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氏家谱顺序是什么?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1浏览:1收藏

孔氏家谱顺序是什么?,第1张

孔孟家谱顺序如下:

1、明初:

朱元璋赐孔氏八个辈字:公、彦、承、弘、闻、贞、尚、胤,供起名用。

2、明天启年间

后续二十个字即:“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3、民国八年

“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4、现在

现在为止已知最小辈是“钦”字辈。因此,不少孔孟后人从名字上就能看出来辈分大小。

孔孟辈数的由来和礼节

据《清稗类钞》记载,孔子嫡传子孙,不论世居曲阜,还是迁居外地,命名都按照同一字派,这种排行的办法,开始于元仁宗的时候,世袭衍圣公,孔子第五十四代孙孔思晦。

他规定:凡是五十四代孙,都以“思”字为派,“思”下面为“克”字,“克”字下面,开始为“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衍”十派,再次为“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十派。

又次为“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十派。依次类推,循环往复。我大概计算了一下,轮回一次,大约需要650年。

新谱将在2009年完稿付印

从古至今,《孔子世家谱》已有2500年的悠久历史。最近一次《孔子世家谱》修订数据截止到1937年,收录56万人。

据《孔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协会会长、孔子第77代孙孔德墉介绍,受国际儒学联合会的委托,1998年孔子的后人在香港注册了《孔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协会,开始收集族人资料,进行第五次修订,目前协会已在世界各地建立了450多个续修机构,至今已收到世界各地120多万份孔子后裔的资料,证实孔子后裔繁衍到83代,辈分最小的是“念”字辈的一名十多岁的小女孩,现在辽宁省。

据续修工作协会续谱办公室主任孔德宏介绍,现在续修工作已全面进入编辑阶段。据其预计,新谱将在孔子诞生2560周年(2009年)完稿付印。据估计,目前健在的孔子后裔至少有300余万人,在大陆的孔子后裔有250余万人。在香港、台湾地区以及韩国、美国、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地,也分布着大批孔子后裔。

  希言公彦承弘(宏),闻贞尚胤(衍)

  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

  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

  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孔氏族谱

  孔孟曾后人现在取名,正式订出行辈是在明朝:明初朱元璋赐孔氏八个辈字:公、彦、承、弘、闻、贞、尚、胤,供起名用。后因洪武元年五十六代孔希学及洪武十七年五十七代孔讷先后袭封衍圣公。这样就把“希”和“言”旁加上去为十个字,即: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后清代为避帝讳,将弘改为宏,胤改为衍)。明天启年间,这十个字已不够用,由六十五代衍圣公孔胤植(孔荫植)奏 准。后续二十个字即:“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民国八年由七十六代衍圣公孔令贻又立二十个字咨请当时的北洋政府核准公布。亦即第八十六代至一百零五代。即“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到现在为止已知最小辈是“钦”字辈。因此,不少孔孟曾后人从名字上就能看出来辈分大小。这并非是孔孟曾传人一直使用的,而是在清乾隆九年(1744年),由礼部调查整理,报皇帝钦定作为孔孟后裔行辈的顺序的。在此之前,孔子家谱非常繁芜。这个取字方法比先前大大简化,又经皇帝提倡,使得中国其他大家族谱系的也开始效仿这种方法。

  历代衍圣公封袭表

  嫡裔封袭表

  世系 姓名 字 封袭 备注

  2代 孔鲤 伯鱼 宋崇宁元年(1102年)追封泗水侯

  3代 孔亻及 子思 宋崇宁元年(1102年)追封沂水侯,咸淳三年(1267年)加封沂国公,元至顺元年(1330年)加赠沂国述圣公

  4代 孔白 子上

  5代 孔求 子家

  6代 孔箕 子京 为魏相

  7代 孔穿 子高

  8代 孔谦 子顺 封文信君 魏相

  9代 孔腾 子襄 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年)封奉祀君

  10代 孔忠 子贞 汉文帝时为博士

  11代 孔武 子威

  12代 孔延年 汉武帝时封博士,转太傅,迁大将军

  13代 孔霸 次孺 拜太师,汉永光元年(前43年)赐爵关内侯,号褒成君,诏以食邑奉祀孔子,子孙世袭。

  14代 孔福 汉绥和元年(前8年)袭封

  15代 孔房 汉建平二年(前5年)袭封

  16代 孔均 长平 汉元始元年(公元1年)晋封褒成侯

  17代 孔志 东汉建武十四年(公元38年)袭褒成侯

  18代 孔损 君益 东汉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袭褒成侯,永元四年(公元92年)改封褒亭侯

