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氏族谱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1浏览:2收藏

苏氏族谱,第1张

供你参考吧,漳州苏姓:

参考资料:

http://zzlhnet/viewthreadphptid=141244

里面内容较多,资料比较全面详细,我不一一转载,楼主有兴趣可以进去看看

(一)龙海市:现有姓氏388个,全市苏姓有26731人,排列第9位。

苏宋杰派系苏沛支派(格林苏姓),传衍至今有6个村社,2500人。

青礁,地处九龙江汇海之滨,古时属漳州府龙溪县三都,今属厦门海沧管辖。青礁苏氏肇基始祖宋杰公,名颐,号碧溪。第三世苏竦,字廷仪,登宋庆元五年(1199年)进士。苏竦传二子(四世),长子溥,字渊夫,登宋嘉定十三年(1220年)进士,居青礁;次子沛,字泽夫,迁居港尾格林,为格林开基祖,繁衍港尾镇格林村碑仔头、高厝、埔尾、和尚坑、下格林、凤岭等社,还有迁徙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台湾。

苏宋杰派系苏朴支派(虎渡苏姓),传衍至今有50个村社,24231人。

青礁苏氏肇基始祖宋杰公第四世苏溥,传二子(五世),长子椿,次子朴。苏椿传四子(六世),长文灿、次文育、三文炜、四文烨,俱守祖青礁。苏朴在南宋末年,由青礁避居虎渡,始为开基祖。朴公娶进士郑申舜之女,生八二宗簿;而郑氏先亡,置虎渡庄,再娶何氏,生八三府君。八二宗簿守居青礁大观后,二世又分居厦门海沧区东孚镇贞岱、凤山二村和集美区灌口镇深青村,传衍至今,已有5000人。八三府君居虎渡,繁衍45社,尊朴公为虎渡支派开基祖。虎渡苏姓分布如下:

东泗乡有19个村社:虎渡村凤口、常春、岭头、南山兜、上径、猫仔空、风柜斗等社;太江村全村;东泗村庵前社;卓港村南陂、南陂头、高坑、厝仔等社;水浒村龙潭社;董浦村董门头、石钟等社;松浦村守宜社;松岭村全村;碧浦村全村。

海澄镇有23个村社:下埭村下内、田洋、三落、六壁、苍浦、仓前等社;内楼村外楼、许前、华瑶、东门、北门等社;罗坑村罗坑、广林等社;合浦村埭里、高井、下渡、新渡、东山尾等社;内溪村碑头、苏厝、田辽、溪田等社;玉枕村博士社。

九湖镇蔡坑村蔡坑社。

颜厝镇宅前村下洋社。

浮宫镇美山村青美苏社。

(二)宋杰派字辈

苏宋杰派系在漳州苏姓当中,占有四分之三人口,约有30000人。他们主要集中在龙海市南部60个村社,并形成两大支派,即虎渡苏姓和格林苏姓。

虎渡、格林苏姓通用昭穆字辈是:“文佛郎言五,十乾启国崇,潜惟恒允用,奕世振

家风。孝友承宗志,诗书迪俊英,伯仲和叔季,科甲永联登”。

这首序诗有四十个字韵,每字一世,相传后代。先标部分何人何时所作,暂无资料可考,后标部分已知苏尚斌所写。尚斌,贞岱人。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庚午科举人,授临清牧,有治声。贞岱,原属泉州府同安县,今属厦门市海沧区。南宋末年,虎渡始祖朴公有两个儿子。长子文焕(八二宗簿),由郑氏所生。郑氏先亡,朴公再娶何氏,生文发(八三府君)。文焕娶林氏为妻,婚后复回青礁大观后守祖,遂为贞岱开基祖。贞岱曾经人丁兴旺,据史书记载,明弘治年间贞岱苏氏大量迁入深青,使这个古驿站变成颇有规模的小集镇。贞岱版字辈诗,有多种版本,抄录如下:

1、《苏氏族谱贞岱录存》(手抄本):“文佛郎言五,十乾启国崇,潜惟恒允用,奕世振家风。孝友承宗志,诗书迪俊英,伯仲和叔季,科甲永联登。”

2、《高雄县路竹乡武功宗亲会周年大会手册》:“文佛八正秉,十乾启国崇,潜维恒隐用,奕世振家风。孝有成宗志,诗书择俊英,伯仲和叔季,科甲永连登。”

