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上古时代姓氏屈原也叫芈原吗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2浏览:3收藏

说说上古时代姓氏屈原也叫芈原吗,第1张

大家都知道百家姓是一篇关于中国姓氏的文章。今天我们要讲的姓氏类似于百姓——八个古老的姓氏。

这就是中国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人类社会的母系氏族制度。古代的八姓为姬、江、瑶、彝、彝、彝、彝、彝,因此,姓代表氏族的世系,即起源于同一女性祖先并有共同血缘关系的氏族共有的象征符号。

时是姓氏的一个分支,是姓氏的一个分支标记,是同一父系祖先的各个分支中开的祖先的象征性标记。同一个姓氏中可能有几个姓,但他们都有一个父系祖先。通常,两个同名的人应该比两个同名的人有更密切的血缘关系。

秦王朝在各个方面都是统一的,姓和姓逐渐融合在一起。到了汉代,姓和姓之间没有区别。现代人所说的姓就更模糊了,要么是姓,要么是姓,要么一点都不清楚。在这个历史过程中,出现了复杂的情况,如赐姓、改姓、改姓等。,所以即使你们同姓,现实中也可能没有血缘关系。

楚人的祖先,来自颛顼帝许列文。吴回是颛顼之后的第五代皇帝,是高辛皇帝的火。吴辉的儿子卢忠有六个儿子。最小的儿子叫纪廉,他的姓是米,是楚人的祖先。屈,楚王的一般姓氏,是楚王所有后裔的姓氏。

熊是楚王的姓。他成为楚王后,以熊为姓。楚王以熊为氏时,仍以周为氏。屈原的祖先吴王被曲艺打败了。但是屈原,像楚王一样,是一个姓。

楚王室都姓宓,但由于后代的封地不同,楚王室形成了荆楚十八姓,其中实力最强的是雄师和屈、荆和赵。褚特别设置了大夫的官职,管理屈、荆、赵三人的事务。

荆楚十八姓是吴、屈、项、兰、马、钟、左、金、荆、鄂、卓、能、庄、沈、敖、荆、洪、上官石。其后有143个单姓和112个复姓,这些都是春秋时期楚国的贵族。

现在比较一下楚怀王屈原和熊怀的姓氏:

屈原,姓屈,平明,字远,瞿伟后裔,楚武王熊通之子;熊怀是楚武王熊通的儿子熊子的后代。瞿霞曾是楚国的最高官员,被封于曲艺。他的子孙以封地为姓,称屈。熊的一般规则是楚文王,包括杜傲王、成王、楚木王、、、楚康王、楚骜王、楚凌王、楚平王、楚昭王、楚惠王、、、楚哀王、楚肃王、、、熊怀。

,两人都是姓李的,熊家在,屈家在屈原家,一眼就能看出来。屈原虽然是楚国的贵族,但他显然是相对的。

屈原投江的三大原因

  端午节是纪念中国古代贤人屈原的节日。在两千多年前,他为了力谏君主不得而自溺于汨罗江。传说乡民怕屈原的遗体被鱼啄食,就在水上不断敲锣击鼓吓走鱼群,并且把粽子投进江中,引开鱼虾。自此以后,赛龙舟和吃粽子就成为了端午节的习俗。说回屈原。换做现在,道不同不相为谋,君主不接受劝告,国家是他一个人的,让他自食恶果好了,何必自杀?他是战国时期的人,战国是个百家争鸣的时代,一个知识分子也许昨天是宋国人,今天就为齐国的国君效劳,齐国混不下去了,明天再去秦国也简单得很。别看这些国家整天打来打去,其实国境开放,基本是免签证。既然这样,屈原为甚么要投水自尽呢?

