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编修四个步骤需要注意的细节?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2浏览:3收藏

家谱编修四个步骤需要注意的细节?,第1张

小升初一般6月考试 ,小学毕业生不论是按志愿录取还是通过微机派位录取到民办或子弟学校或富余学位公办寄宿制初中的,其民办或子弟学校或富余学位公办寄宿制初中的录取结果为最终录取结果,其原公办初中派位结果自动取消(禁止公、民办学校学籍异动)。

一、写清楚姓氏源流。

意思就是同一族姓的来源、迁移等。中国上下五千年,渊源古老,如果没有家谱,后人就很难搞清楚。每套《家谱》都认清自己姓氏源流,这样才能世世代代承继,也能将族系根缘流传千百年。

二、写清楚堂号。

堂号名称一般取自于郡号名,或者是史祖自创。

一般来说,堂号多取自于郡号名,郡是秦、汉时期对行政区域的建置, 郡号名又取自于郡名,或诸侯国名, 地方府、州、县名。也有很多姓氏同为一个堂号的,比如:王,胡 这两个姓的郡望都是“清河堂”。

自创的,例如:杨氏的“四知堂”寓意“天知、地知、我知、子知”的为人风范。 很多重修家谱的情况,只能用自创堂号。

三、家训和家族的历史。

很多家谱中,都记录了许多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流传到后世了,比如一般人熟悉的颜氏家训、朱子治家格言等。

扩展资料:

家谱的作用

1、宗法思想研究资料。家谱和宗法的关系从一开始就密不可分。宗法制度是封建王朝维护其统治的重要基础之一,而家谱的族规、族约、家法、乡约等,正是加强宗法制度的有力工具。

2、家庭道德研究资料。族规、家规中保留了许多对我们今天极为有益的东西,如孝父母、和夫妇、勉讳书、尚节俭、戒赌博、戒*秽、戒懒惰、戒奢侈等,对我们建设现代家庭道德和精神文明都有很好看借鉴意义。

3、家族制度研究资料。家族制度是利用血缘关系统治族人的社会制度。在许多家谱中都有家族制度的极为详细的资料,如家族的组织系统、家族的财产管理、家族的赈济方法等,为我们研究家族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作用、组织形式、管理方法等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4、经济史资料。家谱中保存有相当数量的经济史资料,这些资料包括家族的集体田产如祠田、坟田、庄田、山林等的数量、形成、经营、管理、收支情况等。有的家谱还记录了家庭成员经商、贸易的事迹。这都为我们今天研究古代经济史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参考资料:

-家谱

修祠堂并续族谱,

血脉延续知源头;

继往开来添光彩,

家兴族旺国永固。

作为族人当投入,

出谋划策捐钱物;

男女老少付真情,

功在当代利千秋。[赞][赞][赞][玫瑰][玫瑰][玫瑰]

是件好事。李氏若有人续家谱我愿意捐款!

谢谢!这位师友的问题我还真是刚刚在做这件事。去年我老家七十四岁的本家爷们,召集村里在外边工作的乡亲开会,说是要续写家谱和修家庙,得到了大伙的一致赞同!因为,这续谱是我们农村传承的优秀美德吧。从我们村建立开始,就开始论资排辈的续写家谱了。既然大家都同意了那就赞助钱了。我对续写家谱很赞同,也尽其所能进行赞助,但对修家庙提了两点看法:一是不赞成修家庙。因为,我们村的这个家庙年久失修,已经是破败不堪了!我小时候这里是村里的一个小卖部,那时候它还可以吧;大门前有两棵大槐树,我们经常爬到上边玩。后来,西边一棵先死去了,东边一棵被革委会砍去做了办公桌椅了。家庙里东西两边的厢房已经是荡然无存,仅剩主堂三间了,也已经是少砖缺瓦了,如修完整投资较大。二是修家庙如无人管理,还会重蹈覆辙吧!况且,不能提倡烧香拜神的迷信的风气。尽管我的意见没有被本家爷们所接受,但仍调整了少化钱只做简单整修的办法。目前,续写家谱已接近尾声;前段时间,我受乡亲们所邀,参加了家谱的付印仪式,看到了众多乡亲老少爷们的高兴劲儿,尤其是负责组织的七十多岁的本家爷们,好象年轻了许多岁!精神抖擞的给大家详解家谱续写过程以及又加了那些现代元素。并介绍家庙筹修情况。我深切地感到,中国传统的优秀美德和文化,在群众中深深地扎根,只要对 社会 发展有利,我们还是要努力地传承下去好啊!个人观点,请师友指正!谢谢!

