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清朝的龙脉?揭秘努尔哈赤仓促迁都之谜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2浏览:5收藏

保护清朝的龙脉?揭秘努尔哈赤仓促迁都之谜,第1张

谜团之一,汪涵匆忙迁都只是为了保江山龙脉?

公元1621年,努尔哈赤率领八旗大军以势不可挡的势头挺进辽东,将都城从赫图阿拉迁至辽东重镇辽阳,在此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筑和宫殿建设。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在王朝初期的1625年三月初三,努尔哈赤突然召集众大臣和贝勒商议此事,提议迁都盛京。群臣立即强烈反对,但努尔哈赤坚持自己的主张。

努瓦哈赤为什么这么“抢着迁都”?民间一直流传:努尔哈赤信奉“传统风水”,根据风水老师的指示,在当时的东京西南角修建了娘娘庙;在东门建阿弥陀佛庙;在凤岭山脚下建一千座佛寺,我要用三座寺庙压住这条龙,保护龙脉的皇家精神。但三庙只压制了龙头、龙爪、龙尾,城内的龙脊梁没有被压制。龙一弓腰,就要展翅高飞,向北飞向浑河北岸。汪涵认为龙是奉天的旨意,命令他在龙乾之地再建一座城,于是一座新城拔地而起,命名为“奉天”。又叫“沈阳”是因为浑河古称神水,北岸为阳。

当然,这个传说似乎太神奇了,但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委员李治廷教授、沈阳故宫博物院研究室主任佟岳表示,风水历来是建都建城的第一要务。在沈阳,浑河与辽河相连,辽河与大海相连,可谓“风水宝地”。但同时,两位专家也指出,努尔哈赤移师沈阳的主要目的应该是取得战略进展。首先,沈阳是一个四通八达的地方,地理位置对当时的满族非常有利。北有蒙古,西有明朝,南有朝鲜,进退自如。其次,前首都辽阳满汉民族矛盾严重,而沈阳当时只是一个中等城市,人口少,容易管理,避免了满汉矛盾的激化。

第二个谜团是,沈阳故宫是什么时候开始修建的?

由于史料中没有明确的记载,沈阳故宫始建于何时一直是历史上的一大悬案,也是史学界争论的一个焦点。沈阳故宫博物院研究室主任佟岳说,这可能是因为修建故宫既浪费钱又浪费人,清朝统治者认为不值得提倡。而且,修建宫殿本身就意味着为皇帝建造居所,所以没有必要把具体的建造年份写进史书。但几年前,鞍山市文物站的一名工作人员在当地发现了一本侯氏宗谱的书,里面对辽阳东京城和沈阳盛京城的修建记录非常详细。

据侯氏宗谱年的记载,负责为沈阳故宫烧制琉璃瓦的侯振举一家,“天命九年迁居沈阳,再造了故宫、龙楼凤阙、三陵等。”。据此,有专家推断沈阳故宫应建于天命九年1624年。

2003年1月15日,沈阳晚报发表了一篇题为沈阳故宫到底建在哪一年?的文章。沈阳故宫博物院院长、清代前史专家汀研究员经过多年研究,确定沈阳故宫博物院的建院日期应为1624年。

但童主任不同意这种说法。他认为,侯氏宗谱中提到的“九年天命”指的是侯振菊举家迁往沈阳的时间,而不是说侯振菊开始修建长城

这些清代的宫殿建筑是谁设计的?谁建造了它?这一次,同样的侯氏宗谱揭开了冰山一角。族谱中记载着这样一段话:“大清高皇帝决定修建东京都城辽阳,并于其任职的第七年修建了八角金殿。要用釉面龙砖彩瓦,就是他命于曾祖父启发公、总监、巡抚,特授丈夫钱之职简而言之。天命九年,迁居沈阳,在此再造了行宫、龙楼凤阙、三陵。官兵们分派了600多名壮丁去赶车。曾祖父俞竭力侍奉,大工遂成盛世。

选十七个工匠来服侍,他们都尽力服侍。“佟岳认为,这段话说明侯振举与沈阳故宫的修建有很大关系。从上面的文字来看,侯振举应该是修建故宫的***之一,但是考虑到沈阳故宫博物院的很多建筑都是满蒙风格,侯振举作为汉人不可能设计出来,所以除了侯振举之外应该还有其他的设计者和建造者。

