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姓简介及详细资料
历史发展 源流发展
出自 偰(契),一作卨,尊称阏伯。五帝之一帝喾之子,生母为简狄,出生于上古时代的商,相传简狄吞玄鸟之卵而生。尧帝时封为玄王。《左传》载:"陶唐氏之火正契居商丘,祀大火,而火纪时焉。相土因之,故商主大火。"
契大禹治水成功,稷、契、陶等人有功,舜帝任契为司徒,把他封在商地,赐姓为子。契的第13代孙汤推翻了夏朝,建立了商朝。
商朝发展过程中建立了一些同姓方国,据《史书殷本纪》:"偰(卨、契)为子姓,其后分封,有殷氏、来氏、宋氏、空桐氏、稚氏、北殷氏、目夷氏"。商末,纣王无道,比干犯颜直谏被杀。比干夫人逃入长林山中,生下了儿子泉。周灭商后,因泉生于林中,其父比干坚贞不屈,被周武王赐以林为姓。
派生姓氏子姓衍派商世系记载:子姓从契(玄王殷偰[xiè]火祖阏伯,另说是商祖偰生殷水因而得姓,殷后佐大禹治水封商地)至成汤传14世,汤建商之后派生出姓氏,微子封于宋之后,又派生出姓氏。
成汤建商朝后子姓派生出的姓氏有:殷(依、燕、颖)、祖、武、苑、苑庚、曼、邓、邓侯、郝、彭、丁、汤、沃、殿、乙、甲、屠、稚、萧、商、长勺、尾勺、繁、樊、锜、 陶、施、饥、终葵、索、梅、梅伯、黎、郑、权、瞿、于、自、枚、铁、莱、来、牞(jiū)、马、甘、旄、孟、耿、北殷、太师、堂阳、鲜虞、斗耆等姓;待考。
商亡后太丁后裔派生出的姓氏有:肖、宋、钟、孔、林、戴、牛、穆、邹、禇、谈、时、宗、晏、乐、庄、边、钟离、王、孙、比、王子、柴、箕、鲜、鲜于、辜、禄、邶、微、衍、朔、戎胥、 衎、祝其、皇甫、皇、华、督、司城、还、老、老成、考成、老男、向、鱼、目、左师、右师、右、恒、花、子荡、 戎、冀、黑、据、锐、兑、教、政、正、合、圣、怀、耏(ér)、辽、寮、朝、晁、买、伉、亢、成、沙、已、尾、罔、 省、坎、木、木门、右归、白马、墨夷、墨台、及木、干献、王父、并官、不夷、不更、不第、不茅、三伉、孔父、子奢、禇师、事父、 艾岁、御鱼、鱼孙、季老、季老男、臣辰经、荡、墨、台、酁、舍、近、几、宜、石弟、即利、中野、桐门、屠三、围龟、空相、虺、雒等121姓。 待考。
同商族渊源
1 殷氏:商族始祖的姓氏居于古殷水,盘庚王帝之后有殷氏,还有商朝亡后子孙分散,以殷为氏。还有北殷氏(邶殷国)。
2 商氏:商汤之孙,以国为姓。
中华姓氏树3 汤氏:商汤之后。
4 乙氏:商汤字天乙,子孙以王父为氏。
5 来氏:汤之子孙,食采于郲,因以为来氏。
6 邓氏:武丁封叔父曼季为邓侯,其子孙以为氏。
7 权氏:商武丁有个儿子封在权国后以权为氏。韩愈:权德舆墓碑序。
8 那氏:商武丁之后有那氏。
9 沃氏:商沃丁之后。
10 瞿氏:商王武乙瞿之后。
11 祖氏:祖甲,祖乙,祖丁之后。
12 相氏:出自子姓,商王河亶甲都于相,宗族留居于相里,因氏。
13 薄氏:薄,豪都为商都,商人后裔。
14 谈氏:商朝后裔宋国传至谈君,子孙因为氏。
15 蒙氏:蒙,同豪。商都,商人后裔。
16 衣氏:出自殷氏"齐(夷)人言殷,声如衣,今姓有衣者,殷之胄,见礼记注疏。"换言之,如今的衣姓,是由于读音相近而从殷姓分出来的,姓衣姓殷的人,本来是一家人。
17 苑氏: 商帝武丁封其子文为苑侯其后以苑为氏。
18 梅氏:出自子姓,帝辛时有梅伯。
19 禄氏:纣王子武庚自禄父,后裔中有禄氏,金文中有记载。
20 鲜于氏:出自子姓,商王帝辛的叔父被封在箕(在山西太谷县东),称为箕子。后有去朝鲜半岛立国史称箕子朝鲜其后有姓鲜于的。
21 林氏:比干子坚,之后。
22 王氏:商帝王族后,比干之后,居汲县,世称汲城王。
23 孙氏:汉安平相孙根碑,记载,比干之后。
24 箕氏:箕子之后。
25 郝氏:帝乙封子期于郝,期后以郝为氏。
26 彭氏:仲丁之弟为巫彭,其后有彭氏。
27 武氏:以祖字或以諡号为氏
① 出自商王帝武丁之后,以祖名为氏。据《武班碑》所载,为商王武丁之后,以其祖名字为氏。如汉代武班即是。
② 出自春秋时宋武公之后,以諡号为氏。据《风俗通义》所载,春秋时宋戴公之子司空,死后諡号为"武",史称宋武公,其子孙以其祖之諡号为氏,亦称武氏。 是为河南武姓。
28 戴氏:为商汤的后裔,以諡号为氏。据《元和姓纂》及《古今姓氏书辩证》所载,周初,周公旦在平定"管蔡之乱"后,封商朝末代君主帝纣之庶兄子启(子姓)于商的旧都(今河南省商丘南),建立宋国。宋国第11位君主(公元前799年-公元前766年),史佚其名,死后被谥为戴公。戴公传子宋武公司空(公元前765年-公元前748年)其子孙遂以諡号"戴"为氏。
29 桓氏:宋桓公之后,向魋,又叫桓魋。
30 庄氏:(庄)源于子姓。宋庄公后人。
31 穆氏:系出子姓,宋穆公子孙,以谥为氏。
32 仲氏:出自子姓,以祖字为姓。春秋时宋国君主宋庄公之后。宋庄公的儿子字子仲,子仲的子孙字"仲"为姓,成为仲氏的一。
33 宋氏:微子封于宋,其后以为氏。
34 花氏:微子之后,同华氏。
35 乐氏:乐氏之先,与宋同姓,戴公生乐父衎,是称乐氏。
36 微氏:微氏系微子之后。
37 黑氏:微子之后。
38 牛氏:微子之后名牛父,子孙以王父为氏。
39 丁氏:出自子姓,宋丁公后人,以諡号为氏。
40 衍氏:源于子姓。宋国微仲衍之后人。
41 邹氏:宋正考父之后。
42 华氏:宋戴公孙督,字华父,自立为华氏。
43 督氏:宋国华督之后。
44 萧氏:微子十二世孙大心封于萧,因为萧氏。
45 孔氏:孔父嘉遭华督之难,其子奔鲁,为孔氏,孔子为其六代孙。
46 皇甫氏:宋戴公子充石,字皇父,其后,以王父字为氏,汉代改为皇甫。
47 钟氏:宋国君偃的三弟公子烈和同宗同源的宋桓公三子遨是宋国开国始祖微子启之弟微仲衍的十三世孙。遨之后州梨,封于钟离,数传至接,居颍川长社,以钟为氏。
48 边氏:源于子姓。宋平公之子子边之后裔以字为氏。
49 向氏:宋桓公之后,食采于向,遂为向氏。
50 鱼氏 :宋桓公之子目夷,字子鱼,子孙以王父为氏。
51 墨氏:本墨台氏,后改为墨氏。
52 褚氏:宋共公子段食采于褚,子孙因以为氏。
53 匡氏:系出子姓,宋大夫封于匡,后以邑为氏。
54 朱氏:1、是古帝颛顼高阳氏之后。古帝颛顼的玄孙陆终有6个儿子,第五子名安;2、宋国的开国君主宋微子启(商王帝辛的庶兄)有裔孙朱晖,原以国名为氏,称宋氏。春秋时,诸侯灭宋,其后裔逃至砀(今安徽省砀山县),改宋氏为朱氏。蔡邕《朱公叔鼎铭》。
55 池氏:池氏得姓来源有三种:一是池姓出自嬴秦司马公子池,其裔孙以祖父池字为姓,其后有池子华,官授秦丞相,食禄汝南,封西平郡(今河南开封市辖范围)公。望出西平、西河二郡,配行属火,池氏属征音,堂号有安乐堂、西平堂等;二是出自殷姓讳民,因扶助周穆王有功,王封民食采于渑池(今河南三门峡市辖范围),遂以地为姓,其后转居西河,繁衍昌盛;三是改为池姓,一如蒙、满、朝鲜等少数民族中有池姓氏族。
56 目夷氏:宋公子目夷之后。目夷字子鱼,是春秋时人,殷微子的17世孙,宋襄公的庶兄,是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襄公即位,目夷为相。宋、楚大战于泓水时的"子鱼论战",可窥见其超人的战略思想。死后葬于微山
57 时氏:出自子姓,商汤支庶之后。据《世本》所载,春秋时宋国有大夫来,受封于时邑,子孙以邑为氏。史记太史公曰:"契为子孙,其后分封,以国为姓,有殷氏、来氏、宋氏、崆峒、目夷氏等。
58 郑氏:殷王子子郑后人。
59 马氏:殷王族子马后人。
60 门氏:春秋宋有门官,为门氏,宋公族。
61 南氏:南子曾嫁卫为夫人。
62 姚氏:宋女嫁周王室有子姚,子姓姚氏。
63 石氏:宋平公后,有石驱。
64 司马氏:向魋弟司马牛之后,司马牛又为孔子弟子。
65 韦氏:宋有卜人子韦。
66 晏姓:灭莱的晏弱为子姓,金文有记载。
67 乾氏:宋国有一大夫干犨,他的后代子孙以他的名字中"干"字为姓,亦称乾氏,成为乾姓的一支。
68 仇氏:宋大夫仇牧之后。
