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勤礼碑文》内容解读及家族故事
历史是很有意思的东西,需抽丝剥茧方能体会。
以前为什么不爱学历史?因为老师只会照本宣科、划重点。
知识传授者,如果自己都不觉得所讲有意思,怎会让学习者感兴趣呢?
最近习勤礼碑,特好奇颜真卿(709-784,唐名臣、书法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在他曾祖(爷爷的爸爸)的碑文中都写了些什么。
碑文不难读,只是人名、官名,稍微有点扑朔迷离。
将其家谱罗列清晰后,再看真卿在71岁时给他去世多年的曾祖颜勤礼写的碑文,不能不佩服古人对文字运用的严丝合缝。
真卿给曾祖写碑文的逻辑是从勤礼的高祖(+4,上四代人)介绍到其玄孙(-4,下四代人),就是“九族”,这些人经历朝代为南朝(宋、齐、梁、陈)—隋—唐。
高祖(颜远见,+4,北齐)、曾祖(颜协,+3,北齐)、祖父(颜子推,+2,北齐、隋)、父亲(颜思鲁,+1,唐)、颜勤礼(大哥师古,0,唐)、儿子(颜昭甫,-1)、孙子(颜惟贞,-2)、曾孙(颜真卿,-3)、玄孙(-4)。
颜家的家谱,第一代追溯到颜回(孔子的高徒)。然后到第33代,就是《颜勤礼碑》中提到的颜勤礼的高祖(+4),颜远见,官至齐御史中丞。
齐国被梁武帝萧衍接管后,颜远见绝食而亡(古人和现代人差不多,巴巴为气节亡的就那么三两个,所以史书有记载)。
曾祖颜协,北齐也任官职,他有三儿子:颜子仪、颜子善和颜子推。
没错,颜子推就是《颜氏家训》的作者,勤礼的祖父。颜子推在北齐任职黄门侍郎,到隋朝为东宫学士(一个意思,都是太子的伴读、老师之类)。
题外话,颜子推辅助的是杨坚的长孙(本有大好前景,无奈太子杨勇被废,其长子也被罢黜,最后还被隋炀帝给毒死了)。
颜家后人自此出生地统一为国都长安。但他们总说“祖籍琅玡临沂人”,那是因为颜回山东人啊,这么一说多是颜氏后人的自豪感。
颜子推作为古代文学家、教育学家的代表人物,是有情怀的,比如思乡不忘本。于是长子名思鲁,次子名愍楚。
颜氏这一族在经史子集方面的造诣颇深,按现代话说就是,书读得好。所以人夸贞观年间著名的宰相温大临(彦博)兄弟都拿思鲁两兄弟来对照,前者在政治方面走得远,后者在学术路上走得远。
思鲁有四子(师古、相时、勤礼、育德)。
颜师古(勤礼大哥)也是唐代有名的经、史学家、语言学家,先后辅助李渊、李世明,随太宗征辽东,病逝,65岁。这四兄弟都是皇家文学院鼎鼎有名、显赫一时的人物。
颜家,到颜勤礼这个分支,出了点问题,以致后两代都比较冷门了。
直到出了颜杲卿和颜真卿两堂兄弟(曾孙辈),前者也是鼎鼎有名有气节之人(安史之乱,被安禄山凌迟处死;文天祥赞誉之人),后者名气不用说了(八卦下,真卿是在75高龄被小人缢死的)。
勤礼出了什么问题呢,他娶了不该娶之人。
他有两位夫人,大房殷夫人(也是名门之家,回头说)生有二子,真卿的爷爷 颜昭甫 是这位夫人生得。
继房柳氏,生有五子,这位柳氏有个亲哥哥恰好是唐高宗皇后王氏的外祖父,王氏没斗过武则天,之后一系列受牵连——勤礼被降职,柳氏的五子终身不准入仕。
颜昭甫在儿子惟贞(颜真卿的爹)和元孙(颜真卿的大伯)还小的时候,就去世了,颜家家道中落。
幸好昭甫娶了个好媳妇,殷仲容(武则天时代唐书法家、画家、善篆刻,官至秘书丞、工部郎中)的姐妹。这两小兄弟就被寄养在舅父仲容家里,随着习字。
殷仲容娶妻颜颀(颜师古之女;即殷仲容一方面是惟贞的舅父,一方面是其堂姑父)——有没有感觉颜家和殷家联姻太多,回头再细细八卦这两家联姻的事。
