宗皇帝为之题字郑虔三绝。

郑 注:唐朝尚书,本姓鱼,冒姓郑。

郑买嗣(860-909):唐末五代初大长和国一世国王。郑回七世孙。初为南诏清平官,南诏王隆舜时官至侍中,南诏末代王舜化贞时为相。公元902年(唐昭宗天复二年,南诏中兴五年),杀舜化贞及南诏家室,自立为王,国号大长和国。公元909年卒。

郑 樵:南宋史学家,著有《通志》、《氏族志》等80余部书作。

郑思肖(1241―1318):字忆翁,号所南,福建连江人。兼长诗画,他画兰不画土根的故事早已流传人口。相传在明末苏州承天寺古井里发现的郑思肖《心史》,顾炎武就为此写了《井中心史歌》。

郑光祖:元代曲作家。

郑成功(1624一1662):明末名将,著名的民族英雄。本名森,字明俨,号大木,福建南安人。弘光时监生,隆武帝赐姓朱、号“国姓爷”。清兵入闽,起兵反清。后与张煌言联师北伐,震动东南。康熙元年(1662年)率将士数万人,自厦门出发,于台湾禾寮港登陆,击败荷兰殖民者, 。

郑 和:明航海家。本姓马,明成祖赐姓郑。

郑 燮:号“板桥”,清代画家。

郑 信:泰国国王,又名郑昭。泰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吞武里王朝创始人,泰国称为披耶达信王或达信王。

古时候姓郑的名人有哪些 郑 旦:春秋晚期著名的巾帼人物,在吴越两国长年战争时期,只身入吴作内应,助越国顺利灭吴,立下汗马功劳。

郑 国:战国末期韩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水利专家。曾助秦国修成著名的水利工程郑国渠,使秦沃野千里,国力更加强盛。

郑 吉:会稽(今浙江省绍兴)人,曾率兵抗击匈奴入侵,为汉始设西域都护之始。

郑 兴、郑众:河南省,开封人,系父子。兴为东汉时期学者,对中国历史上的儒学进一步发扬,贡献巨大,世称“先郑”。子郑众为东汉经学家,曾任大司农,通晓《易》、《诗》等经学。

郑 羲:与郑道昭父子皆北魏名臣、书法家,郑道昭更是与王羲之齐名的“北方书圣”,为魏碑的鼻祖。

郑 虔:郑州荥阳人,唐朝学者、画家。诗词、书法、画俱佳,尤以山水画见长,玄宗皇帝为之题字“郑虔三绝”。著有《天宝军防录》。

郑 泽:隋朝荥阳人,有学识,知钟律,考校大东钟律,著有《乐府歌辞》、《乐府声调》等。

郑 樵:莆田(今属福建省)人,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历史学家、史籍学家,一生著作丰富,其晚年所著《通志》是继《史记》后又一部伟大的通史著作,且颇具创见。

郑 玄:东汉北海高密(今属山东省)人,世称“后郑”,其潜心著述,遍注群经,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被称为“郑学”,在整理古代历史文献上颇有贡献。

郑 注:唐朝尚书,本姓鱼,冒姓郑。唐代绛州翼城(今山西省翼城东)人,出身微贱。年轻时,他行医卖药,浪迹江湖。因为他本姓鱼,后改姓郑,人们都取外号讥笑他,叫他“鱼郑”、“水族”。郑注是唐朝的名臣,对其功过是非历来有不同的评价。正史上贬多于褒,现代的史学工作者也有争议。有的提出,对郑注在历史上的作用有必要重新认识和评价,认为他代表当时庶族中小地主的利益和要求,同宦官集团进行了斗争,还是有一定进步意义的。

郑 樵:南宋史学家,著有《通志》、《氏族志》等80余部书作。

郑 和:明航海家,本姓马,明成祖赐姓郑。云南省昆阳(今晋宁)人,曾率船队七下西洋,远达非洲、红海等地,促进了中外交流,而且还创制了我国第一部航海地图。

郑 燮:号“板桥”,江苏省兴化人,清代书画家、文学家。诗、画、书号称“三绝”,“扬州八怪”之一,后辞官归里。

郑 信:泰国国王,又名郑昭。泰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吞武里王朝创始人,泰国称为披耶达信王或达信王。

郑桓公:即姬友,为郑姓的得姓始祖。周宣王封小弟姬友于郑,建立西周的最后一个诸侯国。姬友死后谥号为桓公。所以史称郑桓公。周幽王时,郑桓公任周朝司徒,掌管教化,他眼见周幽王宠幸褒姒、重用奸臣、王室矛盾激化、内忧外患交织,预感将要发生变乱,便向太史伯请教避祸的办法。郑桓公根据太史公的建议,把家属和重要财产安置在虢、郐之间一个叫“京”的地方,史称“虢郐寄孥”。次年,西周王室发生了“犬戎之乱”,桓公为国捐躯,其子掘突袭位,是为郑武公。后来,郑武公乘护送周平王东迁之机,先后功灭虢、郐,建立新的郑国。郑国于公元前375年为韩国所灭,子孙播于陈、宋间,以原国名为姓氏,就是郑氏。

有哪些历史人物是姓郑的? 郑 旦:春秋晚期著名的巾帼人物,在吴越两国长年战争时期,只身入吴作内应,助越国顺利灭吴,立下汗马功劳。

郑 国:战国末期韩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水利专家。曾助秦国修成著名的水利工程郑国渠,使秦沃野千里,国力更加强盛。

郑 吉:会稽(今浙江省绍兴)人,曾率兵抗击匈奴入侵,为汉始设西域都护之始。

郑 兴、郑众:河南省,开封人,系父子。兴为东汉时期学者,对中国历史上的儒学进一步发扬,贡献巨大,世称“先郑”。子郑众为东汉经学家,曾任大司农,通晓《易》、《诗》等经学。

郑 羲:与郑道昭父子皆北魏名臣、书法家,郑道昭更是与王羲之齐名的“北方书圣”,为魏碑的鼻祖。

郑 虔:郑州荥阳人,唐朝学者、画家。诗词、书法、画俱佳,尤以山水画见长,玄宗皇帝为之题字“郑虔三绝”。著有《天宝军防录》。

郑 泽:隋朝荥阳人,有学识,知钟律,考校大东钟律,著有《乐府歌辞》、《乐府声调》等。

郑 樵:莆田(今属福建省)人,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历史学家、史籍学家,一生著作丰富,其晚年所著《通志》是继《史记》后又一部伟大的通史著作,且颇具创见。

郑 玄:东汉北海高密(今属山东省)人,世称“后郑”,其潜心著述,遍注群经,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被称为“郑学”,在整理古代历史文献上颇有贡献。

郑 注:唐朝尚书,本姓鱼,冒姓郑。唐代绛州翼城(今山西省翼城东)人,出身微贱。年轻时,他行医卖药,浪迹江湖。因为他本姓鱼,后改姓郑,人们都取外号讥笑他,叫他“鱼郑”、“水族”。郑注是唐朝的名臣,对其功过是非历来有不同的评价。正史上贬多于褒,现代的史学工作者也有争议。有的提出,对郑注在历史上的作用有必要重新认识和评价,认为他代表当时庶族中小地主的利益和要求,同宦官集团进行了斗争,还是有一定进步意义的。

郑 樵:南宋史学家,著有《通志》、《氏族志》等80余部书作。

郑 和:明航海家,本姓马,明成祖赐姓郑。云南省昆阳(今晋宁)人,曾率船队七下西洋,远达非洲、红海等地,促进了中外交流,而且还创制了我国第一部航海地图。

郑 燮:号“板桥”,江苏省兴化人,清代书画家、文学家。诗、画、书号称“三绝”,“扬州八怪”之一,后辞官归里。

郑 信:泰国国王,又名郑昭。泰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吞武里王朝创始人,泰国称为披耶达信王或达信王。