对此,有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有专家认为,侯振举只是一个“烧琉璃瓦的窖主”,而不是沈阳故宫的“工程师”,因为侯振举是从海城迁到沈阳的。据公元海城县志年“城东南三十五里,燕山脚下有黄瓦窖,制黄琉璃瓦。清工部派五品官监督黄瓦。为陵宫。”卷二民族记载:“侯氏,祖籍山西明福县,迁徙故里。清初,旗人李,世袭盛京官职,监制黄娃,家计众多,住在石木城东南。”重修缸窖岭伯灵庙碑记并序年的县志也说:“清初要用龙砖彩瓦修陵宫,因侯振举获盛京工部五品官”

所以这座清代的宫殿究竟是几个人共同建造的,还是由一位大师专门设计的,一直是一个未解之谜。

第四个谜团,努尔哈赤是否修建了故宫的一部分?努尔哈赤在位期间,有没有修建故宫的一部分?这在史学界也是有争议的。李治廷教授认为,努尔哈赤一直住在沈阳故宫北门旁边,而不是住在沈阳故宫,这说明当时故宫肯定没有完工。而且建造宫殿是一项耗资巨大的工程,准备工作也很复杂。然而,努尔哈赤在迁都沈阳18个月后突然去世。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这么快就建成这座复杂的宫殿。

童主任认为,一年半不算短。辽阳城建宫只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努尔哈赤在位期间有时间建造宫殿。据最早的史料记载,1627年正月初一,皇太极在大正殿举行大典。根据沈阳的天气情况,大正殿应该在1626年10月前完工。也就是说,努尔哈赤时期,应该已经建成了大礼堂和十王阁这一组建筑群。当然,关于沈阳故宫博物院还有很多未解之谜。但李教授强调,只要能从文化的角度去分析解读故宫,那么这就是皇宫留给后人最重要的文化遗产。

九年的拼音:jiǔ、nián。

九年的相关组词:

1、九泉:[jiǔ quán] 。

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迷信的人指阴间:~之下。含笑~。

2、出九:[chū jiǔ] 。

出了数九的日子:虽说还没有~,天气却暖和多了。

3、重九:[chóng jiǔ] 。

重阳。

4、交九:[jiāo jiǔ] 。

进入从冬至开始的“九”。

5、九归:[jiǔ guī] 。

珠算中用一到九的九个个位数为除数的除法。

九年造句:

1、在中国出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外,还有很多其他教育形式。

2、一九九九年十月一日第十三次国庆阅兵。

3、“没有故乡,哪有归期,三十九年来故乡只在柳条细柳条长的歌词里。”“故乡只在传说里,只在心上纸上。”

4、户外活动的一个很大的地方是位于密歇根湖附近的太平盛世公园,这座公园在经过近九年的努力,终于在2004年建成对外开放,这座公园是世界上最大的雕塑公园之一,这里有一座十吨的雕塑,它是由安尼诗卡普尔创作的。