3、《苏氏族谱》(苏功成):“------启国崇,潜惟恒允用,奕世振家风,孝------”

4、《苏有哲族谱》(台湾苏云良提供):“------孝友承宗志,诗书迪俊英,伯仲和叔季,科甲永联登。”

这首序诗在贞岱和虎渡世系排列上,有很大不同。因此,我对这首贞岱序诗就是虎渡大宗序诗,持有怀疑看法。不同点在于,贞岱是从第一世文焕算起。而漳州地区虎渡苏姓,包括格林苏姓在内,都是从朴公第四世孙算起,与贞岱的算法,相差两代人。也就是说,第一世文字辈在贞岱是朴公的长子文焕,但在虎渡却是朴公曾孙牧叟府君。

我的依据是道光六年版苏功成《同安苏氏族谱》,在这本族谱里面,从第十五世至第廿八世还保存着“启、国、崇、潜、惟、恒、允、用、奕、世、振、家、风、孝” 这14个字。在虎渡祖庙,还保存着一块清乾隆九年《虎溪大宗义捐增置春秋两祭资田序》石碑,上面刻有23个捐款人名及世辈。如果按照贞岱算法,他们一个也对不上号。还有一句大家熟悉的古祠联:“五代分为四派瑶松竹梅”。 这个“五代” 就是虎渡第五世瑶溪、松溪、竹溪、梅溪。按贞岱算法,他们四人被排在第三世,与祠联相差二代。

总之,我认为贞岱版序诗不是虎渡大宗原有的序诗。因为资料欠缺,仅有《贞岱录存》手抄本存世,再加上十几年来太江等村社新编族谱,都把这首序诗当作通用序诗,时间一久就成了事实。

除了贞岱版序诗外,还有一首鲜为人知的序诗。作者苏信,虎溪人,寄籍广东饶平。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丁丑榜进士,官至巡按御史。今广东省海丰县梅陇镇石洲村,

还有苏信的后裔。苏信字辈诗是:“启世明伦理,孝友立纲常,敬恭在桑梓,礼义是吾乡,忠信以为本,积善有馀庆,兴育传纪广,邦族自荣光。”

究竟是贞岱版,还是苏信版,才是真正虎渡大宗辈序诗,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考证

苏氏的起源和由来 苏(Sū苏)姓源出有四: 1、出自己姓,为周代昆吾之后,以封国名为氏。据《元和姓纂》和《苏洵族谱》等所载,颛顼帝裔孙吴回为帝喾火正,生子陆终,陆终生樊为昆吾,至周武王,其后裔有司寇忿生,受封于苏,建立苏国。后迁都于温(故城在今河南省温县西南)。其后代子孙遂以国名为姓,称为苏氏。 2、出自古代少数民族中有苏氏。据《汉书》所载,辽东乌桓在汉武帝时附汉,他们分迁至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等郡地,其中有改汉姓苏的。 3、出自古代少数民族有苏氏或改姓苏: ①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改鲜卑族代北复姓跋略氏单姓苏。 ②清苏佳氏、苏都哩氏、苏尔佳氏改苏姓,锡伯族苏木尔氏,汉姓为苏。 ③裕固族苏勒都斯氏,汉姓为苏,土族苏卜氏,汉姓为苏。 ④羌族苏蟒达房名,汉姓为苏。 ⑤彝族阿苏氏,汉姓为苏……其他少数民族亦有。 得姓始祖:昆吾。名樊,字衍,己姓,颛顼之裔陆终长子。其父陆终娶鬼方氏之女为妻,一胎生下六子,其后均有封国,樊初封于昆吾(故城在今河南省许昌,后迁至今河南省濮阳),后又封于苏(一说其子封于苏),夏桀时被商汤所灭。周初,其裔忿生因功被封于苏国,后忿生迁都于温(今河南省温县西南)。春秋初,苏国为狄所灭,子孙遂以国名为氏,称为苏姓,并尊昆吾为其始祖。 4、 苏氏起源:苏姓为“ 十三姓”之一。 苏姓大多取自 名首音。如“苏里曼……之后裔取姓苏。’“苏达尼,就取自第一个音‘苏’为姓”。(《中国 姓氏来源》)再有,据“宁夏 自治区同心县韦州镇苏家 老人讲,元末明初一位波斯商人名叫苏拉玛尼,沿丝绸之路来到韦州经商,并长期定居下来,其后裔均姓苏。”(《中国 大辞典》)此外,也有因“速来蛮”的“速”(与苏音相近)赐给苏姓的。如明朝哈密使臣、锦衣卫指挥佥事速来蛮四世孙乌令班时,便赐给姓名苏荣。其后均以苏为姓。 苏姓中也有的是改姓。元代时,福建泉州有一位自西域而来的阿合抹,留居后取名苏唐舍,并取 蒲氏女为妻,其后便以苏为姓。

