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乐县】的意思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2浏览:2收藏

【南乐县】的意思,第1张

城关镇原为五代王彦章驻兵营地。北宋元丰四年(1081年),南乐县治迁此。筑土城,周长6华里又130步。明嘉靖年间易砖城。昔城内有七龙庙,八虎街,十二牌坊,八大槐诸景。

璨 固

在城关西南有赵、丁、李、张四璨固。“璨”在全国城镇乡村名称中未见用此字者,是罕见的稀有字。首先用此字者是元朝隐士张淳。张淳,字梦山,他学问渊博,不作官,著书立说,有《梦山文集》。“梦山三峰”为南乐八景之一。

岳 固

在县城北1公里,该村西南,旧有水潭,深数丈。四时清澈,因属元代处士傅西溪所有,故曰“傅潭”。“傅潭秋月”为南乐八景之一。今傅潭酒、岳固酒皆以此命名。

为元村镇 驻地,距县城西125公里。该村镇形成于北魏时期,原为鲜卑族拓跋氏居住之处。孝文帝改拓跋氏为汉姓元氏,故名元村。

留 胄

属元村镇。传说武王灭纣以后,行至此处认为天下太平,令将士解盔卸甲,埋留此地,故名留胄。

操 守

属元村镇,原为操刀营。传说有三:武王伐纣,诸侯会此,严戒操刀;武王伐纣,军驻此处操练刀枪;南北朝时,北周军队在此操练刀枪,故名操刀。清同治年间知县以“操刀”二字不祥,改名操守。

谷 村

出自复姓谷那氏。谷那氏祖居此地 东周元王简介 ,唐初有谷那律,其子孙改复姓为单姓,故名谷村。唐武德六年(623年),昌乐县城由仓陵北迁至东南55公里谷村一带。五代贞明二年(916年),晋王李存勖避其祖父李国昌讳,改名南乐。北宋元丰四年九月,东迁今治,县治于此历358年。

为梁村乡 驻地,距县城西北14公里。唐代已有此村,以姓氏命名。

千 佛

属梁村乡。该村外原有大寺一座,内塑佛像4尊,俗称千佛寺。明初姚张诸姓,从山西迁此寺旁建村,以寺为名,故名千佛。

吴 村

原名史官村、吴家楼,距县城西北18公里,今属梁村乡。村北有仓颉陵庙,仓颉陵,为仰韶和龙山文化遗址。相传黄帝之子昌意封于此,建昌意城。黄帝史官仓颉生于斯,葬于斯,现有仓颉陵庙和造书台。西汉初于此置乐昌县。晋改昌乐,北魏置昌乐郡,东魏郡废,只存昌乐县。唐武德六年迁县治于谷村一带。

邵 庄

距县城西北13公里卫河西岸,今属梁村乡。该村南有一高台,台上旧有三娘子台和九天玄女殿,松柏成荫,每年二月二十五日和九月二十七日有庙会。相传宋时黄河泛滥,守堤官三女儿为救百姓跳水堵口而死,民感其德。筑三娘子台及三娘子庙,以示纪念。

为寺庄乡 驻地。距县城西北75公里。该地旧有安庆寺,村以此寺得名。相传北宋元帅杨延昭与辽兵战于此得病,被西寺庄名医袁代治愈,杨以重金相谢,袁拒而不受,只求传习枪法。杨延昭应诺,并将杨家枪谱相赠。袁代无后,将枪谱送与东寺庄韩家。韩家视为珍宝,世代相传,一直流传至今。

利 固

在寺庄乡西南,为明万历年间监察御史魏允贞故里。后迁于南乐县城内。

张浮丘

在寺庄乡西,濒临黄河故道。辛亥革命爆发后,该村以杨杰为代表的八家大地主与杨俨为代表的中小地主斗争相继近十年,时称“八大家”与“八小家”斗争,其时间之长,耗资之大,波及之广,涉及人之多,都是非常惊人的。

据清咸丰三年(1853年)《大名府志》记载,明初,县人在此设立社学,取名“近德”。意在赞村民和善,近乎道德。“固”坚固之意。愿近乎道德之风永固,故名近德固。

近德固乡在西汉时属乐昌县地,东汉时属阴安县,晋属昌乐,隋朝为繁水县地,唐时复归昌乐县,五代归南乐。乡名无考。明朝时,全县设35乡,近德固乡北部属长泰乡。明中期改乡为里,清朝改里为社。中华民国十八年(1929年)废社建区,近德固乡大部属四区。抗日时期,近德固乡为卫河县地。1946年撤卫河县,该地复归南乐。建国后,全县分6个区,近德固乡为六区,区 机关驻近德固。1956年撤区建乡镇,始有近德固乡。1958年改为公社,1984年复为乡。

近德固乡 原驻李村。1975年迁佛善村南安济公路北侧,即今址。

善缘疃

距县西9公里,今属近德固乡。传说明初燕王朱棣靖难时途经此地石上屯,人已逃亡,井亦堵填。时值盛暑,燕兵口干舌渴,战马嘶鸣,正在焦急时,见二童桃水而来,将士争相饮喝。一担清水,甘洌甜美,想不到千军人马饮之不尽。燕王知是仙童,遂相拜谢,却不见二童。后燕王登极为皇帝,便命饮差在此建二仙堂,改村名为善缘疃。

佛善村

在近德固乡北,有人5000口,为一大村,取拜佛求善之意命村名。该村于1927年4月成立 佛善村党支部,为濮阳市最早的农村党支部。现村南有 直南特委创始人刘大风和烈士吴书升陵墓,现已立碑纪念。

留固店

位于近德固乡 南6公里,现有2000多口人,是个大村。据胡氏家谱载:明初自山西迁来时,该村就名留固店。相传宋代村西有一条官路,路旁有一店,地势高。原有一村,名佛台村,地势低洼,后黄河泛滥,村落冲毁,唯留一店。佛台村人皆依店建房而居,因地高店固,又以留下此店为由,故改村名为留固店。现村东路南有株古槐,传为刘秀系马槐,人称汉槐(据析可能为宋代前古槐)。1937年10月, 人刘大风在此槐下成立“181师抗日游击队”,后改名“四支队”,今为革命纪念地,树碑以志。

吉 七

现有西、东、温三吉七,位近德固乡南,相传为刘秀访吉昌、马五处。三村之间,潴龙河畔有阎王庙、建筑面积之广,在濮阳市尚属少见。现庙院内有株古槐,胸围15米,为大古槐之二代槐。