5、眼下,这个九年级的毕业文凭在我的生活中不会有多大帮助的。

6、还应当指出,十九年中,礼拜日和节日的强迫休息大致要使他少赚二十四个法郎,他还忘了把那个数目加入他的账目。

7、“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

8、女子九年前脸胸被烫变形医院昨免费帮她抬头挺胸。

9、据《侯氏宗谱》记载,负责为沈阳故宫烧制琉璃瓦的侯振举家族是“于天命九年间迁至沈阳,复创作宫殿龙楼凤阙以及三陵各工等用”。

沈阳故宫暗藏谜团:清朝龙脉之谜 到底由谁设计?又由谁来建造 沈阳故宫,原名盛京宫阙,后称奉天行宫。是满清入关挪位置之前的皇宫,也是爱新觉罗氏的龙兴之地。380年前,清朝的开创者就是在这里,迈出了他们入主中原的最后一步。 380年后的今天,国内一批知名学者为纪念沈阳故宫的创建,近日举行了学术研讨。由于史料缺失,沈阳故宫仍然有许多待解谜团。为此,专家们各持己见,众说纷纭。 努尔哈赤 谜团之一,罕王仓促迁都只为保江山龙脉 公元1621年,努尔哈赤率领八旗大军以锐不可挡之势挺进辽东,并将都城从赫图阿拉迁至辽东重镇辽阳,大兴土木,修筑宫室。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1625年三月初三早朝时,努尔哈赤突然召集众臣和贝勒议事,提出要迁都盛京(今沈阳),诸亲王、臣子当即强烈反对,但努尔哈赤坚持自己的主张。 努尔哈赤为何如此“仓促迁都”?民间一直流传:努尔哈赤深信“传统风水”,按照风水先生的指点,他在当时的东京城西南角修建娘娘庙;在东门里修建弥陀寺;在风岭山下修建千佛寺,想用三座庙把神龙压住,以保龙脉王气。 但是,三座庙宇只压住了龙头、龙爪和龙尾,城里的龙脊梁并没被压住。于是龙一拱腰,就要飞腾而去,一直向北飞到浑河北岸。罕王以为龙是奉天旨意,命他在龙潜之地再修造城池,于是一座新城便拔地而起,并将此命名为“奉天”。又因为浑河古称沈水,而河的北岸为阳(风水中有关阴阳的规定为:山的南面为阳、北面为阴,水的南边为阴、北边为阳),所以又称“沈阳”。 当然,传说似乎过于神奇,但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委员李治亭教授和沈阳故宫博物院研究室主任佟悦表示,历来建都建城,风水都是放首位的。沈阳在浑河之阳,上通辽河,辽河又通大海,可谓是一块“风水宝地”。 但是两位专家同时又指出,努尔哈赤迁都沈阳,更主要的目的应该是出于战略进取上的考虑。首先,沈阳乃四通八达之处,其地理位置对当时的满族而言非常有利,北征蒙古,西征明朝,南征朝鲜,进退自如。其次,原先的都城辽阳满汉民族矛盾冲突严重,而沈阳当时还只是个中等城市,人口少,便于管理,这样可以避免满汉矛盾的激化。 谜团之二,沈阳故宫究竟何年开始建造? 大政殿内藻井天花板 由于史料没有任何明文记载,沈阳故宫究竟何年开始建造,一直是历史上的一大悬案,也是历史学家们争论的一个焦点。 沈阳故宫博物院研究室主任佟悦说,这可能是因为修建皇宫是件劳民伤财的举动,清代统治者认为不值得提倡,而且修建宫殿本身也就是为皇帝建个家,没必要将具体建造年份写进史书。然而几年前,鞍山市文物站的一位工作人员在当地发现了一本《侯氏宗谱》,其中关于修建辽阳东京城和沈阳盛京城的记载非常详细。 据《侯氏宗谱》记载,负责为沈阳故宫烧制琉璃瓦的侯振举家族是“于天命九年间迁至沈阳,复创作宫殿龙楼凤阙以及三陵各工等用”。有专家据此推断,沈阳故宫应该是在天命九年,也就是1624年开始建造的。 2003年1月15日,沈阳晚报发表了一篇题为《沈阳故宫到底建在哪一年?》的文章,经沈阳故宫博物院院长、清前史专家支运亭研究员多年研究,认定沈阳故宫的始建年代应为1624年(天命九年)。 但佟主任却不赞同这一说法,他认为,《侯氏宗谱》中所说的“天命九年”指的是侯振举一家迁居沈阳的时间,而不是说侯振举搬到沈阳后就立即开始建造故宫。佟悦认为,沈阳故宫应该是从1625年开始建造的,理由有二:首先,1624年,东京城还没有建好,许多贝勒、大臣都还在忙着建自己的住所,努尔哈赤在没有下达迁都命令之前,不可能在沈阳建造故宫;其次,努尔哈赤居住在位于城北的罕王宫,而不是故宫里。如果沈阳故宫1624年就开始修建的话,那么努尔哈赤为什么不住在故宫里反而要在故宫城旁居住? 谜团之三,谁才是沈阳故宫的“总工程师”? 沈阳故宫大政殿 这些清代宫殿建筑到底是谁设计的?又是由谁建造的?这一次,同样是《侯氏宗谱》掀开了冰山一角。 宗谱中记录了这么一段文字:“大清高皇帝兴师吊伐以得辽阳,即建都东京,于天命七年修造八角金殿,需用琉璃龙砖彩瓦,即命余曾祖振举公董督其事,特授夫千总之职。后于天命九年间迁至沈阳,复创作宫殿龙楼凤阙以及三陵各工等用。又赐予壮丁六百余名以应运夫差役驱使之用也。余曾祖公竭力报效,大工于是乎兴。 选择一十七名匠役,皆竭力报效。……” 佟悦认为,这段文字说明,侯振举这个人与沈阳皇宫的营造关系很大。从以上文字可以判断,侯振举应该是建造故宫的负责人之一,但是考虑到沈阳故宫中有许多建筑是满蒙风格,侯振举作为一个汉人,不可能设计出来,所以除了侯振举之外,应该还有其他的设计者和建造者。 对此,也有人提出了不同意见。有专家认为,侯振举只是“烧制琉璃瓦的管窖人”,而不是沈阳故宫的“工程师”,因为侯振举是从海城迁至沈阳的,根据《海城县志》载:“城东南三十五里,在岩山山麓有黄瓦窖,制黄琉璃瓦。清时工部派五品官监制黄瓦。以备陵寝宫殿之用。”其卷2《民族》中有这样的记载:“侯氏,原籍山西明福县,后徙本境。清初隶汉军旗,世袭盛京五品官,监制黄瓦,族繁户众,世居城东南析木城。”该县志又在《重修缸窖岭伯灵庙碑记并序》中说:“清初修理陵寝宫殿,需用龙砖彩瓦,因赏侯振举盛京工部五品官……” 所以,究竟是几个人一同修筑了这座清代宫殿,还是由某位大师具体设计,这个问题也一直是未解之谜。 谜团之四,努尔哈赤是否修建了部分故宫? 努尔哈赤在位期间,是否修建了部分故宫?这在史学界同样存在很大争议。李治亭教授认为,努尔哈赤在沈阳时一直都居住在故宫北门旁边,而不是居住在沈阳故宫里,这说明当时故宫肯定还没建完。 而且建造宫殿是一项耗资巨大工程,前期准备工作纷繁复杂,而努尔哈赤率部迁都沈阳18个月后便猝然离世。在这么短时间里,根本没有足够时间能将复杂的宫殿建造得如此之快。 而佟主任则认为,一年半时间也不算太短,在辽阳城建造宫殿时也只用了2年多时间,努尔哈赤在位期间完全有时间修建宫殿。而根据史料最早记载,1627年正月初一,皇太极在大政殿举行典礼仪式。按照沈阳的天气,说明大政殿在1626年10月之前就应该完工。也就是说,在努尔哈赤时期,大政殿和与之成组的建筑十王亭时应该已经建好。当然,关于沈阳故宫的未解之谜还有很多。但李教授强调,只要能从文化角度来分析解读故宫,那么这就是皇家宫殿留给后人最重要的一笔文化遗产。

