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姓的姓氏文化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2浏览:1收藏

魏姓的姓氏文化,第1张

魏姓的郡望主要有巨鹿、任城等。

巨鹿郡: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置郡,治所在巨鹿(今河北省平乡西南)。相当今河北省白洋淀、文安洼以南,南运河以西、高阳、宁晋任县以东,平乡、威县以北,山东省德州、高唐,河北省馆陶之间地。汉代至北魏因袭沿用。汉后大致相当于今河北省平乡以北及晋县一带。

任城郡:夏商为仍国,周为任国、邿国。秦统一中国后置任城县,亢父县,西汉为任城、亢父、属东平国。东汉章帝分东平国置任城国。三国魏置任城郡(今山东省微山县一带)。西晋复任城国。北朝魏孝明帝神龟元年(518年)分高平郡一部,置任城郡,治所由仲浅村移于今济宁市任城路,并为任城郡治,隶兖州。北齐天保七年废亢父县。隋、唐、五代任城县建置名称不变,但隶属有别。五代后周广顺二年(952年),置济州于巨野,任城属之。金海陵王天德二年(1150年)济州移至任城。元至元六十二年之间,济州治所数易巨野,任城。济宁的名称始于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以后虽州、府、县时有变更。

魏姓的堂号主要有敬爱、治礼、十思、巨鹿、九合(“九合”堂号出自春秋时晋大夫魏绛)等。

九合堂:春秋时晋有大夫魏绛。山戎向晋请和,绛向晋君说和有五利。于是晋便和附近的少数民族山戎等缔结了友好条约。8年之中,晋国九合诸侯,称为霸主,都是魏绛的功劳。  巨鹿堂:魏姓因巨鹿为望,故也以“巨鹿”为其堂号。 书屏志画;

图像表功。

——佚名撰魏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初政治家魏征,字玄成,巨鹿人。下联典指西汉大臣魏相,字弱翁,济阴定陶人,举贤良,为茂陵令,升河南太守,能抑制豪强势力。宣帝时,历官大司农、御史大夫、丞相,封高平侯,主张整顿吏治。图像被绘于麒麟阁。

和戎著绩;

救赵全仁。

——佚名撰魏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春秋魏绛,即魏庄子。力主与戎族和好,为晋悼公采纳。下联典指战国信陵君魏无忌符救赵。

誓成宅相;

绰有祖风。

——佚名撰魏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晋魏舒,应相宅者言,年四十而显贵。下联典指唐魏徵五世孙魏暮,议事无所畏,上谓其有祖风。

公忠体国;

机警能文。

——佚名撰魏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春秋时晋人魏绛,即魏庄子,历官中军司马、新军之佐、下军之将。曾极力主张与戎族和好,被晋悼公采纳,使晋国领地得以扩展。下联典指北齐史学家魏收,字伯起,小字佛助,下曲阳人。机警能文,十五岁能写文章。北魏时官太学博士、散骑常侍,编修国史;北齐时任中书令兼著作郎,奉诏编撰《魏书》,后官至尚书右仆射,监修国史。为北朝三才子之一。

虎观谈经,妙析异同之旨;

