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衍和王安石都是欺世盗名之辈吗?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2浏览:4收藏

王衍和王安石都是欺世盗名之辈吗?,第1张

苏洵在当时北宋因贫弱不得不进行王安石变法却引起百姓不满的背景之下,写出了辨奸论这一篇文章,表面上是讽刺西晋的王衍,实际上是讽刺其政治对手王安石,认为两人都是欺世盗名之辈。

王衍出生于西晋的名门望族,人长得仪表堂堂,作风优雅,风度翩翩,尤其是擅长研究黄老学说,名震西晋都城洛阳。

连晋武帝的丈人杨骏都仰慕王衍的学问和风度,想要把自己的另一个女儿嫁给他。但王衍清高看不上杨氏外戚家族,整日装疯卖傻,杨骏只好作罢。王衍也赢得了不攀附权贵的好名声,自此之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整天空谈义理,成为了玄学的杰出代表人物。

王衍还得到了朝廷的重用,成为了尚书令,自己女儿嫁给了当时的愍怀太子做妃子。但好景不长,白痴皇帝晋惠帝执政之后,贾南风作为皇后祸乱朝政,杀死了杨骏之后,又把屠刀指向了愍怀太子,将太子废为平民。贾氏外戚家族独揽大权。王衍一看愍怀太子倒台,马上向贾南风皇后表态,要求解除愍怀太子与自己女儿的婚姻,让世人看清了王衍的真面目,一点儿骨气没有,清高是装出来的,完全是欺世盗名之辈。

而苏洵生活的宋神宗时代,由于宋朝积贫积弱,宋神宗启用王安石进行变法,但是王安石由于用人不当,搞得民怨沸腾,苏洵作为王安石的政敌就想借讽刺王衍来暗访王安石。苏洵认为王安石也像王衍一样想要通过变法欺世盗名,并没有真正地为人民谋福利,并没有使北宋变得强大。但我认为王衍和王安石不能相提并论,王安石是为了整个国家的福祉而进行变法,尽管有各种弊端和举措失当,但不能把王安石简单地称作欺世盗名之人,苏洵的这种说法连他儿子苏轼都不赞同。

西晋名士王衍,长相非常俊秀,才华出众,是西晋初年士民心中的偶像,但是他的骨子里却是浮夸清谈、没有气节的人,做事欺世盗名只图自保,终日口中雌黄,误国误民。

王衍相貌俊雅,让人望而生叹,当时人评价他说“神姿高彻,如瑶林琼树”,又说他“神锋太俊”,“岩岩清峙,壁立于仞”,认为世间没有人能够和他相比,只能从古人中去寻找像他这样完美的人,说这些话的都是朝廷重臣,可见他差不多算是全民偶像,再加上他才华横溢,终日高谈阔论,给人以高深莫测的样子,被人称作“一世龙门”。

王衍的妻子非常贪财,王衍为了表示清高,口中绝不提钱字,他妻子就故意在他睡着时,用钱串起来围在他的床四周,他早上醒来对仆人说“快把这些东西拿走!(举却阿堵物!)”王衍虽然表面清高,骨子里却是没有原则的人,他的女儿是太子司马遹的妃子,皇后贾南风为了独揽朝政,找罪名陷害太子,王衍怕惹祸上身,就让女儿和太子离婚,他这种毫无节操和正义感的行为让很多人对他很失望,贾南风倒台后,他的这种行为受到弹劾,被判处终身监禁,但是后来遭遇八王之乱,他又被朝廷重新任命位列三公。

王衍作为朝廷重臣,却只在乎自己的退路,不顾国家安危,西晋王朝风雨飘摇,王衍就让自己的两个弟弟分别担任荆州刺史和青州刺史,自己在京城,还非常得意的认为,这样就算是狡兔三窟,不管遇到什么变故,自己家族都有后路。永嘉之乱时,王衍因为名气大,有人推举他为大元帅抵御外族入侵,王衍心中胆怯,就假装自己淡泊名利,不肯任职。

最终王衍落到羯族部落首领石勒手中,王衍分析西晋灭亡原因头头是道,却只字不提自己这种清谈误国的行为,为了讨好石勒,还主动劝石勒称帝,石勒非常鄙薄王衍这种华而不实的行为,他一针见血地说:“晋朝就是毁在你们这种人手里!”下令处死王衍,王衍临死时幡然悔悟说“如果我们不是崇尚浮华虚诞,能够勤勉奉公匡扶天下,也不会有今天这个下场!”但是这时悔悟已晚,这个西晋时期玄学代表人物最终落得国破身亡的下场,享年五十六岁。