修建时间

1625年的三月初三上午,努尔哈赤越过浑河进入沈阳城筑城定都。然而,作为都城象征的皇宫是什么时候开始修建的,清朝的史料中都没有记载。沈阳故宫博物院研究室主任佟悦解释,这可能是因为修建皇宫是劳民伤财的举动,尤其在当年战乱纷争、百姓生活困难,刚刚定都沈阳就修建皇宫不像是明君所为。所以,史官对建皇宫的大事件采取了回避态度。

有人推测故宫是清太祖迁都之前就已经开始建设。佟悦认为这种说法不太可能。因为努尔哈赤是早上决定迁都,当日下午就动身的。决定没有定下迁都之前不可能开始建宫殿。佟悦说,史料对故宫的最早记载是,1637年正月初一,皇太极在大政殿举行典礼仪式。按照沈阳的天气,说明大政殿在1636年10月之前就应该完工。

据介绍,1621年三月,努尔哈赤率八旗兵横扫辽东,不到十天攻克70余座城池,包括沈阳和辽阳。打下辽阳之后,清太祖手下的大臣都想回抚顺老家,胸怀大略的努尔哈赤力排众议决定从萨尔浒迁居辽阳。1625年,努尔哈赤再次提出迁都沈阳,努尔哈赤认为,沈阳进可攻明朝和蒙古,退可一日回到萨尔浒老家,离开重镇辽阳还可以避开明朝的风头。

三月三日(农历)上午决定出发,下午数十万八旗子弟开始启程,当晚到达沈阳辽阳交界的虎皮驿。四日清晨,努尔哈赤越过浑河进入沈阳。定都沈阳后,努尔哈赤加固明朝城墙,建造八门,改城内十字形大街为井字形格局,并在城北建造罕王宫居住。

沈阳故宫何年开始建造

由于史料没有任何明文记载,沈阳故宫究竟何年开始建造,一直是历史上的一大悬案,也是历史学家们争论的一个焦点。

沈阳故宫博物院研究室主任佟悦说,这可能是因为修建皇宫是件劳民伤财的举动,清代统治者认为不值得提倡,而且修建宫殿本身也就是为皇帝建个家,没必要将具体建造年份写进史书。然而几年前,鞍山市文物站的一位工作人员在当地发现了一本《侯氏宗谱》,其中关于修建辽阳东京城和沈阳盛京城的记载非常详细。据《侯氏宗谱》记载,负责为沈阳故宫烧制琉璃瓦的侯振举家族是“于天命九年间迁至沈阳,复创作宫殿龙楼凤阙以及三陵各工等用”。有专家据此推断,沈阳故宫应该是在天命九年,也就是1624年开始建造的。

