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重点?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1浏览:3收藏

病理学重点?,第1张

1、 植物病害:由于致病因子(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的作用,植物正常的生理生化功能受到干扰,生长和发育受到影响,因而在生理和组织结构上出现多种病理变化,表现出各种不正常状态即病态,甚至死亡的现象。

2、 侵染性病害:由生物因子引起的植物病害,可以在植物个体间互相传染,因而也称传染性病害。

3、 非侵染性病害:由非生物因子即不适合的环境因素引起的植物病害,不能在植物个体间传染,因而也称非传染性病害。

4、 症状:植物感染病原物或受非生物因子的影响,经过生理病变和组织病变后,最后在形态上出现 有别于正常植株的病变,这种病变后的形态特征称为症状。包括病状和病征两方面。

5、 病状:是患病植物本身在受到某种致病因素的作用后,由内及外所表现的不正常状态。

6、 病征:是生长在植物生病部位表面的病原体(诸如病原物营养体、繁殖体和休眠结构等)。

7、 寄生性:指病原物在寄主植物活体内取得营养物质而生存的能力。

8、 致病性:指病原物所具有的破坏寄主和引起病变的能力。

9、 营养体:真菌营养生长阶段的菌体。绝大多数真菌的营养体都是可分枝的丝状体。

10、 菌组织:有些真菌的菌丝体生长到一定阶段形成的疏松或紧密的组织。

11、 生活史:指真菌从一种孢子萌发开始,经过一定的营养生长和繁殖阶段,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的过程。

12、 全寄生:寄生性种子植物叶片退化,叶绿素消失,根系也退化成吸根,并以吸根中的导管和筛管分别与寄主植物的导管和筛管相连,从寄主植物夺取其自身所需的全部生活物质的一种寄生方式,如菟丝子和列当等。

13、 半寄生:有些寄生性植物的茎叶有叶绿素能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但根系退化以吸根的导管与寄主维管束的导管相连,吸取寄主植物的水分和无机盐的寄生方式,也称水寄生,如寄生林木的桑寄生和槲寄生等。

14、 侵染过程:指病原物与寄主植物可侵染部位接触,并进入寄主,在其体内繁殖和扩展,使寄主显示病害症状的过程,也是植物个体遭受病原物侵染后的发病过程,因而也称为病程。

15、 局部侵染:病原物侵入后扩展的范围局限于侵入点附近的现象。

16、 潜伏侵染:有的病原物侵入后在寄主体内潜伏,寄主并不立即表现症状,而是在一定条件下或在寄主不同发育阶段才表现症状的现象。

17、 症状隐蔽:有的病原物侵染后使寄主变现症状,但在某些条件如低温或高温下,症状可以暂时隐蔽,当条件适宜时又可重新出现的现象。

18、 复合侵染:在侵染过程中,病原物随机传播到寄主植物上,同一侵染位点可同时或先后遭受不止一种病原物的侵染,并常常表现集中病原物混合寄生的复杂症状,这种侵染称为~~

19、 病害循环:指病害从寄主植物的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

20、 单循环病害:只有初侵染而没有再侵染的病害,也称单利病害或积年流行病害。※系统性病害, 流行程度取决于初始菌量※

21、 积年流行病害:指病害从少量发生起,需要经过年度间的病原物积累,才能造成严重危害的病害。※局部性病害,流行程度取决于气象条件※

22、 多循环病害:除初侵染外还有再侵染的病害,也称复利病害或单年流行病害。

23、 单年流行病害:指在作物一个生长季节中,只要条件适宜,菌量能够不断积累,引起流行的病 害。

24、 病原物的越冬、越夏:指病原物以一定的方式在特定场所度过不利其生存和生长的冬季及夏季 (寄主休眠期或中断期)的过程。

25、 抗病性:寄主植物具有的能减轻或克服病原物致病作用的可遗传的性状。

26、 植物检疫:依据国家法规,对植物及其产品进行检验和处理,以防止检疫性有害生物通过人为传播扩散的一种植物保护措施。

27、 农业防治:在农田生态系统中,通过改进耕作栽培技术来调节病原物、寄主及环境之间的关系,创造有利于作物抗病、不利于病原物侵染的环境条件,从而控制病害发生与发展的方法。

28、 生物防治:是利用对植物无害或有益的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影响或抑制病原物的生存和活动,从而控制植物病害的发生与发展的防治方法。

29、 物理防治:指通过利用物理方法清除、抑制、钝化或杀死病原物控制植物病害发生发展的方法。

30、 化学防治:利用化学药剂即农药控制植物病害发生发展的方法。

二、 填空(判断/选择)

1、 常见病状类型:变色、腐烂、坏死、萎蔫、畸形。

2、 常见病征类型:霉层、粉层、锈粉、颗粒、菌索、菌脓。

3、 植物病原物主要有真菌、原核生物(细菌和菌原体)、病毒、线虫和寄生性种子植物等类群。

4、 真菌菌丝变态结构:吸器、附着胞、附着枝、假根、菌丝索、菌环、菌网。

5、 菌组织类型:菌核、子座、假子座、根状菌索。

6、 真菌的有性孢子有休眠孢子囊、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以及担孢子5种。

7、 常见的无性孢子有孢囊孢子、游动孢子、分生孢子。

8、 根据单倍体、二倍体和双核阶段的有无及长短,可将真菌的生活史分为以下5种类型:无性型、单倍体型、单倍体—双核型、单倍体—二倍体型以及二倍体型。

9、 真菌命名采用拉丁双名法。

10、 细菌一般为球状、杆状、螺旋状,植物病原细菌多为杆状或短杆状。

11、 植物菌原体没有细胞壁,包括植原体和螺原体两种类型。

12、 原核生物多以裂殖的方式进行繁殖。

13、 植物病毒主要含有核酸和蛋白两大部分。中间为核酸芯,外部有外壳蛋白包被形成衣壳。

14、 植物病毒增殖三步:脱壳、核酸的复制和表达、核酸和外壳蛋白的组装。

15、 衡量病毒稳定性的指标主要有稀释限点、热钝化温度和体外存活期。

16、 病毒的命名不采用拉丁双名法,而是以寄主名、症状名加“virus”构成。

17、 线虫多数雌雄同为线形,少数雌雄异形,即成熟雌虫虫体多为梨形、柠檬形、肾形、珍珠状或各种囊状,但幼虫和雄虫认为线形。

18、 线虫体腔内有消化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和排泄系统等器官,其中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比较发达。

19、 侵染过程一般分为4个过程:侵入前期(接触期)、侵入期、潜育期、发病期(显症期)。

20、 病原物侵入寄主植物通常有直接侵入、自然孔口侵入和伤口侵入三种方式。

21、 植物的病害循环主要涉及病原物的越冬与越夏、释放与传播及初侵染与再侵染三个方面。

22、 病原物的越冬越夏方式有寄生、腐生和休眠三种。

23、 病原物传播方式有4种:气流传播、雨水传播、昆虫及其他介体传播和人为因素传播。

24、 最常见的季节流行曲线是S型曲线。根据S型曲线的基本形式,可将病害流行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始发期(也称指数增长期,菌量积累的关键时期)、盛发期(逻辑斯蒂增长期)和衰退期。