由于太穷,惟贞和元孙两兄弟只能以黄土扫壁,木石画而习字,所以他俩之后的成就以草隶出名(绝对也是舅父兼堂姑父殷仲容教得好)。
不要觉得颜真卿从父亲那能学到多少,他和他爹惟贞一样可怜,幼年失怙。真卿三岁,惟贞去世,历史记录他的母亲也称殷氏——我彻底凌乱了。
所以在勤礼碑最后,真卿写得情真意重,可怜兮兮,俺大白话翻译下哈:“晚辈我有幸给您老人家立传,可惜我从小死了爹,没办法接受父亲的教导,也没法间接多听您的教诲。现在我也老了,多数长辈都故去了,也没人给我讲诉您的事迹了。所以,您有很多美德,造就了这么多优秀的后辈,但终有遗憾未能尽述。”
有人说真卿是被其亲姑妈颜真定教导出来的(真卿给姑母写过碑文“殷履直妻颜氏碑”,古代女子地位低下,不是这碑文,名字肯定传不下来)。
细细一查,颜家女子也是人物啊(武后酷刑时代,割耳争讼为叔父颜敬仲伸冤)。
蓦地发现,其夫钱塘县丞殷履直。
颜家和殷家,这个扯不清啊。那就索性一块扯扯吧。
殷家:1殷英童(北周御史正中大夫)——2殷闻礼(唐太子中舍人,与颜师古共事修史)——3殷令名(唐光禄卿、初唐书法家)——4殷仲容(初唐书法家、画家、工部郎中)(其他的分支实在查不到);
颜家:1颜思鲁(长宁王侍读)——2颜师古/颜勤礼——3颜昭甫——4颜元孙/颜惟贞/颜真定(女)——5颜杲卿/颜真卿
亲上加亲的事件:1)颜思鲁娶殷英童之女(殷英童很赏识思鲁,在其诗集中称其颜郎,收录两人唱和诗20余首);2)颜勤礼娶妻殷氏(昭甫的妈);3)殷仲容娶颜师古之女颜颀;4)颜昭甫娶殷仲容姐妹(殷氏,名未知,惟贞的娘);5)颜真定的夫君是殷履直(查不到人物细节);6)真卿的母亲也叫殷氏,即颜惟贞也娶了殷家女儿。
终于明白啥叫世交了,投缘地恨不得把后世子孙全牵连到一块去。
颜之推颜氏家训
颜之推一生并未身居高位,也没有赫赫之功,凭借一部《颜氏家训》却能享誉千秋,可见《颜氏家训》在家庭教育中的影响之深远。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颜氏春秋》吧。
《颜氏家训》
《颜氏家训》是我国历史上首部系统地家训,是颜之推用儒家思想训诫子孙,来保证家庭地位的家庭教育教科书,被后世视为“家教规范”。
这部书成书于589至605年之间,是颜之推总结了一生的经历、思想和学识后,用以训诫子孙之用的著作,全文共二十篇,包括了教子、勉学、涉务等篇章。
《颜氏家训》的内涵十分丰富,他在家庭伦理、道德修养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见解,对现世依然有着重要的作用。
读书是家训的核心内容,颜之推一直强调要好学,难得的是颜之推强调了学习不仅要读书,还要重视工农商等方面的知识。其次就是要找到正确的人生方向,选择正确的人生偶像,这会决定一个人拥有怎样的人生。所以,选择偶像,要“选贤”。最后就是要有明确的教育准则,这特别强调了家长榜样性的作用,在细节上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成长。
《颜氏家训》是教育家颜之推所作,是他关于士大夫为人处事、治家为学的总结,在家庭教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中国历史上家庭教育史上的瑰宝,虽历经千年仍不失风采,是实施家庭教育的典范。
勉学 颜之推颜之推是南北朝至隋朝期间有名的文学家和教育家。他创作的家庭教育教科书被后世视为“家教规范”,对封建家庭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勉学》就是其中之一。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勉学》吧。
