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添丁之喜”是什么意思吗?“添丁”一定指男孩儿吗?
一、添丁之喜的含义
1、添丁意思是生儿子。
2、该词最早来自《唐才子传》卷八:卢仝,范阳人,号玉川子。仝老无发,奄人于脑后加钉。先是生子名“添丁”,人以为谶云。
3、发展至今,添丁多指新生婴儿的出生降临(无论男孩还是女孩),意思是血脉相传、后继有人了。
很多人非常期盼能够有一个完整的家,传宗接代也是每对夫妻共有的一个责任。所谓的添丁之喜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就是生儿育女这件事情。虽然说现在已经过了养儿防老的时代,也不是传统的传宗接代的目的,但是,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还是比较认同生儿育女这样的一个观念的。结婚、生子,每一件事都是非常重要的,也能够为家族带来比较好的运势,可以说是很好的事情。
二、为什么会如此重要呢
那么,为什么大家会觉得生儿育女这件事情如此重要呢?其实在生儿育女的过程当中,不仅仅会让父母感受到生活更幸福,体会到人生的价值,而且,对子女的付出和在养育子女的过程中,也是可以收获子女对父母的爱,这种互相之间的爱的传递,会让生活的幸福感变得更加的强烈。所以添丁就是一件大喜事,大家除了了解添丁之喜是什么意思之外,也可以多看看添丁之喜为什么会让人如此开心。
理解添丁之喜是什么意思很简单,为什么是一件大喜事呢?其实也是很好理解的。有了儿女之后,家庭会变得更加的稳定,一般来说,如果家庭有了儿女,就会形成比较稳定的三角关系,家庭成员在这个相对封闭的循环系统当中,能够营造出更好的氛围,这种更加稳定的家庭结构也是有利于长久的和睦的。而且俗话说得好,养儿方知父母恩,这句话说的一点也没错,在养育儿女的过程中也是会深有体会的。
三、生活中的具体运用
添丁之喜是什么意思,说到底就是有生孩子的喜事要来临,其实这也是赞美的一种表达,一般家里喜得贵子,或者家里要添加人口的时候都会用这句话来表示祝贺。用什么词来祝贺添丁之喜这件事情呢?比如说可以祝贺事业有成,婚姻幸福,再加上喜添贵子,未来的人生一定是极好的。而且有了孩子之后,人生也是可以变得更加地完美无瑕的。如果朋友有了孩子,也可以直接祝对方的宝宝平安成长!祝福合家幸福!
生男孩祠堂挂灯的风俗
生男孩祠堂挂灯的风俗,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不同地方有不同的习俗,每当逢年过节的时候,各地都会举办各种仪式来庆祝,这其中就有许多风俗值得大家去了解,接下来就一起来了解一下生男孩祠堂挂灯的风俗。
生男孩祠堂挂灯的风俗1挂灯,是北流一个传统的盛大节日,每当正月初十来临,街上挂满花灯,任人采购。一般上灯人家要买回两到三盏灯,上灯的人家要买2到3盏灯,在初十日零时,将五彩纸扎的花灯一盏点在社主公处,一盏点在祠堂里,一盏点在家里的正屋厅堂。
按风俗,凡在上一年出生的新生儿如是男孩,男孩家中会在次年的农历正月初十日,悬灯庆祝,俗谓“挂灯”。
因此每到正月初十这天家人会为其大摆上灯宴,欢饮挂灯酒。如果是到正月初十这天还没满月的小男孩,就要等到明年的正月初十再挂灯,这叫挂老灯。这个挂灯酒就等同于其他地方的满月酒,但它的特色在同一年里不管是哪月哪天出生的男孩儿都要等到正月初十这一天挂灯。
