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2个望族:司马防生子“司马八达”PK荀淑生子号称“颍川八龙”,二者孰强孰弱?
三国2个望族:司马防生子“司马八达”PK荀淑生子号称“颍川八龙”,二者的实力总体来看是相差不大的,不过我个人觉得或许司马防生子“司马八达要稍微略胜一筹,当然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比较,看法也都并不相同也是在情理之中。
三国时期,颍川有两个相当大的家族,一个是著名的司马氏家族。一个是荀氏家族。据说,这两个家族的后代都是才华横溢的人,这在当时和后来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司马防生有八个儿子,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司马八达”,司马懿是他的第二个儿子。司马防的性格率直而公正,即使在宴会这样的比较轻松的场所,也能保持威严,可以说他是东汉末年颍川司马氏家族的代表。因此,司马防这个人物是非常伟大的。然而,在颍川还有一个人比司马防更厉害的人物。他被当时的人们称为“神君”。
神君也就是荀淑,他也有八个儿子,也都有着类似的称号,叫做八龙。当时,著名的当世名贤李固、李膺对他相当的尊敬,他当时的名声可以说是相当的不弱于司马家族,他的儿子们也是相当的出色,不过我个人觉得和司马家族的八子比较起来,还是要稍微逊色一点,毕竟八达的家族在当时的政治和经济方面来看,要更加的强悍一些。
后来这两个家族都有比较有名的人才,一个就是大名鼎鼎的荀彧,不过终究只是一个臣民,然而另外一个就是司马懿,他夺取了魏国的皇位,建立晋国,这也可以看出八达要强上一些。
东汉洛阳令、京兆尹司马防的儿子。 东汉大臣司马儁的孙子,汉征西将军司马钧的第五代孙。
司马懿的家族成员关系:
司马钧,字叔平,汉征西将军。秦末殷王司马卬八世孙,晋宣帝司马懿的高祖父。
司马量,东汉豫章太守。司马防的祖父,司马懿的曾祖父,秦末殷王司马卬九世孙。
司马儁,字元异,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东汉大臣。 司马懿的爷爷。
司马防,司马防(149年―219年),字建公,东汉洛阳令、京兆尹。 司马懿的父亲。
司马防8子,司马朗、司马懿、司马孚、司马馗、司马恂、司马进、司马通、司马敏,号称"八达"。
扩展资料:
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 [1] ),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三国时期魏国政治家、军事谋略家,魏国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
司马懿自幼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因曹操出身“赘阉遗丑”,司马懿一度拒绝曹操授予的官职,但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任丞相后,强行辟司马懿为文学掾。因司马懿曾支持曹操称帝,所以逐渐赢得了曹操的信任。
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帮助曹丕在储位之争中获得胜利。
-司马钧
作为河内郡重要的门阀家族,历经长期战争,司马以武力闻名,但从司马防那一代开始,已经完成了对家族遗传因子的改造。司马防卫生了八个儿子。司马八达没有一个武将,全部是文官。
因为自己是豪族,司马防并没有把寒门出身的人放在眼里,但是这个人作为人是谨慎慎重的。他一生最大的错误就是曾经悲伤的年轻时的曹操。曹操受到桥玄的推举来到了京都,掌管了京都的事务。几年后,曹操已经有权威了,一次喝醉后告诉司马防这件事,司马防有点尴尬地说:是当时的情况,校尉已经是可以给的最高官职的名字!