关于苏氏的来历 隋唐时期,陕西依然是苏氏聚居的大本营,南北朝时期,虽然有苏姓后人向南方迁徙,但是在南方还并为形成有规模的苏氏大族。直到唐代,南方才形成了苏氏的闽派、蜀派、眉派。 苏味道 眉派始祖是苏味道,他原任唐凤阁侍郎后被贬为眉州刺史,这一支苏氏便在眉州(今四川眉州)开支散叶、繁衍后代,在当地形成苏氏眉派,又称眉山派,苏味道被尊为苏氏眉山派始祖。 进入宋代,苏氏家族的子孙人才济济,在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艺术等领域都做出了杰出贡献。眉派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的成就尤为突出,共同创造了苏氏家族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 眉派三苏缘何称自己为“赵郡苏氏” 苏轼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都是著名古文学家,世称“三苏”。因其文名和名望,苏轼一支一直被苏氏后裔尊为眉山苏氏。但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在很多时候都自称赵郡苏氏,这又为何故? 苏轼 汉兴,苏氏开始迁徙入秦,苏建家于长安杜陵,他在武帝时以击匈奴有功,封平建候。苏建后代遂在平陵安家,苏建生三子:长子苏嘉,中子苏武,幼子苏贤。嘉的六世孙苏纯为南阳太守,生子曰苏章,东汉顺帝时期为冀州刺史,又迁为并州,有功于当地人民,苏章的子孙就在赵郡居住下来了,赵郡苏氏便由此而起。 苏洵在《苏氏族谱》中提到:“苏氏出自高阳,而蔓延于天下。唐神龙初,长史味道刺眉州,卒于官,一子留于眉。眉之有苏氏自是始。”苏味道是河北赵州栾城人(今河北石家庄),他在唐朝武则天时期当过宰相,后被贬为眉州(今四川眉山)刺史,迁益州(今四川成都)刺史,未赴任就死了,留下一子未能回栾城,故在眉山定居,由此,眉州就有了苏姓。眉山苏派源于河北赵郡苏氏,故苏洵三父子在撰文提款时都自称赵郡苏氏。 三苏可考的祖辈 苏味道[1]―→苏份[2]―→苏瑗―→苏诜(shen)―→苏汝集―→苏泾―→苏钅斤[3]―→苏祜(hu)[4]―→苏宗皋(gao)[5]―→苏序[6][1]苏味道(638311――705721),赵州栾城人(今属河北省石家庄市)。少有文才,九岁能属辞。与乡人李峤同以文辞知名,被时人称为“苏李。”成人后,苏味道被州里举为进士。及第后,累迁咸阳尉。延载初年(694年),苏味道历迁凤阁舍人,检校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元配裴氏,继配刘氏。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苏味道因亲附武后宠臣张易之、张昌宗之罪,被贬为眉州刺史。不久,又迁为益州大都督府长史,未行而卒,年五十八岁。有文集流行于当世。为眉山苏氏始祖(即眉阳派)。 [2]苏份(673311――705721),苏味道第二子。配卢氏,留四川眉山。 [3]苏钅斤(861312――93566),配黄氏(877――93525),以侠气闻于乡闾。生五子,长子苏祈,次子苏福,三子苏礼,四子苏v,五子苏祜。 [4]苏祜(905514――958730),配李氏,生六子。长子宗善,次子宗宴,三子宗升,四子宗杲,五子宗德,六子宗晁。李氏严毅,居家肃然,多才略,犹有窦太后、柴氏主之遗烈。苏祜与李氏同葬眉山修文镇。 [5]苏宗杲(944724――99468),配宋氏。生子序。宗杲公好善,事父母极于孝,与兄弟笃于爱,与朋友笃于信,乡闾之人,无亲疏皆敬爱之。娶宋氏夫人,事上甚孝谨,而御下甚严。与李氏合葬眉山安道里。 [6]苏序(973119――1047511),字仲先,配史氏。简易朴实,与人交往,不择贵贱,摆架子,与乡邻相处融洽,无神主义者。与史氏合葬眉山安道里。其事迹详见于苏轼《苏评廷行状》、曾巩《赠职方员外郎苏君墓志铭》等文献。 苏洵的兄弟和子女 苏轼的子孙及后代定居>>