郑桓公:即姬友,为郑姓的得姓始祖。周宣王封小弟姬友于郑,建立西周的最后一个诸侯国。姬友死后谥号为桓公。所以史称郑桓公。周幽王时,郑桓公任周朝司徒,掌管教化,他眼见周幽王宠幸褒姒、重用奸臣、王室矛盾激化、内忧外患交织,预感将要发生变乱,便向太史伯请教避祸的办法。郑桓公根据太史公的建议,把家属和重要财产安置在虢、郐之间一个叫“京”的地方,史称“虢郐寄孥”。次年,西周王室发生了“犬戎之乱”,桓公为国捐躯,其子掘突袭位,是为郑武公。后来,郑武公乘护送周平王东迁之机,先后功灭虢、郐,建立新的郑国。郑国于公元前375年为韩国所灭,子孙播于陈、宋间,以原国名为姓氏,就是郑氏。

郑武公:郑桓公子,东迁郑姓的始祖。据唐书《宰相世系表》说,郑桓公的儿子武公,曾经跟晋文侯辅佐周平王东迁到洛阳,建立了东周,郑武公自己也跟着搬了家,新郑由此而诞生,郑姓更继续繁荣滋长。

郑道昭:荥阳开封人,北魏书圣,曾任国子祭酒,工文词书法,其书法笔力雄健,兼有隶意,被后人推崇为“魏碑之宗”。

郑庄公:郑武公子,郑姓的中兴始祖。即姬寤生(公元前757-公元前701),郑平王东迁后,郑庄公的祖父郑恒公被封为周室的卿士,郑庄公继其父武公为周的卿士。继位后郑国的国势日益强盛,周朝却每况愈下>>

历史上有没有姓郑的人物 郑和

姓郑的名人明星伟人 郑嘉颖、郑秀文、郑元畅、郑爽、郑容和、郑源、郑秀晶 郑燮 郑成功 ,郑源,郑中基,郑伊健 郑少秋 郑希怡 郑则仕 郑少秋、 郑嘉嘉、 郑则仕、 郑希怡、郑宇成

郑玄、郑用、郑芝龙、郑板桥

郑梗洁、郑亚旗、郑东汉、郑乾龙、郑回、郑建龙

中国历史上姓郑的最伟大的人物 [郑 国] 是战国时的著名水利工程师 , 他为秦国开水渠,灌溉良田四万多顷,使关中沃野千里。历史上记作“郑国渠”。

[郑 吉] 汉代大将军,保卫边疆战功赫赫,封安远侯。

[郑 和] 明朝航海家,原名马三保,民间称他三保太监,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人物。

[郑成功] 明末清初民族英雄, 的名将。

郑板桥:清朝书画家,善画兰竹,秀丽苍劲,亦工书法,所创板桥体独具风格,号

称三绝,是扬州八怪之一。

郑成功:明末名将,唐王赐姓朱名成功,授总统使、诏讨大将军,时人称国姓爷。

郑光祖:元朝著名剧作家,他和关汉卿、马致远、白朴被誉为元曲四大家,有代表

作《倩女幽魂》。

郑虔:唐朝学者、画家。诗词、书法、画俱佳,尤以山水画见长,玄宗皇帝为之题

字郑虔三绝。

郑 旦:春秋晚期,吴、越时的巾帼人物。郑旦即西施,经过训练,送到吴国作内

应,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得以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灭吴

历史上的郑姓名人 郑板桥:清朝书画家,善画兰竹,秀丽苍劲,亦工书法,所创板桥体独具风格,号

称三绝,是扬州八怪之一。

郑成功:明末名将,唐王赐姓朱名成功,授总统使、诏讨大将军,时人称国姓爷。

郑 和:明航海家,本姓马,小字三宝, 。明入宫为宦官,后从燕王起兵,有

功,赐姓郑,曾奉命率舰队七下西洋,途经三十余国,最远曾达非洲东岸、

红海和 圣地麦加。

郑 国:战国时代的水利家,韩国人。出任关中史官,开凿灌溉渠,称为郑国渠。

郑光祖:元朝著名剧作家,他和关汉卿、马致远、白朴被誉为元曲四大家,有代表

作《倩女幽魂》。

郑虔:唐朝学者、画家。诗词、书法、画俱佳,尤以山水画见长,玄宗皇帝为之题

字郑虔三绝。

郑 旦:春秋晚期,吴、越时的巾帼人物。郑旦即西施,经过训练,送到吴国作内

应,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得以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灭吴

历史上的郑姓名人? 公元前806年――公元前375年:   郑桓公:

郑国时期 得姓始祖。周宣王把幼弟友封在郑地即郑桓公。后来,郑桓公的子孙以国为姓,从此就开始有了“郑”姓。郑桓公就是郑姓的始祖。

甲申年遥祭郑姓始祖郑桓公文

维公元二○○四年,岁在甲申。郑氏儿女,桓公子孙,遥祭郑姓始祖华山之麓,渭水之滨,华县城内,郑桓公陵,谨以遥祭,聊表至诚之心。恭祭我人文初祖郑桓公曰:赫赫吾祖,功德何隆!创千秋之伟业,启万世之文明。郑国以降,爰至近世,仁人志士,民族精英,惟大业是勤,惟祖德是崇。为家康泰,为族振兴,秉承祖训,至诚至忠。凝聚智慧,屡建旷世丰功。巍巍姬郑,血脉永承!

世纪更新,姬郑振兴。辉煌史册,谱写新声。锦绣家园,再振雄风。发展经济,再造秀美,焕发生机,民安家宁。煌煌姬郑,自立自强。民族复兴,神人共襄。仰吾祖之英灵,致兆民于阜康。

大礼告成,伏惟尚飨。

郑武公:

郑桓公子,东迁始祖。

郑庄公:

郑武公子,春秋初年,王室衰弱,诸侯崛起,竞相争雄。郑庄公继位后,首先安定国内局面,然后利用巧妙的外交战略和高超的军事谋略,在春秋初年率先小霸天下。由此拉开了春秋霸主政治的序幕,促使中国进入了大国争霸时期。郑庄公墓位于河南省新密市。1987年3月4日,郑州市人民 公布为郑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烛之武:

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围攻郑国,烛之武用绳子从城墙上坠下去。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就要灭亡了!越过其他国家而在远方设置边邑,您知道这是很困难的。哪能用灭郑来加强邻国呢?邻国实力雄厚,就等于您的力量薄弱啊。如果不灭郑国而使它成为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贵国使臣来往经过,供应他们的食宿给养,这对您也没有坏处。”秦伯很高兴,与郑国订立盟约,率军回国。

叔詹:

周囊王十二年,郑国受晋国围攻,为了让晋军撤走,郑伯派谋臣叔詹往见晋侯。晋侯见了叔詹,历数他的罪状,命令左右马上备鼎,要烹叔詹。叔詹面不改色,请求让他说完话后再杀。晋侯应允,叔詹说,以前他曾对郑伯说,晋公子贤明,将来在诸侯中一定很有威望。现在郑国面临大祸,郑伯不愿让他往见晋侯,但他引用“主辱臣死”之古训,自愿请求被杀,来挽救满城大难。接着,他就说:“夫料事能中,智也;尽心谋国,忠也;临难不避,勇也;杀身救国,仁也。仁智忠勇俱全,有臣如此,在晋国之法固宜烹矣!”晋侯听了,大吃一惊,立刻决定不杀叔詹,并且款待他。

弦高:

郑穆公元年(前627),秦国偷袭郑国,当秦国军队行至滑地时,被郑国商人弦高发现。弦高赶着自己的牛群,冒充郑国使臣,前来犒赏秦军,并派人回国告急。秦国军队以为郑国已有所准备,便放弃偷袭郑国的打算,返回秦国。