唐朝时,杨村乡一带为昌乐县礼行乡。当时的村名有乐博村、曹八娘疃等。宋、元时期,仍为乡的建制,而乡名失考。据迁民碑记载:明初,有杨姓自山西洪洞县一带杨村迁此,定居成村,并沿用杨村之名;明中期,李姓从山西迁此;明末仝姓、史姓先后从山东濮洲一带迁此,睢姓从本县睢庄迁此,各分居一方。后杨姓渐衰,仝、史、李、睢等姓渐成旺族。遂在村名前加“仝、史、李、睢”字,称仝杨村、史杨村、李杨村、睢杨村以示区别。1956年乡镇取代区的建制,称吴村乡,驻吴村集。1958年人民公社取代乡的建制,公社驻地由吴村集迁到仝、史、睢、李四杨村之间,称杨村公社。1983年恢复乡的建制,称杨村乡至今。

吉 道

现杨村乡西有杨、郭、齐、聂四吉道和前后两吉楼。传说殷商时此处有一条殷河,其水清澈,鱼跃柳荫,鸟语花香 东周元王简介 ,景色秀丽。纣王及妃妲己东游至此,招民工万余,命一天一夜盖两座花楼,并建花园和梳妆台,赖仙人鲁班相助得以筑成。后人于此建村,以神仙相助,逢凶化吉之意,取村名为吉道、吉楼。因纣王卫队在花楼旁住宿,其地名楼营。

曹八屯

位于杨村乡 东北2公里。该村原名曹八娘瞳。相传曹氏有兄弟八人,皆有勇谋。其父率八子随李渊反隋,几经征战,军功显赫。父及七子相继阵亡,唯余八郎。曹八郎不愿受封居官,与母辞朝。李渊将其母子封于昌乐县地。曹母为人贤慧,和睦乡里,所居之处,人称曹八娘瞳,后演变为曹八屯。

南清店

在杨村乡南,界于清丰、南乐两县之间,取二县各一字命名。有言该村原名清丰店,隋孝子张清丰故里。此说有误。不可讹传。

为西邵乡 驻地,距县城北13公里。相传五花营为一古代营垒,军营四方设哨,该村居西,为西哨,后演变为西邵。此说是否属于附会,现已无法考证。

李西邵

位于西邵乡 以东15公里、西与王西邵和赵西邵相交;村内以李姓为主;有名的手工艺村、小吃芝麻糖更是远近闻名。

王崇疃(町)

在西邵乡 正北5里。清光绪年间因在村东头建有高炉“以冶为业”故又称“铁炉”。

五花营

在西邵乡 西南2公里。明正德《大名府志》载:“五花营在县北十八里,唐河北五镇常会兵于此,故名。后人因其壁垒聚居成镇。”又考,北宋宣和二年(1120年)五月,北京(今大名)留守粱思宝,将十万贯金银珠宝、奇巧缎物,差县尉马安国一行送至京师,赶六月初一为蔡京上寿。途至此,被梁山好汉晁盖、吴加亮(吴用)、刘唐、阮氏兄弟等人所劫。这就是有名的智取生辰纲的故事。

蔡 村

位于西邵乡 西南黄河故道西岸。清光绪《南乐县志》载:“桑泉在县北迤西二十里蔡村坑,常伏不见,人呼其坑曰桑坑,深数尺。每大旱,村人掘之丈许,辄见古桑根,大如柱础,色类凡桑,隐隐有金星,中嵌一穴,围可四五寸,甘泉溢出,以为雨征,旬月后渐复湮塞。泉涌时有金蛙跃出,昔人以细绳缒铅探之,数十丈不可底。”今经实地考察,其说不谬。

为谷金楼乡 驻地,距县城东北6公里。乡北官庄,清设私立学校,颇有名望。乡东西小集以生产甜瓜闻名。乡西闫李谷金楼有明初古槐一株,明代枣树两株。

平 邑

在县东北4公里,属谷金楼乡。周威烈王八年(前418年),赵成平邑,取意平原之邑。东魏置平邑县,北齐废。隋复置平邑县,大业初省入贵乡县。现有前、后、中、东四平邑,是一古老村落。

方山固

距县城北35公里,属谷金楼乡。现有梁、王、崔诸方固,皆以方山为名。此处原有东西二山,并峙而立,其形方正,故名“方山”。北宋时,黄河屡滥为患,方山几遭涤荡,渐不复存。“方山夕照”为南乐八景之一。

岳 连

现有前后二岳连,在谷金楼乡东南。该村明前称王庄村。明初有一姓岳名连的医生来此定居,行医有方,颇有声望。岳连去世后,人们念其德,改村名为岳连。

为镇 驻地,距县城东125公里。该村为古遗址,三国后为东武阳县,隋唐为武阳县,后改武圣县。唐开元七年(719年),以春秋齐桓公会诸侯于此,赴洛阳朝周王为由,改为朝城县。五代梁将王彦章曾驻兵于此。北宋明道二年(1033年),黄河泛滥,朝城东迁杜婆镇(即今山东莘县朝城镇)。原址遂成集镇,金称韩家镇。元末明初迁来张姓望族,改名韩张店。1986年,称韩张镇,原镇北有演教寺。“演教钟声”为南乐八景之一。

为张果屯镇 驻地,距县城东南12公里。相传明初,该村有一张姓老翁,膝下无子女,广行善事,家种果树百亩,果熟,多分送乡里,人称张果老人。死后,人们感其德,取村名张果屯。

孙 黑

张果屯镇 西南有前、后孙黑和东、西吉干,其村名来历与王莽赶刘秀故事有关。

相传西汉末年,王莽追赶刘秀,从濮阳过畔观县到东武阳县地,行至孙黑村时,太阳已落山.夜幕降临,人困马乏,刘秀与部下想在此休息一会。不料王莽追兵已至,刘秀跃马扬鞭,急急赶路,摆脱了王莽的追兵。后来这里就出现了两个村,一名昏黑,一名急赶,后演变为孙黑和吉干。

张果屯北街鸡叫早,南街鸡叫迟。此处还有板倒井、马倒沟、哑驴寺等均与王莽赶刘秀传说有关。

为千口乡 驻地,距县城东175公里。千口为南乐县大村之一,以百姓拥有千口而得名。该村阎现朝院内有株古槐,胸围735米,为濮阳市古木之冠,树龄约1500年,被誉为“活文物”、“千岁槐”。

以张庄集为中心的李家村、阎村、武家村、杜家村和樊村六个自然村,像一朵抗严寒、斗冰霜的梅花,地处南乐、清丰和山东莘县三县交界处。东濒徒骇河,隔河与山东相望,西为广阔的红荆盐碱坡,南为理直沟,北有南乐通山东的大道,水陆交通方便,为战略要地。

