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家语》卷第一
相鲁第一
孔子初仕为中都宰,制为养生送死之节,长幼异食、强弱异任、男女别涂、路无拾遗、器不雕伪,为四寸之棺,五寸之椁,因丘陵为坟,不封、不树,行之一年,而西方之诸侯则焉定公谓孔子曰:「学子此法,以治鲁国何如」孔子对曰:「虽天下可乎,何但鲁国而已哉於是二年,定公以为司空乃别五土之性,而物各得其所生之宜,咸得厥所先时季氏葬昭公于墓道之南,孔子沟而合诸墓焉谓季桓子曰:「贬君以彰己罪,非礼也,今合之,所以揜夫子之不臣」由司空为鲁大司寇设法而不用,无奸民
定公与齐侯会于夹谷,孔子摄相事,曰:「臣闻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古者诸侯并出疆,必具官以从,请具左右司马」定公从之至会所,为坛位土阶三等,以遇礼相见,揖让而登,献酢既毕,齐使莱人以兵鼓謲劫定公孔子历阶而进,以公退曰:「士以兵之,吾两君为好,裔夷之俘,敢以兵乱之,非齐君所以命诸侯也,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於神为不祥、於德为愆义、於人为失礼,君必不然」齐侯心怍,麾而避之有顷,齐奏宫中之乐,俳优侏儒戏於前孔子趋进历阶而上,不尽一等,曰:「匹夫荧侮诸侯者,罪应诛,请右司马速刑焉」於是斩侏儒,手足异处齐侯惧,有惭色将盟,齐人加载书曰:「齐师出境,而不以兵车三百乘从我者,有如此盟」孔子使兹无还对曰:「而不返我汶阳之田,吾以供命者,亦如之」齐侯将设享礼,孔子谓梁丘据曰:「齐鲁之故,吾子何不闻焉」事既成矣,而又享之,是勤执事,且牺象不出门,嘉乐不野合,享而既具是弃礼,若其不具,是用秕粺,用秕粺君辱,弃礼名恶,子盍图之夫享,所以昭德也,不昭,不如其已」乃不果享齐侯归,责其群臣曰:「鲁以君子道辅其君,而子独以夷狄道教寡人,使得罪」於是乃归所侵鲁之四邑,及汶阳之田
孔子言於定公曰:「家不藏甲,邑无百雉之城,古之制也今三家过制,请皆损之」乃使季氏宰仲由隳三都叔孙不得意於季氏,因费宰公山弗扰率费人以袭鲁孔子以公与季孙叔孙孟孙,入于费氏之宫,登武子之台;费人攻之,及台侧,孔子命申句须乐颀勒士众下伐之,费人北,遂隳三都之城强公室,弱私家,尊君卑臣,政化大行
初,鲁之贩羊有沈犹氏者,常朝饮其羊以诈市人有公慎氏者,妻*不制有慎溃氏,奢侈逾法鲁之鬻六畜者,饰之以储价及孔子之为政也,则沈犹氏不敢朝饮其羊公慎氏出其妻慎溃氏越境而徙三月,则鬻牛马者不储价,卖羊豚者不加饰男女行者,别其涂,道不拾遗男尚忠信,女尚贞顺四方客至於邑,不求有司,皆如归焉
始诛第二
孔子为鲁司寇,摄行相事,有喜色仲由问曰:「由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今夫子得位而喜,何也」孔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乐以贵下人乎」於是朝政,七日而诛乱政大夫少正卯,戮之于两观之下,尸於朝三日,子贡进曰:「夫少正卯,鲁之闻人也,今夫子为政,而始诛之,或者为失乎」孔子曰:「居,吾语汝以其故天下有大恶者五,而窃盗不与焉一曰心逆而险,二曰行僻而坚,三曰言伪而辩,四曰记丑而博,五曰顺非而泽,此五者有一於人,则不免君子之诛,而少正卯皆兼有之其居处足以撮徒成党,其谈说足以饰褒荣众,其强御足以反是独立,此乃人之奸雄者也,不可以不除夫殷汤诛尹谐、文王诛潘正、周公诛管蔡、太公诛华士、管仲诛付乙、子产诛史何,是此七子,皆异世而同诛者,以七子异世而同恶,故不可赦也诗云:『忧心悄悄,愠于群小,小人成群,斯足忧矣』」
孔子为鲁大司寇,有父子讼者,夫子同狴执之,三月不别,其父请止夫子赦之焉季孙闻之,不悦曰:「司寇欺余,曩告余曰,国家必先以孝,余今戮一不孝以教民孝,不亦可乎而又赦,何哉」冉有以告孔子,子喟然叹曰:「呜呼!上失其道,而杀其下,非理也不教以孝,而听其狱,是杀不辜三军大败,不可斩也狱犴不治,不可刑也何者上教之不行,罪不在民故也夫慢令谨诛,贼也徵敛无时,暴也不试责成,虐也政无此三者,然後刑可即也书云:『义刑义杀勿庸,以即汝心,惟曰未有慎事,言必教而後刑也』既陈道德以先服之,而犹不可,尚贤以劝之,又不可,即废之,又不可,而後以威惮之,若是三年,而百姓正矣其有邪民不从化者,然後待之以刑,则民咸知罪矣诗云:『天子是毗,俾民不迷』是以威厉而不试,刑错而不用今世则不然,乱其教,繁其刑,使民迷惑而陷焉,又从而制之,故刑弥繁,而盗不胜也夫三尺之限,空车不能登者,何哉峻故也百仞之山,重载陟焉,何哉陵迟故也今世俗之陵迟久矣,虽有刑法,民能勿逾乎」
王言解第三