69 空氏:源于空桐氏,出自商朝始祖后裔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空同,也称空桐、崆峒,是河南汝州西部崆峒山的简称。
70 邦氏:出自商时期的上大夫邦伯,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71 蒋氏:蒋为商旧国,"袁仲达"《中国姓氏寻根》。
72 孟氏:根据安阳殷墟出土的商时期甲骨文记载,出自商王朝时期齿序排列,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73 甘氏:《姓纂》、《姓谱》等书指出:"甘,武丁臣甘盘之后",甘盘,盘庚之后,甘姓始祖。
74 耿氏:商第十四代君王商祖乙将弟弟祖丙封于耿地,建立耿国,祖丙为耿氏之祖。
75 辜氏:林氏改为辜氏。待考。
76庄氏:宋庄公之后,后裔子孙中有以其諡号为姓氏。
遗传学按照司马迁《史记》的帝王世系看,子姓先祖契(偰xiè)和周人始祖稷或同为帝喾之子,是黄帝玄嚣系后人,商人和周人或同为黄帝子孙。
在遗传学上,关于炎黄支系的分子学类型,迄今还没有明确的证据,并存在巨大的争议。
人口分布如今在云南永胜县西南还有这个姓氏的家族。在永胜县顺州、板桥、大安等乡村居住着四五千户约三万人的"子"姓人家。
明代罗罗民(今彝族)土同知子氏被封为顺州某县土司 后,世代为当地土司。永胜州城村刘家坡有子日大坟,虽已被损,但碑心石仍在, 上有"随元大帝征西有功,赐封顺州世守土司"几个字。下顺州船山,是历代土司分支的坟地,"子"家人称为大坟。碑石多有祖先"随元大帝征西有功······"等句。"子"姓人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历代以来直到新中国成立,他们家的大门门头、墓碑的碑头,都写有"玄鸟世家"、"玄鸟世第"、"元鸟郡"等字句。"子"姓村庄都有祠堂,最大的祠堂有三处,一出是州城祠堂,二是阳和祠堂,三是阳保祠堂(土著少数民族没有祠堂),"子"姓祠堂外还建有一高台,面向东北,叫"望乡台",祭祖时要在望乡台上放置用木板刻有长江、黄河、山川、鸟兽等图案的祖先神路图,教育后代"子"姓人的中原渊源。 傈僳族和蒙古族文化上汉化后也有此姓。
建立政权箕子朝鲜 :殷商王族箕子在朝鲜半岛建立的国家。
宋国:中国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公爵,国君子姓,位于今河南商丘一带,为周朝三恪之一、春秋战国十二诸侯之一。
萧国:微子之支孙大心,平南宫长万有功,封于萧,以为附庸。宣十二年,楚灭之。子孙因以为氏,世居丰、沛之间。
邓国:商朝第23位国王武丁封季父于河北蔓,曰蔓侯。有曼氏、蔓氏等,优、邓其出也。"建立子姓邓国。
孤竹国:商朝初年封墨台氏为君,建立孤竹国(今河北省卢龙县城南)。
子姓名人孔子(西元前551年9月28日―西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宋襄公,宋桓公次子, 子 姓,名 兹甫 (-前637年),《史记》中说宋襄公是春秋五霸之一。春秋时宋国第二十任国君,在位于前650年至前637年。宋襄公是宋桓公的儿子,宋成公的父亲。
子蒲,秦国大夫 。
子孙、后辈出处:《礼记·丧大记》:"既正尸,子坐于东方,卿大夫父兄子姓立于东方。"郑玄注:"子姓,谓众子孙也。"《新唐书·吕才传》:"法曰:'官爵富贵,葬可致也;年寿修促,子姓蕃衍,葬可招也。'"
示例: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十四:"有易安室者,父祖皆出韩公门下;今家世沦替,子姓寒微,不敢望公之车尘。" 清赵翼《五十初度》诗:"家风岂敢夸颜柳 ,或可垂为子姓规。"章炳麟《五朝法律索隐》:"准此,是汉魏旧法:谋杀、故杀、贼杀诸科,官未能理者,听其子姓复仇。"
称谓出处:《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魏其已为大将军后,方盛,蚡为诸郎,未贵,往来侍酒魏其,跪起如子姓。"《淮南子·道应训》:"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对曰:'……臣之子皆下材也,可告以良马,而不可告以天下之马。'" 高诱注:"子姓,谓 伯乐 子。"
示例:唐赵元一《奉天录》卷一:"凡掠良家子姓,悉为贱隶;六畜资财,埽地而尽。"《新唐书·杨慎矜传》:" 鉷父与慎矜外兄弟也,故与鉷狎。及为侍御史,繇慎矜所引;后迁中丞,同列, 慎矜犹以子姓畜之,鉷 负林甫势;滋不平。"
特指孙辈出处:《仪礼·特牲馈食礼》:"子姓兄弟如主人之服,立于主人之南,西面北上。" 郑玄注:"言子姓者,子之所生。"贾公彦疏:"云子之所生,则孙是也。"
权鹏飞,男,陕西白水县人,出生于1970年,毕业于太原理工大学。《新疆日报》通讯员,从事文学创作十五年来,发表新闻、文学、摄影作品500余篇幅。曾获新疆第八届、第九届“新疆新闻奖”。2006年初,编辑出版的旅游画册《尼雅似梦·民丰如歌》在首届新疆外宣品评比中获三等奖。 系列散文《和田的维吾尔》被认为是最具实力的一篇佳作。该篇散文先后收录于《2000当代散文精品》、被乌鲁木齐市电视台拍成了电视散文、2008年正式入选国家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本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九课)。新疆自建国以来仅有两位作家的作品入选过国家语文课本,一个是解放初进疆的已故军旅老作家权宽浮,另一个就是权鹏飞,老少“权氏作家”入选全国课本现象被誉为“二权映月”。此外,权鹏飞创作的经典之作《塔克拉玛干最后的《“骆驼客”》、《沙漠“白毛男”》、《梦幻尼雅》、《一个百岁老人最后的葬礼》、《尼雅三题》、《和田三宝》、《和田三棵树王》、《和田之冬》等均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现为新疆作家协会会员、新疆摄影家协会会员。1989年入伍来疆,一直从事部队新闻报道工作,1992年底荣获个人三等功。1993年转业到和田地区,历任民丰县电视台新闻记者、民丰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民丰县广播电视局局长、和田地区旅游局业务科科长。2003年加入新疆作家协会会员。权鹏飞,出生于1963年,毕业于太原理工大学。权鹏飞,出生于1963年,毕业于太原理工大学 ,《新疆日报》通讯员 新疆新闻在线网10月10日消息(作者:权鹏飞) 在十几年采写发表的几百篇新闻报道中,最让我满意的便是采写谢新民和他的19名维吾尔族学生的长篇通讯《点燃希望之火》六年级2学期的 《和田的维吾尔》也很好。新疆新闻在线网10月10日消息(作者:权鹏飞) 在十几年采写发表的几百篇新闻报道中,最让我满意的便是采写谢新民和他的19名维吾尔族学生的长篇通讯《点燃希望之火》介绍。
问题一:中国姓于的有多少人? 排名: 28姓: 于由来: 是来自河南沁阳的姓。西周初年封地,周武王姬发的第二个儿子被封在于(今河南沁阳市北部西万镇邗台村),称作邗叔,建立邗国。于叔的子孙以于姓为国氏,早期,于氏主要是在其发祥地发展、繁衍,后来因为“族人昌盛,人增地窄,势难居住” ,加上战乱与自然灾害等原因,在战国未年开始向外地发展,其中,迁至东海陆空郯(tan)县(今山东郯城西南)。于氏家谱资料称,于氏主要有18个支脉,现分布于河南,山东,河北,山西、甘肃、新疆、内蒙古、黑龙江、辽宁、湖北、江苏、安徽、广西等省。其中,居住在河南的于氏,分布在沁阳、济源、通许、尉氏、杞县、西峡、方城等27个县。于姓历史名人有东汉未年的方士于吉。三国时魏有名将于禁。还有三位宰相:于志宁、于由、于琮。后周有工部尚书于德辰。明代有名臣于谦、文学家于慎行。清代有河道总督于成龙。近现代有书法家于右任,曾任 监察院院长等职,亦擅长诗词;还有画家于非暗,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于省吾,诗人于赓虞,书法家、郭沫若夫人于立群。在当今中国最常见的100个汉族姓氏中,以人口多少排列 ,于姓居于第28位。