1941年秋, 南乐党组织派人来这里活动,把六个村的群众组织起来,用武装保卫家乡,取名“武联防”,共有300余人,90多支步枪和12门**。从1942年至1944年多次给日本侵略军以沉重打击,大长了人们抗日救国的势气,成了抗日战争的堡垒。现作为革命纪念地,树碑志之。

东西梁村

该村为明朝御史梁天启故里,其墓在苗郭、北郭两村之间。

为福堪镇 驻地。距县城东北20公里。该村明初为韩家庄,因南街有一古井,水旺质好,堪称福地,故名。

宋耿落

村南有东汉公侯族墓,俗称“赫胥陵”。出土有黄釉陶仓楼、错金银铜带钩、盘龙石砚等国家珍贵文物。

才 丈

今属南乐县福堪镇。据传明初,杨氏兄弟二人自山西洪洞县迁此,老大居北坟上,老二居今才丈。老二迁居此地后,种植许多杨树,后成材,不忍刨掉,盼望成材的杨树继续成长,取村名“材长”,后演变为才丈。

龙 卧

南乐县福堪镇古时有一条龙卧河,河边有一龙卧村。相传唐太宗李世民曾驻兵卧宿于此,故名龙卧。

该村昔有龙卧寺,占地50多亩,建有前后大殿、厢房、耳房,盛时有僧数百人。1935年寺被拆除,在佛座下发现一大砖,上有“主建人程咬金”字样,故推测该寺建于唐初,可能与李世民居此有关。

西湖乡

刘庄村 庄海村 白庙村 关庄村 范庄村 曹集村 皂刘村 崔王村 东老董庄村 西老董庄村 东聂村 西聂村 胥庄村 武海村 邵楼村 赵庄村 张楼村 王庄村 大门村 钟海村 陈段俞村 门坊村 岳庄村 齐庄村 赵伯升村 孙楼村 尹洼村 月堤村 苏王董村 国庄村 秦庄村 陈石村 刘华村 石皋窑村 代李村 张庄村 胡庄村 贾庄村 仓子村 八里桥村 红卫村 翟庄村 汪庄村 大王楼村 西老庄村 东老庄村 张海龙村 西干村 许庄村 东干村 大刘村 小刘村 孔桥村 西孙村 俞楼村 杜庄村 赵王楼村 蒋墩村 张岱村 任伍村 郑庄村 马庄村 辛庄村 席庄村 斜店村 苏庄村 李店村 郭寨村 红卫村

金斗营乡

张堤村 闫堤村 刘堤村 林炉村 莲花池一 莲花池二 莲花池三 莲花池四 莲花池五 莲花池六 莲花池七 东金二村 斗西村 斗东村 子南一村 子南二村 子中村 子北一村 子北二村 西金村 东金一村 吴台一村 吴台二村 吴台三村 新村村 王沙沃村 胡沙沃村

张秋镇

刘楼村 东街村 西街村 南街村 北街村 北海子村 大闫楼村 翟庄村 三里庄村 城坡村 桑营村 姜营村 景阳岗村 花园村 碧桃园 梨园村 王庄村 翁庄村 小闫楼村 姑女坟村 赵盘楼村 西沙村 东义和村 西义和村 杨岳村 吴庙村 陆海村 许楼村 孟楼村 张庄村 东孟村 西孟村 前沙村 后沙村 袁庄村 史塘村 上闸村 下闸村 王营村 董营村 五里营村 豆营村 杨堤口村 田堤口村 李堤口村 空石街村 李街村 前海村 党街村 钱楼村 曹堤口村

阿城镇

古柳村 曹庄村 肖庄村 石庄村 真武庙村 崔庄村 乔楼村 薛庄村 常楼村 毛坊村 前陈村 柴楼村 闫庄村 王庄村 徐庄村 苑井村 张庄村 双庙村 刘庄村 汤洼村 叠路头村 季井村 雷庄村 温碾村 孙楼村 齐庄村 殷坑村 李炉村 郭位陈村 南李村 尢楼村 郭庄村 前熬村 后熬村 位庄村 武将台村 王楼村 杨尧村 陈庄村 富安村 阿西村 岳庄村 东王庄村 吕场村 朱楼村 于庄村 下庄村 下堂村 皋门村 海会寺村 东双庙村 阿东村 刘楼村 古河村 韩海村 马湾村 齐店村 吴庄村 宋庄村 常庄村 大洼里村 小洼里村 颜营村 东堤村 赵店村 刘什庄村 西铺村 中铺村 后铺村 东铺村 石黄庄村 汤海村 张八村 庞楼村 北李村 位黄村 义和村 袁楼村 寇庄村 范海村 朱庄村 杨庄村 武庄村

寿张镇

西门村 南门村 东门村 北门村 吕街村 陈街村 荣街村 冯街村 刘虎山村 赵梦俭村 曹庄村 烟墩村 武堂村 西纸坊村 东子坊村 杨庄村 史胡同村 北台村 北崔村 蒋海村 南徐村 闫堤村 北孟村 马庙村 候庄村 王楼村 赵升白东村 赵升白西村 孙庄村 谢庄村 辛庄村 双庙杜村 河东赵村 闫集村 雷海村 魏台村 陈庄村 郭庄村 沙河张村 薛王村 闫兴鲁村 大杜村 大郭村 大段村 殷黄村 河旅店村 潘庄村 关庄村 毛庙村 毛庙村 三支王村 河西赵村 四棚前街村 四棚后街村 田庄村 周庄村 许庄村 杨松林村 冀王村 丁集村 北方村 孙庙村 刘堂村 刘庄村 沙河村 张湾村 吕庄村

郭屯乡

冯集村 东朱庄村 陈堂村 九都杨村 邓楼村 张寨村 辛集村 李家村 焦集村 前宋村 后宋村 苑庄村 王屯村 赵庄村 梁庄村 候海村 东韩村 姜屯村 杨庄村 张堂村 王营村 西朱村 邵楼村 杨庙村 北韩村 张刘村 曹庄村 郭店屯村 姜邢村 前刘村 后刘村 黄庄村 丁庄村 北葛村 孟屯村 王顶村 南李村 南葛村 前梨园村 后梨园村 洪刘村 李屯村 段庄村 候堂村 邢庄村 葛集村 赵园村 丰徐村 于庄村 东李村 孟庄村 杨皋村