孔子闲居,曾参侍孔子曰:「参乎,今之君子,唯士与大夫之言可闻也至於君子之言者,希也於乎,吾以王言之,其不出户牖而化天下」曾子起,下席而对曰:「敢问何谓王之言」孔子不应,曾子曰:「侍夫子之闲也,难对,是以敢问」孔子又不应曾子肃然而惧,抠衣而退,负席而立有顷,孔子叹息,顾谓曾子曰:「参,汝可语明王之道与」曾子曰:「非敢以为足也,请因所闻而学焉」子曰:「居,吾语汝夫道者,所以明德也德者,所以尊道也是以非德道不尊,非道德不明虽有国之良马,不以其道服乘之,不可以道里虽有博地众民,不以其道治之,不可以致霸王是故昔者明王内修七教,外行三至,七教修然後可以守,三至行然後可以征明王之道,其守也则必折冲千里之外,其征则必还师衽席之上故曰内修七教,而上不劳;外行三至,而财不费此之谓明王之道也」曾子曰:「不劳不费之谓明王,可得闻乎」孔子曰:「昔者帝舜左禹而右皋陶,不下席而天下治,夫如此,何上之劳乎政之不平,君之患也,令之不行,臣之罪也若乃十一而税,用民之力,岁不过三日,入山泽以其时,而无征,关讥市鄽,皆不收赋,此则生财之路,而明王节之,何财之费乎」曾子曰:「敢问何谓七教」孔子曰:「上敬老则下益孝,上尊齿则下益悌,上乐施则下益宽,上亲贤则下择友,上好德则下不隐,上恶贪则下耻争,上廉让则下耻节,此之谓七教七教者,治民之本也政教定,则本正也凡上者,民之表也,表正则何物不正是故人君先立仁於己,然後大夫忠而士信,民敦俗璞,男悫而女贞,六者,教之致也布诸天下四方而不怨,纳诸寻常之室而不塞,等之以礼,立之以义,行之以顺,则民之弃恶,如汤之灌雪焉」曾子曰:「道则至矣,弟子不足以明之」孔子曰:「参以为姑止乎又有焉昔者明王之治民也,法必裂地以封之,分属以理之,然後贤民无所隐,暴民无所伏使有司日省而时考之,进用贤良,退贬不肖,然则贤者悦而不肖者惧哀鳏寡、养孤独、恤贫穷、诱孝悌、选才能此七者修,则四海之内,无刑民矣上之亲下也,如手足之於腹心下之亲上也,如幼子之於慈母矣上下相亲如此,故令则从,施则行,民怀其德,近者悦服,远者来附,政之致也夫布指知寸,布手知尺,舒肘知寻,斯不远之则也周制,三百步为里,千步为井,三井而埒,埒三而矩,五十里而都封,百里而有国,乃为福积资求焉,恤行者有亡是以蛮夷诸夏,虽衣冠不同,言语不合,莫不来宾故曰无市而民不乏,无刑而民不乱田猎罩弋,非以盈宫室也徵敛百姓,非以盈府库也惨怛以补不足,礼节以损有馀,多信而寡貌其礼可守,其言可覆,其迹可履如饥而食,如渴而饮民之信之,如寒暑之必验故视远若迩,非道迩也,见明德也是故兵革不动而威,用利不施而亲,万民怀其惠,此之谓明王之守,折冲千里之外者也」曾子曰:「敢问何谓三至」孔子曰:「至礼不让而天下治,至赏不费而天下士悦,至乐无声而天下民和明王笃行三至,故天下之君,可得而知,天下之士,可得而臣,天下之民,可得而用」曾子曰:「敢问此义何谓」孔子曰:「古者明王,必尽知天下良士之名,既知其名,又知其实,又知其数,及其所在焉然後因天下之爵以尊之,此之谓至礼不让而天下治因天下之禄以富天下之士,此之谓至赏不费而天下之士悦如此,则天下之民,名誉兴焉,此之谓至乐无声而天下之民和故曰:『所谓天下之至仁者,能合天下之至亲也所谓天下之至明者,能举天下之至贤者也』此三者咸通,然後可以征是故仁者莫大乎爱人,智者莫大乎知贤,贤政者莫大乎官能有土之君,修此三者,则四海之内,供命而已矣夫明王之所征,必道之所废者也,是故诛其君而改其政,吊其民而不夺其财故明王之政,犹时雨之降,降至则民悦矣是故行施弥博,得亲弥众此之谓还师衽席之上」
大婚解第四
孔子侍坐於哀公公问曰:「敢问人道孰为大」孔子愀然作色而对曰:「君及此言也,百姓之惠也,固臣敢无辞而对人道,政为大夫政者,正也君为正,则百姓从而正矣君之所为,百姓之所从君不为正,百姓何所从乎!」公曰:「敢问为政如之何」孔子对曰:「夫妇别、男女亲、君臣信,三者正,则庶物从之」公曰:「寡人虽无能也,愿知所以行三者之道,可得闻乎」孔子对曰:「古之政爱人为大,所以治爱人礼为大,所以治礼,敬为大敬之至矣,大婚为大大婚至矣,冕而亲迎,亲迎者,敬之也是故君子兴敬为亲,舍敬则是遗亲也弗亲弗敬,弗尊也爱与敬,其政之本与」公曰:「寡人愿有言也然冕而亲迎,不已重乎」孔子愀然作色而对曰:「合二姓之好,以继先圣之後,以为天下宗庙社稷之主,君何谓已重焉」公曰:「寡人实固,不固安得闻此言乎!寡人欲问,不能为辞,请少进」孔子曰:「天地不合,万物不生,大婚,万世之嗣也,君何谓已重焉」孔子遂言曰:「内以治宗庙之礼,足以配天地之神,出以治直言之礼,以立上下之敬,物耻、则足以振之,国耻、足以兴之,故为政先乎礼,礼其政之本与」孔子遂言曰:「昔三代明王,必敬妻子也,盖有道焉妻也者,亲之主也,子也者,亲之後也,敢不敬与是故君子无不敬,敬也者,敬身为大身也者,亲之支也,敢不敬与不敬其身,是伤其亲伤其亲,是伤本也伤其本,则支从之而亡三者,百姓之象也身以及身,子以及子,妃以及妃,君以修此三者,则大化忾乎天下矣昔太王之道也,如此国家顺矣」公曰:「敢问何谓敬身」孔子对曰:「君子过言则民作辞,过行则民作则,言不过辞,动不过则,百姓恭敬以从命,若是,则可谓能敬其身,则能成其亲矣」公曰:「何谓成其亲」孔子对曰:「君子者也,人之成名也,百姓与名,谓之君子,则是成其亲,为君而为其子也」孔子遂言曰:「爱政而不能爱人,则不能成其身不能成其身,则不能安其土不能安其土,则不能乐天」公曰:「敢问何能成身」孔子对曰:「夫其行已不过乎物,谓之成身,不过乎,合天道也」公曰:「君子何贵乎天道也」孔子曰:「贵其不已也如日月东西相从而不已也,是天道也不闭而能久,是天道也无为而物成,是天道也已成而明之,是天道也」公曰:「寡人且愚冥,幸烦子之於心」孔子蹴然避席而对曰:「仁人不过乎物,孝子不过乎亲是故仁人之事亲也如事天,事天如事亲,此谓孝子成身」公曰:「寡人既闻如此言,无如後罪何」孔子对曰:「君子及此言,是臣之福也」
儒行解第五