黄巾之乱开始了。河内郡距离动乱的鹿不远,但没有受到影响。一个主要原因是司马结合当时河内郡主要门阀的力量,组织了地方武装。协助朝廷的部队抵抗黄巾军。之后死守等待援军,打击配置机动兵力包围的黄巾军解除包围。
黄巾之乱后,董卓负责道路,司马没有受到冲击。唯一的骚乱操作是在董卓迁都的时候。司马防带着家里最小的儿子回到了河内郡的故乡。我作为司马家的主人,一个人去了董卓和长安。
之后,美女的计策成功,董卓被杀,曹操登上舞台,司马防作为京官的一部分继续为汉朝贡献皇帝的力量,也留在了曹魏的权力中心。河内郡司马的势力始终强大,因此司马防卫得到了很多机会。
司马懿的话不必多说。他先后杀死了三代魏主,最后发动了高平陵之变,夺取了政权,建立了晋朝的基础。司马炎顺势打败了曹魏,之后统一了天下。
为什么我选择了司马家呢?第一是时间的宽度,从黄金之乱到最后的三国回到晋为止,首先魏蜀的国家不能入选了。结果,没能支撑到最后。吴是最后的败者。祖先也要追溯黄巾之乱,但最终还是作为败者放弃了孙吴的故事。
中山三马似群狼-晋高祖宣帝司马懿
司马懿(179—251年),208年为文学掾,逐渐赢得了曹操的信任。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曹丕临终时,令司马懿与曹真等为辅政大臣,辅佐魏明帝曹睿。明帝时,司马懿屡迁抚军大将军、大将军、太尉等重职。明帝崩,托孤幼帝曹芳以司马懿和曹爽。曹芳继位后,司马懿先是遭到曹爽排挤,迁官为无实权的太傅。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乘曹爽陪曹芳离洛阳扫坟,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自此曹魏军权政权落入司马氏手中。嘉平三年(251年),司马懿病死。265年,司马懿次子司马昭之子司马炎称帝,建立西晋。追尊司马懿为高祖宣帝。
司马懿早年
司马懿,字仲达,河内温县孝敬里(今河南温县招贤镇)人。司马懿其先出自帝高阳之子重黎,为夏官祝融,历唐、虞、夏、商,世序其职。周朝,以夏官为司马。其后程柏休父,周宣王时,以世官克平徐方,锡以官族,因而为氏。楚汉间,司马仰为赵将,与诸侯伐秦。秦亡,立为殷王,都河内。汉以其地为郡,子孙遂以为家。自仰八世,至东汉安帝时,生征西将军钧,字叔平。司马钧生豫章太守量,字公度。量生颍川太守司马俊,字元异。俊生京兆尹司马防,字建公。司马防就是司马懿的父亲。晋武帝司马炎在他的一个诏书称:“本诸生家,传礼来久”。
司马懿为司马防次子,史书称他“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司马懿生在乱世中,“常慨然有忧天下心”。
南阳太守杨俊素以知人善任著称,司马懿二十岁前,杨俊曾见过他,说他绝非寻常之之;尚书崔琰与司马懿的兄长司马朗交好,曾对司马朗说:“君弟聪亮明允,刚断英特,非子所及也”。
建安六年(201年),郡中推举他为上计椽。时曹操正任司空,听到他的名声后,派人召他到府中任职。司马懿见汉朝国运已微,不想在曹操手下,便借口自己有风痹病,身体不能起居。曹操不信,派人夜间去刺探消息,司马懿躺在那里,一动不动,像真染上风痹一般。
司马懿出仕
建安十三年(208),曹操为丞相以后,始用强制手段辟司马懿为文学掾。曹操对使者说,“若复盘桓,便收之”。司马懿惧之,只得就职。曹操让他与太子往来游处,历任黄门侍郎、议郎、丞相东曹属、丞相主薄等职。司马懿在曹操手下任职,小心谨慎,勤勤恳恳,“至于刍牧之间,悉皆临履”。
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征讨张鲁,司马懿随军。他对曹操说:“刘备以诈力虏刘璋,蜀人未附而远争江陵,此机不可失也。今若曜威汉中,益州震动,进兵临之,势必瓦解。因此之势,易为功力。圣人不能违时,亦不失时矣。”曹操说:“人苦无足,既得陇右,复欲得蜀”!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建安二十四年(219),当孙权向曹操上表称臣、怂恿曹操自立为帝。曹操说:“此儿欲踞吾著炉炭上邪!”司马懿说:“汉运垂终,殿下十分天下而有其九,以服事之。权之称臣,天人之意也。虞、夏、殷、周不以谦让者,畏天知命也”。当时曹操手下的门阀官僚拥汉者尚多,为曹操所深忌,而荀、崔琰等著名人物都因对曹氏代汉有异议而不得善终。大概司马懿在这个关键问题上早就表示支持曹操,因此曹操才对他由猜忌逐渐转为信任。