大布乡

杨庄村 大迷阵村 东迷阵村 西迷阵村 后迷阵村 赵堂村 宁仓村 东唐村 门庄村 付唐村 秦海村 孙庄村 李庄村 桂庄村 张海村 王子仪村 苏海村 姜庄村 刘胡同村 熬盐厂村 渔林赵村 徐良府村 四都村 东张村 后排张村 高庄村 司庄村 朱庄村 王大夫村 位村村 李村村 张董村 丁庄村 郭海村 赵庄村 李楼村 土山寺村 冉庙村 位庄村 吕超凡村 訾海村 胥庄村 灵王庙村 郭子仪村 任海村 惠庄村 王庄村 李堂村 穆庄村 薛楼村 董庄村 李化真村 郝楼村 鹅鸭坡村 武堤口村 王园村 蒋孟楼村 新布村 后布村 前海子布村 方庄村 大布村 王楼村 王胡同村 张胡同村 东布村 家庙村

七级镇

崔庄村 任庄村 蒋庄村 后王村 前王村 簸箕柳村 孙楼村 杨屯村 西金村 贺庄村 东金村 木庄村 盛庄村 东康村 苑阎高村 义和村 梁庄村 四合村 周堂村 西辛村 三合村 北张村 三里村 桑庄村 刘文堂村 井庄村 新丰村 七一村 七二村 七三村 前刘村 南焦村 高楼村 西刘村 姚皋村 官口村 前郎村 上闸村 崔围子村 郑庄村 东辛村 于庄村 前杨村 后杨村 苇铺村 大翟庄村 张庄村 郝林村 孙庄村 陈庄村 东田村

十五里元镇

十五里元村 西汪村 火炮王村 王天绪村 谢庄村 李社头村 杨武龙村 郭家庄村 龙王庙村 贾庄村 程庄村 贾垓村 王堤口村 孟堤口村 田庄村 陈堤口村 葛堤口村 刘垓村 王坑村 朱万一村 枣棵李村 闫庄村 肖店村 后王村 刘大雪村 党店村 郑街村 朱坊村 石庄村 北吕村 杨庙村 赵洼村 李寺亭村 张街村 叶街村 狮子阁村 马楼村 玄庄村 大碓臼村 前曾村 荣庄村 十里井村 胜利村 崔大丰村 罗庄村 小营葛村 四合村 范庄村 孙关村 牛吴村 陈店村 八里庄村 东汪村

博济桥办事处

东街 南街 北街 司营 后李 位海 西海 段庄 前席 南三里 马庙 费楼 赵庙 东齐坊 东国 毛桃董 石楼 前李 位楼 李楼 王保玉 东马庄 柴庄 张楼 许庄 龙虎寨 岳海 商坑 西宋 东宋 前金海 后金海 鲁坊 官路唐 华佗庙 郑庄 苏楼 谭庄

侨润办事处

东街 北街 司营 城角孟 国庄 刘海 国庙 韩洼 东八 西八 城角徐 老唐 东焦 西焦 五里庙 谷庄 北三里 郭围子 北徐 前杨 辛菜郭 亓庄

狮子楼办事处

北街 南街 西街 陈集 位庄 南马庄 刘坑 董贤 石海 大门 孟宅 俞楼 刘灿明 王楼 后吕

闫楼镇

陈堂村 前张岩寨村 后张岩寨村 王岩寨村 谷岩寨村 赵岩寨村 萧韩寨村 吴海村 姜庙村 穆庄村 石虎村 土囤村 半楼村 高庄村 前罗海村 后罗海村 石狮子村 北李村 陈庄村 冯楼村 关庄村 柳庙村 高庙村 二朗庙村 勾庙村 曹庙村 白庄村 岳海村 骆驼巷村 双庙苏村 闫胡同村 郑杜村 四合村 李庄村 新四村村 崔堂村 阎楼村 王振扬村 辛庄村 高门楼村 王庄村 汤庄村 张楼村 三教寺村 胡马村 周庄村 柿子园村 赵堂村 范庄村 石堂村 马庄村 赵海村 于便村 庄户村 伊庄村

石佛镇

西柿子园村 东柿子园村 尹庄村 朱庄村 东孙村 东范庄村 石佛村 青杨李村 赵庄村 王皋如村 后睡虎村 贾庄村 雷庄委会 董庄村 孙庄村 方庄村 前陈海村 后陈海村 韩庄村 王楼村 沙土集村 冯营村 前睡虎村 徐楼村 鲁庄村 高庄村 前刘园村 后刘园村 前洪村 后洪村 范庄村 温庄村 陈集村 刘窑村 宋庄村 刘庄村 平坊村 陶楼村 周白村 廉庄村 葛海村 魏海村 王营村

高庙王乡

孟楼村 席桥村 魏楼村 苦水王村 孟刘庄村 关庄村 柴庄村 乔庄村 藏庄村 朱施董村 刘泗河村 北新村 南新村 北彭村 李楼村 毕炉村 郭庄村 东孙村 苗庄村 中孔村 孔寨村 孙集村 三官庙村 前仓村 后仓村 王楼村 高庙王村 刘化育村 孔圣村 胡庄村 满庄村 席庄村 吕庄村 杨园村 邵楼村 塘坊村 南彭村 袁楼村 范庄村 吴堂村 石磙张村 郎集村 秦楼村 许楼村 钟楼村 前马尔村 后马尔村 周庄村 张庄村 徐集村 高李圈村 马庄村 李寨村 前薛村 杨庄村 曹集村 后薛村 徐山斗村 尚井村

安乐镇

张庄村 马庄村 刘庙村 于营村 王庄村 袁楼村 左洼村 刘子英村 孟洼村 郭庄村 丁庄村 辛庄村 红旗村 东李楼村 胡楼村 蒋庄村 王铁匠村 周庄村 大申村 周英村 刘品村 七里河村 东刘村 蒿铺村 孙孟刘村 东雷村 三官庙村 范庄村 范楼村 南街村 西街村 北街村 薛寨村 张党村 肖刘村 崔葛村 姜屯村 袁庄村 邢庄村 西李楼村 肖坑村 刘铺村 后屯村 前屯村 小申洼村

定水镇

殷坡村 定水村 东崔村 店张村 孟庄村 大坑王村 小坑王村 炉里宋村 坡里村 徐庄村 张庙村 杨皋村 杨王李村 王把势村 石海村 房海村 武堤口村 宋庄村 郭房村 曹楼村 薛庄村 郑庄村 草寺村 前泓村 康泓村 吴楼村 童庄村 五杨村 西崔村 蒲庄村 张八村 李庄村 孙胡同村 安庄村 郭安庄村 双楼村 王庄村 李八村 李丙东村