孔子在卫,冉求言於季孙曰:「国有圣人而不能用,欲以求治,是犹却步而欲求及前人,不可得已今孔子在卫,卫将用之己有才而以资邻国,难以言智也,请以重币迎之季孙以告哀公,公从之孔子既至,舍哀公馆焉公自阼阶,孔子宾阶升堂立侍公曰:「夫子之服,其儒服与」孔子对曰:「丘少居鲁,衣逢掖之衣长居宋,冠章甫之冠丘闻之,君子之学也,博其服以乡,丘未知其为儒服也」公曰:「敢问儒行」孔子曰:「略言之则不能终其物,悉数之则留仆未可以对」哀公命席,孔子侍坐曰:「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夙夜强学以待问,怀忠信以待举,力行以待取,其自立有如此者儒有衣冠,中动作顺,其大让如慢,小让如伪,大则如威,小则如媿,难进而易退,粥粥若无能也,其容貌有如此者儒有居处齐难,其起坐恭敬,言必诚信,行必忠正,道涂不争险易之利,冬夏不争阴阳之和;爱其死以有待也,养其身以有为也,其备预有如此者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不祈土地,而仁义以为土地;不求多积多文以为富;难得而易禄也,易禄而难畜也;非时不见,不亦难得乎非义不合,不亦难畜乎先劳而後禄,不亦易禄乎其近人情,有如此者儒有委之以财货而不贪,淹之以乐好而不*,劫之以众而不惧,阻之以兵而不慑;见利不亏其义,见死不更其守;徃者不悔,来者不豫;过言不再,流言不极;不断其威,不习其谋;其特立有如此者儒有可亲而不可劫,可近而不可迫,可杀而不可辱;其居处不过,其饮食不溽;其过失可徵辩,而不可面数也;其刚毅有如此者儒有忠信以为甲胄,礼义以为干橹;戴仁而行,抱德而处;虽有暴政,不更其所;其自立有如此者儒有一亩之宫,环堵之室,荜门圭窬,蓬户甕牖,易衣而出,并日而食;上答之,不敢以疑,上不答之,不敢以谄;其为士有如此者儒有今人以居,古人以{尤旨},今世行之,後世以为楷,若不逢世,上所不受,下所不推;诡谄之民,有比党而危之,身可危也,其志,不可夺也;虽危起居,犹竟信其志,乃不忘百姓之病也;其忧思有如此者儒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幽居而不*,上通而不困;礼必以和,优游以法;慕贤而容众,毁方而瓦合;其宽裕有如此者儒有内称不避亲,外举不避怨;程功积事,不求厚禄,推贤达能,不望其报;君得其志,民赖其德,苟利国家,不求富贵;其举贤援能,有如此者儒有澡身浴德,陈言而伏;静言而正之,而上下不知也;默而翘之,又不急为也;不临深而为高,不加少而为多;世治不轻,世乱不沮;同己不与,异己不非;其特立独行,有如此者儒有上不臣天子,下不事诸侯,慎静尚宽,底厉廉隅,强毅以与人,博学以知服;虽以分国,视之如锱铢,弗肯臣仕;其规为有如此者儒有合志同方,营道同术,并立则乐,相下不厌;久别则闻,流言不信,义同而进,不同而退,其交有如此者夫温良者,仁之本也;慎敬者,仁之地也;宽裕者,仁之作也;逊接者,仁之能也;礼节者,仁之貌也;言谈者,仁之文也;歌乐者,仁之和也;分散者,仁之施也;儒皆兼此而有之,犹且不敢言仁也;其尊让有如此者儒有不陨获於贫贱,不充诎於富贵;不溷君王,不累长上,不闵有司,故曰儒今人之名儒也,忘常以儒相诟疾」哀公既得闻此言也,言加信,行加敬曰:「终殁吾世,弗敢复以儒为戏矣」
韩国世祖后由睿宗王继位。以下是韩国历代王的具体时间:
1、朝鲜太祖 李成桂 1335年—1408年,在位期间1392年-1398年;神懿王妃(安边韩氏) 神德王妃(谷山康氏)
2、朝鲜定宗 李芳果 1357年—1419年,在位期间1398年-1400年,太祖嫡次子; 顺德王妃 (庆州金氏)太宗继位封为顺德大妃
3、朝鲜太宗 李芳远 1367年—1422年,在位期间1400年-1418年,太祖嫡五子;元敬王妃(骊兴闵氏)世宗继位封为厚德大妃
4、朝鲜世宗 李祹 1397年—1450年,在位期间1418年-1450年,太宗嫡四子;元敬王妃(骊兴闵氏)世宗继位封为厚德大妃
5、朝鲜文宗 李珦 1414年—1452年,在位期间1450年-1452年,世宗嫡长子;显德王妃(安东权氏)生下端宗后死。
6、朝鲜端宗 李弘暐 1441年—1457年,在位期间1452年-1455年,文宗嫡子;定顺王妃(砺山宋氏)。
7、朝鲜世祖 李瑈 1417年—1468年,在位期间1455年-1468年,世宗嫡次子,端宗之叔父;贞喜王妃(坡平尹氏)1469-1476垂帘听政掌握政权。
8、朝鲜睿宗 李晄 1450年—1469年,在位期间1468年-1469年,世祖嫡次子;章顺王妃(清州韩氏)1461年死。安顺王妃(清州韩氏)1472封为仁惠大妃,1497年燕山君加封为明懿王大妃。
9、朝鲜成宗 李娎 1457年—1494年,在位期间1469年-1494年,世祖嫡长子德宗李暲嫡次子,睿宗侄子;恭惠王妃(清州韩氏)1474年死 继妃(坡平尹氏)燕山君生母后成废妃 贞显王妃(坡平尹氏)中宗生母 燕山君继位封为慈顺大妃
10、燕山君 李隆 1476年—1506年,在位期间1494年-1506年,成宗长子;王妃(居昌慎氏)[被废]。
11、朝鲜中宗 李怿 1488年—1544年,在位期间1506年-1544年,成宗嫡长子,燕山君之弟;端敬王妃(居昌慎氏)被废 章敬王妃(坡平尹氏)1515年生下明宗后死 文正王妃(坡平尹氏)明宗继位封为文定大妃1545年开始完全掌握政权。
12、朝鲜仁宗 李峼 1515年—1545年,在位期间1544年-1545年,中宗嫡长子;仁圣王妃(罗州朴氏)。
13、朝鲜明宗 李峘 1534年—1567年,在位期间1545年-1567年,中宗嫡次子;仁顺王妃(青松沈氏)。
14、朝鲜宣祖 李昖 1552年—1608年,在位期间1567年-1608年,中宗庶七子德兴大院君李岹之第三子,明宗庶侄;懿仁王妃(罗州朴氏)仁穆王妃(安东金氏)后封仁穆大妃。