颜之推画像
《勉学》是颜之推的传世著作《颜氏家训》中的一篇,其内容符合生活实际,语言自然流畅,风格质朴而又清新,对家庭教育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勉学》部分内容如下: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然人有坎埃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孔子云:“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学之兴废,随世轻重。汉时贤俊,皆以一经弘圣人之道,上明天时,下该人事,用此致卿相者多矣。”
“勉学”的意思是努力学习。这篇文章的第一段以种树为喻,讲述了学者们学习的目的各有不同,但学习可以陶冶性情、修身利行。之后又以自身为利说明教育要趁早的道理,但如果没有把握时机,也要晚学。第三段就讲述了要明练经文,注意言行。
《勉学》出自《颜氏家训》,劝勉人们要努力学习,并说明了教育的重要性。颜之推传世著作,对后世的家庭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颜之推教子颜之推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文学家和教育家,他的许多作品都被流传了下来,广受推崇。《教子》就是其中的一篇。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教子》吧。
《教子》是颜之推的传世著作《颜氏家训》中的第二篇,这篇文章通过例举两种不同的教子方式,来说明教子方式的重要性,借事育人。
教子画像
王僧辩的母亲魏老夫人,品性严谨,话语严厉。当时,王僧辩已过不惑之年,手中统领着三千余人。但王僧辩若有一丝错误,或者是让位老夫人感到不满意的地方,那么魏老夫人就会用棍棒来敲打他。王僧辩在母亲的严格管教下,建功立业。
梁元帝时有一位才华横溢的学士,自小就受父亲的宠爱。若是他做了什么好事,他父亲就会大为宣扬,对他赞赏有加。若是他做错了什么,他的父亲就会帮他遮掩,不加管教。后来这位学士渐渐长大,暴躁的性格渐渐显露,终究有一天有说错了话,惹怒了周逖而惨遭杀害,死状凄惨。
颜之推以魏老夫人和一位父亲的教子方式,通过用这来年各种不同的教育方式,以及在这两种教育方式下的不同结局,说明了教育子女的重要性,也说明了不能溺爱子女。
《教子》是《颜氏家训》中的第二篇,主要讲述的是教子的重要性,在后世的家庭教育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
颜之推 颜真卿颜之推是南北朝有名的文学家和教育家,他的传世著作《颜氏家训》备受世人推崇,被称为是“家教规范”。而颜真卿是唐代的名臣,他的书法作品是中国书法界的瑰宝。那么,颜真卿和颜之推又是什么关系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颜真卿画像
从颜氏家谱上可以看到,颜回是颜氏的祖先,传至颜之推是第35世,而颜真卿是第40世,颜之推和颜真卿是本家。
颜之推出生于531年,一生历经三朝,自己感叹“三为亡国之人”。他的《颜氏家训》在中国的家庭教育史上有着十分关键的地位,其教育思想至今仍充满着借鉴意义,而颜之推也正是因为这一部书而享誉千古。