25、 我的植保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26、 植物病害的诊断,首先要区分是属于侵染性病害还是非侵染性病害。如果是侵染性病害,再确定病原的大类型, 是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线虫性病害等。

27、 植物病害的防治方法有植物检疫、农业防治、抗病育种、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

28、 植物检疫程序是植物检疫机构的行政执法程序,包括检疫许可、检疫申报、检验和检疫处理等基本环节。

29、 抗病品种选育途径:引种、系统选育、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及生物技术育种。

30、 植物抗病性鉴定按鉴定场所区分为田间鉴定和室内鉴定。

31、 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主要通过有益微生物对病原物造成的各种不利影响来实现的,其基本原理主要包括抗菌作用、竞争作用、重寄生作用和交叉保护作用。

32、 物理防治方法:汰除、热力处理(温汤浸种、蒸汽消毒和热力治疗)、辐射、嫌气处理以及拒避。

33、 叶瘟病四种类型:慢性型、急性型、白点型及褐点型。

34、 稻瘟病病原物无性态为灰梨孢,病菌分生孢子在有水膜的条件下萌发形成附着胞和侵入丝,通过伤口、自然孔口或直接侵入稻株表皮组织。

35、 水稻纹枯病的最典型的症状是云纹状病斑和菌核。

36、 水稻纹枯病的病原物无性态为立枯丝核菌,有性态为瓜亡革菌。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菌核可打捞)

37、 水稻白叶枯病:细菌性病害,病原物为黄单胞杆菌。症状类型:叶枯型、急性型、凋萎型及黄叶型。初侵染源来源:稻桩、杂草、茭白和紫云英。

38、 水稻恶苗病:病苗主要表现为徒长,比健苗高1/3左右,植株细弱,叶片、叶鞘狭长,呈淡**,根部发育不良,根毛少。

39、 水稻病毒病:普通矮缩病、黄矮病、黄萎病、黑条矮缩病、条纹叶枯病。细菌性病害:水稻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细菌性基腐病、细菌性褐条病。线虫病害:水稻干尖线虫病。生理性病害:水稻赤枯病。

40、 小麦赤霉病病原物有性态为玉蜀黍赤霉,无性态为镰孢属禾谷镰刀菌。病原菌可产生毒素。

41、 小麦条锈病的周年循环中越夏是关键;秆锈病菌是转主寄主的长生活史型锈菌,其转主寄主为小檗和十大功劳;秆锈病流行的主要限制因素是湿度条件。三种锈病的症状可概括为“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是个大红斑”。

42、 临界期温度回升得早晚和雨量多少,是小麦叶锈病能否流行的决定因素。

43、 小麦全蚀病受害部位仅限于根部和茎基部,在病处形成黑斑。病原物为禾顶囊壳小麦变种。一般连作地发病严重,但有自然衰退现象(即继续种植感病寄主植物,病情逐年自然下降)。

44、 玉米黑粉病(也称瘤黑粉病)为局部侵染性病害。病部组织肿胀成瘤(菌瘿),肿瘤外表有白色、灰白色薄膜,内部幼嫩时肉质,白色,柔软有汁,成熟后变灰黑色,坚硬。

45、 玉米粗缩病:病毒病。病原物为水稻黑条矮缩病毒,与水稻黑条矮缩病病原相同。(蜡白色条状突起)。

46、 甘薯黑斑病病原物为毛缘长喙壳,可产毒素。(见39小麦赤霉病)

47、 棉花苗期病害:立枯病、炭疽病、红腐病、茎枯病、疫病和角斑病。

48、 棉铃病害:炭疽病、疫病、红腐病、黑果病、红粉病、软腐病、曲霉病、茎枯病以及角斑病。

49、 油菜菌核病一般没有再侵染。其发生和流行主要取决于越冬菌核的数量、翌春(特别是油菜抽薹开花期间)的气象因素、油菜盛花期与子囊盘盛发期的吻合程度以及栽培条件、品种抗病性、耐病性等因素。

50、 油菜病毒病的病原物主要有三种TuMV(马铃薯Y病毒属芫菁花叶病毒)、CMV(黄瓜花叶病毒)、YoMV(烟草花叶病属油菜花叶病毒)。

51、 烟草花叶病:病毒病。主要病原物有TMV(烟草花叶病毒)、CMV(黄瓜花叶病毒)、PVY(马铃薯Y病毒),后两者传毒介体为蚜虫,TMV主要通过接触摩擦传播。

52、 烟草赤星病病原物为链格孢;其症状为形成同心轮纹病斑。

53、 梨锈病:病斑表面密生橙**针头大小的小粒点(性孢子器),潮湿时溢出淡**粘液(性孢子),粘液干后小粒点变黑色;背面呈淡**疱状隆起并产生灰**毛管状物(锈孢子器)。病原物:亚洲胶锈菌,为转主寄生菌,其转主寄主为松柏科的桧柏、欧洲侧柏、高塔柏、圆柏、龙柏和翠柏等。

54、 梨锈病菌在其生活史种可产生4种类型的孢子(缺夏孢子类型)。在梨和山楂等寄主上产生性孢子和锈孢子,在桧柏等转主寄主上产生冬孢子和担孢子。小麦秆锈5种类型孢子均有

55、 柑橘黄龙病病斑在叶片上可表现为均匀黄化型和斑驳黄化型(花叶),在果实上发病俗称“红鼻子果”。其传毒介体为柑橘木虱。影响其发生和流行的关键因素是侵染源数量(果园病树)和传播介体柑橘木虱的数量。柑橘品种、树龄以及栽培管理也影响病害的发生程度和流行速度。

56、 十字花科蔬菜霜霉病症状特点:叶片正面褪绿或坏死斑,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背面产生白色霜状茂密霉层。花茎受害弯曲肿胀呈龙头状。花器受害畸形,不能结实或少实。

57、 十字花科蔬菜软腐病症状:腐烂(心腐、基腐、叶腐),并产生恶臭。细菌性病害。

58、 茄科蔬菜青枯病:细菌性维管束病害。症状表现为枯而不干,横剖病茎,可见维管束变褐腐烂,并可从切口处挤出白色黏液(细菌)。据此可与真菌性枯萎病或黄萎病区别

59、 番茄病毒病常见三症状:花叶型(轻花叶、重花叶及**花叶)、条斑型和蕨叶型。病原物主要有ToMV(番茄花叶病毒)、CMV(黄瓜花叶病毒)、TMV(烟草花叶病毒)、PVX(马铃薯X病毒)、PVY(马铃薯Y病毒)。

60、 瓜类枯萎病(主要指黄瓜枯萎病)主要变现为萎蔫,维管束褐变,根系腐烂、茎基部有霉层。其病原物为尖镰孢菌。其病害流行决定因素是土壤中初始菌量的高低。(积年流行病害)

三、 问答与论述

1、 病害三角

植物和致病因子是植物病害发生的两个基本因素。病害形成是植物与病原物相互作用的结果,但它们之间的相互作必定受到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因此,在自然状况下,植物病害的形成涉及植物、病原和环境三个方面,呈一种三角关系即“病害三角”关系。在农业生产中,植物病害的发生和流行还与人类的农事活动密切相关,构成“病害四角”。