15、光海君 李珲 1575年—1641年,在位期间1608年-1623年,宣祖庶次子;王妃(文华柳氏)[被废]
16、朝鲜仁祖 李倧 1595年—1649年,在位期间1623年-1649年,宣祖庶五子元宗李琈之长子,光海君庶侄;仁烈王妃(清州韩氏1635年死 庄烈王妃(丰壤赵氏)。
17、朝鲜孝宗 李淏 1619年—1659年,在位期间1649年-1659年,仁祖嫡次子;宣德王妃(德水张氏)。
18、朝鲜显宗 李棩 1641年—1674年,在位期间1659年-1674年,孝宗嫡子; 明圣王妃(清风金氏)。
19、朝鲜肃宗 李焞 1661年—1720年,在位期间1674年-1720年,显宗嫡子;仁敬王妃(光州金氏)仁显王妃(骊兴闵氏)仁元王妃(庆州金氏)。
20、朝鲜景宗 李昀 1688年—1724年,在位期间1720年-1724年,肃宗庶长子;端懿王妃(青松沈氏)宣懿王妃(咸从鱼氏)。
21、朝鲜英祖 李昑 1694年—1776年,在位期间1724年-1776年,肃宗庶四子;贞圣王妃(达城徐氏)贞纯王妃(庆州金氏)。
22、朝鲜正祖 李祘 1752年—1800年,在位期间1776年-1800年,英祖次子庄献世子李愃之次子;孝懿王妃(清风金氏)。
23、朝鲜纯祖 李玜 1790年—1834年,在位期间1800年-1834年,正祖庶长子;纯元王妃(安东金氏)宪宗年间封大王大妃垂帘18年掌握政权。
24、朝鲜宪宗 李奂 1827年—1849年,在位期间1834年-1849年,纯祖嫡长子孝明世子(翼宗/文祖)李旲的嫡子;孝显王妃(安东金氏) 孝定王妃(南阳洪氏)后封王大妃。
25、朝鲜哲宗 李升 1831年—1863年,在位期间1849年-1863年,庄献世子第三子恩彦君李裀之孙,父为恩彦君第三子全溪大院君李圹;哲仁王妃(安东金氏)后封大妃。
26、朝鲜高宗 李熙 1852年—1919年,在位期间1863年-1907年,庄献世子第四子恩信君李禛之曾孙,祖父南延君李球为仁祖嫡三子麟坪大君第六代孙,父为南延君第四子兴宣大院君李昰应;明成王妃(骊兴闵氏)。
暂未查到兴义市睛隆县的姓慎姓信息。
晴隆县位于贵州省西南部、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东北角,地处云贵高原中段。县境东与关岭县隔江相望,北与水城、六枝特区划江为界,南连兴仁县,西接普安县,距省城贵阳市237多公里,距州府兴义市166公里。
慎姓,第一个渊源: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的禽滑厘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春秋时期的禽滑厘是墨子的弟子,他的字为慎子,其后代以他的字作为姓氏,形成慎氏。 第二个渊源: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期楚国白公胜后裔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春秋时期的楚国太子白公胜的后裔中有的被封在慎邑,他的子孙便以邑名作为姓氏,称为慎氏。据史籍《姓氏考略》记载,春秋时,楚国有个地方叫慎县,是白公之邑,其后人以地为氏,望出天水。 根据历史文献资料考证,楚国时期的慎邑在今安徽省颍上县西北。
一、历史上有慎儿吗
历史上没有慎儿一人,是以汉文帝刘恒后宫慎夫人为原型的杜撰,所以不存在对付一说。
人物生平 慎夫人,生卒及家世不详,邯郸(今河北邯郸)人,汉文帝刘恒的宠妃,当时,慎夫人甚至可以与孝文窦皇后同席而坐。有美色,能歌舞,擅鼓瑟。
从文帝、皇后幸上林时,中郎将袁盎引慎夫人坐下席,并以尊卑失序非爱之而适祸之说文帝,夫人喜而赐盎金五十斤。 慎夫人懂得这宫闱处处暗藏杀机,若不当心便可能为他人鱼肉。
平日,恭谨贤良,对窦后恭顺有加,对薄太后十分孝顺。 汉文帝的生活比较简朴,他穿的是粗糙的丝绸,“所幸慎夫人,令衣不得曳地,帷帐不得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
历史评价 1、荀悦《申鉴》:”孝文帝不爱千里马,慎夫人衣不曳地,光武手不持珠玉,可谓难矣。“ 2、宋璟《定诸王公主封邑名号奏》:”昔袁盎降慎夫人之席,文帝竟纳之;慎夫人亦不以为嫌,美其得久长之计。
“。
二、历史上有慎儿吗慎儿应该是以汉文帝的宠姬慎夫人为原型的一个人物慎夫人 慎氏 ,邯郸人,生卒年、家世不详。
汉文帝刘恒的宠妾,史称慎夫人,有美色,能歌舞,擅鼓瑟。 前177年,秋高气爽,长安郊外的御花园上林苑繁花似锦,触动了汉文帝的游兴,他带着窦皇后、慎夫人乘辇同往上林苑游幸,晚上在上林苑举行盛宴。
由于慎夫人是汉文帝的宠妾,在宫中常与皇后并起并坐,上林郎官按照惯例,把慎夫人的座位也安排在与皇后对等的上席。中郎将袁盎见了,令内侍把慎夫人的座位撤至下席,慎夫人大怒,不肯入下席就坐。
汉文帝也怒气冲天,拉着慎夫人乘辇回宫。这次上林之行,乘兴而来,扫兴而归。
袁盎是刚正不阿的直臣,他乘文帝稍息怒气,便进谏说:“臣闻尊卑有序则上下和。今陛下既已立后,慎夫人乃妾,妾主岂可与同坐哉!适所以失尊卑矣。
且陛下幸之。即厚赐之。
陛下所以为慎夫人,适所以祸之。陛下独不见‘人彘’二字乎?”(《史记·袁盎传》)文帝一听“人彘”二字,则心惊胆跳。
他把袁盎的话告诉慎夫人, 慎夫人也吓出了一身冷汗,觉得袁盎忠心可嘉,反而赏赐黄金给袁盎表示感谢。 这个事件当中慎夫人表现得好像很通情达理,其实也是无奈之举。