苏氏的来源? 苏姓正宗始祖――昆吾

昆吾,名樊,字衍,颛顼之裔陆终长子。据 《元和姓纂》和《苏洵族谱》等所载,颛顼帝裔孙吴回为帝喾火正,生子陆终,陆终生樊为昆吾。至周武王,其后裔有司寇忿生,受封于苏,建立苏国。后迁都于温。其后代子孙遂以国名为姓,称为苏氏。

姓氏苏的来源 苏氏系承昆吾 发源河南临漳

三苏是文坛上的名人,关于苏姓的族谱,在苏洵族谱的后录上交代得非常清楚:“苏氏之先,出于高阳,高阳之子曰称,称之子曰老童,老童生重黎及吴回,重黎为帝喾火正曰祝融,以罪诛,其后为司马氏,而其弟吴回复为火正,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长曰矾,为昆吾,次曰惠连,为岑胡,次曰,为彭祖,次曰来言,为会人,次曰安,为曹姓,季曰季连,为芈姓。六人者,皆有后,其后,各分为娄姓,昆吾始姓已氏,其后为苏、顾、温、董。当夏之时,昆吾为诸侯伯,历商而昆吾之后无闻。至周有忿生为司寇,能平刑以教百姓,周公称之,盖书所谓司寇苏公者也,司寇苏公与檀伯达皆封于河,世世仕周,家于其封,故河南、河内皆有苏氏。”

实际上,这一段苏姓姓源考据,是可以适用于天下的苏姓的,因为,《姓纂》上关于苏姓的来源,也做了同样的介绍。《姓纂》是这样说的:“颛顼祝融之后,陆终生昆吾,封苏,邺西苏城是也。苏忿生为周司寇,居河内、扶风、武功。汉,苏建目河内徙扶风。”

由此可见,头一个以苏为姓的昆吾,是颛顼帝的后代,他们最初的发源地,则在今河南省临漳县的西方。到了周朝初年,官拜大司寇的苏忿生被周天子封于河内,所以这个家族也就是迁移到今为甘肃省的河内地方,继续繁荣滋长,以后子孙才逐渐遍布于各地,四川眉山那个光辉灿烂的苏家,自然也是从河内所迁移出来的。

苏姓,真可以说是一个光耀史册的古老姓氏,从3000年前的春秋时代,便已大放光芒。大家都知道,楚庄王是春秋五霸之一,而他之得成霸业,主要靠的是他的大夫苏从。

苏秦,名气更加响亮,他与张仪同被称为纵横家,他提倡合纵以抗秦,结果身佩六国相印,荣宗耀祖,显赫异常。

到了汉武帝之时,苏氏又出了一位名垂千古不朽的伟大人物,那就是三尺孩童都晓得的苏武。

宋代的文坛,似乎是苏姓人士的天下,除了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之外,尚有以文章知名,宋太宗曾御笔题赠“玉堂之署”4个字的苏易简;以及慷慨有大志,好为古文诗歌,曾佐欧阳修变文格,晚年自号“沧浪翁”,隐读以终,著有《苏学士集》传世的一代高士苏子美(舜钦)等。

苏姓的故事

苏姓出自己姓。古帝颛顼孙吴回,为帝喾火正,掌民事,赐祝融氏。吴回之子陆终有六子,为六族,长子樊,为昆吾族,地在今河南濮阳,为己姓。夏代的第七位后名叫槐,封昆吾氏后裔于有苏之地,在今河南辉县西的苏岭(苏门山),称有苏氏,有苏氏部族以苏草(即紫苏)为图腾。夏代末,有苏氏之国被灭,族人以苏为氏,四散避难。其中有一支向东南迁居于姑苏(即江苏苏州)。有一支向北迁于邺西苏城(今河北临漳西)。周灭商时,这支苏氏部族大部分又向北迁襄国的苏人亭(今河北邢台西南),后有一部分再迁苏水之滨(今河北完县境)。留在苏岭的苏族人归顺了周朝,其头领苏忿生入周朝为司寇,被封于温(今河南温县),建立苏国,公元前650年被北狄攻灭。还有一支苏族人南迁今湖南梅山一带,后称为梅山蛮。宋代时再南迁,少部分混入土著,成为瑶族先人的重要一支,大部分定居两广,成为南方苏姓先民。