修家谱乃正道,国史、方志、族谱中华文化之根,不可废也。中国人历来讲究"落叶归根"、"认祖归宗",在过去年代,若被逐出祠堂,清出家谱是非常可耻的事。所以,老家族人来信约你,你应感到荣幸,说明族人没忘记你,你要极积支持参与,否则,活着是无根飘萍,死了是孤魂野鬼。

续家谱是正确的,是值得肯定的,每个家族都应该做。修家庙也是好事,有条件应该修建,不过修家庙要有经济实力,不仅仅只是修起来,还要管理好,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才行,家族没有凝聚力是做不好的!

这个是民间的活动。不过,对族群的记载还是有意义的。家里邀请参加,应该参加。

应该全面支持,这是一个百年福泽绵长,恩在千秋的伟业,为子孙后代能够寻根溯源的好事,修祠堂宗谱都是孝子贤孙,有话古话叫有德者修谱!你作为子孙一定要好好支持。没有家谱同宗不识,长幼无序!

好哇,续家谱总可以让族里人有点团结意思。

我为什么会采取支持和赞成的态度呢? 我觉得了解和理解家谱与家庙的作用至关重要!

(一)家谱的作用

1、家谱能追根溯源。

古人云:“谱谍身之本也。”意思是树高千丈,叶落归根,你的根底在哪里万里江水,源起何处一个人连自己的根源都不了解,岂不负先人养你现在不知道自己祖父母名字的人为数不少,更谈不到自己是哪支哪房,所以修家谱,意义重大。

2 、家谱能凝聚血缘亲情。

姓氏是一种血缘关系的标志,人兽之别,就在于他们对于有血缘关系的本族人,有一种生生相息的寻根意识,使这个家庭有强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一个人不管漂泊多远,总是忘不了自己的家乡,因为那里埋葬着他们的祖先。中华民族五千年来,人们有着他自己祖宗的事迹记录下来传给后人的习惯,这就是谱,只要有了谱书,凡与族人有关的人和事,谱上都有记载。

3、家谱能教子育人。

几十年来,由于对自己子女缺乏家族观念的教育,导致现在有很多人没有家庭观念和人伦的教导。用什么教育他们,谱书中就有很好的教材,家训族规中规范了后人的言行。谱书中收录了历代经典,例如,如何立志如何敬业如何治学如何治家如何做人等等,有很多东西在学校里学不到的。她能很好的陶冶我们的情操鼓舞我们热爱生活,奋发向上,为国贡献,为族争光。

4、家谱能更好地传承中华文化。

修家谱一是上对先人,二是下对后辈负责,先人千辛万苦创业,育人,为 社会 创下了丰功伟绩,不能从我们这一代丢掉,必须通过修谱,为他们立传,把他们的精神,一代一代的传下去,作为永久的纪念。

(二)家族祠堂(家庙)在现代 社会 的作用。

(湖南常宁廖氏宗祠外景)

1、祭祖

祠堂是用来供奉和祭祀祖先牌位、瞻仰祖先德能的地方。

2、团结交流的基地

族人通过在祠堂内进行一系列传统 健康 有益的活动,进一步调动族人广泛参与的积极性,达到团结族人、增强凝聚力,促进交流,增进友谊,最终达到互帮互敬,团结友爱,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的目的。

3、传承和发展乡俗文化的平台

祠堂本身就是家族变迁史的集中地,也是一个地域的民俗博物馆,是家族内的精神家园。通过了解祠堂的建筑风格、文化起源、 社会 历史 作用;族谱、族规、族训的文化渊源,先祖的开拓创业精神,历代贤达明智的进取意识等等。达到了解家族、传承、变迁的缘由,掌握家族、民族 历史 ,进一步掌握民族文化、民族风情。同时影响、教育族人,特别是年轻人要承前启后,与时俱进,勇于开拓,不断进取,为家族、为 社会 、为国家多做贡献。使家族、 社会 、国家更加兴旺昌盛。

我老家去年刚修了家谱,刚开始我也认为是封建的家族观念,后来经历了这件事之后,感觉还是蛮有意义有必要的。

老年人的家族观念都很强,花二百块钱不仅让父母开心,还能增强家族对我的认同感。

去年中秋,老家来人说修家谱,要每家出200块钱,我出了。不想父母又另出了500块。父母平时省吃俭用,我不禁问这会怎么这么舍得,父母只说了一句“身从何处来?”