慎夫人争宠具有很多优越条件,单单缺少最致命的一项——儿子。 她没有儿子,注定了她无法战胜窦皇后,窦皇后有两个儿子,都是健壮而优秀的深得文帝宠爱的孩子。
而且窦皇后身后还有一个决定性的强援,注定了她的皇后地位不受动摇,那就是文帝对她言听计从的薄太后。窦皇后的大度宽厚当中潜藏着对大局的把握。
宠妃们越是傲慢招摇,她就越是谦和持重,就越能巩固薄太后的支持。 而大孝子刘恒,从来都没有违背过母亲的意愿。
慎夫人张扬地赏赐黄金给袁盎,实际上是变相地向窦皇后求和。 又有一次,文帝偕慎夫人乘辇出宫游幸,在霸陵桥上远眺。
文帝指着新丰驿道,对慎夫人说;“此走邯郸道也。”《史记·张释之传》)意思说从这里走去,就可以到慎夫人家乡了。
慎夫人动起思乡之情,文帝令慎夫人鼓瑟,文帝引吭高歌凄婉哀恻。文帝未死,就在霸陵桥修起庞大的陵墓,他对群臣说,如果以北山的石为椁,用丝麻加漆汁漆合起来,谁也无法触动到棺柩了。
中大夫对文帝说,再牢固的陵墓,也是有隙可乘的,若得民心,虽无石棺,也不必担心百姓破坏了。 文帝觉得他讲得有道理,遂拜张释之为廷尉。
文帝的生活比较简朴,他穿的是粗糙的丝绸,“所幸慎夫人,令衣不得曳地,帷帐不得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史记·孝文本纪》)。
窦漪房,又称窦太后(公元前205-前135),西汉景帝之母,名讳未详,传说有曰:漪、猗房、漪房,现代影视剧中多称作“漪房”。 窦氏出身贫寒,她的父亲为了逃避秦乱,隐居于观津钓鱼,却不幸堕河而死,遗下三个孤儿,汉初,朝廷到清河召募宫女,窦氏年幼 入宫。
公元前195年,高祖刘邦驾崩,吕雉作为皇太后操纵国政。当时,吕后挑选一些宫女出宫赏赐给诸侯王, 每个王五名,窦氏也在选中之列。
窦氏因家在清河,离赵国近,希望能到赵国去。她向主持派遣宫女的宦官请求,一定要把她的名字放到去赵国的花名册里。
这个宦官在分派宫女时却把这件事忘了,把她的名字误放到去代国的花名册里了。她于是去了代国。
虽然这不是她的心愿,但抵代国后,深得十二岁的代王刘恒喜欢,文帝即位不久,于前元元年(前180)长子刘启立为太子后,三月太后封窦姬为皇后,先与其生长女刘嫖(馆陶公主),后又生了两个儿子:刘启(汉景帝)和梁王刘武。 窦后帮助刘恒成就了“文景之治”。
她以善德服天下人。一生都为了他人,忘怀自己的得失。
美人心计很多人在历史上都是有真人 像汉惠帝的孝惠张皇后汉景帝的第一任孝景薄皇后,第二任孝景王皇后 王娡 嫔妃栗姬汉武帝的第一任孝武陈皇后。 第二任孝武卫皇后 卫子夫电视剧里的故事可能和真人不符而已像电视里吕后派5个家人子去代国时 有一个家人子说她是赵国的 她本买通宦官要去赵国这个情节 在历史上是孝文窦皇后干的事 还有刘武在历史上是孝文窦皇后的亲生儿子 不像电视里说是慎夫人的 还有汉惠帝刘盈的皇后,孝惠张皇后真的是刘盈的外甥女,张氏汉代的第二位皇后。
她是惠帝的姐姐鲁元公主的女儿,即惠帝刘盈的外甥女。惠帝是她的舅舅,她十二岁时,惠帝成了她的丈夫。
诸吕被诛,后宫又成了刘氏天下,汉文帝即位,封薄姬为皇太后,张嫣失去了皇太后之位,张嫣被迁往北宫。 北宫是未央宫后的一处极为幽静的院落。
朝野都知道张嫣与诸吕乱政无关,因而没有在夷灭诸吕时杀死她。 她生活在北宫中,无声无息,日出日落整整十七年。
公元前163年,她默默地死去,年仅四十岁。 中国历史第一位处女皇后。
张皇后入殓时,宫女们替她净身时惊人发现,张皇后至死竟然冰清玉洁,依然是个处女。消息不胫而走,天下的臣民无不怀念她,怜惜她。
于是纷纷为她立庙,定时享祭,尊她为花神,为她立的庙便叫做花神庙。 如果你有兴趣也可以自己在找找看。
三、《美人心计》里的慎儿真的存在吗慎夫人
慎氏
,邯郸人,生卒年、家世不详。汉文帝刘恒的宠妾,史称慎夫人,有美色,能歌舞,擅鼓瑟。 前177年,秋高气爽,长安郊外的御花园上林苑繁花似锦,触动了汉文帝的游兴,他带着窦皇后、慎夫人乘辇同往上林苑游幸,晚上在上林苑举行盛宴。由于慎夫人是汉文帝的宠妾,在宫中常与皇后平起平坐,上林郎官按照惯例,把慎夫人的座位也安排在与皇后对等的上席。中郎将袁盎见了,令内侍把慎夫人的座位撤至下席,慎夫人大怒,不肯入下席就坐。汉文帝也怒气冲天,拉着慎夫人乘辇回宫。这次上林之行,乘兴而来,扫兴而归。 袁盎是刚正不阿的直臣,他乘文帝稍息怒气,便进谏说:“臣闻尊卑有序则上下和。今陛下既已立后,慎夫人乃妾,妾主岂可与同坐哉!适所以失尊卑矣。且陛下幸之。即厚赐之。陛下所以为慎夫人,适所以祸之。陛下独不见‘人彘’二字乎?”(《史记·袁盎传》)文帝一听“人彘”二字,则心惊胆跳。他把袁盎的话告诉慎夫人,慎夫人也息怒,并赐给袁盎金五十斤。 又有一次,文帝偕慎夫人乘辇出宫游幸,在霸陵桥上远眺。文帝指着新丰驿道,对慎夫人说;“此走邯郸道也。”《史记·张释之传》)意思说从这里走去,就可以到慎夫人家乡了。慎夫人动起思乡之情,文帝令慎夫人鼓瑟,文帝引吭高歌凄婉哀恻。文帝未死,就在霸陵桥修起庞大的陵墓,他对群臣说,如果以北山的石为椁,用丝麻加漆汁漆合起来,谁也无法触动到棺柩了。中大夫对文帝说,再牢固的陵墓,也是有隙可乘的,若得民心,虽无石棺,也不必担心百姓破坏了。文帝觉得他讲得有道理,遂拜张释之为廷尉。 文帝的生活比较简朴,他穿的是粗糙的丝绸,“所幸慎夫人,令衣不得曳地,帷帐不得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史记·孝文本纪》)。