2、 非侵染性病害与侵染性病害的特征

侵染性病害:田间具有明显的发病中心,病害由发病中心逐渐向全田发展,许多病害的病部有明显的病征,一旦发生,植株难于恢复健康。

非侵染性病害:往往大面积同时发生,无明显的发病中心;有独特的症状,但病部无病征;如及时消除发病因素,病株症状发展减缓或消失,植株恢复健康。

3、 柯赫氏法则(Koch’s Rule)

定义:用来确定侵染性病害病原物的操作程序。如发现一种新的病害或疑难病害时,就需要用柯赫氏法则来完成诊断与鉴定。

内容:分离→培养→纯化→接种

(1)在病植物上常伴随有一种病原生物存在;

(2)该微生物可在离体的或人工培养基上分离纯化而得到纯培养;

(3)将纯培养接种到相同品种的健株上,表现出相同症状的病害;

(4)从接种后发病的植物上再分离到其纯培养,性状与纯培养的原始微生物完全相同。

应用范围:该法则建立建立在微生物学基础上,仅适用于侵染性病害而不适用于非侵染性病害。其次,就侵染性病害而言,绝大多数侵染植物的活体营养生物至今尚不能人工培养,因而该类微生物病原性难以完全遵循该法则。

4、 引起非侵染性病害发生的环境因素(P9)

(1) 物理因素:包括温度、湿度、水分以及日照等。(高温灼伤,低温冷害、冻害,水分过多 渍害或涝害等)

(2) 化学因素:包括营养失调、环境污染及农药施用不当等。(缺N,叶片黄化、枯焦、早衰)

5、 真菌病害的特点及诊断(P31)

症状特点:主要病状是坏死、腐烂、萎蔫,少数为畸形,特别是在病斑上常常有各种各色的霉层、粉层、颗粒等病征,这是真菌病害区别于其他病害的重要标志,也是进行病害田间诊断的主要依据。

实例:绵霉和腐霉大多生活在水中或是潮湿的土壤中经常引起植物根部和茎基部的腐烂或幼苗猝倒,湿度大时往往在病部生出大量白色的棉絮状物即菌丝。霜霉、白锈菌陆生,均为活体营养生物,危害植物的地上部,引起叶斑和穗部畸形。在病部表面,霜霉形成灰白色的霜状霉层,白锈菌形成白色的疱状突起。担子菌门中的锈菌能形成大量夏孢子,这些夏孢子可以通过气流作远距离传播,所以锈病常常大面积发生。

诊断:通常用蘸湿的挑针或刀片将寄主病部表面的各种霉层、粉层或颗粒挑出来或刮下来,或进行组织切片,用显微镜检查。如果病部没有子实体,则可进行保湿培养后再作镜检。有时病部观察到的真菌并不是真正的病原物,而是与病害无关的死体营养真菌。因此,必须按照柯赫氏法则,通过病原物的分离、培养、纯化和接种等证病实验方可确定真正的病因。

6、 植原体和螺原体的区别

同:菌体无细胞壁,只有一层原生质膜包围在菌体四周。能穿透细菌过滤器,对青霉素不敏感,对四环素敏感。

异:

(1) 形态大小:前者形态、大小变化较大,表现为多型性,如圆球形、椭圆形、哑铃形、梨形等。后者呈线条状,在其生活史的主要阶段呈螺旋形。

(2) 菌体寄生部位:前者主要寄生在植物韧皮部筛管组织中,后者主要寄生于植物韧皮部和昆虫体内。

(3) 传播介体:前者为叶蝉,后者为叶蝉、飞虱。

(4) 人工培养:前者目前尚不能人工培养,而后者可以。

在中国,寄生于黄牛体内的主要为环形泰勒虫(Theileria annulata),少数地区有瑟氏泰勒虫(Tsergenti)。在其他国家,牛体内还发现毒力强的小泰勒虫(Tparva)和毒力弱的突变泰勒虫(Tmutans)。在羊体内寄生的为绵羊泰勒虫 (Tovis)和山羊泰勒虫(Thirci)。有的学者认为后者是前者的同物异名。此外,还发现骆驼泰勒虫(Tcamelensis)。

环形泰勒虫在红细胞内的虫体为配子体,又称血液型虫体。呈环形、椭圆形、逗点状或卵圆形、杆状、圆点状、十字形等。大小依形态不同而有差别,一般为07~21微米。每个红细胞内寄生的虫体数为1~12个不等,多数为2~3个;各种形态的虫体可同时出现于一个红细胞内。红细胞染虫率一般为10~20%,重症者达80~95%。寄生于网状内皮系统细胞内的虫体为裂殖体,又称柯赫氏蓝体或石榴体。呈圆形、椭圆形或肾形,位于淋巴细胞或单核细胞浆内,或散在于细胞外。平均大小为8微米,有的大到15~27微米。

绵羊泰勒虫在红细胞内的形态与环形泰勒虫相似,大小为06~16微米。一个红细胞内一般只有一个虫体,有时可见到2~3个。红细胞染虫率一般为20~40%,重症者可达90%以上。裂殖体的形态也属相似。

泰勒虫的发育过程较复杂。感染蜱在吸血时向畜体内注入子孢子,在脾、淋巴结、肝等网状内皮系统细胞内进行裂体生殖,形成大裂殖体,破裂后放出许多大裂殖子,又侵入新的网状内皮细胞重复无性繁殖(一般认为可进行6代)。有的大裂殖子发育成小裂殖体,为有性繁殖虫体,破裂后里面的许多小裂殖子就进入红细胞内发育为配子体,即上述血液内各种形态的虫体。它们在进入蜱体内后进行繁殖,形成许多子孢子而行传播。在中国,牛环形泰勒虫的传播者主要为璃眼蜱属的各种蜱,在西北、内蒙古和东北地区主要是残缘璃眼蜱。6~8月多发,7月达高峰,以1~3岁牛发病为多。病区本地牛多为带虫者,发病较轻;新引进的牛发病较重,死亡率高。羊泰勒虫病的传播者主要为血蜱属的青海血蜱。4~6月多发,5月达高潮,尤以1~6月龄羔羊发病较多,死亡率也高。

症状和防治症状主要表现高烧、贫血、消瘦和体表淋巴结肿胀。病牛还可见前胃弛缓,排粪异常;病羊往往出现四肢僵硬,步态不稳。主要通过血片检出虫体或从淋巴结穿刺物中检出裂殖体来诊断,也可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诊断。治疗本病尚无理想特效药物。病的早期可用磷酸伯氨喹啉治疗。也可试用贝尼尔和阿卡普林。预防本病主要在于灭蜱。中国近年来研制成功的牛泰勒虫病裂殖体胶冻细胞苗可用于预防接种。

植物疾病:在角色的致病因素(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植物的正常生理和生化功能不安成长和发展受到影响,因此,在各种病理变化的物理和组织结构,各种正常状态这是病态,甚至死亡。