子产(?~前522),

复姓公孙,名侨,字子产,又字子美,郑称公孙。是我国春秋时期郑国著名的政治家。郑简公十二年(前554)为卿,二十三年执政。当时郑国处于晋楚两强之间,国内强族交讧,兵革频临。子产为政,内修法度,宽猛相济,安抚百姓,抑制强宗,保持国内政局长期稳定;外应诸侯,周旋于列强之间,卑亢得宜,数以辞令折服强敌,使郑国免遭兵革之祸。曾整顿田地疆界、沟洫,以利农业生产和社会安定。后又创立按“丘”征“赋”制度,并把刑书铸在鼎上予以公布。不毁乡校,以听取“国人”意见。这些改革使郑国在内政和外交方面取得了成效。子产还提出“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反对迷信活动。子产“知人善用,择其能者而使之”。子产为政数十年,政绩显赫,内外交誉。“为相一年,竖子不戏狎,斑白不提挈,僮子不犁畔;二年,市不豫贾;三年,门不夜关>>

所有姓郑的名人有哪些? 郑成功(1624年8月27日―1662年),祖籍福建省南安人。但出生於日本九州平户藩,父为郑芝龙,母为日本田川氏,原名郑森,字明俨,号大木小名福松。后由南明唐王隆武帝赐国姓朱,名成功,故又称国姓爷。郑成功为明朝最后一个强调反清复明的官员,并透过实质的武力攻击让当时 的荷兰东印度公司之人员撤退,并流传下了众多极富传说色彩的活动遗迹和传奇故事。死后葬於台 南鹿耳门港附近。「Koxinga」一词是外国人对他的习称,即源自闽语的「国姓爷(Kok-Seng-Ya)」。 郑芝龙(1604年-1662年),号飞黄,小名一官,有飞虹将军的称号,福建泉州府南安石井乡人,明朝末年以中国南部及日本等地为活跃舞台的商人兼海盗,以所经营的武装海商集团:一官党着称,发迹於日本平户藩,为台湾郑氏王朝开创者郑成功的父亲。在西方文献中,则以「Equan(一官)」闻名於世;Quon丶Iquon丶Iquam丶Equan所指均为其人。父郑绍祖为泉州太守叶善继的库吏。郑芝龙弟三人:郑芝虎丶郑鸿逵丶郑芝豹。 郑经(1642年10月25日―1681年3月17日),字贤之丶元之,号式天,昵称「锦舍」,延平郡王,台湾的统治者,郑成功长子。 郑观应(1842年―1922年),原名官应,字正翔,号陶斋,广东香山(今中山)三乡雍陌人。为中国近代着名文学家丶思想家和实业家。 郑振铎(1898年 - 1958年),生於浙江温州,原籍福建长乐。 作家,文学史家,着名学者,字西谛,有郭源新丶宾芬等多个笔名,是中国民主促进会发起人之一。 补充: 郑旦:春秋晚期著名的巾帼人物,在吴越两国长年战争时期,只身入吴作内应,助越国顺利灭吴,立下汗马功劳。 郑国:战国末期韩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水利专家。曾助秦国修成著名的水利工程郑国渠,使秦沃野千里,国力更加强盛。 郑吉:会稽(今浙江省绍兴)人,曾率兵抗击匈奴入侵,为汉始设西域都护之始。 郑兴、郑众:河南省,开封人,系父子。兴为东汉时期学者,对中国历史上的儒学进一步发扬,贡献巨大,世称“先郑”。子郑众为东汉经学家,曾任大司农,通晓《易》、《诗》等经学。 郑羲:与郑道昭父子皆北魏名臣、书法家,郑道昭更是与王羲之齐名的“北方书圣”,为魏碑的鼻祖。 郑虔:郑州荥阳人,唐朝学者、画家。诗词、书法、画俱佳,尤以山水画见长,玄宗皇帝为之题字“郑虔三绝”。著有《天宝军防录》。郑泽:隋朝荥阳人,有学识,知钟律,考校大东钟律,著有《乐府歌辞》、《乐府声调》等。 郑樵:莆田(今属福建省)人,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历史学家、史籍学家,一生著作丰富,其晚年所著《通志》是继《史记》后又一部伟大的通史著作,且颇具创见。 郑玄:东汉北海高密(今属山东省)人,世称“后郑”,其潜心著述,遍注群经,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被称为“郑学”,在整理古代历史文献上颇有贡献。 郑注:唐朝尚书,本姓鱼,冒姓郑。唐代绛州翼城(今山西省翼城东)人,出身微贱。年轻时,他行医卖药,浪迹江湖。因为他本姓鱼,后改姓郑,人们都取外号讥笑他,叫他“鱼郑”、“水族”。

  编辑本段郑 zhèng

  <名>

  1(形声。从邑,奠声。从邑,与地名、邦域有关。本义:周代诸侯国名,姬姓)

  2同本义 [Zheng state]郑,京兆县,周厉王子友所封。从邑,奠声。宗周之灭,郑徙缯洧之上,今新郑是也。——《说文》至于南郑。——《穆天子传》。此旧郑也。郑穆公使视客馆。——《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3周西都畿内地。周宣王封季弟友(桓公)于此。在今陕西华县境。其后犬戎杀周幽王,桓公死之,其子武公与晋文侯定平王于东都,武公迁居东都畿内,都新郑,即春秋之郑国。战国时为韩所灭。又如:郑声(郑国音乐);郑风(《诗》十五国风之一);郑国渠(古代关中平原的人工灌溉渠)

  4原指春秋战国时郑国的民间音乐,后与所谓雅乐对举,指与雅乐相背的“*邪之音” [wanton music]改华服以就紫,变雅音而入郑。——《惟皇诫德赋》

  5又如:郑音(本指春秋时郑国的音乐,后多指俗乐)

  6姓

  编辑本段一、寻根溯祖

  姓氏:郑 祖籍:河南

  祖宗:郑桓公 郡望:荥阳郡

  分类:以国为姓

  周宣王公元前806年封小弟姬友于郑(陕西省华县东,居棫林,徙拾),史称郑桓公。郑国公元前769年东迁新郑,于公元前375年为韩国所占据,郑人奔于陈、宋间,以原国名为氏,就得郑氏。

  编辑本段二、迁徙分布

  郑氏最早的发源地在河南东部及山东、安徽等地间。秦时,19世孙郑袭迁司州河南洛阳。27世孙郑其举族迁回荥阳(位于开封城东开封县朱仙镇古城村)。秦汉以后,郑姓已迁入邻近地区,主要以今山东、安徽、陕西、山西等境为其分布的主要地区。其后29世孙郑宾居山东高密。31世孙郑众之子安世迁居咸阳。因汉武帝令"强宗大族,不得聚居",有24世孙南迁至浙江会稽山阴。郑姓大举南迁始于"永嘉之乱"之时。西晋永嘉二年,"中原板荡,衣冠始入闽者八族",其中第四姓即为郑姓。唐初,河南郑氏又有随陈政、陈元光父子移居福建者。唐末,又有河南故始郑氏随王潮、王审之入闽。明清之际著名民族英雄郑成功的先祖既是此次入闽的。郑氏移居台湾,始于郑成功;播迁至海外,始于清,现分布于泰国、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加拿大、美国等国家。