> 曹操进封魏王后,升任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佐助曹丕。时司马懿“每与大谋,辄有奇策”,为曹丕所信任和重用,所以关系一直很好。司马懿还与陈群、吴质、朱铄并称四友。
此后,司马懿更是常谋国事,多出奇策。不久,司马懿转为丞相军司马。他指出荆州刺史胡修粗暴,南乡(治南乡,今河南淅川东南)太守傅方骄奢,都不应驻守边防,曹操未予重视。
219年樊城、江陵之战
219年六月,刘备继取汉中后,派孟达、刘封攻占汉中郡东部的房陵、上庸等地,势力有所扩展。
七月,孙权欲攻合肥,魏军大部调动淮南防备吴军。镇守荆州的蜀前将军关羽,乘此机会,留南郡(治江陵,今湖北江陵)太守糜芳守江陵,将军傅士仁守公安(今湖北公安西北),自率主力北攻荆襄(魏荆州治新野,今河南新野;襄阳郡治襄阳,今湖北襄樊)。围魏将曹仁,水淹于禁七军,斩庞德。
时樊城守军仅数千人,城墙因水淹多处崩塌,曹仁曾考虑放弃樊城,被辅助曹仁的汝南太守满宠所劝止。曹仁决心奋勇抵御。胡、傅二人果然乘机降蜀。此时,陆浑(今河南嵩县东北)人孙狼等,亦杀官起兵,响应关羽。关羽声势一时“威震华夏”。
当时都城在许昌,距樊城很近,曹操感到威胁,为避关羽锋芒,一度准备迁都河北。司马懿和曹椽蒋济及时劝阻:“禁等为水所没,非战守之所失,于国家大计未有所损,而便迁都,既示敌以弱,又淮沔之人大不安矣。孙权、刘备,外亲内疏,羽之得意,权所不愿也。可喻权所,令掎其后,则樊围自解”。曹操从其计,孙权果然派吕蒙袭取江陵,关羽被其俘杀。
此战的胜利,曹操利用孙、刘争夺荆州的矛盾,充分运用外交谋略,坐收渔利,不仅挫败关羽的强大攻势,解除了樊城之围,而且也使诸葛亮原定的一路向宛洛、一路出秦川的两面钳击中原的计划无法实现。更重要的是破坏孙、刘联盟,改变了当时的战略格局,掌握了主动权。
徐晃击退关羽后,曹操嫌恶荆州及附近百姓,想把他们都迁走。司马懿认为:“荆楚轻脱,易动难安。关羽新破,诸为恶者藏窜观望。今徙其善者,既伤其意,将令去者不敢复还”。曹操从之,没有移民。藏窜逃亡者果然都复出归化。
延康元年(220年),曹操去世,朝野危惧,司马懿管理丧葬诸事,内外肃然。同年,曹丕即魏王位,司马懿受封河津亭侯,转丞相长史。
时孙权率军向西。朝臣认为樊城、襄阳缺乏粮,不能抵御吴军,请召守将曹仁回驻宛城。司马懿则认为不该放弃二城:“孙权新破关羽,此其欲自结之时也,必不敢为患。襄阳水陆之冲,御寇要害,不可弃也”。曹丕未依其言,命曹仁放火烧毁二城。后来孙权果然没有入侵。曹丕悔之不及。
222年9月至223年3月,曹魏南攻东吴失败
同年,曹丕登皇帝位,史称魏文帝。由于司马懿为曹丕“篡汉”出了大力,所以登基后,曹丕任命司马懿为尚书,不久转督军、御史中丞,封安国乡侯。
黄初二年(221年),免去督军官职,升任侍中、尚书右仆射。
黄初三年(222年),和黄初五年(224年),曹丕两次伐吴,都以司马懿镇守许昌,并改封司马懿为向乡侯。黄初六年(225年)春二月,转任抚军大将军、假节,领兵五千,加给事中、录尚书事。司马懿辞让,曹丕说:“吾于庶事,以夜继昼,无须臾宁息。此非以为荣,乃分忧耳”(《晋书·宣帝纪》)。
同年,曹丕又大兴水军攻吴,仍命司马懿留守,“内镇百姓,外供军资”(《晋书·宣帝纪》)。临行,下诏书给司马懿说:“吾深以后事为念,故以委卿。曹参虽有战功,而萧何为重。使吾无西顾之忧,不亦可乎”(《晋书·宣帝纪》)!后曹丕由广陵回师洛阳,又下诏对司马懿说:“吾东,抚军当总西事;吾西,抚军当总东事”(《晋书·宣帝纪》)。于是司马懿留镇许昌。
俗话说:鼎足三分已成梦,一统乾坤归晋朝。
说的就是在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纷争,最后司马炎篡魏自立,统一天下,建立了晋朝。
来源于网络
司马炎就是司马懿的孙子,为啥司马懿能够成功笑到最后呢?在最近热播军师联盟中,一个小小的细节就告诉了我们原因。
司马懿和杨修经过一段尔虞我诈后,成功救出了他的父亲司马防。
曹丕向曹操进言,让司马懿入朝为官,司马懿知道这是曹操的计谋,但是曹老板儿的命令又不得不听,那司马懿怎么办的呢?