  19代 孔曜 君曜 东汉延光三年(124年)袭褒亭侯

  20代 孔完 东汉建宁二年(169年)袭褒亭侯

  21代 孔羡 子余 魏黄初二年(221年)封宗圣侯 完弟之子

  22代 孔震 伯起 西晋泰始三年(267年)改封奉圣亭侯

  23代 孔嶷 成功 东晋袭奉圣亭侯

  24代 孔抚 东晋袭奉圣亭侯

  25代 孔懿 东晋袭奉圣亭侯

  26代 孔鲜 鲜之 南朝宋元嘉十九年(442年)袭奉圣亭侯

  27代 孔乘 敬山 北魏延兴三年(473年)封崇圣大夫

  28代 孔灵珍 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改封崇圣侯 从二品

  29代 孔文泰 袭崇圣侯

  30代 孔渠 袭崇圣侯

  31代 孔长孙 北齐天保元年(550年)改封恭圣侯,北周大象二年(580年)晋爵邹国公

  32代 孔嗣悊 隋大业四年(608年)封绍圣侯

  33代 孔德伦 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年)封褒圣侯 嗣悊之弟

  34代 孔崇基 武周证圣元年(695年)袭褒圣侯,唐神龙元年(705年)授朝散大夫

  35代 孔璲之 藏晖 唐开元五年(717年)袭褒圣侯,开元二十七年加封文宣公兼兖州长史

  36代 孔萱 唐上元二年(761年)袭朝会位二品文宣公,兼兖州泗水令

  37代 孔齐卿 唐建中三年(782年)袭文宣公,兼兖州功曹

  38代 孔惟晊 唐元和十三年(818年)袭文宣公

  39代 孔策 唐会昌二年(842年)袭文宣公

  40代 孔振 国文 唐咸通四年(863年)状元及第,后袭文宣公

  41代 孔昭俭 袭文宣公,兼曲阜令

  42代 孔光嗣 唐天佑二年(905年)授泗水主簿

  43代 孔仁玉 温如 后唐长兴三年(932年)封文宣公

  44代 孔宜 不疑 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封文宣公

  45代 孔延世 茂先 宋至道三年(997年)袭文宣公,兼曲阜县令

  46代 孔圣佑 福卿 宋天禧五年(1021年)袭文宣公,兼仙源县知县

  孔宗愿 子庄 宋宝元二年(1039年)袭文宣公,至和二年(1055年)改封衍圣公

  47代 孔若蒙 公明 宋熙宁元年(1068年)袭衍圣公,元佑元年(1086年)改封奉圣公,授承奉郎,后废

  孔若虚 公实 宋元符元年(1098年) 袭奉圣公 若蒙之弟

  48代 孔端友 子交 宋崇宁三年(1104年) 复封衍圣公 1128年南下

  49代 孔玠 锡老 宋绍兴二年(1132年) 袭衍圣公 南宗

  孔璠 文老 齐阜昌四年(1133年) 权袭封衍圣公,金天眷三年(1140年)封衍圣公,未袭,1140年卒 北宗,端友之侄

  50代 孔搢 季绅 宋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袭衍圣公 南宗

  孔拯 元济 金皇统二年(1142年)袭衍圣公、授文林郎 北宗,无后

  孔扌悤 元会 金大定三年(1163年)袭衍圣公,兼曲阜令 北宗,拯之弟

  51代 孔文远 绍先 宋绍熙四年(1193年) 袭衍圣公 南宗

  孔元措 梦得 金明昌二年(1191年) 袭衍圣公,蒙古太宗五年(1233年)封衍圣公 北宗,随金迁汴京,无后

  孔元用 俊卿 南宋宝庆元年(1225年)封衍圣公 元措之族兄

  52代 孔万春 耆年 宋宝庆二年(1226年)袭衍圣公 南宗

  孔之全 工叔 蒙古太祖二十一年(1226年)封衍圣公,太宗五年罢,专任曲阜县令 北宗

  53代 孔洙 景清 宋绍定四年(1231年)袭衍圣公,1282年让位 南宗

  孔浈 昭度 蒙古宪宗元年(1251年)袭衍圣公,次年免 北宗,元措传其弟之孙

  孔治 世安 元元贞元年(1295年)封衍圣公 之全之子

  54代 孔思诚 元延佑二年(1315年)袭衍圣公,1316年罢 治之子

  孔思晦 明道 元延佑三年(1316年)封衍圣公

  55代 孔克坚 元至元六年(1340年)袭衍圣公

  56代 孔希学 士行 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袭衍圣公,明洪武元年(1368年)封衍圣公

