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红河县旅游景点介绍 红河县景点攻略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2浏览:2收藏

云南省红河县旅游景点介绍 红河县景点攻略,第1张

红河州旅游景点

有弥勒锦屏山风景区、阿庐古洞风景名胜区 、撒马坝万亩梯田景区、弥勒市东风韵景区、建水朱家花园等等。

1、弥勒锦屏山风景区

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锦屏山又名翠屏山,山虽不高,但山形独特,钟灵毓秀,锦屏泻玉;气势磅礴,泉流山半。粗看像一道巨大的屏风,呵护着美丽富饶的峨山甸水,细看则像一尊神工造化的弥勒大佛,结跏趺坐,护佑众生,在这与佛同名的弥勒县,俨然一座名副其实的弥勒佛山。

历为弥勒名胜之首。锦屏山山形独锦屏山形独特,钟灵毓秀,气势磅礴,仿佛一道巨大的屏风,细看则像一尊景自天成的弥勒佛,山腰红墙黄瓦处是弥勒寺,流霞飞云,青烟袅袅。

山门上方,悬挂着由中华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亲自题写的寺名。是滇东南最为著名的佛教胜地。弥勒县与智佛弥勒同名,遂成县名弥勒,山似弥勒,寺名弥勒,佛名弥勒之大奇。

2、阿庐古洞风景名胜区

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被誉为“云南第一洞”,距昆明200公里,位于泸西县叹公里处。又名泸源洞,阿庐古洞是一组奇特壮观的地下溶洞群,即地下喀斯特地貌,与石林景观相似,石林在地上,阿庐古洞则在地下,它是亚洲最壮观的天然溶洞穴之一。

3、撒马坝万亩梯田景区

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撒玛坝梯田位于红河县中南部,宝华乡东部,离乡政府驻地2公里,距县迤萨37公里,撒玛坝梯田共有14万余亩,有4300多层梯田;海拔在600米-1880米,是汉文史记载开垦最早的哈尼梯田。

四周有森林四千余亩,耕种和受益的有3个乡,21个自然村,3万余人,主要种植杂交稻,粮食单产量高,每亩产量达620公斤,是我县粮食主产区之一。

撒玛坝梯田最高处,是落孔大尖山,海拔2436米,是眺望梯田的好胜地。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哈尼语称“鲁亏巴底”,海拔在1600米,在这里万亩梯田风貌尽收眼底。

4、弥勒市东风韵景区

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东风韵艺术小镇位于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是一座集葡萄文化、自然风光、人文旅游为一体,以文化艺术为主线打造的特色小镇,曾经两度蝉联“云南省特色小镇”名录,被称为滇中的“普罗旺斯”。

东风韵艺术小镇紧邻弥勒高铁站,距昆明约2小时车程,景区内有红砖修葺的万花筒艺术馆、半朵云、牛哆_音乐农庄、印章房等“奇葩造型的丑萌建筑”,引人入胜,被众多游客称为网红“打卡”地。

5、建水朱家花园

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建水古城中心翰林街中段,是清未光绪年间朱氏族人耗时30余年建造的一座百年历史私家毫宅,整座建筑坐南朝北,占地面积两万多平方米,其中房屋建筑面积五千多平方米。有大小房舍214间,天井42个。

其主体建筑呈“纵四横三”布置,为当地“三间六耳三间厅附后山耳,一大天井附四小天井”式传统民居并列联排,又变通组合而成的大型建筑群体,主体建筑分为内宅院、宗祠、后花园。宅院内宗祠、绣缕、商铺、水榭、花厅、池塘、竹林一应俱全;

院落纵横有道,房舍鳞次栉比,厅堂布局巧妙,空间景观层次丰富;门窗枋板、柱础栏阶,无不精雕细镂,文气盎然,被誉为“滇南大观园”。

它既有皖南民居的精致,晋中大院的气派,又有苏州园林的灵秀,融汇了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精彩,门、窗、檐、梁、柱、础、栏、屏精美,一步一景、步移景换。走进这座大宅院,一个大家族的历史,仍在车马喧哗的都市里静静的展示着往日的辉煌。

红河州有哪些旅游景点推荐,红河州十大旅游景点

1红河州旅游景点简介:建水古城:建水古城位于云南昆明之南220公里,古称步头,亦名巴甸。

2南诏政权于唐元和年间在此筑惠历城,属通海都督。

3惠历为古彝语,就是大海的意思。

4汉语译为建水。

51994年,建水经国务院批准定为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其古城历经12个世纪的建设,至今保存有50多座古建筑,被誉为“古建筑博物馆”和“民居博物馆”。

6弥勒白龙洞:白龙洞洞内游路3公里,洞中有洞,洞中见天,奇景叠出,步步有景,中外岩溶专家赞誉不绝。

7其他景点也各具特色。

8景区地处国道干线上,各景点都有公路相通,和滇南风景旅游圈形成环路,组织游览甚为方便。

9屏边大围山:屏边大围山也称为红河屏边大围山自然保护区,坐落在云南屏边县城东北角,距县城15公里,是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省级自然保护区。