李台镇

路庄村 东孟楼村 梁庄村 谭庄村 石楼村 西柿子园村 东柿子园村 魏老楼村 白楼村 贾海村 马庄村 杨店村 李台五连村 李台三连村 李台四连 李台六连村 李台七连村 李台八连村 张店村 王申楼村 西孟楼村 前孟楼村 何垓一村 何垓二村 何垓三村 何垓四村 王堤村 前李村 后李村 王集村 赵庄村 刘海村 李炉一村 李炉村 大寺一村 大寺二 临河一村 临河二村 明堤村 李街村 凤凰台村 西台村 甄台一村 甄台二村 甄台三村 关门口一村 关门口二村 关门口三村 关门口四村 武堤口一村 武堤口二村 武堤口三村 赵台村 苗台村

驾车路线:全程约315公里

起点:漓江东路

1从起点向东北方向出发,沿漓江东路行驶77公里,直行进入青岛胶州湾隧道

2沿青岛胶州湾隧道行驶81公里,直行进入云南路

3沿云南路行驶400米,直行进入莘县路

4沿莘县路行驶630米,右转进入小港一路

5沿小港一路行驶80米,左转进入堂邑路

6沿堂邑路行驶130米,过左侧的青岛德国风情街,直行进入馆陶路

7沿馆陶路行驶70米,过右侧的青纺联大厦约70米后,右前方转弯进入吴淞路

8沿吴淞路行驶400米,直行进入德平路

9沿德平路行驶630米,直行进入辽宁路

10沿辽宁路行驶10公里,进入临朐路

11沿临朐路行驶130米,右转进入青海路

12沿青海路行驶330米,直行进入孟庄路

13沿孟庄路行驶16公里,左前方转弯

14行驶20米,右前方转弯进入杭州支路

15沿杭州支路行驶130米,过杭州路立交桥,直行进入温州路

16沿温州路行驶920米,过人民路立交桥,直行进入重庆南路

17沿重庆南路行驶53公里,直行进入重庆南路

18沿重庆南路行驶280米,稍向左转进入重庆南路

19沿重庆南路行驶14公里,进入书院路

20沿书院路行驶13公里,左转进入峰山路

21沿峰山路行驶540米,过左侧的星光大道妇女儿童用品广场约130米后,右转进入京口路

22沿京口路行驶140米,到达终点(在道路右侧)

终点:李村

莘县北水厂位于山东省聊城市莘县境内。根据查询的相关信息,具体位置如下:1 地址:山东省聊城市莘县西环路西1号。该水厂位于莘县政府西侧,西环路的西1号。2 位置坐标:该水厂的地理坐标为35803974°N,115883648°E。3 行政区划:山东省聊城市莘县西环路西社区。4 交通位置:该水厂东临莘县西环路,西接107国道,北有莘县西部西环内环线,交通位置较为便捷,可乘公交或自驾前往。5 相关地标:莘县北水厂东侧紧邻莘县西环路,南面是莘县西环路中学和师范学校,西南面有莘县中心医院,西北面是山东电力学院莘县校区。除此之外,该水厂还有如下介绍:莘县北水厂建于1960年,属于莘县市政工程管理处管辖,是莘县市区的重要供水工程,主要负责莘县城区北部地区的生活和工业用水供应。水厂配套有4台水泵,日处理能力为4万吨,年供水能力约15亿吨,保证了莘县城北部岁7万市民的生活饮用水和近200家企业的生产用水。希望以上信息能帮助到提问者找到莘县北水厂的具体位置。

你好,南乐县应该不会有卖台球桌的地方,你要开台球厅的话,可以到郑州看看,郑州有个卖绅士台球桌的地方,名气好,知名度高!河南很多台球厅用的就是他们的,全称是“郑州绅士台球桌”,你上网搜一下就能找得到。

                                                                                                                                                                                                                                                                                                                                                                                                                                                                                                                                                                                                                                                                                                                                                                                                                          南乐县位于河南省东北端,隶属河南省濮阳市管辖。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字圣仓颉故里。唐朝高僧、天文学家一行的故乡,古朴典雅的民俗民风,多种新颖的名优特产,有特色风味的小吃,形成南乐县经济开发环境。地处平原,物华天宝,处三省交汇处,交通十分便利。

南乐县[1]位于河南省东北端,豫、冀、鲁三省交界处,辖5镇7乡,南乐

与清丰县相邻,东与山东省莘县隔河相望,西北分别与河北省魏县、大名县接连,境域624平方公里,其中县城面积12平方公里,总人口47万人,隶属濮阳市管辖。相传黄帝之子昌意曾经在此居住,并筑有昌意城,汉初因置乐昌县。“乐”取沃野平壤、茫茫乐土之意。西晋改为昌乐县,隋时县废,唐复置。五代后唐避庄宗祖父李国昌讳,因唐代昌乐县治在汉晋故治之南,更名南乐。

2历史沿革

夏为兖州,汉初置乐昌县,属东郡,其址位于今南乐县城西北175公里仓颉陵北侧,因县内古有昌意城,相传为黄帝之子昌意所筑。“乐”取沃野平壤,茫茫乐土之意。西晋置昌乐县,县治与乐昌同垣。何以将乐昌二字颠倒过来,可能认为昌在乐后,与古圣昌意之名不恭有关。南乐旧志与新志,皆言此县寻废。晋置废昌乐县时间和何以置废匆匆,其因不祥。

北魏太和二十一年(497年),分魏县复置昌乐县。隋大业元年(605年)废昌乐县入繁水县。唐武德五年(622年)再置昌乐县。六年(623年),昌乐县治由吴村北(即仓颉陵北侧)向东南迁至谷村一带(距今南乐县西北10公里)。五代梁贞明二年(916年),晋王李存勖避其祖父李国昌讳,以新治在旧治南,故改名南乐。一说在晚唐出土的墓碑志中已有南乐之名,南乐名称始于何时,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九月,为避河患,敕令南乐县东迁今城,即今南乐县城。

2000年,南乐县辖3个镇、9个乡:城关镇、元村镇、韩张镇、近德固乡、寺庄乡、谷金楼乡、西邵乡、杨村乡、梁村乡、福堪乡、千口乡、张果屯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468360人,其中:城关镇43659人、韩张镇34919人、元村镇46781人、杨村乡28469人、张果屯乡34579人、千口乡40276人、福堪乡40426人、谷金楼乡32881人、西邵乡41679人、寺庄乡48984人、梁村乡41174人、近德固乡34533人。