颜真卿出生于709年,卒于784年,是唐代的名臣,也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颜真卿为人耿直中正,光明磊落、忠君爱国。然而,颜真卿的仕途坎坷,一生中多次被贬,但是颜真卿无论在何处任职,其政绩都十分突出,备受当地百姓爱戴。可惜的是,77岁的颜真卿受小人陷害,叛将利诱颜真卿不成,终究将其杀害。
颜真卿被世人所传颂的不仅是他的为人和政绩,还有他的书法作品,历经千年仍然在书坛中熠熠生辉。他的书法功底深厚,十分精妙,创立了“颜体”,是“楷书四大家”之一。颜真卿才华横溢,有许多作品都被流传于世,备受世人推崇。
颜之推 窦婴颜之推是南北朝有名的教育家,他所著的《颜氏家训》备受世人推崇,被奉为“家训规范”,而颜之推也因此而享有盛誉。《窦婴》是颜之推所写的一篇文章,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下吧。
窦婴画像
窦婴是西汉孝文帝的皇后的堂兄之子,一开始被拜为丞相,后来被罢免了。等到窦皇后去世,窦婴没有依靠,郁郁不得志。后来,窦婴与大臣灌夫相识,相互欣赏,大有相见恨晚之意。
后来,孝景帝皇后之弟田`,被拜为丞相。田府中的人仗势欺人,鱼肉百姓,甚至派人到窦婴家中,向他讨要属于窦婴的数顷良田。窦婴不肯给他,就得罪了田`。等到田`娶亲,太后命所有人都去祝贺田`。灌夫喜欢喝酒,先前曾因醉酒而得罪过田`,所以不愿前去祝贺。于是,窦婴强迫他一起前往。酒兴正酣时,因灌夫喝醉而触怒了田`,田`命人将灌夫绑起来。然后田`再上奏本,说灌夫鱼肉百姓,最终使灌夫被处死了。窦婴回家后,对妻子说:“我不能让灌夫一个人死去,而自己却活着。”于是,上奏把事情始末说清楚。皇帝召见他,让窦婴和田`对质。窦婴和田`各执一词,于是皇帝就问群臣孰是孰非。群臣支持窦婴,王太后听说后以绝世 。皇帝直到是田`的错,但还是因为太后的缘故,判窦婴有罪。
窦婴死了一个多月后,田`就病了,总是觉得全身都痛,好像有人在打他一样。皇帝派道士去看,原来是窦婴和灌夫两人在鞭打田`,田`不久就死了。
《窦婴》是颜之推所作,其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来警醒世人。
没有的,
《清代科举人物家传资料汇编》是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项目,是一部收录清代科举人物及其家族主要人员传记资料(所谓“三代履历”)的大型工具书。旨在为学人从事清史研究提供丰富、原始的清代人物传记资料,以免躬亲翻检之劳。应试士人自身的履历资料。
颜氏家(族)谱有据可考者,首推唐建中元年(公元780年)七月,由鲁公颜真卿重修之《颜氏家谱》。颜真卿所作颜氏谱序载于明代《陋巷志》中,追述颜氏渊源及历代卓有成就者。其后有宋欧阳修《与王深甫论世谱帖》所说之颜氏谱:“修启:惠借颜氏谱,得见一二,大幸。前世常多丧乱,而士大夫之世谱,未尝绝也。自五代迄今,家家亡之。由士不自重礼俗,苟简之使然,虽使人人自求其家,犹不可得,况一人之力,兼考于缪乱亡失之余,能如所示者,非深甫之好学深思莫能也。颜谱且留,愚有未达,须因见过,得请集古录,未可委憧奴。昨日大热,艰于检寻,今送不次,修再拜。”但前述之谱早已亡佚。
在华夏大地,有且只有四姓是所谓的“通天家谱”,这四姓就是孔、孟、曾、颜。这四家的祖先都分别追溯到孔丘、孟轲、曾参、颜回四大圣贤,四家所用的字辈千百年来完全相同。
这四姓始祖,古往今来,皆以圣人尊之。至圣为孔子,孟子被尊为亚圣,他是孔子之再传弟子,而复圣颜回、宗圣曾子均是孔子的嫡传高足。