10。

11雄伟嵯峨的山体,绵延数十里的茫茫林海,使原始森林的自然景观壮美迷人。

红河哪些旅游景点好玩

红河旅游景点有可邑小镇、锦屏山风景区、泸西阿庐古洞、建水燕子洞风景区、建水朱家花园、建水文庙、学政考棚、金临安民族民俗歌舞晚会、天池都温泉度假村、朝阳楼景区、元阳哈尼梯田、龙韵养生谷、云南屏边县大围山原始森林公园等。

可邑小镇: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县城22公里,赏原汁原味的彝族生态文化。门票价格在:20元左右

锦屏山风景区: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县,花木似锦,山峰连列如屏。门票价格在:35元左右

泸西阿庐古洞:位于云南红河泸西县阿庐山麓,国家AAAA级景区,溶洞奇观,迷人风情。门票价格在:65元左右

建水燕子洞风景区: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自治州建水县面甸镇泸江河峡谷,国家AAAA级景区,洞幽燕奇,南天一绝。门票价格在:50元左右

建水朱家花园:位于云南省红河州建水县翰林街16号,国家AAAA级景区,建筑精美,号称“滇南大观园”。门票价格在:18元左右

建水文庙:位于云南省红河州建水县临安路268号,国家AAAA级景区,古代建筑艺术的宝库。门票价格在:20元左右

学政考棚: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临安路134号,国内保存完整且不可多得的大型考棚。门票价格在:25元左右

金临安民族民俗歌舞晚会:位于云南省红河州建水县北正街临安春秋商业区金临安茶苑,很好的体验,地道的民歌小调。门票价格在:60元左右

天池都温泉度假村:位于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县城郊西部温泉村,去露天泡池享受温泉。门票价格在:25元左右

朝阳楼景区:位于云南省红河州建水县县城东南部临安路朝阳楼,登楼俯瞰,感受大将军守城气势。门票价格在:18元左右

元阳哈尼梯田:位于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新街镇箐口,红河哈尼梯田气势磅礴。门票价格在:65元左右

龙韵养生谷:位于云南红河市石屏县龙朋镇竹园林区216省道旁,韵养生谷拥有天然森林氧吧浴池、万亩竹海。门票价格在:18元左右

云南屏边县大围山原始森林公园:位于云南省南部屏边县与河口交界地带,当地大天然氧吧,被称为动植物王国。门票价格在:35元左右

弥勒湖泉酒店半山温泉:位于弥勒湖泉酒店半山温泉中心售票处,水质清澈透明、轻滑柔顺。门票价格在:126元左右

鼎星温泉:位于云南红河州弥勒市环湖路火龙宫旁鼎星温泉检票处,环境优美,这里有宁静清新的空气,远离都市。门票价格在:16元左右

红叶森林温泉: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元绿公路182号,汤池与万亩山林完美融合。门票价格在:68元左右

红河县县城必玩景点

1、阿庐风景名胜区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阿庐风景名胜区。

2、元阳梯田

位于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的哀牢山南部,是哈尼族人世世代代留下的杰作。元阳梯田是红河哈尼梯田的核心区。

3、建水风景名胜区

位于建水县境内,景区包括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建水古城和著名的风景区燕子洞两大部分。

4、湖泉生态园

位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温泉路,是弥勒市民的公园,也是游客感受弥勒、认识弥勒的大观园,有“一座酒店半个城,半个城市是温泉”之美誉。

5、云南建水文庙

依照曲阜孔庙的风格规制制造,采用南北中轴线对称的宫殿式,东西两侧对称布置多个单体建筑。主要建筑包括37个。

红河旅游必去景点

红河县境内主要居住着哈尼、彝、傣、瑶等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4%。素有“江外侨乡、歌舞之乡、棕榈之乡”的美称,县境内有被誉为世界哈尼梯田之最的宝华撒玛坝万亩梯田;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红河旅游必去景点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迤萨古镇

在哀牢山中,红河南岸的一座山梁上,屹立着一个在上个世纪初便以繁华名于世,被人们誉为"江外小香港"的古镇——迤萨,迤萨镇是红河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云南三大侨乡之一,距省会昆明市260公里,州府蒙自150公里。“迤萨”是彝族的一个支系“仆拉”语,意为:干旱缺水的地方,县城内现还完整保留古民居建筑近百幢。早在清末,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迤萨人,以敢为人先的气魄和胆识,前赴后继,披荆斩棘,历时百年艰辛,打通了11条通往东南亚邻国的跨国商道“马帮之路”,开创了滇南边境贸易的新纪元。在这里,勤劳、智慧的人们打通了滇南第一条通往东南亚的马帮之路;在这里,走出了滇南旅居国外的第一代华侨,并创造了独特的集中、西建筑文化,马帮文化为一体的古镇----迤萨。马帮贸易成就了红河商人的家业,由于当时东南亚邻国属于英法殖民地,受西方文化的影响,马帮人家把西方的建筑风格融入了当地的建筑中,在这样一个本身不生产建筑材料的地方,同样是马驮来了砖、瓦、木材在迤萨山城建起一栋栋中西合璧的城堡建筑,特色鲜明的青砖瓦四合院,迤萨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中西建筑风格的欧式古镇。不仅被称为“滇南侨乡”,他还有一个“江外建筑大观园”的美称。这两个美称的背后却有着一段辉煌而又心酸的历史。