2003年1月15日,沈阳晚报发表了一篇题为《沈阳故宫到底建在哪一年?》的文章,经沈阳故宫博物院院长、清前史专家支运亭研究员多年研究,认定沈阳故宫的始建年代应为1624年(天命九年)。

但佟主任却不赞同这一说法,他认为,《侯氏宗谱》中所说的“天命九年”指的是侯振举一家迁居沈阳的时间,而不是说侯振举搬到沈阳后就立即开始建造故宫。佟悦认为,沈阳故宫应该是从1625年开始建造的,理由有二:首先,1624年,东京城还没有建好,许多贝勒、大臣都还在忙着建自己的住所,努尔哈赤在没有下达迁都命令之前,不可能在沈阳建造故宫;其次,努尔哈赤居住在位于城北的罕王宫,而不是故宫里。如果沈阳故宫1624年就开始修建的话,那么努尔哈赤为什么不住在故宫里反而要在故宫城旁居住?

皇太极王府是不是故宫

定都沈阳之后,亲王们都在城内兴建王府。康熙年间成图的《盛京城阙图》上记载了当时十一个亲王的王府,地位远不如四大贝勒的亲王府邸都有记载,而当时权倾一时的皇太极等四大贝勒只有代善的府邸有记载。佟悦分析,这是因为四大贝勒中,除代善和皇太极外,另两个贝勒后来都犯下大罪,按照清朝的制度,他们的府邸自然不被记录在案。

专家们认为,皇太极的王府没有记载恰恰说明了故宫是在他的王府基础上建造的。故宫的大政殿在过去不属于皇宫的一部分,佟悦介绍,大政殿在解放前还是没有围墙的开放状态,它与故宫中路居住宫殿之间是一条公共道路,大政殿广场就像市府广场一样,大政殿也是重大事件的集会场所。建国后,为保护故宫古建筑,在大政殿和十王亭周边砌上了围墙。所以,我们看到的故宫中路的建筑才是传统意义的皇宫。专家们推测,这里原来应该是皇太极的王府,皇太极登基之后,没有入住努尔哈赤位于城北的罕王宫,而是利用自己的王府修建了皇宫。没有新修皇宫也是担心劳民伤财,而且简单的扩建也持续了很长时间,一直到1632年主体建筑才完工。

太祖仓促迁都只为保江山龙脉

公元1621年,努尔哈赤率领八旗大军以锐不可挡之势挺进辽东,并将都城从赫图阿拉迁至辽东重镇辽阳,大兴土木,修筑宫室。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1625年三月初三早朝时,努尔哈赤突然召集众臣和贝勒议事,提出要迁都盛京(今沈阳),诸亲王、臣子当即强烈反对,但努尔哈赤坚持自己的主张。

努尔哈赤为何如此“仓促迁都”?民间一直流传:努尔哈赤深信“传统风水”,按照风水先生的指点,他在当时的东京城西南角修建娘娘庙;在东门里修建弥陀寺;在风岭山下修建千佛寺,想用三座庙把神龙压住,以保龙脉王气。

但是,三座庙宇只压住了龙头、龙爪和龙尾,城里的龙脊梁并没被压住。于是龙一拱腰,就要飞腾而去,一直向北飞到浑河北岸。罕王以为龙是奉天旨意,命他在龙潜之地再修造城池,于是一座新城便拔地而起,并将此命名为“奉天”。又因为浑河古称沈水,而河的北岸为阳(风水中有关阴阳的规定为:山的南面为阳、北面为阴,水的南边为阴、北边为阳),所以又称“沈阳”。

当然,传说似乎过于神奇,但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委员李治亭教授和沈阳故宫博物院研究室主任佟悦表示,历来建都建城,风水都是放首位的。沈阳在浑河之阳,上通辽河,辽河又通大海,可谓是一块“风水宝地”。

但是两位专家同时又指出,努尔哈赤迁都沈阳,更主要的目的应该是出于战略进取上的考虑。首先,沈阳乃四通八达之处,其地理位置对当时的满族而言非常有利,北征蒙古,西征明朝,南征朝鲜,进退自如。其次,原先的都城辽阳满汉民族矛盾冲突严重,而沈阳当时还只是个中等城市,人口少,便于管理,这样可以避免满汉矛盾的激化。