想想也是,自从我大学分工以后,父母也搬离了老家,这么多年爷爷奶奶的坟也是三五年才回老家祭一回,都靠老家的亲人维护着。每次回去,今天某爷爷奶奶接喝茶,明天某伯伯叔叔喊吃饭,后天某兄弟姐妹请喝酒,人家凭什么招待你?都是看祖宗面上。“树高千丈,落叶归根”,现代 社会 ,老了“归根”不是很现实了,但“根”不能忘。

家谱中的记载的家风家训,让我们了解到许多家庭文化,受益很深。

老年人的家族观念很强,我们年青人不能理解。看过家谱以后,我感觉古人重视家庭文化建设实际上很有必要。

腊月的时候,房族一个堂兄送来一本家谱,外面用红绸子包着,看上去就知道老家对修家谱很慎重。我打开一看,里面除了血缘关系图表以外,还有家风,家训。我在老家名字叫“昌盛”,原来我那是按辈份爷爷给我取的名。父亲是世字辈,我昌字辈。

这辈份排名像诗一样,也体现了祖辈的朴素的家国情怀。我们上一回修家谱,是清朝家族出了一个进士,入了瀚林院,还当过大官,后来归隐老家,晚年专门为家族修谱。

还有许多对做人处世的要求,这些家风家训对我们做人多有教益。

家谱中记载的血缘图表体现生命的接续性,使我明白生命不仅是我的生命,也是大家的生命,每个人都应该找到在家族和 社会 中的位置,承担一份责任。

我们的祖先是清朝从江西逃水荒到湖北,一路上励精图治,筚路蓝缕,始有今天子孙兴隆的局面。

在近代和现代,家族人才辈出,有人清朝科举出仕,得到康熙的接见;有人在民国读过黄埔军校,是抗日名将;有人参加革命牺牲,有人成为新中国十大元帅之一。

面对家族如此辉煌的 历史 ,如此优秀的基因,如此优良的传统,感觉自己也要发奋图强,争取为国为家多尽点责,争取干出成绩来,不能让祖宗脸上无光。

总之,续家谱不能简单看作封建思想,它不仅给我们清白的出身,让我们融入家族,接受古朴家族文化的洗礼,同时了解祖辈辉煌的 历史 不仅能增强我们的自信心,还能增强我们的责任感,使命感。

1949年国立中央大学改名国立南京大学,翌年径名南京大学。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南京大学被拆分,根据《南京、金陵两大学合并、调整工作进行办法》,中央大学、金陵大学两校及其前身学校的历史档案均划归南京大学。中央大学及南京大学衍生院校信息如下: 国立中央大学商学院1932年6月迁往上海独立设校,定名为国立上海商学院,1950年改名为上海财政经济学院,1985年,更名为上海财经大学。

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1935年迁往上海分出,更名国立上海医学院,为当时中国唯一的国立医学院。1952年,更名为“上海第一医学院”。1956年,部份院系西迁重庆,组建上海第一医学院重庆分校,后独立成立重庆医学院,1985年重庆医学院更名为重庆医科大学。1985年,更名为“上海医科大学”。2000年,上海医科大学和复旦大学合并办学,组建为新的复旦大学;经过师生校友的抗争,“上海医学院”名称得以永远保存。现为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国立中央大学文学院边政系1949年和位于南京的国立边疆政治学院、东方语言专门学校合并,并与北京大学相关院系组建新的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 南京大学1952年院系调整如下:

南京大学保留文、理学院,与金陵大学的文、理学院合并(金陵大学建制撤销),在此基础上组建文理型综合性大学,调整后南京大学校名(南京大学)、校长(潘菽)、代表法人单位(南京大学)、学校档案资料保留方(南京大学)均不变,保留历史上所有使用过的校印(南京大学校印、国立南京大学校印、国立中央大学校印、国立江苏大学校印、国立第四中山大学校印、国立东南大学校印、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印、两江师范学堂校印、三江师范学堂校印等),教务处、图书馆、档案馆等各种校极机构不变,保留历届所有院系毕业生的学籍资料、档案、成绩单等,校址迁往原金陵大学,原南京大学四牌楼校址移交南京工学院使用。

原中央大学(包括前身学校)及金陵大学(包括前身学校)的档案资料转归南京大学。(“文革”期间出于档案资料安全方面的考虑以及南京大学鼓楼校区档案馆场地有限,部分历史档案被移送到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存放,2012年全部移交南京大学。)

1928年至1952年中央大学及南京大学毕业生、肄业生档案可通过南京大学档案馆查询,官方查询地址:中央大学学籍 ,中央大学中途离校学籍 。

南京大学其余学院分出,根据院系调整指导文件:1952年华东区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委员会南京分会《南京大学、金陵大学合并调整方案 》、1952年7月26日南京大学、金陵大学两校校委联席会议《南京、金陵两大学合并、调整工作进行办法 》、1951年教育部《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关于全国工学院调整方案的报告 》等,南京大学分出院系调整情况如下:

南京大学工学院分出,合并金大理学院电机、化工二系,成立南京工学院。南京工学院后分出院系参与组建南京化工学院、江苏工学院、无锡轻工业学院、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等,1988年改名东南大学。

南京大学工学院水利系(即1915年成立的并入中央大学的河海工程专门学校)与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以及华东水利专科学校的水利系科共同组建华东水利学院,先设在原南京大学四牌楼部,后迁往西康路。1985年改名为河海大学。

南京大学工学院航空系与交通大学航空工程系、浙江大学航空工程系在南京共同组建华东航空学院,后迁至西安改名西安航空学院,1957年与西北工学院合并,组建西北工业大学。

南京大学师范学院与原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部分和金陵大学师范、教育相关系科合并,组建南京师范学院,设在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旧址,1984年改名为南京师范大学。

南京大学农学院与金陵大学农学院合并,组建南京农学院,先设在原南京大学丁家桥部,后迁往东郊卫岗。1988年改名为南京农业大学。

南京大学农学院林学系与金陵大学森林科合并,组建南京林学院,先设在原南京大学丁家桥部,后迁往龙蟠路新庄。1985年改名为南京林业大学。

南京大学体育系与金陵大学体育系、华东师范大学体育系合并,在上海组建华东体育学院(1956年改名上海体育学院)。

南京大学医学院独立,在南京组建华东军区医学院,以后先后更名为第三军医学院、第五军医大学,设在原南京大学丁家桥部,1954年迁至西安与原第四军医大学合组为新的第四军医大学。

南京大学哲学系迁至北京,合组新的北京大学哲学系。

南京大学政治系、法律系迁至上海,参与组建华东政法学院(今华东政法大学)。

南京大学经济系迁至上海,合组新的复旦大学经济系。

南京大学农学院园艺系并入浙江农学院(浙江农学院后改为浙江农业大学,再后合并组建新的浙江大学)。

南京大学农学院园艺系果树组并入山东农学院(今山东农业大学)。

南京大学农学院桑蚕专修科并入安徽大学(安徽大学农科后分出成为安徽农业大学)。

南京大学附属中学成为南京师范学院附属中学(今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南京大学附属小学成为南京师范学院附属小学(今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南京大学附属医院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军医大学附属医院(今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1955年到1960年间,全国高等院系继续调整并组建新的高校,在此期间的相关调整如下:

南京大学:

1956年,南京大学理学院心理系,并入中科院心理研究室,并更所名为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原南京大学校长潘菽任所长。

1960年1月,南京大学理学院气象工程系成为南京大学气象学院,1963年5月迁至南京江北龙王山下独立建校成立南京气象学院。2004年更名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南京工学院:

1958年,南京工学院化工系独立为南京化工学院,后改南京化工大学,2001年5月和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合并组建而成南京工业大学。