东门

东门古建筑群位于县城东门街,于2003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东门古建筑群主要由城楼、姚初居中西合璧民居和钱二官迷宫大院三部分组成,该建筑群是目前红河县保存最完整、美观雄壮的中西式、传统清式民居建筑群,占地面积5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0多平方米,是红河县马帮历史文化的代表和缩影,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同时也是红河县马帮历史文化的一个缩影。

桂东梯田

在红河县的哈尼梯田中,乐育乡桂东梯田以秀丽著称。如果把宝华撒玛坝万亩梯田比作豪气干云的汉子,桂东梯田则是一个温婉清丽的佳人。当然,桂东梯田的最迷人之处还在它的云海。

人们说:“能填满山谷的只有白云,能呼风唤雨的只有电闪雷鸣”,云海之美展现了大自然的神秘魅力,冬春两季,在红河县的百河九冲,随处都可看到云海奇观,而桂东梯田的云海又是奇观中的奇观。如果你想欣赏或者拍摄云海梯田,冬春两季、尤其是冬春两季交替时的桂东梯田云海是不二选择。

云海有不一样的形态,有静静的大海云,有汹涌的翻卷云,有飞流的瀑布云,呈在桂东梯田里的每一种形态,都美得令人讶异。

阿扎河乡普春

阿扎河乡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城迤萨64公里,土地总面积1669平方公里,世居哈尼族、彝族、汉族、瑶族等民族。阿扎河乡具有丰厚的少数民族文化底蕴,素有“歌舞之乡、棕榈之乡”的美称,这里是被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哈尼族多声部和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乐作舞”发源地,如:享誉国内外的“歌舞之乡”垤施洛孟的歌舞组曲、各民族神奇的传说故事、神秘的贝玛文化和各具风味的民俗节仪等等,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极大关注。

作夫民族特色村

在葱郁繁茂的古树丛中,一群群古朴而错落有致的蘑菇房在青山绿水的'环抱下,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上有森林,下有梯田,簇拥其中的是蘑菇房。为当地最大的蘑菇房群,保持着原始的蘑菇房建筑。远望大片的蘑菇房依山沿势而建,古朴典雅,与山下千百层梯田构成一副世外桃源的美景。然而,一直以来“美在深山无人识”。这里,就是令人神往的哈尼家园——作夫村。

作夫村是森林—水系—村庄—梯田“四素共构”的哈尼族生态村,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进行农耕开发的典范。在几百年的历史发展中,作夫人对自然资源合理开发,综合利用,既保护了自然生态平衡,又促进了村庄的文明进步。因此,它是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

甲寅乡他撒十二龙泉

他撒十二龙泉景区位于甲寅乡他撒村,距乡政府5公里,世居哈尼族。泉水分为左右两组,每组六个出水口,左边一组为人饮水处,出水口有兽头装饰;右一组出水口以石槽装饰,是洗菜,洗衣服之地。十二龙泉是岩石石缝里冒出的十二股山泉水,泉水甘甜、凉爽,在村民中还流传中一个有关十二龙泉的优美传说。

距十二龙泉74公里是甲寅后山水库风景区,属高山天然湖泊,海拔2200米,蓄水量110万m2,四周怀抱着4000多亩多森林,使哈尼山寨形成了“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神仙之地,天然草坪和松毛地毯,每逢春暖时节,“妥垤玛依”(啼血杜鹃)和红山茶花在林中竞相开放,红花似火,碧水蓝天,是踏春和避暑的理想选择。

大羊街乡浦玛村

浦玛村,位于大羊街西侧。该村隶属于大羊街乡妥赊行政村,距离大羊街乡05公里,纯哈尼族支系奕车人居住的村寨,有175农户、910多人。

浦玛村,周围青山绿水,树木郁郁葱葱,自然环境美不胜收,衬托出乡村古朴青纯的景象。

浦玛村是纯哈尼族支系奕车人居住的村寨,也是奕车人居住的大寨之一,是哈尼族奕车传统文化的典型的代表。这里的村民一直传承着原始、神秘、灿烂的奕车文化,具有社会学、民俗学、伦理学的深邃内涵,涵盖着哈尼族农耕、宗教、祭祀、历史、历法、民俗、服饰、婚姻、饮食等诸多文化,形成奕车文化的一张名片。

说起迤萨马帮的发展史,不得不说磨黑盐。因为在100多年前的马帮 历史 长河中,迤萨马帮与磨黑盐结下了不解之缘,也因为迤萨马帮赶着骡马走出这个闭塞的“江外”迤萨小镇,通过驮磨黑盐才开阔了视野,真正了解到外面精彩的世界,从而走上了出国经商的致富之路。

为什么说“没有马帮就没有迤萨?”迤萨与磨黑盐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关联?

