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角有什么好玩的朱家角游记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1浏览:2收藏

朱家角有什么好玩的朱家角游记,第1张

朱家角是一个古镇,这个地方虽然不是特别的出名,但是也是很值得一去的,去惯了那些热热闹闹的旅游景点,也是时候尝试一下不是特别热的景点,这样你就可以真正的品味景点了,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了解一下朱家角。

我第一次知道老家在朱家角,是小时候曾翻看了爸爸写的一些东西,记忆深刻的是两篇散文。一篇写的是《回朱家角》,记述了抗战开始后,爷爷随着公司迁往贵阳工作,一九三七年“八一三事变”后,日本人轰炸上海,奶奶带着她的七个孩子逃往故乡朱家角避难的经历。奶奶带着父亲他们乘着摇撸的船划了一夜才到朱家角,那时父亲只有十一二岁,父亲笔下的家乡宁静美丽,我也就记住了它。另一篇是《啊,我的立嗣娘》,记述的是爷爷的堂兄无后,将父亲立嗣为子的故事,但是立嗣儿子仍与自己父母生活在一起。父亲写了抗战胜利之后,他从大定航空发动机学校毕业回家,到朱家角看望立嗣娘的情形,立嗣娘拉着身着空军少尉军服的父亲,在朱家角里转了一大圈,逢人就讲,这是我的儿子。这些都只是存在于我的记忆里的东西,而那些纸片到了文化大革命的时候,父亲都把它烧了。

2004年9月年近八旬的父亲大病初愈,我陪着父亲回上海探亲。公司上海工厂派车送我们到朱家角游览。父亲非常兴奋,他想去寻找徐家的老宅和亲属,无奈年代久远记忆稀疏寻觅不得。那是我第一次踏上老家的土地,漕港河和朱泖河的一条条河道港叉将朱家角怀抱其中,36座古桥,串起了河岸两边的9条老街小巷,老街小巷两边的明清建筑都是依巷傍水而建的住宅店铺,古弄幽巷枕河而居,这是一座千年古镇。

徐姓在上海是第五大姓氏,有记载上海的徐姓最迟始于东汉,然而我们徐家是什么时候迁入朱家角的却不得而知。网上有青浦徐氏族谱记录,“始迁祖绍周,清代江苏太仓迁居青浦之朱家角镇。”不知道是否为我们这个徐家。父亲的堂兄徐金_1983年曾凭记忆写下徐家谱表,表中记录的第一代是武真公,到我这一辈已是第九代了。我的爷爷调均公幼失怙恃,蒙嫂沈氏抚养长大,至十余岁时即到上海读书工作并成家立业。解放以后,我的奶奶将自家在朱家角的将近三十亩田产上交给了政府,此后朱家角就已经没有我们块砖片瓦了,至于父亲的立嗣爹娘好像也不曾给他留下什么遗产。父亲的堂兄徐金_原来一直在朱家角中学教书的,活到现在该有一百多岁了,我们在朱家角也不知道还有什么远亲近戚

2016年9月,我和太太趁着出差的机会,踏上了朱家角的土地,这是一块我并不熟悉的土地,我只是从父亲的笔下知道了它,陪着父亲走过了它。我没有在这里出生,也不曾在这里生活,成长的日子里我甚至没有喝过这里的一滴水,吃过这里的一粒米,然而它却是我的祖籍,我的根之所在。近来我一想到它的名字,我的双脚一踏上它的土地,眼中就会充满了泪水,我想看看它,贴近它,静静地感知它。

我们选择了一家叫做“草堂客栈”的旅店住下来,在那里的二十四个小时,除了回旅店睡觉之外,我们就不停在朱家角里游览徘徊,想知道我们徐家在朱家角的信息。那天中午,在饭店里吃过饭,我们就向店里的阿婆打听徐金_的消息,她告诉我不远处就住着一位姓徐的老师,并带着我们走到那家的院门,院里空无一人,主人的一家早就在外面买房子住了。第二天清晨,我们在放生桥遇到了一位九十五岁的老爷子,他也不认识徐金_,他告诉我们,现在朱家角常住人口有十万人之多,如果不是碰到很熟悉的人,这样是找不到人的。

第二天的中午,我们在放生桥边的古桥面馆吃了一碗面就告别了我的老家朱家角,“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这里是我的先祖之地,在这座古老的小镇里,浅弯的小河流淌在街坊之间,古朴的石桥跨越在流波之上,淳朴安闲的居民行走在老街古巷。宁静、厚重而不张扬的,那粉墙黛瓦、小桥流水、兰棹彩舟、古弄长街,一派典型的江南水乡风韵,令人沉醉不已,回味悠悠。很久以来,我都觉得自己没有故乡,今天在这个没有一个人认识我的地方,我也说不出一句这里的方言,却感到如此的亲切。

好了,不要再说下去了,泪水又充满了眼眶,而我会常常想念这个地方的。

徐国,夏朝至西周时期诸侯国。伯益之子若木为徐国开国君主,都城为徐城(今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