  编辑本段三、郡望堂号

  堂号 "博经堂":东汉郑玄,博览群经,几千人从远方来拜他为师。西汉时期的读书人大都专治一经,郑玄却独自力主博通。

  "安远堂":汉宣帝时,郑吉为侍郎,那时外侮屡屡来犯,郑吉打败了车师,使日逐投降。于是皇帝提他当司马。为了西方国境的安全,又派他为西域都护,封安远侯。

  郡望 荥阳郡:三国时置郡。

  洛阳:我国古都之一。汉、魏故城在今洛阳市白马寺东汉水北岸;隋、唐故城在汉城西18里。

  高密郡:西汉时置郡,治所在高密。相当今山东高密一带。

  雍州:东汉时置郡,治所在长安。

  陇西郡:战国时置郡,治所在狄道。

  南阳郡:战国秦置郡,治所在宛县。

  编辑本段四、家乘谱牒

  江苏:郑氏宗谱一卷、云阳郑氏宗谱二十卷、扶风郑氏宗谱四卷、兰陵郑氏宗谱三十卷、东山郑氏世谱八卷首一卷、萧山郑氏宗谱十二卷

  浙江:镇北龙山郑氏宗谱十四卷首二卷末二卷、慈溪鞍山重视重修宗谱二十四卷、慈溪灌东郑氏宗谱十卷、兰溪郑氏宗谱十九卷

  安徽:峰阳郑氏家谱不分卷、祁门奇峰郑氏本宗谱四卷、郑氏宗谱十三卷、桐城郑氏宗谱、桐西郑氏宗谱、礼仪堂郑氏宗谱、郑氏宗谱一卷

  福建:南湖郑氏宗谱、石井本郑氏宗族谱、石井本宗族谱、郑氏世代谱、桃源郑氏族谱二卷、桃源郑氏族谱、四城郑氏家谱、荥阳堂郑氏家谱 荥阳郑氏宗谱、岩镇郑氏迁出宗谱一卷、郑氏传家谱、续修白华郑氏宗谱、郑氏族谱、郑氏宗谱不分卷、郑氏宗谱一卷

  编辑本段五、历史名人

  郑国:战国时代的水利家,韩国人。出任关中史官,开凿灌溉渠,称为"郑国渠"。

  郑玄:汉代创立郑学。

  郑成功:明末名将。

  郑和:明航海家。

  郑燮:中国清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生于1693年,卒于1765年,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画擅兰竹。

  编辑本段六、宗亲社团

  40年代后期起,组织或恢复、改组成立的宗亲团体有台北郑氏宗亲会、嘉义县郑氏宗亲会、彰化鹿港郑氏宗亲会、台南郑氏宗亲会、全台郑氏宗亲会,台北市郑氏宗亲会、世界郑氏宗亲总会,等多个宗亲会、家族会。这些宗亲会在各地均建有宗祠,多数且设有各类教育、文化基金和经济、慈善、互助等分机构。冠以“世界”两字的宗亲会,除个别无固定会址者外,均与其他国家、地区的宗亲团体没有隶属关系。 1974年4月29日,海内外郑氏宗亲代表大会在台北召开。这次大会制订了《世界郑氏宗亲总会章程》,成立了组织和管理机构,选举出《总会》***。郑彦(台湾)当选为理事长,世界郑氏宗亲总会正式成立。总会的宗旨是:"阐扬祖德,增进宗谊,团结互助,共谋福利,并为宗亲举办各项服务与福利,及致力社会公益与慈善事业"。

  据宁都蔚背岭状元及第郑獬墓碑及《宁都郑氏三修族谱》载:西晋因“怀帝变”(即永嘉之乱)郑鹰从山东莱州迁江西豫章西山(今南昌),其后迁宜黄候坑、石城南桥岭。郑玉付于唐大中九年由南桥岭迁宁都西关,为宁都始祖。五世郑义郎于五代后汉商居湖北安陆。七世郑獬,字毅夫,宋皇佑五年高中状元及第。八世三郎(郑宣义)宋元间领全家返徙宁都,并扶三代灵梓归葬宁都蔚背岭“美人献花”形,据此,郑獬应定为宁都籍,亦为赣南第一个状元。北宋天圣间郑清之徙竹笮郑屋定居。明景泰后期郑德仁移居会同桃枝。石城《井溪村郑氏六修族谱》载:“晋怀帝五年,海内大乱,独江东差安,中国士民避乱者多南迁奔吴,(郑氏)避居豫章西山龙园梅井坪。”至“晋义熙八年壬子(412年),兄弟迁徙南康郡揭阳县(今江西宁都)石鼓逯速……后移居南桥岭。”又据谱牒及史志资料载:南唐时,郑彦华祖先二代为福建刺史,郑彦华荫隶,累升为镇海军节度使,同平章事、旋从后主归宋,太祖称其勇,封牛尉在磁针军。郑彦华祈归养,携子孙迁居汀州宁化石壁与长汀,为入汀州的始祖。后裔分迁汀州诸县、闽南与粤东。清初郑氏有迁深圳与香港、台湾等地。一系郑清之从永定迁连城宗溪,后入长汀河田开基。郑居中,居宁化,后裔万九郎郑环迁汀州城定居。郑姓南迁,越千年发展成客家较大的一个姓氏

  编辑本段郑吧

  主要服务:取名,起字,改名,姓名饰物,姓氏(字母)情侣饰品,姓氏钥匙扣,姓氏马克杯,姓氏文化笔,姓氏笔记本,姓氏礼品,文化用品,礼品,姓氏居家饰品,生肖姓氏青铜器纪念文物,饪食器系列、酒器系列、水器系列、兵器系列、乐器系列、古钱币系列、其他铜制艺术品、家族服饰,民族服饰,古典服饰,喜庆择吉,男女合婚,举办婚礼,出生礼,冠礼,笲礼,射礼,投壶礼,宴会礼,生日庆典,春节、元宵、春社、清明、半年节、中元节、端午、七夕、中秋、重阳、上巳节(女儿节)、花朝节、等节日,成人仪式,节日庆典,人事咨询,建筑设计,决策顾问,形象策划,修家谱,公祭活动,太昊伏羲祭典,女娲祭典,少昊颛顼祭典,黄帝祭典,妈祖祭典,泰山石敢当习俗,楹联习俗,灯会,浦江板凳龙、民歌,周礼、周易、文化民俗、故事演绎、古韵、郑风,郑声,郑学,郑码,编辑出版姓氏丛书,图书出版和发行,家谱系列产品的开发,祖先画像及神位,家旗纪念品,族徽纪念章,家族吉祥物,姓氏谱牒研究、姓氏文化电子光盘,资料编辑、信息咨询、会议服务、承办展览展示、组织文化和艺术活动、电子商务、礼品设计、书画研究。寻根服务团、举办姓氏文化节、开展姓氏寻根,郑王陵旅游等活动。

  为本族及国内外各不同姓氏仿古谱牒的印制;采用雕刻木版、石版、铜版及亚克力版等,用宣纸印制并线装。为本族设计建设仿古祠堂、修建修复古遗迹;设计并雕塑人物等高级雕像;代理本族及国内外各不同姓氏寻亲寻谱寻遗迹等。代理续修、撰写、研究、核准不同姓氏的族谱等。网络综合商务、专项电子商务,服务于家族的往来及稀有物品的远程订购配送;加工制作、技术服务、筹建中华郑氏大宗祠、复原郑国宗庙、编辑出版《郑国史》、《郑姓史》、《中华郑氏宗族大总谱》等项目。