迤萨马帮的来历与发展,与如今迤萨小寨红土坡江边坡脚的铜矿有着密切的关系。早在乾隆年间,外地商人在迤萨小寨红土地坡山梁上发现了储量丰富的铜矿后,立马到石屏、通海、建水等内地招收技术工人到迤萨组织大规模开采,同时吸收了迤萨土著民族——仆拉人(彝族支系)作为民工参与开采。由于铜矿储量丰富,品质优良,迤萨铜矿的发展日新月异,在短短几年间,吸引了大量的内地汉人到迤萨投入了轰轰烈烈的采矿行业,同时也吸引迤萨周边村寨的兄弟民族参与开采铜矿,迤萨也因此由一个只有几十户仆拉人居住的小村子渐渐发展成为一个以汉人为主的“江外”名镇。

由于迤萨山高坡陡,没有公路,骡马是当时唯一的运输工具,铜矿生产的许多铜器只能通过马帮驮到内地销售。当时,骡马是迤萨人赖以生存的命根子,没有骡马就没有生活来源,骡马的多少成了衡量迤萨人贫与富的唯一标准。因此,迤萨马帮由于铜矿的兴旺发达,发展很快,富裕人家拥有数十匹骡马不算多,普通人家也有三五匹骡马。刚到迤萨“淘金”的外地人,也勤劳苦干积攒钱财购买骡马。

谁知,轰轰烈烈的迤萨铜矿历经70余年后突然停业,红火了半个多世纪的迤萨铜矿为什么停业?至今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当时缺乏一种名叫稀土的原料导致停产;另一种说法是由于时局的原因造成铜业不景气而停厂。不论哪种说法,铜矿停业后使迤萨人的生活陷入了贫困却是不争的事实。

铜厂停办后,迤萨人的出路在何方?迤萨是个荒凉的山梁,周边没有农田,旱地也十分稀少,不仅使曾经红火了半个多世纪的迤萨人瞬间陷入困境,而还使大量骡马闲置无用武之地。这时,有的人家为了度过难关,曾出现卖骡马换取大米油盐以维持生计的不得已做法,有条件的人家纷纷携妻带儿逃往内地另谋生计。俗话说“坐吃山空”,由于没有经济来源,迤萨人陷入了经济潇涤时期。

清咸丰三年(1853年),迫于生计的迤萨人开始赶着骡马离开迤萨到外地谋生,马帮从迤萨出发,经过红河县的窝伙垤、浪施、阿扒村、鲁珠坝,绿春县的鹿角箐、撒马大水沟、半坡寨、攀枝花、李仙江渡口等陌生之地,各路马帮走了半个多月后最终到达普洱地区的磨黑镇勐野盐井。

当时,磨黑镇盛产食盐,号称“滇南盐都”,一大批迤萨马帮驻扎在此,开始了继铜业之后的新一轮创业。

在磨黑镇,许多马帮驮盐卖,成了盐商,有的马帮还入股与当地盐矿老板合伙经营盐矿。

自从迤萨马帮到磨黑勐野盐井从事驮盐经商以来,生活渐渐好转,许多马帮人家总算有了衣食来源,前些年外出谋生的部分迤萨人又陆续从内地迁入迤萨赶马做起了盐商。

磨黑盐的生产始于始于汉朝,到元、明、清时期发展兴盛,官府在磨黑设盐政,后设盐场公署。清雍正三年(1725年),磨黑开始大量采盐。磨黑盐的生产方法并不复杂,掘山采出盐矿后经过大锅熬煮就能获取到纯盐。熬煮比较简单,使用日常的锅灶就可以熬制,熬出的盐像石膏一样是一块块的,商家可以随意敲成小块,挨锅底的那一层是黑色,以上全是纯白色。

马帮运输时可以一块块地驮,商家卖盐时可以根据需要敲成小块出售,十分方便。人们做菜放盐时,不像现在这样是袋装的散盐,磨黑盐是块盐,使用时需要用盐梆磕细,因此家家需要一个盐梆磕盐,户户需要一个盐罐装盐。盐梆是用石头雕凿而成,有单窝的,也有双窝的,磕盐时把块盐放进窝里,用石头做成的盐锤反复往窝里磕,直至把盐磕细,然后装入盐罐,放在灶头,随时备用。遇到迤萨人腌酸菜的旺季,家家抬出盐梆磕盐,“嘣嘣嘣”遍街响个不停,十分热闹。

当时,在磨黑从事驮盐采盐的迤萨人很多,迤萨马帮几乎都成了盐商,在磨黑一带较有影响。在1853年至1883年整整30年间,迤萨各路大马帮都常年往返于迤萨至磨黑,各路马帮驮着磨黑盐浩浩荡荡到国内边境地区的江城、易武、勐腊以及金平县的者米、茨通坝一带销售,首次开创了迤萨马帮到外地创业的 历史 。

这期间,多数马帮的家眷在迤萨坐地经商,开办盐店,除销往左能、溪处、洛孔、思陀等土司的辖区外,还远销元阳、建水、金平、、屏边、绿春等地。许多人家前门经商开盐铺,后门居家过日子,过着衣食无忧的舒适生活。在迤萨大门塘子、东门、大寨、南门、西门等各街道,盐商林立,不少土司辖区的盐商和元阳、绿春、建水的盐商也纷纷到迤萨盐铺批发食盐驮回本地销售,从中赚起价差。

驮磨黑盐虽然能够养家糊口,甚至小富有余,但由于从迤萨到磨黑这段商途,自然气候十分恶劣,一年四季都有可能发生疟疾,不少马帮一旦染上疟疾,不治身亡。迤萨妇女又受封建思想的严重影响,恪守“从一而终,好女不嫁二夫”的信条,不**女年纪轻轻就成了寡妇。