  首先,他是楚国的贵族。先秦采用分封采邑制,周天子是天下共主,有血缘关系的亲戚就亲疏有别地分封到不同地方当诸侯,诸侯又按照同样的方式把国家分给不同的大夫。楚国和其它诸侯国有点不同,国君和周天子并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所以在其它诸侯只能称“公”、“侯”时,楚国国君就能自称为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王”的称号。楚国的君臣同样有这种关系,屈原和楚王同姓,所以他对楚王和楚国,不仅有一份大臣对国家的忠诚,也有一份难以割断的血脉亲情。

  屈原著名的诗歌《离骚》,开篇就骄傲地自述了自己的身世;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帝高阳,指的是三皇五帝的五帝之一颛顼帝高阳氏。屈原说,自己的世系可以上溯至上古的颛顼帝,这和楚国的世系是一样的。他诞生在贵族之家,父亲伯庸抱着对他美好的期望,给他取名“正则”,字“灵均”。“原”也是他的字。因为原的意思包含平正开阔的大地的意思,和名“正则”互为表里。

  虽然是楚国的大臣,但屈原也是楚国王族世系中的一分子,所以其它人可以离开,他却在感情上无法抛弃楚国,当祖国亡于秦人之手,他选择了以身相殉。

  第二个原因,是楚国人对于个人生死和荣誉之间的独特观念。后来在楚汉相争中败给刘邦的项羽,也在乌江边自刎了。项羽当时也并非全无退路。史书上说:

  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有作者在本栏目说过:项羽的兵败自刎,其实也是楚人风气使然。如果他不自刎,反倒得不到楚人的心仪。据《左传》桓公十一年载,楚国莫敖屈瑕曾率兵讨伐罗国,因骄傲轻敌而败北,结果他自缢于荒谷,而随从他的群帅们则将自己囚禁于冶父以听从楚王的刑罚。屈瑕曾多次为楚国立功,结果一次兵败就不能不自缢以谢国人。再如《左传》庄公十九年载,楚文王与巴人作战不利,回国时,掌管都城城门的鬻拳却不让文王入城。文王不得已,整顿人马去讨伐黄国,仗是打胜了,可惜回来的路上病死了。鬻拳安葬文王后,也自杀相殉。可见在楚国,即使君主丧师辱国也是不可以原谅的。又如战国时代的楚怀王并不是一个聪明的君主。他曾被秦昭王骗到秦国,要他割地称臣。怀王至死不从,最后病亡于秦。据司马迁《楚世家》说,楚怀王死后,楚人皆怜之,如悲亲戚。诸侯也因此都看不起秦国而同情楚怀王。

  这种看法是有道理的,楚国人把荣誉看得比生死更为重要,自尊心很强,所以也才会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信念。楚国的灭亡虽然不是屈原的责任,但屈原断不会以楚国贵族的身份做秦国的的降臣。

  第三个原因,是屈原自己对于“美”的喜爱。《离骚》中,他用满目鲜花和香草来比喻美好的事物。他形容自己的外表是“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意思是“披上了江蓠和系结起的白芷,又编织起秋兰佩戴在身”。又如“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就是说“裁剪荷叶制成绿色的上衣,缝缀荷花再把它制成下裳。没有人了解我也毫不在乎,只要我内心情感确实芬芳。让我的切云冠高高耸起,让我的佩饰长长垂地。内在芳香与外表光泽糅合,只有我光明的质量没有毁弃。”

  品德的光辉和外表的鲜美一一相扣,不单是拿鲜花香草比喻品格,而且那些充满意象的生命力也确实渗透到了人格中,让后者更形象更直接的被把握到。

  香草美人,是屈原在《离骚》中创造的中国古典文学的新的风格。用香草比喻品格,用美人比喻身为人臣的身份。这里就要说到屈原和楚怀王的关系了。像上文中提到的,屈原是楚国的贵族,和楚王有血缘联系。他对楚怀王的感情很复杂,一面对他有源于内心的忠诚和希望,一面又对他的昏昧有深沉的不满和惋惜。他说:“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娥眉兮,谣诼谓余以善*。”就是埋怨楚怀王偏听小人的谗言,不信任屈原的一番良苦用心。但他又不愿抛弃处境越来越危险的怀王,“陟升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眼看就可以离开混乱的楚国,前往平安的乐土,却在最后一回眸间,感到悲伤和犹豫。

