恽怎么读
恽:yùn
拼音yùn,注音ㄩㄣˋ。
部首忄部,部外笔画6画,总笔画9画。
五笔NPLH,仓颉PBKQ,郑码UWHE,四角97054。
结构左右,电码1926,区位6702,统一码607D。
笔顺:丶丶丨丶フ一フ一丨
基本字义:
1、重(zhòng )厚。
2、姓。
相关组词:
恽寿平 [ yùn shòu píng ]
(1633-1690)清代画家、诗人。原名格,字寿平,后改字正叔,号南田、白云外史等,武进(今属江苏)人。入清不事科举,以卖画为生。初工山水,中年后以画花卉为主,善作没骨花卉,提倡“对花临写”,人称“常州派”,又为“清六家”之一。亦擅书工诗。著有《瓯香馆集》。
同音字:运
运yùn
1、循序移动:运行。运动。运转(zhuàn )。
2、搬送:运输。运载。运营(交通工具的运行和营业)。运力。运销。空运。海运。
3、使用:运用。运算。运笔。运筹(制定策略)。
4、人的遭遇,亦特指迷信的人所说的遭遇:运气。命运。幸运。国运。
5、南北距离:广运百里。
6、姓。
常州的历史名人:季札、萧道成、萧统等。
扩展资料:
1、季札
季札(前576年一前484年),姬姓,寿氏,名札,又称公子札、延陵季子、延州来季子、季子,《汉书》中称为吴札,春秋时吴王寿梦第四子,封于延陵(今常州),后又封州来,传为避王位“弃其室而耕”常州天宁焦溪的舜过山下。
2、萧道成
齐高帝萧道成(427年—482年4月11日),字绍伯,小字斗将,东海郡兰陵县人(今江苏省常州市)。南朝齐开国皇帝(479~482年在位),自称西汉丞相萧何二十四世孙,齐宣帝萧承之之子。
性情深沉,师从名儒雷次宗,通习经史。宋明帝时,先后镇守会稽郡、淮阴郡,累迁南兖州刺史,平定桂阳王刘休范叛乱。
迁中领军,掌握禁军,联合尚书令袁粲、中书令褚渊、丹阳尹刘秉并称“四贵”。引发刘宋皇室内部相残,渐渐掌控朝权。
升明元年(477年),废黜后废帝刘昱,拥立宋顺帝刘准,受封齐王,总掌军国大权,诛灭司徒袁粲、荆州刺史沈攸之、镇北将军黄回等人。升明三年(479年),禅让即位,建立南齐。
戒于刘宋灭亡之弊,务从俭约清明,减免百姓负担,宽简刑罚赋税。扩清整理户籍,设立校籍官员,引发“却籍”之乱,侵犯庶族地主利益。
建元四年(482年),去世,时年五十六,谥号高皇帝,庙号太祖,葬于泰安陵。一生广览经史,能文擅书,喜爱围棋,曾有《齐高棋图》二卷问世,成为史上首位亲自著作围棋书籍的皇帝。
3、萧统
萧统(501年―531年5月7日),字德施,小字维摩。南兰陵(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县)人。南朝梁宗室大臣、文学家,梁武帝萧衍长子,梁简文帝萧纲、梁元帝萧绎长兄,母为贵嫔丁令光。
天监元年(502年)十一月,册立为太子,举止大方,爱好佛学。因蜡鹅厌祝一事,父子产生嫌隙。中大通三年(531年),英年早逝,谥号昭明,葬于安宁陵,后世称为“昭明太子”。
天正元年(551年),侯景立拥立豫章王萧栋即位后,追尊昭明皇帝。大定元年(555年),第三子萧詧建立西梁政权,追尊昭明皇帝,庙号高宗。
曾主持编撰中国现存最早的汉族诗文总集《文选》,史称《昭明文选》。
常州姓氏