鹤山授业,共推理学之宗。

——佚名撰魏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说东汉任城人魏应,字君伯,少年时学《鲁诗》,举明经,永平年间,历官博士、光禄大夫,建初年间任五官中郎将。弟子有数千人,很受章帝器重,曾与诸儒在白虎观讲论五经的同异。下联典指南宋学者魏了翁,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人,庆元年间进士,历官校书郎、嘉庆知府、汉州知州、礼部尚书、端明殿学士同佥书枢密院事。西父忧时,曾大白鹤山下筑室授徒,后又建鹤山书院,一时学者云集。反对佛家、老子的“无欲”说,推崇朱熹理学,著有《鹤山全集》。 名称编辑出版时间册数收藏地点河北冀县魏氏家谱(民国)魏文忠、魏文厚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中国国家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华中工学院图书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江苏丰县绍继堂魏氏族谱(清)魏东一1963年抄清乾隆四十年(公元1755年)四卷江苏省丰县顺河乡黄庄村苏庄江苏泗阳魏氏宗谱魏其礼  四卷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江苏兴化魏氏族谱八卷(清)魏寿金清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木刻活字印本八册哈尔滨师范大学图书馆江苏兴化魏氏族谱魏紫、魏潢等清木刻活字印本六册四川省图书馆浙江常山定阳魏氏宗谱(清)金文修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卷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常山县芙蓉乡修书村坪坑口浙江常山魏氏宗谱(民国)徐燮修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木刻活字印本五卷浙江省常山县拓贤乡大坑口村浙江常山魏氏宗谱(民国)刘宗盛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油印本七卷浙江省常山县东鲁乡东湖村船头浙江黄岩魏氏宗谱(民国)魏企豪民国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铅印本六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安徽桐城皖桐魏氏宗谱(清)魏承志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册人民大学图书馆安徽桐城皖桐魏氏宗谱(清)魏春南、魏乐庄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册河北大学图书馆江西南昌豫章黄城魏氏宗谱(清)魏学江、魏多隆等清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江西南昌魏氏宗谱(清)魏慎馀等清光绪二十四(公元1898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湘北崇阳魏氏宗谱(民国)魏世臣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木刻活字印本八卷湖北省崇阳县石城乡肥田村湖北咸丰魏氏宗谱(清)魏廷焕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卷湖北省咸丰县档案馆湖南长沙魏氏续修支谱(清)魏式骏修,魏傅信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矩鹿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卷湖南省图书馆湖南宁乡魏氏五修族谱  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沩宁魏氏宗祠木刻活字印本仅存卷首第一册、第三卷湖南省图书馆湖南湘乡魏氏五修族谱(民国)魏兴晓、魏兴秫修,魏兴旦、魏兴莴等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二卷、第三卷上下册、卷首第一~四册湖南图书馆湖南衡阳魏氏宗谱(民国)魏文轩等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十九册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湖南常宁魏氏三修宗谱(民国)魏心戡、魏慈昆等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麟阁堂木刻活字印本  广东五华魏氏族谱魏化吾  油印本一卷广东省五华县文物管理局四川成都华阳魏氏宗祠族谱(民国)魏思溥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石印本一册四川省图书馆四川成都魏氏祖祠族谱(清)魏鸿选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册南京大学图书馆、四川省图书馆四川资阳魏氏族谱    一册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魏塘郭氏族谱  清朝末期手写本五册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魏氏宗谱民国)魏其昌纂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说明:上述内容根据各地家谱整理)

  源于姬姓,出自晋国大夫周文王曾孙毕万的封地魏邑,属于以居邑名为氏。 据史籍《元和姓纂》记载,魏氏是黄帝的姬姓嫡裔,他们原是毕国的人,传到周文王的曾孙毕万的时候,毕国被西戎所灭,便投奔到晋国,成为晋献公的大夫。毕万因于公元前661年在晋国攻灭霍、耿、魏三国战斗中,立下了大功,于是晋献公就将原是姬姓国的魏(今山西芮城)地赐给他为邑。此后,毕万的子孙以邑为氏,称为魏氏。

  江苏:魏氏宗谱四卷、魏氏族谱八卷首一卷、魏氏族谱六卷、绍继堂魏氏族谱四卷

  浙江:魏氏太廉堂进主册不分卷、兰风魏氏宗谱八卷、慈水魏氏宗谱二十八卷、山阴吴塘魏氏宗谱十卷、黄岩魏氏宗谱六卷

  河南:汜水魏氏族谱六卷、项城魏氏族谱、镇平魏氏族谱五卷、魏氏族谱一卷

  湖南:魏氏五修族谱二十卷首一卷、魏氏五修族谱八卷首四卷、衡阳魏氏宗谱四十卷首一卷

  四川:华阳魏氏宗祠族谱一卷、魏氏支祠族谱一卷、魏氏谱牒一卷、魏氏族谱一卷

  魏氏族谱不分卷、续魏氏族谱不分卷、濂南下魏重修族谱不分卷1、出自姬姓,以邑为氏,或以国名为氏。周文王第15子毕公高受封于毕,其孙毕万在毕国被西戎功灭后,投奔到晋国,成为大夫。因功,被赐魏地为邑,其后子孙以邑为氏,称为魏氏。公元前445年毕万的后代魏斯建立魏国,公元前225年被秦所灭后,亡国的魏国王族以国名为氏,形成魏姓最重要的一支。史称魏姓正宗。