来源于网络
他居然躺在一辆装满货物的马车下面,用鞭子鞭打拉车的马,就这样,司马懿双腿断了,成了一个废人。这样就无法接曹操的命令入朝为官了。
来源于网络
更厉害的是,曹操让杨修去查看司马懿是不是真的废了,杨秀心机歹毒,用一根根针插进司马懿的伤处。
可是这司马懿呢!还是不动如山,眼睛都不眨一下,成功在杨秀和曹操前混过一关。
司马懿的忍,为他赢得了天下,所以笑到了最后,把刘备,孙权,曹操,诸葛亮这些人踩在了脚下。
执古之道,御今之有,读懂历史,玩转职场。请关注青梅煮史
曹魏权臣司马懿一生韬光养晦,审势而动,历经曹操、曹丕、曹叡三朝,终成为曹魏权臣,他为结束三国、开创晋朝奠定了基础。司马懿才识过人,但被曹操视为有“鹰视狼顾”之相,所以一直没有得到曹操的重用。直到曹丕上位,司马懿晋尚书、封安国乡侯,位极人臣。司马懿低调隐忍,在曹操身边蜇伏数十年。那么在赤壁之战前,司马懿在做什么呢?
司马懿出身名门世家,他的先祖程伯休甫在周宣王时以官为氏,称为司马。到东汉朝,司马懿的高祖司马钧曾与羌族作战,官至征西将军。司马懿的曾祖司马量、祖父司马儁分别做过豫章太守和颍川太守。而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在东汉末年也历任洛阳令、京兆尹等官职。司马防对曹操还有提携知遇之恩,曹操在灵帝时任职洛阳北部尉,举荐人就是司马防。司马防有八子,因兄弟八人表字皆有“达”,人称“司马八达”,其中“仲达”司马懿为其次子。
优越的家境使司马懿得到良好的教育。司马防非常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司马懿又天资聪慧,很快年少成名。曾任南阳太守的杨俊偶遇少年司马懿,称其为“非常人”。司马懿的兄长司马朗就非常优秀,曾任司空掾属等职。司马朗的同僚崔琰就曾说过,司马懿天资聪慧、处事得体、刚正果断,资质高过其兄司马朗。建安六年(公元201年),时年二十三岁的司马懿出任上计掾一职。司马懿才华过人,在一职位上干得非常出色,小有名声。当时曹操正任“三公”之一的司空,听到司马懿很有才华时,有意招揽司马懿。
但是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割据,鹿死谁手,还未明朗。所以谨慎的司马懿以风痹为由,装病拒绝了曹操的征辟。据载,当时在家装病卧床的司马懿因怕大雨淋湿晾晒的书籍,一时性急,忘了卧床不起这挡子事,从床上一跃而起,身手麻利地收拾书籍,这一幕正好被一个婢女撞见。司马懿的妻子张春华为防止婢女泄密,亲手做掉了婢女。事后还若无其事,在灶房张罗做饭。张春华的淡定和狠毒令司马懿刮目相看。拒绝了曹操的征辟后,司马懿潜居家中专心读书,并与隐士胡昭结为好友。胡昭很有学问,他也拒绝了曹操等人的征辟,隐居以读书为乐。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这时废除“三公”,自立为丞相,手握实权。曹操求贤若渴,急于招揽天下贤才,他再一次征辟司马懿为文学掾。因为七年前,曹操的征辟被司马懿拒绝,这一次曹操撂下狠话:若再拒绝,拿下是问。此时的曹操已今非昔比,他平定了北方,在朝中又手握实权,堪称天下第一雄才。此时,司马懿审时度势,答应出任文学掾。司马懿出任文学掾后,曹操又令他陪伴曹丕读书。司马懿从此与曹丕的交往日益密切。司马懿接受曹操的征辟担任文学掾发生在208年,赤壁之战也发生在208年。到底司马懿有无参与赤壁之战,这也是个有争议的话题。