常州古称延陵。系春秋时期吴王寿梦第四子季札的封邑。据《毗陵吴氏宗谱》记载,吴姓受姓于吴泰伯,泰伯是商末周初周太王的长子,为让贤与弟仲雍从陕西陇县吴岳出奔荆蛮,到达今常州、无锡一带,建都梅里(今无锡梅村镇),号称句吴(也写成“勾吴”)。从那时算起,吴姓祖先在江南这片土地上开发、耕耘、滋繁已有3100年之久。因此,吴姓可以说是常州地区最古老的姓氏之一。
至今仍通行的《百家姓》,共收录了438个姓氏,它由宋人编录,而流传至今已经千年了,只能看作是当时汉民族的常用姓氏。中华民族究竟有多少姓氏?统计的口径有差异。现代著名姓氏学者陈历甫先生编写的《中华姓氏书法大字典》收姓氏10129个。谢钧祥先生的《中原寻根》一书中收姓氏11939个。现在多以中国科学院杜若甫、袁义达两位研究员研究成果为权威性说法,他们依据国家统计大陆人口抽样资料以及台湾姓氏统计资料,经计算机处理,确定中国的姓氏为11969个,其中单姓5327个,复姓为6642个(大多数为少数民族姓氏)。而现今仍在使用的汉姓约为3050个。
根据我市户籍管理部门掌握的姓氏资料,并结合最近一次人口普查统计成果,我市约有姓氏1104个。其中单姓1093个,复姓11个。截止2002年底,常州(不含常州市所辖金坛市、溧阳市)常住人口203万中,人口最多的10大姓的顺序排列如下:
(1)王姓128684人 占634%
(2)张姓120320人 占593%
(3)陈姓103467人 占509%
(4)周姓83692人 占412%
(5)吴姓71289人 占351%
(6)徐姓68057人 占335%
(7)刘姓65191人 占321%
(8)李姓63745人 占315%
(9)蒋姓61549人 占313%
(10)朱姓61114人 占301%
常州地区的姓氏按人口数排列,与1992年10月4日《人民日报》公布的全国姓氏排列不甚相同。全国的前10大姓排列是: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两者不同原因在于:李、杨、赵姓是北方地区的特大姓氏,而陈、吴、周、朱、蒋是我国东部和南方特大姓氏。早在汉代,常州地区就有吴、陈、周、朱、蒋、顾、沈、陆等姓在这里生息滋繁,至今这些姓氏的人口也是最多的。
常州地区的姓氏,相对来说比较稳定。常州历史上最多次较大规模的外省籍人口迁入,如西晋“永嘉之乱”大批北方士族南迁到江南“侨置郡县”;北宋末宋室南渡时大批军民来江南定居;元末明初天下战乱,对常州地区的人口和姓氏也有较大的影响,但年代久远,迁入的人口已入籍常州,成为本地籍。近300年来,徐太平天国失败后,有一批湖广籍军民迁入外,主要还是本省(以苏北为多)籍及徽州、湖南籍人口流动较多,而且本籍人口外迁也较多。因此,常州地区的姓氏基本代表了我国传统的南方姓氏文化的特点。
除以上10个大姓外,人口数超过全市总人数1%的后10个姓氏也反映了上述特点,顺次如下:
(11)杨姓56046人 占275%
(12)沈姓36576人 占180%
(13)顾姓34659人 占170%
(14)陆姓33926人 占167%
(15)黄姓33914人 占167%
(16)孙姓30129人 占149%
(17)钱姓29899人 占147%
(18)赵姓26613人 占131%
