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诗的概念简介
读音:shǐ shī
史诗是叙述英雄传说或重大历史事件的古代叙事长诗。多以古代英雄歌谣为基础,经集体编创而成,反映人类童年时期的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或者神话传说。史诗是人类最早的精神产品,对我们了解早期人类社会具有重大意义。史诗和古代的神话、传说有着天然的联系。史诗在神话世界观的基础上产生, 而它的发展最终又是对神话思想的一种否定。根据所反映的内容, 史诗可分为两大类:创世史诗和英雄史诗。
史诗是一种庄严的文学体裁,内容为民间传说或歌颂英雄功绩的长篇叙事诗,它涉及的主题可以包括历史事件、民族、宗教或传说。
Albert Lord 和Milman Parry主张经典的史诗基本上是口传形式流传的。在文字尚未出现时,史诗最初是纯口述式记录的,在传达过程中,听众聆听史诗后,会用口述形式将史诗世代相传,随着时间而增添情节,最后被整理、加工,以文字记载成为一部统一的作品。这类史诗的代表有荷马的史诗作品《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另一种为文学作家以特定的观念目的有意识地编写而成的“文学史诗”,这类史诗的代表有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和约翰·弥尔顿的《失乐园》。 epyllion是另一种篇幅简短的史诗,字源来自古希腊文ἐπύλλιον,意思是“小的史诗”。epyllion一词在十九世纪开始被使用,其叙述的内容通常是浪漫或神话的主题,经典的epyllion例子包括《埃涅阿斯纪》第六卷中关于Nisus和Euryalus的故事。另外,epyllion亦指一些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诗,特别是那些受奥维德影响的作品。
“史诗”这个词在现代语文中,多用来指虚构的文艺作品,其特点是背景庞大、人物众多,涉及大量的虚构地理,时间跨度大的叙事作品。典型的例子如《星球大战》等,参见大河小说。
创世史诗, 也有人称作是“原始性”史诗或神话史诗,它多以古代英雄歌谣为基础,神话传说。创世史诗多运用艺术虚构手法,塑造著名英雄形象,结构宏大,充满着幻想和神奇的色彩。世界最古老的史诗是巴比伦史诗《吉尔伽美什》。中国的《格萨尔王传》、印度的《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和古希腊的《伊里亚特》、《奥德赛》等都是著名的史诗。
英雄史诗是一种以长篇叙事为体裁讲述英雄人物(来源于历史或神话中)的经历或事迹的诗。荷马的史诗作品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是典型的例子。最早的史诗与口头诗歌有很强的联系,文学家常借用这种形式,最早和最明显的例子是《埃涅阿斯记》,与荷马用相同的形式和题材。
史诗作为一种文类, 它是经过长期发展和演变的结果, 各种史诗传统的发展过程是很不相同的。史诗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吸收了神话、传说、故事等其他民间叙事文学的营养, 甚至还借鉴了抒情色彩浓重的民歌等体裁的成就,锤炼形成了自己独特题材内容、艺术思维方式以及诗学等方面的体系。史诗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具备有机综合的特点, 但却不能用其中任何一个体裁标准, 也不能用所有这些体裁的特点拼凑出来的标准去衡量它。应该说, 史诗消化了各种民间口头表达形式, 对于这些形式的运用是以史诗为导向的。换一种说法, 从文学类型的角度历时地看, 史诗代表了在一个特定口头传统中得到充分发展的、在较高阶段上达到的语言艺术成就。