1、灭亡时间 2、灭亡原因

  晋朝(265—420年),是中国历史上九个大一统朝代之一,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它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属于六朝之一。

266年司马炎登基,国号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灭东吴,完成统一,后经历“八王之乱”。晋愍帝迁都长安,316年灭西晋,建立了十六个国家,史称“五胡乱华”。317年,晋室南渡,司马睿在建邺建立东晋,东晋曾多次北伐。383年东晋与前秦淝水之战后得到暂时巩固。两晋时期少数民族迁至中原,加强了民族融合,北人南迁,开发了江南地区。两晋总历时一百五十六年。420年,刘裕建立宋,东晋灭亡。

  灭亡时间

  西晋灭亡时间为公元316年

  东晋灭亡时间为公元420年

  灭亡原因

  西晋

  1、统治集团腐朽,西晋皇族为争夺皇位,混战了十几年,耗竭了西晋的国力。

  2、西晋的官僚地主残酷压迫内迁的少数民族,激起他们的反抗。

  分析

  关于西晋灭亡的重要原因,个人认为不外乎以下三方面的直接原因:皇帝白痴、八王之乱、皇后专权。历代王朝的灭亡首先是政治上出现问题,西晋也不例外;让一个白痴做了皇帝,王朝中央政府的中枢神经系统出现了紊乱,这个国家想不完也难。

  具体原因

  由于长期的内乱(八王之乱你知道吧)后国力渐弱、加之统治者的对外民族压迫 致使本就风雨飘摇的晋王朝摇摇欲坠、后匈奴贵族刘渊之子刘聪攻破洛阳。俘虏怀帝。西晋灭亡。北方战乱、十六国突生!

  光熙元年(306年)东海王司马越毒死惠帝,司马炽即位,改元永嘉,司马越为太傅辅政,政局为司马越把持。在此期间,匈奴等少数民族也开始建立独立的政权,其中刘渊已经自称汉帝,但是晋朝内部的权力斗争也日渐严重。永嘉五年(311年)正月,晋怀帝密诏荀晞讨司马越,三月发布诏书讨伐,司马越于同月病死,众共推王衍为元帅。四月王衍遣军队在护送司马越灵柩回到东海封国时,与镇东大将军石勒的二万军队于苦县(河南鹿邑)宁平城(河南省郸城县东宁平乡)作战,石勒(后来的后赵老大!)纵骑围而射之,将士十余万人相践如山,全被歼灭,石勒焚烧司马越的灵枢。王衍被擒时,劝石勒建国称帝,以求苟活,但仍被石勒活埋,临死叹息:“向若不祖尚浮虚,戮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至今日﹗”西晋最后一支主要兵力被消灭,已无可战之兵。

  东晋

  皇帝不如大臣强悍,经过几代积弱,皇帝成了空架子,遇到有作为又有野心的大臣自然就不愿一个傀儡在眼前碍事了,东晋就是这样被刘裕给灭掉的。

  分析

  东晋这个政权颇有特殊性。一切外来政权,想站稳脚跟,必须和当地贵族打成一片,这个是很多政治家都懂得的道理。司马睿能当上皇帝,王导的贡献相当大,所以就有“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由于王家功劳很大,所以王家的宗族受到了很大的礼遇,尤其是王敦。后来这个王敦作乱,好在没有成功。但是权臣问题,成为东晋很大的问题,有许多大臣,都是兼八州刺史。也就是东晋所有州的刺史。还有什么丞相、大将军、司隶校尉、录事尚书这种有实权的大官,往往都是一个人。所以,接下来又出现了祖约、桓玄等等叛乱,桓玄还曾经短暂灭亡了东晋。再后来就是刘裕,最终灭亡了东晋。谢家也曾经当过权臣,不过还算老实。这样,就出现了,南朝无论谁当皇帝,王谢两家都得吃香,否则你这个皇帝也当不踏实。这种情况到了隋朝才有所好转,到了唐太宗时期,几次重修家谱,才最终使得王谢两家衰落。