  这是屈原在《离骚》中坦露的对于楚国和楚怀王充满悲剧性的内心历程。当时楚国只是危险,却还没有亡国,等到他写《哀郢》时,楚怀王已经在秦国的羁留中死去,继位的楚顷襄王把屈原流放到江南。没多久秦国大将白起就率军攻陷了楚国都城郢。诗人久放的痛苦和对祖国危亡的忧虑,在这首诗中得到异常深刻的反映。“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说的就是:天道不专反复无常啊,为何使老百姓在动乱中遭殃?人民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啊,正当仲春二月迁往东方。

  屈原在江南的流放地听到国家灭亡的消息后,选择了怀沙投江,以身殉国,他的《怀沙》一辞可说是绝笔:

  浩浩沅湘,分流汩兮。修路幽蔽,道远忽兮。

  怀质抱情,独无匹兮。伯乐既没,骥焉程兮。

  民生禀命,各有所错兮。定心广志,余何所畏惧兮?

  曾伤爰哀,永叹喟兮。世浑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

  知死不可让,愿勿爱兮。明告君子,吾将以为类兮。

  眼前浩瀚缥缈的江河让他感到孤独和绝望,虽然世界混浊,没人理解,但还有死亡可以安慰自己。知死不可让,愿勿爱兮。明告君子,吾将以为类兮。就此他下定了一死的决心。

  屈原死后,人们怀念他敬重他,端午节的习俗也就渐渐流传到现在。

我家的家谱记载,上官氏源自楚国,后被秦国迁往天水。

第一个姓上官的其实也有争议,但比较公认的是楚国的公子——上官子兰,也就是和屈原在朝堂之上争论,最后把屈原排挤出首都的那个子兰。楚国是贵族执政,子兰和屈原其实都是 芈 姓。只不过官职经历不同,才各自拥有了新姓。

屈原在离骚中开头就说了,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楚国人是认为先祖是源出高阳帝,高阳指的就是颛顼,这个颛顼本来是黄帝的孙子,年轻的时候率领一部分族人前往东夷。颛顼在黄帝手下担任火正,也被称之为祝融,或者火神,其部落为黎氏部落。

当时东夷首领为少昊,少昊本来为西方之神,是黄帝的儿子,担任木正,也被称为木神。传说少昊出生之时,天上有五只凤凰出现,少年时就被黄帝派往东夷凤鸿部历练,因为能力出众当上了东夷首领,因此少昊部落以玄鸟为图腾。

颛顼到达东夷后,先辅佐少昊,自己的部落与少昊部落通婚融合,少昊部落为重氏部落,因此新部落称为重黎部落。

少昊死后他被尊为东夷的首领,东夷的图腾为玄鸟,因此颛顼部落便融合了东夷文化,以玄鸟为信仰。之后重黎部落就长期在黄帝手下担任火正。

黄帝死后,华夏部落群龙无首,颛顼带领族人返回中原,之后他又成为华夏部落的首领。据说颛顼死后,有群鸟在墓前盘桓啼鸣不止。

颛顼之后便是他的侄子姬俊即位,也就是著名的帝喾。帝喾的父亲是蟜极,蟜极是少昊的儿子,因此按照辈分,他应该是黄帝的曾孙,是少昊的孙子,颛顼是他的叔叔。

颛顼之后为老童,后来水神共工氏在长江作乱,帝喾派重黎族人前去征讨,结果失败了,帝喾便让其首领之弟继续担任祝融,继续平乱。这个弟弟成功后留在长江流域,因为地处吴地,又被称为吴雷,或者吴回。

其实这个时间线还要往前翻,当时木神少昊部落末期已经衰落了,水神共工部落正鼎盛,火神颛顼接管少昊部落后,共工便首先发难。颛顼获得黄帝之位,便开始着手消灭周围部落,共工便在其列。历颛顼帝喾两任帝王最终才把共工消灭。

其实到了这里,楚国先祖的来历也就清楚了,他们其实是黄帝的孙子颛顼的后人,颛顼的孙子吴回前往长江诛杀共工。楚国所祭祀的先祖中主要有:黄帝,颛顼,帝喾,吴回。他们崇尚凤鸟,也有东夷的文化基因。他们崇拜火,也有祝融的影子。

