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氏家谱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1浏览:3收藏

苏氏家谱,第1张

苏姓的家谱与其他姓氏一样,体例与内容大致相同。由谱名、题辞、谱序、凡例、世系、族规、行状、文献等组成,有的还有画像、五服图、字辈谱、续后篇等部分。台湾新版的苏氏族谱则分作志、序、传、昭、论、系、说等部分。

谱名:有称家乘、家谱、宗谱、族谱、支谱等,有的冠以地名、堂号、次数。如《苏氏七修族谱》、《醴北苏氏续修族谱》、《苏氏武功五修族谱》等。

题辞:多请在社会上有影响的权贵与名人,以及在本族内有声望的同宗题写。如前述司马光、岳飞,以及苏轼等为苏谱题辞,其中司马光的题辞为:“辕轩肇迹,昆吾启祥;司寇脉衍,平陵功敫;弁州贻泽,凤阁传芳;眉山挺秀,奕世荣昌。”岳飞的题辞为:“眉山苏氏,世传至宝。”苏轼的题辞为:“之帙”。

谱序:谱序有自序与他序两种。自序由修谱人撰写,他序则请社会名流与地方官吏撰写。序言的内容包括有本派系分衍播迁的情况,历次谱书的编撰情况,修谱的原因、目的与经过等。他序中则包括对谱主家族的赞美与希望等美好祝辞。

扩展资料

《苏氏族谱》(四川眉山),宋代苏洵撰,一卷。明刻本,天一阁收藏。清顺治三年(1646年)宛委山堂刻《说郛》本,首都 图书馆、北京师大图书馆、辽宁大连市图书馆、湖南师大图书馆、云南大学图书馆均有收藏。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安乐居刻《苏老泉全集》本,福建省图书馆藏。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眉山三苏祠刻《三苏全集·嘉祜集》本,福建省图书馆、重庆市图书馆均有收藏。

民国十四年(1925年)上海扫叶山房石印《三苏全集·嘉祐集》本,福建省图书馆、重庆市图书馆均有收藏。民国十八年(1929年)商务印书馆影印《四部丛刊·嘉祐集》本,福建省图书馆收藏。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中华书局铅印《四部备要·嘉祐集》本,福建省图书馆、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均有收藏。

《苏氏族谱》(四川简阳),苏文生纂修。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刻本,一卷(1册)。四川省图书馆收藏。

《苏氏宗谱》(四川简阳),苏梓材主修。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内江贞利印刷社铅印本,五卷(5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收藏。

《苏氏族谱》(四川内江),苏从忠纂修。清光绪八年(1882年)内江苏氏祠堂刻本,四卷(4册)。南京大学图书馆、四川省图书馆均有收藏。

《苏氏族谱》,清同治元年(1862年)燕喜堂刻本,十卷(12册),藏本在美国。

《苏氏族谱》,苏邦璋编修。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刻本,1册。北京大学图书馆收藏。

《苏氏重修族谱》,苏齐盛等纂修。民国四年(1915年)聚星堂活字本,十二卷(38册)。北京图书馆收藏。

《龙井苏氏族谱》,苏应龙、苏友仁重修。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石印本,十二卷。福建德化县档案馆收藏。

苏东坡的故乡在眉山。

东坡故里,眉山,眉山市俗称眉州,是宋代著名文学家苏东坡(苏轼)的故里。苏东坡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在“唐宋八大家”中占据三席。眉山的“三苏”遗存丰富,三苏祠是三苏父子故居;远景楼号称“中国四大名楼”,苏东坡曾为其作《眉州远景楼记》;蟆颐观、连鳌山、三苏湖是苏东坡兄弟少年时游学遗址。

2010年,眉山积极打造三苏祠—老峨山、柳江古镇—瓦屋山一线等特色旅游产品,丹棱梅湾湖、东坡广济桃花山、仁寿文宫等地的乡村旅游产品,七里坪国际避暑度假区、水天花月水上乐园等休闲度假型产品。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嘉祐元年(1056年),苏轼第一次走出四川到京城考试,第二年和弟弟苏辙考中同榜进士,深受当时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嘉祐六年(1061年),被授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苏轼幼年深受其父苏洵的熏陶,“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后来,父亲苏洵在汴京病故,他请假扶丧回归故里。熙宁二年(1069年),回到朝中任职,由于不认同王安石的变法主张,所以请求外调,自熙宁四年(1071年)至元丰初期,先后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地方官。