  2、外姓改姓魏。战国秦昭襄王时有国相、穰侯、昭襄王母宣太后异父弟魏冉,本楚人,芈姓,后改姓魏;南宋蒲江人有魏了翁,庆元进士,本高氏,后改姓魏;明代有昆山人唯校,其先世本李姓,弘治进士,后改姓魏。

魏姓来源有二;

1、出自姬姓,以邑为氏,或以国名为氏。周文王第15子毕公高受封于毕,其孙毕万在毕国被西戎功灭后,投奔到晋国,成为大夫。因功,被赐魏地为邑,其后子孙以邑为氏,称为魏氏。公元前445年毕万的后代魏斯建立魏国,公元前225年被秦所灭后,亡国的魏国王族以国名为氏,形成魏姓最重要的一支。史称魏姓正宗。

2、外姓改姓魏。战国秦昭襄王时有国相、穰侯、昭襄王母宣太后异父弟魏冉,本楚人,芈姓,后改姓魏;南宋蒲江人有魏了翁,庆元进士,本高氏,后改姓魏;明代有昆山人唯校,其先世本李姓,弘治进士,后改姓魏。

魏姓分布

魏氏早期主要是在今山西、河南、山东省境内发展繁衍,也有部分分居于今湖北、湖南省境。魏公子无忌之孙魏无知的5世孙魏歆定居于巨鹿(今属河北)。魏无知有两个玄孙,一个叫魏谌,定居清河;一个叫魏汉,定居任城。此外,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曾"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魏氏有部分人迁至今陕西省境内。东汉时江南一些地方已有魏姓居民。唐初,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随行将佐有魏有人、魏仁浦,后均在福建安家。唐代有魏慕中自巨鹿徙居江西南昌,历15世,有一支移居福建宁化石壁村,又历11世,有魏才禄,生4子:长子魏元,移居广东长乐;二子魏亨,移居福建上杭,5代孙邦政又移居广东龙川;三子魏利,留守祖坟;四子魏贞,有一子移居广东揭阳,还有一子居海丰。魏元的裔孙魏应浩、魏特敬于乾隆年间迁至台湾新竹县;裔孙魏鼎高于清朝咸丰三年去美国,后到加拿大定居;裔孙魏松于1910年到印尼,开锡矿致富,曾任马来西亚立法议员。

魏姓家谱

江苏:魏氏宗谱四卷、魏氏族谱八卷首一卷、魏氏族谱六卷、绍继堂魏氏族谱四卷

浙江:魏氏太廉堂进主册不分卷、兰风魏氏宗谱八卷、慈水魏氏宗谱二十八卷、山阴吴塘魏氏宗谱十卷、黄岩魏氏宗谱六卷

河南:汜水魏氏族谱六卷、项城魏氏族谱、镇平魏氏族谱五卷、魏氏族谱一卷

湖南:魏氏五修族谱二十卷首一卷、魏氏五修族谱八卷首四卷、衡阳魏氏宗谱四十卷首一卷

四川:华阳魏氏宗祠族谱一卷、魏氏支祠族谱一卷、魏氏谱牒一卷、魏氏族谱一卷

魏氏族谱不分卷、续魏氏族谱不分卷、濂南下魏重修族谱不分卷

历史名人

魏 徵:唐代名臣,太宗时,任谏议大夫,敢犯颜直谏。提出"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等治世名言。曾谏二百余事。

魏 源:清末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与龚自珍同为今文经学派,主张抵御外来侵略。曾编撰《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著名思想,倡导改革变法。他是中国最早放眼看世界的杰出人物之一。

魏无忌:魏国信陵君。魏安厘王之弟,有食客3000人,是当时魏家的杰出子弟。他与齐之孟尝君、赵之平原君、楚之春申君并称"四公子"。

魏武子:魏姓最早在历史上出人头地的人物,春秋时晋国大夫,其二子魏颗和魏绛,也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