谈起史诗的时候, 我们比较熟悉的是从黑格尔到马克思、恩格斯对史诗的论述, 他们是从哲学和美学的高度, 从人类的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认识史诗的。在他们看来, 史诗是民族精神的结晶, 是人类在特定时代创造的高不可及的艺术范本, 是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这些论述是从文艺学的外部特征出发的。原始社会的解体为产生英雄史诗的恢弘背景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历史基础。关于部落战争、民族迁徙和杰出军事首领的传说为英雄史诗的形成做了一定的资料准备。应该说, 英雄史诗是一定历史时代的人们生活的全景反映。每一部史诗都是具体历史的和具体民族的。不能用一个笼统的历史时代的抽象的模式去解剖特定的史诗, 也不能用一般的人类社会的尺子去剪裁史诗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史诗与历史有特殊关联性, 但是即使史诗的历史印记十分鲜明, 它也不是编年史式的实录,甚至也不是具体历史事件的艺术再现。史诗对历史有着特殊的概括方式, 体现了史诗的创造者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和表现特点。 1传统史诗(英雄史诗),又称原始史诗或民间史诗。
2文学史诗(文人史诗),又称非原始史诗,如维吉尔的《埃涅阿斯记》。
按内容分:有些著作分为创世史诗和英雄史诗,这种分类是否恰当,有待讨论。创世史诗或创世纪,严格说来不属于史诗范畴,而属于神话范畴。各民族的英雄神话,民族族源神话,民族迁徙神话,它们确曾起过神话与史诗的纽带作用。在各民族的创世纪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但创世纪和后世的英雄史诗在性质上是有区别的。即创世纪中的英雄,神性超过人性,在创作上幻想代替了现实。
按篇幅分:依据英雄史诗的篇幅,可分为小型史诗、中型史诗和长篇史诗小型史诗一般由数百行组成,中型史诗长度从数千行到上万行不等,长篇史诗是指规模宏大的巨型史诗,如我国三大英雄史诗,每一部都在十万诗行以上。
按情节繁简:史诗被分为单篇型史诗和复合型史诗,后者又有串联复合型史诗和并列复合型史诗。区分的主要依据是根据母题、脉络和故事线来划分。 传统史诗有几个主要的特色:
1以某个英雄为中心,通常是在军事、民族或宗教的重要人物,甚至是半人半神;
2庞大的背景设定,广阔无边的地理环境,包含的许多国家,世界或宇宙;
3英勇的战斗或勇敢的行为;
4故事中出现神、天使、魔鬼等神灵;
5持久的旅程,而且通常充满异国情调;
6诗人保有客观性;
7传统史诗的题材多为大众所知的传统故事,使观众能立即进入故事情节而不至于感到迷惑。 也有一些通常采用约定在结构和选择集史诗叙事小说,其中最著名的是这些元素:
1。Praepositio:打开,通过阐述主题或造成的史诗。叙述者开始并说明其论点,或主题,调用一个缪斯或指导精神激励他在他伟大的事业,然后地址到缪斯史诗问题,答案的响雷叙述正确(cf。失乐园我149)。这可能需要一个目的的形式(如弥尔顿,他提出了“证明上帝待人之人”);一个问题(在《伊利亚特》中,荷马问缪斯是谁上帝造成了战争);或情况(如罗兰之歌,查理曼大帝在西班牙)。
2。Invocation:作家调用一个缪斯,宙斯的九个女儿。诗人祈祷缪斯女神为他神圣的灵感来讲述一个故事,一个伟大的英雄。(本公约显然是限于文化深受欧洲古典文化的影响:《吉尔伽美什史诗》为例)
3。在mediasres:叙事打开”在中间的东西”,在他的最低点的英雄。通常倒叙显示部分的早些时候的故事。《失乐园》的开头堕落天使在地狱里收集他们的部队和计划他们的报复。直到BooksV-VII做天使拉斐尔与亚当在天上的事件,导致了他的情况,虽然Books XI-XII摔倒之后迈克尔预示未来事件对亚当直到基督的再来。因此弥尔顿的史诗,尽管其行动集中在诱惑和人类的堕落的,包含所有时间从创建到世界末日。在《伊利亚特》中,荷马始于之间的争用希腊冠军阿基里斯和他的领袖阿伽门农:正是这种正式挑战阿伽门农的正确的关键操作沉淀荷马史诗的战争。