灯在岭南民间有“光明”和“添丁”的涵义:点燃灯火有照亮前程之意;而“灯”与“丁”谐音相同或相近,代表生男孩。在我们北流下里,城乡习俗都把正月初十称为“头灯”日,正月十六日称“完灯”日。“初十日,凡生子家买纸挂灯祖祠神庙以为庆。古时有上元节盗富家灯盏,置床下令人有子。
而这个时候,全市的大小饭店,全都爆满。有的在一个月前就订了酒桌,少则十几桌,多则上百桌。有的酒店摆四轮,上午9点开桌,12点一轮,下午3点又开桌,6点又一轮。谁都有三姑六婆,七叔八舅,添丁了,挂灯了,可喜可贺,封红包,喝喜酒。城里人到各家饭店,农村人走村串户,热闹非凡,有人说这是北流下里人的“饮日”(喝酒日)。
北流上下里及中里的区分
上里:包括平政、六靖、白马、大伦、清湾、石窝、扶新和沙垌这八个镇;
下里:与上里相对,是北流北部10镇的狭义统称。包括北流市区,及其新荣、民安、民乐、山围、西埌、新圩、大里、北流、塘岸、清水口等;
中里:包括隆盛、大坡外、六麻、新丰这4个镇。
喝挂灯酒,除了承载传统,还能和久未重逢的亲友聊天,热热闹闹,甚至年轻一辈也能讨讨利是,也是未尝不是一种乐趣!
挂灯节,我们看到了欢乐,也看到了传统民俗的传承,但是,在这背后,还有这一帮人的辛勤付出,他们任劳任怨,起早贪黑地做花灯,如此忙碌,为的是不耽误了人家点灯的吉日。
这花灯看似简单,可制作过程却繁琐不已。花灯以竹子扎成骨架,外面裱上喜庆人物或吉祥如意的花纸、华盖。别小瞧了这样一盏花灯,从破竹篾、扎灯骨到贴花纸,全部手工制作,整个制作过程大大小小需要上百道工序才能完成:砍竹、锯竹、破篾、去青、消毒、标刻度、晾竹、剪纸、雕花、填色……
制过过程有诸多讲究:如选竹需找有头有尾、竹节长、硬度适中、无虫害的竹子;破竹篾要去竹青以防滑,消毒以防虫;扎灯骨前要先设计好灯的形状、大小;灯骨要扎紧、节奏要紧凑、尺寸准确;糊裱要时由内而外,由上而下,层层递进等。
很多人因为做手工太麻烦、辛苦或者其他原因,而选择退出这个行业,所以现在做花灯的越来越少了。因而,现在的每一个花灯,都是难得可贵的。
生男孩祠堂挂灯的风俗2正 月 灯 节
灯节是元宵节的别称,源远流长。据文献记载,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朝,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
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宋代更重视元宵节,赏灯活动更加热闹,赏灯活动要进行5天,灯的样式也更加丰富。
明初,南戏已在广东潮州上演,如明本潮州戏文便有五种,挂灯也比较活跃。明代要连续赏灯10天,这是中国最长的灯节了。
清代广东灯节也非常热闹,光绪时史澄《光绪广州府志》载有“正灯二戏”的说法。广东文献中,灯节具有祈福求子内涵的记载,见于李调元的《粤东笔记》:
广州灯夕,仕女多向东行祈子,以百宝灯供神,夜则祈灯取采头,凡三筹皆胜者为神许,许则持灯而返。逾岁酬灯,生子者,盛为酒馔,庆社庙,谓之‘灯头’,群称其祖父曰‘灯公’。”
光绪时史澄《光绪广州府志》卷十五载:
凡元宵张灯作乐,先年生男者必以是晚庆灯;七月十四及冬至有事祠祀,必以宰鸭为敬。
黄埔等广州地区,添丁除了要挂灯外,还要准备鸡鸭等祭品祭祀。
添 丁 挂 灯
黄埔的添丁挂灯明显带有祈福求子的寓意,与广州灯节一脉相承。