话题回到帝喾,帝喾有个儿子叫契,等帝位传到尧帝,他封契于商地,这个部落继承自帝喾,与少昊有直接联系,因此也以玄鸟为图腾,而契据说也是他母亲吞鸟蛋所生,也就是《商颂》所言——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时间进入夏朝,吴回的后代有昆吾和彭祖,夏朝末期,夏王对其他部落的号召力已经很弱了。此时伊尹认为征讨夏桀,九夷部落一定不会勤王。当时的夏朝其实是氏族联盟国家,夏王华夏居中,统领九夷部族。当时的部落其实已经可以称之为诸侯或者方国了,事实如伊尹所愿,只有寥寥几个诸侯起兵伐商。

《诗·商颂·长发》:韦、顾即伐,昆吾夏桀。

郑玄如是注释:韦,彭姓也。顾、昆吾皆己姓也。三国党于桀恶,汤先伐韦、顾,克之。昆吾、夏桀则同时诛也。

说明汤之所以伐韦、顾、昆吾三国,是因为它们仍在助桀与商为敌,即“三国党于桀恶”。三国之中最后灭亡的是昆吾,“当是时,夏桀为虐政*荒,而诸侯昆吾氏为乱。汤乃兴师率诸侯,伊尹从汤,汤自把钺以代昆吾,遂伐桀”。可以看出楚人的先祖是反对商汤叛乱的,所以他们被消灭,事实上吴回的后代基本都被剿灭了,少部分开始逃亡山林。

《诗经商颂》说:“挞彼殷武,奋伐荆楚。深入其阻,裒荆之旅。”同诗还说:“维女荆楚,居国南乡。”甲骨文中曾发现有“商伐咩”的记载,咩通芈,为楚王之姓,青铜器“矢令簋”有“唯王于伐楚伯,在炎”的铭文,于是被打散的楚人就只好“或在中国,或在蛮夷”颠沛流离了。

商朝的二百多年里,楚人就在汉水长江流域的山林里艰难生存。一直等到周文王讨商,周朝为姬氏,我们通过前文发现,帝喾也姓姬,事实上周人的祖先便是帝喾的儿子农神后稷,而颛顼又是帝喾的叔叔。

其实商人,楚人和周人都是一家人,而周和楚一直都是商的重点打击对象,周是个时而听话时而反叛的同盟国,所以商经常驱使周和其他诸侯作战,也经常驱使其他诸侯攻打周,而楚人就比较惨了,几乎被赶尽杀绝。楚人为了反击商人,决定支持周文王起兵。

周文王时哲人鬻熊“子事文王”,《墨子非攻》说:“昔者楚熊丽始讨此睢山之间。”熊丽是鬻熊的儿子,《史记》:“及成王用事,人或谮周公,周公奔楚”,周公重新执政后,周成王念鬻熊之功,及楚人保护周公之力,封鬻熊之曾孙熊绎“于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姓芈氏,居丹阳”,也就是熊丽已经进入的地方。以后自立为楚武王的熊通,很不满地说过:“吾先鬻熊,文王之师也,早终,成王举我先公乃以子男田!令居楚,蛮夷皆率服,而王不加位!”熊绎受封后,“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其地就在所谓“江汉睢章”之间。周朝为限制楚国发展,在楚国边汉水之阳,封了一些小国,称之为“汉阳诸姬”。因为地处四夷中的南蛮,故称作“楚蛮”。

上官氏族谱:黄帝——昌意——高阳氏颛顼——卷章——吴回——陆终——季连——附叙——熊穴——衍及鬻熊——熊狂——楚子芈熊绎(封之于楚,子孙以芈为姓)——楚武王芈熊通(绎之十世孙)——楚文王芈熊赀——楚杜敖芈熊艰——楚成王芈熊恽——楚穆王芈商臣——楚庄王芈侣——楚共王芈审——楚康王芈昭——楚郏敖芈员——楚灵王芈围——楚初王芈比——楚平王芈弃疾——楚昭王芈轸——楚惠王芈章——楚简王芈仲——楚声王芈当——楚悼王芈疑——楚肃王芈臧——楚宣王芈良夫——楚威王芈商——楚怀王芈槐——楚顷襄王芈横、楚令尹芈子兰(上官子兰)

