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华佗是印度人,这种说法有哪样的历史依据?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2浏览:2收藏

有人说华佗是印度人,这种说法有哪样的历史依据?,第1张

这个论点是民国时期,清华教授陈寅恪说的。

他发表在《1930年6月清华学报第6卷第1期》的论文,就提到了对三国时代一些人物典故的质疑。

(陈寅恪)

“天神又问,此大白象有几斤?而群臣共议,无能知者。亦募国内,复不能知。大臣问父,父言,置象船上,著大池中,画水齐船,深浅几许,即以此船量石著中,水没齐画,则知斤两。即以此智以答天神。”

因此,他用类比手法,推论华佗根本不是中国人,而是印度人。他先从华佗的名字入手,经过他的查询,古印度梵文“agada”,是药的意思。旧时翻译为“阿伽陀”或“阿羯陀”。

而“华佗”这二个字的古梵文发音与“gada”相近。又省略了“阿”字,好比“阿罗汉”又称“罗汉”一样。

再从《捺女耆域诸奇术》里找出一段小故事,与华佗治病的手法故事相类似。原文如下:

“如治拘睒弥长者子病,取利刀破肠,披肠结处。治迦罗越家女病,以金刀披破其头,悉出诸虫,封著瓮中,以三种神膏涂疮,七日便愈,乃出虫示之,女见,大惊布。乃治迦罗越家男儿肝反戾向后病,以金刀破腹,还肝向前,以三种神膏涂之,三日便愈。”

(华佗治病剧照)

这段小故事跟《三国志·华佗传》中广陵太守陈登治病典故重合。说陈登得病,面红耳赤,胸口烦闷,毫无食欲。

经过华佗诊断后,告诉陈登,他的胃中有几升寄生虫,就快形成疮肿了,这是喜欢生吃水产腥味动物才会得这种病的。

然后给陈登开了汤药喝,陈登喝完汤药后,直接呕出三升寄生虫,红头白身,还在蠕动。

原来陈登喜欢吃鱼生,才沾染这种寄生虫。

后来曹操听闻后,派人找来华佗给他治疗头痛,后来曹操觉得华佗挟病自重,大怒之下杀了他,这又跟西域故事高度相似。

(华佗给曹操治头痛剧照)

因此,陈寅恪教授得出结论,曹冲华佗等故事,都是假的,尤其是华佗,根本不是中国人,而是印度人。

下面摘自他本人的结论:

“三国志曹冲华佗二传,皆有佛教故事,辗转因袭杂糅附会於其间,然巨象非中原当日之兽,华佗为五天外国之音,其变迁之迹象犹未尽亡,故得赖之以推寻史料之源本。”——《寒柳堂集》176-181页

首先,考证华佗出身,在《三国志·华佗传》里有一句话: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一名旉。”

史料交代了他出身东汉谯郡,即今天的安徽亳州,再查询得知他大约生于公元2世纪初,死于建安十三年(208)之前(曹操所杀)。

《名贤氏族言行类稿》上记载:“宋戴公子考父说食采于华,因氏焉,华督、华元、华定、华亥,并为宋卿。”

公元前522年,华氏家族叛臣华亥失败后逃亡楚国,华费遂子华登因与华亥有勾连,而亡命吴国。

说明那时的华姓人早已散布在楚(都今湖北江陵)、吴(都今江苏苏州)、卫(都今河南淇县)、齐(都今山东淄博)等国了。

公元前286年,宋国被齐、楚、魏三国瓜分,华氏族人渐渐又北徙山东,南迁安徽、江苏者。

华佗出身的安徽沛国谯郡(今天的亳州),则属沛国堂:以望立堂。

浙江桐庐凤川镇西庄村有一本《桐江华氏宗谱》,里面正有华佗的大名,而且还记载有晋武帝司马炎,下诏修华氏族谱的史实。

划重点,是晋武帝下诏叫修的族谱。当时在太康六年,华氏曾有尚书令华表、中书舍人华裹把辑成的家谱送呈晋武帝司马炎,“伏乞详审,篡集成书”。

太康6年,即公元285年,距离华佗去世的公元208年,仅仅过了77年,大家觉得华氏族人有必要在那时候捏造一个虚构的华佗进族谱吗?

其次,《三国志》记载的华佗历史事件与《杂宝藏经·弃老国缘》里的一段曹冲称象故事高度重合问题,还有华佗医术治人(陈登、曹操)与《捺女耆域诸奇术》(其实是《佛说奈女耆域因缘经》)

里的小故事又高度相似问题,一点都不难解释。

《杂宝藏经》翻译自北魏时期,比《三国志》成书的285年,晚了100多年了。

佛经翻译,只有三个字:信、达、雅。信指不偏漏原文意思,达指不拘泥于原文形式,能说明白就好,雅指文字要优美、典雅。

其次是翻译佛经的“达”,要不拘泥于形式,能明白表达意思。因此,吉迦夜与昙曜,翻译佛经时,借鉴了曹冲称象的典故,作为引子。原文如下图:

前面一段称象典故,引出后面天神要表达的“信心清净”,才是重点。

这段称象典故并不能用作类比标杆。

还有《左传·定公四年》记载,吴军追击楚昭王,楚国被逼急了,于是“王使执燧象以奔吴师”。这个“象”是什么东西呢?