谁才是沈阳故宫的“总工程师”

这些清代宫殿建筑到底是谁设计的?又是由谁建造的?这一次,同样是《侯氏宗谱》掀开了冰山一角。

宗谱中记录了这么一段文字:“大清高皇帝兴师吊伐以得辽阳,即建都东京,于天命七年修造八角金殿,需用琉璃龙砖彩瓦,即命余曾祖振举公董督其事,特授夫千总之职。后于天命九年间迁至沈阳,复创作宫殿龙楼凤阙以及三陵各工等用。又赐予壮丁六百余名以应运夫差役驱使之用也。余曾祖公竭力报效,大工于是乎兴。选择一十七名匠役,皆竭力报效。……”

佟悦认为,这段文字说明,侯振举这个人与沈阳皇宫的营造关系很大。从以上文字可以判断,侯振举应该是建造故宫的负责人之一,但是考虑到沈阳故宫中有许多建筑是满蒙风格,侯振举作为一个汉人,不可能设计出来,所以除了侯振举之外,应该还有其他的满族设计者和建造者。

对此,也有人提出了不同意见。有专家认为,侯振举只是“烧制琉璃瓦的管窖人”,而不是沈阳故宫的“工程师”,因为侯振举是从海城迁至沈阳的,根据《海城县志》载:“城东南三十五里,在岩山山麓有黄瓦窖,制黄琉璃瓦。清时工部派五品官监制黄瓦。以备陵寝宫殿之用。”其卷2《民族》中有这样的记载:“侯氏,原籍山西明福县,后徙本境。清初隶汉军旗,世袭盛京五品官,监制黄瓦,族繁户众,世居城东南析木城。”该县志又在《重修缸窖岭伯灵庙碑记并序》中说:“清初修理陵寝宫殿,需用龙砖彩瓦,因赏侯振举盛京工部五品官……”

所以,究竟是几个人一同修筑了这座清代宫殿,还是由某位大师具体设计,这个问题也一直是未解之谜。

努尔哈赤是否修建了部分故宫

努尔哈赤在位期间,是否修建了部分故宫?这在史学界同样存在很大争议。李治亭教授认为,努尔哈赤在沈阳时一直都居住在故宫北门旁边,而不是居住在沈阳故宫里,这说明当时故宫肯定还没建完。而且建造宫殿是一项耗资巨大工程,前期准备工作纷繁复杂,而努尔哈赤率部迁都沈阳18个月后便猝然离世。在这么短时间里,根本没有足够时间能将复杂的宫殿建造得如此之快。

而佟主任则认为,一年半时间也不算太短,在辽阳城建造宫殿时也只用了2年多时间,努尔哈赤在位期间完全有时间修建宫殿。而根据史料最早记载,1627年正月初一,皇太极在大政殿举行典礼仪式。按照沈阳的天气,说明大政殿在1626年10月之前就应该完工。也就是说,在努尔哈赤时期,大政殿和与之成组的建筑十王亭时应该已经建好。当然,关于沈阳故宫的未解之谜还有很多。但李教授强调,只要能从文化角度来分析解读故宫,那么这就是皇家宫殿留给后人最重要的一笔文化遗产。

故宫地址地址: 沈河区沈阳路,兴隆大家庭南行100米。

沈阳故宫

沈阳故宫简介:沈阳故宫,也叫后金故宫,是清朝入关前建造的皇宫。许多学者一直关注着沈阳故宫,并不仅仅因为它是珍贵古迹,更多的还是因为宫中藏有不少待解谜团。

沈阳故宫简介之建造时间

沈阳故宫什么时候开始建造的,也是一个谜点。清前史专家支运亭认为它是在1624年开始建造,但沈阳故宫博物院研究室主任佟悦却不赞同,他认为,应该是1625年。因为1624年,努尔哈赤还没有决定迁都,他不可能在沈阳建造故宫,再有,如果真是1624年建起的,努尔哈赤为什么不住在故宫里,而住在城北的罕王宫?