话又说回来,迤萨马帮30年来通过驮磨黑盐,不但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还与外地商人互通商情,当迤萨马帮了解到“下坝子、走烟帮”出国经商更能赚大钱的商情后,便陆续放弃了驮磨黑盐的生计,利用当时特殊的 历史 背景,铤而走险赶着武装马帮做起了可以一夜暴富的“烟帮生意。”

到了光绪九年(1883年),迤萨马帮王科甲、李继先、李体国等人互相邀约,他们赶着骡马,钻丛林、淌河水,首次进入越南的都鲁、傣族寨、勐底、勐蚌,到达莱州,开创了出国经商的新纪元。从1911年至1949年解放前夕的30多年间,是迤萨人出国经商最辉煌的时期,迤萨武装马帮也发展成为东南亚“三大马帮”之一,这期间迤萨居民住宅发展日新月异,一栋栋中西合璧的四合院在迤萨“江外”山城拔地而起,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曾享有“小香港”、“小上海”的美誉。

可以这么说,迤萨马帮的发展经历了三大阶段:一是铜矿的兴起;二是驮磨黑盐;三是“下坝子、走烟帮”,这“三步棋”首尾相联,缺一不可,其中驮磨黑盐这段30年的 历史 也是迤萨马帮发展史上较为光彩的一页。

红河洲人民政府、元阳县人民政府、红河州国土资源局

(2011年5月)

主办单位:红河州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元阳县人民政府

协办单位:红河州国土资源局

地点:元阳县新街镇下节街村委会

时间:2011年5月30日上午正式演练。

参加人员:红河州人民政府何文亮副秘书长、红河州国土资源局周强副局长、红河州国土资源局地质环境科许涛科长、元阳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县公安局局长白乐章,元阳县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总指挥部成员单位,县国土资源局及新街国土资源分局,新街镇政府机关各站所和下节街社区、民兵,新闻媒体工作人员,受威胁的群众,约计700余人。

演练的具体方案如下。

一、应急演练的目的

通过演练,进一步提高各有关部门协调配合能力和群众应对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应急反应能力和防灾避灾意识,在临灾时能快速有效撤离避让,努力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应急演练的地点和任务

元阳县新街镇下节街社区地质灾害隐患点,拟设场面:遭强降雨,发生山体滑坡,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立即启动《元阳县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快速组织危险区的群众撤离,全力采取防灾减灾有效措施。

三、应急演练的原则

以人为本、避让为主的原则;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

反应迅速、措施果断的原则;

部门配合、分工协作的原则;

四、应急演练的组织领导

指挥长: 白乐章 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县公安局局长

副指挥长: 毛雪冰 县政府办副主任

高荣奎 县国土资源局局长

白玉文 新街镇党委书记

王建福 新街镇人民政府镇长

成员: 白海荣 县民政局局长

龙正福 县交通局局长

朱树海 县卫生局局长

张红卫 县气象局局长

马正学 县水利局局长

唐 斌 县环境保护局局长

马正福 县教育局局长

刘天学 县财政局副局长

白明祥 县公安局副局长

周 柱 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

杨宏敏 元阳供电有限责任公司

下设九个工作组:

(一)综合联络组

组长:毛雪冰县政府办副主任

成员:元阳县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总指挥部成员单位主要领导

职责: 负责应急成员单位之间的相关协调与联系, 新闻媒体单位的联络, 领导讲话稿撰写等工作。

(二)现场准备组

组长: 白玉文 新街镇党委书记

副组长: 周柱 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

成员: 元阳县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总指挥部成员单位, 新街镇人民政府。

职责: 负责应急演练现场的准备等工作。

(三)交通治安组

组长: 白明祥 县公安局副局长

成员: 县公安局抽调民警和新街镇派出所民警

职责: 负责拟灾害发生区域的警戒、 治安和交通管制, 负责对有关人员的紧急疏散、撤离, 维护灾害现场社会治安秩序和交通秩序; 参与灾害发生现场的赴救及处置工作; 确定灾害伤亡人数和伤亡人员的姓名身份; 负责相关灾害直接责任人的监护和逃逸人员的追捕; 参加灾害调查。

(四)应急抢险组

组长: 白明祥 县公安局副局长

副组长: 白玉文(新街镇党委书记), 王建福(新街镇人民政府镇长), 元阳县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总指挥部成员单位主要领导。

成员: 新街镇政府机关和各站所干部职工, 社区干部、村小组组长, 民警、 民兵等及县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总指挥部成员单位临时抽调工作人员。

职责: 负责组织受灾群众的撤离、 现场抢险救灾等工作; 县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总指挥部成员单位按照 《元阳县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的各自职责, 为应急救援工作提供必需的救灾物资、设备、 资金等和其他保障措施, 确保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电力部门负责尽快抢修恢复供电设施, 保障灾区供电。

(五)医疗救治组

组长: 朱树海 县卫生局局长

成员: 从县人民医院、元阳民族医院等抽调

职责: 负责组织指挥受灾现场受伤人员接受紧急救治和转送医院救治, 做好灾后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