据三国志平话记载,司马懿是参与了赤壁之战。作为曹操身边的谋士,他还看破了周瑜的计策。只不过,由于徐庶的阻止,司马懿才没有向曹操说破。但也有人认为,以司马懿的资历是不能够在赤壁之战时成为曹操的谋士的。因为此时司马懿刚刚加入曹营,主要是在陪曹丕读书。而这时曹操身边的智囊团,高手很多,像荀彧、徐庶等人。而司马懿此时还是名不见经传,所以此时他成为曹操的贴身谋士也是不太可能的。
中山三马似群狼-晋高祖宣帝司马懿
司马懿,208年为文学掾,逐渐赢得了曹操的信任。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曹丕临终时,令司马懿与曹真等为辅政大臣,辅佐魏明帝曹睿。明帝时,司马懿屡迁抚军大将军、大将军、太尉等重职。明帝崩,托孤幼帝曹芳以司马懿和曹爽。曹芳继位后,司马懿先是遭到曹爽排挤,迁官为无实权的太傅。正始十年,司马懿乘曹爽陪曹芳离洛阳扫坟,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自此曹魏军权政权落入司马氏手中。嘉平三年,司马懿病死。265年,司马懿次子司马昭之子司马炎称帝,建立西晋。追尊司马懿为高祖宣帝。
司马懿早年
司马懿,字仲达,河内温县孝敬里人。司马懿其先出自帝高阳之子重黎,为夏官祝融,历唐、虞、夏、商,世序其职。周朝,以夏官为司马。其后程柏休父,verypsp阅读权限周宣王时,以世官克平徐方,锡以官族,因而为氏。楚汉间,司马仰为赵将,与诸侯伐秦。秦亡,立为殷王,都河内。汉以其地为郡,子孙遂以为家。自仰八世,至东汉安帝时,生征西将军钧,字叔平。司马钧生豫章太守量,字公度。量生颍川太守司马俊,字元异。俊生京兆尹司马防,字建公。司马防就是司马懿的父亲。晋武帝司马炎在他的一个诏书称:本诸生家,传礼来久。
司马懿为司马防次子,史书称他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司马懿生在乱世中,常慨然有忧天下心。
南阳太守杨俊素以知人善任著称,司马懿二十岁前,杨俊曾见过他,说他绝非寻常之之;尚书崔琰与司马懿的兄长司马朗交好,曾对司马朗说:君弟聪亮明允,刚断英特,非子所及也。
建安六年,郡中推举他为上计椽。时曹操正任司空,听到他的名声后,派人召他到府中任职。司马懿见汉朝国运已微,不想在曹操手下,便借口自己有风痹病,身体不能起居。曹操不信,派人夜间去刺探消息,司马懿躺在那里,一动不动,像真染上风痹一般。
司马懿出仕
建安十三年,曹操为丞相以后,始用强制手段辟司马懿为文学掾。曹操对使者说,若复盘桓,便收之。司马懿惧之,只得就职。曹操让他与太子往来游处,历任黄门侍郎、议郎、丞相东曹属、丞相主薄等职。司马懿在曹操手下任职,小心谨慎,勤勤恳恳,至于刍牧之间,悉皆临履。
建安二十年,曹操征讨张鲁,司马懿随军。他对曹操说:刘备以诈力虏刘璋,蜀人未附而远争江陵,此机不可失也。今若曜威汉中,益州震动,进兵临之,势必瓦解。因此之势,易为功力。圣人不能违时,亦不失时矣。曹操说:人苦无足,既得陇右,复欲得蜀!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建安二十四年,当孙权向曹操上表称臣、怂恿曹操自立为帝。曹操说:此儿欲踞吾著炉炭上邪!司马懿说:汉运垂终,殿下十分天下而有其九,以服事之。权之称臣,天人之意也。虞、夏、殷、周不以谦让者,畏天知命也。当时曹操手下的门阀官僚拥汉者尚多,为曹操所深忌,而荀、崔琰等著名人物都因对曹氏代汉有异议而不得善终。大概司马懿在这个关键问题上早就表示支持曹操,因此曹操才对他由猜忌逐渐转为信任。