1带有郑字的诗句

有郑字的七言情诗句

1、郑卫不足听唐白居易 《答《桐花》》

2、郑君得自然唐白居易 《郑生尝隐天台,徵起而仕。今复谢病,隐于此》

3、郑公诗人秀唐李白 《游水西简郑明府》

4、郑氏才振古唐杜甫 《桥陵诗三十韵因呈县内诸官》

5、郑公樗散鬓成丝唐杜甫 《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伤其临老陷贼之故,》

6、郑公纵得归唐杜甫 《有怀台州郑十八司户虔》

7、郑注用事唐杜牧 《秋娘诗并序》

8、--郑愔陈师振旅清九垓唐李显 《十月诞辰内殿宴群臣效柏梁体联句》

9、--郑愔万邦考绩臣所详唐李显 《景龙四年正月五日,移仗蓬莱宫,御大明殿,》

10、郑生运其谋唐卢照邻 《咏史四首》

2诗名里带郑字的诗词有哪些

非常多的:1、荥阳郑 清 郑燮 《沁园春·花亦无知》2、郑公樗散鬓成丝 唐 杜甫 《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伤其临老陷贼之故,》3、郑注用事 唐 杜牧 《秋娘诗并序》4、去兹郑卫声 唐 李世民 《帝京篇十首》5、风流郑季庄 宋 苏轼 《南歌子·欲执河梁手》6、郑子真、岩谷躬耕 宋 苏轼 《行香子·三入承明》7、小郑非常强记 宋 苏轼 《乌夜啼·莫怪归心甚速》8、郑庄好客 宋 苏轼 《减字木兰花·郑庄好客》9、君莫是、郑当时 宋 范成大 《木兰花慢·古人吾不见》10、宠拜三公入郑庄 宋 王之道 《减字木兰花·金尊频倒》11、不比郑声* 宋 张抡 《诉衷情·闲中一弄七弦琴》12、郑庄好客 姚述尧2 《减字木兰花·烟收云敛》13、郑人缓也泣 宋 辛弃疾 《兰陵王·恨之极》14、郑贾正应求死鼠 宋 辛弃疾 《瑞鹧鸪》15、寄与冯川郑小奴 宋 石孝友 《鹧鸪天·别后应怜信息疏》16、籍籍郑庄人物 宋 韩淲 《好事近·腊雪映江梅》17、便引郑郊溱洧 宋 魏了翁 《水调歌头·尚记春归日》18、说郑公家 宋 吴潜 《柳梢青·绿野平泉》19、等待郑公风 宋 刘辰翁 《临江仙·旧日采莲羞半面》20、惟郑国三良 宋 无名氏 《喜迁莺·古今三绝》21、郑公乡老开酒尊 唐 李贺 《南园》22、烧丹郑舍人 唐 白居易 《感事》23、郑庄场圃入微茫 元 元好问 《鹧鸪天·偃蹇苍山卧北冈》24、示秀才郑彦通流水小桥横 元 王恽 《感皇恩 癸未重午日,冶头回辔,得感皇恩一》25、凋零郑圃 元 冯尊师 《苏武慢·返照回光》26、郑绵络些 先秦 屈原 《招魂》27、起郑舞些 先秦 屈原 《招魂》28、郑卫妖玩 先秦 屈原 《招魂》29、代秦郑卫 先秦 屈原 《大招》30、乃往见太卜郑詹尹曰 先秦 屈原 《卜居》31、流郑激楚 魏晋 曹丕 《善哉行》32、稚川师郑君 宋 陆游 《读王摩诘诗爱其散发晚未簪道书行尚把之句因》33、南郑归来二十霜 宋 陆游 《秋思》34、我昔在南郑 宋 陆游 《夏夜》35、衣食行郑白沃 清 梁启超 《二十世纪太平洋歌》36、独恨无人作郑笺 元 元好问 《论诗三十首》37、郑公独挽首 宋 张镃 《杂兴》38、林郑珍 宋 释慧性 《偈颂一百零一首》39、谁料郑声乱雅中 宋 释绍昙 《偈颂一百一十七首》40、郑国游人未及家 唐 李颀 《送陈章甫》41、周王逢郑忿 南北朝 庾信 《咏怀》42、作此曲别郑次皋、辛克清、姚刚中诸君 宋 姜夔 《探春慢·予自孩幼从先人宦于古沔》43、驱车郑城宿 唐 王昌龄 《郑县宿陶太公馆中赠冯六元二》44、郑卫不足听 唐 白居易 《答《桐花》》45、郑君得自然 唐 白居易 《郑生尝隐天台,徵起而仕。

今复谢病,隐于此》46、声妓放郑卫 唐 白居易 《对酒闲吟赠同老者》47、何人为觅郑瓜州 唐 杜甫 《解闷十二首》48、劳生愧严郑 唐 杜甫 《渼陂西南台》49、流水非郑曲 唐 李白 《送杨少府赴选》50、岂但祁岳与郑虔 唐 杜甫 《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51、郑庄驿 宋 游次公 《贺新郎·斗柄回秋律》52、郑子江头逢二女 宋 晁补之 《调笑/调笑令》53、郑庄风韵 宋 韩元吉 《醉蓬莱·听清歌初转》54、郑玉非娼女 宋 刘仙伦 《贺新郎·郑玉非娼女》55、卫姬郑女腰如束 宋 高观国 《玉楼春》56、一洗*哇郑卫 宋 林正大 《水调歌·耿耿银潢净》57、郑声放 宋 冯取洽 《贺新郎·二老交相访》58、记贞观、郑公恰至 宋 牟巘 《满江红·七荚新春》59、张翁与郑婆 唐 寒山 《诗三百三首》60、张翁与郑婆 唐 寒山 《诗三百三首》61、不烦郑氏笺 唐 寒山 《诗三百三首》62、郑庄置驿 唐 李瀚 《蒙求》63、郑均白衣 唐 李瀚 《蒙求》64、郑众不拜 唐 李瀚 《蒙求》65、郑崇门杂 唐 李瀚 《蒙求》66、仰慕严郑 汉 嵇康 《幽愤诗》67、忆从南郑入成都 宋 陆游 《感旧》68、常思南郑清明路 宋 陆游 《梨花》69、常思南郑日 宋 陆游 《秋冬之交杂赋》70、秦收郑渠成 宋 黄庭坚 《和邢惇夫秋怀十首》71、远托郑人缓 宋 黄庭坚 《见子瞻粲字韵诗和答三人四返不困而愈崛奇辄》72、南郑奋熊罴 宋 邵雍 《观棋大吟》73、实能魏郑 魏晋 曹摅 《赠欧阳建》74、陈国郑东门 南北朝 鲍照 《幽兰》75、出郑终无反 南北朝 庾信 《周宗庙歌 皇夏》76、如何郑公客 宋 陈师道 《绝句》77、郑鲁有游女 宋 艾性夫 《杂言》78、岂独魏郑公 宋 方回 《秋晚杂书三十首》79、郑圃赵昌父 宋 方回 《秋晚杂书三十首》80、郑君故多方 宋 苏轼 《和陶读《山海经》》81、相携话别郑原上 宋 苏辙 《怀渑池寄子瞻兄》82、自是秦楼压郑谷 唐 杜甫 《郑驸马宅宴洞中》83、列子居郑圃 唐 李白 《赠张公洲革处士》84、郑公诗人秀 唐 李白 《游水西简郑明府》85、莫辨陈郑火 唐 李白 《大庭库》86、郑氏才振古 唐 杜甫 《桥陵诗三十韵因呈县内诸官》87、郑公纵得归 唐 杜甫 《有怀台州郑十八司户虔》88、给事论郑注 唐 杜牧 《李给事中敏二首》89、--郑愔陈师振旅清九垓 唐 李显 《十月诞辰内殿宴群臣效柏梁体联句》90、--郑愔万邦考绩臣所详 唐 李显 《景龙四年正月五日,移仗蓬莱宫,御大明殿,》91、郑生运其谋 唐 卢照邻 《咏史四首》92、北疆虽入郑 唐 张九龄 《登荆州城楼》93、吉凶恒委郑 唐 沈佺期 《答魑魅代书寄家人》94、郑李光时论 唐 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95、郑逃。

3有关郑氏的种种

姓氏简介 郑姓出自姬姓,发祥地为郑国,是黄帝的后裔。

在中国的早期历史上,郑姓曾经创造过辉煌的业绩。五千多年前,轩辕皇帝以姬水为姓,建都有熊,后来春秋时期的郑武公 郑文公也在有熊建立国都。

黄帝的第五世孙后稷是郑姓的血缘始祖。黄帝的第19代孙姬昌是商朝的西伯,姬昌的儿子姬发灭掉了商朝,建立了周朝,成为周武王。

公元前807年,周宣王姬静封他的异母兄弟姬友于郑(今陕西华县)为三等诸侯国的国君,国号“郑”,郑国诞生。 郑姓始祖世系如下: 黄帝→玄嚣→峤极→高辛→后稷→不窟→鞠陶→公刘→庆节→皇仆→差弗→毁俞→公非→高圉→亚圉→公叔祖类→古公父→公季→西伯姬昌(周文王)→姬发(周武王)→姬诵(周成王)→康王钊→昭王瑕→穆王满→共王医扈→懿王燮→夷王燮→厉王胡→共和行政→宣王静→封姬友(郑桓公)於郑。

