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家家谱谁能说一下?拜托各位大神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1浏览:1收藏

吴家家谱谁能说一下?拜托各位大神,第1张

吴姓源出有四: 1、出自姬姓,以国为氏。周太王古公建周国,晚年欲传位于三儿子季历,长子太伯和次子仲雍自动让贤,远到江南,以农为业。后由太伯建立勾吴国。周朝建立后,武王封太伯第三世孙周章为侯,改国号为吴。后被越国所灭,其王族子孙便以吴为姓。 2、相传远古时有部落,名有虞氏,虞舜乃其领袖,他的后代因虞吴音近而姓吴。 3、相传为上古颛顼帝(高阳氏)时吴权的后代。 4、夏代国王少康时有吴贺,其后为吴氏。 吴氏源于姬姓吴国,始祖是太伯和仲雍,形成于战国初期,其中有一段著名的让贤故事。 朝,史称西周。 西周初,姬发寻求太伯、仲雍的后代,当时仲雍的曾孙周章已是吴君,因而封周章为吴子,追封太伯为吴伯,另将周章的弟弟虞仲封在周王朝北面夏朝旧址处,并把他们正式列为诸侯。 吴国建都于吴(今江苏苏州),包括如今江苏、上海大部份和安徽、浙江的一部份,到春秋后期开始强盛。 吴王阖闾任用伍子胥为相、孙武为将,公元前506年曾一度攻破楚国;传到其子夫差,又战胜越国,迫使越王勾践屈服求和,并北上与晋争霸。 后来由于夫差骄傲自大,不听伍子胥的劝谏,贻误战机,吴国反而被越王勾践打败,于公元前473年亡国,吴王夫差悔之莫及,自杀身亡。吴国王族子孙避难四散,为不忘故国,以原国名为姓氏,就是吴氏。 吴国灭亡后,夫差的新太子吴鸿被流放到江西婺源,在此发展繁衍,后分为鄱阳吴氏、浮梁吴氏、余干吴氏、乐平吴氏、安仁吴氏、进贤吴氏等支派;夫差的家室有一部份陷居于江浙一带,一部份逃难至安徽歙县,后又分衍出一些分支;还有一部份逃至今山东、河南一带安家落户。 吴姓的发源地在今江苏省无锡县一带,始祖是周太王长子太伯。吴国周初是太伯的封地,传到19世孙寿梦的时候才开始称王,国境延伸到今浙江省的嘉湖一带。同时,吴姓开始向齐、鲁之间(今属山东省)迅速迁徙繁衍,其后迁入河南、安徽等省境。秦汉乃至魏晋隋唐,吴姓族人在南北方得到了巨大的发展。魏晋以后,由于北方常年战乱,吴氏族人在北方繁衍减缓,在南方繁衍发展迅速。吴氏发源于江南,成长于江南,历史上吴氏是我国一个比较典型的江南大姓。 吴氏迁居台湾是从1291年开始的,那一年元朝礼部员外郎吴光斗奉命率领6000人乘船出使台湾,成为吴氏入台第一人。明朝末年以后,福建、广东沿海吴氏有许多人到澎湖、台北等地谋生创业。 吴氏向海外拓展,最早是东渡日本,其中有一支演变成日本皇室。 差不多与此同时,吴氏还有大批人南迁到越南。现在越南有二百多个姓,按人口数排列,吴姓列为第六大姓。 吴氏入朝鲜的历史也很悠久,发展至今,吴氏在朝鲜的143个姓氏中是最常见的20大姓之一。 大约自明代开始,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的很多吴氏族人移民南洋。近代又有不少旅居欧美,他们大都聚族而居。 吴氏在当今中国最常见的汉族姓氏中名列第10位,在南方人中所占比例较高。同时,在苗、满、蒙古、鄂伦春、锡伯、回、哈尼、侗、壮、白等少数民族中也占有一定数量。