曹操进封魏王后,升任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佐助曹丕。时司马懿每与大谋,辄有奇策,为曹丕所信任和重用,所以关系一直很好。司马懿还与陈群、吴质、朱铄并称四友。
此后,司马懿更是常谋国事,多出奇策。不久,司马懿转为丞相军司马。他指出荆州刺史胡修粗暴,南乡太守傅方骄奢,都不应驻守边防,曹操未予重视。
219年樊城、江陵之战
219年六月,刘备继取汉中后,派孟达、刘封攻占汉中郡东部的房陵、上庸等地,势力有所扩展。
七月,孙权欲攻合肥,魏军大部调动淮南防备吴军。镇守荆州的蜀前将军关羽,乘此机会,留南郡太守糜芳守江陵,将军傅士仁守公安,自率主力北攻荆襄。围魏将曹仁,水淹于禁七军,斩庞德。
时樊城守军仅数千人,城墙因水淹多处崩塌,曹仁曾考虑放弃樊城,被辅助曹仁的汝南太守满宠所劝止。曹仁决心奋勇抵御。胡、傅二人果然乘机降蜀。此时,陆浑人孙狼等,亦杀官起兵,响应关羽。关羽声势一时威震华夏。
当时都城在许昌,距樊城很近,曹操感到威胁,为避关羽锋芒,一度准备迁都河北。司马懿和曹椽蒋济及时劝阻:禁等为水所没,非战守之所失,于国家大计未有所损,而便迁都,既示敌以弱,又淮沔之人大不安矣。孙权、刘备,外亲内疏,羽之得意,权所不愿也。可喻权所,令掎其后,则樊围自解。曹操从其计,孙权果然派吕蒙袭取江陵,关羽被其俘杀。
此战的胜利,曹操利用孙、刘争夺荆州的矛盾,充分运用外交谋略,坐收渔利,不仅挫败关羽的强大攻势,解除了樊城之围,而且也使诸葛亮原定的一路向宛洛、一路出秦川的两面钳击中原的计划无法实现。更重要的是破坏孙、刘联盟,改变了当时的战略格局,掌握了主动权。
徐晃击退关羽后,曹操嫌恶荆州及附近百姓,想把他们都迁走。司马懿认为:荆楚轻脱,易动难安。关羽新破,诸为恶者藏窜观望。今徙其善者,既伤其意,将令去者不敢复还。曹操从之,没有移民。藏窜逃亡者果然都复出归化。
延康元年,曹操去世,朝野危惧,司马懿管理丧葬诸事,内外肃然。同年,曹丕即魏王位,司马懿受封河津亭侯,转丞相长史。
时孙权率军向西。朝臣认为樊城、襄阳缺乏粮,不能抵御吴军,请召守将曹仁回驻宛城。司马懿则认为不该放弃二城:孙权新破关羽,此其欲自结之时也,必不敢为患。襄阳水陆之冲,御寇要害,不可弃也。曹丕未依其言,命曹仁放火烧毁二城。后来孙权果然没有入侵。曹丕悔之不及。
222年9月至223年3月,曹魏南攻东吴失败
同年,曹丕登皇帝位,史称魏文帝。由于司马懿为曹丕篡汉出了大力,所以登基后,曹丕任命司马懿为尚书,不久转督军、御史中丞,封安国乡侯。
黄初二年,免去督军官职,升任侍中、尚书右仆射。
黄初三年,和黄初五年,曹丕两次伐吴,都以司马懿镇守许昌,并改封司马懿为向乡侯。黄初六年春二月,转任抚军大将军、假节,领兵五千,加给事中、录尚书事。司马懿辞让,曹丕说:吾于庶事,以夜继昼,无须臾宁息。此非以为荣,乃分忧耳。
同年,曹丕又大兴水军攻吴,仍命司马懿留守,内镇百姓,外供军资。临行,下诏书给司马懿说:吾深以后事为念,故以委卿。曹参虽有战功,而萧何为重。使吾无西顾之忧,不亦可乎!后曹丕由广陵回师洛阳,又下诏对司马懿说:吾东,抚军当总西事;吾西,抚军当总东事。于是司马懿留镇许昌。
三国2个望族:司马防生子“司马八达”PK荀淑生子号称“颍川八龙”,二者孰强孰弱?
本文2023-10-12 07:55:21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34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