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的序言怎样写?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5收藏

家谱的序言怎样写?,第1张

1序言名称:重修家谱或支谱,一般用支谱。

2说明原因:为什么重修家谱或者续修家谱,现在大多解释十年动乱族谱毁之贻尽为缘由。

3叙述现状:现在本族是什么情况,在以后家族的发展情况,如今社会有志青年各奔东西等。为了让本族以后永远保持联系,勿忘祖宗等。

4修普贡献:为本次修普信息作出贡献,提供经费,撰写等

5结尾:说点立谱的重要性,写个日期(干支纪年和公元纪年都要写)

6落款:a撰修(从有谱以来你是第多少代)世孙(名字不要写姓氏);b缮写世孙等

家谱序言,族谱序言,原文 一、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史所以纪一国之事迹,谱所以叙世代之源流。盖祖宗以一人之身,散而传之千百人之身;且四方错落,有见面莫相识,尊卑莫能辨者;虽一本之亲,几何不秦越视之,世序之淆乱散涣极矣。家谱之修,上以敬宗,下以收族。大宗小宗列其序,昭穆世次绘为图。由本支百世,上而溯之,同出一源,此涣而受之以萃之义也。稽吾族自始祖讳泰公──系出豫章,原籍赣州府安远县杨家寨黎木社庄,于前明嘉靖年间迁徒北流,侨寓县西门刘家井,继迁六贡桥——燕翼贻谋,创业垂统,是为吾族之一世祖也。厥後皆耕读为业。五传至高祖象家公,家日益饶,复迁翰堂,遂卜居焉。是时土寇窃发,蹂躏乡里,公设法捍御,赖以保存者甚众。迨伯祖复斋公、叔祖著斋公以晋秩请封。追源溯流,欲创修家谱,志焉未逮。迄今又数十余年,生齿日繁,支派愈盛。族愈远而支愈分,更再踵而不修,则一脉之贻如同陌路,无以动其水源木本之思,又何以笃其睦族敦伦之谊。爰是悉心采访,详加纂辑,务令昭穆不紊,世次井然。凡祖宗之行述、事迹、名号、爵秩与历代墓所、祭产及生忌年月之可以考查者,悉行纂录,寿诸枣梨,传为家乘。由今日逆而溯之,原其本出自一人。自始祖顺而推之,溯其流一十三世。所以联属族人,使览斯新谱者,父兄宗族俨在庭帏,长幼尊卑秩然不紊。俾咸之一本之谊,共敦九族之亲,而尊祖敬宗,敦伦收族之心有不感发而兴起者乎。

最正宗的家谱开头序:

1、序言名称

标准的序言由本谱所属郡望堂号+姓氏+修谱/续谱序言,如《天水赵氏宗谱重修序》,新编家谱时不建议直接简称“序言”或“前言”的情况,尽量具体,减少重复,以便方便后世阅读。

2、介绍及评价旧谱情况

因新修家谱要采用旧谱的部分资料,这就要对旧谱编修次数、组织情况、编修人员、版本、现存的家谱情况加以说明。因由的旧谱年代久远,部分内容真假难辨,一定要考查清楚,避免假的内容导致族谱失真。

3、简要描述新家谱的内容

(1)说明修谱原因:为什么重修家谱或者续修家谱,现在大多解释十年族谱毁之贻尽为缘由。

(2)叙述宗族现状:现在本族是什么情况,在某个时代以后家族的发展情况,如今社会有志青年各奔东西等。为了让本族以后永远保持联系,勿忘祖宗等。

(3)序言是对谱书内容的提要概述,同时要指出谱书的特点、质量等

文/王相刚

公元二千年,余父业已供销社退休、赋闲在家,常与族伯显富饮茶叙谈。时族兄相文初提续谱之议,父与族伯以此议甚好:“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树高千丈,落叶归根, 中国素有“盛世修谱”之传统。“家有谱、州有志、国有史”,家谱不仅是历史遗产的重要组成,且在历史学、民俗学、社会学、经济学、教育学等多个方面皆有研究价值,遂向本村王氏各支倡修谱之事、筹修谱之资。

时余而立之年,尚忙于事事,无暇及此。十六年后,偶与兄相虎谈及家谱之事、又垂询父亲,始知家谱始成三本:余父、显富、相文各执一本。

今阅家谱,感慨良多,始觉先辈修谱之切切,当为吾辈后世之楷模。揽十二世祖阶之《祖茔方向》与《祖茔地界》,始知先人陵寝之阔、守茔之责;读先祖幼新、君兴、淳撰《家谱序》,知家谱如江汉之有源、树木之有本,本立而道生之理。读先祖谨、信、庚龄之《家谱序》,知先祖续谱考究之严谨。读先祖居敬《家谱序》始知先祖“祖之名号失传、宗族之源莫遡”之忧和张公艺、陈冱洲九世同居之乐,先祖拳拳之心昭昭可鉴。读先祖德水《失谱序》始知家谱辗转流传之不易及先人负疚之心。读先祖宸阶之《修祖茔记》,始知祖茔乃世世发祥之地、祖宗之形魄所寄,修茔是为“礼”。以及谱牒不序,渐至少凌长、卑犯尊、视骨肉如途人之忧。先祖廷琛之《重修家谱序》引证考究、记述详尽,先祖之惮精竭虑修谱之责,跃然纸上。