挂灯习俗仪式包括做灯(买灯)、斟茶、挂灯、入族谱、饮灯酒、赏灯、投标灯裙和灯春、竞投饭菜、化灯等流程。其间,还有锣鼓、舞龙狮、祭祖、饮灯酒等大众喜闻乐见的精彩活动。
所挂的花灯都是特制的,灯架用竹篾扎架,彩纸作面。这一盏包含着喜庆与祝愿的花灯,集扎作、编织、民间绘画、剪纸、书法、诗词于一体,堪称艺术。制作者均为本地巧手,因此做出来的花灯人情味十足。
共 饮 灯 酒
黄埔挂灯一年一次,正月初八至十五日(也有说是正月十三日至十七日),黄埔各族祠堂内,一派热闹的景象。
按照黄埔风俗,如果当年有男丁出生,当年庆灯期间要到祠堂斟茶、挂灯。斟茶、挂灯完毕后由族中理事代表太公封利是,从该天起祖先承认新生儿的名分,登记入族谱,享受族中男子的同等权利。
在分过猪肉后,全祠堂男丁共饮灯酒,甚至还在晚间燃放烟花,赏灯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环。挂灯,昭示人丁兴旺,灯因此具有了“丁”的内涵,“挂灯”就表示添丁的意思。挂灯活动因而有着特殊的寓意——祈福求子,人兴财旺。
祈福求子是中国民间一个永恒的话题,添丁挂灯反映了黄埔乡民朴实的愿望,更是民间永恒的追求。
黄埔地区在灯节中挂灯、祈福、求子,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也是民间众多祈福求子活动中的一个生动的例子,一个韵味十足的时代缩影。
生男孩祠堂挂灯的风俗3一、挂灯时间
正月十三日至十七日(一说为正月初八至十五日),在这几天内,不同的祠堂挂灯时间也不一致,一般按照先大房再小房的顺序进行。
二、地点
黄埔各村各族祠堂内。
三、挂灯仪式
一般挂灯仪式有挂灯,分猪肉,饮灯酒,赏灯,投标灯裙、灯春和在祠堂前燃放烟花炮竹等。
例如,1949年前,黄埔的萝岗洞钟姓共有八房,分为三组,长房、二房为一组,大房、三房、四房为一组,五房、六房、七房为一组,一组主持一届,一届为三年。
每年挂灯由当组选出有名望者出任理事主持全局。理事由族中长老选出,要求有能力且正直不贪,每年挂灯收支账目要贴在祠堂外供族人监督。
1买灯
由值事购买,当时的黄埔街上有专门的店铺扎这种灯(现已无此艺),为竹扎纸糊八角大花灯,悬挂于大堂中。其制作材料主要是竹篾,即篾白(将竹子去皮以后削成片)、鸡皮纸。
制作形制:大灯的形状为八角形,代表八卦,取阴阳和谐、人丁兴旺之意。其直径约1米,高约12米;大灯内有灯春,形状与大灯同,直径约10厘米;也有的灯春是榄核形的,半径约10厘米,长20厘米。灯春内有油烛或洋烛,用灯芯点着;大灯下有灯裙,长约50厘米。灯饰多样:大灯、灯春、灯裙上都有八仙贺寿、双喜临门、五子登科、百子千孙等彩绘,取吉祥如意之意。
2斟茶、挂灯
当地风俗,如果当年有男丁出生,当年挂灯期间要到祠堂斟茶、挂灯。灯要挂在祠堂大花灯旁边,叫灯头。
正月十三叫灯头日,是日族人到祖祠斟茶、拜神、祈求生子。斟茶的供品一般有团仔(用糯米做的一种中空的小点心,一般在十二月就做好)、糖环、炒米饼、桔子、茶(三杯)、酒(三杯),以及元宝、香烛等。正月十五中午,族中长老边拜祖先边挂灯。拜祖先的祭品有三牲(鸡、烧猪、鱼),同时在祠堂门口燃放鞭炮。
3入族谱
斟茶、挂灯完毕后由理事代表太公封利是,从这天起祖先承认其名分,登记入族谱,今后享受族中男子的同等权利(包括清明扫墓、太公分猪肉、饮灯酒等)。太公分猪肉一般是四个男丁分一盆猪肉,约两斤白肉,60 岁以上老人分两份,70岁以上老人分三份,80岁以上老人分一盆。
4饮灯酒