五年(11)至德堂木活字本 历史所 江苏苏州市图 日本 美国 江苏无锡闾江吴氏续修宗谱十八卷 (清)吴超然修 清光绪三十一年(10)经远堂木活字本 复旦大学 注:吴明轩首修於明代 江苏江阴严 吴氏宗谱四十卷 (清)任震初纂修 清同治八年(1)恩敬堂活字本 二十八册 历史所 注:吴日宣始修於明万历三十七年,此为六修 江苏江阴后底泾吴氏宗谱十九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吴翔九等九修 清光绪十三年(1)活字本 二十册 美国 江苏江阴后底泾吴氏宗谱二十五卷 (民国)吴增甲纂修 民国三十八年(1)源德堂铅印本 二十五册 江苏苏州市图 江苏江阴澄江横邨吴氏宗谱十卷 (民国)吴顺根 吴秉灿等纂 民国二十四年(1)至德堂木刻本 江苏苏州市图 江苏江阴县档 注:谱首修於明烘武七年 江苏宜兴北渠吴氏族谱七卷 (清)吴光焯等重修 清光绪五年(1)活字本 八册 吉林大学 江苏宜兴北渠吴氏族谱八卷首一卷 (清)吴德庸修 清光绪五年(1)木活字本 十二册 上海图 0江苏宜兴北渠吴氏族谱六卷首一卷 (清)吴一清等修 清光绪三十三年(10)活字本 北图 科图 历史所 河北大学 吉林 大学 江苏常州市图 注:吴性始修於明嘉靖三十一年 1江苏宜兴北渠吴氏族谱八卷 (清)吴润徵编修 清宣统间活字本 十二册 吉林大学 江苏宜兴北渠吴氏族谱不分卷 清钞本 科图 江苏宜兴北渠吴民族谱八卷首一卷 (民国)吴一清等纂修 民国十九年(10)活字本 北图(二部) 南开大学 辽宁图 吉林大学 日本 美国 江苏宜兴城塘吴氏宗谱十五卷 (民国)吴国瑾 吴正美主修 民国三年(11)崇礼堂铅印本 二十二册 历史所 注:吴子道始修於明洪武二十年 江苏宜兴宜荆吴氏宗谱十卷首四卷 (民国)吴诚一等八修 民国十五年(1)齐美堂活字本 三十六册 北图 江苏宜兴吴氏宗谱二十一卷 (民国)吴唱续修 民国十八年(1)继述堂木刻本 二十四册 河北大学 z江苏宜兴钟离吴氏重修忠义分谱八卷 (民国)吴莲溪续纂 民国三十六年(1)恩敬堂铅印本 八册 历史所 注:一名《钟离吴氏宗谱》。谱始修於清嘉庆十五 年 江苏苏州吴氏家乘三卷 (清)吴潮 吴文垲修 清据嘉庆六年(101)源远堂本钞本 二册 江苏苏州市图 江苏常熟新修丹阳分常熟吴氏支谱六卷 (清)吴焕文 吴焯等修 清光绪十四年(1)修 稿本 五册 江苏常熟市图 注:封面作《吴氏支谱草稿》。▲《义乌吴氏家谱》序作者:梁启超来源:谱牒之学,起于周汉,而极盛于南北朝。

5695辽宁兴城祖氏家谱不分卷(清)祖建极重修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写本八册现存:日本\美国 5696福建浦城莲湖祖氏族谱五卷(清)祖富言等修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重刻本五册

现存:北图福建图 5697福建浦城莲湖祖氏族谱八卷(清)祖国钧纂修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活字本八册现存:北图;福建师大注:始辑於宋绍兴二十九年。

祖姓族谱拼图祖氏远祖世系:

少典公---轩辕公---玄嚣公---蟜极公---俊(去人)公[夔]------往下 契公[卨(「改人)]---昭明公[王吴]---相土公[土]---昌若公[羔]---曹圉公[根圉]------往下 冥公[季]---核公[王亥]---微公[上甲]---报丁公[报乙]---报乙公[报丙]------往下 报丙公[报丁]---主壬公[示壬]---主癸公[示癸]---履公(又名天乙、成汤)[太乙、唐、成]---?公[太丁]------往下 至公[太甲]---辨公[太庚]---密公[太戊]---整公(河亶甲)[戋甲]---滕公[祖乙]------往下 旦公[祖辛]---新公[祖丁]---歛公[小乙]---昭公[武丁]---曜公[祖庚] 载公[祖甲] ?公(孝己)[祖己] 内的文字是甲骨文所记的商王庙号,而商王之名则从竹书纪年中得知,而且又更正了史书的错误。

已经知道的部分分支族谱顺序有以下几个片段: ——尚——学——仪——智——章——兴——克——秉——言——立——俞——国——绪——民——昌——

这一支是祖大寿的族人。祖宗可能是祖大成,祖大寿的兄弟。

——世——大——再——建——用——尚——学——仪——智——章——兴——克——秉——龙——凤——朝——献——庆——丰——祥—— ——宝——庭——时—— ——占——立——希—— ——学——国——朝——恩——锡(习)——庆—— ——更——书——克——明—— (祖大寿的后代) ——良————汉——林——同——连——金——春——(——同——林[连]——金——) ——发——因——丕——志——刚—— ——远————世————占——敬—— ——文——朝——仕——颜——家——登——大——学—— ——仲——清——正—— ——志——长——兆——丙——传——吉——光——林——玉——庆——凡——祥—— ——贤——兴——先——后—— ——文——祥————贤——兴——先—— 厚——同——继——美