魏 延:三国时蜀汉名将,曾随刘备于蜀,以勇猛闻名,累迁为征西大将军,为南郑候。

魏忠贤(明末阉党罪魁魏忠贤)

魏忠贤,初名进忠,号完吾。明代熹宗年间大宦官,河北肃宁人。年少时无赖成性,吃喝嫖赌无所不为。曾娶妻冯氏,生一女。因赌博输光了钱,负债又多,躲入酒店藏匿,被赌徒索债揪住槌打辱骂,羞忿至极,恚而自宫,改名换姓叫李进忠,逃到北京,于万历十七年(1589年)被选入宫,复称本名魏进忠。他投靠在熹宗奶妈客氏手下,曲意迎逢,深得客氏宠爱。熹宗即位,封客氏为“奉圣夫人”,魏忠贤也一步登天,任命为宦官二十四衙之首的秉笔太监。秉笔太监近侍皇帝,批答奏章,传达圣旨,制约内阁,有二皇帝之称。魏忠贤目不识丁,正由客氏之故,才担任了这个要职,被熹宗赐名忠贤,权倾宰相。天启三年(1623),魏忠贤兼掌特务机构东厂,更加炙手可热,朝廷内阁完全由魏忠贤走狗掌握,他们竟相拜魏忠贤为父、为祖父,自称干儿义孙。魏忠贤阉党核心人物有“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儿”、“四十孙”等。天启五年(1625),兴大狱,杀东林党人杨涟等,激起民忿,江阴、苏州等地发生民变。天启六年(1626),浙江巡抚潘汝桢首倡为魏忠贤立生祠,接着各地效仿,生祠遍布全国。祠中供有魏忠贤塑像,行人经过要行五拜礼,呼九千九百岁。魏忠贤自称九千岁。内阁拟旨,将“朕与厂臣”联名并称。更有人提议把魏忠贤列为圣人与孔子并尊,认为魏忠贤贡献高于孟子。全国上下疯狂效忠于一个皇帝家奴,由此可见明朝政治腐败到何种地步。1627年,明崇祯继位,贬客氏,黜魏忠贤,发配去凤阳守坟,半道命逮治,魏忠贤畏罪自缢而死。

宦官是中国封建集权制度的肿瘤,它始终伴随着封建王朝的兴衰更替而周期性地为祸社会,流毒全国,给当时的政治带来危害,给当时的人民带来灾难。绝大多数宦官,都是自小入宫,有个别野心家还自阉入宫,更多的是家贫为阉寺,或犯罪为阉寺,如赵高就是一个罪犯。由于宦官是刑余之人,身心遭受严重摧残。宦官处在深宫之中,目睹皇上及嫔妃花天酒地的豪奢生活和不可一世的权势,日久天长,也染上权力之欲。特别是宦竖多不知书,魏忠贤就目不识丁,因此不懂礼义,又不知稼穑之艰难,那能体恤人民疾苦。因此宦官一旦擅权,十之八九皆为祸患。所以个别宦官的贤明,不能改变整体宦官的卑污。宦官的身份是奴才,他们掌权本来就不合法,而是假借皇权以肆虐,如同狗仗人势。大多宦官奴性十足,是十足的“狗奴才”。尽管宦官多数遭遇可悯,但他们“狗奴才”之本性,也自其遭遇和地位所铸成,无法为他们唱赞歌。赵高乱政,加速秦王朝的覆亡就是一个典型例证。宦官是专制制度的毒瘤,制度不死,宦官不灭,这就是一代又一代宦官肆虐的根本原因。

你好!

泌阳魏氏有一支是湖北兴国州,就是现今的阳新县兴国镇,现有阳新浮屠上魏庄魏氏家谱记载的很清楚,魏文琛后人在清代到桐柏,泌阳,方成,社旗,遂平,新城。

打字不易,采纳哦!

魏姓的姓氏文化

魏姓的郡望主要有巨鹿、任城等。巨鹿郡: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置郡,治所在巨鹿(今河北省平乡西南)。相当今河北省白洋淀、文...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