(六)灾情调查组

组长: 高荣奎 县国土资源局局长

副组长: 周柱 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

成员: 从县国土资源局抽调

职责: 负责灾害调查和统计工作。

(七)后勤保障组

组长: 王建福 新街镇人民政府镇长

副组长: 刘云 新街镇人民政府分管副镇长

成员: 从新街镇政府抽调

职责: 负责食宿安排、车辆派遣等工作。

(八)善后处置组

组长: 白海荣 县民政局局长

成员: 新街镇党委、政府, 元阳县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总指挥部成员单位。

职责: 新街镇牵头, 县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总指挥部成员单位配合, 受灾村(组)群众参加, 做好遇难、受伤人员及家属的安抚和灾后重建工作。

(九)宣传报道组

组长: 白波 县委宣传部副部长

成员: 宣传部、广电局等抽调

职责: 负责应急演练(应急救援)等工作的宣传报道。

五、 应急预案演练的实施步骤

(一)应急预案演练预备工作

1召开应急预案演练预备工作会议

会议由红河州国土资源局领导召集县人民政府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成员、相关部门领导、新街镇主要领导等参加。

会议内容:

(1)县人民政府领导讲话, 通报进行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救灾预案演练工作的目的意义、标准要求及有关部门的工作任务等情况。

(2)座谈应急预案演练方案实施的有关问题。

2参演单位专业队伍和人数以及演练前需准备的物品

(1)县人武部、 民兵应急分队共20人。 负责其他参演单位所需迷彩服、 十字镐、铲子、钢钎等器材的准备。

(2)县公安及交警30人。负责治安和交通管制警示标志。

(3)县卫生局8人。负责120急救车辆以及急救器材、卫生防疫消杀和演练灾民的伤病检查治疗器材的准备。

(4)县民政局2人。负责救灾、慰问物资、安置灾民相关表卡的填报准备。

(5)元阳一小3人。负责演练前组织、宣传发动。

(6)县教育局2人。负责参演学生的组织和动员。

(7)县电信公司2人。负责现场的通信保障。

(8)县气象局1人、县供电公司1人、县自来水公司1人、县水利局1人、县安监局1人、县环保局1人,按各自工作职能准备相应器材。

(9)新街镇干部15人。负责演练前演练区域村民的动员和群众会的召集。

(10)参演群众250人,元阳一小师生250人。由新街镇政府、元阳一小学、县国土资源局负责组织落实好人员。

3应急预案演练工作准备

(1)综合联络组全面负责各项准备工作的协调与筹划。

(2)交通治安管理组熟悉下节街社区滑坡的灾害危险性及危险区内的相关情况,制订交通管制及灾区安全保卫的措施,解决有关问题,准备封锁道路通行的禁牌及禁止进入危险区的警示标志。

(3)灾险情调查监测组熟悉下节街社区滑坡的地理环境及滑坡情况,设立监测标志,做监测记录等。

(4)应急抢险组、后勤保障组熟悉下节街社区滑坡的地理环境及滑坡情况,悉记群众撤离避让路线、灾民(师生)临时安置地点及卫生抢救所的临时设置地点的有关情况,做好抢险救灾及物资储备调运及有关设备装备与调运工作。

(5)医疗卫生组熟悉灾民临时安置地的有关情况,准备救护车及相关救护医疗器材等,确保抢险救灾或演练应急之用。

(6)新街镇政府组织应急抢险小分队,小分队由新街镇基层民兵组成,人员20人,统一着装,培训演练。

(7)县国土局、县教育局、新街镇政府及相关的新街镇派出所做好紧急撤离群众的训导工作。

(二)演练工作程序

2011年5月30日上午8:30全体演练单位在七中待命,观摩人员由工作人员安排进入观摩地点。

8:50,红河州人民政府领导宣布元阳县新街镇下节街村委会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开始。

9:00,下节街社区负责人向新街镇人民政府报告:“因昨夜连续大雨,下节街社区3、4、6组出现严重险情,简易监测表明滑坡体与后缘裂缝加宽,有出现滑坡可能。”

9:05,新街镇党政主要领导及有关人员赶到现场发现险情加剧,立即下令启动新街镇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并在新街镇畜牧兽医站成立临时指挥部,各成员单位迅速向指挥部集中,同时向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王建福镇长向国土局周柱副局长报告,镇属参演职工9:10前在镇畜牧兽医站集结完毕,并设立临时指挥部。)

9:10,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接报后,立即下令新街国土分局派出应急小分队立即赶赴现场开展调查,进行险情评估及应急处理,设立简易检查点,同时,分别向县人民政府和县地质应急抢险指挥部指挥长、副指挥长报告。(国土局周柱副局长在向高荣奎局长报告的同时,带领人员进入演练现场开展调查,高荣奎局长接报后向白乐章副县长报告。)

9:15,指挥长接到县国土资源局报告“下节街社区滑坡活动性增强,宽度已增大到02米,滑坡体处于临滑状态,建议启动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下令启动元阳县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并赶赴现场。

各成员单位接到通知后,组织人员赶赴现场,进入新街镇原粮食局仓库,并向指挥部报告(途中特种车辆拉响警报)。(白乐章副县长下达命令后带领高荣奎局长、毛雪冰副主任、徐建民进入演练临时指挥部,3分钟后,各成员单位向指挥部聚集并报告,报告顺序依次为:1新街镇;2公安局;3民政局;4卫生局;5消防大队;6教育局;7气象局;8供电局;9自来水公司;10安监局;11环保局;12电信局。)