截至2013年11月20日,南乐县辖5个镇、7个乡:城关镇、韩张镇、元村镇、福堪镇、张果屯镇[2]、千口乡、谷金楼乡、近德固乡、杨村乡、西邵乡、寺庄乡、梁村乡。

南乐战役

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4月,中国八路军冀鲁豫军区部队在河南省南乐县城及其周围地区对日军及伪东亚同盟自治军的进攻战役。

南乐县城位于冀鲁豫区腹地。八路军冀鲁豫军区收复清丰、内黄、濮阳、朝城之后,该城已成为日伪军孤立据点。为巩固与扩大卫河以东和开辟卫河以西地区,冀鲁豫军区集中3个步兵团、1个骑兵团及地方武装与民兵发动南乐战役。24日23时,冀鲁豫军区第8军分区主力部队在火力掩护下向南乐县城发起强攻,迅速从城西南和西北角攻入城内,旋即对伪东亚同盟自治军第3旅旅部和伪保安团团部及日军小队分割包围,尔后采取先打分散小股,后打集中大股之日伪军的战法,激战至26日,全歼守城之日伪军。与此同时,开赴浚(县)滑(县)和大名地区担负打援和牵制日伪军任务的冀鲁豫军区第3、第7、第9军分区部队亦将外围据点全部拔除,并击退由安阳、大名等处出援之日伪军。战役于27日结束。

此役,军区部队及清丰、南乐等县大队攻克南乐县城和清丰、卫河、南乐境内日伪据点,歼日军1个小队、俘伪东亚同盟自治军第三旅旅长杨法贤。八路军共歼灭日伪军、3400余人,攻克据点32处,缴获大量武器和粮食。卫河县全境获解放。

城关镇原为五代王彦章驻兵营地。北宋元丰四年(1081年),南乐县治迁此。筑土城,周长6华里又130步。明嘉靖年间易砖城。昔城内有七龙庙,八虎街,十二牌坊,八大槐诸景。

璨 固

在城关西南有赵、丁、李、张四璨固。“璨”在全国城镇乡村名称中未见用此字者,是罕见的稀有字。首先用此字者是元朝隐士张淳。张淳,字梦山,他学问渊博,不作官,著书立说,有《梦山文集》。“梦山三峰”为南乐八景之一。

岳 固

在县城北1公里,该村西南,旧有水潭,深数丈。四时清澈,因属元代处士傅西溪所有,故曰“傅潭”。“傅潭秋月”为南乐八景之一。今傅潭酒、岳固酒皆以此命名。

元 村镇

为元村镇政府驻地,距县城西125公里。该村镇形成于北魏时期,原为鲜卑族拓跋氏居住之处。孝文帝改拓跋氏为汉姓元氏,故名元村。

留 胄

属元村镇。传说武王灭纣以后,行至此处认为天下太平,令将士解盔卸甲,埋留此地,故名留胄。

操 守

属元村镇,原为操刀营。传说有三:武王伐纣,诸侯会此,严戒操刀;武王伐纣,军驻此处操练刀枪;南北朝时,北周军队在此操练刀枪,故名操刀。清同治年间知县以“操刀”二字不祥,改名操守。

谷 村

出自复姓谷那氏。谷那氏祖居此地,唐初有谷那律,其子孙改复姓为单姓,故名谷村。唐武德六年(623年),昌乐县城由仓陵北迁至东南55公里谷村一带。五代贞明二年(916年),晋王李存勖避其祖父李国昌讳,改名南乐。北宋元丰四年九月,东迁今治,县治于此历358年。

梁 村乡

为梁村乡政府驻地,距县城西北14公里。唐代已有此村,以姓氏命名。

千 佛

属梁村乡。该村外原有大寺一座,内塑佛像4尊,俗称千佛寺。明初姚张诸姓,从山西迁此寺旁建村,以寺为名,故名千佛。

吴 村

原名史官村、吴家楼,距县城西北18公里,今属梁村乡。村北有仓颉陵庙,仓颉陵,为仰韶和龙山文化遗址。相传黄帝之子昌意封于此,建昌意城。黄帝史官仓颉生于斯,葬于斯,现有仓颉陵庙和造书台。西汉初于此置乐昌县。晋改昌乐,北魏置昌乐郡,东魏郡废,只存昌乐县。唐武德六年迁县治于谷村一带。

邵 庄

距县城西北13公里卫河西岸,今属梁村乡。该村南有一高台,台上旧有三娘子台和九天玄女殿,松柏成荫,每年二月二十五日和九月二十七日有庙会。相传宋时黄河泛滥,守堤官三女儿为救百姓跳水堵口而死,民感其德。筑三娘子台及三娘子庙,以示纪念。

寺 庄乡

为寺庄乡政府驻地。距县城西北75公里。该地旧有安庆寺,村以此寺得名。相传北宋元帅杨延昭与辽兵战于此得病,被西寺庄名医袁代治愈,杨以重金相谢,袁拒而不受,只求传习枪法。杨延昭应诺,并将杨家枪谱相赠。袁代无后,将枪谱送与东寺庄韩家。韩家视为珍宝,世代相传,一直流传至今。

利 固

在寺庄乡西南,为明万历年间监察御史魏允贞故里。后迁于南乐县城内。

张浮丘

在寺庄乡西,濒临黄河故道。辛亥革命爆发后,该村以杨杰为代表的八家大地主与杨俨为代表的中小地主斗争相继近十年,时称“八大家”与“八小家”斗争,其时间之长,耗资之大,波及之广,涉及人之多,都是非常惊人的。

近德固乡

据清咸丰三年(1853年)《大名府志》记载,明初,县人在此设立社学,取名“近德”。意在赞村民和善,近乎道德。“固”坚固之意。愿近乎道德之风永固,故名近德固。

近德固乡在西汉时属乐昌县地,东汉时属阴安县,晋属昌乐,隋朝为繁水县地,唐时复归昌乐县,五代归南乐。乡名无考。明朝时,全县设35乡,近德固乡北部属长泰乡。明中期改乡为里,清朝改里为社。中华民国十八年(1929年)废社建区,近德固乡大部属四区。抗日时期,近德固乡为卫河县地。1946年撤卫河县,该地复归南乐。建国后,全县分6个区,近德固乡为六区,区政府机关驻近德固。1956年撤区建乡镇,始有近德固乡。1958年改为公社,1984年复为乡。

近德固乡政府原驻李村。1975年迁佛善村南安济公路北侧,即今址。

善缘疃

距县西9公里,今属近德固乡。传说明初燕王朱棣靖难时途经此地石上屯,人已逃亡,井亦堵填。时值盛暑,燕兵口干舌渴,战马嘶鸣,正在焦急时,见二童桃水而来,将士争相饮喝。一担清水,甘洌甜美,想不到千军人马饮之不尽。燕王知是仙童,遂相拜谢,却不见二童。后燕王登极为皇帝,便命饮差在此建二仙堂,改村名为善缘疃。

