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尹的人物争议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2浏览:3收藏

伊尹的人物争议,第1张

首先已知古代名人只可能受到两个地方的祭祀:祖籍地和墓葬地。  古籍明确记载了伊尹的出生地(祖籍)是商时的有莘国(今山东曹县北或莘城县在陈留县(今属开封)东北三十五里)对此毫无争议。

明代县志才出现伊水的说法。而此前所有文献只有“有莘国”“空桑之野”的记载,后因负责护送有莘国公主到达的位于河南境内的商朝都城。至于宋真宗等古人在河南祭拜伊尹墓的资料;那根本不能论证伊尹出生在河南。这是一个明显的误导公众和偷换概念的行为,那些资料只能说明伊尹的墓地最后落户在河南境内而已  商朝入主中原后都城中心都在河南境内。伊尹作为辅佐商汤王的名相,其后代甚至其墓葬落户在河南境内是很正常很合理的。至于伊水河。如果说和伊尹有关也只可能是后人为了纪念伊尹而特意命名。从古至今纪念伟人都在用这种方法。 关于伊尹的生地与故里,商朝没有文字记载,后人所记载的史料,说法不一。按多数史料和传说以及遗迹遗址的追源,河南开封市杞县西空桑村作为伊尹的生地与故里,是符合客观实际的。

北宋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宋真宗亲至伊尹庙,祭拜伊尹。这座伊尹庙,即位于伊尹的出生地(今杞县葛岗镇空桑村)。据《杞县志·重修伊尹庙碑》记载:“开封属邑曰杞,去邑二十五里有空桑城。《帝王记》曰:‘伊尹生于空桑,即其地也……旧尝有伊尹庙,考之建于商周时,邑人水旱、痨疫无不祷焉……迨宋大中祥符七年,宋真宗车驾幸其庙,亲洒寰轮,刻序铭于石。’”

有宋一代,学术发达,饱学之士遍布朝廷,对于贤相伊尹的出生地,他们不会弄错,也不可能弄错。宋真宗亲至伊尹庙所立的原碑虽已不存,但碑额尚在伊尹庙中遗址处,笔者曾亲见。碑文也保存在《杞县志》及《伊尹世家谱》中,现誊录如下:

“宋真宗御制碑赞”:始就于桀,以劝人臣之忠;后归于汤,以济天下之难。成有一德,敷万方。大节昭明,嗣王服其训,余庆不坠,令子承其家。旧礼攸存,明祀新享。朕因驻跸,永用怀贤,聊复刻铭,庶几旌善。赞曰:成汤之仁,溥率来宾,阿衡之忠,天辅成功。民难既平,嘉谟宾贞。王室木衰,大训可知。频蘩之祭,传于永世,金石之刻,表予褒德。”

南宋人范成大在《揽辔录》中记载:“……丙寅过雍邱县(今杞县——引者注)空桑,世传伊尹生于此。一里过伊尹墓,道左砖堠石刻云汤相伊尹之墓。”南宋人周煇的《北辕录》也记载:“八日至雍邱县……行二十里过空桑,伊尹所生之地,又里许伊尹墓。”

位于杞县葛岗镇空桑村的伊尹庙遗址现为一所学校。前文所提到的宋真宗御制碑碑额就在这所学校的地下埋着。有几方与伊尹庙有关的碑刻,在一口枯井的井台上,还有一方更奇,竟被埋在土路中央。据资料记载,这几方碑当是历代重修伊尹庙的碑刻。

伊尹尚有后裔。伊尹后裔大部分居住在开封县八里湾镇伊砦村。他们保存有伊尹画像、《河南杞县伊氏家谱》。从《河南杞县伊氏家谱》序文中可以看出,伊氏后人从汉昭烈帝时为官的第六十六代伊籍和魏时官拜司空的第六十八代伊睿起就开始着意于谱牒,明一百二十代伊思礼增修成谱,清代的伊六璧又于嘉庆九年(1804年)重修。据伊氏后人介绍,伊氏已在这一带生活了数千年,传了140多代。

清代嘉庆九年,孔子第七十三代孙、衍圣公孔庆镕曾为《河南杞县伊氏家谱》作序,孔庆镕的夫人还亲笔画了伊尹像和伊尹庙图。以上这些证据充分说明了,伊尹的故里和出生地只能在今开封县、杞县一带。

笔者还与孙润田、杜支善等几位先生一起,到了据传是伊尹故里的开封县罗王乡伊庄村,伊砦的伊姓就是从伊庄迁过去的。在路旁的柴堆下,我们见到了一个古石臼,住在附近的一位老人讲,此石臼已有几千年了,是伊尹之母舂米用的。石臼为红色,比普通石臼显得大了些。由于年深日久,臼底已被舂穿。伊庄村村旁的一条河,就是文献中屡屡提到的古伊水。据《陈留志》记载:“伊水,县东北二十里,环绕伊尹故里。”《河南通志》亦有相同记载。

伊尹不但是商代贤相,还被尊为“烹饪之圣”,因为“五味调和”之说,就是由他提出的。弄清伊尹是哪里人,对于更好地研究伊尹是大有裨益的。不认真研读资料,只凭一些表面现象就对伊尹的出生地轻下断语,不但对历史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对读者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

空桑村现有空桑庙(系重建)。

一、伊姓读音是yī。

二、释义:

1、用于词语的前面,加强语气或感情色彩:~始。~于胡底。~谁之力

2、姓。

3、五四运动前后有的文学作品中用“伊”专指女性,后来改用“她”。

4、伊水 。伊河,在河南省西部,源出伏山,后入洛河。

5、伊朗的简称 。

6、伊拉克的简称

7、表示第三人称,相当于“她”、“他”、“彼”