要说亚洲飞人苏炳添,可以说是在体育迷心中家喻户晓的明星,甚至是巨星。9秒83的神话估计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有亚洲人打破了。即使放在世界上,这个成绩也堪称惊艳。今天我们说的不是苏炳添的神话速度,而是他的家谱渊源,据历史研究学者透露,苏炳添竟然是北宋大文豪苏轼的第29代孙,换言之,苏炳添和苏轼都是神话一般的人物,堪称古今两苏神。

据考证,苏炳添是苏刘义公第21代孙,苏氏宗祠当中是有记载的。苏轼,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文、诗、词、画无所不能,堪称全才。苏轼的散文在宋代与欧阳修、王安石齐名,但是单纯的文学造诣,他当之无愧第一人。

苏炳添虽然是运动员出身,但是自身学历和学识也非常高,苏炳添本科和硕士学业都是在暨南大学完成的,而且都是利用训练和比赛之外的空闲时间,不过硕士所攻读的专业是国际贸易。硕士学业完成以后,苏炳添也留校担任了大学体育部的教师,并且在2018年升任副教授,这一年苏炳添年仅29岁。29岁体育运动员担任大学副教授其实并不罕见,前男篮国手王仕鹏、奥运冠军程菲等均在大学担任副教授。苏炳添任教以来,课程非常受欢迎,学生都以抢到苏炳添课程为荣。担任副教授之后,苏炳添并未放弃追求学业的脚步,在2019年进入北京体育大学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如今读博已经2年。

苏氏宗祠记载写道:“苏炳添,苏东坡公第二十九代孙,是苏刘义公第二十一代孙。”苏轼是眉州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等,他的大名就不需要再介绍了。苏刘义是苏东坡的第八传孙,祖籍安徽宿州市萧县埇桥区扬庄乡苏家湖村,誓死抗元,力挽宋统。苏刘义这位大将军将苏氏一族迁到了广东,今天苏氏祖祠正坐落在广州省中山市古镇镇古一村津边大街3号。

苏炳添的成绩已经写入苏氏宗祠,这将是苏炳添给后人巨大的财富。或许,苏炳添9秒83的纪录将在未来被其他中国选手、黄种人所打破,但是苏炳添对于中国乃至黄种人短跑的积极作用,难以估量。

苏轼、苏辙兄弟少年时在家乡今四川省眉县天庆观读书,他们的启蒙老师是道士张易简。 当时张易简道长收的学生有几百人,苏轼是倍受张道长喜欢的学生之一,另一个是后来载入《仙鉴》的知名道士陈太初。

据东坡《志林》记载,在苏轼被贬黄州时,他的老同学陈太初在汉中羽化仙去。由于苏轼自小受道教的启蒙教育,他的一生对道教情有独钟,常穿道袍,游访道士。

如《放鹤亭记》对道人张天骥大加赞赏,而《后赤壁赋》又以道人入梦结尾。在他被贬时,仍给许多道观、道堂撰文,于是有了《众妙堂记》、《观妙堂记》、《庄子祠堂记》等等美文。

在《众妙堂记》文中他讲述了梦中见到自己的小学老师张易简道长并深受教诲之事,可见道教对其影响之深。

苏轼之弟苏辙在《龙川略志》开篇即言梦见小学时读书天庆观之事,梦中的苏辙通过与老子像的对话,泄露了一个鲜为人知的天道报应现象:不杀生可以长寿。

扩展资料:

公元1037年1月8日,苏轼生于眉州眉山。苏轼的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奋”的“苏老泉”。

苏洵发奋虽晚,但用功甚勤。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的状况,感觉自己深受其父影响。

1056年(嘉祐元年),虚岁二十一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

却因欧阳修误认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使他只得第二。

1061年(嘉祐六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的“三年京察”,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其母在家乡病故,1069年(熙宁二年)服满还朝,仍授本职。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反对新法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 “平和世界”。

1079年(元丰二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以“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入狱,史称“乌台诗案”。

苏轼坐牢103天,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北宋时期在太祖赵匡胤年间既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

元丰七年(1084年),苏轼离开黄州,奉诏赴汝州就任。由于长途跋涉,旅途劳顿,苏轼的幼儿不幸夭折。汝州路途遥远,且路费已尽,再加上丧子之痛,苏轼便上书朝廷,请求暂时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后被批准。

当他准备要南返常州时,神宗驾崩。常州一带水网交错,风景优美。他在常州居住,既无饥寒之忧,又可享美景之乐,而且远离了京城政治的纷争,能与家人、众多朋友朝夕相处。于是苏东坡终于选择了常州作为自己的终老之地。

——苏轼

苏氏家谱

苏姓的家谱与其他姓氏一样,体例与内容大致相同。由谱名、题辞、谱序、凡例、世系、族规、行状、文献等组成,有的还有画像、五服图、字辈谱...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