问题二:于姓中国有多少人口 权姓 是一个中国人的姓氏,在宋代成书的《百家姓》中排名第403位。
权氏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占全国人口的009%。
姓氏渊源:
1、源于子姓,出自商朝武帝武丁后人的封地,属于以国名为氏。
颛顼高阳氏之后商汤建立商朝之后,第二十三帝为商武帝武丁。武丁的后人有被封于权邑(今湖北当阳),建立了权国。春秋时期楚国武王攻破权国,权国被迫迁至那邑(今湖北荆门),但不久又为巴国所灭。权国的贵族子孙以国名为姓,乃成权氏。
2、源于芈姓,以邑名为氏。
楚武王灭了权国后,改原权国为县,令原权国公族大夫若敖之孙斗缗为权县尹。后来斗缗率领权国遗民谋反,失败后被杀。斗缗的后人以邑名权为姓,亦称权氏。
二、得姓始祖:武丁。
据史籍《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权氏源出于子姓。商朝高宗武丁有儿子被封在权国(今湖北荆门),后来权国人及国君的后人就以国名为姓氏,称为权氏。权氏有荣耀的王族先祖,并可追溯到远祖黄帝。据史籍《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上记载,权氏原是颛顼帝之后,子姓,是商武帝后裔。在春秋时期,权国被楚国所吞并,楚武王封公族大夫斗缗为权县尹,负责管理原先的权国人民,后来斗缗率领权国遗民谋反作乱,结果告败,自己也身死于权地,但斗缗的子孙却以祖先的封地作为姓氏,称为权氏。故权氏后人奉武丁为权氏的得姓始祖。
问题三:于姓全国人数有多少 中国人的姓氏简直五花八门,无不为姓。比如, 天体气象(姓天、日、月、星、风、云、雷、虹等);地形地貌(姓山、河、江、海、石、沙 等);动物、植物(姓马、牛、羊、龙、虎、熊等);朝代名称(姓商、周、秦、汉、魏、吴等) 等;军制官衔(姓军、师、帅、尉、司马、司徒等);食物用具(柴、米、火、钟、席、盘等) ,千奇百怪的姓,总都是缘于一定的地域、历史和文化。有了姓氏,便有了人们对姓氏文化的研究。自从宋朝有了第一本《百家姓》,类似姓氏读物就逐渐多起来,后来又有了《新编 百家姓》、《郡望百家姓》、《千家姓》等等
中国人到底有多少姓据《中国姓氏的文化解析》一书作者王泉根教授的统计,宋代初年的《百家姓》一书,共收集了442个单姓,61个复姓,共计为503姓。明代陈士元编的《姓镌》 共收录单姓、复姓3625个。1978年,有关部门通过户籍部门和邮电部门对七大城市汉字姓氏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后,所得姓氏总数为2587个。1984年,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阎福卿等 编写的《中国姓氏汇编》一书收集单姓、复姓共计5730个。而台湾学者王素存写的《中华姓府》收集到的古今汉字姓氏又多达7720个。1996年,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又出版了由袁义达 、杜若甫编著的《中华姓氏大辞典》,共集录我国古今有文字记载的各民族用汉字记录的姓氏则又多达11969个,其中单字姓5327个,双字姓4329个,三字姓1615个,四字姓569个,五 字姓96个,六字姓22个,七字姓7个,八字姓3个,九字姓1个,此外还有异译、异体字姓氏3 136个。据说,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姓氏数量的最新统计,也是最多的统计。
但即使这个数字,恐怕也难说是很准确的,中国的姓氏数量可能比我们要统计到的多得多。就是《中华姓氏大辞典》的作者在他们的调查中也发现,在民间还有一些未见诸姓氏专著的 姓氏,有的姓,是各种字典里都找不到的字,如SX(B-5HT6”SS山丘SX) (音“亚”),在辽宁省昌图县民间就发现 不止一个家庭是这个姓。还有的姓在字典中有此字,但不作姓氏解释,而且读音也不同,如姓束(音“辣”),陕西省安禄县就有分布。其他罕见的姓氏还有漏、误、箫、庙、蜜、汗、 味、以、露等。此外还有一些在姓氏专著和汉语字典中都未曾见过的复姓,如“辜高”、“ 张简”、“相里”、“相望”等。
毫无疑问,中国是一个幅员广阔、人口众多、历史悠久的国家,也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经 过了一次又一次民族大融合,以汉民族人口为最多的中华民族,本身就是一个多民族的融合体。姓氏作为文化的产物,由于不同地域、历史时期和不同的风俗文化的阻隔,一方面有的 姓氏还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另一方面很多姓氏很难在一些姓氏专著中搜集到和统计到。我们中华民族至今有多少姓,或者说目前有多少姓,只有留待在以后的人口普查中去进一步落实 了。
问题四:历史上姓于的有名的人 于 公:汉代东海郯(今山东省炎城北)人,曾官廷尉,为县狱吏。执法公允,凡犯法者,于公所决皆不恨。他所洗雪的“东海孝妇”一案,以善于决狱而成名,更是千古美谈。并且为我国民间代代相传的因果报应的道德规范,留下了为善为恶“万应不爽”的典型。
于 吉:一作干吉,琅琊(今山东省胶南市)人,东汉时方士,据称在曲阳泉水上得神书《太平清领书》(实为自著),多巫觋杂语。后至南方以符水为人疗病,人多事之,遂为吴・孙策所杀,著有《太平清领书》传世。
于 禁:字文则,泰山钜平(今山东省泰安南)人,三国时魏国名将,因征战有功,封益寿亭侯,后被水淹七军,为关羽所掳,释放后,羞愧而死。
于栗:南北朝时期的北魏黑槊将军,世间少有的猛将。请看魏书《魏书于栗传》
于 烈:北魏忠臣的楷模。深受拓跋宏等四代北魏皇帝的器重。
于 昕:北朝怀朔、武川镇将。在北魏击破柔然的过程中,立有大功。
于 澹禾拼晚期诗人,虽不为时人所重,但却具有显著现实主义创作特色,艺术上虽不够锤炼,但质朴无华,明快直切。《全唐诗》收其诗四十五首。
于 谦:字廷益(1398-1457),浙江省钱塘(今杭州)人,明朝大臣,成祖年间进士,曾历任监察御史、巡抚、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期间, 冤案,赈济灾荒,颇得民心。英宗时,宦官王振专权,朝廷腐败。蒙古瓦剌贵族也先率军来犯,明军出兵阻击,全军覆没,英宗被俘,举国上下为之震动。一些朝臣主张南逃避敌,于谦力排众义,誓死保卫京师,并拥成王为帝(景帝)。后瓦剌军破紫荆关直逼京师,他亲自督战,击毙也先,大败瓦剌军。后官加少保,总督军务。英宗被释放后,于景泰八年发动“夺门之变”,夺回帝位。于谦被捕下狱,以“意欲谋逆”罪被叛处死刑,史称“行路嗟叹,天下冤之”。宪宗成化时,于谦被复官并赐祭,葬于西湖三台山麓。有《于忠肃集》。
于 准:清代山西省永宁(今属交口)人,清官于成龙的孙子,官至江苏、贵州巡抚。辑有《于清端公政书》等,于成龙的许多事迹都是他给整理的。
于 振:清代江苏金坛人。字鹤泉,号秋田。生卒年不详。清雍正元年(1723年)状元。此科为庆祝雍正帝登极大典特设恩科。雍正帝以于振为其登极首科状元,恩赐有加。除依例授职翰林院修撰外,还让他以修撰衔入值南书房。雍正二年,出任河南乡试主考官。雍正三年,赐居澄怀园。雍正五年,出任湖广学政。后因事遭贬,降为行人司司副。
于定国:字曼倩,系于公之子,西汉东海郯县人,汉初丞相,少学法于父,后为狱吏,宣帝时,任廷尉,决疑平法,后为丞相,被封为西平侯。
于志宁:唐代官吏。字仲谧(558-665),京兆高陵(今属陕西省)人,贞观中为太子右庶子,高宗时拜太子太师,同中书门下三品,并封燕国公,以华州刺史致仕。