4。Enumeratio:给出了目录和家谱。这些长列表的对象,地方,人们把有限的行动在一个更广泛的、普遍的史诗上下文。通常,诗人也对观众的祖先致敬。
5。Epithet:大量使用重复或股票短语:如。,荷马的“玫瑰色的手指的黎明”和“深深的大海。” 除了严格的使用,史诗这个词常用于指在许多方面是不同形式模型的作品史诗,但显然,评论家em w蒂在他的The English Epic and Its Background中说到,史诗精神在规模、范围及其深刻的人类受试者的重要性中。蒂里亚德说现代史诗这四个特征:高质量和严肃性,包容或振幅、控制和正确的繁荣,和表达感情的一大群人。同样,布莱恩Wilkie说在浪漫主义诗人和史诗,史诗传统构成家庭、变量physiognomatic相似之处,而不是一个严格的可定义的类型。在这个广泛的意义上,但丁的《神曲》和斯宾塞的《仙后》通常被称为史诗,小说的散文作品如梅尔维尔的《白鲸记》,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诺斯罗普·弗莱称乔伊斯的《芬尼根守灵夜》为“首席讽刺史诗的时间”(解剖学的批评,323)。一些批评人士甚至看这种题材的科幻小说,散文和**,像卡尔·萨根的接触,对二十世纪的持续意义上的史诗般的精神。
广义国学是指中国历代的文化传承和学术记载,包括中国古代历史、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易学、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狭义国学则是指中国古代学说。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苏姓的起源与家谱,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苏」源出
「苏」出自「己」姓。以国名为氏,据《元和姓纂》所载,周武王时,司寇忿生,受封于苏国,后迁于温,称为苏忿生,春秋时,苏国被狄族所灭,其子孙以国名为氏。为鲜卑族复姓所改。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北魏有代北复姓「拔略氏」随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后,定居中原,代为汉姓「苏」氏。
得姓始祖
昆吾。名樊,字衍,己姓,颛顼之裔陆终长子。其父陆终娶鬼方氏之女为妻,一胎生下六子,其后均有封国,樊初封于昆吾(故城在今河南省许昌,后迁至今河南省濮阳),后又封于苏(一说其子封于苏),夏桀时被商汤所灭。周初,其裔忿生因功被封于苏国,后忿生迁都于温(今河南省温县西南)。春秋初,苏国为狄所灭,子孙遂以国名为氏,称为苏姓,并尊昆吾为其始祖。
迁徙分布
苏姓发祥于河南温县,后西周被犬戎所灭,周天子迁都洛阳,史称东周,苏姓为官者随之迁徙洛阳,并在当地形成望族。春秋时苏从入楚仕庄王,而有苏姓定居于两湖一带。汉武帝时,因苏建讨伐匈奴有功,被封为平陵(治所在今陕西省咸阳市西北)侯,此后不久,此支苏姓又派生出扶风苏姓、武功苏姓、蓝田苏姓。汉末群雄割据,有苏姓一支由河内迁四川眉山,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北方连年战乱,烽火连天,苏姓也随中原士族大举南迁江南各地。苏建十二世孙苏则为曹魏东平(今属山东省)相,而居山东。隋朝时苏则三子苏遁之八世孙苏威因忠谏而为隋炀帝除为光州(治所在今河南省光山)刺史,始为光州固始苏姓。唐初,陈元光入闽开基漳州,已有苏姓人入闽,到唐末时,苏威五世孙苏益随王潮、王审知入闽,死后赠上将军、武安侯,葬于同安县,是为芦山堂同安苏姓始祖。