传染病:通过彼此之间的个体植物的感染,因此也被称为传染病的生物因素引起的植物病。

3,非侵入性的疾病:即由非生物因素是不适合,由于环境因素的植物病害,不能被发送的个体植物之间,因此也被称为非传染性疾病。

症状:症状的植物病原体感染或影响的非生物因素后,从正常的植物病变出现不同的生理病变和组织病变,最后的形态特征这种病变叫。包括症状和体征。

5,症状:病株本身的一些致病因素,表现为不正常状态的内部和外部。

症状:生长在植物中的患病部位表面的病原体(如病原体的营养繁殖和睡眠结构)。

7,寄生电阻:指的是生存的能力的病原体在体内寄主植物获得营养。

8,致病性的破坏宿主与病原体引起疾病的能力。

9,营养,身体的细菌真菌营养生长阶段。绝大多数真菌植物分枝的丝状体。

10个细菌组织,一些真菌菌丝体生长到一定阶段形成的松散或严密的组织。

11,生活史:从一个孢子萌发的真菌是在一定量的营养生长和生殖阶段之后开始,并最终生成相同的孢子种过程。

12,全寄生:寄生种子植物叶退化,叶绿素消失,根退化成吸盘,并连接与寄主植物导管和筛从寄主植物自身的需要的所有的寄生方式捕获的导管和筛吸盘活的物质,如菟丝子和列当。

13,半寄生:一些寄生的植物的茎和叶的叶绿素可以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但水寄生导管与宿主根降解吸盘血管导管连接的寄主植物寄生方式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但同时也表示,树木,如寄生槲寄生槲寄生。

14日,感染的过程中,使主机上的显示疾病症状,但也个别植物受到病原体的感染发病的病原和寄主植物感染的部位接触,并进入主机,育种和推广的身体,因此也被称为该疾病的过程。

15,局部感染:病原体侵入扩展范围有限的侵入点附近的现象。

16,隐性感染者潜伏在宿主体内,一些病原体入侵的主机并不会立即表现出症状,但在一定的条件下,或在一台主机的不同发育阶段的现象表现出来的症状之前。

症状隐蔽:一些病原体感染宿主变现的症状,但在一定条件下,如低温或高温,症状可暂时隐藏,但也重新出现的现象,当条件合适时。

18,混合感染:感染的过程中,病原体的随机传播到宿主植物,相同的感染部位可以同时或依次进行一个以上的病原体感染,并常常表现出感染病原体混合寄生复杂的症状称为浓度

19日,发病周期:发病复发寄主植物的生长季节。在下一个生长季节的过程中。

20,单循环赛疾病:只有原发感染和没有感染的疾病,也被称为单利疾病或积年流行性疾病。 ※全身性疾病的患病率取决于初始的细菌数量※

21日,积年流行的疾病:病从少量的发生,必须要经过的年积累的病原,可引起严重危害的疾病。 ※局部疾病的患病率取决于天气状况※

22,多周期的疾病:除了最初的感染,再感染的疾病,也被称为复利疾病或单年的流行性疾病。

23日,每年的发病率疾病:在作物生长季节,细菌的数量,只要条件合适,可以继续累积,造成流行的疾病。

24病原菌越冬和越夏:病原体花了不利的生存和增长的冬季和夏季(主机休眠期或中断期间)的过程中以某种方式在一个特定的地方。

25,阻抗:寄主植物可以减少或克服的病原体致病作用的遗传性状。

26,植物检疫: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植物及其产品进行检查和处理人际传播的植物保护措施,以防止检疫性有害生物的传播。

27,农业防治:农田生态系统,通过改进耕作栽培技术规范的病原体,宿主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创造有利于作物抗病能力,环境条件不利于病原体的感染,因此,控制疾病的发生与的方法的发展。

28,生物防治:利用植物无害或有益的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影响或抑制病原体的存活和活动,控制的方法来控制植物病害发生与发展。

29,物理防治:通过使用物理方法清除,钝化,抑制或杀灭病原菌,控制植物病害的发展。

30,化学防治:使用化学农药防治植物病害和发展的方法。

二,填补空白(判断/选择)

类型:常见的疾病,如变色,腐烂,坏死,萎蔫,畸形。

2,共同征类型:模层,一层粉末,防锈粉末,颗粒剂,菌索菌脓液。

如图3所示,植物病原体,真菌,原核生物(细菌和支原体),病毒,线虫和寄生种子植物分类群。

4,真菌的菌丝变态结构:吸器附着胞连接支,假根,细菌电缆环,细菌网络。

5,组织的细菌类型:菌核,儿童座椅,让儿童座椅根状菌索。

6,性孢子菌的休眠孢子囊,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和菌丝5。

常见的7种无性孢子孢囊孢子,游动孢子,孢子。

8,根据存在或不存在的单倍体,二倍体和双核阶段和真菌的生活史的长度被分为以下五种类型:无性,单倍体,单倍体 - 双核类型,单倍体 - 二倍体二倍体类型。

9,真菌拉丁双名法命名。

10,细菌一般是球形,棒状,螺旋形,和植物病原细菌大多是棒状或短棒状。

11,植原体原体没有细胞壁,包括两种类型的植原体和螺原体。

12,原核生物更多的裂殖方式繁殖。

13植物病毒含有核酸和蛋白质。核酸核心,外部外壳蛋白包的中间形成的衣壳。

14,植物病毒的增殖三个步骤:脱壳,核酸,核酸和衣壳蛋白组装的复制和表达。

15个指标来衡量病毒的稳定性稀释终点,在体外的热钝化和生存的温度。

16日,该病毒的命名是不使用拉丁双名法,但一个主机名,症状名称加病毒“。

17,线虫最雌雄同体的线性,少量的雄性和雌性异形成熟的雌虫多为梨形,柠檬形,肾形,珍珠或各种囊肿,但幼虫和男性认为线性。

18线虫体腔器官,消化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和排泄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比较发达。

19日,在感染过程通常分为四个过程:侵入前(接触时间的长短)侵入期,潜伏期,发病(显着的病期)。

20日,对病原体的侵入寄主植物通常是直接浸润,自然孔口侵入和伤口侵入三种方式。

21个植物病害循环主要涉及病原体越冬和越夏,发布和传播的原发感染和再次感染三个方面。

22病原菌越冬越夏的方式寄生,腐生和休眠状态的三个。

23,模式传播的病原体四种:气流,雨水传播,传播的昆虫和其他介质的传播和人为因素。

图24中,最常见的季节性流行曲线是S形曲线。据上的S形曲线的基本形式,疾病传染的过程被分为三个阶段:始发周期(也被称为指数生长期的关键时期),累计盛发(Logistic生长期间)的细菌的量和衰退期。

25日,我厂保护政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和控制”。

26,植物病害的诊断,我们必须先区分传染性疾病和非传染性疾病的。传染病,和然后确定病原体的类型,真菌性疾病,细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线虫,疾病。

27,预防和控制植物病害植物检疫,农业防治,育种抗病性强,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

28,植物检疫程序植物检疫机构的行政执法程序,包括检疫许可的基本方面,报检,检验检疫处理。

29日,抗病育种的方法:引进,系统选择,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和生物技术育种。