公元前375年,郑国被韩国所灭。郑国灭亡后,散居于京(今河南荥阳京襄城)制(今荥阳西)祭(今河南郑州东)和陈(今河南淮阳)宋(今河南商丘)之间,为纪念故国,相继改姓为郑,自此,郑姓诞生。

姓氏起源 一说: 郑姓的历史已有三千多年。它的来源据《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周宣王把他的弟弟友封于槿林(今陕西华县东),建郑国,友即郑桓公。

周幽王时,桓公任司徒,见幽王无道,便向当时的智者太史伯询问自保之计。太史伯说,在洛水以东,黄河、济水以南的虢、郐两诸侯之间有一大片土地,交通便利,物产富饶,可以在那里安置家室和财产。

桓公依计而行,可惜还没来得及安顿好,就在“犬戎之难“中被杀害了。此后,桓公的儿子郑武公帮助周平王巩固了东周,因功被赏了虢、郐之间的土地,在那里建立了新的郑国。

由此,郑氏子孙便在这里发展繁衍起来,世袭郑公称号。公元前375年,郑被韩所灭。

郑国遗族从此散居于京(今河南荥阳京襄城)、制(今荥阳西)、祭(今河南郑州东)和陈(今河南淮阳)、宋(今河南商丘)之间,为纪念故国,便纷纷改为郑姓。郑国的最后一位国王郑幽公生公子鲁,鲁7世孙郑当时在汉代任大司农。

郑当时之5 世孙郑稚汉末自陈迁至河南开封,从此定居在那里。晋时置荥阳郡,逐成为荥阳开封人。

此后,天下郑姓言源流者,皆曰出自荥阳。郑姓人中自古有“天下郑姓出荥阳”或“荥阳郑氏遍天下”的说法,所以,郑姓的主要发源于今河南中部一带,这里在古代曾是荥阳郡的管辖范围。

现在,河南中部还有一个荥阳市。 又说: 根据《姓纂》的记载,郑之得姓,是开始于周厉王最小的儿子友。

周宣王即位以后,把幼弟友封在郑地即郑桓公。后来,郑桓公的子孙以 国为姓,从此就开始有了“郑”姓。

当时的郑地,就在现在河南郑县一带,也就是河南省中部黄河以南 的一片土地。 现在河南还有一个新郑县,根据考据,这也是一个因郑姓而得名的地方。

唐书《宰相世系表》说,郑桓公的儿子武公,曾经跟晋文侯辅佐周平王东迁到洛阳,建立了东周,郑武公自己也跟着搬了家,新郑由此而诞生,郑姓更继续繁荣滋长。 这个由周朝王室所分支出来的郑国,虽然在战国时被韩所灭,子孙流离分散于河南境内各地。

但是,到了汉唐之后,却大放光芒,为中华文化平添不少光彩。 大家都知道,历史上专治经学的学者中,有十分著名的“二郑”,指的是郑众和郑玄,而以郑玄所享的名气为盛。

郑玄是东汉人,一生沉浸诸经,所注之经书有易、诗、书、礼、礼 仪、论语、孝经、尚书大传等,是一位名实相符的大学者,不但在兵荒 马乱的东汉末年享有盛名,就是在现在,也备受后人的敬仰。 郡望堂号郡望: 1、荥阳郡:三国时置郡,治所在荥阳。

2、洛 阳:我国古都之一。汉、魏故城在今洛阳市白马寺东汉 3、水北岸;隋、唐故城在汉城西18里。

4、高密郡:西汉时置郡,治所在高密。相当今山东高密一带。

5、雍 州:东汉时置郡,治所在长安。 6、陇西郡:战国时置郡,治所在狄道。

7、南阳郡:战国秦置郡,治所在宛县。 堂号: "博经堂":东汉郑玄,博览群经,几千人从远方来拜他为师。

西汉时期的读书人大都专治一经,郑玄却独自力主博通。 "安远堂":汉宣帝时,郑吉为侍郎,那时外侮屡屡来犯,郑吉打败了车师,使日逐投降。

于是皇帝提他当司马。为了西方国境的安全,又派他为西域都护,封安远侯。

迁徙分布 郑氏最早的发源地是今河南省的新郑县。在战国时因为韩国所灭,便散迁到河南东部及山东、安徽等地间。

秦时,19世孙郑袭迁司州河南洛阳。27世孙郑其举族迁回荥阳。

秦汉以后,郑姓已迁入邻近地区,主要以今山东、安徽、陕西、山西等境为其分布的主要地区。其后29世孙郑宾居山东高密。

31世孙郑众之子安世迁居咸阳。因汉武帝令"强宗大族,不得聚居",有24世孙南迁至浙江会稽山阴。

郑姓大举南迁始于"永嘉之乱"之时。西晋永嘉二年,"中原板荡,衣冠始入闽者八族",其中第四姓即为郑姓。

唐初,河南郑氏又有随陈政、陈元光父子移居福建者。唐末,又有河南故始郑氏随王潮、王审之入闽。

明清之际著名民族英雄郑成功的先祖既是此次入闽的。郑氏移居台湾,始于郑成功;播迁至海外,始于清朝,现分布。

4有关郑姓的历史

出自姬姓,以国为氏。

周宣王公元前806年封小弟姬友于郑(陕西省华县东,居棫林,徙拾),史称郑桓公。郑国公元前769年东迁新郑,于公元前375年为韩国所占据,郑人奔于陈、宋间,以原国名为氏,就得郑氏。

郑国灭亡,以国为姓时,郑氏已有四支:南郑与山东支脉较弱,河南的两支较为昌盛。

南郑一支:

郑武公东迁后,留下在原址(陕西华县)的一些郑国宗室人员,当戎狄入侵时,南迁到今汉中地区建“南郑”,为首者称南郑君。后来成为秦国的南郑县,其宗室子孙,亦以郑为姓,散居四川、陕西各地。

东郑一支:

在今山东费县城东,有一支很早的郑氏,这是郑国建立初期,周王室将鲁国境内祭泰山用的枋邑交给郑国管理,郑庄公时期,郑国和鲁国将枋、许作了交换,郑国只留下“邴”(即今山东费县城东18里)的地方,作为祭泰山沐浴更衣的地方,并有宗室人员驻守,郑国灭亡后,也以国为姓,成了山东早期的郑氏。孔子七十二弟子之郑国(即郑邦)应为该支。邴地因在鲁国,郑氏故又称“鲁人”,就地繁衍,即为东郑。

河南的两支:一支是韩灭郑后,迁陈、宋之间的幽公之子“南里君”鲁公之后,在历史上影响较大。另一支河南郑氏是滞留的儒公之子宙公之后,宙公在韩灭郑时被俘。

5诗中的“郑氏”指的是谁

文中有“郑氏”的诗只有闻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台湾》。“郑氏”指的是郑成功,他曾经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并对台湾的开发起到了重要作用。

郑成功(16240826-16620623),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大木。 福建泉州南安人,祖籍河南固始。 汉族,明末清初军事家,抗清名将,民族英雄。其父郑芝龙,其母名田川氏。弘光时监生,因蒙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赐名成功,并封忠孝伯,世称“郑赐姓”、“郑国姓”、“国姓爷”,又因蒙永历帝封延平王,称“郑延平”。