沈阳故宫简介之建造者

沈阳故宫的总工程师是谁?这也是个关键问题。有人认为可能是 侯振举,也有人认为可能是另有其人,这个问题现在还没有新的突破。 努尔哈赤在位时,有没有主持修建部分故宫?根据史料推断,迁都沈阳后,努尔哈赤只过了18个月便去世了。这么短的时间,他不可能主持修建故宫。佟悦主任却认为他在位时,有可能主持修建了大政殿、十王亭等建筑。

故宫的设计者蒯祥 明成祖朱棣夺得王位后,决定迁都北京。永乐十五年(1417),有巧木匠之称的蒯祥设计并领导营建北京宫殿建筑群。当由蒯祥具体负责设计与组织施工的承天门(清初改为天安门)建筑一完工,人们都纷纷称颂:“这位蒯木匠简直就是当年的鲁班再世!”后蒯祥被封为工部侍郎,食从一品俸。 相传在建造故宫三大殿 时,缅甸国向明王朝进贡了一根巨木,永乐皇帝下令将其制成大殿的门槛。一木匠不留心误锯短了一尺多,那个木匠吓得脸色煞白。蒯祥看了,叫那个木匠索性再锯短一尺多,在门槛的两端雕琢了两个龙头,再在边上各镶上一颗珠子,用活络榫头装卸。后来皇帝见了十分高兴,大加赞赏。这就是蒯祥创新发明的“金刚腿

到底由谁设计?又由谁来建造

沈阳故宫,原名盛京宫阙,后称奉天行宫。是满清入关挪位置之前的皇宫,也是爱新觉罗氏的龙兴之地。380年前,清朝的开创者就是在这里,迈出了他们入主中原的最后一步。

380年后的今天,国内一批知名学者为纪念沈阳故宫的创建,近日举行了学术研讨。由于史料缺失,沈阳故宫仍然有许多待解谜团。为此,专家们各持己见,众说纷纭。

努尔哈赤

谜团之一,罕王仓促迁都只为保江山龙脉

公元1621年,努尔哈赤率领八旗大军以锐不可挡之势挺进辽东,并将都城从赫图阿拉迁至辽东重镇辽阳,大兴土木,修筑宫室。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1625年三月初三早朝时,努尔哈赤突然召集众臣和贝勒议事,提出要迁都盛京(今沈阳),诸亲王、臣子当即强烈反对,但努尔哈赤坚持自己的主张。

努尔哈赤为何如此“仓促迁都”?民间一直流传:努尔哈赤深信“传统风水”,按照风水先生的指点,他在当时的东京城西南角修建娘娘庙;在东门里修建弥陀寺;在风岭山下修建千佛寺,想用三座庙把神龙压住,以保龙脉王气。

但是,三座庙宇只压住了龙头、龙爪和龙尾,城里的龙脊梁并没被压住。于是龙一拱腰,就要飞腾而去,一直向北飞到浑河北岸。罕王以为龙是奉天旨意,命他在龙潜之地再修造城池,于是一座新城便拔地而起,并将此命名为“奉天”。又因为浑河古称沈水,而河的北岸为阳(风水中有关阴阳的规定为:山的南面为阳、北面为阴,水的南边为阴、北边为阳),所以又称“沈阳”。

当然,传说似乎过于神奇,但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委员李治亭教授和沈阳故宫博物院研究室主任佟悦表示,历来建都建城,风水都是放首位的。沈阳在浑河之阳,上通辽河,辽河又通大海,可谓是一块“风水宝地”。

但是两位专家同时又指出,努尔哈赤迁都沈阳,更主要的目的应该是出于战略进取上的考虑。首先,沈阳乃四通八达之处,其地理位置对当时的满族而言非常有利,北征蒙古,西征明朝,南征朝鲜,进退自如。其次,原先的都城辽阳满汉民族矛盾冲突严重,而沈阳当时还只是个中等城市,人口少,便于管理,这样可以避免满汉矛盾的激化。

谜团之二,沈阳故宫究竟何年开始建造?

大政殿内藻井天花板

由于史料没有任何明文记载,沈阳故宫究竟何年开始建造,一直是历史上的一大悬案,也是历史学家们争论的一个焦点。

沈阳故宫博物院研究室主任佟悦说,这可能是因为修建皇宫是件劳民伤财的举动,清代统治者认为不值得提倡,而且修建宫殿本身也就是为皇帝建个家,没必要将具体建造年份写进史书。然而几年前,鞍山市文物站的一位工作人员在当地发现了一本《侯氏宗谱》,其中关于修建辽阳东京城和沈阳盛京城的记载非常详细。

据《侯氏宗谱》记载,负责为沈阳故宫烧制琉璃瓦的侯振举家族是“于天命九年间迁至沈阳,复创作宫殿龙楼凤阙以及三陵各工等用”。有专家据此推断,沈阳故宫应该是在天命九年,也就是1624年开始建造的。