孔孟颜曾四姓在现实世界虽没有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却以“斯文在兹”的信念为后世中国人建立了一个精神家园。
这个看似与国家民族没有多大关系的同族谱之字辈,实际上却折射出一个民族血脉相承的缩影。
一
该四姓后人的现取名,正式订出行辈是从孔门第五十六代开始的。明朝初年,朱元璋曾赐孔氏八个辈字:即“公、彦、承、弘、闻、贞、尚、胤”供起名用。后因洪武元年五十六代孔希学及洪武十七年第五十七代孔讷先后袭封衍圣公。
明末由第六十五代衍圣公孔胤植(孔荫植)奏准,崇祯帝赐字“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至清朝乾隆皇帝又赐字“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民国八年由七十六代衍圣公孔令贻又立二十个字咨请当时的北洋政府核准公布。亦即第八十六代至一百零五代。即“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到现在为止,已知最小的辈是孔门第八十三代“念”字辈。因此,不少孔孟等四姓后人从名字上就能看出来辈分大小。
有待指出的是:这并非是孔、孟、颜、曾传人一直使用的,而是在清乾隆九年(1744年),由礼部调查整理,报皇帝钦定作为孔孟颜曾后裔行辈的顺序的。现家谱如下:
希、言、公、彦、承,
弘、闻、贞、尚、胤;
兴、毓、传、继、广,
昭、宪、庆、繁、祥;
令、德、维、垂、佑,
钦、绍、念、显、扬;
建、道、敦、安、定,
懋、修、肈、彝、常;
裕、文、焕、景、瑞,
永、锡、世、绪、昌。
二
上述四姓族谱,据说“卜”姓亦遵照之。卜商为卜姓始祖。不过,卜子的影响力远不及上述四圣。
说到四姓该族谱,尤以“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惟垂佑,钦绍念显扬”而耳熟能详。在当代四姓的族人中,许多人都会当做家谱来背诵。甚至有不少外姓人也说这是孔孟两大家的家谱,也有些人说这是孔孟颜曾四大家的共同家谱。
严格的讲,这些表明辈分的名子开头“字”不是家谱,家谱是记载某个家族世系传承情况——即各个支脉的男性家庭成员及其配偶、儿孙年龄职业住址等情况(封建社会中女性长大成人要出嫁,所以不计入家谱)的花名册(类似家族内部的户口登记薄)和家族成员中重要人物重大事迹的记录本。
近来,历年清明节至,来自海内外的三百余名孔子后裔必然在山东曲阜孔林孔子墓前祭奠了共同的祖先——孔子,子孙们依次向一世主孔子深深鞠躬行礼、敬献花蓝,并诵读祭文。之后又分别来到二世祖墓、三世祖墓、中兴祖孔仁玉墓和远代诸墓望祭之坛前,按照释奠先祖“必丰、必洁、必诚、必敬”的礼仪要求,举行了传统释奠祭祀。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恢复祭孔活动以来,曲阜的祭孔活动都是在孔子诞辰日举办,属于“秋祭”。而在传统上,最隆重、最重要且必不可少的都是“春”“秋”两大祭。2008年,曲阜恢复了传统的春季祭孔。如今的春季祭孔大典定于4月3日在孔子出生地尼山隆重举行。曲阜的孔氏家族墓地,是目前世界上面积最大、墓葬最多和最集中的家族墓地,也是世界延时最久保存最完整的家族墓葬群。自孔子“葬鲁城北泗上”,其子孙接冢而葬,两千多年从未间断。
据悉,目前,孔子后代有三百多万人,至今已繁衍八十多代。其中,曲阜的孔子后裔占曲阜人口的五分之一,大约有23万!