于休烈:唐代洛阳人,开元初举进士,累官至积贤殿学士。性恭俭仁爱,礼贤下士。本性真诚朴实,机警聪明。肃宗即位当了皇帝,于休烈从中都赶到京城被任命为给事中,后来又改任为太常少卿兼知礼仪使。中原遭到战乱破坏,文物书籍损失严重,于休烈将自己收藏的《五代论》献给国家,肃宗皇帝很满意,任命他为工部侍郎。于休烈在朝中任职三十多年,担任过许多重要显赫的官职,但家中却没有什么积蓄。一直保持正直俭朴,温文尔雅,从来也不将喜怒显示在脸上,他礼贤下士,鼓励提拔年轻人。虽然他官位高责任大,但工作勤奋,不知疲倦。他非常爱好读书,手中整天都拿着书本。
于慎行:明山东东阿人,字可远,更字无垢。隆庆进士。万历初历翰林院修撰,充日讲官。因劾张居正夺情,引疾归。后起官,历侍讲学士、礼部左右侍郎,累迁至礼部尚书。万历三十三年(1>>
问题五:中国姓于的有多少人? 一部分人
问题六:姓于叫于和什么的有多人 一些好听的女孩名字范例: 雅静(优雅文静) 梦洁(一个梦幻般的女孩,心地善良,纯洁) 梦璐(如梦幻般的女孩,璐,谐音露,露字为日月结合的灵之美智慧且不夸张) 惠茜(贤惠,茜只是名字好听) 漫妮(生活浪漫,妮是对女孩的称呼,没什么意义) 语嫣 (嫣:美好鲜艳 ) 桑榆(出自唐王勃《滕王阁序》:“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倩雪(即前雪,也就是雪天出生的可爱公主啦) 香怡(香气怡人) 灵芸(在古代,有一个叫薛灵芸的少女,长得容华绝世,貌赛貂禅,他被当时的皇帝曹丕看中,欲召她进宫做宠妃,愿您的女儿也象她一样美丽,双手灵巧) 倩雪(即前雪,也就是雪天出生的可爱公主啦) 玉珍(象玉一般美丽,珍珠一样令人喜爱) 茹雪(茹,谐音如;全名意思是想雪一般纯洁,善良) 正梅(为人正直,能承受各种打击) 美琳(美丽,善良,活泼) 欢馨(快乐,与家人生活得非常温馨) 优璇(优,各个方面都很优秀;璇,像美玉一样美丽,受人欢迎) 雨嘉(雨,纯洁;嘉,优秀) 娅楠(娅,谐音雅,文雅;楠只是名字好听) 明美(明白事理,长得标志美丽,有着花容月貌) 可馨(一个美丽的可人儿。能与家人生活得非常温馨) 惠茜(贤惠,茜只是名字好听) 漫妮(生活浪漫,妮是对女孩的称呼,没什么意义) 香茹(香,死后留香百世,茹,没什么大意义) 一些好听的男孩名字范例: 辰逸 (让人觉得很舒服的名字,且和“沉毅”“诚意”二词同音) 浩宇 (胸怀犹如宇宙,浩瀚无穷) 瑾瑜 (出自成语---握瑾怀瑜,比喻拥有美好的品德) 皓轩 (意为:光明磊落,气宇轩昂) 擎苍 (顶天立地,男儿本色)(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左牵黄,右擎苍”) 擎宇(不喜欢上面的哪个还可以选这个,意思相同) 致远 (出自诸葛亮的《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烨磊 (光明磊落) 晟睿(“晟”是光明、兴盛的意思;“睿”是智慧的意思) 文博(文采飞扬,博学多才) 天佑(生来就有上天庇佑的孩子) 英杰(英俊杰出) 致远 (出自诸葛亮的《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俊驰(出自成语:俊才星驰) 雨泽 (恩惠像雨一样多) 烨磊 (光明磊落) 伟奇(伟大、神奇) 晟睿(“晟”是光明、兴盛的意思,读shèng;“睿”是智慧的意思) 文博(文采飞扬,博学多才) 天佑(生来就有上天庇佑的孩子) 文昊(昊的字意是:广大无边) 修洁(修:形容身材修长高大,洁:整洁) 黎昕 (黎:黎明 昕:明亮的样子 ) 远航(好男儿,就放他去远航吧) 旭尧 (旭:旭日 尧:上古时期的贤明君主,后泛指圣人 ) 圣杰 (圣:崇高 杰:杰出 )
问题七:历史上姓于的名人有哪些? 于公:汉代东海郯(今山东省炎城北)人,曾官廷尉,为县狱吏。执法公允,凡犯法者,于公所决皆不恨。他所洗雪的“东海孝妇”一案,以善于决狱而成名,更是千古美谈。并且为我国民间代代相传的因果报应的道德规范,留下了为善为恶“万应不爽”的典型。 于吉:一作干吉,琅琊(今山东省胶南市)人,东汉时方士,据称在曲阳泉水上得神书《太平清领书》(实为自著),多巫觋杂语。后至南方以符水为人疗病,人多事之,遂为吴・孙策所杀,著有《太平清领书》传世。 于禁:字文则,泰山钜平(今山东省泰安南)人,三国时魏国名将,因征战有功,封益寿亭侯,后被水淹七军,为关羽所掳,释放后,羞愧而死。 于栗:南北朝时期的北魏黑槊将军,世间少有的猛将。请看魏书《魏书于栗传》 于烈:北魏忠臣的楷模。深受拓跋宏等四代北魏皇帝的器重。 昕:北朝怀朔、武川镇将。在北魏击破柔然的过程中,立有大功。 于澹禾拼晚期诗人,虽不为时人所重,但却具有显著现实主义创作特色,艺术上虽不够锤炼,但质朴无华,明快直切。《全唐诗》收其诗四十五首。 于谦:字廷益(1398-1457),浙江省钱塘(今杭州)人,明朝大臣,成祖年间进士,曾历任监察御史、巡抚、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期间, 冤案,赈济灾荒,颇得民心。英宗时,宦官王振专权,朝廷腐败。蒙古瓦剌贵族也先率军来犯,明军出兵阻击,全军覆没,英宗被俘,举国上下为之震动。一些朝臣主张南逃避敌,于谦力排众义,誓死保卫京师,并拥成王为帝(景帝)。后瓦剌军破紫荆关直逼京师,他亲自督战,击毙也先,大败瓦剌军。后官加少保,总督军务。英宗被释放后,于景泰八年发动“夺门之变”,夺回帝位。于谦被捕下狱,以“意欲谋逆”罪被叛处死刑,史称“行路嗟叹,天下冤之”。宪宗成化时,于谦被复官并赐祭,葬于西湖三台山麓。有《于忠肃集》。 于准:清代山西省永宁(今属交口)人,清官于成龙的孙子,官至江苏、贵州巡抚。辑有《于清端公政书》等,于成龙的许多事迹都是他给整理的。 于振:清代江苏金坛人。字鹤泉,号秋田。生卒年不详。清雍正元年(1723年)状元。此科为庆祝雍正帝登极大典特设恩科。雍正帝以于振为其登极首科状元,恩赐有加。除依例授职翰林院修撰外,还让他以修撰衔入值南书房。雍正二年,出任河南乡试主考官。雍正三年,赐居澄怀园。雍正五年,出任湖广学政。后因事遭贬,降为行人司司副。 于定国:字曼倩,系于公之子,西汉东海郯县人,汉初丞相,少学法于父,后为狱吏,宣帝时,任廷尉,决疑平法,后为丞相,被封为西平侯。 于志宁:唐代官吏。字仲谧(558-665),京兆高陵(今属陕西省)人,贞观中为太子右庶子,高宗时拜太子太师,同中书门下三品,并封燕国公,以华州刺史致仕。 于休烈:唐代洛阳人,开元初举进士,累官至积贤殿学士。性恭俭仁爱,礼贤下士。本性真诚朴实,机警聪明。肃宗即位当了皇帝,于休烈从中都赶到京城被任命为给事中,后来又改任为太常少卿兼知礼仪使。中原遭到战乱破坏,文物书籍损失严重,于休烈将自己收藏的《五代论》献给国家,肃宗皇帝很满意,任命他为工部侍郎。于休烈在朝中任职三十多年,担任过许多重要显赫的官职,但家中却没有什么积蓄。一直保持正直俭朴,温文尔雅,从来也不将喜怒显示在脸上,他礼贤下士,鼓励提拔年轻人。虽然他官位高责任大,但工作勤奋,不知疲倦。他非常爱好读书,手中整天都拿着书本。 于慎行:明山东东阿人,字可远,更字无垢。隆庆进士。万历初历翰林院修撰,充日讲官。因劾张居正夺情,引疾归。后起官,历侍讲学士、礼部左右侍郎,累迁至礼部尚书。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起掌詹事府,后二年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寻>>
问题八:全世界有多少人姓于尊慧 你好,斗数之家团队为您服务:
全国同名的问题,I rrremanddddddddd:
度娘:同名 二字,排名置顶的必然是:
同名同姓同名同姓-基于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库而做
你点开这个网站,就是专门解决你所问的问题的网站喽!