  57代 孔讷 言伯 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袭衍圣公 正一品,班列群臣之首

  58代 孔公钅鉴 昭文 明建文二年(1400年)袭衍圣公

  59代 孔彦缙 朝绅 明永乐八年(1410年)袭衍圣公

  60代 孔承庆 永祚 早卒,明景泰六年(1455年)追赠衍圣公

  61代 孔宏绪 以敬 明景泰六年(1455年)袭衍圣公

  孔宏泰 以和 明成化六年(1470年)袭衍圣公 宏绪之弟

  62代 孔闻韶 知德 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袭衍圣公 宏绪之子

  63代 孔贞斡 用济 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袭衍圣公

  64代 孔尚贤 象之 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袭衍圣公

  65代 孔衍植 懋甲 明天启元年(1621年)袭衍圣公,清顺治元年(1644年)封衍圣公 尚贤堂弟之子

  66代 孔兴燮 起吕 清顺治五年(1648年)袭衍圣公

  67代 孔毓圻 钟在 清康熙六年(1667年)袭衍圣公

  68代 孔传铎 振路 清雍正元年(1723年)袭衍圣公

  69代 孔继濩 体和 早卒,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追赠衍圣公

  70代 孔广綮 京立 清雍正九年(1731年)袭衍圣公

  71代 孔昭焕 显文 清乾隆九年(1744年)袭衍圣公

  72代 孔宪培 养元 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袭衍圣公

  73代 孔庆镕 陶甫 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袭衍圣公 宪培堂侄

  74代 孔繁灏 文渊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袭衍圣公

  75代 孔祥珂 觐堂 清同治二年(1863年)袭衍圣公

  76代 孔令贻 清光绪三年(1877年) 袭衍圣公,民国1914年封衍圣公

  77代 孔德成 玉汝 1920年袭衍圣公,1935年改称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 奉祀官以特任官待遇

现在的掌门人是:孔德成(1920—)是孔子的第77代嫡传孙。

孔子第80代嫡长孙2006年元旦在台湾出生,“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前“考试院长”孔德成经过一个半月的考虑,为曾孙命名为孔佑仁。

10代人跨越266年

据媒体19日报道,由于“奉祀官”为世袭,孔家将于最近向“内政部”报告孔子第80代孙孔佑仁已诞生。

他在台大医院出生时重3400克,十分健康,孔家已于几天前向户籍地台北县新店户政事务所报了户口。

帝制时期,孔子家族嫡长孙(第46代)自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起世袭爵位“衍圣公”。

第50代孔拯于金熙宗时(1142年)袭封“衍圣公”、60代是明成祖左右的孔承庆(早死未袭爵,追封)、70代是清雍正帝时的孔广(1731年),每十代相隔约300年。

孔佑仁的出生,距70代孔广袭爵有266年。

孔氏家谱五十六代到一百零五代行辈:

希言公彦承弘(宏),闻贞尚胤(衍)

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

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

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第六十五代本为“胤”字,衍圣公孔胤植为避皇帝庙讳,而将“胤”字改为“衍”字。

扩展资料

明代以前,孔氏后裔没有固定的行辈,那时人数尚少,各家取名很随意。

四十五代起,已开始订定行辈,但还不严格,同辈人多采用同一偏旁或同一字作行辈字。

明代初年,太祖朱元璋先后赐给孔氏十字作为行辈字,从五十六代起排,此后孔氏族人不准随便取名。

衍圣公府还专门颁布了《孔氏行辈告示》:“……今依所定吉字开列于后,凡我族人俱当遵照所开列行辈,取名训字。有不钦依世次随意妄呼者,不准入谱。”

明崇祯年间,六十五代衍圣公孔胤植报请皇帝,又立十字十辈。清同治年间,七十五代衍圣公孔祥珂经皇帝核准,又立十字十辈。1919年,七十六代衍圣公孔令贻由中华民国内务部备案续立二十字二十辈。

到20世纪90年代,曲阜当地的孔氏已传至八十代“佑”字辈。

-孔氏家族族谱

孔氏家谱顺序是什么?

孔孟家谱顺序如下:1、明初:朱元璋赐孔氏八个辈字:公、彦、承、弘、闻、贞、尚、胤,供起名用。2、明天启年间后续二十个字即:“兴毓传继...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