30在植物病害识别标识的空间区分为现场鉴定和室内鉴定。

31日,实现了多种病原体引起的植物病害的有益微生物,它的基本原则,包括抗菌作用,其作用的竞争,寄生,交叉保护生物控制的不利影响。

32,物理控制方法:丢弃,热处理(热水浸泡,蒸汽消毒和热处理),辐射,厌氧处理和驱避。

33,叶稻热病四种类型:慢性和急性的类型,类型的白色斑点和褐点型。

34稻瘟病病原菌无性灰色稻瘟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水膜形成附着胞和侵入丝,水稻通过伤口,自然孔口或直接侵入表皮组织。

35,最典型的症状水稻纹枯病云纹状病变和菌核。

36水稻纹枯病病原无性立枯丝核菌,瓜,到灭亡皮革细菌性状态。病菌在土壤中越冬菌核。 (可以打捞菌核)

37水稻白叶枯病细菌性病害,病原黄单胞菌。症状:叶枯病,急性,萎蔫,叶片发黄。初侵染源来源:稻桩,杂草,野生稻和紫云英。

38,水稻恶苗病苗建高度超过显示徒长,约1/3,植物,细,长,窄叶片,叶鞘,浅**,发育不良,根,根毛少。

39,水稻病毒病:普通矮缩病,黄矮病,黄萎病,黑条矮缩病,条纹叶枯病。细菌性病害:水稻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细菌腐病,细菌性褐条病。线虫病害:水稻干尖线虫病。生理性病害:水稻赤字枯萎。

40小麦赤霉病病原性状态小麦赤霉病菌,禾谷镰刀菌的无性镰刀菌属。病原体产生的毒素。

41,每年的周期的小麦条锈病越夏关键,秆锈病病原菌的备用主机生命周期长锈,备用主机小檗和十大功劳叶,秆锈病流行的主要限制因素是湿度条件。可以概括为“条锈病的旅行混乱,叶锈病,秆锈病症状生锈的大红斑。

42,早晚的温度上升和降水多少小麦叶锈病的决定流行的关键时期。

43小麦全蚀病受灾面积是有限的根部和茎基疾病的形成黑斑。病原菌禾顶囊壳小麦品种。一般,即使是发病严重,而是一种自然的衰退现象(即继续本病的寄主植物的种植感,自然条件下降年复一年)。

44,玉米黑穗病(也被称为肿瘤黑穗病)本地传染病。部肿胀的肿瘤(胆),肿瘤外观白色,灰白色薄膜,内部肉质细嫩,白皙,柔嫩汁成熟变灰黑色,硬组织疾病。

45,玉米粗缩病:病毒病。病原为水稻黑条矮缩病毒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病原体。 (蜡白岭)。

46,红薯黑斑病原体流苏长喙,能产生毒素。 (见39小麦赤霉病)

47棉花苗期病害:枯萎病,炭疽病,红腐病,茎枯病,枯萎病和角斑病。

48,结铃性疾病:炭疽病,枯萎病,红腐病,黑果病,粉红色病,软腐病,曲霉病,茎枯病和角斑病。

49,油菜菌核病菌一般不会再度为患。越冬菌核的发病率和患病率主要取决于明年春天的数量(尤其是油菜抽薹开花期)的气象因素,油菜盛花期与子囊盘盛发期协议的程度,以及栽培条件下,品种抗性,抗病性等因素的影响。

50油菜病毒疾病的病原体,有三个主要芜菁花叶病毒(马铃薯Y病毒是芫菁花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CMV),YoMV(强奸花叶病毒烟草花叶病是一种)。

51,烟草花叶病毒:病毒病。主要病原体烟草花叶病毒(TMV),黄瓜花叶病毒(CMV),马铃薯Y病毒(PVY)(马铃薯Y病毒),后两者集体中毒调解员的蚜虫,烟草花叶病毒传播主要通过接触摩擦。

52,烟草赤星病病原链格孢,他们的症状同心轮纹病斑的形成。

53,梨锈病:病变表面密桔**针头大小的小球点(性孢子)溢出的**粘液性孢子湿黏液干的阿拉比卡点变成了黑色,背面浅**水泡状隆起,并产生蜡黄的毛细血管样(锈孢子设备)。病原:亚洲胶锈病,把主要寄生虫备用主机为针叶柏树欧洲侧柏,塔柏,杜松,丝柏和柏树。

54,梨锈病菌在其生命物种可以产生四种类型的孢子(缺乏夏孢子型)。性孢子和锈孢子在备用主机,如柏树,梨和山楂主机的产生冬孢子和菌丝。 5种类型的小麦杆锈病孢子]

55,柑桔黄龙病的病变部位在叶片上可表现为均匀的**,**斑驳的(马赛克),俗称“红鼻子果果的发生率。病毒调解人柑橘木虱的关键因素,影响发病率和患病率的感染源(果园病树)和传播柑橘木虱调解员的数量。柑橘种,年龄,和栽培管理也影响疾病的流行程度和速度的发生。

56,十字花科蔬菜霜霉病的症状特点:叶片正面褪绿或坏死斑由多边形静脉的限制,背面白色的雾凇郁郁葱葱的霉层。花梗受害弯曲肿胀导致像。花畸形,受害者不强或不那么真实。

57,十字花科蔬菜软腐病症状:腐朽的恶臭(心腐病,基腐病,叶腐),并产生。细菌性疾病。

58,茄科蔬菜青枯病,细菌性血管疾病。干燥症状,而退出,剖病茎,可见维管束褐腐病,和从切口白色粘液(细菌)挤出。 [根据枯萎,黄萎病的区分]

59番茄病毒病常见的症状:轻重的马赛克,马赛克和**马赛克镶嵌型()的条纹和蕨叶型。病原花叶病毒(番茄花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CMV),烟草花叶病毒(TMV),PVX(马铃薯X病毒)PVY(马铃薯Y病毒)。

60,枯萎病瓜类(黄瓜枯萎病),主要的实现萎蔫,血管的褐变根腐,茎基霉层。病原镰刀。的疾病传染的决定因素的初始量的土壤中的细菌的水平。 (纪年流行性疾病)

Q&A与博览会

如图1所示,本病三角形

??的植物和植物病害的两个基本因素的病原体。疾病的形成是植物与病原体的相互作用的结果,但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必须由外部环境条件的影响。因此,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的植物病害的植物,病原体和环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是一个三角关系,“病三角”关系。农业生产,植物病害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密切相关,人类的农业生产活动构成“疾病四角。

2,非感染性疾病,传染病,其特征

???感染性疾病领域具有显着的中枢性疾病的发病率从中心的整个领域的逐步发展,在许多疾病的明显症状的疾病的发生,一旦发生,该厂是很难恢复健康。

???非感染性疾病:常发生大面积同时,如能及时消除危险因素,发展无明显的发病中心;特有的症状,但该部疾病的症状;患病的症状,减缓或消失,使植株恢复。

3,柯赫氏法则(Koch的规则)

定义:用于确定感染性病的患病原始的作业程序。发现了一种新的疾病或疑难病,你需要使用柯赫氏法则来完成的诊断和鉴定。

[分离→接种→文化→纯化]

(1)在植物病害中,往往伴随着病原生物体的存在下;

(2)的微生物,可以分离和纯化,得到的纯培养物在体外或人工培养基上;