这个网站有个好处,就是到底是哪个省有多少个和你输入的同名的都看的清清楚楚呢!
问题九:姓于的历史上的名人有谁 [于氏属地]
东海郡,今山东郯城。
[于氏来历]
于姓来源有三支:①周武王封第三个儿子叔于国(今河南泌阳县西北台镇),后代子孙以国为姓,称为氏。后因“”、“于”同音通用,就去邑旁为“于”,即于氏。②两晋十六国时,上述一支的于姓后代有部分人随拓跋迁居代州,改姓为勿忸于氏,至北魏孝文帝时,又恢复于姓。③唐时,复姓淳于氏为了避唐高宗永淳年号之讳而改姓于。
[于氏名望]
于姓人口众多且分布广泛,是我国当代第二十八大姓。历史上的于姓人才济济,涌现出不少名人。例如,西汉有丞相于定国,东汉有名将于禁,北周有大臣于谨,唐代有大臣于颀、于休烈、于志宁、于琮,诗人于钦,元朝有兵部侍郎于钦,明朝有兵部尚书于谦,清代有名臣于敏中、于成龙等。其中以于谦最广为人知,他在国家危急关头,能打败敌人,保卫国家,是著名的民族英雄,可惜后来却被误信谗言的明英宗杀害。
问题十:全国姓于的有多少人,来源是哪儿 于(Yú)姓源出有四:
1、出自姬姓,为周武王姬发的后代,以国名为氏。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周武王克商后,大举分封诸侯,其第二个儿子叔被封在国。据《广韵》所载,西周初年,周武王封第二子(有说第三子)于(故城在今河南省沁阳西北于邰镇),称于叔。后来,于叔的子孙就以国名为氏,有的姓了;有的则去邑旁姓于,是为河南于氏,史称于姓正宗。
2、出自古复姓淳于氏,为唐代时避讳宪宗李纯所改单姓于氏。据《古今姓氏书辩证》等所载,淳于公子孙,以国名为姓,称为淳于氏。唐贞观年间所定皇族七姓,有淳于氏。至唐宪宗李纯时,为避讳(“纯”“淳”同音),复姓淳于氏改为单姓于氏。到了宋代,又有部分于姓恢复淳于姓,也有一部沿袭未改的,形成此支于氏。
3、出自北魏时的万忸于氏,为孝文帝汉化改革时,恢复本姓于。据《路史》所载,鲜卑族的万忸于氏原为山东于姓人,后随鲜卑改之,孝文帝汉化改革,又复于姓。这一支于氏虽然是从鲜卑族的万忸于氏所改,一向也被当作外来的姓氏看待,但在实际上,他们仍然是汉族于姓的后代,只是在汉代之时,有一位名为于公的后代,随着拓跋氏离开了中原,并且为了适存于鲜卑族而改姓为万忸于氏,等到后来鲜卑族的拓跋在我国北方建立了北魏,才又“重回娘家”,复姓为于而已。居住在北方的于姓之人,多为这一分支。
4、出自赐姓或少数民族改于姓而来:
① 明朝时赐元人巴延达哩姓于名忠,清朝时,南方的部分尼玛哈氏改于姓。
② 又有达斡尔、鄂伦春、土、回、高丽等小数民族有改于姓者。
得姓始祖
于叔。为周武王姬发之次子(一说第三子),武王灭商后,大举分封诸侯,他把于国分封给于叔,起初于叔为于叔,其名得于封地。后来于国的子孙就以国为氏,有的姓了于,后来干脆去掉邑旁姓于,称为于姓,史称于姓正宗,是为河南于氏,后世于姓尊于叔为于姓的得姓始祖。
A 安氏 阿氏 艾氏 爱氏 奥氏 敖氏 嗄氏
B 世界白氏联谊会 柏氏 班氏 包氏 暴氏 鲍氏 百里氏 布氏
薄氏 炎黄卜氏宗亲网 步氏 秘氏 别氏同姓会 巴氏 宝氏 补氏
贝氏家网 贝氏家族 贲氏家族 毕氏族谱 毕氏 边氏家族 卞氏 邴氏
卜氏文化 卜氏家园 卜商联谊会 宾氏家族
C 程氏网 程氏家谱网 程氏家谱 淳氏 从氏 中华崔氏网 崔氏家园 崔氏宗亲网
仓氏 天下一蔡 蔡氏宗亲联谊会 蔡氏宗祠 蔡氏寻根之旅 新加坡蔡氏公会 巢氏 广西岑氏宗亲网
岑氏寻根 单氏 台山陈氏宗亲网 义门陈氏宗亲网 中华陈氏宗亲网 陈氏宗亲网 陈氏大宗祠 陈氏利川家族会
下坑陈氏续修谱志 陈氏家园网 曹氏网 曹氏家谱查询网 中国曹氏网 中国成氏宗谱 新马成氏宗亲会 成氏宗亲信息驿站
苍氏 晁氏宗亲网 柴氏网上家园 柴姓网 车氏 池氏宗亲 储氏 中华褚氏家族网
常氏家族官方博客 昌氏 畅氏
D 邓氏宗亲联谊总会 华夏邓氏 戴氏宗亲网 狄氏 刁氏 丁姓人家 东氏 东方
董氏 窦氏 都氏 堵氏 杜氏宗亲网 中华杜氏宗亲 澹台 达氏
笪氏 丹氏 钭氏 段氏宗亲网 顿氏 多氏 第五 东门
东郭 端木世家 段干 党氏 段氏宗亲网
E 阿氏 鄂氏 恩氏文化
F 中华房氏 中华费氏宗亲会 封氏 世界冯氏宗亲会 中华冯氏网 凤氏 伏氏 富氏
符氏 扶氏 中华傅姓文化网 贲氏 法氏 方氏谱牒学 风氏 逢氏
酆氏 樊氏 范氏 丰氏
G 郭氏之源 干氏 甘氏 盖氏 郜氏 戈氏 葛氏 龚氏
弓氏 贡氏 巩氏 公氏 公羊氏 公冶氏 公孙氏 谷氏
顾氏 谷梁氏 公良氏 公西氏 归氏 广氏 缑氏 勾氏
宫氏 耿氏 国氏 高氏 桂氏 妫氏 昝氏 关氏
管氏 顾氏 辜氏家园
H 贺氏 韩氏 杭氏 郝氏中华 何氏英才网 和氏 洪氏 弘氏
中华侯氏家族 侯氏家族 胡氏宗亲网 汉川胡氏 花氏 黄氏 宦氏 滑氏
桓氏 皇甫氏 惠氏 霍氏 哈氏 海氏 衡氏 后氏
扈氏 怀氏 赫连氏 呼延氏 红氏 华氏
J 姬氏 计氏 纪氏 季氏 暨氏 冀氏 中华贾氏网 简氏
江氏 姜氏宗亲网 蒋氏 焦氏 揭氏 解氏 金氏 靳氏
井氏 景氏 琚氏 鞠氏 具氏 吉氏
K 卡氏 阚氏 柯氏公会 孔氏宗亲网 寇氏 匡氏 邝氏 阔氏
康氏
L 兰氏详解 兰姓名人 蓝氏 郎氏名人 劳氏 雷氏 冷氏 黎氏
李氏公会 李氏族谱 李氏族谱网 练氏 梁氏 廖氏 蔺氏 林氏宗亲网
凌氏 刘氏家园 汉家刘氏网 隆氏 娄氏 楼氏 卢氏 芦氏
鲁氏 陆氏 鹿氏 路氏 吕氏 栾氏 罗氏通谱网 骆氏
联氏 连氏 赖氏 廉氏 龙氏
M 麻氏 马氏家族网 买氏 满氏 毛氏网 枚氏 梅氏 美氏
中国孟子 米氏 苗氏 闵氏 缪氏 莫氏 牟氏 母氏
牧氏 睦氏 慕氏 穆氏
N 中华牛氏家族 乃氏 南氏 倪氏 聂氏 宁氏 农氏 努氏
O 欧氏 区氏 欧阳氏
P 潘氏宗亲网 盘氏 裴氏 彭家网络 濮氏 朴氏 浦氏
Q 秦氏文化网 戚氏 漆氏 祁氏 齐氏 强氏 乔氏宗亲网 钱氏
青氏 邱氏 秋氏 裘氏 曲氏 屈氏 中华渠氏 全氏
权氏 瞿氏 邱氏宗亲网 乔氏宗亲网
R 任氏宗亲网 冉氏网 饶氏 戎氏 荣氏 茹氏 阮氏 芮氏
瑞氏 闰氏
S 商氏 赛氏 桑氏 沙氏 山氏 尚氏 烧氏 邵氏
申氏 沈氏 中华余氏网 孙氏宗亲论坛
盛氏 师氏 施氏 时氏 石氏 束氏 史氏 舒氏
司氏 斯氏 苏氏 宿氏 宋氏 索氏 生氏 隋氏
栗氏
T 唐氏 邰氏 谈氏 覃氏 谭氏 汤氏 唐氏 涛氏