9:25,在新街镇地质灾害应急临时指挥部,县气象局报告天气情况;新街镇政府报告前期工作情况;县国土资源局报告灾情发展趋势,建议组织群众撤离。

9:30,指挥部下达命令:

交通治安管理组封锁进入危险区的道路,设置警戒线,确保除抢险救灾人员外,其他人员不得进入该危险区域,同时实施治安巡逻,保证灾区安全。(交通治安管理组在10:00前完成通往危险区的公路、道路封锁及警戒工作有条不紊进行后,向指挥部报告。)

应急抢险组在使用各种设备紧急通知危险区域的群众和师生按撤离路线有序安全转移的同时,组织应急抢险队伍进入隐患区协助群众和师生撤离,在协助过程中对不愿撤离的群众强制带离(1人),对受伤的群众撤离(2人)。(应急抢险组要在9:45前完成群众和师生撤离工作,并向指挥部报告。)

灾情调查监测组继续跟踪灾情,每5分钟向指挥部报告一次。

医疗卫生组在9:40前完成临时急救点,并向指挥部报告,对伤、病员进行紧急治疗、转移。

后勤保障组在9:50向指挥部报告群众和师生基本安置妥当,救援物资已陆续就位。

10:00,灾情调查监测组报告:据监测组监测,滑坡变化已趋稳定,建议召开指挥部会议,研究解除封锁警界。

10:05,指挥部召开会议,下达命令:解除道路封锁、警界。由灾情调查监测组继续监测,有情况及时报告;善后处置组负责对危房进行鉴定,提出灾民回迁和重建方案,报政府批准实施。

10:10,指挥部领导到各灾民转移临时安置点看望群众、师生撤离安置情况。

10:20,演练工作讲评会。红河州政府领导和县政府领导讲话。

10:30,红河州人民政府领导宣布演练结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教育确定为发展国民经济的战略重点后,各级党委、政府加强了对教育的领导,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从一九八0年起,县委、政府先后召开过几次教育三级干部会议,从解决各级干部的思想认识问题入手,制订教育规划措施,帮助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发动群众集资办学,促进边疆教育事业的发展。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知识分子的政治、经济待遇,从而保证了教育教学向良好的方向发展。

一九七八年高等校招生工作是招生制度改革后第二次,择优录取是招生工作的一条原则。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对“一颗红心,多种准备”的教育认识不足,形成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的局面。该校在集中考生复习期间,既注意抓好各学科的复习,又注意做好考生的思想工作,因而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九七九年九月,按照上级的指示和要求,要中学认真执行了教育部颁发的《中学生守则》(试行草案),推动了学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一九八五年国家规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提倡全社会“尊师重教”、“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元阳县委、政府隆重召开庆祝大会,向执教20年以上的教师颁发荣誉证书和纪念品。该校洪章科、姚永勤等17人获“荣誉证书”,寸心贤、许勤利等人获“教师之家”称号。这一年,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在县委、政府的支持下,元阳一中进行机构改革试点,民主选举产生了以瞿鸿万为校长的行政领导班子。

到一九九三年,该校在主管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下,发展迅速,已成为有初中19个班,高中12个班,学生人数有1579人,教职工131人的相当规模的完全中学。一九九三年八月,该校根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精神,决定试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内容包括:校长负责制,教职工全员聘任制,校内结构工资制,简称三制改革。为此,学校制订了《元阳一中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试行方案》、《元阳一中各级领导、教职工岗位职责》等。“三制”改革搞活了学校内部的运行机制,调动了学校自主办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了教职工教书育人的责任心和事业感,从学校各级领导到教职工,精神面貌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从一九八八年起,元阳一中初中部增设民族班,招收各乡(镇)学习成绩优秀,属于农村户口的少数民族学生50名,并由政府按月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为了帮助他们,学校教师、班主任与他们促膝谈心,在讲授文化知识的同时,耐心地讲解人生的意义、革命的道理。于是他们遵守纪律,努力学习,成绩逐渐提高。民族一班50人,毕业时有37人考取了高一级学校,有的还进了省属重点中专和重点中学高中部。从此,元阳一中民族班名声远扬,受到各族人民的好评。

元阳一中曾被云南省教育厅定为全省47所实验中学之一,被红河州教育局定为全州四所重点中学之一。一九七七年到一九八五年,全县有248名高中毕业生考入各级各类大专院校,有272人考入省内外中专,在恢复高考的九年里,全县高考升学率一直名列全州前茅。

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学校领导积极筹措资金,修筑了围墙,增盖了教学楼(教室),改善了办学条件,但由于成绩优秀的学生大多去读中专和中师,内地来支边的教师返回原籍等各种原因,元阳一中的高中部教学失去了往日的辉煌,但这几年中,元阳一中的师生仍然作出了卓越有成效的努力,仍有大量学生升入各高等院校。一九九四年,元阳一中被云南省教育厅命名为“云南省二级完全中学”。