这里清楚了楚人之所以到达长江的理由。首先黄帝时期,共工部落就在长江,其次吴回也曾去长江击败过共工。这说明长江流域一直都存在文明。之后楚人被商赶到汉水流域,和当地的南蛮形成新的楚蛮。

基于共工与炎帝的关系,可认为当地的蛮族为炎帝后裔,炎帝被打败后被赶到蛮荒之地,后来又在帝喾的打压下,共工部落被彻底失败,那时候的南蛮也就是被打散了的共工部落。盘龙城遗址的基础应该从那时候就有了,只不过楚人过去继承了炎帝的遗产而已,因为商初南迁的楚人实力尚弱,和当地的南蛮既有争斗又有合作。

历史人物:屈原

大约在2270年前的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 在洞庭湖汨罗江畔他穿着一件长袍,腰间 扎一条宽带,佩戴一口长剑,披着头发一 边吟诗一边向江心走去。他高声吟着:“举 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投 江而去。 这个人就是我国古代伟大爱国诗人屈原。 传说当时沿江人民为了拯救屈原的生命, 都争先恐后地驾船向屈原投水处划去,但 却没有找到屈原的踪迹。 后人为了纪念屈原的死,每年农历五月初 五“端午节”这天,都要举行“龙舟竞 渡”,以示纪念。人们还把粽子投到江 里,意思是让水里的蛟龙去吃粽子,而不 去伤害屈原的尸体。这个风俗一直流传到 现在。 屈原名平,“原”是他的字,大约生在公

元前340年,死于公元前278年。他出身 于战国时代楚国的一个贵族家庭,20多岁 时就被楚怀王选为左徒,这是君王左右的 高级文官。 屈原任左徒的时候,正是七国争雄的时 期。燕、赵、韩、魏等国终因改革不彻 底,国力日渐衰弱,只有秦、楚、齐三国 势均力敌。秦国自实行商鞅变法以来,国 力日益强大,成为其他六国的威胁;齐国历 史悠久,文化发达,一直保持着东方泱泱 大国的地位;楚国也自有优势,它疆域辽 阔,主镇南方,人口多、军备强。 但是不论是齐国还是楚国,从发展趋势来 看,此时都已处在由盛而衰的阶段,不能 单独与生命力旺盛的秦国匹敌。为了求生 存,六国都感到有合纵抗横的需要。 合纵,即从北面的燕国到南方的楚国联合

抵抗西方的秦国,而秦国也想采用联横的 方式--联合六国中的一国成为一条横线, 再逐一消灭其他国家。屈原积极主张与东 方的齐国联合起来抵抗秦国的威胁,所以 在楚怀王十一年(前318年)屈原出使齐 国,订立了齐楚联盟,这样就使得秦国不 敢轻举妄动了。 同时,屈原在国内也积极主张实行政治和 经济的改革,主张选拔品行端正和有才能 的人处理国家大事,严格执行各项政策和 法令。这些主张都是极有远见的,并且符 合楚国的利益,对国家的发展壮大极为有 利。 在屈原的努力下楚国的内政有了一些新气 象。然而,怀王却目光短浅,觉得从此便 可以高枕无忧了。屈原的改革因为触及到 了楚国一些旧贵族的利益,引起了他们的 强烈不满,嫉贤妒能的豪门贵族便联合在

一起,相把屈原排挤出朝廷。上官大夫靳 尚到怀王面前进逸言,“王使屈平为令, 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 我莫能为也”,浅薄的怀王竟然听信了这 些流言,慢慢对屈原不满起来。 这时,无孔不入的秦国探得了楚国朝内矛 盾分争的消息,便抓住了这个有利时机, 派张仪到楚国游说。张仪用金银财宝轻易 地打动了楚王的心,并且挑拨楚王更加疏 远屈原,最后,糊里糊涂的怀王竞答应张 仪与齐国绝交面与秦国联盟。 屈原当着张仪的面揭穿了他的阴谋,并且 力劝楚王不要听信张仪的话而与齐国断 交。但是,利令智昏、不明是非的怀王竟 一怒之下将屈原赶出了朝廷,并且撤掉了 他“左徒”的官职。 楚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当初张仪游说楚