桃氏 通氏 陶氏 滕氏 天氏 华夏田氏网 田氏宗亲网 田氏论坛
佟氏 量氏 中华涂氏 屠氏 托氏 脱氏 铁氏
W 魏氏魏网 韦氏 王氏源谭 王氏家谱网 王氏中华 汪氏 危氏 威氏
卫氏 温氏宗亲网 闻氏 文氏 翁氏 乌氏 邬氏 巫氏网
毋氏 吴氏 吾氏 伍氏 武氏 宛氏 万氏 邬氏宗亲网
X 夏氏 奚氏 锡氏 席氏 夏氏 鲜氏 洗氏 向氏
项氏 漳州萧氏网 霄氏 小氏 肖氏宗亲网 肖氏家族网 辛氏 欣氏
邢氏 幸氏 熊氏 胥氏 须氏 徐氏 许氏文化网 序氏
宣氏 中华薛氏家族 寻氏 中华谢氏网
Y 叶氏 焉氏 鄢氏 延氏 闫氏 严氏 言氏 阎氏
颜氏 晏氏 燕氏 羊氏 阳氏 杨氏 姚氏 野氏
衣氏 依氏 易氏 栾氏 殷氏 尹氏译站 应氏 雍氏
尤氏 由氏 游氏 右氏 于氏 余网 俞氏 虞氏
禹氏 玉氏 郁氏 喻氏 无氏 原氏 袁氏 岳飞网
云氏 运氏 云氏宗亲网 于姓的天空
Z 新加坡张氏总会 中华张氏网 张姓论坛 泽氏 曾氏宗亲网 扎氏 翟氏 詹氏
占氏 湛氏 章氏文化研究网 赵氏宗亲 针氏 甄氏宗亲网 甄氏集团 郑氏
支氏 中华郅氏网站 自贡钟氏 中华周氏网 朱氏家族 诸氏 竹氏 竺氏
祖氏 邹氏宗亲网 中华邹氏族谱网 自氏 潮汕卓氏宗亲会 壮氏 庄氏宗亲会 祝氏宗谱
中华左氏 宗氏 正氏 昝氏 臧氏家谱
郐(会)[郐(会),读音作guì(ㄍㄨㄟˋ),不可读作kuài(ㄎㄨㄞˋ),更不可读作huì(ㄏㄨㄟˋ)]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妘姓,出自颛顼帝之孙祝融氏之后裔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据《连山氏祝融、炎黄子孙姓氏起源族谱世系》记载,颛顼帝之孙祝融约在公元前2125年建都于郐(今河南新密曲梁乡大樊庄村溱水东岸古城寨)。
其第二代后裔约在公元前2093年有因居邑名称而为姓氏者,分衍有祝融氏、郐氏,后再分衍有祝氏、融氏。
其第三代后裔即典(太典),亦称烈山氏,将都城迁往烈山(今河南密县南部、湖北随州曾都区厉山镇九龙山烈山),分衍有厉山氏,后迁厉山(今山东菏泽厉山),后再分衍有烈氏、列氏、厉氏、历氏。
其第四代后裔即少典,亦称公孙氏。母亲即为蟜氏女安登,又称任姒,厉山氏,姜姓,后迁往姜水(今陕西岐山横水河、宝鸡一带),在公元前2027年生长子即炎帝神农氏,后生次子少典氏。
其第五代后裔即石年,奔水氏听为妃,尊卢氏之女为妾,分衍有勖其氏。
其第六代后裔即临魁,分衍有堇氏、权氏、不浩氏、端氏、女娃氏、邛氏、柱氏、起我氏、巨駓氏。
其第七代后裔即承云,分衍有伊氏、宛氏、陈氏、仓氏、神氏、农氏、耆氏、庆甲氏、衡氏、芒昧氏。
其第八代后裔即明,分衍有监氏、夷栗氏。
其第九代后裔即宜,为越南开国之君,分衍有谷氏、伯坚氏、节氏。
其第十代后裔即来,分衍有赫胡氏
其第十一代后裔即裹,分衍有封胥氏。
其第十一代后裔即封胥,为赫胡氏之子,妣女娥氏。
其第十二代后裔即依卢,妣九方氏。
其第十三代后裔即启昆,妣有蟜氏附宝,北迁于有熊(今河南、山东间熊耳山),分衍有有熊氏。
其第十四代后裔即黄帝,亦称有熊氏、轩辕氏,元妃西陵氏嫘祖,二妃方雷氏女节……
如此看来,郐氏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姓氏,比中华姓氏群体的始祖少典氏、神农氏还早两代,比黄帝轩辕氏更早十三代。
第二个渊源:源于妘姓,出自西周初期周武王给颛顼帝之孙祝融氏之后裔的封地,属于以国名为氏。
据清朝朱骏声所著《说文通训定声》中记载,“郐氏出自妘姓,为颛顼帝之孙祝融氏之后裔。”而据河北省政协《文史精华》主编石玉新所著《华夏姓氏考》中记载:“郐氏出自姬姓,以国名为姓。”
本书认为,史籍《说文通训定声》的记载是正确的,郐氏当源于妘姓,而非姬姓。不能因郐国为周武王所赐封国,就认定郐氏源于姬姓。
周武王灭商纣后,将祝融的后代封到郐(今河南密县),后建立了郐国。到春秋时期的周平王二年(鲁孝公二十六年,郑武公二年,公元前769年),郐国被郑武公所灭。
郐国被郑国吞并后,其君的后代中有人就用原国名“郐”作为自己的姓氏,称郐氏;也有人因失国而去掉“邑”偏旁,用“会”字作为姓氏,称会氏。
东汉时期著名的炼丹理论家、经典化学的鼻祖魏伯阳(公元100~170年)在自我介绍时说:“郐国鄙夫,幽谷朽生;挟怀朴素,不乐权荣。”意思是说:我是古郐国的一位普通人物,是在幽静深山老林中所生的;但我胸怀朴素的大道,鄙视拥有权势和荣华富贵。
魏伯阳是会稽上虞人(今浙江上虞),为高门望族之子,他生动地述说了自己的籍贯、身份地位和志趣。“郐国”,是魏伯阳追述自己远古的籍贯,他采取了舍今用古的隐喻手法,舍去了籍贯当今的称谓,这是古今文人惯用的手法。
古郐国的都城至今尚存,在今河南省密县东部距县城三十五公里的曲梁乡大樊庄东北、溱水东岸的故城角寨子村。郐国在西周建国以后,是一个文化相当发达的诸侯国,在典籍《诗经》中记载有十五首“国风”,其中就有“郐风”四首。
注:今《现代汉语词典》中在“郐”字栏下只有一个读音“kuài”,除此之外,还有其它一些姓氏也都缺少正确注音,实在是有够缺失的,当及早进行修订。
二迁徙分布:
今山东省威海市的文登县,河南省新郑、密县均有郐氏族人分布。文登县的郐氏族人是在清朝初期从云南迁来该县安村,以姓氏命名为郐家村。
三郡望:
新密县:新密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早在八千多年前,祖先就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生息繁衍,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在此出生,立宫建殿、建都定国,开创了华夏一统基业,缔造了华夏五千年文明历史。西汉高祖刘邦始置密县,迄今已有两千余年。境内名胜众多,风光秀美,轩辕丘古城寨城址、黄帝宫、郑公墓、汉墓锺华夏之灵,青屏山、神仙洞、香峪寺、桃花源毓溱洧之秀。轩辕丘古城寨址的发掘,被评为2000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已被专家考证为黄帝古都轩辕丘所在之地。
四历史名人:
郐志刚:(公元1952~今),字佰闲;江苏武进人。
毕业于常州商业学校,现任武进供销合作社联社嘉泽某事业单位经理。