王翦是频阳人,儿子王贲,孙子王离。王翦和儿子王贲都是秦灭六国主要战将。孙子王离在秦二世率秦军与项羽战,结果战败被俘。至于被杀掉还是怎么的,太史公司马迁没交待,班固也没有去作调查。司马迁在《史记•项羽本纪》中交等了当时秦军几位主将的下场是: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中则说“王离军降诸侯”。不过,我估计是活不了,因为项羽的爷爷就是死于王翦之手,以项羽的性格,杀掉了王离正好可以为其祖父项燕报仇。至于王离的子女,史书中没有交待。不过在晋代琅琊王氏的家谱中倒是提到了,说王离有两个儿子,长子王元,次子王威。王离投降了项羽,王离家族的人纷纷出逃,否则秦二世和赵高肯定会灭他们满门。王元逃到了现在临沂,成为琅琊王氏的先祖;而次子王威逃到了现在山西太原,成为太原王氏的始祖。

  这两家自此后长期默默无闻,直到王元的曾孙王吉出现。王吉曾出任昌邑王刘贺的中尉,昌邑王刘贺被霍光废掉后,其属僚多被处死。王吉因为曾数次劝谏过刘贺,所以得以免死,但要去劳改。后来,王吉又出任益州刺史,汉元帝时病死。当是王吉名气很大,与王章、王尊齐名,号称“三王”。

  他的儿子王骏出任曾出任御史大夫,后又代薛宣出任丞相。王吉和王骏都是以儒学出身,但是他们两人都没有封侯。而才名等爷爷和父亲的王崇时却被封为扶平侯。不过,当时已时王莽篡位的之前夕,王崇采取的是与王莽划清界线不合作的态度,但是又明抗王莽,于是回到了自己的封地,不久被其侍婢杀掉。天知道这个侍婢是不是王莽的杀手。王崇死后其家族沉默了很长时间。直到王崇的后代中出现了一个王戎的。

  这前王家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王雄及其子王浑都不过是地方官员。王睿曾出任荆州刺史,后来被孙坚以个人恩怨找了个借口给杀了。王氏家族真正成为士族其实源于王戎和堂弟王衍两人的活动。王戎是三国末期竹林七贤之一,不过这个人并没有什么真正的本事,而且贪财好利。他的堂弟王衍更不是一个好东西。不过东晋初年的政治军事政治格局倒与此人有很大关系。

  王衍对西晋末年的局势并不看好,于是便想“狡兔三窟”之计,以确保他们琅琊王氏的安全。他安排王导去琅琊王司马睿那,经营东南;王羲之的父亲王旷在北方;而王敦则掌控兵权,在荆州一带。三窟之中只有王旷在北方失败,而王导和王敦两人则完全掌控了东晋初年政军大权,出现了“王与司马共天下”的局面。至于太原王氏,他们长期沉寂,一直到汉末司徒王允的出现。

  不过王允在杀掉董卓后,被反扑的董卓下属给抄家灭族,只剩下两个侄子逃了出来。他的侄子在汉末三国时期也很有名,可惜后来又一次站错队,再一次被抄家灭族。也就说王允这一支人家基本上结束了。不过王威的后代另一支在西晋时期开始活跃起来,东晋时期这支王氏虽然不如同宗的琅邪王氏,却也曾一度兴盛。

每年回家过年时,许多年轻人都有被催婚的烦恼。而在古代也有一位大名士为了“躲婚”装疯卖傻,当时的外戚要将女儿许配给他,他只能装疯卖傻。这位名士就是西晋大臣王衍。

王衍是西晋名士,在西晋末年,受到朝廷重用,他是玄学清谈的领导者之一。王衍不仅在学识上才华过人,单从外貌来看也是一位翩翩君子。英俊潇洒的王衍虽称不上是貌若潘安,却也让当时的许多姑娘暗许芳心。在当时王衍可算的上是一代才子,在西晋时颇有名声。

王衍曾经向尚书仆射羊祜陈述公文,在当时名望很高的羊祜面前王衍毫不畏惧,表现的十分得体。也正是因为这样,当时的外戚杨俊想要让王衍成为他的女婿。然而王衍却认为娶当时外戚的女儿有攀龙附凤之嫌,不是君子所为。为了躲开这桩婚事,王衍装疯卖傻,假装是个疯子才避开了这桩婚事。