(19)许姓26251人 占129%
(20)潘姓24649人 占121%
以上20个姓氏总人口在110万以上,占人口总数的556%。在常州,常见姓氏约有410个,这410个姓氏人口,占全市总人数的98%以上,其中大部分姓氏可以在《百家姓》以及近年公布的全国“一百大姓”中找到。除上列20个姓氏外,按人口数排列,后80个姓氏列次为:
(21)高(22)丁(23)谢(24)何(25)薛(26)金(27)曹(28)姚(29)马(30)胡(31)唐(32)袁(33)邵(34)戴(35)庄(36)汤(37)郑(38)冯(39)殷(40)蔡(41)邹(42)秦(43)史(44)姜(45)施(46)宋(47)韩(48)万(49)夏(50)俞(51)严(52)毛(53)董(54)叶(55)郭(56)陶(57)章(58)谈(59)吕(60)范(61)倪(62)汪(63)盛(64)包(65)江(66)龚(67)苏(68)梅(69)方(70)奚(71)季(72)任(73)邓(74)贺(75)巢(76)邱(77)程(78)彭(79)费(80)虞(81)管(82)余(83)恽(84)魏(85)华(86)常(87)贾(88)林(89)石(90)崔(91)于(92)白(93)罗(94)葛(95)杜(96)孔(97)缪(98)钟(99)凌(100)卢
附:《人民日报》1992年10月4日公布的全国百家大姓排列顺序:
李王张刘 陈杨赵黄 周吴徐孙 胡朱高林 何郭马罗
梁宋郑谢 韩唐冯于 董萧程曹 袁邓许傅 沈曾彭吕
苏卢蒋蔡 贾丁魏薛 叶阎余潘 杜戴夏钟 汪田任姜
范方石姚 谭廖邹熊 金陆郝孔 白崔康毛 邱秦江史
产[产,读音作sà(ㄙㄚˋ),亦可读作shàn(ㄕㄢˋ),但不可读作chǎn(ㄔㄢˇ)]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姒姓,出自夏王朝诸侯国郑候萨,属于避难减笔改姓为氏。
相传,夏王朝时期郑候姓萨,从小就有忧国忧民的远大抱负,做了郑侯以后,勤政亲民,做了很多好事,很得百姓爱戴。
有一次,郑侯萨随夏王启外出打猎,启因为追逐一只受伤的天鸡而踩坏了很多农民的庄稼,为此,郑侯萨就与夏王启争执了起来,从此,就和夏王启接下了怨恨。
在后来的治理国家大事的过程中,郑侯萨常受到夏王启的阻挠而不被重用,于是郑侯萨心怀不满,纠集了一班臣子密谋造反,谁知谋反之事还没有开始,消息就已经走漏了。但在夏王启责问此事的时候,郑侯萨他们抵死都没有承认。
鉴于这班臣子对国家的贡献以及当时的情况,夏王启没有杀掉他们,只是对刑司大夫说:“去顶割耳!”
在夏王朝,去顶、割耳是一种非常羞辱人的刑法,“去顶”就是削去犯人的头发,“割耳”就是割掉犯人的耳朵,使犯人受刑后再也难以见人。
刑司的大夫原来是郑侯萨一手提拔的,于是,他很圆滑地处理好了这件事——刑司大夫告诉郑侯萨:“老人家,我要执行‘去顶割耳’之刑了,就是把您的萨氏笔画中除掉一个‘艸’(艹)顶,再除掉左边的‘阜’(阝)耳,您就改姓产吧!”如此,便完成了“去顶割耳”的“刑法”。
古人万分崇敬父母所赐之姓名,因此历来都“行不更名”即不管走到哪里也不改变自己的名字、“坐不改姓”即犯事坐牢也不改变自己的姓、“万死不变氏”即世代也不改变自己的氏!