郐东成:(公元1958~今),著名中国第一网商门户的建立者。
河北省石家庄市富润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经理。
1、太祖 李成桂 1335年—1408年,在位期间1392年-1398年
2、定宗 李芳果 1357年—1419年,在位期间1398年-1400年 太祖嫡次子
3、太宗 李芳远 1367年—1422年,在位期间1400年-1418年 太祖嫡五子
4、世宗 李 祹 1397年—1450年,在位期间1418年-1450年 太宗嫡四子
5、文宗 李 珦 1414年—1452年,在位期间1450年-1452年 世宗嫡长子
6、端宗 李弘暐 1441年—1457年,在位期间1452年-1455年 文宗嫡子
7、世祖 李 瑈 1417年—1468年,在位期间1455年-1468年 世宗嫡次子,端宗之叔父
8、睿宗 李 晄 1450年—1469年,在位期间1468年-1469年 世祖嫡次子
9、成宗 李 娎 1457年—1494年,在位期间1469年-1494年 世祖嫡长子德宗李暲嫡次子,睿宗侄子
10、燕山君 李 隆 1476年—1506年,在位期间1494年-1506年 成宗长子
11、中宗 李 怿 1488年—1544年,在位期间1506年-1544年 成宗嫡长子,燕山君之弟
12、仁宗 李 岹 1515年—1545年,在位期间1544年-1545年 中宗嫡长子
13、明宗 李 峘 1534年—1567年,在位期间1545年-1567年 中宗嫡次子
14、宣祖 李 昖 1552年—1608年,在位期间1567年-1608年 中宗庶七子德兴大院君李岹之第三子,中宗庶侄
15、光海君 李 珲 1575年—1641年,在位期间1608年-1623年 宣祖庶次子
16、仁祖 李 倧 1595年—1649年,在位期间1623年-1649年 宣祖庶五子元宗李琈之长子,光海君庶侄
17、孝宗 李 淏 1619年—1659年,在位期间1649年-1659年 仁祖嫡次子
18、显宗 李 棩 1641年—1674年,在位期间1659年-1674年 孝宗嫡子
19、肃宗 李 焞 1661年—1720年,在位期间1674年-1720年 显宗嫡子
20、景宗 李 昀 1688年—1724年,在位期间1720年-1724年 肃宗庶长子
21、英祖(英宗) 李 昑 1694年—1776年,在位期间1724年-1776年 肃宗庶四子
22、正祖(正宗) 李 祘 1752年—1800年,在位期间1776年-1800年 英祖次子庄献世子李愃之次子
23、纯祖(纯宗) 李 玜 1790年—1834年,在位期间1800年-1834年 正祖庶长子
24、宪宗 李 奂 1827年—1849年,在位期间1834年-1849年 纯祖嫡长子孝明世子(翼宗/文祖)李旲嫡子
25、哲宗 李 升 1831年—1863年,在位期间1849年-1863年 庄献世子第三子恩彦君李裀之孙,父为彦君第三子全溪大院君李圹
26、高宗 李 熙 1852年—1919年,在位期间1863年-1907年 庄献世子第四子恩信君李禛之曾孙,祖南延君李球为仁祖嫡三子麟坪大君第六代孙,父为南延君第四子兴宣大院君李昰应 纯宗 李 坧 1874年—1926年,在位期间1907年-1910年 高宗嫡长子
扩展资料朝鲜国王的历史: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七月十六日,高丽大将李成桂废高丽恭让王,在松京(开城)寿昌宫即位,其时五十八岁。李成桂以“权知高丽国事”的头衔向明朝上表,趁高丽王混乱,自己受推戴不得不即位,明太祖朱元璋不予批准。
不久,李成桂拟定两个国号——“朝鲜”(古号)和“和宁”(李子春就仕之地)请朱元璋决定,朱元璋选了朝鲜二字,但是又因为李成桂“顽嚣狡诈”而不正式册封赐印。于是李成桂的头衔改成了“权知朝鲜国事”。
李成桂即位后,次子李芳远被封为靖安大君。经过两次王子之乱,在建文二年(1400年)被封为世子,十一月十三日受其大兄禅让于松京寿昌宫。
此时,明朝发生了一场极大的变局。太孙朱允炆即位,燕王朱棣起兵靖难,明惠帝用人不当,渐处下风,被迫对朝鲜更多地采取怀柔政策。为了在内战中拉拢朝鲜站在朝廷一方,便敕谕礼部,“朝鲜本礼文之国,辞位传袭之事,……若果无亏天理,悖人伦的事,任他国中自主张”。
于是方赐李芳远国王诰命,及亲王爵的九章冕服(朝鲜本爵,应赐五章或七章服)。这样,李成桂和李芳果多次求而不得的明朝册封,终于被李芳远得到了。他的头衔也从其父兄的“权知朝鲜国事”变成了朝鲜国王。
明成祖“靖难”成功登基之后,李芳远又再次上贺表,请冠冕服饰,于是再次得到了明朝所赐的金印、诰命、冕服、九章、圭玉、佩玉、妃珠翠七翟冠、霞帔、金坠、经籍彩币表里……,封朝鲜国王。
此后,历任朝鲜统治者均循例受封为朝鲜国王。只能自称孤,寡人,不能自称朕;只能被大臣称大王,殿下,不能称皇上,陛下,否则即为僭越。
朝鲜王朝时期(公元1392-1910),朝鲜国王的官服是红底金色图案的蟒袍,朝鲜王后则饰以凤。公主、翁主和嫔妃则饰以花型图案。赤翟衣是明朝皇帝明惠宗朱允炆下赐给朝鲜国王的,是特许的亲王级别的服饰。天青色翟衣作为中国皇后的等级,朝鲜王妃不能僭越。
-朝鲜国王
斗[斗、鬦、鬬,读音作dòu(ㄉㄡˋ),亦可读作dǒu(ㄉㄡˇ)]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期夏禹后裔楚国公族斗伯比,属于以国名或封邑名称为氏。
著名的清朝史学家陈厚曜在《春秋世族谱》中论述,芈姓楚国除了王室熊氏以外,其士族的宗子世系有十三氏,为西周初期到春秋时期的楚国大族,其中就有斗氏。楚国公族的其他十二氏分别为泊氏、成氏、屈氏、劳(蘧)氏、熊氏(非王族庶支)、阳氏、申叔氏、申氏,伍氏、潘氏、沈氏,观氏。
周平王七年(公元前764年),熊仪逝世,被尊为“若敖”。楚国君主自此始有谥号,并有若敖氏一族。若敖氏的一支后来在楚平王时期曾造反试图夺权,结果被楚平王镇压下去。熊仪曾娶妻于鄠,生子取名伯比,伯比被封于斗邑(今湖北郧西),以邑取姓,史称斗伯比,从此楚国开始有斗氏一族,读音作dòu(ㄉㄡˋ)。