安徽枞阳县、安庆市东郊老峰镇

——文——武——西——庆——圣——恩——功——德——传——永——长————德(桂)——恒——传————善——丕——基——可——成——

河南商丘祖姓宗族辈份:

——建——三——凤——文——大——希——永——修——国——颜——庆——祥——叶——字——茂管——道——行——福——胜——自——崇——发——孟——英——吕——世——童——文——章——学——士——孔——贤——兴——先——后——同——积——美——久——元——正——庭——银

这是安徽枞阳白云与安庆老峰镇的族谱中的完整的辈份排行

一、“吴”字是怎么来的�

答:吴字是象形字,据《说文解字》:吴者,哗也。古时先人在狩猪时,发现大兽后,一边奔跑,一边回头呼喊。这种大呼大叫的动作形象一个“吴”字。这种人,当时就叫吴人。吴人早在炎帝、黄帝时就已存在。炎帝有个大臣叫吴权,黄帝的母亲叫吴枢。上古时吴人及其源流已无可考。今天的吴姓及其源流是清楚的,与上古的吴人不是同一回事。

二、吴姓的郡望是什么 �

答:宋代《百家姓》明确记载吴姓的郡望是延陵。延陵是今江苏常州市附近地区。周朝的封国——吴国,有个季札公按父亲的意愿和当时国民的要求,他应继承王位。但他为了不当国王躲到延陵乡下耕种。后他的哥哥诸樊当上了国王,将延陵封给季札。后世为了纪念他将吴姓郡望定为延陵,其后裔将姓氏前冠以“延陵吴氏”,将祠堂冠以《延陵堂》。慈利吴氏是札公的第五子吴木熹(化名永贵)的后裔,是嫡裔延陵吴氏。�

三、吴姓的图腾是什么 �

答:吴姓的图腾是 ,此图为句芒玄鸟图腾,像是挂起来的一支鸟,表示吉祥、富贵。�

四、吴姓祠堂有的叫《三让堂》、《至德堂》是什么意思 �

答:周太王生有三个儿子:太伯、仲雍、季历。周太王见季历贤能,加之儿子昌有圣王之兆,欲立季历以传昌。太伯、仲雍知道父亲的意思后,借口采药逃到句吴(今江苏芜锡一带),创业建国。孔子对此赞曰:“太伯可谓至德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后世吴人就以孔子的“至德”、“三让”作为宗祠的堂名,以示纪念。当然,后世也有把太伯、仲雍、季札(季札也是躲到延陵而出让王位)加在一起,称为“三让”的。�

五、吴姓在全国姓氏中按人口计算占第几位 �

答:吴姓在当代100家大姓中,按人口计算占第10位。前十位按顺序名次是: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

六、吴姓在全国总人口中占多少 �

答:吴姓在全国总人口中占205%,约2600万人左右。�

七、为什么说吴姓源于姬 �

答:因为吴姓的远古初祖居住在姬水流域(今陕西西北部),故以姬为姓。�

八、吴姓的远古初祖是谁,又是怎么传承的 �

答:吴姓的远古初祖是黄帝。黄帝娶有四位贤淑的妻子,生有25个儿子,其中得姓者14个,后就形成14个部族。黄帝正妻嫘祖生两个儿子玄嚣和昌意,他俩都继承了黄帝的本姓——姬。吴姓就是玄嚣这一支系传承下来的。

九、吴姓的开氏始祖和血缘始祖各是谁 �

答:吴姓的开氏始祖是吴太伯。他是《史记》记载的天下第一世家——吴太伯世家。吴太伯是吴姓的第一人,但无嗣,所以叫开氏始祖。仲雍是太伯的弟弟,继承了他的位子传承下来。所以,仲雍就是吴姓的血缘始祖。�

十、太伯到句吴后,建立的第一座城市在哪里 �

答:第一座城市建在今江苏芜锡市东南梅里。太伯建吴之时,正是殷商末年,诸侯混战。太伯怕战乱涉及吴地,因此建立了这座城池。相传此城的内周长三百步,外城周长达三百余里,人们在城内耕种、生活,不受外界干扰。�

十一、太伯、仲雍各葬在什么地方 �

答:太伯葬在芜锡梅里,今芜锡市东的鸿山(又名梅里山),仍存墓址,并存有唐代诗人陆龟蒙凭吊的诗文:“故国城荒德未荒,年年椒尊湿中堂。迩来父子争天下,不信人间有让王。”仲雍葬在吴国虞山,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山腰间,俯视前古吴地。墓门是乾隆皇帝提的“ 建先贤仲雍墓门”。墓门前有三道牌坊,在第三道牌坊正面横额刻有“先贤虞仲墓”,石柱两侧刻有“一时逊国难为弟,千载名山还属虞”。这两处墓地,至今成了吴姓子孙寻根问祖之地。�

十二、你知道父母死后,后人披麻戴孝的来历吗 �

答:太伯到句吴后,叫人们种麻。太伯去世后,吴人就在太伯出葬的那天头缠麻丝,腰束麻条以示哀念。后来,就形成了为去世的长辈披麻戴孝的习俗。�

十三、吴、虞为什么是一家 �

答:仲雍传到第四代周章时,周武王已灭商,建立了周王朝。周武王为了寻找太伯、仲雍的后裔,找到了周章和他的弟弟虞仲,封周章为吴国国王,封虞仲在虞地(今山西省平陆县境内)建立虞国(又称北吴),其后人以虞为姓。所以吴虞是一家。�

十四、慈利吴姓的始迁祖是谁 �

答:南宋末年,因为战乱,吴统志同弟继源公举家从江西吉水迁居慈利周皋坪(今永定区官仓坪),距今七百多年了。�

十五、继源公在什么地方发展,其后裔分布在哪些地方 �

答:继源公在元朝初年“乃占宅于九都道湾峪”,即今金岩乡境内。其后裔散居于本县金岩、洞溪、溪口、高桥、金坪以及桃源的牛车河、芭茅洲一带。

十六、统志公锡命宣尉都元帅,传承六世。宣尉都元帅是一个什么样的官职 �

答:宣尉都元帅,在元朝军职中是介于省县之间的一种军职,相当于今天的军分区。但它可征收赋税,处理刑狱,既带兵又管民,世袭相承,在元朝官职中属正四品。�

十七、明清时的千户官、百户官是个什么样的官职 �

答:千户官是掌兵千人的武官名称。百户官为“百夫之长”,隶属于千户所。我县明、清时的千户官、百户官主要是朝庭用来对付蛮夷土酋的一种地方性军事组织,“官兵世袭”,“官不请俸”,“军不支饷”,“自备器械”,“驻扎山峒”,“永镇诸夷”。吴恭亨先生曾批评这种军制时说:“……孰有儿戏于此。土司职,世官、世兵,而不世饷者,邪!”�

十八、七世祖亮公曾授光禄大夫、左柱国史,这是个什么官职 �

答:光禄大夫是官名。汉武帝时设有光禄大夫,相当二千石官阶,与谏议大夫同。唐宋时作阶官之号,为从二品。元明朝时升为一品,为文臣最高之官阶。左柱国史是一种勋官的名称,清朝时废除。

十九、忠房载升当过总兵,行房名善候补总兵。总兵是一个什么样的军职 �

答:总兵隶属于提督,为绿营兵之高级统将,正二品。分设于各省区,统辖本标官兵及分防之各协(副将衔所辖之军事组织为协),统兵多者二三十营,少则三四营。�

二十、吴姓行房在明清时世袭曲溪隘、拦刀隘,隘府设在何处各有多少人马征收多少军费 �

答:曲溪隘牙所原建在杉木桥吴家塔,后迁平溪,今国太桥乡境内。拦刀隘建牙处在距雄磺矿下七里两溪交汇的山隘处,今石门兰溪境内。两隘年收银39262两,隘粮50745石(米);隘丁56名,无事归农,遇警从征;义丁69口,随营办事,不准远离。�

廿一、统志公在慈利的后裔,在这次修谱前叙过几次谱 �

答:从现存资料看,在此次修谱前叙过四次。第一次是明正统年间,距今五百多年修过一次谱,现无正式谱书存世。第二次是清道光二十八年开始修谱,咸丰三年成书出版,距今150多年。谱书全套四卷,今仅见首卷。第三次是行房单独修谱,同治三年出版了《延陵吴氏族谱》,距今141年。第四次修谱是民国十九年,即公元一九三○年,距今75年。�

廿二、道光谱关于世系派字是怎么定的 �

答:道光谱关于世系派字,分三个部分组成。�

1、历代世系名:�

延陵世系古今传 统毓秀恭敬代前

邀铭洪宸均道后 通真二祖共荣先 �

(注:打横线的为派字,通真为一个派字,共计十二个派字。)�

2、叙前二十派( 盰 指道光谱前)�

3、叙后二十派:�

贤仁辉祖学 友爱迪前光,�积善敦元化 敬先受运昌。

廿三、吴恭亨先生对道光谱的派字是怎么评价的民国谱又是如何制定新派字的 �

答:吴恭亨先生在民国谱《世略》中写道:“惟道隆公传次一十三世都不系派。汔十三世以下始署二十派字,即曰汝、曰载等衍派是也,其累为句,仍是曲阜孔氏吉祥字,臃肿、堆垛;命派之尾声,非无可非,刺又无可刺。顾亦不能不追认之。今拟截至二十四世能字( 盰 :不是能,应是仁)派止。别取《尚书》各篇集句三十四文立为派字,兼示命诫,凡二十五世以下,即依而命之。文如下:若古有训,民生在勤,农殖嘉谷,敬敷五教,用孝养,满招损,谦受益,佑启我后人,其宁惟永。”这个派字意思很好,就是 殖 、 损 、 我 、 人 等字作为派字,可能不好取名。�

廿四、同治谱为行房新立的派字是什么 �

答:新立派字是:祚绪开鸿业,哲嗣启俊英,悠久天锡泽,登朝佐治平”。这二十个派字因民国谱而同时被废止,一个字也没采用。�

廿五、吴刚怎么住到月宫上去了 �

答:据传吴刚是汉朝人,修道学仙,因有过被贬谪到月亮上砍伐桂花树(引自同治谱)。�

忠房三十世孙 秋盛 �

二○○五年元月于慈城

《金溪吴氏族谱》之宋元书札简介

金川鸿泥原创

中国历史研究院研究员刘晓先生,撰写的《宋元金溪吴氏研究》,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学刊(第一集)》(2001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该文重点研究了宋元时期金溪著名科举望族吴氏。该吴氏居于金溪县新田、吴塘,奉北宋时期吴嗣(941~1029)为第一世始祖,明代正德年间,该地划归东乡县,元末榜眼吴裕、明朝开国状元吴伯宗系其代表人物。

吴氏与当时名流交往密切,如文天祥、程钜夫、吴澄、虞集、李存、危素、宋濂等,因此在传世典籍中,存有丰富的该家族史料,刘晓先生据此撰写了论文。本人翻阅《吴氏族谱》,发现其中有近四十篇书札,具有一定史料价值。这些书札的标题,全为族人编修族谱时重新拟定,但大多保留有书札前后的敬辞谦辞。

这些书札中,仅有李存一篇见于文集。《全宋文》所收文天祥手札三篇,亦来源于族谱。虽然不见于传世典籍,但大部分书札涉及的内容,仍见于相关文献记载。吴氏族谱传承有序,传世的宋元明初相关文献,除了与状元吴伯宗相关的,也有三万字以上,因此,这些书札具有相当的可信度。当然,历经传抄,文字略有差讹也在所难免。兹列族谱中三十九篇书札如下:

《文信公手札》三篇

文天祥命吴名扬筹办军需所作手札三篇。吴名扬(1236~1302),字叔瞻,号新溪,咸淳七年(1271)进士,曾任礼兵二部架阁、佥丞相幕府军事,是文天祥重要幕僚。续宋书第六卷文丞相附传吴名扬,附录文信公手札。

《新溪公却聘书》

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程钜夫拜侍御史,行御史台事,奉诏到江南访求遗才,吴名扬为拒绝仕元而作此书。

《覆傅琴山季鲁先生书》

傅子云写给吴士亨的书札。傅子云(1164~1239),金溪县人,陆九渊门下著名弟子。吴士亨(1212~1288),字嘉甫,长子吴德鸿、次子吴德溥、三子吴可孙。

《友竹公与程雪楼求铭墓书》《雪楼程先生回友竹公求铭书》《雪楼程先生再回友竹公书》《雪楼程先生再回友竹公书》四篇

吴德溥与程钜夫往来书札。吴可孙去世后,吴德溥请程钜夫为其撰写墓志铭。程钜夫《故将仕佐郎建昌路儒学教授吴君墓志铭》,见于《雪楼集卷16》。据墓志“某少从徽庵先生于临川,得延陵氏之仲季焉……自是余留升扬,留长乐,留武昌,家居之日良寡,而延陵氏之仲季,远则书,近则面,凡余家庆吊之会,无不与焉者。”吴氏兄弟三人,吴德鸿(1226~1315,字仪可)居长,仲弟德溥(1237~1305,字时可,号友竹)、季弟可孙(1247~1301,字圣可,号兰林)两人在临川县临汝书院,与程钜夫同学徽庵先生程若庸门下。两家交往数十年,往来书问频繁,兄弟三人墓志全为程钜夫撰写,均见载《雪楼集》。