(3)纯培养物接种到健康的同种植物,呈现出相同症状的疾病;

(4)分离接种后植物的纯培养性状,从发病原微生物的纯培养物相同。

应用范围:该规则是建立微生物学的基础上,只适用于感染性疾病并不适用于非感染性疾病。其次,传染病,感染的植物活体营养生物绝大多数尚未有人工培养,这样的病原微生物,是难以完全遵循规则。

4,由非感染性疾病引起的环境因素(P9)

(1)物理因素包括:温度,湿度,水分和阳光。 (高温灼伤,低温冷害,冻害,过多的水分涝或内涝等)

(2)化学因素:营养不良,环境污染和农药的施用不当。 (缺乏氮,叶片黄化,枯焦,过早老化)

真菌疾病的特征和诊断(P31)的

症状特点:主要症状是坏死,腐烂,萎蔫,畸形的一小部分,特别是在病变的症状,各种颜色的霉层,层粉,颗粒通常,这是真菌病害的重要标志区别于其他疾病,也诊断的疾病领域的主要依据。

例如:绵和腐霉经常生活在水中或潮湿的土壤中腐烂或幼苗猝倒病引起的植物根部和茎基部,常常会生出大量的白色絮状物质,菌丝体部生病湿度。霜霉病,白锈病地面活体营养生物,地上的植物有害,引起叶斑和耳朵畸形。表面的病,霜霉病霜霉层,灰,白锈菌形成白色的水泡状突起部。锈病真菌可以形成担子菌大量夏孢子,这些孢子通过空气远距离传播的夏天,所以锈往往是大面积的。

诊断:通常,潮湿的挑针或刀片将举办各种霉层,病部表面,粉末或颗粒层单挑或刮掉,或组织切片用显微镜检查。如果病人没有子实体,然后你可以润泽文化显微镜。有时观察到真菌病不是真正的病原体,但与疾病做死体营养真菌无关。因此,必须按照科赫的假设,通过的分离病原体,培养,纯化和免疫接种证书疾病的实验,以确定真正的原因。

6,植原体和螺原体之间的差异

于:细菌没有细胞壁,只有一层包围在细胞周围的质膜。对青霉素不敏感,对四环素敏感的细菌过滤器,可以穿透。

不同点:

(1)的形状和尺寸:前的形状,大小,较大的变化,表现为多态性,例如球形,椭圆形,哑铃形,梨状。后者是线形,螺旋形的主要阶段在其生命历史。

(2)细菌寄生虫的位置:前者主要是寄生的植物韧皮部组织,后者则主要是寄生的植物韧皮部和昆虫。

(3)调解员:前叶蝉,后者叶蝉,飞虱传播。

(4)人工养殖:前者是仍然不能人工培养,而后者则可以。

病害发生率调查凋发现,狗牙花属每株都有不同度的发病,随机抽取5株共200片叶片调奄,发现感病1片62片病叶率达8%,病菌分离取新鲜病斑边缘组织进行分离培养(25℃),病绸织周闱出白色致密的菌丝,凶丝甲均生长速度为056/,2天后菌落中央菌丝开始变为灰色,4天后凶落中心出现小黑点,色孢子团所覆盖,菌落背面呈现不均匀淡红色,病菌接种及再分离健康狗牙花属分离到的病菌接种后,植株一些片的叶尖或叶缘开始表现症状,为小型黄褐色坏死斑,7天后,病斑扩大为字型或长圆形茶褐色人型病斑,病健交界明显。与叶片白然发病症状相同,而清水接种,叶片米山现症状,对接种后的发病部位常规组织分离法进行再分离,获得了与原接种物形态一样的病菌,病菌鉴定挑取病菌纯培养的黑色小点和橙红色孢子团进行镜检,观察到分生孢子盘,栅栏状分生孢子梗,黑褐色刚毛及分生孢子,分生孢子为直或稍弯的椭圆形,内含有1~2个油球,分生孢子人小测鼍结果,长130~17,8,宽,形态学特征尚是目前植物病原真菌鉴定的主要依据。

根据病菌纯培养产生大量分生孢子盘,黑褐色刚毛及特征性分生孢子,可以断定本病菌属丁炭疽菌属真菌,炭疽菌属真菌依据分生孢子形态及大小进行种类划分,本病菌分生孢子绝火多数为椭圆形,长130178,宽4061,根据文献,病卤种的归属应为胶孢炭疽菌,本实验在对狗牙花叶枯病进行症状观察的基础上,对其病原顺利进行了分离,接种及再分离,作完成了柯赫氏法则要求,住分离过程中,炭疽菌分山率高,很少有其他真菌或细菌的污染,狗牙花属叶枯病病原鉴定为胶孢炭疽菌的结果应该是明确和可靠的,鉴丁由炭疯菌属真菌引起的病害通常称为炭瘟病。

现代植物病害的诊断应从症状入手,全面检查,仔细分析,下结论要留有余地。首先仔细观察病植物的所有症状,寻找对诊断有关键性作用的症状特点,如有无病征,是否大面积同时发生。其次是仔细分析,包括询问和查对资料在内,要掌握尽量多的病例特点,结合镜检、剖检等全面检查。自然界里变化万千,典型症状并不真是典型,例外的事是常有的。因此,诊断的程序一般包括:①症状的识别与描述;②调查询问病史与有关档案;③采样检查(镜检与剖检等);④专项检测;⑤逐步排除法得出适当结论。

柯赫氏法则(Koch’sRule)通常是用来确定侵染性病害病原物的操作程序。具体内容:①在病植物上常伴随有一种病原生物存在;②该微生物可在离体的或人工培养基上分离纯化而得到纯培养;③将纯培养接种到相同品种的健株上,表现出相同症状的病害;④从接种发病的植物上再分离到其纯培养,性状与原来微生物记录相同。如果进行了上述4步鉴定工作,得到确实的证据,就可以确认该微生物即为其病原物。但有些专性寄生物如病毒、植原体、霜霉菌、白粉菌和一些锈菌等,目前还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培养,可以采用其他实验方法来加以证明。

柯赫氏法则同样也适用于对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只是以某种怀疑因素来代替病原物的作用。例如当判断是缺乏某种元素引起病害时,可以补施某种元素来缓解或消除其症状,即可确认是某元素的作用。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在千年要结束的时候评论了过去的千年里最重要的医学发展。他们选择这些“发展”,限定的范围是“改变了临床医学的面貌,而非预防医学或者公共卫生或者生殖保健或者医学伦理学”。他们人意的选择了11项,将它们以“不是按照重要性排序,而是粗略的以在给定的领域迈出显著一步的年代顺序”予以公布。

文艺复兴之前临床医学方面几乎没有什么进步,“没什么进步的原因有很多”“其中肯定有一个原因是在那几个世纪学者追求的只是对神的认知,而非人。直到以人文主义特征的文艺复兴开始才有了改变…”所以,过去千年里比较主要的发展其实主要是在过去的500年里。下面就是NEJM以题纲形式公布的主要发展