苏威长子苏光谊的子孙分布在福建德化、永春一带,次子苏光谓的子孙分布于莆田一带,三子苏光诲的子孙仍居同安,而早期迁至湖南新化、安化一带的苏姓被称为梅山蛮,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章惇平定梅山蛮,杀戮过甚,苏姓之幸免者,大都南逃至两广、云南一带,也有逃到越南、老挝、泰国的北部山区。芦山堂的苏姓因仕宦在南宋时散居江南各地,并有一支由闽入粤。苏姓入台始于宋、明时苏姓入台,其因有二:一随郑成功收复台湾,二是逃荒谋生。此期随着航海技术的提高,居于福建沿海的苏姓则有飘洋过海,侨居海外者。满清时,苏姓人已广布全国。如今,苏姓在全国分布广泛,尤以广东省为多,广东省的苏姓人口占到全国汉族苏姓人口的百分之二十。苏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四十一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四七。
堂号
芦山堂:北宋的时候,苏颂(芦山4世)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天文钟水运气象台,集观测天体、演示图象与自动报时于体,比欧洲人发明的时钟表早了600年,被誉为中国时钟的祖师。苏姓以“芦山”为堂号。此外,苏姓的主要堂号还有:“忠孝堂”、“武功堂”、“扶风堂”、“蓝田堂”、“洛阳堂”、“白玉堂”、“路阳堂”、“嵋山堂”等堂号。
家族名人
苏洵:字明允,号老泉。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散文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祐集》。
苏轼:(1038~1101)字子瞻,宋眉州眉山人,为苏洵长子。诗、词、文、书、画均有名,为文雄浑奔放,诗亦清疏隽逸,为北派大宗。王安石倡行新法,轼上书痛陈不便,得罪安石,被连贬数州。在黄州时,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后累官至端明殿侍读学士。卒谥文忠。着有东坡集、东坡词等。
苏辙:(1039年-1112年)北宋时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位成都市西南)人,晚年自号颍滨遗老。苏轼之弟。苏辙是散文家,为文以策论见长,他在散文上的成就,如苏轼所说,达到了“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著有《栾城集》。
苏步青:(1902923-2003317),原名苏尚龙。浙江省平阳县人。著名数学家。
拓展:
苏姓男孩名字
苏仕强 苏茗泷 苏行睿 苏韵宣 苏高义 苏业桦 苏朋力 苏凯辛 苏绍基 苏萧臣 苏柏中 苏勤坚
苏钎剀 苏鸿永 苏琛韩 苏健罡 苏联楚 苏柯佳 苏亘虹 苏崴谦 苏冠乘 苏霖铂 苏才城 苏今墉
苏潼峰 苏珅宸 苏翌荣 苏丞程 苏玉绮 苏旖卲 苏昱举 苏启昂 苏庆伟 苏云仕 苏坷茗 苏延行
苏宏兴 苏皖纲 苏箫岚 苏旻朝 苏骅佟 苏麒卫 苏科恒 苏开竹 苏郅毅 苏享钰 苏阳哥 苏喻海
苏筠希 苏杭郝 苏晓翔 苏渊清 苏韵川 苏剀志 苏孟尚 苏逸玹 苏弟吾 苏博元 苏伟榕 苏其韦
苏颍成 苏同煜 苏方雨 苏茗云 苏季珉 苏仕翌 苏允珅 苏琼羽 苏硕千 苏骐敬 苏贵珂 苏梧峥
苏承丰 苏郅先 苏尤亮 苏至贵 苏绮华 苏铂舜 苏斐易 苏翱皑 苏竣弛 苏士雨 苏立贤 苏沛讯
苏举宗 苏锋均 苏伟佩 苏邺纯 苏倡少 苏希渲 苏枫孟 苏印曦 苏罡汉 苏江名 苏理奕 苏永鸿
苏淇凯 苏晔徵 苏胜晁 苏瑾昂 苏若旺 苏其瑭 苏楠宏 苏锐栋 苏汇承 苏赤郅 苏廷尤 苏晨至
苏尚先 苏佩枫 苏迪哥 苏棠金 苏思道 苏宸焘 苏玮远 苏进旺 苏夕秋 苏乾俊 苏昱威 苏利陌
苏敬霆 苏起亘 苏盛健 苏千梓 苏成卲 苏吾宝 苏恺歆 苏万泰 苏惇联 苏史然 苏峰汉 苏暄贤