四、历史上的慎夫人怎么死的史书上没有详细记载。
野史也没有任何记载。
但一种猜测是,是先汉文帝病逝的,随葬文帝霸陵。
另一种说法是汉文帝驾崩前遗诏,将后宫所有被他宠幸过的女子放回家乡与家人团聚,其中就包括慎夫人和尹姬(这一章节电视剧《大风歌》有所收录)。
汉代后妃除了有子的才能与儿子到封地享福,其余无子的老死汉宫。
汉文帝不想让这些女人如此凄凉,于是放回家乡。
另一个原因也是为了避免太后迫害。
慎氏,邯郸人,生卒年、家世不详。汉文帝刘恒的宠妾,史称慎夫人,有美色,能歌舞,擅鼓瑟。
前177年,秋高气爽,长安郊外的御花园上林苑繁花似锦,触动了汉文帝的游兴,他带着窦皇后、慎夫人乘辇同往上林苑游幸,晚上在上林苑举行盛宴。由于慎夫人是汉文帝的宠妾,在宫中常与皇后并起并坐,上林郎官按照惯例,把慎夫人的座位也安排在与皇后对等的上席。中郎将袁盎见了,令内侍把慎夫人的座位撤至下席,慎夫人大怒,不肯入下席就坐。汉文帝也怒气冲天,拉着慎夫人乘辇回宫。这次上林之行,乘兴而来,扫兴而归。
袁盎是刚正不阿的直臣,他乘文帝稍息怒气,便进谏说:“臣闻尊卑有序则上下和。今陛下既已立后,慎夫人乃妾,妾主岂可与同坐哉!适所以失尊卑矣。且陛下幸之。即厚赐之。陛下所以为慎夫人,适所以祸之。陛下独不见‘人彘’二字乎?”(《史记·袁盎传》)文帝一听“人彘”二字,则心惊胆跳。他把袁盎的话告诉慎夫人,慎夫人也息怒,并赐给袁盎金五十斤。
又有一次,文帝偕慎夫人乘辇出宫游幸,在霸陵桥上远眺。文帝指着新丰驿道,对慎夫人说;“此走邯郸道也。”《史记·张释之传》)意思说从这里走去,就可以到慎夫人家乡了。慎夫人动起思乡之情,文帝令慎夫人鼓瑟,文帝引吭高歌凄婉哀恻。文帝未死,就在霸陵桥修起庞大的陵墓,他对群臣说,如果以北山的石为椁,用丝麻加漆汁漆合起来,谁也无法触动到棺柩了。中大夫对文帝说,再牢固的陵墓,也是有隙可乘的,若得民心,虽无石棺,也不必担心百姓破坏了。文帝觉得他讲得有道理,遂拜张释之为廷尉。
文帝的生活比较简朴,他穿的是粗糙的丝绸,“所幸慎夫人,令衣不得曳地,帷帐不得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史记·孝文本纪》)。
慎夫人无子
五、历史上的王娡是慎夫人之女吗王娡是否是慎夫人的女儿。然而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的。孝景王皇后王娡的生母其实叫做臧儿,臧儿是汉初燕王藏茶的孙女,其家庭背景也算是处于名门。然而臧儿嫁给王仲后,其实生活并不是很好,生下一个儿子两个女儿后,便想着自己的孩子能够飞黄腾达,于是请人算卦,卦中阐述臧儿的两个女儿皆是凤凰之命。
命中有贵的算卦结果使得臧儿顿生将其两女儿送进宫之意。然而当时的大女儿王娡已经嫁做 ,其丈夫是金王孙。但是臧儿却不顾金家的反对,毅然决然的要将王娡送进宫中。金氏尤为愤怒,却没有办法阻挠。最终王娡与其妹王皃姁最臧儿送进了太子宫。一切如算命结果所言,进宫后的王皃姁与王娡皆被太子刘启宠幸,王娡在怀着刘彘(后来的刘彻)时梦到太阳投进怀中的好兆头,太子刘启认为这是吉祥之兆,便对王娡更加宠爱。最后在刘启登基之后王娡当上了皇后,其子刘彘也成了太子。
历史中王娡的母亲臧儿虽说并没有像电视剧中慎儿那样心狠手辣,但也算是颇有心机。从她毅然决然将已婚的王娡送进宫这件事可以看出臧儿的贪于权贵。
电视剧《美人心计》中的王娡与其母亲慎儿在小时候有过离奇的故事。剧中讲述王娡是聂慎儿和吕禄所生,在大动乱期间,吕禄带着一家子逃难,却在混乱中走散。当时是莫离抱着年幼的王娡被官兵抓走,却被兵王王远带走。王远是个嗜酒贪财之人,为了钱想要将王娡卖掉做冥婚之用,最后莫离将王远打死。最后是莫离将一只手帕拿给王娡作为以后一慎儿相认的凭据。
在历史上慎夫人和王娡没有任何的关系,慎夫人是汉文帝的姬妾,而王娡是汉文帝儿子刘启的第二人皇后。王娡的母亲是楚汉争霸时项羽封侯时燕王臧荼的曾外孙女,其母臧儿是臧荼的亲孙女,刘邦登基两年后杀了臧荼,从此臧家流落民间。王娡的生父是王仲,兄弟王信、妹妹王皃姁。臧儿在王仲去世后改嫁给田氏生下田蚡、田胜。而慎夫人一生未有生儿育女,但是深受汉文帝的喜爱。
王丽坤版慎夫人
在电视剧《美人心计》中慎夫人与吕禄(吕雉的侄子)生下了王娡,后来失散。吕禄被莫雪鸢误杀,慎夫人则被窦漪房带入皇宫,于是姐妹之间开始勾心斗角。但历史上的并没有这样的情节,只是电视剧出于剧情需要。历史上的慎夫人和王娡甚至可能没有见过面,因为慎夫人宠幸于刘恒的时候刘恒已经是皇帝了,而王娡可能当时还是金王孙的妻子,王娡是被母亲臧儿强行离婚送进太子宫的,而且当时刘启的正妻是薄太后的侄女。王娡坐上皇后之位的时候,是刘启废掉了薄皇后。刘启对王娡和王皃姁姐妹都非常的宠爱,从她们两个生下的子女数就可以看出来了。
历史上慎夫人没有子女,但是被写得非常的美丽动人,甚至说汉文帝对慎夫人的宠爱超过了常理。但是刘恒这位皇帝在历史上和邓通的故事是很有名的,有时候会怀疑这个慎夫人是真的存在吗?但是历史已经过去,我们也无法知道慎夫人究竟是怎么样的美貌了。
大家都熟知汉景帝刘启的第二位皇后即汉武帝刘彻的生母王娡,她对事物具有敏锐的洞察力,是个有聪明有心机的女人。然而王娡的母亲又是怎样的呢?王娡的母亲也算是名门出身,其祖父是汉初燕王藏茶。臧儿和王娡一样,一生共嫁了两次。第一任夫婿是王仲,两人生了一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儿子名为王信,大女儿便是王娡。后来在王仲死后,臧儿嫁给了田氏,又生了两个儿子。