后来王衍果然没有辜负众人的期望,担任了许多官职,步步高升。他先后担任过太子舍人,尚书郎,黄门侍郎等官职。然而,作为当时的大名士,王衍身上有着许多文人的通病,例如王衍喜好玄学。即使担任官职也总只是纸上谈兵,没有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成日沉迷于玄学不问正事。另一面王衍作为国家的宰相。一心只想保全自己的安危,只想让自己和家族在乱世之中苟且偷生,并没有将国家危难放在第一位,因此王衍作为当时的官员是极其不负责任的。

从文化层面上来看,王衍确实是一个人才,他的作品《尊夫人帖》仍然在书法艺术中占有一席之地,但是作为一名官员,王衍却是不称职的,他的文人气质并不适合官场,他的心中仍以小家为主,并没有将国家苦难放在心上。

今天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历史人物是王衍(256年—311年),西晋名士、清谈家,西晋末年重臣,著名丑女皇后贾南风的亲戚。此人可谓是中国几千年历史少有的“矛盾体”,将自己包装得道貌岸然,背地里专做让人瞧不起的事。都说空谈误国,此人就是最好的例子!

王衍字夷甫,出身当时的名门望族琅邪王氏,幼年即“神情明秀”、“风姿详雅”。王衍不爱钱是出了名的,他父亲平北将军王V,在世时给了儿子很高的教育。王V死后王衍果断把家产都送了人,自己搬到乡下田园居住。王衍将自己比成孔子的学生“子贡”,平时连嘴巴说个“钱”字都不肯。王衍之妻郭氏,和皇后贾南风有亲戚关系,生平最爱搜刮钱财,郭氏见王衍不肯提“钱”,趁王衍睡觉用铜钱围着床撒了一圈,想出丈夫的丑。

琅邪王氏

结果呢,王衍醒来后已经被自己最厌恶的铜钱包围,死活不肯说出“钱”字,更不肯跨过铜钱,裹着被子在床上大叫婢女,“举阿堵物却!”麻利点,快把这些劳什子弄走啊。

王衍最终位列三公,号称是道德君子,其实非常虚伪。

彭城王司马权养了一头快牛。王衍和王司马权赌射,把牛赢走了。司马迁对王衍说,“如果你想留着自己骑,那么随你的便,如果你吃掉这头牛,我愿意出20头普通牛换取它的性命,你看可以吗?”王衍出尔反尔,还把司马权最喜爱的牛吃掉了。

西晋历史

王衍虽为西晋重臣,始终只想着自己的利益。他对东海王司马越说,“应当选择有才能的人出任青州、荆州刺史”。青州和荆州都是当时的军事要地,司马越非常赞同王衍的话。不久后刺史的委任状下来了,王衍亲弟王澄任荆州刺史,从弟王敦为青州刺史整个西晋包括司马越在内一片哗然,“这还能算司马家的天下吗?”

王衍得意洋洋地说,朝廷里有我,两个弟弟都当了军事长官,以后王家可以高枕无忧了,哈哈。

王衍逼女儿离婚那段,也能体现出极度自私自利的心。

皇后贾南风

王衍长女王惠风嫁愍怀太子司马为妻。因为司马不是贾南风的亲生儿子,性格又很暴烈,最终被贾南风害死。王衍看准了太子这棵树靠不得,在司马刚被废的时候,忙不迭替女儿递了离婚书给贾南风,撇清了和女婿的关系。王惠风自己是非常想和丈夫同生共死的,可惜她一个女子拗不过父亲。王惠风坐在轿子里被抬回王府,一路嚎啕大哭悲伤不已,连路人都为之动容。

后赵皇帝石勒

最可耻的事情就是王衍推卸西晋败亡的责任。

公元311年,石勒大破西晋军队,召见很多西晋大臣。王衍陈述西晋败亡的原因,把自己的责任推得干干净净。王衍是这么说的,“我年轻时就不爱参加政事,对朝廷的大小事情都不管。”接着又劝石勒称帝。石勒大怒道,“你这老小子年轻时就开始做官,干到今天都满头白发啦,现在竟说自己从不参与朝廷政事,看来破坏西晋天下的,肯定是你了!”于是下令士兵将王衍送走,王衍走远后石勒又说,“我行走天下这么久,还真没见过这么厚颜无耻的货色!”于是令人半夜悄悄推倒墙壁,将王衍活埋(处死)。

王衍和王安石都是欺世盗名之辈吗?

苏洵在当时北宋因贫弱不得不进行王安石变法却引起百姓不满的背景之下,写出了辨奸论这一篇文章,表面上是讽刺西晋的王衍,实际上是讽刺其政...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