苏姓分布

江苏

苏姓分布的重点地区。在江南地区分布着苏轼的后裔,其中苏轼长子苏迈的后裔主要分布在常州、以及常州西北的安家舍、薛家乡、新闸镇等地,约1500余人。武进的安家舍乡前舍周围的十余个村庄;薛家乡晨光村委苏家村(沿河苏家村)等村庄,有大量苏氏分布。苏轼幼子苏过的后裔分布在常州城,及城东武进洛阳、崔桥、戴溪、运村、郑陆等地,以及无锡、苏州、江阴、常熟等地,共2400余人。太仓、无锡、镇江、苏州、南京、宿迁、徐州等地区有苏氏分布。在苏北地区盐城、建湖、阜宁、响水、滨>>

苏姓的来历? 出自高阳。《苏洵族谱》云:“苏氏之先,出于高阳。高阳之子为称,称之子曰老童。老童之子生重黎及吴回。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长曰矾,为昆武。昆武始姓己姓,其后为苏、哗、温、董。”后苏氏繁衍于河南、河内,逐渐成为人数众多的一姓。

另一支苏姓出自少数民族。汉代辽东乌垣有苏姓。又据《魏书官氏志》记载,北魏拔略氏改苏姓。

百家姓苏性排第几位?怎么来历啊? 以前排42新的百家姓中排41

苏 (百家姓典故)

苏氏系承昆吾,发源河南临漳。三苏是文坛上的名人,关于苏姓的族谱,在苏洵族谱的后录上交代得非常清楚:“苏氏之先,出于高阳,高阳之子曰称,称之子曰老童,老童生重黎及吴回,重黎为帝喾火正曰祝融,以罪诛,其后为司马氏,而其弟吴回复为火正,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长曰矾,为昆吾,次曰惠连,为岑胡,次曰停为彭祖,次曰来言,为会人,次曰安,为曹姓,季曰季连,为芈姓。六人者,皆有后,其后,各分为娄姓,昆吾始姓已氏,其后为苏、顾、温、董。当夏之时,昆吾为诸侯伯,历商而昆吾之后无闻。至周有忿生为司寇,能平刑以教百姓,周公称之,盖书所谓司寇苏公者也,司寇苏公与檀伯达皆封于河,世世仕周,家于其封,故河南、河内皆有苏氏。”

实际上,这一段苏姓姓源考据,是可以适用于天下的苏姓的,因为,《姓纂》上关于苏姓的来源,也做了同样的介绍。《姓纂》是这样说的:“颛顼祝融之后,陆终生昆吾,封苏,邺西苏城是也。苏忿生为周司寇,居河内、扶风、武功。汉,苏建目河内徙扶风。”

由此可见,头一个以苏为姓的昆吾,是颛顼帝的后代,他们最初的发源地,则在今河南省临漳县的西方。到了周朝初年,官拜大司寇的苏忿生被周天子封于河内,所以这个家族也就是迁移到今为甘肃省的河内地方,继续繁荣滋长,以后子孙才逐渐遍布于各地,四川眉山那个光辉灿烂的苏家,自然也是从河内所迁移出来的。

苏姓,真可以说是一个光耀史册的古老姓氏,从3000年前的春秋时代,便已大放光芒。大家都知道,楚庄王是春秋五霸之一,而他之得成霸业,主要靠的是他的大夫苏从。

苏秦,名气更加响亮,他与张仪同被称为纵横家,他提倡合纵以抗秦,结果身佩六国相印,荣宗耀祖,显赫异常。

到了汉武帝之时,苏氏又出了一位名垂千古不朽的伟大人物,那就是三尺孩童都晓得的苏武。

宋代的文坛,似乎是苏姓人士的天下,除了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之外,尚有以文章知名,宋太宗曾御笔题赠“玉堂之署”4个字的苏易简;以及慷慨有大志,好为古文诗歌,曾佐欧阳修变文格,晚年自号“沧浪翁”,隐读以终,著有《苏学士集》传世的一代高士苏子美(舜钦)等。

苏氏家族源于那个朝代 苏姓来源:(1)出自“己“姓。以国为氏。据《元和姓纂》所载,周文王时司寇忿[fen]生,受封于苏国,后迁于温称为苏忿生。春秋时苏国被狄族所灭,其子孙以“苏”为氏。(2)南北朝时有代北复姓所改。

苏氏家族源于春秋。

上思苏氏的由来,到底是从哪里来 都是苏乞儿的后代!!