1645年(清顺治二年,弘光元年)清军攻入江南,不久郑芝龙降清、田川氏在乱军中自尽;郑成功率领父亲旧部在中国东南沿海抗清,成为南明后期主要军事力量之一,一度由海路突袭、包围清江宁府(原明朝南京),但终遭清军击退,只能凭借海战优势固守泉州府的海岛厦门、金门。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永历十五年)率军横渡台湾海峡,翌年击败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台湾大员(今台湾台南市境内)的驻军,收复台湾,开启郑氏在台湾的统治 。

有《延平王集》行世。郑成功死后,台湾民间陆续建立庙宇祭祀,其中以台南延平郡王祠最为重要。

诗歌原文:

七子之歌台湾

闻一多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

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

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

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6关于郑姓的历史

关于郑姓的历史名人关于郑姓的历史查看全部3个回答关于郑姓的历史说全一点,有加分我来答96yww961LV3 2016-08-16一、郑姓流源郑姓是当今中国第二十三大姓,在台湾是第十二大姓。

郑姓出自姬姓,发祥地为郑国,是黄帝的后裔。在中国的早期历史上,郑姓曾经创造过辉煌的业绩。

五千多年前,轩辕皇帝以姬水为姓,建都有熊,后来春秋时期的郑武公、郑文公也在有熊建立国都。黄帝的第五世孙后稷是郑姓的血缘始祖。

黄帝的第19代孙姬昌是商朝的西伯,姬昌的儿子姬发灭掉了商朝,建立了周朝,成为周武王。所以郑氏就是周朝王室的后裔。

公元前807年,周宣王姬静封他的异母兄弟姬友于郑(今陕西华县)为三等诸侯国的国君,国号"郑",郑国诞生。姬友因此被称为郑桓公。

到周幽王的时候,郑桓公担任司徒的职务,掌管教化。因为见到周幽王昏庸无道,宠幸褒姒、重用奸臣、王室矛盾激化、内忧外患交织,预感将要发生变乱,郑桓公就向太史伯请教自保的办法,太史伯认为洛水以东,黄河以南的地方土地富饶,交通方便。

桓公听了太史公的建议,把家属和重要财产安置在了那里。后来,郑桓公死于“犬戎之乱”,虢、郐之间一个叫"京"的地方,史称"虢郐寄孥"。

次年,西周王室发生了"犬戎之乱",桓公为国捐躯,其子掘突袭位,是为郑武公。后来,郑武公乘护送周平王东迁之机,先后功灭虢、郐,建立新的郑国。

郑国于公元前375年为韩国所灭,他的国人就用国名作为姓氏,子孙播于陈、宋间,以原国名为姓氏,就是郑氏。二、迁徙分布郑氏最早的发源地是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在战国时因为韩国所灭,便散迁到河南东部及山东、安徽等地间。秦时,19世孙郑袭迁司州河南洛阳。

27世孙郑其举族迁回荥阳。秦汉以后,郑姓已迁入邻近地区,主要以今浙江,陕西,山东,湖南,湖北,四川,江苏,安徽,河北,山西等境为其分布的主要地区。

其后29世孙郑宾居山东高密。31世孙郑众之子安世迁居咸阳。

因汉武帝令"强宗大族,不得聚居",有24世孙南迁至浙江会稽山阴。郑姓大举南迁始于"永嘉之乱"之时。

西晋永嘉二年,"中原板荡,衣冠始入闽者八族",其中第四姓即为郑姓。唐初,河南郑氏又有随陈政、陈元光父子移居福建者。

唐末,又有河南故始郑氏随王潮、王审之入闽。明清之际著名民族英雄郑成功的先祖既是此次入闽的。

郑氏移居台湾,始于郑成功;播迁至海外,始于清朝,现分布于泰国、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加拿大、美国等国家。郑姓的主要聚居地有:荥阳,陇西,南安,淮阳,商丘,光州等。

三、郑姓始祖世系郑姓始祖世系如下: 黄帝→玄嚣→峤极→高辛→后稷→不窟→鞠陶→公刘→庆节→皇仆→差弗→毁俞→公非→高圉→亚圉→公叔祖类→古公 父→公季→西伯昌(周文王)→武王发→成王诵→康王钊→昭王瑕→穆王满→共王医扈→懿王燮→夷王燮→厉王胡→共和行政→宣王静→封姬友(郑桓公)于郑。 公元前375年,郑国被韩国所灭。

郑国灭亡后,散居于京(今河南荥阳京襄城) 制(今荥阳西) 祭(今河南郑州东)和陈(今河南淮阳) 宋(今河南商丘)之间,为纪念故国,相继改姓为郑,自此,郑姓诞生。

7诗中的“郑氏”指的是谁

文中有“郑氏”的诗只有闻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台湾》。

“郑氏”指的是郑成功,他曾经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并对台湾的开发起到了重要作用。 郑成功(16240826-16620623),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大木。

福建泉州南安人,祖籍河南固始。 汉族,明末清初军事家,抗清名将,民族英雄。

其父郑芝龙,其母名田川氏。弘光时监生,因蒙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赐名成功,并封忠孝伯,世称“郑赐姓”、“郑国姓”、“国姓爷”,又因蒙永历帝封延平王,称“郑延平”。

1645年(清顺治二年,弘光元年)清军攻入江南,不久郑芝龙降清、田川氏在乱军中自尽;郑成功率领父亲旧部在中国东南沿海抗清,成为南明后期主要军事力量之一,一度由海路突袭、包围清江宁府(原明朝南京),但终遭清军击退,只能凭借海战优势固守泉州府的海岛厦门、金门。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永历十五年)率军横渡台湾海峡,翌年击败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台湾大员(今台湾台南市境内)的驻军,收复台湾,开启郑氏在台湾的统治 。

有《延平王集》行世。郑成功死后,台湾民间陆续建立庙宇祭祀,其中以台南延平郡王祠最为重要。

诗歌原文: 七子之歌台湾 闻一多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 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 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 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8描写荥阳或者与之相关的诗句