一本家谱,即一部家族的发展史,沧海桑田、时世变迁可略见一斑;一本家谱,即一部家族发展的教育史,藉以了解文化礼仪、昭示后人遵照践行;一本家谱,即一部家族兴旺的文化史,可从中领略先祖之睿思哲语、精妙文笔、书法情趣。惜古时先祖之墨宝难以留存以供后世观瞻,此余观家谱之所憾事之一。加之古今语言差异、文字繁简演化不衔接、手工抄写有缪误和古今书写习惯差异,致使难以广泛流传。《新谱前言》由吾父廷极起草,采用白话文形式记修谱之事,策划人为二十一世孙显富、廷极;修谱组长显富、廷极;成员为相文、禄极、显昌、显其、元富、恭富六人。二十世孙允贵定居内蒙古,抗日战争期间立下不朽功勋,建国后任乌苏等三县县委书记、县长和第一副师长之职,闻修谱之事,率先捐寄三佰元;族伯显富捐壹佰五十元;吾父廷极捐壹佰元;相文捐伍拾元;显其捐拾伍元;元富捐拾元资金。吾父廷极草拟《新谱前言》后,吟于修谱小组成员,数次修改后定稿,由族兄相文书写。今日读来,仍感有不通顺之处及其中时间歧义,于是改为“抗日战争时期、建国前、建国后”三种称乎,初文中所记人物以十六年前所载为准,未行增补,只是个别用词稍改。特此记之,此为记一。

名讳中丰厚的文化气息,可为吾辈效仿。家谱所载二世祖名讳“思孔”,可见始祖对后人教育期盼之殷;三世祖兆鹏兆麟,其中一字为“好仁”,记载不详,吾以为为先祖兆鹏之字讳,《说文》解“鹏”,亦古文凤。“化而为鸟,其名为鹏。”见《庄子·逍遥游》。至五世为五祖,愚以为“天叙”为先祖“整”之字讳。先人名与字联系密不可分,“整”,有秩序,“敍”,次第也;清戴名世《恭纪睿赐慈额序》:“今东宫所赐,慈教二言,举凡天秩、天敍、人纲、人纪,先王之至德要道,皆包含囊括其中”。由此可见,先人名讳中沉积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吾辈后人取名不可草率,要学先祖;且不可冒犯先祖之名讳,此亦为叙谱之意义之一也。至六世亦有五祖,其一祖名为“辶”+“丸”字,遍查古今字典无果。吾疑为“迅”字久传误写,应取自《论语》中的“迅雷风烈”。十四世祖“垲”,音“慨”,查之不易,应取自《左传》中山垲垲以“赤页”兮,日萧条而无色。其中“赤页”是一字,今无见也,亦不知其读音,只能揣摩其义而知一二也。

先祖名讳之雅令后辈唏嘘不已。遍观家谱,对所载不详也有疑惑之处,今记之,以期他人相机比对而后校之。例如:十九世祖青田嗣子柏年和蓝田子柏年是否为一人?二十世又现柽年更名修年,柽年何出?家谱无记,吾疑为祖蓝田子柏年与柽年为一人也。观吾家谱,吾父尚有一疑,为:吾曾祖父贵麟谱记为贵田,而先祖环生子三,二子贵麟,与吾曾祖可为一人?续谱时族兄相文也有疑问?吾遍查家谱嗣子之事,多为亲兄弟过继,情同手足、同气连枝,吾曾祖贵麟与彼贵麟为两支且在五服上,相去甚远,是为其一。其二,吾十八世祖玘配氏育有四子,贵田为老大,何必嗣子?其三,曾祖曾以“三义成”之名号开过酒铺做生意,曾名振一方,讳字贵麟乃做生意所需而更名,应是家谱未补记而已。其四,先祖环生贵麟并无出嗣记载,仅重名耳。写至此吾释然,父亦释然。重名者家谱中并不鲜见。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嗣子与出嗣之风渐无,王家人丁兴旺,老死不相往来者不在少数。二十一世后,重名者如:相德、军、伟、磊……重名者很多,鲜见出嗣和嗣子之说,如有重名之惑,如谨慎辨之无不解。此为记二。今生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七十年代之吾辈,因国家计生的政策调控,生男生女已无异样。吾以为家谱之传以子居住地固定便于记载只记丁男而已。从现代遗传学而言,男女结合,子代体貌性格来自父方母方的各占半,女子亦可传家,诚望后世之人在续家谱时详细记载丁女去向,以全家谱,消除重男轻女思想。出嗣与嗣子已成为历史,谱记丁男亦记丁女。此为记三。

修谱可以:明辨世系,尊祖敬宗;教化子孙,传承文明;凝聚族人,和谐社会;血肉联情,承前启后。家谱序言,前人之述备矣;谨记斯言,以备后人考也。

公元二零一六年夏月二十二世孙   相刚   谨撰

序言一般介绍族谱修订相关事宜,使用叙述手法介绍家族历史发展。

一般家谱序言就作为前言,不单独写前言,出书之类写前言叙述该书的作成自己作者的一些看法。

家谱需要请参照《马氏谱序》,该词条由我上传,是马氏家谱序言全文。

家谱的序言怎样写?

1序言名称:重修家谱或支谱,一般用支谱。2说明原因:为什么重修家谱或者续修家谱,现在大多解释十年动乱族谱毁之贻尽为缘由。3叙述现状:...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