潮汕苏氏源于那个省 潮汕苏氏源自福建同安

1996 年 9 月 ,世界苏姓宗亲总会第二届会议在泰国举行,会议出版的《会刊特辑》刊登了苏孙子《潮汕苏族之来源》的文章。文章指出“因为侨居泰国苏氏宗族,大多数是来自潮汕各地。基于此,首先必追本究查潮汕苏氏之根源。”

会议收到从潮汕各地寄来或代表带来的旧族谱,得出了潮汕苏氏源自福建同安的结论。

从中国长春市编印成册,寄来的苏氏大族谱,内中 全国各省各县各乡保存的旧族谱,林林总总, 起来很厚重的一本。

然而,要查一查自身的来源根迹,着实要费一番工夫,该刊仅搜罗一部分刊载,如果集齐诸乡村之苏氏族谱,相信其数量厚度,定必不逊于明朝《永乐大典》及清朝之《四库全书》。

其实究其根源,每一乡村,经过长时期之一时间,达到了饱和程度,下代人必另寻出路而重择新地点再创新乡,族谱必须从开山老祖记起,当然又有新本族谱面世了。

因为侨居泰国苏氏宗族,大多数是来自潮汕各地。基于此,首先必追本究查潮汕苏氏之根源。

不错,潮汕苏氏来自同安,已是不争的事实,从同安及潮汕各乡寄来的族谱所记,始祖是芦山八世之孟容公,起初来潮做教谕,居于现潮州市北门外,直至二世祖鲁詹公移居现凤塘镇鹤陇{后陇}重创新乡,待至四世祖资始公,其长子逸斋公分支重创枫洋新乡。其次子陇东公则留居鹤陇故乡。其三子崔绵公则另创潮州市白塔村 p 揭阳市雷浦村。沿至第八世祖南隐公,子孙一部分移居下村。而第十二世南郊公,则在揭阳创立东村 p 新村。另一族后裔则在普宁市创立蟛蜞村。

以上是 从各地寄来的旧族谱,为苏氏来潮汕创乡始祖,及下代分衍各地作依据。

{ 若要深明苏族来潮根源,劳请各位宗亲亲临苏氏宗亲会办事处详查,则可得到深一层的认识。}

附带提出一则不解疑团,自潮阳市湄 洲 乡寄来的族谱,发现内中所记,则说是乡是潮汕创乡的始祖,此一来,潮汕便出现双胞始祖了,但从各方面究查,诸乡皆承认其祖宗是来自凤塘镇鹤陇乡,若要他们改变认湄 洲 是开乡苏氏之始祖,相信终难认同,今湄 洲 乡提出此一问题,因年代久远,而争议无益,现在唯有求共同的出络{路},便是要认鹤陇乡的始祖,则悉听尊便,谁要认湄 洲 的始祖,也无不可,反正老祖宗皆来自福建同安的族类,何必多所争“祖”呢。

阳谷县苏姓人不少,听老人讲阳谷县大步乡苏海村(苏家海村),闫楼镇苏楼村,骆驼巷西南苏楼村是一家人,明朝永乐年间奉旨迁过来的,最早迁过来的明朝人士葬于闫楼镇关庄村村后,堂号忠信堂。最早的老家谱因暴乱迷失了,现在多远多近也不知道了。{真希望这个老家谱能在那一个好人手里保存着,好不叫后人乱了辈分啊。}清朝乾隆年间至闫楼镇苏楼迁到土屯村一支,清朝嘉庆年间又迁至阿城镇齐店村一支。(景,兴,庆,云,祥),(本,树,道,培,生)是同五辈。听老人说,以前续家谱时河东(黄河)的都过来续,用的一个家谱,。真希望聊城苏氏能有一个大家谱,见了面都是一家人多好啊。(我的梦想是将来有机会了,去山西洪同县老鸹窝去看看,要是有老家谱看能不能找到山西的根源。)

苏氏族谱

供你参考吧,漳州苏姓:参考资料:http://zzlhnet/viewthreadphptid=141244里面内容较多,资料比较全面详细,我不一一转载,楼主有兴趣可以...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