但郑侯萨为了“留得青山在”,只好万分委屈地接受了老部下的意见。之后,郑侯萨携带族人皆改为产氏,远走他乡,从黄河流域迁徙到长江流域繁衍生息,由此启肇了“改氏”的开端。
今“产”字简化为“产”字,产氏亦改为产氏,但读音仍为sà(ㄙㄚˋ),是姓氏字拆减笔画后读音不改的特例之一。
第二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郑国政治改革家公孙侨,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家谱文献《姓苑》记载:“产,姓,彭城人也,郑子产之后。”
公孙侨,公元前?~前522年,字子产,又字子美,郑穆公姬兰的孙子,是春秋时期郑国人(今河南新郑),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
郑僖公姬恽五年(公元前566年),郑穆公之子姬騑(子驷)为郑国宰相,子驷谋杀了郑僖公姬恽,立其子姬嘉即位,是为郑简公。当时郑国诸公子皆欲诛杀宰相姬騑,结果姬騑先下手为强,尽除诸公子。郑国由姬騑执政,郑简公成了摆设。后晋国伐郑国,姬騑赶紧与晋国结盟;由此惹恼了楚国,出兵伐之,姬騑又赶紧与楚国结盟。到了郑简公十二年(公元前554年),诛杀了姬騑,任公孙侨为上卿,在公孙侨的政治举措下,郑国赖以存。公孙侨在上卿位三十六年。
郑简公元年(公元前565年),公孙侨的父亲公子姬发率军攻打蔡国,大胜,当时郑国人皆喜。公孙侨却指出此举将导致楚国来攻和晋国反击,反而使夹在中间的郑国饱受战祸。两年后,公子发在贵族内讧导致的政变中被杀,郑简公亦被劫持到北宫。公孙侨沉着机智,部署周密后开始率家兵攻打北宫,并在国人的支援下平息了变乱。
当时姬騑与晋、楚两国签订盟书,强调维护个人特权,结果引起郑国诸多贵族大臣的反对。当时姬騑打算强制推行改革政策,公孙侨力劝他焚毁盟书,平息众怒,以稳定郑国政局。
郑简公十二年(公元前554年),姬騑终因专权而被杀,公孙侨得立为卿,任少正。在与春秋霸主晋国的一系列交涉中,公孙侨据理力争,不卑不亢,维护了郑国的权益。
郑简公十八年(公元前548年),公孙侨随执政公孙舍之攻打陈国时,也能注意军纪,遵守传统礼制。事后在向晋国献捷时,又有理有据地驳回了晋国人的责难,迫使其承认郑国的战绩。为此,郑简公给予公孙侨重赏,他却只接受了与其地位相称的部分。
郑简公十九年(公元前547年),楚康王熊昭为慰抚许国,率军伐郑,公孙侨主张坚守不战,让楚军获取小利后满意而归,以换取较长期的和平。郑简公照此办理,果然促成了“弭兵之盟”。
郑简公二十三年(公元前543年),郑国大臣内讧,执政姬伯有被杀。公孙侨严守中立,以其卓越的才能受到多数人的尊重,遂在显贵首领姬罕虎的支持下,于公元前543~前522年执掌郑国国政,成为当时最负盛名的政治家。
公孙侨没有著述传世,他的言行事迹,主要载于史籍《左传》、《史记》等书籍中。
公孙侨是一个刚从奴隶主贵族转化而来的封建贵族,为了保持贵族的某些特权,他不但不公开反对周礼,反而赞美它,甚至认为“礼”是“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但是,在公孙侨执政后,却进行了一系列违反周礼而有利于封建化的改革,甚至带有比较激进的法家色彩。因此,他的法律思想具有折中于礼、法之间的特征。
公孙侨在法律上所做出的贡献主要有:
①铸“刑书”:公元前536年,公孙侨“铸刑书”,把自己所制定的刑书铸在鼎器上,开创了古代公布成文法的先例,否定了“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秘密法。
②主张“以宽服民、以猛服民”:在统治劳动人民的方法上,公孙侨第一个提出了“宽”、“猛”相济的策略。“宽”即强调道德教化和怀柔,“猛”即严刑峻法和暴力镇压。
后来,儒家主要继承和发展了公孙侨的“以宽服民”之策,法家责主要继承和发展了公孙侨的“以猛服民”之册。
公孙侨治国特别注意策略,他一方面照顾大贵族的利益,团结依靠多数;一方面对个别贪暴过度的贵族断然给以惩处,以维护 威信。他不毁乡校,允许国人议论政事,并愿从中吸取有益建议。而对自认为有利于国家的改革,却不顾舆论反对,强制推行。
对于晋、楚两霸,公孙侨既遵照传统礼制谨慎奉事,不给对方寻衅的借口,又在有条件时大胆抗争,驳斥其无理苛求。