《兰林公贺雪楼新除侍御史奉诏求贤书》

程钜夫新任侍御史,奉诏到江南访求人才,吴可孙所作贺信。

《上建昌路总管程京山求给假书》

入元后,吴可孙任建昌路儒学教授,程钜夫叔叔程飞卿任建昌路总管。吴可孙任职三年后,以祖母年届九旬,请求辞官归里奉养,致书程飞卿。

《程叔永与兰林公书》

程飞卿致书吴可孙,谈论刊印饶鲁《四书说》传播道学之事。

《上雪楼程先生求铭书》

吴垕子(1262~1313)致书程钜夫吴氏简介,请其为父亲吴德溥作墓志铭。程钜夫《故登仕郎吴君墓铭》,载于《雪楼集卷18》。据墓志:孤垕子以状来京师曰:“昔者先人读季父之铭,而悲曰‘知我者鲍叔,小子识之’。今言犹在耳,而日月有期,敢又以请。”

《程雪楼先生谢友竹公书》《程雪楼先生与友竹兰林二公书》两篇

程钜夫致书同学吴德溥、吴可孙。

《贺程雪楼先生除翰林学士书》《雪楼先生回友竹公书》两篇

吴德溥祝贺程钜夫新任翰林学士,两人往来的书札。

《友竹公贺草庐先生除翰林学士书》

吴德溥致书吴澄,祝贺其新任翰林学士。

《上草庐先生求铭墓书》

吴辰子(1267~1339)请吴澄为母亲余氏写墓志的书札。吴澄《故登仕吴君夫人余氏墓志铭》,载于《吴文正集卷82》。据墓志“而其(吴德溥)夫人卒,诸孤征铭于余”。余妙真(1242~1323),金溪县礼原人。

《上程雪楼先生求墓铭书》

吴应子(1274~1331)请程钜夫为兄吴垕子写墓志所作书札。程钜夫《吴君载墓志铭》,载于《雪楼集卷20》。据墓志:始余与金溪吴氏仲季,事族祖徽庵先生于临汝精舍,意相得欢甚。至元丙子(1336)以来,余日有事于四方,率数岁乃一集,集率一二日去。余悲之,然犹冀其相见之未艾也。大德五年,圣可(吴可孙)死,余铭之;九年,时可(吴德溥)死,余铭之。余始痛其离阔之无穷期矣。今时可之嗣垕子又死焉,其仲弟应子亦又以铭累余。呜呼!以时可为父而丧其冡嫡,以圣可为季父而殒其犹子,以应子为弟而哭其长兄,岂天故短其命欲余铭耶?何铭之忍也。

《亦兰公通吴草庐先生书》《草庐先生与亦兰公书》两篇

吴晋卿(1284~1351)送儿子吴斐(1301~1326)求学吴澄门下往来的书札。

《伯尚与亦兰公书》

吴澄之子吴伯尚致书吴晋卿。

《草庐先生慰亦兰公丧子书》《回草庐先生书》《伯尚慰亦兰公书》《亦兰公回伯尚书》《上草庐先生求昌文墓铭书》《草庐先生回亦兰公求铭书》六篇

吴晋卿之子吴斐英年早逝,吴澄父子问吊,以及吴晋卿请写墓志,两家往来的书札。吴澄《金溪吴昌文墓志铭》,载于《吴文正集卷83》。

《李仲功慰亦兰公书》

李存慰问吴晋卿丧子的书札。

《李仲功与亦兰公书》

李存致书吴晋卿,李存《俟庵集卷29》题为《答吴君锡》。李存,字仲功,著有《俟庵集》。

《亦兰公慰士尧丧父草庐先生书》

吴澄去世,吴晋卿慰问其子吴士尧的书札。

《进士傅元宗慰以南公丧母书》

吴阕(1351~1403)丧母,傅汇慰问阕书札。吴贤(1310~1350),吴晋卿之子,吴阕之父,王府纪善危为其妻曾元炜作《曾孺人墓志铭》。曾元炜(1310~1382),金溪县城人,参知政事曾渊子孙女辈。

《危朝瓛纪善与兰畹公书》

危朝瓛写给吴闿的书札。吴闿(1327~1389)吴氏简介,字以绍,号兰畹,吴贤之子,傅汇为作墓志《兰畹公墓志铭》。危朝瓛从妹嫁新田吴勖。

《虞邵庵与承旨张梦臣书》《朵中丞与江西平章也先书》《欧阳玄公等十七人佥书与西省郎中崖元方员外郎王止善书》《祝蕃远与江西廉使张毅夫书》四篇

虞集、朵中丞、欧阳玄等、祝蕃为吴节妇黄氏请旌、彰显其德的书札。黄嗣贞,字玉娘,元代女诗人。庄静好学,19岁嫁东乡吴泰发,27岁丈夫客死三衢,于奔丧途中,作凄恻动人的祭文,又赋三十韵诗训儿。训儿诗成其自传诗,后人汇其诗文为《黄嗣贞诗文集》,已佚。诗作收入《江西诗征》,有《训子诗三十韵》等三首。