1955年,南京工学院电子工程系有线电部分参与组建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后为电子科技大学。

1960年,以南京工学院农机、汽车、拖拉机等专业为基础,在南京筹建农业机械学院。1961年,迁址镇江,定名为镇江农业机械学院。1982年,更名为江苏工学院。1994年,更名为江苏理工大学。2001年,与镇江医学院、镇江师范专科学校合并办学,组建成立新江苏大学。

1958年,南京工学院食品工业系整建制东迁无锡,成立无锡轻工业学院。1995年,无锡轻工业学院更名为无锡轻工大学。2001年1月,无锡轻工大学和江南学院、无锡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江南大学。

1、校对名字是否正确。调查中经常会同这个人叫什么名字,但对这个人的名字具体是哪个字,往往无人注意。因此,特别注意同音字以及字形相似的字。比如清和青,有和友,主和玉,全和金。

2、校对内容是否完整。修谱时间往往是几十年到几百年不等,是否存在缺代或者断代的现象。对于上次家谱中登记的人,是否还在世。如果已经去世,就要补完亡者死亡时间和舞地。对于未详及失考的部分,要尽可能的去核实,以免后人更难考证。

3、核对出生年月。旧谱常常以农历纪年、现在公历农历并用。因此,在相互转换的同时,二是要核对其是否准确。一定要问清到底是衣历还是公历。如果家谱中有干支,可以核对年月表,还有结合生肖核实生年的准确性,一般生肖是不会错的。核对时,一定要注意和本人核对或本或将身份证为准。现在有一点好处是,医院都会开出生证明,户口本和身份证也以此为准,修改的可能性很小,且都是以公历去记录。但是在之前,修改的可能性和随机性很大的。

4、核对配偶情况。在这里说的配偶主要是指妻子,一般需要进行登记核实的信息有叫什么名字,什么地方人,谁的女儿,排行第几。这样能让后代也知道舅家是哪里。如果是出嫁女,要注意登记清楚嫁给何村何人。

5、核对地名。现在的地名和之前的地名有所改变,如在本县可以写某镇某村,如在外地要写明省市县镇,然后在具体到村。免得造成后人寻根困难。

6、核对学历。对于学历的要求,新旧谱不一。古代由于教育受限,凡是进土、举人、贡生都可以写入新谱。现在文化程度的表述是大学专科以上进行登记,切勿登记成“大学本科”“大学文化”等,应该具体到学校和专业。

7、核对职称和职务。职称职务体现出族人的业务能力。世系中职称应该写道科级以上,职务应该写道具体的如处级局长,还是厅级局长。

8、核对独生子女挂线。现在实行计划生育,绝大多数家谱都存在子女挂线情况。出嫁的独生女挂线应该包括夫妻双方出生年月日,夫婿居住地,所生子女姓和名。出嫁女且不可省去姓氏,因为有一部分跟随父姓,有一部分跟随母姓。省略了姓氏就不知道这个子女姓什么了。

9、核对迁徙地。古代往往是聚族而居,世代不变,如果迁徙到外地会在家谱中注明村落,免得查找不便。但是现在由于网络的普及,许多人在婚姻、工作、教育等原因频繁更换地址。因此,登记的时候,一定要注明什么原因造成的迁徙。

开学一个月来,家校关系矛盾频频爆出,成为了公众关心的焦点话题。

福建一名家长向老师晒出了“家谱”——一长串官名,“麻烦”老师对自己的孩子多“费心”。聊天截图曝光后,舆论哗然,连当地纪委也表态介入调查此事,这名母亲也成为了又一个“坑夫”代表。通过“报官名”的方式让老师多照顾自己的孩子,既有利诱的成分,多照顾我家孩子,可以给你提供很多便利,也有胁迫的味道在里面,如果不按照我说的去办,我也能给你穿小鞋。在拥有众多官场资源的家长这边,教师似乎成为了弱势的一方。

正常的家校关系应该是双方地位平等、互相理解、相互支持,共同为孩子的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家校关系出现扭曲,部分源于教育焦虑弥漫,家长过度关注孩子的学习,过度关注老师对自家孩子的态度,将孩子的成长过程当作一种无休止的竞赛,以至于或者试图以权压人,或者希望以利诱人,难以用平常心与教师进行沟通。