道州途中即事唐 吕温零桂佳山水,荥阳旧自同。

经途看不暇,遇境说难穷。叠嶂青时合,澄湘漫处空。

舟移明镜里,路入画屏中。岩壑千家接,松萝一径通。

渔烟生缥缈,犬吠隔笼葱。戏鸟留馀翠,幽花吝晚红。

光翻沙濑日,香散橘园风。信美非吾土,分忧属贱躬。

守愚资地僻,恤隐望年丰。且保心能静,那求政必工。

课终如免戾,归养洛城东。郑典设自施州归唐 杜甫吾怜荥阳秀,冒暑初有适。

名贤慎所出,不肯妄行役。旅兹殊俗远,竟以屡空迫。

南谒裴施州,气合无险僻。攀援悬根木,登顿入天石。

青山自一川,城郭洗忧戚。听子话此邦,令我心悦怿。

其俗则纯朴,不知有主客。温温诸侯门,礼亦如古昔。

敕厨倍常羞,杯盘颇狼藉。时虽属丧乱,事贵赏匹敌。

中宵惬良会,裴郑非远戚。群书一万卷,博涉供务隙。

他日辱银钩,森疏见矛戟。倒屣喜旋归,画地求所历。

乃闻风土质,又重田畴辟。刺史似寇恂,列郡宜竞惜。

北风吹瘴疠,羸老思散策。渚拂蒹葭塞,峤穿萝茑幂。

此身仗儿仆,高兴潜有激。孟冬方首路,强饭取崖壁。

叹尔疲驽骀,汗沟血不赤。终然备外饰,驾驭何所益。

我有平肩舆,前途犹准的。翩翩入鸟道,庶脱蹉跌厄。

荥阳月光下,与刘禹锡下一盘棋大卫先生,月光仿佛酒酿清风徐来,新世纪的农民给我支招他们说“谈笑有鸿儒“很好但“往来无白丁”就有些脱离群众了作为一篇传世佳作,《陋室铭》无疑是你下得最好的一步棋且先品啜一口香茗至于蝉鸣与丝竹哪个更好听已不重要了作为一位远道而来的诗人我的背影无疑是另一种意义的苔痕此刻,开发区的机器不再轰鸣先生,在荥阳的大地上与你对弈,连鸟啼都经过了减震处理沉舟侧畔千帆已过病树前头,万木该春的也都春了寂寞是一枚怎样的棋子除了读书,写诗,饮酒先生,你拿什么抵抗时间如果爱是一道天下无敌的致胜绝招那么,恨——是不是人间的一着臭棋繁星满天,今夜我们不谈命运先生,对谁而言,苦难都是当头一炮上帝保佑吃饱了饭的人民所有奢华的别墅都被你的陋室狠狠地将了一军我在偌大的北京城拼死拼活下来,一年也挣不了几个平米而心却是个没有阳台的一居室独自承担风还得独自遮挡雨世界真大大得我常常找不到一个可以说话的先生,人过四十我才发现在生活的棋盘上我是一枚多么无力的棋子与永恒拔河注定是一盘没有赢家的比赛婚姻是每个俗人都要走的一步险棋这些年我有时粗枝大叶有时小心翼翼当然,在那个名叫青春的作坊孤独曾是我苦练的一门手艺先生,今夜我们不谈文学更不谈命运灿烂星空下,你的坟莹就是时间深处的一枚棋子。天欲曙我们再来一盘何如?红先黑后太阳,是我刚刚拱出的一个小卒……。

9关于友朋的诗句

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曹雪芹

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已。——鲍溶

大丈夫处世处,当交四海英雄。——《三国志。蜀书。刘巴传》

君子上交不诌,下交不渎。——《周易》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曲选。争报恩》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张九龄

一贵一贱交情见。——骆宾王

君子上交不诌,下交不渎。——《周易》

今日乐相乐,别后莫相忘。——曹植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冯梦龙

人生所贵在知已,四海相逢骨肉亲。——《雁门集》

合意友来情不厌,知心人至话投机。 ——冯梦龙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易·系辞上》

婴其呜矣,求其友声 。——《诗经·小雅》

乐莫乐兮新相知。——屈原

刎颈之交。——《汉书诸葛丰传》

知音世所稀。 ——孟浩然

根成膜助剂周须按汪锋的弟弟姬友谷遮嗯,建立西周王朝的一个诸侯国。的姬友去世后,谥号桓公的。因此,史称郑桓公。周柚王,郑桓公任周朝司徒,他负责的灌输,周由王妾妾,重用叛徒,王室矛盾激化,内部和外部相互交织看到预感到将要发生混淆便向太石村小学咨询避祸方式。推荐郑桓公,根据司马迁,家庭成员和重要财产安置国,郐之间一个叫“北京”,史称“郭蒯发送后代。次年,西周王室”犬戎叛乱,还模他的国家,他的儿子挖RAID真武宫位。后来,郑污觥乘护送周平王东迁机已成功地摧毁过,蒯,郑创建一个新的状态。郑公元前375年,韩国破坏的状态,其后裔广播陈,宋之间原籍国名为姓程。物种分布

程最早的发源地,河南省新郑县今天。在战国时期,韩国毁了,我们分散在王国东部的河南,山东,安徽等地。秦,郑通过河南省洛阳市的19代传人,移动国务秘书。 27代传人,郑其引用的家人搬回应押嗯。秦汉时期,郑星转移到邻近地区,其分布区域主要集中在山东,安徽,陕西,山西和其他生境。接下来的29代传人,郑彬排名,高密市。 31代传人,郑众的子安全球移动咸阳。汉武帝令强汉,不得居住的24代传人“南方移动浙江会稽山阴正兴大规模移民开始在永嘉之乱”时。西晋永嘉2,“中原和不稳定,身着开始福建八大家族的姓是正兴。早期,河南郑与陈政,陈元光和他的儿子搬到福建的。晚唐,因此,另一个河南郑穗王超,王福建。明,清时期著名的民族英雄郑成功的祖先都在福建。程转移到台湾,郑成功开始在广播移居海外,开始了在清朝,和现在分布在泰国,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加拿大,美国和其他国家。

郡望堂号,堂号“博

由教会:东汉郑玄,成千上万的人从远方来,不亦乐乎读取前来拜他为师。暴政一次读全国人大西汉末年,郑玄单独主张博通。

的“Yuantang:汉武帝时正基的助理部长,当时外国侵略一再入侵郑集打败了车师,一天的 - 投降。所以皇帝提他当司马。为了西部边疆的安全性,也送他的西域都护,封安远侯。

2,县

荥阳县:“三国演义”,刘志军治,杨迎。

洛阳市:中国的古都之一。汉,魏老城区的今天,白马寺,洛阳市,东汉水北岸,隋,唐,在首尔以西18公里的老城区。

密度郡:西汉时,刘志军,高密度的规则。相当今天沿高密市。

永州:刘志军东汉,长安规则。

陇西郡:战国时,刘志军,治所在狄道。

在南阳郡:战国秦刘志军,治理环县的地方。首页乘以族谱

江苏:云阳程程族谱卷,族谱20卷,扶风程的家谱卷,兰陵城族谱30卷东山程家谱八卷第一辊,萧山程族谱12卷

>浙江慈溪市鞍山镇北龙山程的族谱结束VOLS 14卷首,侧重于重建族谱24卷慈溪市关东郑族谱10卷,兰溪郑族谱19卷

安徽:冯仰成家谱,无论销量,祁门奇峰程程的家谱族谱一三册四卷,桐城程家谱,东程的家谱西,礼仪童砗嗯家谱,郑家谱的卷

福建南湖石井本程程的家谱族谱,石井,这是家谱程世代谱,郑家谱卷桃园,桃园郑家谱,族谱四市成英杨通程家谱族谱磐石镇,荥阳市郑郑的家谱辊,郑和传家谱,白华城延续家谱程,郑家谱,族谱,无论数量,郑五个著名的历史人物的家谱一卷

郑板桥:清朝画家和书法家,善画兰竹,美丽,充满活力,宜工书法板桥设立的机构独特的风格,被称为“三绝”,是“扬州八怪”之一。

郑成功:明末著名,唐姓朱名成功,授予总统,赵大将军讨论时,被称为“国姓爷”。

郑铭导航仪,马某,小字三宝惠。明故宫作为一个太监,从阎王爷起义后,积极的,姓郑的订购率船队七下西洋,途经30个国家和地区,并已经远了非洲的东海岸,红海和伊斯兰教圣地麦加的。

郑郭:战国时期的水利家,韩国。担任关中史官,挖灌溉沟渠,被称为“郑国渠。

郑光祖:元曲四元代著名剧作家,他和关汉卿,马致远,白朴被称为”大家“杰作”倩女幽魂“。

郑谦:唐学者,画家。诗歌,书法,绘画是一流的,尤其是在山水画知道玄宗皇帝的题字”郑虔三绝。

郑丹:春秋末期,在更多的时候“女主人公的性格。郑丹西施犬,培养和输送的英五越王勾践的艰辛,可以“几十年聚乙烯,10年的教训”,终于征服。

郑姓没有荣杨堂,有荥阳堂。

郑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子姓、姜姓、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周朝的郑桓公为姬姓郑氏得姓始祖。

郑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七位。至2006年,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支持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按人口排序,郑姓在中国大陆为第二十一大姓(在台湾地区是第十二大姓)。大陆郑姓人口约为936万,约占大陆总人口的078%。

郡望

洛阳郡:战国时期,秦国的秦襄王置洛阳县,因在洛水之阳而名,属于三川郡。

高密郡:又称高密国,西

历史上姓郑的名人有哪些?

历史上姓郑的伟人有哪些? 这下你该满足了吧??? 郑姓古代历史名人(现代略) 郑桓公:得姓始祖。周宣王把幼弟友封在郑地即...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