王时说:“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 六百里”。楚王为了得到六百里地,同 齐绝交。之后,待楚国使者到秦国受地的 时候,张仪却又无赖地戏弄使者:仪与王约 六里,不闻六百里。”楚怀王大发雷霆, 便发兵 攻打秦国,丹阳(今陕西南郑县东)一战, 楚国大败,损兵折将,而且丢失了汉中郡 怀王不甘心失败,第二次派兵攻打秦国 又遭失败,同时后方也遭到了韩、魏的袭 击,楚兵只好退却。 经过两次惨败,怀王认识到了与齐国联盟 的重要性,又怀念起屈原了,命他以楚国 特使的身份出使齐国,再与齐修好。经过 屈原的努力,齐楚关系恢复了。 秦国害怕齐楚友好,又派张仪进行破坏活 动。屈原立即赶回楚国,怀王又一次疏远

屈原,让他做了个管理宗族谱牒、祭祀的 三闾大夫。后来,秦王假说要把女几嫁给 楚怀王的儿子,约怀王相会,结果被扣 留,最后客死在秦国。 楚怀王儿子熊横继位更加昏庸,再加上屈 原的政敌、熊横弟弟子兰做令尹(相当于 宰相),屈原被削职流放。他在江南飘流 了九年,最后住到汨罗江边。在长期飘流 的生活中,他依然关心祖国的命运,怀着 满腔的幽愤,写了大量的诗歌。 公元前278年,楚国军队攻破了楚国的都 城郢,屈原绝望了投汨罗江而死。这一 年,屈原62岁。 屈原的一生,在政治上郁郁不得志,但他 的思想和他留下的伟大诗篇却永世长存。 屈原一生写了许多诗,但仅留下20多篇,

《离骚》是他的代表作,也是<楚辞>中最 重要的作品,一共有370多句,2400多 字,是我国最早、篇幅最长的诗。离骚 的“离”是离别,“骚”是忧愁。离 骚"就是去国离家的忧愁。 在这篇长诗里,诗人叙述了他的世系。生 平和政治理想,也表现了他同各种恶势力 的战斗精神。他在诗中写道:“惟党人之偷 乐兮,路幽昧以险隘。岂余身之惮殃兮, 恐舆之败绩。”意思是一帮贵族只知苟安 享乐,他们的前途是危险的。我不怕个人 遭受苦难,只怕国家的失败和灭亡。这就 是《离骚》的主要精神。 <九歌>是优美的抒情诗,想象丰富,感情 奔放,用美丽的词句,歌颂了日神、云 神、山神、水神等各种祭祀神。作者赋予 这些神灵以人的性格,写出他们的思想气 质和喜怒哀乐。<国殇》是一首战斗的诗

篇。歌颂了楚国人民英勇杀敌、壮烈牺牲 的英雄气概,是一首英雄的赞歌:“出不入 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迢远,带长剑兮挟 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诚既勇兮可以武, 终刚临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 兮为鬼雄。"楚国的战士虽然牺牲了,其 精神却永远不朽,其魂魄还是英雄。 屈原在我国文学史上开辟了一个新时代, 即“楚辞”时代。屈原的崇高的爱祖国、 爱人民的伟大思想,以及他那浪漫主义的 诗风,一直激励着、影响着中国历代文 人。司马迁说<离骚>可以同日月争光,这 是恰如其分的评价。 1953年,屈原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 可见其在中国及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崇高地 位。    

说说上古时代姓氏屈原也叫芈原吗

大家都知道百家姓是一篇关于中国姓氏的文章。今天我们要讲的姓氏类似于百姓——八个古老的姓氏。这就是中国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人类...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