一九九六年以后,元阳一中的领导狠抓班子自身建设,狠抓教职工队伍建设,狠抓学风学纪和校风校纪的建设,元阳一中又重现了往日的辉煌。高考方面,九八年升学率为3014%,九九年为468%,二000年升学率为579%,二00一年为654%,二00二年为724%(全州第二名),二00三年为798%(全州第一名)。6年中高考升学率几乎每年以十个左右的百分点递增。二00四年升学率为6024%(不含电大),二00五年为624%(不含二专、电大)。近两年,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规模越来越大,为社会输送的人才越来越多,特别是考入本科院校的人数大幅度增加。在这几年中,文科学生李映霞、张春燕、李晓铭、李志成、普想春、谢安林、李志兴,几年中分别获边六县总分第一;理科学生邱炜远、张晋恒、王永屏、欧阳圣洁、李阳龙、苏朝贵、白莉先后获边六县总分第一。中考方面,也是一年一个新台阶,九八、九九年,中考总平均分跃居全县第一,二000年之后,除总平均分外,优秀率、高分率、升学率等均为全县第一。在这一时期,元阳县内居住的哈尼、彝、傣、苗、瑶、壮、汉7种民族都有了自己的大学生。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云南大学等全国著名的大学都有了来自元阳一中的学生。到二00五年止,高中毕业考入大中专院校的学生达2469人左右,初中毕业考入各级中等专业学校的不计其数。为祖国的四化建设,特别是为边疆人民的经济建设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为实现边疆小康社会的目标奠定基础。

如今,元阳一中有35个教学班,2041个学生,教职工157人,我们相信,元阳教育事业的明天将更加辉煌。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在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开展之余,元阳一中结合学校实际,开展了丰富而多彩的课外活动,既给正常教学活动增添了活力,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已的平台和拓展能力的新路。

一九七八年以来,元阳一中在开展正常教学活动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学校职能部门,设置和完善教研组,师生课外活动也迅速发展起来。

首先是教师的教研组课外活动,以隔周利用一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开展疑难问题探讨、公开课评比、教材教法分析、组织郊游等活动,丰富了教师的课余生活,加强了老师间的沟通与了解,拓展了教师的视野和能力。在教师活动的基础上,师生群策群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由学校组织开展的号召学生学英雄、做楷模活动,建校劳动和植树造林活动,时事报告会,演讲会、清明节扫墓活动、学雷锋做好事活动等。由学校学生会、政教处、团委经常举办的文艺演出,演讲比赛,书法、美术作品展,春、冬季运动会,田径集训队,摔跤队,篮球比赛活动(包括教师和学生活动)等;由各学科教研组织开展的诗歌朗诵比赛,作文竞赛,演讲比赛,辩论赛,制作历史小报,演历史话剧,政治实事报告会,心理测试活动,环保知识讲座,农村调查活动等,真是应有尽有。近年来由学生会,团委等部门开展的各种节日庆祝文艺演出活动及二00一年以来开展的文体艺术节,大大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校园文化的素质。

学生课外活动中,出现了几种给学校带来声誉课外活动。特别是体育课外活动,既培养了各级各类体育人才,也培养出了国家级运动健将(世界冠军获得者高文和等)。增强了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提高了体育达标率。元阳一中在一九八二年八月被云南省教委和云南省体委授予云南省田径传统项目学校,二00三年十一月被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授予“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一九八六年九月成立的影评组,影评组每周看一场**,观看后根据自己对**的看法作一番评价,写成文章,刊登在《新芽》墙报上。在影评组成立的前六年,学生影评员写出影评文章500余篇。许多同学的影评发表在《红河影苑》、《云南**报》等刊物上。

一九九一年五月成立的元阳一中《绿野》文学社,影响也很大,《红河报》曾作过相关报道。文学社以“学生读、学生写、学生活动”为宗旨,以促进语文教学,丰富校园文化为目的。语文教研组全体教师为指导教师。文学社定期编发油印杂志《绿野》,到目前为止,共出版44期,每期刊出作品40余篇。我省著名作家和省州文联负责人陈见尧、李必雨、钟宽宏、于坚等曾给元阳一中影评组、《绿野》文学社成员讲过课。元阳一中曾培养出哥布、诺晗、艾扎等国内外知名的作家。

一九九七年十二月成立的“校园之声”,活动内容包括校园之声广播台,在每天下午放学课活动时间由学生主播。如果你下午晚饭后徜徉于元阳一中校园之时,无论你在哪个角落,都能听到校园之声带给你的音乐享受。

其它有影响的课外活动组织还有一九九四年九月由英语教研组织成立的英语角(九七年九月更名为英语沙龙),也给学生学习英语提供了帮助,提高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也提高了该校英语科的教学质量。

劳动教育 勤工助学

“实践出真知”,“理论只有运用到实践才能产生巨大的力量”。劳动教育、社会实践一直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元阳一中位于云南南部,地处哀牢山中,由于山高谷深,无一平川,交通不便,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元阳一中的绝大部分学生都来自贫困家庭,学校想方设法通过一些途径来改善其生活,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于是,一系列的校办工厂及勤工助学基地就在这样的条件下应运而生。文革十年,元阳一中和其它学校一样,脱离了以教学为主的正常轨道,违背了教学育人的宗旨,但学校劳动教育使学生在劳动中学习,在劳动中锻炼,在劳动中成长。也有积极的一面。

云南省红河县旅游景点介绍 红河县景点攻略

红河州旅游景点有弥勒锦屏山风景区、阿庐古洞风景名胜区 、撒马坝万亩梯田景区、弥勒市东风韵景区、建水朱家花园等等。1、弥勒锦屏山风景...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