《上抚州府太守同知辞荐书》

(1307~1371)拒绝明朝官府征辟而作。 ,元末乡贡进士,状元吴伯宗之父。

附录:文天祥写给金溪人吴名扬的手札史料

金川鸿泥在翻阅典籍时,发现文天祥写给金溪人吴名扬的三件手札,以及清代名家为此手札写的序跋、题诗若干篇。

吴名扬,字叔瞻,南宋金溪县新田(今属东乡)人。咸淳七年(1271)进士,任吉州永丰县尉。德祐元年(1275),文天祥起兵赣州,擢名扬为礼兵二部架阁,佥丞相幕府军事。名扬督办军饷,集诸巨室,劝之助饷,慷慨陈言,晓以大义,闻者皆感泣,争输钱粟。后空坑兵败。名扬匿迹乡里不出,居家搜集宋末遗事,著《野史》四十卷。《中国人名大辞典》有载。

根据此次发现的文献记载,文天祥在军中前后三次蜡书指示吴名扬筹措军需。手札言简意赅,总共才220余字。吴氏后人视为墨宝,大约三百年后“忽失去”,但文字仍存于族谱中。后裔清代诗人吴嵩梁,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请翁方纲想象文天祥笔法缮写成卷,并请师友、同僚赋诗、题跋,汇刻为《表忠录》。

文天祥文集未收录此三件手札,可能是吴嵩梁首次对外公开,此后《永丰县志》、《全宋文》均据以载录。

除翁方纲自己在书卷后写了《跋文信国手迹》(《翁方纲题跋手札集录》)外,笔者所查相关篇目还有:

杨钟羲《雪桥诗话续集卷七·宋吴架阁名扬》,

乐钧《青芝山馆诗集卷十四·题诗并序》,

赵翼《瓯北集卷四十四·题文信国致永丰尉吴名扬三扎诗并序》,

陶澍《陶文毅公全集卷五十五诗集·吴兰雪舍人嵩梁斋中观翁覃溪先生所补文文山与吴架阁书有序》,

王昶《春融堂集卷四十五·跋文信国与吴架阁名扬札子》,

王芑孙《渊雅堂全集惕甫未定藁卷二十·宋文信公与吴架阁三札赞有序》,

谢启昆《树经堂诗初集卷十五·题诗并序》,

吴锡麒《有正味斋词集卷八·翁覃溪前辈摹文信国与吴架阁三札,架阁裔孙兰雪孝廉属题》,

杨芳灿《芙蓉山馆全集诗钞卷七·宋文信国公致吴架阁三书横卷,为吴二兰雪题》。

吴姓是当今中国大陆第九大姓,在百家姓中排行第六。根据户籍管理部门的“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NCIIS),吴姓也是第十大姓。根据1977年中国史学家李栋明,在《东方杂志》发表的一篇有关“姓”的论文上指出,吴姓是全球华人十大姓之一。

吴姓的渊源由四大支组成:姜姓、吴回氏族、姚姓和姬姓。其中姜姓吴氏的历史至少有5000年。第五支出自外族的改姓。当代吴姓的人口2400多万,为全国第十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193%。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广东、福建、广西、贵州、江苏五省,大约占吴姓总人口的34%,其次分布于安徽、浙江、湖南、四川、湖北、山东、江西、河南八省,又集中了41%。吴姓重要的郡望有浦海、延陵、渤海、濮阳、陈留、汝南、长沙、武昌、吴兴等八个吴姓的堂号除用以上郡望外,重要的还有三让、让德、种德、世德、仁德、至德、秀聚、忠义等。

吴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的是:O型占358%,A型占29%,B型占271%,AB型占81%。

具体的你还可以参看百度“吴氏”!

至于家谱,这个并不是说全中国所有的吴氏只有一本家谱,主要还是按亲疏远近和血缘分的,比如南京的吴氏和北京的吴氏,虽说都姓吴,但是基本上没什么关系了,所以,基本上这样的,你知道的你们家的亲戚,这些人才是你的家谱上有的人,而且基本上家谱一般都会在你家亲戚家最有钱或者说有钱日子好过在你们家族里能说的上话的那家里,因为家谱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这些人出钱修的,(修家谱就是把家里的上上下下所有的人的名字信息,这辈子的功绩等等记录下来,已让后人知道,修完后还要庆祝一番!而这些是要钱的,所以说基本上都是家族里有钱人出钱修的)假如你家大伯家境最好,基本上就在他家了(我家就是这样的)!

望楼主采纳!!!