公孙侨宣称“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何以知之”,反对迷信鬼神星象,却又承认贵族横死能为厉鬼,而要将其子孙立为大夫加以安抚。
公孙侨曾指出:“众怒难犯,专欲难成”,“求逞于人不可,与人同欲尽济”。强调治国必须照顾多数人的愿望和要求,一意孤行则不能成功。他又说:“政如农功,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终。朝夕而行之,行无越思,如农之有畔,其过鲜矣。”即遇事应胸有成竹,执行中要坚持既定规划而不轻易越轨。
公孙侨十分注意搜罗人才,用其所长,并能广泛听取建议,择善而从。郑国在公孙侨执政之初,改革措施也曾遭到广泛斥责,但他不为所动,坚决推行。其后改革成效显著,人们又普遍歌颂他的政绩,甚至担心后继乏人。
公孙侨既是守旧的士大夫们景仰的人物,却又“铸刑书”,公布成文法典,执行严格统制人民的“猛政”,创立加重剥削的“田洫”、“丘赋”等新制以“救世”。这说明公孙侨是一位务实的政治家,他虽然力图维护传统的旧制,却不能不适应形势的变化而从事必要的改革。
公孙侨执政二十余年,做到了“谦恭、尽责、惠民、义行”,是做实事的榜样,孔子也予其高度评价,被孔子称为“仁人”、“惠人”。
在公孙侨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子产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产氏,读音作shàn(ㄕㄢˋ)。
二分布
今安徽省的安庆市怀宁县石牌镇产家垄、腊树芝岭村,重庆市的大渡口区、沙坪坝区,天津市,上海市,陕西省,江西省、四川省、江苏省和浙江省等地,均有产氏族人分布。
三郡望:
彭城郡:彭城郡原为西汉时期的楚国所置。汉宣帝地节元年壬子(公元前69年)以楚国改置彭城郡,治所在彭城县(今江苏徐州),西汉朝黄龙元年壬申(公元前49年)复名楚国,东汉朝章和二年戊子(公元88年)又改为彭城国。南朝宋永初二年辛酉(公元421年)复为彭城郡。隋开皇时期(公元581~600年)废郡,隋朝大业三年丁卯(公元607年)复置。唐朝武德四年辛巳(公元621年)又改为徐州,唐朝天宝元年壬午(公元742年)名彭城郡。唐朝乾元元年戊戌(公元758年)复为徐州。历史上的彭城郡,其统辖范围大致包括今山东省微山县、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县、沛县东南部及邳县西北部,安徽滩溪县东部及山东微山县一带。彭城郡与沛郡在地域范围上有部分重叠。
四字辈排行:
安徽怀宁产氏字辈:“志必宗同原本自立光启斯文世余芳国”。
五历史名人:
产 麟:(生卒年待考),江西瑞昌人。著名明朝大臣。
明朝永乐举人,曾任兵部主事。
产 瓘:(生卒年待考),安徽怀宁人。
明正德中期出任训导。
产 伟:(生卒年待考),安徽怀宁人。
明嘉靖年间贡士。
产炜堂:(生卒年待考),安徽怀宁人。著名中医外科专家。
产炜堂现为安徽怀宁县人民医院主治医师,从医三十八年,曾先后在南京市古楼医院,广西南宁303医院和马鞍山十七冶医院工作和学习。
产炜堂在医疗上擅长自炼丹药调治中医外科杂症,如骨髓炎、骨结核及各种肿毒,内科胸腔积液、妇科 肿块及皮肤科疾病,自研有风湿性关节止痛膏,还按道家养生古方配制了“视仙延寿酒”。
产炜堂当前正在对肝病攻关治疗。推敲病因,病势参究六脉,结合现代仪器说,平衡阴阳道其中,开展同类疗法。以毒攻毒相对于经,必然获胜建奇功。
1977年,产炜堂参加省医疗队。走遍皖南山区各县,拜访老中医,收集了不少民间验方及古方、奇方治怪病。多次在省级以上杂志及全国性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
产立清:(生卒年待考),安徽怀宁人。著名地方干警。
产立清是南京市公安局下关分局二板桥派出所的社区民警,在2002年获得了南京市“人民满意警察”的光荣称号。
恽怎么读
本文2023-10-12 06:26:36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33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