臧儿实际上也是个聪明又贪权势的女人,她请人算命,算出两女儿是富贵命,并不顾金家反对执意把王娡送进太子宫中,果不其然,王娡为刘启生了一个儿子和三个女儿,王娡怀儿子的时候,梦到了太阳投进了他的怀抱,这一事让刘启很是高兴,刘启对王娡的宠爱也是一日胜过一日,最后王娡一步步成了皇后。后来又把小女儿皃姁也送进了宫里,皃姁很争气,生了几个儿子,这几个儿子后来都被封了亲王。与其说算命算得准,还不如说是其一生命运如红,臧儿吧王娡送进宫的决定显然是正确的,她也算是和命运赌了一把。
两个女儿一步登天,作为母亲的臧儿一定也是享尽荣华富贵,其一生命运也是以顺时针的方式运行。汉武帝登基后,尊王娡的母亲臧儿为平原君,封其两个儿子为候。就连第一任丈夫王仲也成了共候,其死后与第二任丈夫葬在一起。
六、历史上真实的聂慎儿历史上的慎夫人:
慎夫人,生卒及家世不详,邯郸(今河北邯郸)人,汉文帝刘恒的宠妃,当时,慎夫人甚至可以与孝文窦皇后同席而坐。有美色,能歌舞,擅鼓瑟。
从文帝、皇后幸上林时,中郎将袁盎引慎夫人坐下席,并以尊卑失序非爱之而适祸之说文帝,夫人喜而赐盎金五十斤。
慎夫人懂得这宫闱处处暗藏杀机,若不当心便可能为他人鱼肉。平日,恭谨贤良,对窦后恭顺有加,对薄太后十分孝顺。
汉文帝的生活比较简朴,他穿的是粗糙的丝绸,“所幸慎夫人,令衣不得曳地,帷帐不得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
扩展资料:
汉文帝十分宠爱慎夫人,慎夫人作为汉文帝的宠姬,在宫中的地位仅次于窦皇后。慎夫人非常得宠,一次汉文帝带着慎夫人乘坐马车去郊区散心,汉文帝指着驿道告诉慎夫人。
如果从这个栈道出发,沿着栈道一直走,就可以到邯郸。恰好,慎夫人的家乡在邯郸,听汉文帝这样一说,引发了慎夫人的思乡之情。
慎夫人非常难过,汉文帝让她鼓瑟,自己唱了一首凄婉的歌,来呼应慎夫人的念家之情。公元前177年,正好到了秋天,长安郊外的花园中,开满了各色各样的花朵。
这些花朵异常繁盛,汉文帝想借此机会游览一番。金秋时节,天气非常好,更增添了汉文帝赏花的兴致,慎夫人深得汉文帝的喜爱,在宫中的地位和窦皇后的地位不相上下。
上林侍郎官在安排座位之时,便将窦皇后和慎夫人的座位都安排在一条水平线上。当时,袁盎为中侍郎,他看见了立马命令侍卫将慎夫人的座位撤下,换到了下席处。
慎夫人看见了非常生气,并且不肯在席中就坐,汉文帝看着慎夫人非常生气,而自己赏花的兴致得到了破坏,便拉着慎夫人乘坐了马车返回宫中。
过后,袁盎向汉文帝解释个中缘由,并说道:陛下深爱慎夫人,因为过分宠爱反而可能会害了慎夫人,难道陛下没有见过“人彘”这两个字吗?汉文帝知道袁盎说的有道理,便前去安抚慎夫人。
并且赐予了袁盎50金以示奖励。慎夫人知道汉文帝崇尚朴素的生活,为了起表率作用,慎夫人穿的裙子从不拖地,用的帐布从来不刺绣。
问题一:怎么写家谱序言 1序言名称:重修家谱或支谱,一般用支谱。
2说明原因:为什么重修家谱或者续修家谱,现在大多解释十年动乱族谱毁之贻尽为缘由。
3叙述现状:现在本族是什么情况,在以后家族的发展情况,如今社会有志青年各奔东西等。为了让本族以后永远保持联系,勿忘祖宗等。
4修普贡献:弧为本次修普信息作出贡献,提供经费,撰写等
5结 尾:说点立谱的重要性,写个日期(干支纪年和公元纪年都要写)
6落 款:a撰修(从有谱以来你是第多少代)世孙(名字不要写姓氏);b缮写世孙等
问题二:家谱的格式怎么写 主要有以下几种:
欧式:又称横行体,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立的。欧式的特点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横行,五世一表,用起来很方便。欧式中,每个世代人名左侧都有一段生平记述,介绍该人的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配偶、葬地、功绩等。
苏式:又称垂珠体,是北宋文学家苏洵创立的。苏式世系表的
世系表
特点是:世代直行下垂,世代间无横线连接,全部用竖线串连,图表格式也是由右向左排列的,主要是强调宗法关系。
宝塔式:顾名思义,就是将世代人名象宝塔一样,由上向下排列。宝塔式采用横竖线连接法,竖线永远处在横线的中间,这对人多的大家族来说,因人名不可能排在同一页纸上,兄弟之间长幼关系不清,会为写谱、看谱带来很多不便。
牒记式:不用横竖线连接世代人名间的关系,而是纯用文字来表述这种关系。每个人名下都有一个相关的简介,如: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葬地、功绩等。牒记式的世系形式固定,次序分明,比较节约纸张。
以上四种世系表形式都各有特色,这是一般族谱中比较常见的世系表,但也有其它的变化,我们在记述家族世系表时,可根据掌握材料的多少、家族成员的多少等灵活采用,总之,世系表要易看易懂、内容真实、层序分明,这才是最为重要的。
问题三:家谱个人简介怎么写 分别介绍各人的名字还有号或别名,父讳是什么,行次是什么,什么年代,职业,任过何职何官,有何成就,享年多少岁、卒日、谥号、姻配等。这些介绍性的文字,长者50余字,短者仅二三字,实际是人物小传。
问题四:家谱的格式怎样写啊,需要些什么内容。说简单一点 古代的家谱在选官、袭爵、婚姻、社交、财产继承、睦族等方面都有着重要