2003年1月15日,沈阳晚报发表了一篇题为《沈阳故宫到底建在哪一年?》的文章,经沈阳故宫博物院院长、清前史专家支运亭研究员多年研究,认定沈阳故宫的始建年代应为1624年(天命九年)。

但佟主任却不赞同这一说法,他认为,《侯氏宗谱》中所说的“天命九年”指的是侯振举一家迁居沈阳的时间,而不是说侯振举搬到沈阳后就立即开始建造故宫。佟悦认为,沈阳故宫应该是从1625年开始建造的,理由有二:首先,1624年,东京城还没有建好,许多贝勒、大臣都还在忙着建自己的住所,努尔哈赤在没有下达迁都命令之前,不可能在沈阳建造故宫;其次,努尔哈赤居住在位于城北的罕王宫,而不是故宫里。如果沈阳故宫1624年就开始修建的话,那么努尔哈赤为什么不住在故宫里反而要在故宫城旁居住?

谜团之三,谁才是沈阳故宫的“总工程师”?

沈阳故宫大政殿

这些清代宫殿建筑到底是谁设计的?又是由谁建造的?这一次,同样是《侯氏宗谱》掀开了冰山一角。

宗谱中记录了这么一段文字:“大清高皇帝兴师吊伐以得辽阳,即建都东京,于天命七年修造八角金殿,需用琉璃龙砖彩瓦,即命余曾祖振举公董督其事,特授夫千总之职。后于天命九年间迁至沈阳,复创作宫殿龙楼凤阙以及三陵各工等用。又赐予壮丁六百余名以应运夫差役驱使之用也。余曾祖公竭力报效,大工于是乎兴。

选择一十七名匠役,皆竭力报效。……”

佟悦认为,这段文字说明,侯振举这个人与沈阳皇宫的营造关系很大。从以上文字可以判断,侯振举应该是建造故宫的负责人之一,但是考虑到沈阳故宫中有许多建筑是满蒙风格,侯振举作为一个汉人,不可能设计出来,所以除了侯振举之外,应该还有其他的设计者和建造者。

对此,也有人提出了不同意见。有专家认为,侯振举只是“烧制琉璃瓦的管窖人”,而不是沈阳故宫的“工程师”,因为侯振举是从海城迁至沈阳的,根据《海城县志》载:“城东南三十五里,在岩山山麓有黄瓦窖,制黄琉璃瓦。清时工部派五品官监制黄瓦。以备陵寝宫殿之用。”其卷2《民族》中有这样的记载:“侯氏,原籍山西明福县,后徙本境。清初隶汉军旗,世袭盛京五品官,监制黄瓦,族繁户众,世居城东南析木城。”该县志又在《重修缸窖岭伯灵庙碑记并序》中说:“清初修理陵寝宫殿,需用龙砖彩瓦,因赏侯振举盛京工部五品官……”

所以,究竟是几个人一同修筑了这座清代宫殿,还是由某位大师具体设计,这个问题也一直是未解之谜。

谜团之四,努尔哈赤是否修建了部分故宫?

努尔哈赤在位期间,是否修建了部分故宫?这在史学界同样存在很大争议。李治亭教授认为,努尔哈赤在沈阳时一直都居住在故宫北门旁边,而不是居住在沈阳故宫里,这说明当时故宫肯定还没建完。

而且建造宫殿是一项耗资巨大工程,前期准备工作纷繁复杂,而努尔哈赤率部迁都沈阳18个月后便猝然离世。在这么短时间里,根本没有足够时间能将复杂的宫殿建造得如此之快。

而佟主任则认为,一年半时间也不算太短,在辽阳城建造宫殿时也只用了2年多时间,努尔哈赤在位期间完全有时间修建宫殿。而根据史料最早记载,1627年正月初一,皇太极在大政殿举行典礼仪式。按照沈阳的天气,说明大政殿在1626年10月之前就应该完工。也就是说,在努尔哈赤时期,大政殿和与之成组的建筑十王亭时应该已经建好。当然,关于沈阳故宫的未解之谜还有很多。但李教授强调,只要能从文化角度来分析解读故宫,那么这就是皇家宫殿留给后人最重要的一笔文化遗产。

保护清朝的龙脉?揭秘努尔哈赤仓促迁都之谜

谜团之一,汪涵匆忙迁都只是为了保江山龙脉?公元1621年,努尔哈赤率领八旗大军以势不可挡的势头挺进辽东,将都城从赫图阿拉迁至辽东重镇辽...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