人体解剖学和生理学的阐明

当代解剖学值得注目的第一步:16世纪

创始人物:Andreas Vesalius在1543年公开发表了他非常重要的解剖学论述。配有的图示(一个不知名的画家画的)为理解人体解剖提供了一个新的标准。

生理学值得注目的第一步:17世纪

创始人物:William Harvey确定了血液循环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心脏起到了泵的作用;脉搏是由心脏收缩后动脉被血液充盈产生;心脏右心室把血液泵到两肺;、左心室把血液泵到身体的其他部分。

其他的重要人物:Stephen Hales(第一次测量血压[在马身上]);Werner Forssmann, Andre Cournand, 和 Dickinson Richards(临床应用心导管插入术);还有Robert Gross, Elliott Cutler, Charles Hufnagel, 和 Alfred Blalock(心脏直视手术)

细胞和它们的基础结构的发现

细胞生物学值得注目的第一步:17世纪

创始人物:Antony van Leeuwenhoek,把物体接近他做的透镜(他近视)第一次能看到了微小的“微动物”(很可能是细菌和原虫),从而发现了组织包括了复杂的内部结构。

其他的重要人物:Robert Hooke(描述了植物细胞);Matthias Schleiden 和 Theodor Schwann(描述了动物细胞);还有Rudolf Virchow, Ludwig Aschoff, 和 Carl Rokitansky(他们在细胞生物学方面的工作引导了对疾病过程的洞察)

亚细胞生物学值得注目的第一步:20世纪

创始人物:Ernst Ruska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制作了第一个电子显微镜。从最初的原始装置到后来的更高级的机器,细胞丰富的亚细胞结构变得可见了。

其他的创始人物:George Palade在20世纪50年代发展了分离亚细胞成分(例如线粒体)的方法。“各种细胞类型的不同成分的巧妙舞蹈最终可以被鉴定出来”

生命化学的阐明

生物化学值得注目的第一步:17世纪

创始人物:Thomas Willis在1659年开始有了“每种疾病的悲剧发生都是由一些酵素的力量造成的”这一主张被一些科学家夸大,例如Antoine Lavoisier, Jons Jakob Berzelius,和Louis Pasteur

其他重要人物:Amadeo Avogadro(他提出的法则可以计算原子量,分子结构的测定和对酶反应的理解); Leonor Michaelis 和 Maud Menten(发现如何用数学术语表达酶反应);Otto Warburg(演绎出新陈代谢的路径);还有Hans Krebs(发现了称为三羧酸循环的路径)。

其他重大发现:荷尔蒙和神经递质;细胞之间的信息传导路径(帮助理解认识疾病,像糖尿病);钠与水中和脱水的关系;钾在腹泻液体丢失中的重要性。

统计学在医学上的应用

现代统计学值得注目的第一步:17世纪交替时期

创始人物:Pierre de Fermat and Blaise Pascal发展了概率论,用其分析偶然事件。17世纪的伦敦,他们相对频数的想法被第一次应用在瘟疫的死亡率上面。

著名的临床试验:James Lind治疗12个船上的败血症乘客,给他们含有柑橘汁的配剂或者船上的医生推荐的药物治疗剂。含有柑橘汁的配剂组的成功导致英国海军上将指令所有的水手(成为英国海军的人)储备酸橙汁,从而除去皇家海军中的败血症。

其他统计学上的重要人物:John Graunt(从一项潜在的人口数和描述预期寿命的样本中引进了推论的概念);Karl Friedrich Gauss(发展了现代的统计推理);18世纪英国神学者Thomas Bayes(示范了如何将概率应用到归纳推论中);Sir Ronald Fisher(随机化原则,一种避免研究中的偏移的方法);还有Jerzy Neyman(估算和测试的理论)

现代流行病学值得注目的第一步:19世纪

创始人物:John Snow通过分析英国使用Broad大街泵水的人群中的疾病发生率证明了霍乱的传播是来自污染水。他在1854年通过移去污染水井的汲水手柄阻止了疾病的传播。

其他的重要人物:Richard Doll([在英国医师中]做了吸烟问题先驱性研究)

麻醉的发展

现代麻醉值得注目的第一步:19世纪

创始人物:在1799年,Humphry Davy在他牙疼时候吸入了一氧化二氮,从而发现了一氧化二氮的麻醉(减轻痛苦)的特性。他称之为“笑气”。

其他的重要人物:牙医Horace Wells(在1844年第一次使用一氧化二氮麻醉患者);他先前的助手,William Morton在麻萨诸塞州综合医院示范了乙醚麻醉);James Young Simpson(在1847年在一个妇女生产中投入使用氯仿麻醉);还有Harold Griffith(在1942年开始在外科手术中常规引进使用肌松药)。

微生物(细菌)和疾病之间关系的发现

发现微生物和疾病之间关系值得注目的第一步:19世纪

创始人物:Louis Pasteur确定细菌学为一门科学。他证明“所有活的东西,包括微生物,来自其他的活的东西”;他用加热处理(巴斯德杀菌法)来破坏微生物,展示给绵羊接种减毒炭疽杆菌从而保护它们避免得病, 发现狂犬病试剂,一种病毒,可以是减弱的;他的免疫接种可以使被疯狗咬过的年轻男孩避免以前致命的结果。

其他的重要人物:Robert Koch(纯培养分离出细菌的第一人,发现霍乱试剂和结核病的原因,使用他自己的标准[柯赫氏法则]来区别致病菌的非致病{良性}菌);还有Joseph Lister(使用石炭酸喷雾剂杀菌,坚持用消毒剂消毒手,器械和敷料,使其在大外科手术中更为安全)。

遗传和遗传学的阐明

遗传学值得注目的第一步:19世纪

创始人物:Gregor Mendel做试验,在1865年报道了他在豌豆性状分离上的结论。(Mendel的工作一直被忽略了,直到1902年William Bateson和其他人再次发现这点)。

其他的重要人物:Archibald Garrod(发现先天性代谢缺陷是遗传的);Thomas Hunt Morgan(绘制了基因沿着同原染色体分布的地图);George Beadle, Edward Tatum, 和 Boris Ephrussi(认为基因的功能相当于酶);Thomas Avery, Colin MacLeod, 和 Maclyn McCarty(发现DNA是遗传物质);Erwin Chargaff(描述了DNA的主要成分和碱基配对法则);Rosalind Franklin(通过DNA的X线衍射揭示了双螺旋模型); James Watson, Francis Crick, 和 Maurice Wilkins(双螺旋模型);Jacques Monod 和 Francois Jacob(DNA通过信使RNA表达为蛋白质);Frederick Sanger 和 Walter Gilbert(创造了解码DNA碱基序列的方法);还有David Baltimore 和 Harold Temin(发现了逆转录酶,可以将RNA转变为DNA)〉

著名的序列研究:1949年在从丹佛开至芝加哥的火车上,William Castle告诉Linus Pauling镰状细胞性贫血。Pauling和同事证实了突变的分子结果(镰珠蛋白)导致遗传病(镰状细胞性贫血),将其命名为“分子病”(这种镰刀状变异不久之后被Vernon Ingram证实是由单一的分子单氨基酸置换导致)