的作用。因而,在编修家谱时,都应把这些方面的内容收录进去,以传示时人和
后人。从家谱产生之时起,三千多年来,由于时代的不同,家谱内容的侧重也有
所不同。上古时期的家谱,仅为君王诸侯和贵族所独有,家谱的作用仅为证明血
统,是为袭爵和财产继承服务的,关于这点,可从甲骨实物和《史记》中的有关
部分得到证实。先秦时期的家谱特别重世系,家谱的内容也比较单一,仅为世
系。魏晋以后,选官、婚姻以至社会交往均看门第,这样一来,家谱在政治生
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就大大增强,家谱的内容也相应比以往有所增
加。魏晋以至唐代的家谱现在已基本无存,从现存的其他一些著作所引的零星文
字和后人再整理的资料来看,仍可了解到一些基本情况。魏晋至唐代家谱的内容
大致包括:郡望、源流、家族世系。当然,首先书写的还是姓名,姓名包括字、
号,还包括小名、异名、别名,然后记载生平,官爵(即使没有做过官,是处士
也记录上谱),生卒年及特殊死亡原因(如何时、何故遇害等等),婚姻状况
(妻妾姓名、排行,岳家门第,离、退婚等等),兄弟姐妹及子女的做官、婚配
情况,以及著述、居住、迁徙、家族支系、坟墓等等,其中尤以地望,家世,官
爵,自己及兄弟姐妹、子女的婚配等情况,记录得比较详细。
宋代以后,家谱在政治生活中不再发挥作用,家谱的作用转移到尊祖、敬
宗、睦族上,因而,家谱的内容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宋元时代的家谱流传极少,
明代的家谱现在保存较多,分析一下,宋代以后家谱基本上去掉了关于岳家的内
容,而把记录的重点移到有关祖先、世系、恩荣、祠堂、居住、田产、坟墓等方
面,尤以子嗣和与血统有关的内容记载特详,但如岳家家世显赫,也可写上。宋
代以后家谱的内容通常包括:1、族姓源流,一般总要上溯到家族的始祖,大多
上托帝王、名人,以表谱形式,列出家族流传世系。2、恩荣,记录本家族列祖
列宗的诸如科举、仕宦以及受到 褒奖等情况,即使没有做过官,也要写上处
士,实在没有可写的,年纪活得大,则写上耆寿、寿妇等字样,努力使自己的家
族门楣生光。3、对每一个入谱之人,尤其是家族的重要人物,一般都写有传
记,详细记录他的名字、号谥、婚姻、生死经历、登谱之年、妻妾、节孝,其中
对子嗣记录得特别认真,严格掌握入谱标准,对诸如养子、私生子、女儿、11岁
以下死亡的幼殇以及人赘等情况,特别慎重,以防出现“冒宗”、“乱宗”之
事,保证血统的纯净。4、祖宅是先人们居住、生活过的地方,祠堂是祭祀祖先
的场所,祖茔是列祖列宗长眠之地,尊崇祖先对于团结族人有着极大的意义,故
对祠规、祠记、祠产、义庄、义田、家礼、家训及祖茔、祖屋的地形图等也记载
较详。5、最后是家传,一般收录有声望的先人的墓志铭、行状、寿序、年谱、
像赞等传记资料。有些家谱后面还专列著述或艺文一节,收载家族先人的著述、
诗文等。
中国古代的家谱,因为时代不同,作用不同,因而,记录的内容也不完全相
同,大致看来,越到后期内容越多,越到后来记录越详,与之相适应的是,家谱
的格式在不同时代也不尽相同。
商周甲骨、青铜家谱仅录世系,格式上是每人一行,说明关系,较为简单。
汉代的家谱格式大致有三种:一为横格表制,分代分格,按时代顺序排列,《史
记》中有关各表是其代表;二是以姓名为单位,先叙得姓起源,再述世系和官
位;三是一贯连写,汉代流传至今的两块碑文《孙叔敖碑》和《三老赵宽碑》是
其代表。魏晋南北朝是分行写,或连行写,每代与前代空一格,这从现存北魏薛
孝通贻后券>>
问题五:家谱怎么写 家谱的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世系图,既某人的世系所承,属于何代、其父何人;
第二部分是家谱正文,是按世系图中所列各人的先后次序编定的,
分别介绍各人的字号、父讳、行次、时代、职官、封爵、享年、卒日、谥号、姻配等。
这些介绍性的文字,长者50余字,短者仅二三字,实际是人物小传;
第三部分为附录。
问题六:家谱怎么写 家谱的形式有多种。在文字家谱出现之前就有口授家谱和结绳家谱。
后来,人们有的用图表裱制垂挂于中堂的,
也有的装订成册供家人翻阅的。历史上,
官宦人家一般都是采用装订成册的家谱。而平民百姓、经商士绅、
豪门则多为悬挂供后人供奉的图表式家谱。
问题七:家谱怎么写 家谱拼音:
[jiā pǔ]
来自百度汉语|报错
家谱_百度汉语
[释义] 1家族里记载本族世系和重要人物事迹的书 2有关一个种畜的父系和母系的系统记录
问题八:族谱怎么写 第1项:谱名
第2项:谱序
第3项:谱例
第4项:谱论
第5项:恩荣录
第6项:像赞、遗像
第7项:姓氏源流
第8项:族规家法
第9项:祠堂
第10项:五服图
第11项:世系
第12项:传记
第13项:谱系本记
第14项:族产
第15项:契据文约
第16项:坟茔第17项:名迹录
第18项:任宦记
第19项:年谱
第20项:艺文
第21项:字辈谱
第22项:领谱字号
第23项:续后篇
第24项:捐修人名
《孔子家语》卷第一
本文2023-10-12 07:51:24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34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