佛善村

在近德固乡北,有人5000口,为一大村,取拜佛求善之意命村名。该村于1927年4月成立中共佛善村党支部,为濮阳市最早的农村党支部。现村南有中共直南特委创始人刘大风和烈士吴书升陵墓,现已立碑纪念。

留固店

位于近德固乡政府南6公里,现有2000多口人,是个大村。据胡氏家谱载:明初自山西迁来时,该村就名留固店。相传宋代村西有一条官路,路旁有一店,地势高。原有一村,名佛台村,地势低洼,后黄河泛滥,村落冲毁,唯留一店。佛台村人皆依店建房而居,因地高店固,又以留下此店为由,故改村名为留固店。现村东路南有株古槐,传为刘秀系马槐,人称汉槐(据析可能为宋代前古槐)。1937年10月,***人刘大风在此槐下成立“181师抗日游击队”,后改名“四支队”,今为革命纪念地,树碑以志。

吉 七

现有西、东、温三吉七,位近德固乡南,相传为刘秀访吉昌、马五处。三村之间,潴龙河畔有阎王庙、建筑面积之广,在濮阳市尚属少见。现庙院内有株古槐,胸围15米,为大古槐之二代槐。

杨 村乡

唐朝时,杨村乡一带为昌乐县礼行乡。当时的村名有乐博村、曹八娘疃等。宋、元时期,仍为乡的建制,而乡名失考。据迁民碑记载:明初,有杨姓自山西洪洞县一带杨村迁此,定居成村,并沿用杨村之名;明中期,李姓从山西迁此;明末仝姓、史姓先后从山东濮洲一带迁此,睢姓从本县睢庄迁此,各分居一方。后杨姓渐衰,仝、史、李、睢等姓渐成旺族。遂在村名前加“仝、史、李、睢”字,称仝杨村、史杨村、李杨村、睢杨村以示区别。1956年乡镇取代区的建制,称吴村乡,驻吴村集。1958年人民公社取代乡的建制,公社驻地由吴村集迁到仝、史、睢、李四杨村之间,称杨村公社。1983年恢复乡的建制,称杨村乡至今。

吉 道

现杨村乡西有杨、郭、齐、聂四吉道和前后两吉楼。传说殷商时此处有一条殷河,其水清澈,鱼跃柳荫,鸟语花香,景色秀丽。纣王及妃妲己东游至此,招民工万余,命一天一夜盖两座花楼,并建花园和梳妆台,赖仙人鲁班相助得以筑成。后人于此建村,以神仙相助,逢凶化吉之意,取村名为吉道、吉楼。因纣王卫队在花楼旁住宿,其地名楼营。

曹八屯

位于杨村乡政府东北2公里。该村原名曹八娘瞳。相传曹氏有兄弟八人,皆有勇谋。其父率八子随李渊反隋,几经征战,军功显赫。父及七子相继阵亡,唯余八郎。曹八郎不愿受封居官,与母辞朝。李渊将其母子封于昌乐县地。曹母为人贤慧,和睦乡里,所居之处,人称曹八娘瞳,后演变为曹八屯。

南清店

在杨村乡南,界于清丰、南乐两县之间,取二县各一字命名。有言该村原名清丰店,隋孝子张清丰故里。此说有误。不可讹传。

西 邵乡

为西邵乡政府驻地,距县城北13公里。相传五花营为一古代营垒,军营四方设哨,该村居西,为西哨,后演变为西邵。此说是否属于附会,现已无法考证。

李西邵

位于西邵乡政府以东15公里、西与王西邵和赵西邵相交;村内以李姓为主;有名的手工艺村、小吃芝麻糖更是远近闻名。

王崇疃(町)

在西邵乡政府正北5里。清光绪年间因在村东头建有高炉“以冶为业”故又称“铁炉”。

五花营

在西邵乡政府西南2公里。明正德《大名府志》载:“五花营在县北十八里,唐河北五镇常会兵于此,故名。后人因其壁垒聚居成镇。”又考,北宋宣和二年(1120年)五月,北京(今大名)留守粱思宝,将十万贯金银珠宝、奇巧缎物,差县尉马安国一行送至京师,赶六月初一为蔡京上寿。途至此,被梁山好汉晁盖、吴加亮(吴用)、刘唐、阮氏兄弟等人所劫。这就是有名的智取生辰纲的故事。

蔡 村

位于西邵乡政府西南黄河故道西岸。清光绪《南乐县志》载:“桑泉在县北迤西二十里蔡村坑,常伏不见,人呼其坑曰桑坑,深数尺。每大旱,村人掘之丈许,辄见古桑根,大如柱础,色类凡桑,隐隐有金星,中嵌一穴,围可四五寸,甘泉溢出,以为雨征,旬月后渐复湮塞。泉涌时有金蛙跃出,昔人以细绳缒铅探之,数十丈不可底。”今经实地考察,其说不谬。

谷金楼乡

为谷金楼乡政府驻地,距县城东北6公里。乡北官庄,清设私立学校,颇有名望。乡东西小集以生产甜瓜闻名。乡西闫李谷金楼有明初古槐一株,明代枣树两株。

平 邑

在县东北4公里,属谷金楼乡。周威烈王八年(前418年),赵成平邑,取意平原之邑。东魏置平邑县,北齐废。隋复置平邑县,大业初省入贵乡县。现有前、后、中、东四平邑,是一古老村落。

方山固

距县城北35公里,属谷金楼乡。现有梁、王、崔诸方固,皆以方山为名。此处原有东西二山,并峙而立,其形方正,故名“方山”。北宋时,黄河屡滥为患,方山几遭涤荡,渐不复存。“方山夕照”为南乐八景之一。

岳 连

现有前后二岳连,在谷金楼乡东南。该村明前称王庄村。明初有一姓岳名连的医生来此定居,行医有方,颇有声望。岳连去世后,人们念其德,改村名为岳连。

韩 张镇

为镇政府驻地,距县城东125公里。该村为古遗址,三国后为东武阳县,隋唐为武阳县,后改武圣县。唐开元七年(719年),以春秋齐桓公会诸侯于此,赴洛阳朝周王为由,改为朝城县。五代梁将王彦章曾驻兵于此。北宋明道二年(1033年),黄河泛滥,朝城东迁杜婆镇(即今山东莘县朝城镇)。原址遂成集镇,金称韩家镇。元末明初迁来张姓望族,改名韩张店。1986年,称韩张镇,原镇北有演教寺。“演教钟声”为南乐八景之一。