免疫系统的认识

免疫学值得注目的第一步:19世纪

创始人物:Emil Behring 和 Kitasato Shibasaburo在1890年发现了白喉抗毒素,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抗体。几乎在同时,Elie Metchnikoff鉴定出吞噬细胞,这种细胞可以吞噬外来的颗粒,推动了免疫学的细胞理论。

其他的重要人物:John Enders(麻疹活疫苗); Thomas Weller, Frederick Robbins 和 Enders(脊髓灰质炎疫苗);Albert Sabin(减毒脊髓灰质炎病毒);Jonas Salk(灭活疫苗);还有Michael Heidelberger(为肺炎球菌疫苗奠定基础)

第一个疫苗是通过DNA生产的(为预防肝炎),在1986年被FDA认可。新千年里“建立在DNA序列上的疫苗很有可能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可能编译微生物抗原)

人体影像的发展

人体影像值得注目的第一步:20世纪交替时期

创始人物:Wilhelm Konrad Roentgen在1895年发现X线,因此他获得了1901年的第一届物理学诺贝尔奖。

第一阶段:影像学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目标是发展显像技术来解释内脏器官的解剖学特征和功能。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除了放射线,还有超声和放射线示踪器和造影剂在揭示先前看不见的结构的过程中发展起来。

第二阶段:通过血管造影术描述心脏和血管内部。其他的新工具,包括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T or CAT 扫描)和(核)磁共振影像学(MRI),有非常小的分辨率,可以看到人体各处非常小的结构。

第三阶段:成像方法现在被直接用于指导治疗。从长期的肿瘤治疗指导到近期的联机的最低限度的侵袭性手术。

抗微生物制剂的发现

抗微生物制剂发现值得注目的第一步:20世纪交替时期

创始人物:Paul Ehrlich发现了治疗梅毒的阿斯凡纳明(也被称做“606”,他尝试过606次),证实这种染料也有抗菌活性。

其他的重要人物:Gerhard Domagk(发现红色染料偶氮磺胺可以治愈链球菌属感染,发展成为磺胺类药物);Alexander Fleming(偶然发现霉菌,青霉菌,可以抑制葡萄球菌属细菌);Howard Florey 和 Ernst Chain(纯化了青霉素将其应用到临床);Rene Dubos(在土壤里一种生物体力发现了一种抗生素);还有Selman Waksman(系统研究土壤有机体和抗生素,发现了临床第二重要的抗生素,链霉素)

分子药物疗法的发展

分子药物疗法值得注目的第一步:20世纪交替时期

创始人物:在他做有机染料的治疗学潜能的实验过程中,Paul Ehrlich将之命名为“化学疗法”,扩展了从传染性疾病到癌症的“魔术弹”概念。

其他的重要人物:Thomas Beatson(乳腺癌患者做卵巢切除术[切去卵巢]);Charles Huggins(证实了睾丸切除术[切除睾丸]对前列腺癌的价值);Alfred Gilman 和 Frederick Philips(发现氮芥—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芥子气—帮助治疗淋巴瘤);Sidney Farber(引进甲氨喋呤治疗儿童时期的白血病); Barnett Rosenberg(发现抗癌药顺铂);还有 James Black(他的工作促进了β-阻滞剂的发展)。

分子生物学的进行性革命提供了识别大量新的潜在药物靶点的可能,遗传药理学开始解释人们在对药物反应中的遗传变异性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八旗通志·烈女传》、《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满族的社会组织》等记载:

满族费仰古氏,亦称佛尼音布氏,满语为Feiyangu Hala,世居地待考,所冠汉姓即为叶氏。

满族赫叶哷氏,亦称何雅礼氏,荷叶尔氏,满语为Heyere Hala,世居沈阳。后有锡伯族引为姓氏者。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叶氏、赫氏、贺氏、何氏等。

满族尼赫理氏,亦称尼柯特氏,满语为Niheri Hala,世居乌苏里(今乌苏里江流域)等地,人口非常少。所冠汉姓即为叶氏。

满族颜扎氏,亦称燕札氏、颜查氏、阎拉扎氏、颜之哈拉氏、库雅拉彦札氏,满语为Yanja Hala,满族最古老的姓氏,源于金国时期女真“颜盏”,以姓为氏,世居雅兰西楞(今俄罗斯滨海地区苏城东南一带)、叶赫(今吉林梨树)、哈达(今辽宁西丰小清河流域)、长白山区等地,后多冠汉姓为颜(民姓)氏、阎(官姓)氏、张氏等。后来的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的妃子颜扎氏,是颜扎·布颜之女,生有皇子爱新觉罗·叶布舒,其庶之支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首字谐音汉字为姓氏者,称叶氏,世代相传至今。

满族叶穆氏,满语为Yemu Hala,源出金国时期女真业速布部,世居叶赫(今吉林梨树)、哈达(今辽宁西丰小清河流域)、赫尔苏城(今吉林伊通西北六十五公里处)、尼马察(今黑龙江省穆棱县东兴凯湖彼岸俄罗斯乌苏里斯克一带)等地,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多冠汉姓为叶氏、穆氏。

满族叶赫勒氏,亦称叶何里氏,满语为Yehele Hala,汉义“磁”,世居呀哈(今辽宁西丰小清河流域)、叶赫(今吉林梨树)、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等地。后多冠汉姓为叶氏、慈氏等。

满族叶库哩氏,满语为Yekuri Hala,世居虎尔哈(今黑龙江黑河对岸俄罗斯地区),所冠汉姓即为叶氏。

满族叶墨勒氏,满语为Yemole Hala,世居叶赫(今吉林梨树),后多冠汉姓为叶氏。

满族叶氏的正确读音作yè(ㄧㄝˋ)。

曾在一篇文章中看到。现在的叶姓大多是由叶赫那拉简化而成的,他们中的名人也很多,不过我忘了有谁了。还有明星那英也姓叶赫那拉,但简化为那。

植物病害的诊断方法

(一)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 通田间观察、考察环境、栽培管理来检查病部表面有无病征。

非侵染性病害具如下特点:

(1)病株在田间的分布具有规律性,一般比较均匀,往往是大面积成片面发生。没有先出现中心病株,没有从点到面扩展的过程。

(2)症状具有特异性:

1、除了高温热灼等能引起局部病变外,病株常表现全株性发病。如缺素症,水害等。

2、株间不互相传染。

3、病株只表现病状,无病征。病状类型有变色,枯死、落花落果、畸形和生长不良等。

(3)病害发生与环境条件、栽培管理措施密切相关。

(二)侵染性病害的诊断

例如真菌病害:

1大多数真菌病害在病部产生病征,或稍加保湿培养即可生出子实体来。

2但要区分这些子实体是真正病原真菌的子实体,还是次生或腐生真菌的子实体,因为在病斑部、尤其是老病斑或坏死部分常有腐生真菌和细菌污染,并充满表面。

3较为可靠的方法是从新鲜病历的边缘作镜检或分离,选择合适的培养基是必要的,一些特殊性诊断技术也可以选用。

4按柯赫氏法则进行鉴定,尤其是接种后看是否发生同样病害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可靠的一项。

病理学重点?

1、 植物病害:由于致病因子(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的作用,植物正常的生理生化功能受到干扰,生长和发育受到影响,因而在生理和组织结构...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