苏行尧 苏琰翼 苏昂弛 苏开昊 苏星崴 苏政百 苏贞群 苏凡镇 苏皖尚 苏梧佩 苏声迪 苏珽棠
苏允远 苏诚杭 苏乾裕 苏锦赤 苏宣韦 苏霆森 苏乐太 苏建誉 苏宏钢 苏佩辉 苏常泰 苏翼元
苏斌国 苏虹海 苏政佟 苏凯翌 苏斐增 苏榕辽 苏锌声 苏亮峰 苏俞羽 苏珝祺 苏廷旺 苏基济
苏瑭荣 苏晔罡 苏昊越 苏智家 苏轼佳 苏知士 苏聚晓 苏勇左 苏柏竣 苏晖皓 苏万翱 苏林肃
苏进琛 苏皇宝 苏铠轼 苏增呈 苏亮倡 苏元雨 苏萧硕 苏儒韦 苏钓烨 苏彬珅 苏枫淼 苏义毅
苏旭雄 苏佟德 苏登海 苏友荣 苏斌弟 苏享少 苏延锦 苏喧思 苏赋楚 苏喻尤 苏逸铉 苏浩正
苏桓吉 苏玮珉 苏虹春 苏敬程 苏昂钊 苏竹宇 苏珀谦 苏讯印 苏弛钧 苏才镇 苏晃进 苏成皇
什么叫宗谱?宗,本义为祖庙。《说文》释:“尊祖庙也。”汉贾谊曰:“流派所出为宗。”又《礼丧服小记》释:“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为小宗。”所谓别子,是指古代天子、诸侯的嫡长子以外的其他儿子。这里可释为别子本代称其上为祖,而别子之后裔称其上为宗。其概念是一祖之下的后裔划分为不同类型。按“宗”的含义,实还是一祖之下所有的后裔。至于宗谱则应是同祖之完全谱牒,如缺其一支,或只记其一支,均还不为宗谱,这就是宗谱区别于家谱的地方。
什么叫族谱?古释:“族者,属也,与其子孙共相联属,其旁支别属。”所谓直系与旁系是相对而言,均可上溯为同祖。他们“共相联属”的,这个“属”,就是这个宗下特定的族众。族众依然是一宗之下,宗之与族,族之于家。宗之下有因分衍或迁徙等形成一个族体,族体之下的基本单位是家,所以冠用“族谱”名的谱牒应是某宗下的一个新开辟的族体。族谱不是一个完全的宗族谱系,它只记述了这个宗族部分后裔。例:某支迁某地形成一个族体,它的谱系则是族谱。从整体意义上,它构不成一个完整的宗族体系,所以族谱既不同于宗谱也区别于家谱。
什么叫家谱?古释:“有夫有妇然后为家。”又“家,谓一门之内”。所谓家谱,狭义地讲应是一直系内的本家之谱。汉以前,见之于正史载录的谱牒类书多以“世家”为名,且属王侯大夫及有社会重大影响的人物才具有。如齐太公世家,鲁周公世家,孔子世家,陈涉世家。至汉,以“世本”为书目,专门记录姓氏、世系、居、作。例:世本十五篇。至隋,属谱牒的籍名多样,如:家传、家纪、家记、家史、世系、家牒、谱记等。按正史《隋书》载,首先出现在正史载录中有“家谱”冠名一书的为“杨氏家谱状并墓记”。隋之后,在《新唐书》中,以“家谱”冠名的才真正开始多起来,如“谢氏家谱”、“薛氏家谱”、“颜氏家谱”、“李用休家谱”等。按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载:“汉书艺文志是秦汉以前著述的总录,隋书经籍志是隋以前著述的总录。”那么“家谱”一名的取用应在汉至南北朝时期。所以,有说以“家谱”为名始于宋代,是不确切的。作为家谱,本应为一直系之本家谱。但后来,绝大多数是凡同一区域内的同一先祖的各分支后裔的共同谱牒统称为家谱。从历史上谱牒用名看,宗谱、族谱、家谱应是有一定区别的。
宗谱、族谱、家谱有何联系和区别?原则上宗谱、族谱、家谱是记载人名、世系、生殁、事迹的谱牒。但从宗、族、家的早期含义看,“继别为宗”,除嫡长子以外所有的分支都纳入的这种谱牒为宗谱。而族谱虽意义大致与宗谱相同,但由于分居、远迁等原因,虽也将旁支纳入谱内,其远迁的旁支并没有完整地纳入,只有本宗的部分族人,这种谱牒属于族谱。至于家谱,“谓一门之内”,其所记述的世系是以本家上下直系为主体,只留与本家传承收藏,例凡这种谱,应属家谱。上述三种谱牒虽有差别,但因上溯远近不一,或传袭旧谱名,故后世也大多统而称之。
史诗的概念简介
本文2023-10-12 09:13:03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34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