再次,类比出的华佗给陈登、曹操治病典故,并不能说明是陈寿抄安世高的《佛说奈女耆域因缘经》。

陈登因为贪吃鱼生,患的寄生虫病,在今天看来必定是肝吸虫病,华佗开了一副汤药,让他呕吐出了寄生虫,跟耆域破开迦罗越家女的头,取出脑部寄生虫并不是同一个病例。

而且,肝吸虫病与脑虫病都是真实存在历史上的。

曹操的头痛并非是他患有脑虫病,而是头风病,这种病是时不时的间接性头疼。而且,治疗方法,并不是如演义里华佗拿手的外科手术破开头颅治疗。

在《三国志》里,华佗给曹操说,要经常治疗才能痊愈。原文见于:

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

另外,华佗会外科手术,陈教授也引用宋朝人叶梦得的《玉涧杂书》的推论驳斥,说这种医术不是传统中医手段,极有可能是西域医术。

不然也不会有这么多的不屑子孙质疑了。

陈寅恪的清华大学教授,怕是徒有虚名罢了,华氏族人看到有人指责他们祖宗是印度人,不知道会是什么感受呢?

1948年6月5日,国民党浙保四团在永乐边境“清乡”,英岙村支部书记潘再法被捕牺牲。永乐黄边中心区委书记郑伦得知消息后,于当日晚率区委机关工作人员转移至甸岭乡后林村。次日上午,发现敌情的他再次带领大家撤走,转移至福溪乡和坑村。郑伦等在和坑村吃过中饭后,到达西庄村,准备跳出包围圈,转移到白溪,不料在西庄村的一个转弯处,与国民党兵遭遇。国民党兵立即开枪射击,郑伦带领身边的工作人员边打边向山坡撤退。撤退途中,郑伦身中数弹,不幸牺牲。国民党士兵残忍地将郑伦的头颅割去。次日,郑伦的头颅被悬挂在大荆镇城门示众,史称“西庄事件”。

西庄事件旧址,位于乐清市福溪乡西庄村。郑伦牺牲处位于西庄村四丘。

信息来源:中共温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这个论点是民国时期,清华教授陈寅恪说的。

他发表在《1930年6月清华学报第6卷第1期》的论文,就提到了对三国时代一些人物典故的质疑。

(陈寅恪)

比如曹冲称象,他认为是作者糅杂传说故事记载而成,因为北魏时翻译的《杂宝藏经·弃老国缘》里面记载了一则小故事,与曹冲称象高度相似,如下:

“天神又问,此大白象有几斤?而群臣共议,无能知者。亦募国内,复不能知。大臣问父,父言,置象船上,著大池中,画水齐船,深浅几许,即以此船量石著中,水没齐画,则知斤两。即以此智以答天神。”

因此,他用类比手法,推论华佗根本不是中国人,而是印度人。他先从华佗的名字入手,经过他的查询,古印度梵文“agada”,是药的意思。旧时翻译为“阿伽陀”或“阿羯陀”。

而“华佗”这二个字的古梵文发音与“gada”相近。又省略了“阿”字,好比“阿罗汉”又称“罗汉”一样。

再从《捺女耆域诸奇术》里找出一段小故事,与华佗治病的手法故事相类似。原文如下:

“如治拘睒弥长者子病,取利刀破肠,披肠结处。治迦罗越家女病,以金刀披破其头,悉出诸虫,封著瓮中,以三种神膏涂疮,七日便愈,乃出虫示之,女见,大惊布。乃治迦罗越家男儿肝反戾向后病,以金刀破腹,还肝向前,以三种神膏涂之,三日便愈。”

(华佗治病剧照)

这段小故事跟《三国志·华佗传》中广陵太守陈登治病典故重合。说陈登得病,面红耳赤,胸口烦闷,毫无食欲。

经过华佗诊断后,告诉陈登,他的胃中有几升寄生虫,就快形成疮肿了,这是喜欢生吃水产腥味动物才会得这种病的。

然后给陈登开了汤药喝,陈登喝完汤药后,直接呕出三升寄生虫,红头白身,还在蠕动。

原来陈登喜欢吃鱼生,才沾染这种寄生虫。

后来曹操听闻后,派人找来华佗给他治疗头痛,后来曹操觉得华佗挟病自重,大怒之下杀了他,这又跟西域故事高度相似。

(华佗给曹操治头痛剧照)

因此,陈寅恪教授得出结论,曹冲华佗等故事,都是假的,尤其是华佗,根本不是中国人,而是印度人。

下面摘自他本人的结论:

“三国志曹冲华佗二传,皆有佛教故事,辗转因袭杂糅附会於其间,然巨象非中原当日之兽,华佗为五天外国之音,其变迁之迹象犹未尽亡,故得赖之以推寻史料之源本。”——《寒柳堂集》176-181页

首先,考证华佗出身,在《三国志·华佗传》里有一句话: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一名旉。”

史料交代了他出身东汉谯郡,即今天的安徽亳州,再查询得知他大约生于公元2世纪初,死于建安十三年(208)之前(曹操所杀)。

《名贤氏族言行类稿》上记载:“宋戴公子考父说食采于华,因氏焉,华督、华元、华定、华亥,并为宋卿。”

公元前522年,华氏家族叛臣华亥失败后逃亡楚国,华费遂子华登因与华亥有勾连,而亡命吴国。

说明那时的华姓人早已散布在楚(都今湖北江陵)、吴(都今江苏苏州)、卫(都今河南淇县)、齐(都今山东淄博)等国了。

公元前286年,宋国被齐、楚、魏三国瓜分,华氏族人渐渐又北徙山东,南迁安徽、江苏者。

华佗出身的安徽沛国谯郡(今天的亳州),则属沛国堂:以望立堂。

浙江桐庐凤川镇西庄村有一本《桐江华氏宗谱》,里面正有华佗的大名,而且还记载有晋武帝司马炎,下诏修华氏族谱的史实。

划重点,是晋武帝下诏叫修的族谱。当时在太康六年,华氏曾有尚书令华表、中书舍人华裹把辑成的家谱送呈晋武帝司马炎,“伏乞详审,篡集成书”。

太康6年,即公元285年,距离华佗去世的公元208年,仅仅过了77年,大家觉得华氏族人有必要在那时候捏造一个虚构的华佗进族谱吗?

其次,《三国志》记载的华佗历史事件与《杂宝藏经·弃老国缘》里的一段曹冲称象故事高度重合问题,还有华佗医术治人(陈登、曹操)与《捺女耆域诸奇术》(其实是《佛说奈女耆域因缘经》)

里的小故事又高度相似问题,一点都不难解释。

《杂宝藏经》翻译自北魏时期,比《三国志》成书的285年,晚了100多年了。

佛经翻译,只有三个字:信、达、雅。信指不偏漏原文意思,达指不拘泥于原文形式,能说明白就好,雅指文字要优美、典雅。

其次是翻译佛经的“达”,要不拘泥于形式,能明白表达意思。因此,吉迦夜与昙曜,翻译佛经时,借鉴了曹冲称象的典故,作为引子。原文如下图:

前面一段称象典故,引出后面天神要表达的“信心清净”,才是重点。

这段称象典故并不能用作类比标杆。

还有《左传·定公四年》记载,吴军追击楚昭王,楚国被逼急了,于是“王使执燧象以奔吴师”。这个“象”是什么东西呢?

再次,类比出的华佗给陈登、曹操治病典故,并不能说明是陈寿抄安世高的《佛说奈女耆域因缘经》。

陈登因为贪吃鱼生,患的寄生虫病,在今天看来必定是肝吸虫病,华佗开了一副汤药,让他呕吐出了寄生虫,跟耆域破开迦罗越家女的头,取出脑部寄生虫并不是同一个病例。

而且,肝吸虫病与脑虫病都是真实存在历史上的。

曹操的头痛并非是他患有脑虫病,而是头风病,这种病是时不时的间接性头疼。而且,治疗方法,并不是如演义里华佗拿手的外科手术破开头颅治疗。

在《三国志》里,华佗给曹操说,要经常治疗才能痊愈。原文见于:

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

另外,华佗会外科手术,陈教授也引用宋朝人叶梦得的《玉涧杂书》的推论驳斥,说这种医术不是传统中医手段,极有可能是西域医术。

不然也不会有这么多的不屑子孙质疑了。

陈寅恪的清华大学教授,怕是徒有虚名罢了,华氏族人看到有人指责他们祖宗是印度人,不知道会是什么感受呢?

西庄村位于阁底乡政府所在地东南部25公里处,属黄土高原残垣沟壑区,是典型的雨养农业贫困村,全村辖同上吉、西庄2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198户780人,土地面积3700亩,耕地面积2800亩,劳动力280人。全村主导产业是红枣现有红枣树7万株,种植以绿豆、谷子等小杂粮为主,养殖以养牛为主,家庭散养少量鸡,人均收入达到1000元。村党支部建筑面积200平方米。党支部共有党员19人,其中女党员2人,占党员总数的11%,60岁以上党员9人,占党员总数的47%,35岁以下党员5人,占党员总数的26%,高中以上学历5人,占党员总数的26%。村党支部现有支部书记1名,支部副书记1名,委员1名。

有人说华佗是印度人,这种说法有哪样的历史依据?

这个论点是民国时期,清华教授陈寅恪说的。他发表在《1930年6月清华学报第6卷第1期》的论文,就提到了对三国时代一些人物典故的质疑。(陈...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