1、全国吴氏统谱统一字派

……泰、让、文、传、宗,雍、敦、维、景、崇,开、基、百、世、继,务、本、千、家、从,章、嗣、国、斯、永,寿、承、名、始、雄,季、贤、其、见、博,友、善、观、光、中,至、德、启、公、同,海、东、表、大、风。……

注:1950年,吴氏统谱规定:凡吴氏大统后裔,自泰伯101代起,至150代止,依序题名,一字成行,列上列下,就宜从顺。

2、安徽省桐城马埠吴氏一支家谱字派

……自、汝、绍、国,宏、延、祚、昌,克、相、盛、时,德、显、名、彰,忠、正、世、笃,吉、蠲、孝、享,崇、先、启、后,代、有、文、光,经、天、纬、地,功、著、旗、常,象、贤、绳、武,千、古、传、芳。……

注:马埠山现属安徽枞阳县。自马埠吴氏一世祖吴道二(字祥甫)的8代孙开始。

3、安徽省桐城麻溪吴氏一支家谱字派

……诒、厥、孙、谋,聿、怀、多、福,绳、其、祖、武,永、言、孝、思。……

注:麻溪河现属安徽枞阳县。自麻溪吴一世祖吴太一的16代孙开始。

4、安徽省肥东县大吴岗吴氏一支家谱字派

……邦、家、有、道,长、裕、贤、良,进、修、德、业,世、代、永、昌,克、成、先、志,积、善、传、芳,忠、孝、仁、爱,光、茂、书、香。……

注:从大吴岗吴氏一世祖吴京10代孙开始。

5、安徽省青阳县老田吴氏一支家谱字派

……永、宗、景、仕、文、大、世,国、泰、庆、民、生,忠、诚、期、克、纯,承、家、先、以、义,光、裕、充、宜、增,祖、系、周、之、德,元、来、礼、让、敦,欣、奉、享、盛、日,嗣、美、益、新、城。……

注:自老田吴氏始祖吴栋材的59代开始。

6、安徽省肥东县六家畈吴氏一支家谱字派

……乾、元、享、利、贞、仁、义、礼、智、信,保、世、宗、廉、让、传、家、体、惠、和。……

注:自六家畈吴氏始祖吴七三的13代开始。

7、安徽省蚌埠市吴小街吴氏一支家谱字派

……玘、廷、得、天、一、世、自、文、德、登、以、星、绪、若、锡、昌、延、子、本、传。……

注:自吴小街吴氏始祖吴良的5代开始。

8、安徽省滁州市吴连作一支家谱字派

……炳、增、克、绍、至、德、继、祖、扬、芳、诗、书、世、守、福、寿、延、长。……

注:自该支始祖吴连作的5代开始。

9、安徽省茂林吴氏一支家谱字派

……万、大、乾、坤、伯,千、恩、端、荣、祥,兴、彦、源、关、昌,安、缘、子、道、尚,有、永、唯、一、善,百、世、承、守、之,报、本、宗、同、茂,传、家、德、久、垂,光、华、先、泽、盛,千、载、庆、鸿、禧。……

注:自茂林吴氏始祖吴万一开始。

10、江苏省丹徒吴氏一支家谱字派

……土、正、益、文、学、绍、述、启、宠、昌,积、善、传、家、远,居、仁、衍、世、昌。……

注:从丹徒吴氏一世祖吴春的15代孙开始。

11、江苏省洞庭吴氏一支字辈

……嘉、时、永、定,克、绍、景、从,懋、光、必、应,继、礼、承、宗。……

注:季札66代至81代。

12、江苏省暨阳东山吴氏一支家谱字派

……汗、潮、涨、清、源、润、潜、泾、渭、澄、江、淮、洙、泗、法、汪、洋、沛、泽、深。……

注:自该支吴氏始迁祖吴允材的13代孙开始。

13、江苏省沐阳虞溪吴氏一支家谱字派

……昶、显、洗、远、梦,之、昌、克、道、廷,华、大、晋、希、尚,惟、以、国、从、忠,本、立、开、文、德,贤、良、兆、永、兴,勤、孝、传、家、久,世、泽、承、礼、让。

续:启、仁、保、信、义,富、学、耀、先、宗,清、和、延、祖、绪,圣、教、致、善、宏。……

注:自虞溪吴氏始祖吴昶开始。

14、河北省黄骅市吴高崇支系统一字派

……高、景、和、华、龙,世、邦、志、广、恩,国、绍、道、之、增,式、重、玉、保、忠。英、杰、儒、德、盛,子、俊、贤、圣、明,学、显、学、富、贵,润、泽、洪、庆、廷。……

自己对应一下吧

吴家家谱谁能说一下?拜托各位大神

吴姓源出有四: 1、出自姬姓,以国为氏。周太王古公建周国,晚年欲传位于三儿子季历,长子太伯和次子仲雍自动让贤,远到江南,以农为业。...
点击下载
上一篇:王家家谱下一篇:赵家家谱的问题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