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一日天子江宇文的详细资料
明朝一日天子江宇文,
江灏(1572—1619年):今福建龙海港尾古城村人,又名 江禹文(江宇文),字质卿,号禺门,更号宁野,翰林庶吉士
江灏,根据下半林江姓族长讲述:祖辈传说江灏出生在福建龙海颜厝镇下半林村(龙溪县古县城)江姓大土楼,土楼毁于南明永历六年,悬挂在下半林江氏祖堂内的立式牌匾经过文史人员的考证,格式符合祖地规制。
龙溪古县城下半林江氏祖堂建造规则及其特别,屋顶两旁各有三条圆形琉璃瓦当这在闽南及其罕见,再来下半林鹳林寺的民俗活动都是从江姓土楼内土地公庙开始的,下半林江姓因为族谱毁于文革,族源已经无从考证,下半林王姓族谱资料明确记载元代从漳州诗浦迁入,拥有一座祠堂,四付旗杆都没有这民俗待遇,从这些民俗与实物佐证了下半林江姓不平凡的来源!
江姓族长讲述祖辈传说:江灏出生在龙溪古县城下半林村,当时下半林江姓是望族修建了下半林唯一的土楼“江姓土楼”,因为江姓子孙出了个一日天子,所以下半林村的民俗仪式都从江姓土楼开始。
龙溪古县城下半林村江姓土楼风化程度很高,说明建造年代很久远,与周边土楼相比下半林江姓土楼应该建造于明朝中期,至于江灏后裔现在大都居住在海澄《古城村》这个地名是巧合还是有渊源还在考证中。
民间故事————————“一日天子”与涂吏部
“一日天子”江禹文,原名江灏,字质卿,龙海港尾古城村人。有兄弟八人,禹文排行第三。母亲是浮宫际都村人。相传那年的元宵节,母亲回娘家到祠堂观赏花灯,忽然一时腹痛难忍,来不及回家,就在祠堂内产下江禹文。这时祠堂中的斗灯突然全部熄灭,全社民众都认为是不祥的兆头,便四处搜查,幸亏他的母舅乘观众混乱之际,暗中将禹文抱走,终于使江禹文免得遇难。
十数年后,江禹文已经成为满腹诗书的少年,这年往赴乡试考,在浮宫等船过溪,觉得腹中饥饿,便进一家饭馆买面。当时内中也有一个赴试的童生早已在那里等候多时了。当店小二将面端出来的时候,江禹文就伸手把面接过去,引起那位童生的极大不满,二人发生了口角,但江禹文依仗着母舅在浮宫一带拥有一定地方势力,竟用手中的拆扇向这位童生的头连击三下,那童生一时愕然,又见此人仪表不凡,气派轩昂,便问其姓氏,江禹文傲然回答道:“你岂不识我是江禹文吗?”这位童生漠然一笑。
发榜时,两人竟同中秀才,江禹文这才知道这童生名叫涂一榛(系漳浦前亭顶埕村人)。涂一榛自被击三下扇股之后,更激起他加倍勤奋学习。几年后两人入京会试,均榜列为贡士,经过殿试,两人皆中进士,这时正值万历甲辰年(1604年)。江禹文被任命为翰林院编修之职。
江禹文学识渊博,深得皇帝和国母的器重。有一次,皇帝要祝祭南郊,阅兵四营,但正好万历皇帝有病不能亲往,便拟派大臣代驾祝祭,可是两班文武大臣一戴上皇冠,就感到头昏脑胀,不堪胜任。唯独轮到江禹文,则安然无恙。因此,江禹文就名正言顺地当上“一日天子”,代皇帝出祭南郊。
出发之时,江禹文身穿龙袍,头戴皇冠,骑上逍遥马,文武百官步随其后,浩浩荡荡地排队出城。由于马走较快,江禹文唯恐距离拉得太远,连连数次回头观望,每次回头,跟随在马后的官员都要俯首下跪,弄得众大臣狼狈不堪,个个怨恨在心。
由于翰林一职在朝中的职任本属不高,权臣早有不服之意,加上数次回首,使众大臣连连下跪,引起权臣们的极大不满。回朝以后,便纷纷上奏万历皇帝,以江禹文蔑视国典,侮辱大臣,要求皇帝加以治罪。万历皇帝虽多方袒护,但终于众怒难犯,只得降旨令江禹文暂告还乡,候旨听宣。万历皇帝恐日后权臣冒旨加害,并赐给龙袍,皇冠。临行之日,皇后宣召晋见,将龙袍内襟剪下一角,向江禹文说:如日后有旨宣召,必须有这角龙袍内襟相符才能进京。以免奸臣冒旨加以陷害。
回乡之后,江禹文便在家乡古城村建了一座小官厅,过着清闲生活。后来,万历皇帝因重其才,又任命他为温州参议,不久补高州之职。到了晚年,江禹文借口母亲年老,请求告老还乡。
再说涂一榛此时已经当上吏部尚书,心中屡想报复三下扇股之恨,但终没有得到机会,此时也告老还乡了。虽然心中有成见,但念有江禹文击了这三下扇股,激起他的奋发进取,才有今日功名成就,又同是同科同僚,因此,告老之后,来往也即亲热。
后来,江禹文在家乡倡建港尾圩,开圩之日,江禹文邀请涂吏部前来参观,并嘱来时只穿便服。但涂吏部自认在朝中职位比江禹文高,有意乘机报复三下扇股之怨。于是来时,穿着整套公服,坐着小轿自大岭顶徐徐而来,气势十分威风,心里暗想这次你可该向我下跪了。哪知道江禹文早得到消息,就在官厅中,身穿皇帝所赐龙袍、头顶皇冠,专等涂吏部光临。当涂吏部下轿被引进官厅时,抬头一见江禹文身穿龙袍,头戴皇冠,端坐在厅中,只得行君臣大礼,俯首下跪。江禹文连忙上前扶起,牵着涂吏部的手说了:“年兄委屈了,弟请兄来着便服,恐有失传吧”涂吏部满面绯红无言以对。
明朝一日天子江宇文的详细资料
本文2023-10-12 10:14:58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35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