在分过猪肉后进行。全祠堂男丁共饮灯酒,饮灯酒时八人为一桌,以烧肉、蚬肉、茨菇、韭菜等普通菜肴为主。部分村庄还在晚间燃放烟花。宴后分生鸭蛋,表示“诞生”的好意头。
5赏灯
6投标灯裙和灯春
在入族谱、吃罢灯酒之后进行。太公祠堂的正梁中间挂的八角大灯,其灯裙和灯春都可以竞标。太公祠堂正厅两旁挂小灯,多少视当年“挂灯”数量而定。有钱人家为求多生子,往往多出贵价投标;以花炮竞标,出数目最多者为得中。得中者明年挂灯日如数交出,添丁者双倍。
7竞投饭菜
即将做灯酒之后多余的菜(未使用)分类,然后投标;竞投也用鞭炮,第二年再给出投标时承诺的鞭炮数量。
8放灯
投标得中之后,青年们将上一年度所投得的炮仗在祠门外尽情燃放“挂灯”,从十几串到上百串不等。
在古代生男孩叫做“添丁”,生女孩叫“添口”。
即使生活在现代的我们,在小的时候也难免会受到家里长辈“重男轻女”的风气的影响。从古代开始,男性一直处于社会的顶层,女性需要依附男性存在,男女不平等的现象已经是一种常态。
这种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在古代的一些词汇中也有体现。比如家里生了男孩叫做“添丁”,家里生了女孩叫做"添口"。“男丁女口”的说法实际上也体现了封建文化中的男尊女卑这一现象。
注意:“丁”是成年的男子,是一种劳动力。因为只有成年之后的男子才能承担家里的农活,来给家里赚钱。在古代16-60岁之间的男子可以称为“丁”。
女性在古代大多从事编织等体力不是很重的活计,这种活动能够补贴家但很难养家,因此女性的地位比较低,人们认为女生生下来就是正了一张嘴,也就是口。所以女孩出生叫“添口”。
因为丁字代表着16-60岁的男子,生下来的男孩因为在长大以后必须担负起家庭里耕田的责任,在他们有劳动力的时候,就要去工作了,所以生男孩叫添丁。
古代的时候,当一个家庭中刚生了男孩,这个男孩的家庭地位是很高的,因为古代的主要收入都是依靠农耕来养活全家。虽然刚生出来的小男孩是稚嫩,没有能力去干活的,但是只要培养一段时间,就可以为家庭带来高额的收入。
古代男女分工是大大不同的,女主内男主外,女性主要在家庭中负责做饭,或者是织布。男性就是负责耕田。古代的时候粮食是很重要的,民以食为天,但是女性却没有耕作的能力。生女孩就叫添口,意思是家里面又增添了一个人,多了一张嘴吃饭,却没有多一双手去耕地。
女性在古代的家庭地位可想而知的低下,出了服侍好自己的相公还有家人,更多的是要为家庭增添新成员。这样才会有越来越多的劳动力,家庭老少才不至于全寄托于一个壮丁,也有人来帮他分担家务。
壮丁的年纪也是有一定的范围的当大于60岁的时候还没有一个儿子来代替他来接手劳务活,整个家庭将面临着粮食低产,没有足够的粮食供着一大家子去生活,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所以家中女子就要以生男孩为目标去生小孩。
古代生男孩还有添丁仪式,但是生女孩可没有什么仪式。家中的人口也是按照丁计算的,丁同样也在朝廷中指以后要赋税的人数,正常的是要男子去赋税的。
你知道“添丁之喜”是什么意思吗?“添丁”一定指男孩儿吗?
本文2023-10-12 03:53:16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33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