孔子家族嫡长孙(第四十六代)自宋仁宗至和二年起世袭爵位“衍圣公”,主要任务为祭祀孔子、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台湾已故的孔德成是延续八百九十余年的“衍圣公”最后一代。
不过,目前最流行的说法是民国时代的大财阀孔祥熙,并非孔门嫡传后裔。因其母嫁入孔门时已有身孕。
此外,还有一部分是回民,姓孔,这是很特殊的。或许会有人问,孔子是汉族,为什么他的子孙是回族哪。原因是:孔子的第59代子孙孔彦嵘娶了一名回族女子,名叫马甲尕,夫妻两人生育了3个儿子。马甲尕要求一个儿子加入回族,并且信仰伊斯兰教。她缝制了一顶穆斯林戴的白布帽子,三儿子年幼好奇,争着戴这顶帽子,于是顺从母亲的意愿成了穆斯林。在甘肃永靖县,孔氏穆斯林被当地人称为“孔回回”。
孔孟四姓的后裔中除了有回族外,还有土族、东乡族、藏族、满族、保安族、土家族、朝鲜族和撒拉族,他们分别信仰伊斯兰教、佛教、喇嘛教、基督教等宗教。
三
现在,我们具体谈谈该四姓共同族谱的由来。
先说是否存在“孔孟一家亲”。当前,“天下孔孟是一家,看字排辈论高低”的说法很流行。由于孔子、孟子的后人共用一个家谱,不管姓孔姓孟走到哪里都要当一家人来对待。还说在旧中国孔家孟家子弟外出旅行,即使逃荒讨饭,来到陌生的孔孟人家,只要一提自己姓孔或者姓孟,就会被当一家人来看待。要按照姓名中的“字”表明的辈分论高低,岁数大辈分低的人也要给岁数小辈分高的人磕头行礼,称“叔”喊“爷”。东道主要给讨饭者安排吃住,走时还要送些粮食。这是和外姓人的区别之处。
要搞清孔孟是否真的一家,就需要看是不是两家真的共用一个家谱。经查阅家谱网得知:《孔子世家谱》是专门记录孔子家族繁衍脉络的谱牒,从孔子时代至今已传承了二千五百多年,跨越了八十多个代次,共登记近200万人。2005年,英国吉尼斯世界纪录有限公司在法兰克福宣布,中国的《孔子世家谱》被认定为目前世界上最长的家谱。
《孔子世家谱》原为手抄本,明朝时《孔子世家谱》形成“六十年一大修,三十年一小修”之约定。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历史上只大修过四次,分别在明朝天启年间、清朝康熙年间、乾隆年间、和1937年民国时期。
而《孟子世家谱》也记载了从孟子到第七十五代孙孟祥拹(1990年在台湾继任亚圣奉祀官)的历代孟氏子孙繁衍情况。清朝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孟子六十五代孙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孟衍泰修编了一部较为完整的族谱,分送族众。康熙六十一年(172Z年)秋,孟子六十五代孙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孟衍泰重校《三迁志》。
孟氏族谱规定,续谱之时要将旧谱缴入谱馆,一旦新谱修成,要将旧谱销毁,所以清代以前的孟氏族谱已经没有了,现在传世的只有《道光谱》、《同治谱》两种木版刊印本。
由此可见,孔孟两家各有独立的家谱,家谱中都没有两家合并为一家之说。至于曾、颜,亦如是。我们进而可以推断,从宗族的角度讲,孔家就是孔家,孟家就是孟家,曾家事曾家,颜氏仍是颜氏。颜氏之源与孔子母亲无涉。
据说,这四个通天谱的后裔,是不需要说“免贵”的姓氏。
也有此分析出:四姓具备共同族谱,并非是春秋战国时代相约而定的,而是后来的历代统治者为了维护自身的政治利益而强行以定。
当然,无可否认,四姓之始祖确实亦渊源甚多。众所周知,孔子及其学生的学说不仅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发展进程,还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模式。在西方人看来,孔子无疑是足以与苏格拉底、耶稣、释迦牟尼柏齐名的思想家。
而孟轲,也是儒家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主义是影响了很多执政者的至理名言。
关于曾参,其实是孟轲的老师的老师,其在孔学中的地位,很长时间以来未被认识,唐宋之后才被高度认可。他对孔子的儒学学派思想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和建树,他的修齐治平的政治观,省身、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影响中国两千多年,被称为“上承孔子道统,下开思孟学派”。
而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徒弟,有评价说“颜渊独知孔子圣也。”颜回所认同的“天人合一观”所表现的对客观规律的尊重是那个年代的精神瑰宝。
其实,儒家学派以孝道为先,排序以入道为先,应该是孔、颜、曾、孟才对。原因很简单:颜回和曾参是孔子的学生,颜回是曾参的师兄,曾参却是孟轲的师祖!
孔孟颜曾四姓在现实世界没有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却以“斯文在兹”的信念为后世中国人建立了一个精神家园。
《颜勤礼碑文》内容解读及家族故事
本文2023-10-12 05:22:28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33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