张果屯镇

为张果屯镇政府驻地,距县城东南12公里。相传明初,该村有一张姓老翁,膝下无子女,广行善事,家种果树百亩,果熟,多分送乡里,人称张果老人。死后,人们感其德,取村名张果屯。

孙 黑

张果屯镇政府西南有前、后孙黑和东、西吉干,其村名来历与王莽赶刘秀故事有关。

相传西汉末年,王莽追赶刘秀,从濮阳过畔观县到东武阳县地,行至孙黑村时,太阳已落山.夜幕降临,人困马乏,刘秀与部下想在此休息一会。不料王莽追兵已至,刘秀跃马扬鞭,急急赶路,摆脱了王莽的追兵。后来这里就出现了两个村,一名昏黑,一名急赶,后演变为孙黑和吉干。

张果屯北街鸡叫早,南街鸡叫迟。此处还有板倒井、马倒沟、哑驴寺等均与王莽赶刘秀传说有关。

千 口乡

为千口乡政府驻地,距县城东175公里。千口为南乐县大村之一,以百姓拥有千口而得名。该村阎现朝院内有株古槐,胸围735米,为濮阳市古木之冠,树龄约1500年,被誉为“活文物”、“千岁槐”。

张庄集

以张庄集为中心的李家村、阎村、武家村、杜家村和樊村六个自然村,像一朵抗严寒、斗冰霜的梅花,地处南乐、清丰和山东莘县三县交界处。东濒徒骇河,隔河与山东相望,西为广阔的红荆盐碱坡,南为理直沟,北有南乐通山东的大道,水陆交通方便,为战略要地。

1941年秋,中共南乐党组织派人来这里活动,把六个村的群众组织起来,用武装保卫家乡,取名“武联防”,共有300余人,90多支步枪和12门**。从1942年至1944年多次给日本侵略军以沉重打击,大长了人们抗日救国的势气,成了抗日战争的堡垒。现作为革命纪念地,树碑志之。

东西梁村

该村为明朝御史梁天启故里,其墓在苗郭、北郭两村之间。

福 堪镇

为福堪镇政府驻地。距县城东北20公里。该村明初为韩家庄,因南街有一古井,水旺质好,堪称福地,故名。

宋耿落

村南有东汉公侯族墓,俗称“赫胥陵”。出土有黄釉陶仓楼、错金银铜带钩、盘龙石砚等国家珍贵文物。

才 丈

今属南乐县福堪镇。据传明初,杨氏兄弟二人自山西洪洞县迁此,老大居北坟上,老二居今才丈。老二迁居此地后,种植许多杨树,后成材,不忍刨掉,盼望成材的杨树继续成长,取村名“材长”,后演变为才丈。

龙 卧

南乐县福堪镇古时有一条龙卧河,河边有一龙卧村。相传唐太宗李世民曾驻兵卧宿于此,故名龙卧。

该村昔有龙卧寺,占地50多亩,建有前后大殿、厢房、耳房,盛时有僧数百人。1935年寺被拆除,在佛座下发现一大砖,上有“主建人程咬金”字样,故推测该寺建于唐初,可能与李世民居此有关。

7方言

南乐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隅三省接壤处。南乐方言属汉语华北官话中的中原官话,接近普通话。一县之内的方言又有差异,根据音系方面差别,可将全县分为:县城周围、元村、梁村、县东南边沿带四个方言小区。

县城周围包括城关镇、杨村、张果屯、西邵、寺庄、近德固、福堪镇、谷金楼乡、韩张镇及千口乡大部,人口35万,占全县总人口的796%,该区方言是南乐的主要方言。主要特点:尖团音分明,有节奏感,语尾拖长腔,且多降升调,口语有一些合音字。元村方言区,限元村镇所辖全部村庄,人口43万,占全县人口的 99%。某些字音同濮阳、滑县方言接近。普通话中基本音节是zhi、chi、shi的字,元村话中大部读作[tſi]、[tſ‘i]、[ſi],听起来好象ji、qi、xi,普通话中读zhu chu shu的字,在元村话中大部读作[tſy]、[tſ‘y]、[ſy],听起来很象ju、qu、xu,这是元村话区别城关话的重要标志。梁村方言区,在卫河西岸,梁村乡所辖全部村庄,人口36万,占全县人口的82%。主要特点不分尖团,没有尖音,邻近河北魏县的千佛、吴村、安庄等村庄部分人把声母是z、c、s的字读作zh、ch、sh,口音生硬拗口。县东南边沿地区包括千口乡的武家村、杜家村、阎村、张庄集、樊村、西节村、郭村、枣科、焦村、李家村、大清,人口近万人,占全县人口的23%,从语音到语汇很大程度上近于山东莘县。主要特点:声母sh、f相拼的合口呼韵母u、uo、ui不分,ei、ai混用,比城关话多一个声母,代表字有娘、牛、年等。

究其各方言小区特点的渊源,原因有三:

(1)受行政区划的影响 南乐县位于河南省东北边沿冀、鲁、豫三省交界,县西梁村乡与河北魏县,县东南边沿区与山东莘县,世代相邻,联姻通商,交际因便利而频繁,语言互为感染,故县西梁村乡口音与河北相似,县东南边沿区口音近于山东。

(2)地理环境的局限 旧时,县西卫河、县东徒骇河为天然屏障,交通受阻,两岸人民往来不便,水土相邻,语音有异。县东、县东南边沿地带同与山东接壤,而县东受徒骇河的阻隔,语音亦不受其影响。再则,南乐自古多南北向官道(即大路),东西官道极少,人们南北流动性大,交往多;东西流动性小,交往少,这也是形成南乐东西语音差异的原因所在。

(3)移民带来的语音差异 元明之际,由于战乱、灾害,南乐境内人烟稀少,明初曾徙山西之民实南乐。移民并非来自一地,语音各不相同,外地移民与本地居民语音互为杂糅、融合,形成不同的方言区,这是元村话别出一格的主要原因。

综上所述,是形成南乐现阶段各方言区语音特点的主要因素。社会交往的频繁,以及普通话的推广,使用方言土语的人越来越少,群众语音逐渐向标准化(普通话)发展。尤其是学校实行普通话教学,对于语言的统一起了重要作用。

【南乐县】的意思

城关镇原为五代王彦章驻兵营地。北宋元丰四年(1081年),南乐县治迁此。筑土城,周长6华里又130步。明嘉靖年间易砖城。昔城内有七龙庙,...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