楚国行政官制多以“尹”为名,令尹执一国之柄,为百官之长;军事官制以“国柱”为名,上国柱(大司马)执一国之军,为各军之长。令尹、国柱居上卿之位,多由楚国的公族成员及其后裔充任。在楚国的历史上,斗氏一族就曾多次担任“令尹”、“上国柱”之职。
从春秋末期到战国时期,斗氏一族又分衍出了项氏、权氏、随氏、江氏、豆氏等单姓,以及斗斵耆氏、斗斵乳氏、斗斵谷氏、斗斵强氏、斗斵缗氏、斗斵文氏、斗斵班氏、斗斵比氏等复姓,这些复姓分支在秦、汉之后,又逐渐省文简化为单字斗氏、豆氏。
本书特别要指出的是,斗氏家族分衍有一支十分著名的后裔分支,那就是项氏。项氏一族中的后代项梁、项羽、项伯等人,都是秦、汉之际风云人物。后项梁、项羽一族后裔愤项羽当年养刘为害,因此改为虺氏;而项伯一族则被汉高祖刘邦赐姓为刘氏。
第二个渊源:源于各民族变姓,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哈尼族原哈斗氏,后有取汉字谐音“斗”为姓氏者,称斗氏,读音作dǒu(ㄉㄡˇ)。哈斗氏亦有改汉字单姓李氏者,为唐朝时期帝王赐姓。
历史名人:
斗伯比:(生卒年待考),芈姓,亦名熊伯比,若敖熊仪之子;斗邑人(今湖北郧西)。著名春秋时期楚国令尹,斗氏鼻祖。
周桓王十四年(楚武王三十五年,公元前706年),斗伯比参政,参与楚武王国政决策,他为楚武王攻随服随出谋画策,起了重要作用。斗伯比识人精辟,据史籍《左传·桓公十三年》记载,他认为“莫敖屈瑕骄傲轻敌,伐罗必败”,结果,屈瑕在率楚军讨伐罗国时,果然大败。可见,斗伯比是楚武王身边很有才干的最高统治集团成员之一。
斗伯比是楚国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人物,他执楚国令尹之政时期,正值楚武王熊通称王发展的时代,在楚武王攻伐有周王朝支持的随国,彻底征服随国,以及助楚武王称王的整个过程中,立了大功。
斗谷于菟:(生卒年待考),芈姓,字子文,斗伯比之子;斗邑人(今湖北郧西)。著名春秋时期楚国令尹。
斗谷于菟因是在农历5月5日生,其母以为不祥,弃之于云梦草泽中。传说他由虎喂乳,后由郧国君收养。楚国人称“乳”为“谷”,称“虎”为“于菟”,故名斗谷于菟。
楚成王初立时,楚子元乱国,为斗班所杀。在楚子元内乱平定后的楚成王八年(公元前664年),楚成王以斗谷于菟为令尹,自己亦日渐成长,楚国政局从此稳定,并开始以崭新的面貌北上争霸。
斗子文,又名斗谷於菟,是楚国历史上著名的令尹之一,对楚国的强大和北上争霸,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的身世,史籍《左传·宣公四年》有详细的记载,说:“初,若敖娶于妘,生斗伯比。若敖卒,以其母畜于妘,*于妘子之女,生子文焉。妘夫人使弃诸梦中。虎乳之。妘子田,见之,惧而归。夫人以告,遂使收之。楚人谓乳谷,谓虎於菟,故命之曰斗谷於菟。以其女妻伯比。实为令尹子文。
据此说法,斗子文系楚国君若敖熊仪之后,或熊仪之子别封斗邑,为斗氏之祖,亦号称若敖。班固称“班氏之先,与楚同姓,令尹子文之后也”。可见斗射师、斗班、斗谷于菟等均属若敖氏之族,对平定楚子元内乱,起了重要作用。正因此,斗谷于菟才被任命为令尹这一要职的。
史籍《左传·庄公三十年》说:“斗谷於菟为令尹,自毁其家以纾楚国之难。”史籍《会笺》说:“时楚国府库空竭,子文,财巨室,积财不少,故自减少家产,以纾其难也。”
斗谷于菟任令尹时,正值楚国统治集团内争和子元内乱之后,困难重重,谷于菟能从国家和民族利益出发,毫不犹豫地“自毁其家”,尽力相助效劳,使楚国迅速度过了难关。因此,斗氏之族从稳定楚国政局,到解决国计民生困难,均作出了巨大贡献。
斗谷于菟协助楚成王大力整顿楚国内政,率军灭了弦国、黄国、英国,压抑了蔡国、随国、徐国、江国等诸侯国,使楚国在长江流域成为无以抗衡的霸主,并有足够的力量对抗晋、齐、宋、秦等中原大国。
斗谷于菟执政后,留下的历史佳话也很多。据史籍《说苑》中记载,斗谷于菟的族人犯法,被廷理(廷理,楚国执掌刑法之官)拘捕,后听说是斗谷于菟的族人,立即释放。斗谷于菟听说后,对廷理批评说:“凡立廷理者,将以司犯王令而触国法也。夫直士持法,柔而不挠,刚而不折,今弃法而背令而释犯法者,是为理不端,怀心不公也,岂吾营私之意也。何廷理之驳于法也。吾在上位以率士民,士民或怨,而吾不能免之于法。今吾族犯法甚明,而使廷理因缘吾心而释之,是吾不公之心明著于国也。执一国之柄,而以私闻,与吾生不以义,不若吾死也。”
斗谷于菟一方面批评廷理,另一方面又教育族人主动伏法,廷理害怕,就对其族人执行了刑法。
另据史籍《国语·楚语》、史籍《战国策·楚策》等记载,斗谷于菟又是一位清廉勤政、律已恤民的执政者。如史籍《国语·楚语下》说:“昔斗子文三舍令尹,无一日之积,恤民之故也。成王闻子文之朝不及夕也,于是乎每朝设一脯一束、糗一筐,以羞子文,至于今秩之。成王每出子文之禄,必逃,王止而后复。人谓子文曰:‘人之求富,而子逃之,何也?’对曰:‘夫从政者,以庇民也。民多旷者,而我取富焉,是勤民以自封也,死无日矣。我逃死,非逃富也。’”
史籍《战国策·楚策一》中记载莫敖子华之语:“昔令尹子文,缁帛之衣以朝,鹿裘以处,未明而立于朝,日晦而归食,朝不谋夕,无一日之积。故彼廉其爵,贫其身,以忧社稷者。”
从上述记载,可知斗谷于菟是春秋前期颇为先进开明的思想家和政治家。
斗谷于菟在任令尹期间,还有一大历史佳语,也是值得注意的。史籍《论语·公冶长》中记载:“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
从有明确记载看,斗谷于菟从楚成王八年任令尹后至楚成王二十五年让位子玉,长达二十七年之久。在这二十七年中,他曾“三仕”、“三已”。这一方面说明其地位之重要,楚成王曾三次请他出任令尹;而另一方面,所谓“三已”、“三舍”则是子文主动请求的,具有荐贤、任贤的意思。如他让位于子玉,就是在子玉攻陈、取焦、夷,城顿立有大功的情况下提出的。当吕臣反对时,斗子文理直气壮地说:“吾以靖国也。夫有大功而无贵任,其人能靖者与有几?”可见斗谷于菟的让位,是为了荐贤,是从国家利益出发的,并不计较个人得失。
斗谷于菟是
子姓简介及详细资料
本文2023-10-12 00:32:42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31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