家校关系中,不管力量的天平往哪边倾斜都不正常。有些家长遇到问题时过于强势,甚至失去了理性。一些基层教师表示,日常教学过程中,老师对孩子说一个“不”字,个别家长的反应比孩子更强烈。在文体活动中,如发现自己的孩子未能登台,有的家长就要求班主任给个说法。这些现象虽属个案,但的确给学校日常教学增添了额外工作。然而,有些时候,家长又是弱势的一方。比如,一名小学生爸爸深夜在微信群中责问老师布置了太多的作业,老师都已经睡了,闺女还在写作业。“挑事儿”的家长直接被老师踢出群,还留下一句:“这位家长已经被请出去了,还有哪个想出去的?”老师以这样一种盛气凌人、不容冒犯的态度对待家长的质疑显然不恰当,就算孩子家长言语有所冒犯,随意踢人不应当。更何况,给孩子布置半夜都做不完的作业,也有悖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保障中小学生足够睡眠的要求。

家长的弱势还体现在经常被学校要求承担超出其职责范围的教育责任。日前,天津一所小学要求家长们到校门口轮流执勤引发了家长们的质疑和网友热议。其实,现实中家长在校门口执勤的现象很常见,尤其在小学阶段更为普遍。然而,这些工作明显超出了家长的能力和职责范围,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能够放下工作,随时参与到所谓的学校管理中来。

一些学校经常邀请家长“自愿”参与学校管理工作,包括校外执勤、班级值日、卫生打扫等。很多家长对此有苦不能言,还必须表现得很积极。所谓的“自愿”,其实由不得家长们拒绝。在很多情况下,家长参与得越多,孩子也许就越受老师关注。进入学校之后,家长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竞争并没有结束,而老师的态度、关注度也是一种稀缺的资源,所以很多家长不得不化身“戏精”,在家校交往中“花式求关注”。

近来,家校关系还呈现出一些新状况。《半月谈》报道,随着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提到了空前的高度,“80后”的新生代家长把教育理论武装到了牙齿,家长与老师的较劲,成为了家校关系的新形势。可见,社会心态、教育政策等的变动,都会给家校关系带来新挑战。为此,家长和学校都必须做好相应的准备,而不是刻舟求剑,继续沿用过去的家校沟通模式。

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家校矛盾,结果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很多地方的家校关系出了问题:缺乏信任、脆弱不堪。以至于只要网络上爆出相关家校矛盾事件,家长就纷纷化身网友吐槽自己的遭遇。一件家校关系的小事,也能酿成一个重大教育舆情。

家校关系脆弱,最终伤害的是孩子,破坏的是教育生态。避免家校矛盾影响孩子健康成长、扭曲教育生态,亟须理顺家校关系。首先要求教师遵守职业道德,以博爱之心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用平等之心与家长进行沟通,消除家长的顾虑。学校也应谨守家校关系的边界,避免让家长承担无限教育责任。同时,家长也要尊重、体谅和配合教师。家长和学校、教师在平等、互信且责任边界明晰的基础上同向而行,方能培育出良好的家校关系,呵护孩子的健康成长。

《中国教育报》2018年10月01日第2版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下列行为属于侵犯隐私权:

1、未经公民许可,公开其姓名、肖像、住址和电话号码。

2、非法侵入、搜查他人住宅,或以其他方式破坏他人居住安宁。

3、非法跟踪他人,监视他人住所,安装窃听设备,私拍他人私生活镜头,窥探他人室内情况。

4、非法刺探他人财产状况或未经本人允许公布其财产状况。

5、私拆他人信件,偷看他人日记,刺探他人私人文件内容,以及将他们公开。

6、调查、刺探他人社会关系并非法公诸于众。

7、干扰他人夫妻性生活或对其进行调查、公布。

8、将他人婚外性生活向社会公布。

9、泄露公民的个人材料或公诸于众或扩大公开范围。

10、收集公民不愿向社会公开的纯属个人的情况。

不算

家谱编修四个步骤需要注意的细节?

小升初一般6月考试 ,小学毕业生不论是按志愿录取还是通过微机派位录取到民办或子弟学校或富余学位公办寄宿制初中的,其民办或子弟学校或...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