周敬王时期,徐国灭亡,历四十余君,享国一千六百余年。

徐国文化

古代青铜器出土文物,主要从商朝中、后期开始,到西周达鼎盛期。青铜器的制作标志着古代社会的生产和经济的发展。现已出土的西周青铜器有大量的铭文,极其丰富的证实和弥补了传统历史文献资料确切性及不足之处。西周金文中几次提到伐淮夷"孚吉金"的记录。"孚"相当于获取和掠夺的意思,"吉金"是优良的青铜器,徐戎是淮夷部族中最大的、具有代表性的国家。曾伯粟簋铭文载:"克逖淮夷,印燮繁汤(阳),金道锡行",表明当时(安徽)繁阳以南的淮夷地区盛产铜和锡。《兮甲盘》铭记载西周关市之征,对南淮夷和诸侯百姓的相应规定,铭文中说:"淮夷旧我帛晦(贿)人,毋敢不出帛、其积、其进人。""敢不用令(命令),则即刑戴(扑)伐",就是说淮夷必须向周王朝交纳吉金和财物,以及提供劳动力,否则就要讨伐。仅在周穆王时代,就发现十五器和淮夷有关的战争记录的铭文。(诗经·鲁颂·泮水)写鲁僖公征服淮夷,建造泮宫宴庆群僚的情况,以"憬彼淮夷,来献其琛(珍宝)。元(大)龟象齿,大赂(进献)南金(质优的青铜器制品)"为尾结之句。

徐国经济发达,是西周王朝赋税的主要提供地区,所以"征东夷""征东国"成为西周立国之后的主要战事,这在西周早期的许多青铜器铭文上也都有历史性的文字记载。

徐国有较多的青铜器出土文物。在廿世纪50年代之前,据资料就有廿四件之多,主要是日常生活、家庭、兵器等方面,例如:"徐王鼎"、"吮儿钟"、"徐髂尹钲"、"义楚钟"、"徐王义楚铺"、"王孙遗者钟"、"徐王庚儿钟"都是有铭文的。其他还有殷"徐伯鬲"、周"徐偃侯旨铭"、"徐偃王壶"、"豆形兽尊仪"、"徐宝蕴"、"大徐王寿铭"、"徐冠卑"、"环头大刀"之刀头。这些徐器大部分是徐国晚期(春秋时代)的东西,而徐国鼎盛期在西周,那时候的徐器想已在战乱中被掠夺、进献或散失,到目前为止尚不见批量出土、闻世、发现。

1965年,山东费县上冶镇台子沟村出土"徐子氽鼎",高215厘米、口径22厘米、重32公斤,铭文:"徐子氽之鼎百岁用之",系徐子"氽"随葬之品,同时出土的还有铜箭头等。1979年4月江西省靖安县出土三件青铜器都是徐国的遗物,其中有一件铭文18字"雁君之孙徐令尹者旨型,择其吉金,自作炉盘。"炉盆就如现在火盘,雁和偃同音,古文字可以通借。1982年在绍兴发掘一座春秋大型墓葬,出土的六件青铜器中有三件铸有铭文,这三件有铭文的铜器是鼎、炉、缶。缶的肩部有-周铭文因残损未能释读。炉的底部有铭文三行其中有"徐王之"的字样。鼎的器盖与器肩各有相同铭文44字,标明徐肴尹自作汤鼎。据考古学家考证,肴尹可能是管理祭祀的官。

关于青铜器,古代有"蚩尤作兵"的传说,东夷部落是蚩尤等的后裔,徐器制作曾经处于领先和承前启后的位置。徐器继承了商器的传统。例如:商器没有钟、只有铎,铎形状与钟已相同,但比钟小、口是向上的,有柄,执柄而敲鸣,如有铭文一般都刻在柄上。从西周开始才有口向下的钟出现,徐器"徐髂尹征"自名征城,就是考古中的句耀,句耀是铎的音变,在浙江绍兴出土有越器句镏,当系受徐器的影响。徐器也善于学习和模仿西周的青铜器制作,仰慕西周的礼制和文明。在安徽屯溪、江苏丹徒等地出土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不同于当时南方青铜器的制作风格,都带有棘刺类密集的变形动物纹及具有几何印纹、陶纹特点的细密花纹,徐器的中间过渡是难以否定的。

徐国的经济发展还可以从徐器铭文和徐姓家谱及杂史中得到一些印象。例如:绍兴出土的"徐肴尹汤鼎","肴尹"是商朝、徐国、楚国设有管理祭祀的官员。(逸周书·王会解)中有:"祝淮氏、荣氏"(注):"淮、荣二祝之氏也。"其中淮氏当系淮夷,居然当上了周王朝的巫祝,可见淮夷经济的发达带来文化的进步,不然,周王朝不可能把祭祀这一神圣的职务轻易地授给一个夷人。徐国是淮夷中代表性的国家,已经有十分明确的分工管理这方面的官员。

《诗经鲁颂·炯》是歌颂鲁国养马众多的篇章,相对来说淮夷地处江淮河网交错,航运事业占着优势。《英山徐氏宗谱》载:第三十八世祖先徐畅,"畅仕梦为司楫,主航运之事。周昭王南征,使畅操舟事之,行之汉泽,舟失其底,昭王死之,逸于南昌,报父仇也。""司辑"是管理航运和船舶的官员,联系早先出版的《中文大辞典》"徐偃王"条下注:"穆王时徐子治国,仁义著闻,欲舟行上国,乃导沟陈蔡之间……。"徐国居然想以航运的优势,开凿运河,其国力可想而知。

我也是徐家后人,祖宗说是最早老家是山东的,后来到了河北保平府小徐家庄,再后来到了辽宁省黑山县生存了几百年,拒说是先祖一肩挑着哥三个,后来丢了二个,剩下一个传到现在,祖辈上是一辈三字,一辈二字传下来。

朱家角有什么好玩的朱家角游记

朱家角是一个古镇,这个地方虽然不是特别的出名,但是也是很值得一去的,去惯了那些热热闹闹的旅游景点,也是时候尝试一下不是特别热的景点...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