8、表示第二人称,相当于“你”

9、语助词。用于句中,无义

10、发语词,无义。

三、相关组词:

伊人 伊始 伊甸 伊洛 伊祁 伊兰 伊蒲 伊威 伊管 伊行 伊阳 伊衡 伊祈 伊们

扩展资料:

一、字形演变:

“尹”是“伊”的本字。尹,甲骨文(权杖)(又,抓),表示手执权杖的高级官员。当“尹”的“手执权杖的官员”本义消失后,甲骨文再加“人”另造“伊”代替,强调权力者的身份。造字本义:名词,主管官员,治理者。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伊”被用作敬称,客家方言中至今仍称母亲为“伊”。

文言版《说文解字》:伊,殷圣人阿衡,尹治天下者。从人,从尹。,古文伊,从古文死。    

白话版《说文解字》:伊,殷代的圣人阿衡,文治天下的人。字形采用“人、尹”会义。,这是古文写法的“伊”字,采用古文的“死”作边旁。

二、词组释义:

1、伊鸦[yī yā] 

象声词。咿呀。

2、伊凉[yī liáng] 

亦作“伊凉”。曲调名。指《伊州》、《凉州》二曲。

3、伊轧[yī zhá] 

象声词。船桨、轮轴等发出的声响。

4、轧伊[zhá yī] 

缫车声。

5、皋伊[gāo yī] 

亦作“皐伊”。皋陶和伊尹的并称。传说皋陶是虞舜 时刑官,伊尹是商汤时贤相。

全国伊姓人大约十九万五千人左右,山东临沂,山东淄博,山东菏泽为全国伊姓最密集的地方,约占全国的百分三十,超出河北省,江苏徐州,南京,河北承德,沧州,衡水,浙江金华,杭州,宁波,遂昌,象山,安吉,河南郑州,商丘,南阳,洛阳,四川广元,成都,宁夏银川,福建福州,北京,重庆,上海,为伊姓主要密集居住区东北地区等都有很多分布。

公历:2013年1月6日14时25分(星期日)

农历:壬辰年冬月廿五日未时

春节:2月10日

天运五行:水

纳音:长流水 桑怀木 剑锋金 天河水

八字:壬辰 癸丑 壬申 丁未

五行:水土 水土 水金 火土 (五行缺木)

生肖:龙

伊曲漾 伊鸿龙 伊云舟 伊亦闲 伊弘言 伊智材 伊紫胜 伊弘伟 伊玮瑞 伊达业 伊健商 伊博洋 伊君裕 伊涛佑 伊昌宏 伊旭泽 伊恒城 伊泽曲 伊展向 伊浩聪 伊新明 伊昊贤 伊博帆 伊俊国 伊永都 伊瀚鸿 伊彬新 伊天明 伊昌荣 伊松云

   伊姓望族居陈留(今河南开封陈留镇)。 回族、满族、蒙古族有伊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239位。

  2015年名义百家姓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姓氏排名前100名

  01李02王03张04刘05陈06杨07赵08黄09周10吴

  11徐12孙13胡14朱15高16林17何18郭19马20罗

  21梁22宋23郑24谢25韩26唐27冯28于29董30萧

  31程32曹33袁34邓35许36傅37沈38曾39彭40吕

  41苏42卢43蒋44蔡45贾46丁47魏48薛49叶50阎

  51余52潘53杜54戴55夏56锺57汪58田59任60姜

  61范62方63石64姚65谭66廖67邹68熊69金70陆

  71郝72孔73白74崔75康76毛77邱78秦79江80史

  81顾82侯83邵84孟85龙86万87段88雷89钱90汤

  91尹92黎93易94常95武96乔97贺98赖99龚100文

衡姓宗祠(347)

一、姓氏源流

衡(Héng)姓源出有三:

1、出自伊姓,以官名为氏。商汤有贤臣伊尹,因为在灭夏过程中功劳最大,商汤封他为尹(宰相),并封了个尊号叫“阿衡”(“阿”就是“倚”,“衡”的意思是“维持”,和气来意思就是“国家的倚靠”)。后来伊尹的后代子孙就以伊尹尊号中的“衡”字命姓,称衡姓。

2、出自姬姓,是周公旦的后代,以祖字为氏。周公长子伯禽封于鲁,建立鲁国,他的后代有公子衡,其子孙以祖上名字命姓,称衡姓。

3、出自改姓,以地名为氏。三国时,曹操于官渡之战打败袁绍,袁绍的几个儿子又自相残杀,袁姓部分族人就逃到湖南衡山隐居避难,以居住地名为姓,改姓衡。

另:

[衡氏属地]

汝南郡,今河南汝南县东南六十里;雁门郡,今山西代县西北。

[衡氏来历]

衡姓起源有三:一是商汤有贤臣伊尹,因功被任为尹(宰相),并封了个尊号叫“阿衡”(意为“国家的依靠”),后来其后世子孙中有以其尊号为姓的,称衡氏。衡姓的第二支源出于春秋时鲁君有公子衡,其裔孙以王父为姓,称衡氏。第三支衡姓出自三国时袁绍,因其战败,其子孙避居衡山,便以山名为姓,称衡氏。

[衡氏名望]

衡姓名人,宋有讲学大夫衡咸。

伊尹的人物争议

首先已知古代名人只可能受到两个地方的祭祀:祖籍地和墓葬地。  古籍明确记载了伊尹的出生地(祖籍)是商时的有莘国(今山东曹县北或莘...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